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藏当雄一带地震形变带发生年代确定的新方法——树木年轮计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韩同林[1](1983)在《西藏当雄一带地震形变带发生年代确定的新方法——树木年轮计算法》文中研究说明 西藏地区地震活动强烈而频繁。历史地震在1950年以前记录不多,且不完整、准确性也差。自1950年开始才有较系统的地震记录。尽管西藏地区历史地震形成的地震形变带极为发育,但因地处高寒、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对它的研究甚少。根据西藏地区地震形变带之间相互切割关系,保留程度及其地貌、植被等特征的不同,大致可以鉴别它们形成的先后顺序,但多无法确定各自发生的年代。由于地震形变带特征的研究及其年代的确定,对于探讨地震震源、地震破裂的性质与过程、地震成因与地质构造关系及其应力场的演变等,都是十分珍贵的资料,因此较精确地确定各期地震形变带发生的年代就显得十
韩同林[2](1983)在《西藏当雄一带地震形变带发生年代确定的新方法——树木年轮计算法》文中研究说明一、问题的提出西藏地区地震活动强烈而频繁。历史地震在1950年以前记录不多,且不完整、准确性也差。自1950年开始才有较系统的地震记录。尽管西藏地区历史地震形成的地震形变带极为发育,但因地处高寒、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对它的研究甚少。根据西藏地区地震形变带之间相互切割关系,保留程度及其地貌、植被等特征的不同,大致可以鉴别它们形成
韩同林[3](1983)在《西藏当雄—崩错一带1951—1952年地震形变带的初步考察》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西藏当雄—崩错一带1951—1952年间8级地震(包括前震和余震)形成的地震形变带的初步考察,对地震形变带通过不同岩性时所产生的形变类型的主要特征、力学性质等进行较详细描述,对形成该期地震的应力场特点及控震、发震构造进行初步探讨。 西藏地区地处地中海-南亚地震带东段,是一个地震频度高、强度大的地震区。该区在1950年以前,历史地震记录不完整,准确性差实地考察资料也不多见。1950年以后才开始有较系统和详细的地震记录资料 1980和1981年,笔者对当雄—崩错一带1951—1952年间,西藏发生最强地震之一(8级)所产生的地震形变带进行了初步考察,虽然从地震发生至考察时,已隔近30年之久,但地震形变仍保存十分完好。通过对它的研究,对于探讨该期地震控震和发震构造的特点,地震破裂的性质与过程,分析地质构造及其应力场的演变,都是十分有意义的珍贵资料。
吴章明,申屠炯明,曹忠权,邓起东[4](1990)在《1411年西藏当雄南8级地震地表破裂》文中研究说明1411年9月29日西藏当雄南发生八级强烈地震,产生了一条长达136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该破裂带由两条走向、运动方式不同的次级破裂构成,最大垂直位移8—9m,最大水平位移11—13m,是一条不连续的张剪性破裂带。本文总结了该破裂带的几何和位移特征,并讨论了1411年地震的发震构造。
杨斌,刘百篪,周俊喜[5](1995)在《甘肃古浪、景泰活断层上的树木地震学研究》文中指出在树木地震学测年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沿古浪活断层西段鉴定和评价了数百棵树。对树木生长速率及年轮比率低值偏离的3种类型进行了有效的识别。结果表明:断崖上被破坏的青海云杉中,记录的结构和生长速率异常,可以归因于1927年5月23日古浪8级大地震的影响。从而为古浪地震断层的判定提供了准确的年代证据。并将前人认为的古浪地震断层位置向冷龙岭北麓南移了30余公里。用该方法在老虎山活断层上对1888年11月2日景秦61/4级地震破裂带定年,再次获得成效。
王秀丽,唐亚[6](2014)在《树木地貌学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地质灾害对人类及环境造成的影响巨大,了解灾害发生的规律及影响机制对防灾减灾有重大意义。树木分布广泛,不会迁移,一般情况下每年形成一圈记录当年环境状况的年轮,利用树木年轮信息能够分析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树木地貌学已普遍应用于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研究,通常以重建灾害发生的时间、影响范围、运动过程等为基础,评价地质灾害对森林结构组成、地貌变化的影响,分析灾害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变化过程,结合气象及水文数据,能够探讨诱发灾害的可能原因,进而推测在全球变化大背景下的发展趋势。为此,探讨了利用树木年轮重建地质灾害的理论基础,总结了主要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指出以后的研究方向。
唐亚,谢嘉穗,李蓬勃,黄成敏,杨金燕,第宝锋,刘本洪[7](2018)在《树木年代学在山地自然灾害研究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山地自然灾害频发但灾害发生历史研究少。识别过去发生的滑坡、泥石流、落石、山洪等山地灾害发生的时间,确定灾害的大小及影响范围,对于研究区域山地灾害发生频率,预测未来灾害发生风险,制订科学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十分重要,树木年代学在研究灾害发生历史和影响范围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树木的生长发育受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养分和生物等环境条件制约,任何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其生长,并常在年轮上表现出来。树木年轮能记载树木的生长状况和影响树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变化,其宽度变化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高,能揭示环境条件变化发生时间。在气候变化影响不断增加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强度日益加大的综合影响下,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及损失呈明显增加趋势,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山地自然灾害对树木的直接损伤包括树木顶端和枝条折断、根系受损、淹没主干下部、撕裂树干或根系、擦伤或撞伤树干,灾害会使树木倾斜和弯曲,也会改变树木生长的环境条件,这些影响和变化都能够显着影响树木的生长,树木出现年轮变窄或变宽、形成反应木和偏心年轮、停止生长等响应方式,这种自然灾害发生与树木生长响应之间形成的"事件-响应"关系,是利用树木年代学重建灾害发生历史的理论基础,受影响的树木的这些年轮系列为确定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当树冠、树干或根系受损时,为确保生存,树木会将其合成或获得的物质优先用于新组织的生长,以替换受损的根系和树冠,减少用于径生长的物质资源,年轮变窄;而当灾害导致一些树木死亡或冲毁一些树木后,会改变未受损伤树木的生长条件,树木生长加快,年轮变宽。本文综述了地震、滑坡、泥石流、落石和山洪等不同自然灾害对树木生长影响的特点及树木的响应表现,介绍了利用树木年代学重建山区常见自然灾害的历史、影响范围的研究;针对新的科技发展,将来的研究应该关注不同年龄或大小的树木对同一灾害的响应差异、树木高生长对灾害的响应以及根系对灾害的响应等方面。
王锐[8](2020)在《树木地貌学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树木年轮以其分布广泛、分辨率高、时间长、定年准确等特点,在地质灾害研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利用树木年轮重建历史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频率、范围以及进一步探讨植被的恢复状态等。目前由于数据获取手段有限,对于灾害信息的记录并不完整,树木地貌法则可以较好的弥补这一不足,准确地将每次的灾害活动记录在树木年轮中,因此,论文在四川省华蓥山、北京密云龙潭沟流域曹庄子、四川北川县魏家沟等三地进行了调查,分别选择崩塌、泥石流、地震等三种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以当地优势树种为研究材料,利用树木地貌法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华蓥山石林景区在过去20年间可能有四次落石活动;该地区崩塌落石活动大多数发生在树木的生长的早材期间(4-9月),在非生长季非常罕见;由相同树木组成的健康林分和受干扰林分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存在差异,干扰树木对不利的气候条件更为敏感。(2)在泥石流不同区域中,树木呈现出不同的响应。在泥石流流通区,树木年轮呈现明显的生长抑制;在左右岸区域,树木在2012年呈现出生长释放,在2017年产生明显的生长抑制;在堆积区,树木年轮宽度在2012年明显变窄,而在2017年变宽,则在泥石流堆积区根据不同的堆积物体厚度具有不同的响应。(3)在北川县断层的上下盘中,断层上盘树木受到地震影响,到2017年仍然没有得到恢复,但地震对断层下盘的影响不大。(4)泥石流与崩塌区域中,树木具有明显的滞后响应(滞后一年),主要是因为灾害发生在生长季的中后时段。而地震则在当年产生明显的生长抑制,主要是地震发生的时间(5月12日)正处于树木生长季的前半期。因此这可能主要取决于灾害的发生时间(月份)与树木的生长季节之间的先后顺序。上述研究表明,在灾害活动的研究中,树木地貌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较好利用树木年轮来获得历史灾害活动的信息,重建过去的灾害的时间、树木的恢复状态以及得出树木对于灾害的不同响应。研究结果对深开展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和防灾减灾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洪婷,白世彪,王建[9](2014)在《树轮地貌学重建滑坡事件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树轮地貌学以其定年准确、分辨率高和时间跨度长等特点在地表过程的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树木年轮可以作为一个可靠的工具来获得滑坡过去活动的历史证据,进而解释现在正在发生的并窥探滑坡的变形信息。本文对国内外树轮地貌学方法在滑坡事件研究中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重点阐释了树轮地貌学的原理和树轮地貌学重建滑坡活动迹象与时空分布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该方法存在的不足,展望了我国利用树轮地貌学开展滑坡事件研究的前景。
吴章明[10](1992)在《对《西藏活动构造》一书中有关问题的讨论》文中认为 最近,笔者有机会拜读了《西藏活动构造》一书。书中的许多观点、提法新颖,读后有使人耳目一新之感觉。尤其是书中关于西藏活动构造带的论述,对70年代P.Molnar和P.Tapponnier等人据卫片的解译结果提出了不少野外地质证据,使人们对西藏活动构造格架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步。但仔细阅读后发
二、西藏当雄一带地震形变带发生年代确定的新方法——树木年轮计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藏当雄一带地震形变带发生年代确定的新方法——树木年轮计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8)树木地貌学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崩塌 |
1.2.2 泥石流 |
1.2.3 地震 |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2 树木地貌学基础 |
2.1 树木年轮的形成及特点 |
2.2 树木年轮生长的影响因素 |
2.3 地质地貌过程对树木的主要影响类型 |
2.3.1 伤疤与创伤性树脂导管 |
2.3.2 树干倾斜和弯曲 |
2.3.3 树干淤埋 |
2.3.4 根暴露和损伤 |
2.3.5 周边的树木损毁 |
2.4 树木生长响应 |
3 研究区概况 |
3.1 华蓥山自然概况 |
3.2 密云龙潭沟自然概况 |
3.3 北川研究区自然概况 |
4 样品采集与数据处理 |
4.1 样品采集 |
4.2 样品处理与交叉定年 |
4.3 建立年表与年表统计特征 |
4.4 研究方法 |
5 基于树木地貌法重建崩塌历史-以华蓥山石林为例 |
5.1 结果 |
5.1.1 交叉定年结果 |
5.1.2 崩塌落石年份 |
5.1.3 落石活动时间 |
5.1.4 气候相关分析 |
5.2 讨论 |
5.3 小结 |
6 基于树木年轮重建泥石流事件-以密云龙潭沟为例 |
6.1 研究结果 |
6.1.1 年表的建立与基本信息 |
6.1.2 泥石流发生的年份 |
6.1.3 树木对于泥石流不同区域的响应 |
6.2 讨论 |
6.3 小结 |
7 树木年轮变化对强震的反应-以北川为例 |
7.1 研究结果 |
7.1.1 采样基本信息 |
7.1.2 年表分析 |
7.1.3 断层上下盘树木对地震的响应差异 |
7.1.4 树木的恢复状态 |
7.2 讨论 |
7.3 小结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个人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9)树轮地貌学重建滑坡事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树轮地貌学的原理 |
2 树轮地貌学重建滑坡事件 |
3 树轮地貌学重建滑坡事件的限制因素 |
4 我国开展树轮地貌学重建滑坡事件展望 |
四、西藏当雄一带地震形变带发生年代确定的新方法——树木年轮计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西藏当雄一带地震形变带发生年代确定的新方法——树木年轮计算法[J]. 韩同林.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3(02)
- [2]西藏当雄一带地震形变带发生年代确定的新方法——树木年轮计算法[A]. 韩同林. 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6), 1983
- [3]西藏当雄—崩错一带1951—1952年地震形变带的初步考察[J]. 韩同林. 地震地质, 1983(04)
- [4]1411年西藏当雄南8级地震地表破裂[J]. 吴章明,申屠炯明,曹忠权,邓起东. 地震地质, 1990(02)
- [5]甘肃古浪、景泰活断层上的树木地震学研究[J]. 杨斌,刘百篪,周俊喜. 地震地质, 1995(02)
- [6]树木地貌学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J]. 王秀丽,唐亚. 山地学报, 2014(06)
- [7]树木年代学在山地自然灾害研究中的应用[J]. 唐亚,谢嘉穗,李蓬勃,黄成敏,杨金燕,第宝锋,刘本洪.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18(03)
- [8]树木地貌学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D]. 王锐. 北京林业大学, 2020
- [9]树轮地貌学重建滑坡事件研究进展[J]. 洪婷,白世彪,王建. 地质论评, 2014(04)
- [10]对《西藏活动构造》一书中有关问题的讨论[J]. 吴章明. 地质论评, 19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