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气压力的成因

浅谈大气压力的成因

一、浅谈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论文文献综述)

郭庆[1](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习兴趣、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培养是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实施的重点,也是改变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足等现状的主要手段。物理学科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不仅体现了学科知识和学科精神的培养,还发挥了受教育者终身发展和创新型社会相匹配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而基础教育则是人才培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基础教育阶段,需要对学生思维习惯形成、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验实践的组织实施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引导等手段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激发学生最自然本源求知的欲望,培养他们的探究兴趣和创新精神。然而,当前实践类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升学考试中操作技能占比不高,部分管理者与教师缺乏正确认知、硬件条件限制等客观不利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中学科技氛围薄弱,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实践动手环节被极大弱化,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受到极大影响,出现视频教学代替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变为教师演示实验、探究性实验被改为验证性实验等现实窘境。基于以上问题,本论文研究中依托所在学校的物理教研室所有师资,大力开展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通过案例打造与收集、软硬件资源建设、科技氛围营造等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实践。一方面,对现有的初中物理实验项目为主题进行归类与优化;另一方面,设计和构建起系列新颖的创新实验项目,充实实践操作项目并完善学生实验体验。重点将常规教学设计按照四个维度进行调整和设计,力争打造和突出教学中关于实验教学的亮点与特色。围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实践研究,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1.形成实验项目库与教案集:通过整理、优化、拓展、设计等手段,将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实验项目进行梳理(包括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及教材贴图和发展空间中出现的项目)。完成了228项实验项目统计(包括设计了完整的实验报告单),针对重点实验项目利用同课异构等方式,完善实验教学教案共计34项。2.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与优化,得到了操作性较强的实验教学基本策略:教学实施中,通过设置分组实验、创新实验,对初中物理四个学期全部的实验项目整理优化,促进学生在实验中的个人反思与改进,强化学生对物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之间的联系,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标准理念。3.加强实验室建设,设计并制作了系列教具学具:通过实验教学的开展及教具学具的制作教学,结合课外实践活动、各类科技比赛,完成了部分实验创新教具和学具。同时,开设了虚拟仿真实验室,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完成了力学、电学、光学等23项探究实验。4.构建了师生一体的科技育人氛围,形成了良好教育科研效果: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教研组内全体成员积极钻研参与,带动了学校重视实验实践教学的意识转变。本人撰写改革实施经验的实验教学的论文,获市区级一、二等奖7项,与本文研究相关课题报告曾获成都市教改论文一等奖;全组教师在实验教学部分论文、创新比赛等共计获奖27项。同时,指导学生在科技方面收获颇丰,科技论文比赛、科技模型制作比赛以及VEXQ、FLL比赛等学生共获奖项共计362次,教师获奖共计50余次,大力提升了学校的科创氛围。本研究立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以提升学生实验创新的意识和动手的实践能力为研究重心,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的浸润教学,从实践中丰富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为初中物理一线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性。

周志艳[2](2016)在《大气压强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中,大气压强并不作为教学的重点,也不是考试热点,但却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之一。在对本节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如何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是一大难题。很多教育实践工作者虽然意识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难以接受和理解,但是由于找不到好的方式来处理,在对此处进行授课时选择一笔带过,或者直接避开了这个烫手芋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将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做类比,力图用枯燥的文字让学生强行接受大气压强的概念。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大受欢迎。越来越多的教学设计将大气压强设计为探究式教学,以摆脱“填鸭式”讲授的传统教学方式,力图让学生从感性层面去理解大气压强。笔者在查阅众多教学设计后发现,虽然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来说,新采用的探究式教学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核心的问题还是未能解决。多数“大气压强”探究式教学设计,只是单纯地增加了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演示实验,有的设计还将此作为重点进行研究,得到了花样百变的各种演示实验,演示完后就生硬地丢出了大气压强这个名词。另外,在讲解大气压强的产生机制时,还是采用教材上的类比方式,将液体压强的产生机制套用到大气压强身上。这会让学生直到高中还是对大气压强的产生有错误的认识,影响其进一步的学习。本设计力图在讲授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的矛盾中找到新的平衡点,以实际地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困难。整个教学活动围绕着“吸盘挂钩为何难以拉起”及“用多大的力才能拉起吸盘挂钩”这两个中心,让学生通过亲身操作、测量、计算、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很自然地得到大气压强的概念。对于大气压强如何产生这部分内容的处理,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其天马行空的观点。最后教师从分子运动理论出发,讲授大气压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不是类比于液体压强,避免让学生认为大气压强的产生是因为空气的重力。此外,本设计重视学生的动手计算,力图让学生从感性阶段逐步走到定量测量,尽量使教学活动设计得自然合理。

杜小丽[3](2019)在《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初中生活化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以北师版八年级教科书为例》文中认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科技的发展,中学实验室建设出现高档化整齐化的趋向,为保护实验器材实验室的开放程度较低,很多教师不再做实验而是播放实验,理论讲实验也替代了做实验。2017年高中新修订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而初中依旧是以三维目标为准则,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指向物理核心素养。引起了对生活化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通过实际的教学以及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改变该现状就要从物理学的本质出发,从教师的观念出发、从教师的实际改变出发。物理教学要有趣不难,就要从实验出发而且是生活化的实验。通过对国内外生活化实验教学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对名师教学视屏的学习,梳理了生活化实验自身的特点以及对教学独有的作用。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理论、生态化教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和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中物理生活化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链接新旧知识点学以致用、生动再现物理现象。以及提出了初中物理生活化实验教学的原则:针对性原则、简洁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基本性原则。依据特点与原则初步的提出了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初中生活化实验教学策略。运用提出的教学策略,设计出了初中北师版八年级教材中的五个教学实例并实施,检验了策略运用的效果。综合初步提出的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初中生活化实验教学的基本策略和实例实施效果,提炼出了可行的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初中生活化实验教学策略:问题导学策略、情境生活化策略、引发认知冲突策略、方式多样化策略以及方法显性化策略。提出了运用策略的建议:选择合理生活化实验、选择适宜的生活情境、采用恰当问题引导、凸显物理方法的教育、落实教学三维目标指向物理核心素养。

石佳灿[4](2020)在《中学物理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案例研究》文中认为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研究并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教育也随之发生着变革,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物理学科中概念规律的建立,都是以实验为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文对中学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主要针对中学物理实验的设计开发及其在课堂中的应用开展研究。首先阐述该课题的研究背景,指出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在物理教学和学生整体素养的培养中所起的作用。接着梳理国内外关于物理实验和自制教具的文献与书籍,分析实验创新与改进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实习学校学生,了解实验教学的实施状况。结合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提出了研究途径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发展,利用常见的生活用品设计和制作出一批改进与创新实验,结合课程标准要求给出教学设计,然后在一线教学中实施。通过对实验教学改进实践后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以及两个班级几次考试成绩的分析,结果表明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在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一些可行性较强教学效果较好的实验案例,希望为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能够在实验教学中切实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改进创新能力。

王钦[5](2019)在《基于760nm波段激光雷达探测大气压强的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气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从观测高度直至大气上界整个空气柱的重量,是气象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分布和变化与大气运动和天气状况有密切关系,基本上所有大气模型都需要用到压强参数。在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研究等相关气象领域的应用中,需要高精度的大气压强数据,国际气象组织提出为了满足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的要求,全球地表大气压强测量的不确定度(1σ精度)小于,水平分辨率不大于。激光雷达技术是可用于全球范围内开展大气压强遥感探测的技术,能有效地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数据,可搭载于机载或星载平台用来探测大气压强。本论文利用激光雷达技术开展了大气压强探测的研究工作,具有较好的科学探索性和应用前景。氧气在干空气中的体积比固定为20.95%,且在氧气的A吸收带内,氧气是大气中的唯一吸收气体,所以氧气A吸收带的吸收特征可以被应用于压强探测中。论文首先建立了氧气A吸收带吸收谱线的计算模型,并分析了谱线的温度压强敏感特性。由于探测对象为大气压强,所以激光雷达的探测波长选择在吸收谱线对温度不敏感的区间内。然后提出了利用星载积分路径差分吸收(IPDA)激光雷达探测地表压强的反演算法,该方法通过经验数据建立差分吸收光学厚度与对应的大气压强关系,利用激光雷达探测到的差分吸收光学厚度数据,通过查表方式反演出大气压强。通过建立星载激光雷达的仿真模型和大气温湿压仿真模型,评估了各项雷达参数对探测性能的影响和算法自身引入的误差。通过计算不同探测波长下雷达探测地表压强的误差大小选出合适的探测波长对。在选择该探测波长的情况下,得出最终激光雷达探测的误差在我们的要求之内。为了验证激光雷达探测大气压强的可行性,建立了地基激光雷达系统的仿真,比较不同波长的探测性能得出地基激光雷达探测大气压强的合适波长对。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脉冲激光器的地基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对系统各部分工作原理做了阐述并分析其性能参数。着重介绍了系统发射机的设计和接收光路的调校。最终完成对地基激光雷达系统的搭建、调试和实验。最后对实验数据做了处理,由于系统接收到的是大气散射回波,其信噪比不高,需要通过时间累积来提高信噪比。论文比较了3种累积平均方法,选择性能最好的作为数据处理手段。然后通过建立的压强反演算法得到了上海地区特定高度的高精度高时间分辨率压强数据,在时间分辨率5min,高度2000m处的压强探测的随机误差小于。

郑宇晴,朱灵坤,张轶炳[6](2019)在《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大气压强”教学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合理构建"大气压强"教学框架,采用BOPPPS教学模式进行模块化教学,可有机建立完整课堂结构,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参与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投入度,有效反馈课堂学习信息,从而实现"大气压强"多元化教学目标.

李季[7](2020)在《大气压强电离甲烷放电的光谱特性》文中研究说明非平衡等离子体技术可以产生高能电子,可有效“切断”甲烷中的化学键,从而替代传统工业中利用热能破坏甲烷化学键的作用。利用等离子体技术进行甲烷重整研究是当前的研究领域的热门方向。现有工作已对大气压强电离甲烷放电的甲烷转化率、氢气产率、氨气产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而对大气压强电离甲烷放电过程中电子密度、折合场强等放电参数以及光谱特性未见详细剖析。本文在建立了大气压强电离甲烷放电装置的基础上,针对“放电过程中电子密度、折合场强等放电参数”和“甲烷放电光谱特性”两个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大气压强电离甲烷放电系统,采用电流电压波形图验证了甲烷中大气压强电离放电为微流柱与微辉光交替放电的模式;利用Lissajious图形计算放电功率,进而得出在电压、流量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频率范围为6-8 kHz时,能量利用效率在8 kHz时达到最大,为39.65%的结论;建立甲烷强电离放电的一维数值模型,使用LXcat数据库中的碰撞截面数据计算反应系数,使用Comsol软件求解漂移扩散方程,计算出电子密度最大时为9.44×1015 cm-3,折合场强最大时为321.2Td;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氢气选择性进行测量,甲烷流量为400 mL/min,单位注入能量52.5 kJ/L,输入功率为350 W,放电频率为8 kHz时,氢气选择性最高为40.39%。(2)采用ICCD高速相机联合分光计、同步触发器采集大气压强电离甲烷放电光谱,通过分析甲烷放电光谱的空间分布,确定最佳采集点为放电区域的中心位置;对比采集到的甲烷放电正负半周期时间分辨光谱中的粒子种类变化,得知正半周期的微流柱放电以电离反应为主,负半周期产生的微辉光放电减少了碳单质的沉积;利用添加了氩气的发射光谱计算出大气压强电离放电体系的电子激发温度最高为2.17 eV。本文针对大气压强电离甲烷放电光谱特性进行研究,建立了大气压强电离甲烷放电系统,从甲烷放电参量和光谱特性两个角度诊断大气压强电离甲烷放电,明确了大气压强电离甲烷放电中关键反应过程及光谱特性,为大气压强电离放电重整甲烷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蔡旻君,李豆豆,芦萍萍,李小涛,胡亚丽,王菲[8](2015)在《“影子教学”应用于微课的设计与实现——以八年级物理教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较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并拓展了其内容,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文章借鉴影子教育的理念,将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提出了"影子教学"的构想,并以微视频资源补充或替代教师的集中讲授,使教师有时间、有条件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文章以八年级物理教学为例,主要采取"大课微化"的微课开发思路,通过对微课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影子教学"理念得以较好地实现,从而推动了微课在课堂情景中的应用。

胡郡郡[9](2015)在《油池火火焰颈部特征及发展区温度分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火焰颈部收缩行为在扩散油池火底部是一个基木的行为,是由于密度差导致空气卷吸形成的,同时这也是火焰周期性脉动的原因。然而,火焰颈部收缩动态特性的演化的测量及他们与火焰不稳定机制的关系在前人的研究中暂时缺乏。本文定量分析了油池尺寸为0.04-0.25m的火焰颈部特性及不稳定机制。基于对火焰帧序列图片的直接测量,火焰宏观参数颈部收缩最大深度(Dmax),颈部收缩平均速度(Unecking-in),颈部上升最大高度(Hmax),颈部上升平均速度(Uuprising)及涡脉动频率和涡生长时间在本文中都被定量出来了。基于测量的结果研究了这些参数随油池尺寸及边缘高度的演化规律。定义了三种火焰不稳定机制:小尺度的Rayleigh-Taylor(R-T)不稳定,扩展R-T不稳定及puffing.研究发现随着油池尺寸及边缘高度的增大主控的不稳定机制从R-T不稳定转化成puffing.大尺度的涡结构的抽运能力(可以通过(Dmax,Hmax,Unecking.,Uuprising的值来定量)和扩展R-T不稳定机制的频率有一定的关系。扩展R-T不稳定机制的频率比puffing机制的频率要高。Puffing机制的频率随着边缘高度(油池上边沿与液面的距离)的增大略有增大随着油池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和经典的关系式(f~D-1/2,或者无量纲的St~Fr-1/2)一致。同时扩展R-T不稳定机制的频率(f)满足关系式fR-T.extended~(lg2/Q)1/3。扩展R-T不稳定机制的生长时间(τ)随着油盘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并且比puffing机制的生长时间小,puffing机制的生长时间满足经典关系式τ~D1/2。同时本文对于火焰颈部收缩特征在不同的低大气压强下也做了研究。分析了三种不稳定机制(小尺度R-T不稳定,扩展R-T不稳定及puffing)随大气压强,油盘尺寸的演化。随着油池直径或者大气压强的增大,主控频率从扩展R-T不稳定转换成puffing.定量出了不同大气压强下油池火焰颈部收缩宏观尺度,并且探讨了颈部收缩宏观参数随大气压强的变化。其中无量纲颈部收缩最大深度Dmax和颈部收缩水平速度Unecking一in随大气压强的变化很小;无量纲颈部上升最大高度Hmax和颈部上升竖直速度Uuprising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减小;无量纲颈部收缩最大深度Dmax和无量纲颈部上升最大高度Hmax的比值及颈部收缩水平速度Unecking-in和颈部上升竖直速度Uuprising的比值都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增大。puffing机制的频率随着大气压强增大而略有增大,随着边缘高度的增大而增大;扩展不稳定机制频率随着压强及边缘高度没有明显的趋势。除了对油池火焰颈部收缩特征的研究,本文对油池火焰发展区温度也做了研究。经典的火羽流模型中(连续火焰区,间隙火焰区及浮力羽流区)没有包括燃料液面上的发展区温度分布。前人的文章对发展区温度分布的实验数据也很少。那么本文首先定量出了不同尺寸的油池火焰的温度分布。研究发现对于不同的油池尺寸火焰发展区温度分布及到达最高温度的位置不同。温度上升行为的物理机制是未燃烧的燃料与空气的逐渐混合比下降。那么,基于这种物理机制,本文假设了一种Beta型的概率分布函数并且利用混合分数的方法推导出了预测发展区中心线温度的方法。发现这种预测温度的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

王佳伟[10](2019)在《基于STEAM的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及实践》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各个学科领域都在研究基于STEAM的教育改革,物理学作为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物理学科渗透STEAM理念势在必行。中学物理实验集仪器构造、原理理论、动手操作、数据分析为一体,比较容易渗透STEAM各个要素。通过实验过程训练学生的理解科学原理、掌握设计和操作技术、学会数学表达物理理论及数据处理的方法,拓展设计与实验原理相关的项目作品,分析生活、生产实际应用及科学前沿,由此达到物理和工程的整合,艺术之美也是可以渗透到实验的各个环节。本论文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部分。理论部分在STEAM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及艺术素养的具体体现进行了说明,并构建了基于STEAM的实验教学模式,归纳总结出目前比较成熟的三种基于STEAM的教学形式:科技运动会、专题实验制作、项目渗透实验教学。实践研究部分针对目前中学物理课堂易于实施的基于STEAM的项目渗透实验教学形式,设计了两个案例在中学课堂进行了实践,并对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与实验原理相关的小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学生设计项目可以锻炼学生的工程素养,学生亲自制作能够提升其技术素养,学生互相欣赏作品也训练了学生对实验作品的鉴赏力,但也发现由于受课堂时间限制,科学要素和数学要素渗透不足。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又设计了一个能完整体现STEAM五要素的“基于STEAM的电磁铁及电磁继电器”案例,为对实施STEAM实验教学的教师提供借鉴。

二、浅谈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核心素养提出与发展
    1.2 物理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1.3 教学现状分析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2.理论研究
    2.1 物理核心素养内涵
    2.2 物理创新实验界定
    2.3 物理实验素养界定
3.初中生物理实验素养调研
    3.1 问卷设计与实施
    3.2 问卷统计分析
    3.3 初中学生实验素养调查小结
4.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4.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项目优化研究
    4.2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方式优化研究
    4.3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平台优化研究
5.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创新实验项目案例研究
    5.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项目案例研究
    5.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案例分析
    5.3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成效分析
6.研究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大气压强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
        1.2.1 我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1.2.2 初中“大气压强”教学设计现状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教学设计前的分析与研究
    2.1 教学对象的分析
    2.2 教学模式的选择——“情境·探究·建构”课堂教学
        2.2.1 “情境·探究·建构”课堂教学的概念和基本观点
        2.2.2 “情境·探究·建构”课堂教学的现实依据
    2.3 此教学设计思路的相关理论依据
        2.3.1 “情境·探究·建构”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
        2.3.2 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
        2.3.3 建构主义理论的师生观
        2.3.4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一般原则
第3章 初中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完整版详述)
    3.1 设计思想
    3.2 大气压强完整版教学设计总述
    3.3 初中完整版教学设计
        3.3.1 吸盘挂钩的使用原理
        3.3.2 大气压强的粗略测量
        3.3.3 水杯的水为什么能高出水面
        3.3.4 如何测量大气压强的精确数值
第4章 模拟课堂
    4.1 初中简版教学活动实录(第1课)
    4.2 初中简版教学活动实录(第2课)
    4.3 初中简版教学活动实录(第3课)
    4.4 初中简版教学活动实录(第4课)
第5章 比较分析
    5.1 此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比较分析
        5.1.1 教学目标上的比较
        5.1.2 教学内容方面的比较
        5.1.3 教学组织形式上的比较
        5.1.4 教学设施和手段的比较
    5.2 此设计与现有的探究式教学设计的比较分析
        5.2.1 设置问题情境驱动学习的发生
        5.2.2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并重
第6章 反思
    6.1 教学设计研究过程的反思
    6.2 教学设计研究价值的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初中生活化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以北师版八年级教科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问题提出
        1.教育改革的趋势
        2.现实教学的困惑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1.物理核心素养
        2.生活化实验
        3.教学策略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1.国内相关研究
        2.国外相关研究
三、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认知主义理论
    (三)生态化教学理论
四、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初中生活化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实验教学特点
        1.利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
        2.链接新旧知识,学以致用
        3.生动再现物理现象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实验教学原则
        1.针对性原则
        2.简洁性原则
        3.趣味性原则
        4.探究性原则
        5.基本性原则
    (三)初中物理生活化实验教学策略
        1.问题导学策略
        2.情境生活化策略
        3.引发认知冲突策略
        4.方式多样化策略
        5.方法显性化策略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生活化实验教学策略运用
    (一)教学策略运用
    (二)策略运用效果反馈
六、研究结论与运用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运用建议
七、研究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反思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中学物理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1.1.2 物理学科特点
        1.1.3 实验教学的实际现状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中学物理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2.2.3 核心素养
    2.3 中学物理实验改进与创新的设计理论
        2.3.1 物理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特点
        2.3.2 物理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方法
        2.3.3 物理实验改进与创新的过程及步骤
        2.3.4 物理实验改进与创新的基本方向
        2.3.5 物理实验改进与创新的要求
3 实施学校情况调研分析
    3.1 学生问卷的编撰与实施
        3.1.1 调查目的
        3.1.2 问卷的编制
        3.1.3 问卷的实施
    3.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对策分析
        3.2.1 调查问卷内容及数据统计
        3.2.2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3.2.3 实施学校物理实验教学调查总结及对策分析
4 中学物理实验改进与创新的设计及制作案例
    4.1 案例一大气压的存在与方向系列实验
    4.2 案例二自制简易吸尘器
    4.3 案例三动态气体流速与压强关系演示仪
    4.4 案例四飘出来的窗帘与自己打开的门
    4.5 案例五吹不下来的小球与逆流而上的乒乓球
    4.6 案例六液体流速与压强演示仪
    4.7 案例七草原犬鼠洞穴演示实验
    4.8 案例八滑轮组实验模拟情境解决典型错题
5 中学物理实验改进与创新的实践案例
    5.1 基于典型错题的创新实验教学设计案例
    5.2 “寓教于乐”基于实验与情境体验的教学设计案例——以“大气的压强”为例
        5.2.1 课时一大气压的存在与大小
        5.2.2 课时二大气压与生活
        5.2.3 课时三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5.2.4 教学反思
6 访谈与实践效果分析
    6.1 实践效果分析
        6.1.1 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6.1.2 对学生思维与兴趣的影响
        6.1.3 对学生与教师创新能力的影响
    6.2 对学生和教师的访谈
        6.2.1 学生访谈
        6.2.2 教师访谈
7 总结和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5)基于760nm波段激光雷达探测大气压强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压强探测方法
        1.2.1 被动遥感探测方法
        1.2.2 主动遥感探测方法
        1.2.3 地表大气压强探测方法小结
    1.3 激光雷达探测压强历史以及现状
    1.4 研究目的以及论文结构
第2章 .氧气A吸收带吸收光谱
    2.1 谱线强度函数及其温度敏感性
    2.2 谱线线型函数及其温压敏度性
        2.2.1 Gauss线型及其温度敏感性
        2.2.2 Lorentz线型及其温度与压强敏感性
        2.2.3 Voigt线型及其温度与压强敏感性
    2.3 氧气A吸收带吸收谱线计算
        2.3.1 HITRAN数据库
        2.3.2 氧气A吸收带吸收谱线计算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星载IPDA激光雷达探测大气压强方法
    3.1 星载IPDA激光雷达探测原理和反演方法
    3.2 误差分析方法
        3.2.1 星载IPDA激光雷达系统测量误差计算
        3.2.2 反演方法带来的误差
        3.2.3 用于仿真模型的主要参数
    3.3 星载IPDA激光雷达系统的性能分析
        3.3.1 脉冲激光线宽
        3.3.2 脉冲激光频率稳定性
        3.3.3 激光光谱纯度
        3.3.4 背景辐射噪声
        3.3.5 探测器噪声以及电路测量精度
        3.3.6 激光脉冲能量和接收望远镜口径
        3.3.7 卫星轨道高度和多普勒频移
        3.3.8 本节小结
    3.4 反演方法带来的误差计算
    3.5 探测波长的选择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基激光雷达探测大气压强方法
    4.1 大气散射
        4.1.1 大气分子的散射
        4.1.2 气溶胶的散射
    4.2 地基激光雷达原理
        4.2.1 地基激光雷达方程
        4.2.2 地基激光雷达探测大气压强原理和方法
    4.3 地基激光雷达系统压强探测误差分析
        4.3.1 地基激光雷达探测系统探测压强的系统误差
        4.3.2 地基激光雷达探测系统探测压强的随机误差
        4.3.3 反演方法带来的误差
    4.4 地基激光雷达误差计算结果以及波长选择
    4.5 本章小节
第5章 .地基激光雷达系统设计
    5.1 激光雷达系统发射机设计
        5.1.1 泵浦激光器
        5.1.2 脉冲激光频率转换
        5.1.3 种子激光器的频率稳定
        5.1.4 种子光切换与发射机工作时序
        5.1.5 扩束镜
        5.1.6 能量监视部分
    5.2 激光雷达系统接收机设计
        5.2.1 望远镜及回波接收光路
        5.2.2 数据采集系统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基激光雷达数据处理以及实验结果与分析
    6.1 地基激光雷达的数据处理以及反演
    6.2 地基激光雷达实验结果与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7.1.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7.1.2 本文的创新点
    7.2 本文研究的不足
    7.3 后续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大气压强”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BOPPPS教学模式
2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2.1 教学准备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学方法分析.
    2.2 BOPPPS教学过程设计
    2.3 教学过程
3 结语

(7)大气压强电离甲烷放电的光谱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表
1 绪论
    1.1 甲烷放电光谱特性研究的意义
        1.1.1 等离子体诊断
        1.1.2 甲烷放电光谱特性研究的重要性
    1.2 甲烷放电光谱特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甲烷微波放电
        1.2.2 甲烷电晕放电
        1.2.3 甲烷介质阻挡放电
        1.2.4 其他甲烷放电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大气压强电离甲烷放电参量的诊断
    2.1 引言
    2.2 大气压强电离甲烷放电实验装置与研究方法
        2.2.1 大气压强电离甲烷放电实验装置
        2.2.2 Lissajious图形法计算放电功率
        2.2.3 大气压强电离甲烷放电参数计算方法
        2.2.4 气相色谱法检测放电产物中氢气选择性
    2.3 大气压强电离甲烷放电参数测量
        2.3.1 放电电流电压波形图
        2.3.2 Lissajious图形及放电功率
    2.4 电子密度与折合场强的计算
        2.4.1 大气压强电离甲烷放电理论模型
        2.4.2 电子密度计算结果与分析
        2.4.3 折合场强计算结果与分析
    2.5 放电参量对氢气选择性影响的研究
        2.5.1 放电功率对氢气选择性的影响
        2.5.2 放电频率对氢气选择性的影响
        2.5.3 单位注入能量对氢气选择性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3 大气压强电离甲烷放电的光谱特性
    3.1 引言
    3.2 大气压强电离甲烷放电实验装置
        3.2.1 针-板式甲烷放电实验装置
        3.2.2 透明电极甲烷放电光谱采集装置
    3.3 大气压强电离甲烷放电光谱特性
        3.3.1 大气压微流注与微辉光放电模式
        3.3.2 甲烷放电光谱的空间分布
        3.3.3 两种放电模式的光谱特性分析
        3.3.4 电子激发温度
    3.4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8)“影子教学”应用于微课的设计与实现——以八年级物理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微课与“影子教学”
    1微课内涵及其特点
    2 “影子教学”的含义
    3 “影子教学”应用于微课
二 “影子教学”应用于微课的设计
    1关于内容的设计
    2关于应用的设计
        (1)课前的备课阶段
        (2)课中的辅助教学
        (3)课后的教学反思
三 “影子教学”应用于微课的实现——以八年级物理教学为例
    1制作微课
        (1)录制“大气压强”的“大课”视频
        (2)确定微课的主题
        (3)关于“大气压强”微课的教学设计
        (4)利用视频软件制作“大气压强”微课
    2 “影子教学”应用于“大气压强”微课的探索
        (1)学生方面
        (2)教师方面
四结语

(9)油池火火焰颈部特征及发展区温度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例及表格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油池火研究现状
        1.2.1 油池火研究现状
        1.2.2 油池火颈部特征研究现状
        1.2.3 油池火发展区温度分布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实验装置及测量系统设计
    2.1 引言
    2.2 实验装置
        2.2.1 实验台设计
        2.2.2 远程控制点火装置
        2.2.3 液面稳定装置
    2.3 测量系统构成
        2.3.1 视频采集系统
        2.3.2 失重采集系统
        2.3.3 温度采集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常压下油池火火焰颈部不稳定机制及收缩特征研究
    3.1 引言
    3.2 前人研究
    3.3 实验设计
    3.4 常压下火焰颈部不稳定机制分析及颈部收缩宏观参数定义
        3.4.1 火焰颈部不稳定机制分析
        3.4.2 颈部收缩宏观参数定义
    3.5 三种不同的不稳定机制的定义及其随油盘尺度和边缘高度的敏感度
        3.5.1 三种不同的不稳定机制的定义
        3.5.2 常压下三种不稳定机制随油盘尺度和边缘高度的敏感度
    3.6 常压下火焰颈部收缩深度(速度)的上升高度(速度)
        3.6.1 火焰颈部收缩深度和上升高度
        3.6.2 火焰颈部收缩速度和上升速度
    3.7 常压下涡脉动频率和生长时间
        3.7.1 涡脉动频率分析
        3.7.2 涡生长时间分析
        3.7.3 扩展R-T不稳定的频率模型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大气压强下油池火火焰颈部不稳定机制及收缩特征研究
    4.1 引言
    4.2 前人研究
    4.3 实验设计
    4.4 不同大气压强下三种不同的不稳定机制对油盘尺度和边缘高度的敏感度
        4.4.1 大气压强对火焰特征的影响
        4.4.2 三种不同的不稳定机制对油盘尺度和边缘高度的敏感度分析
    4.5 不同大气压强下火焰颈部收缩深度(速度)及上升高度(速度)
        4.5.1 不同大气压强下火焰颈部收缩深度及上升高度
        4.5.2 不同大气压强下火焰颈部收缩速度和上升速度
    4.6 不同大气压强下涡脉动频率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常压下发展区中心线温度分布研究
    5.1 引言
    5.2 前人研究
    5.3 实验设计
    5.4 常压下发展区中心线温度分布预测
        5.4.1 实验结果数据分析
        5.4.2 Beta型概率分布函数的混合分数预测发展区中心线平均温度分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6.2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6.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基于STEAM的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及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解决中学生学习兴趣匮乏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2.2 丰富我国STEAM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4 论文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5 论文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STEM教育定义
        2.1.2 STEAM教育定义
        2.1.3 STEAM教育的特征
        2.1.4 创新素养定义
        2.1.5 创新实验课程模式
        2.1.6 与传统实验的区别
    2.2 STEAM教育理念应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相关理论及内容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2.3 “从做中学”理论
        2.2.4 人本主义理论
        2.2.5 实验宗旨和应用价值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TEAM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3.1 基于STEAM的中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可行性分析及优势
        3.1.1 从中学物理实验课程实施现状出发的课程改革需要
        3.1.2 中学物理实验资源可以满足STEAM的渗透
        3.1.3 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也能方便实施STEAM物理实验
    3.2 中学物理实验中STEAM要素分析
    3.3 基于STEAM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3.3.1 模式构建的依据
        3.3.2 基于STEAM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3.3.3 基于STEAM的中学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程序
        3.3.4 基于STEAM的中学物理实验辅助因素
        3.3.5 基于STEAM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TEAM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分类及案例设计
    4.1 基于STEAM的中学物理实验的类别
        4.1.1 基于STEAM的中学物理实验科技运动会
        4.1.2 基于STEAM的中学物理专题实验设计
        4.1.3 基于STEAM的中学物理项目渗透实验设计
    4.2 基于STEAM的中学物理实验案例设计
        4.2.1 基于STEAM的“纸上电路”项目渗透实验设计
        4.2.2 基于STEAM的“不听话的气球”项目渗透实验设计
        4.2.3 基于STEAM的“水位报警器”项目渗透实验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STEAM的初中物理实验案例实践和分析
    5.1 实验案例分析
        5.1.1 实验案例设计
        5.1.2 实验对象
        5.1.3 实验内容及安排
        5.1.4 实验效果分析
    5.2 基于STEAM的中学物理项目渗透实验结果反馈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浅谈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实践研究[D]. 郭庆. 西南大学, 2020(01)
  • [2]大气压强教学设计研究[D]. 周志艳. 广西师范大学, 2016(02)
  • [3]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初中生活化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以北师版八年级教科书为例[D]. 杜小丽.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4]中学物理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案例研究[D]. 石佳灿.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5]基于760nm波段激光雷达探测大气压强的方法研究[D]. 王钦.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2019(03)
  • [6]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大气压强”教学设计[J]. 郑宇晴,朱灵坤,张轶炳. 物理教师, 2019(01)
  • [7]大气压强电离甲烷放电的光谱特性[D]. 李季.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8]“影子教学”应用于微课的设计与实现——以八年级物理教学为例[J]. 蔡旻君,李豆豆,芦萍萍,李小涛,胡亚丽,王菲. 现代教育技术, 2015(11)
  • [9]油池火火焰颈部特征及发展区温度分布研究[D]. 胡郡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09)
  • [10]基于STEAM的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及实践[D]. 王佳伟. 宁夏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浅谈大气压力的成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