一、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邱巧云,苏锦治,余添赐,赖素碧,陈君瑜[1](2020)在《改良体位垫配合漂浮体位在三踝骨折手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改良体位垫配合漂浮体位在三踝骨折手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三踝骨折手术治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在手术中给予常规仰卧位,观察组采用改良体位垫配合漂浮体位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进行情况及术后恢复指标、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下肢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手术优良率为86.96%,高于对照组的69.57%(P<0.05)。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8.70%,低于对照组的23.91%(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6个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制订的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Ankle Hindfoot Scale, AOFAS-AH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91.30%,高于对照组的73.91%(P<0.05)。[结论]在三踝骨折手术病人中应用改良体位垫配合漂浮体位效果良好,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术后的康复进程,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病人术后的下肢功能和踝足部活动功能,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仰卧位。
肖飞[2](2019)在《新型双钢板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度外踝骨折的短期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一种新型外踝内固定钢板与传统外踝内固定钢板相比治疗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Ⅲ、Ⅳ度外踝骨折的短期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旋后外旋型Ⅲ、Ⅳ度外踝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60例患者,35例以新型外踝双钢板固定为研究组,25例以传统外踝固定钢板为对照组。围手术期评价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质量指数(BMI)、致伤原因、损伤类型、是否有骨质疏松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为7.91±1.40cm,手术时间为101.94±43.06min,术中出血量为49.14±27.05ml,术后住院时间为10.86±5.10d。AOFAS踝-后足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分别为:77.63±8.37分,83.80±5.71分和88.14±5.60分,优良率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分别为:97.14%、88.57%、88.57%。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为8.04±1.79cm,手术时间为84.12±20.88min,术中出血量为35.20±19.18ml,术后住院时间为10.84±7.19d。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分别为:68.36±7.41分,78.56±8.73分和(83.64±8.27)分,优良率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分别为:88%、80%、76%。结论对于旋后外旋型Ⅲ、Ⅳ度外踝骨折,采用该新型外踝双钢板,相对于传统外踝钢板,固定更加牢固,同时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更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潘守峰,严伟,鲁成[3](2019)在《俯卧位双切口治疗三踝骨折应用体会》文中认为目的俯卧位下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1月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39例,根据Lauge-Hanse分型分为旋后外旋型24例,旋前外展型10例,旋前外旋型3例,旋后内收型1例,垂直压缩型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俯卧位下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内固定治疗。手术体位均采用俯卧位,后外侧入路先复位固定外踝,外踝复位后,由于后侧关节囊的牵张作用,复位固定后踝相对容易,术中采用"拉钩实验"检查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必要时在外踝处行3层皮质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内固定顺序是外踝、后踝,最后辅助内侧切口复位固定内踝,处理外踝骨折时钢板放置于腓骨后侧或外侧。术中辅以C型臂X线机荧屏监视证实三踝骨折的解剖复位及内固定牢靠。术后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3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3(4~26)个月。术后半年全部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超过95分者10例(25.6%),介于91~95分者23例(59.0%),5例评分介于81~90分之间,1例评分低于80分,总优良率为84.6%。结论俯卧下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操作简单方便,可直视下复位固定后踝骨折块,同时外踝及内踝也能获得良好显露、复位与固定,临床疗效确切,适用于三踝骨折手术。
刘松[4](2019)在《踝关节骨折流行病学及成人踝关节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踝关节骨折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目的:踝关节骨折临床常见,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基于基础人群的全国范围的踝关节骨折流行病学调查尚无报道。本文旨在调查分析中国踝关节骨折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踝关节骨折的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进行的中国居民骨折发病率调查,该调查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我国骨折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分区中按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抽取8个省(直辖市)。在8个省(直辖市)中共抽取24个城市、41个街道、112个社区居委会和24个县、67个镇、223个村。调查对象为抽中样本住户中居住6个月以上的可以访问到的家庭内所有成员,通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入户进行家庭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民族、教育水平、职业、吸烟、饮酒、饮食习惯、每天睡眠时间和既往骨折史等。对于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骨折的调查对象,通过X线片及病历资料明确调查对象的骨折部位、受伤机制等信息。从数据库中抽取踝关节骨折的相关资料后,分析2014年我国踝关节骨折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结果:中国居民骨折发病率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512187份,其中踝关节骨折190人(193例),2014年我国踝关节骨折的发病率为37.1/100000人。踝关节骨折患者男96人,女94人,平均年龄46.7±17.6(487)岁。跌倒为最常见的受伤机制,占76.8%(146/190)。踝关节骨折最常见的受伤地点为家里和公路。根据职业分层统计,男性和女性均为学生人群踝关节骨折发病率最高,分别为62.1/100000和90.9/100000。根据年龄分层统计,男性80岁以上人群和女性6579岁年龄段人群踝关节骨折发病率最高,分别为75.2/100000和67.0/10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对于男性,汉族、吸烟、饮酒、独居、平均睡眠时间少于7h/d和既往骨折史是踝关节骨折的危险因素,居住房屋向阳是保护性因素。对于女性,年龄、汉族、职业、饮酒、独居、平均睡眠时间小于7h/d、既往骨折史、绝经时间早和生育孩子多是踝关节骨折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于男性,饮酒、独居者和平均睡眠时间少于7h/d发生踝关节骨折的风险分别增加1.86倍、5.05倍和1.72倍。对于女性,饮酒、独居者、既往骨折史和平均睡眠时间少于7h/d发生踝关节骨折的风险分别增加3.00倍、5.93倍、3.68倍和1.63倍。结论:2014年我国踝关节骨折发病率37.1/100000人,饮酒、独居和每天平均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是男性和女性发生踝关节骨折共同的危险因素。既往骨折史是女性人群踝关节骨折的危险因素。为了降低踝关节骨折的发病率,我们需要制定戒酒相关卫生政策,鼓励人们获得充足的睡眠。独居,尤其是有既往骨折史者更应注意预防发生骨折。第二部分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踝关节骨折构成比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目的:调查我国踝关节骨折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对比不同地区踝关节骨折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和病案查询系统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东部地区35所医院、中部地区20所医院和西部地区28所医院诊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AO分型等数据。将东部35所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中部地区20所医院患者资料定为B组,西部28所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为C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分型等数据。结果:共收集83所医院30258例踝关节骨折,年龄中位数为40,儿童1979例(6.54%),成人28279例(93.46%);男性18165例(60.03%),女性12093例(39.97%),男女比为1.50: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19.13%,5789/30258),男性为2130岁(21.94%,3985/18165),女性为5160岁(22.18%,2682/12093)。按儿童、青年、中年和老年分组,踝关节骨折高发组为青年组,占52.15%(15779/30258)。成人踝关节骨折按AO分型,44-A型骨折11252例(39.79%,11252/28279),44-B型骨折11130例(39.36%,11130/28279),44-C型骨折5897例(20.85%,5897/28279)。A组15632例,患者年龄中位数为41,男女比为1.41:1;B组8585例,患者年龄中位数为40,男女比为1.45:1;C组6041例,患者年龄中位数为38,男女比为1.89:1;三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χ2=92.367,P<0.001),C组男女比高于A组和B组(P<0.001)。A组踝关节骨折患者年龄中位数高于B组和C组,B组踝关节骨折患者年龄中位数高于C组(P<0.001)。B组儿童组构成比高于A组和C组,C组青年组构成比高于A组和B组,A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构成比高于B组和C组,B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构成比高于C组(P<0.016)。A组和C组踝关节骨折高发类型为44-A型,B组踝关节骨折高发类型为44-B型。A组44-A型骨折构成比高于B组,C组44-B型骨折构成比低于A组和B组,C组44-C型骨折构成比高于A组和B组,B组44-C型骨折构成比高于A组(P<0.016)。结论:踝关节骨折多见于成人,男性多于女性,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成人踝关节骨折高发骨折类型为44-A型。西部地区男女比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踝关节骨折患者年龄中位数递减,东、中、西部地区中年组和老年组构成比递减,西部地区青年组构成比高于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44-C型骨折构成比最高,44-B型构成比最低。第三部分成人踝关节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目的:手术部位感染是切开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终生残疾和截肢等严重后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成人踝关节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为预防踝关节骨折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调查收集河北省二级以上25所医院2014年7月1日至11月14日期间手术治疗的成人骨折患者资料,筛选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踝关节骨折纳入到本研究中。记录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手术相关信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术后感染情况等方面的数据,分析踝关节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391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成人踝关节骨折患者,男性237例,女性154例,年龄中位数为44(1896岁)。21例发生SSI,发生率为5.37%(21/391)。391例患者中高能量损伤占41.94%,开放性骨折占17.39%,BMI≥28者占14.83%;SSI患者中高能量损伤占71.43%,开放性骨折占38.10%,BMI≥28的者占33.33%,3个变量未发生SSI与S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BMI≥28、高能量损伤、开放性骨折、急诊手术、手术切口类型、预防性术中使用抗菌药物、HGB、TP是与SSI有关的变量(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急诊手术、高能量损伤、BMI≥28是踝关节骨折SSI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术中使用抗菌药物为保护性因素。结论:成人踝关节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为5.37%,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急诊手术、高能量损伤、BMI≥28,保护性因素为预防性术中使用抗菌药物。术前对高危患者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发生手术部位感染。
徐震宇[5](2018)在《Mimics软件在三踝骨折术前计划中的初步应用》文中提出目的通过Mimics软件对20例三踝骨折的CT影像数据进行建模、复位及模拟手术,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术前计划,并应用于临床手术中,根据手术结果、术后X线片及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来探讨该软件在三踝骨折术前计划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例由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的三踝骨折病例,通过Optima CT660 64排螺旋CT扫描踝关节骨折端获得DICOM数据,使用Mimics 17.0软件对DICOM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图像分割、选取阈值、三维区域增长技术等步骤建成三踝骨折三维模型,在建成的3D模型上进行骨折评估、骨折模拟复位及手术方案的个性化设计,最后在临床手术中根据术前计划执行手术操作,术后进行相应影像学、功能方面评估。结果1.利用Mimics软件重建了三踝骨折三维模型,并在计算机上成功获得清晰的三踝骨折三维图像。2.利用模拟手术模块及透明化功能,可在三维模型上进行不同方位的模拟复位及内固定置入等操作。3.利用Mimics软件制定的个性化术前计划可应用于临床手术中,为手术的实施提供便利。结论Mimics软件重建三踝骨折三维模型,有利于临床医师对三踝骨折进行更精确的分型及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术前评估。而根据该软件制定的个性化术前计划,可为临床手术的实施提供指导,初步显示了 Mimics软件重建三踝骨折模型在术前计划中的应用价值。
吴健,邹永根,罗旭超,黄天宇[6](2018)在《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临床观察和治疗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总结心得体会。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1月,35例新鲜、闭合、单侧三踝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12个月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制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5例患者AOFAS积分:优22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43%。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行之有效,准确把握适应证、手术时机、处理顺序是手术的关键。
赖俊辉[7](2018)在《关节镜辅助下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早期疗效对比》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关节镜辅助下治疗三踝骨折的早期临床观察,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明确其优势,为设计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收集我院骨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踝关节三踝骨折患者,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关节镜辅助下处理内踝、后踝,传统切开处理外踝)与对照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处理三踝)各15例,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并收集数据,入院后完善AOFAS踝-后足评分、VAS评分及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口长度;术后第2周、12周随访,行AOFAS踝-后足评分、VAS疼痛评分,记录12周复查X光片情况并完善“三怀标准”评定;数据使用SPSS V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的处理并得出结论。结果:1.一般情况:分别比较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患肢(左、右),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两组患者基线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手术情况: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通过统计学分析试验组手术时间(142.13±46.45min)比对照组(175.40±46.10min)短,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84>0.05);试验组术口长度(11.58±0.98cm)比对照组(15.83±1.61cm)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试验组(47.40±7.48ml)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59.87±12.37ml)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5)。3.AOFAS踝-后足评分:试验组和对照组组内术后第2周、第12周AOFAS踝-后足评分均较术前提高,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提示术前试验组AOFAS踝-后足(33.73±2.52)评分低于对照组(34.80±2.57),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2周试验组AOFAS踝-后足评分(85.33±3.79)明显高于对照组(79.86±7.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试验组评分(93.26±3.86)高于对照组(89.26±4.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计算两组随访结束(12周)与治疗前AOFAS踝-后足评分差值并进行组间差值比较,试验组(59.53±4.52)改变大于对照组(54.46±6.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VAS评分: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第2周、第12周VA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提示术前试验组VAS评分(5.95±0.43)低于对照组(6.14±0.65),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VAS评分试验组(4.47±0.84)低于对照组(5.19±0.43)评分,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周试验组VAS疼痛评分(2.56±0.64)低于对照组(2.78±0.59),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12周)VAS评分差值组间比较试验组(3.39±0.68)改善大于对照组(3.35±0.73),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总体疗效评价:术后第12周行疗效评价,试验组15例病例中优(12)、良(3)、可(0)、差(0);对照组12例病例中优(5)、良(10)、可(0)、差(0);试验组优秀率(80%)高于对照组(33.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早期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功能评分、优秀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关节镜辅助下治疗三踝骨折早期疗效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刘振,徐英杰,李百通,马超,尚剑[8](2017)在《三踝骨折复位顺序选择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交通运输行业的蓬勃发展,道路交通事故致踝部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中三踝骨折成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骨折之一。在手术治疗三踝骨折时,处理不好将会产生多种并发症,其中三踝骨折复位顺序的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临床医师,成为临床医师最为头痛的难题。随着现代医学事业的大力发展,三踝骨折的处理方法也呈多样化发展,而且每种方法都有优缺点,尤其是在三踝骨折复位顺序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争议。
廖彦君[9](2017)在《陈旧性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陈旧性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陈旧性三踝骨折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并分别对内、外、后踝进行复位并采用钢板加空心钉内固定术,统计手术后治疗情况及术后随访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3例陈旧性三踝骨折经手术治疗12个月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经Monlander评定为:优14例、良7例、可1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91.30%;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陈旧性三踝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中,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复位后以空心钉及解剖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术后切口愈合良好,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邢令锋[10](2016)在《手术治疗三踝骨折16例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和分析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我院病例中纳入研究对象16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份到2015年7月份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16例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患者手术出血量平均为(153.2±0.2)毫升。随访显示,16例患者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4.3±0.2)周。Leeds等评定标准显示,优良率为93.8%。患者无伤口感染、骨折再移位、畸形愈合、骨不连以及内置无松动等情况。结论对三踝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联合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
二、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改良体位垫配合漂浮体位在三踝骨折手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干预方法 |
1.3 评价方法 |
1.3.1 观察指标 |
1.3.2 手术效果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2)新型双钢板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度外踝骨折的短期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典型病例 |
参考文献 |
综述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3)俯卧位双切口治疗三踝骨折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术后处理 |
1.4 评价方法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4)踝关节骨折流行病学及成人踝关节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踝关节骨折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踝关节骨折构成比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成人踝关节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踝关节骨折分型、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Mimics软件在三踝骨折术前计划中的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使用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Mimics软件的使用结果 |
3.2 临床手术验证结果 |
3.3 随访结果 |
3.4 典型病例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三踝骨折的术前评估 |
4.2 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
4.3 数字医学与数字骨科学 |
4.4 数字骨科手术 |
4.5 Mimics软件 |
4.6 Mimics软件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
4.7 问题与不足 |
4.8 展望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三踝骨折的诊治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致谢 |
(6)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临床观察和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疗效评定 |
2 结果 |
(7)关节镜辅助下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早期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踝关节骨折分型 |
一、中医分型 |
二、西医分型 |
第二节 踝关节骨折中医治疗现状 |
一、治疗原则 |
二、治疗方案 |
第三节 踝关节骨折西医治疗现状 |
一、治疗原则 |
二、手术时机 |
三、手术切口选择 |
四、手术顺序 |
五、内固定选择 |
六、踝关节镜辅助运用 |
第四节 展望与总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一、病例来源 |
二、研究方案 |
三、统计分析 |
四、研究质量与伦理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基本情况 |
二、手术情况 |
三、两组患者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比较 |
四、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 |
五、两组患者总体优秀率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第一节 三踝骨折治疗方案 |
一、保守治疗 |
二、手术治疗 |
第二节 关节镜辅助治疗三踝骨折 |
一、踝关节镜下治疗内踝骨折 |
二、踝关节镜下治疗后踝骨折 |
三、踝关节镜的运用优势 |
第三节 研究结果分析 |
一、一般情况 |
二、手术情况 |
三、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 |
四、VAS疼痛评分 |
五、总体疗效比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附件 |
(8)三踝骨折复位顺序选择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手术治疗中手术时机的选择 |
2 三踝骨折手术治疗中手术复位顺序的选择 |
2.1 内踝-后踝-外踝 |
2.2 后踝-外踝-内踝 |
2.3 外踝-后踝-内踝 |
3 小结 |
(9)陈旧性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
2 结果 |
3 讨论 |
(10)手术治疗三踝骨折16例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良体位垫配合漂浮体位在三踝骨折手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 邱巧云,苏锦治,余添赐,赖素碧,陈君瑜. 全科护理, 2020(30)
- [2]新型双钢板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度外踝骨折的短期疗效分析[D]. 肖飞.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4)
- [3]俯卧位双切口治疗三踝骨折应用体会[J]. 潘守峰,严伟,鲁成. 中华全科医学, 2019(08)
- [4]踝关节骨折流行病学及成人踝关节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研究[D]. 刘松.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5]Mimics软件在三踝骨折术前计划中的初步应用[D]. 徐震宇. 苏州大学, 2018(04)
- [6]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临床观察和治疗体会[J]. 吴健,邹永根,罗旭超,黄天宇. 双足与保健, 2018(17)
- [7]关节镜辅助下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早期疗效对比[D]. 赖俊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8]三踝骨折复位顺序选择的研究进展[J]. 刘振,徐英杰,李百通,马超,尚剑. 创伤外科杂志, 2017(11)
- [9]陈旧性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J]. 廖彦君.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01)
- [10]手术治疗三踝骨折16例体会[J]. 邢令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