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中识字与发展儿童语言思维(论文文献综述)
高文华[1](2020)在《东乡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识字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汉语的初始教育阶段,识字量、独立识字能力是学生开展阅读与写作的重要保障。东乡族是甘肃地区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在东乡县主要的交际语言是东乡语,东乡族人在社会语言选择、家庭语言使用方面,对东乡语有独特的感情。东乡县单一的语言环境、贫乏的教师资源对学生汉语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困难,尤其是对东乡族地区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一二年级正是汉语学习的启蒙阶段,而识字是学习汉语的基础和开端。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恰当的识字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育对东乡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汉语识字学习至关重要。本研究以东乡族自治县锁南镇马场小学为例,笔者在查阅文献、搜集资料以及现场调研的基础上深入课堂,与学生、教师进行交流,对识字教学现状及困境做初步了解,主要从五个方面由浅入深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缘由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其次对东乡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从东乡族汉语识字教学背景、语文教材及识字教学方式方面做简要分析,并整理教师、学生的基本信息、探讨教师专业、民族、学历以及教师识字教学情况对识字教学的影响,同时对学生基本信息、汉语识字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对东乡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从东乡族地域语言环境、学校教材、教师教法、学生识字兴趣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东乡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过程中的优秀经验应加以借鉴与继承,但对存在的问题也应及时总结反思。调查发现,教师课业负担重、教师数量不足、缺乏合格的双语教师以及专业不对口等问题依然存在。教师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成就感不强,识字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突出,但仍有许多本地教师愿意扎根在贫瘠之地,为当地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学习与赞扬。至此,笔者对症下药,分别从管理部门、学校、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四个具体方面提出切实有效地的策略和建议,从而为东乡族地区一线教师汉语识字教学的开展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唐盼[2](2018)在《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低学段学生学习语文,首先接触的就是汉字,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学习汉字不仅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学习汉字是一种文化教育、审美教育。学习汉字对低学段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识字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目标不明朗、脱离汉字学,且教学过程千篇一律使得识字教学低效、重复,也缺乏一定的趣味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低学段学生对汉字和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基于此,识字教学迫切需要科学、系统的研究与发展。本文先厘清了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了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课标精神、遵循学生特点和体现汉字魅力。在此基础上,以主流教材为媒介,深入研究常见的识字教学方法,提倡随文阅读与“境”巧妙结合,追求集中识字的高效和序列性,倡导关注学生生活的识字教学。
白雪萌[3](2019)在《识字软件在低学段儿童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已经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其中一系列附着于电脑端、移动端的应用APP深刻地影响甚至重新规划了包括学习方式在内的人的生活方式。小学低学段是儿童识字的关键时期,传统语文教学已经在此方面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然而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学生及其学习方式都有所变化,其中识字软件的大量出现为儿童识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所有的信息技术一样,识字软件在提供便利、收获反响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如何在结合传统识字教学的基础上,将识字软件有效地应用于低学段儿童识字教学也因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低学段儿童识字教学中识字软件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以教育学、心理学为理论依据提出了如何在低学段儿童识字教学中有效应用识字软件的具体策略。论文主要由以下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这一部分笔者首先介绍了论文题目的由来,进行了文献综述,力图把握研究现状。其次阐述了本研究的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是对识字教学等相关核心概念进行概述,同时对我国古代的识字教学经验以及现代识字教学改革进行了大致阐述,最后分析了识字教学的目标以及重要性。第三部分是识字软件在儿童识字中的合理性探索,笔者将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及特点、学习理论作为相关依据,其次明确了识字软件应用于低学段儿童识字教学的优势。第四部分是低学段儿童识字教学中识字软件运用的现状调查及分析。本部分笔者简要介绍了调查的设计与实施,分析了低学段儿童识字教学中识字软件的运用情况与运用效果,针对识字软件运用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说明。第五部分是识字软件与识字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这些策略的提出是将三四部分的分析结果作为相关依据,并且结合了第二部分的理论,阐述了识字软件对识字教学的启示与建议,并提出了识字软件有效运用于儿童识字教学的策略。
刘翔[4](2011)在《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汉字教学是一个长期困扰教育界的问题。汉字认知从象形、象意、形声为主体,转向拼音系统,表面上,实现了化繁为简;实质上,是由符合汉字生成与人的认知特点的、从具象到抽象的认知方式,转向了按拼音规则进行的、由声而非形的抽象认知方式。这一转变,造成了字与物、字与历史、字与日常生活等关系的“三个脱离”;进而导致了汉字教学费时多、周期长、见效慢。从本质来讲,是只注重汉字的工具理性而忽视了其价值理性的结果。研究拟探索结合拼音的汉字形音义生成系统的认知,以从根本上解决“三个脱离”的问题。要实现这一构想,不仅需要理论研究,更重要的是完成从理论观念(核心是认知和汉字生成理论建构)到技术实现,再到应用设计,最后通过实验设计继而验证的全环节研究。为此,论文构筑了汉字生成系统基础理论,完成了基于此理论的字源识字基础平台设计,提出了基于此理论的字源识字应用模式,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了相关实验,以验证该理论和其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系统地梳理汉字本身及认知的规律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找到了诸多能为汉字生成系统理论及其应用提供支撑的观点和材料。理论建构层面,本文提出字源是汉字生成的依据,构形是汉字生成的核心,部件是汉字生成的单位,汉字表达式是汉字生成的产物等一系列理论构想。根据这些构想,设计了以汉字字形为核心,利用汉字字源信息,以汉字构形分析和构意分析为手段,利用汉字表达式整合汉字的形、音、义的汉字生成系统。该系统确定了因形音义联系而生成的汉字之间的关系,以及汉字内部形音义三要素之间的关系。该理论有机联系古代汉字与现代汉字,有助于从纵的方向解释汉字之间的关系,以及从横的方向理解汉字内部形、音义的关系,还原出一个鲜活的、立体的、丰满的汉字体系,有助于以科学的、立体的、动态的、交叉的方式认识汉字。汉字生成系统作为汉字教学的基础理论,与之匹配的识字教学方法是字源识字教学法。技术实现层面,本文在汉字生成系统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并实现了汉字字源识字基础平台。它由汉字生成子系统、字源识字资源平台、字源识字学习平台、管理子系统等四部分组成。平台完成了海量基础数据的整合及生成,并以基于WEB的界面对外提供服务,通过提供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两种途径给字源识字教学以有效的支持。利用字源识字基础平台使用情况在线调查问卷,研究了各类使用者使用平台的情况,证明了它可以有效地支持教师、学生及研究者的教学与研究。应用模式研究层面,提出了字源识字宏观应用模式和微观应用模式,并就这两种模式的特点、应用方式及操作等作了讨论。实验研究层面,以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对基于汉字生成系统理论的汉字教学进行了初步的实证研究。证明了基于该理论而提出的字源识字教学不但能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其汉字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感情。研究成果如教师用字卡、教学用PPT、教学模式等可供直接使用和借鉴。最后,通过总结汉字生成系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提出后续的研究规划,以期更多的实践者加入,使汉字生成系统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更深入、更系统、更完善,推动汉字教学由工具理性回归到价值理性的本源。
许嫣娜[5](2016)在《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由此可见,识字教学在学校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大量实践证明,“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其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甚至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都有着关键的奠基性作用。可是,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在现实中却存在内容浅显、方法单一、过程割裂三大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教材层面,重主题单元轻识字序列;在教师层面,重阅读教学轻识字教学;在教学层面,则重写字研究轻识字研究。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学生、教学都迫切需要变革,以获得识字教学的品质提升。本文先具体阐述了低段识字教学价值所在:识字内容具有文化审美价值;识字过程具有全面育人价值。在此基础上,又从实践研究层面指出了转变路径。立足目标,定位识字的起始点,树立清晰的目标意识;立足过程,关注识字的生长点,培育丰富的过程形态;立足内容,形成识字的结构点,整理基本的类课模式。
许晓琳[6](1991)在《集中识字与发展儿童语言思维》文中研究说明提起以集中识字为基础的语文教改实验,有些未曾进入这一领域的人总爱说,集中识字影响儿童语言和思维发展。其实,有一本集中识字好教材,配以相应的好教法,不但能够较轻松地掌握常用汉字,而且能够显着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去年,我完成了第三轮北京景山学校教材实验第一学年教学任务。回顾一、二册新编教材的试教过程,总结一下教学实践产生的效果,深深认识到教材编排意图和教法安排提示上具体体现了当代中国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四个基本特点。
曹慧林[7](2018)在《基于儿童视觉思维发展的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以小学语文低年级为例》文中认为语文课程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这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要把握语文课程的现代性发展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汉字中蕴藏了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汉字反映了汉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生存方式等内容。汉字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对人民认识自我和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关注汉语言文字中的思维特点意义重大。迄今为止,我国最早发现的文字是甲骨文。根据“六书”的造字和用字原则来说,大部分甲骨文符合象形这一造字原则,也就是说,很多文字都是由图画文字演变过来,而汉字又和甲骨文的渊源极深。识字教学,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识字教学,一般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进行学习。教学中系统地运用理解图像的视觉思维角度来对儿童进行识字教学,将对儿童日后的汉字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现实教学研究中,从视觉思维角度进行系统研究的甚少。而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针对发展儿童视觉思维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更甚。因而,本研究力图从视觉思维的角度提出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的策略和建议,以期对一线教师们的识字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策略和方法。本研究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这部分主要阐释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国内外有关视觉思维以及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发展儿童视觉思维的可能性。最后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相关概念的辨析。第二部分,视觉思维的理论阐述。通过分析视觉思维的理论依据和其构成,明确视觉思维的基本范畴。第三部分,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调查。本研究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样本学校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从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汉字的辨认、辨识,识字兴趣和书写情况三个角度进行详实的识字教学现状分析。同时,基于视觉思维视角,从教师创设的汉字意象、教师引导的识字想象和教师供给学生的体验三个维度对识字教学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在低年级儿童识字教学中发展视觉思维的必要性。第四部分,基于视觉思维角度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本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从视觉观察、视觉想象和视觉构绘三个维度探索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的教学策略。在视觉观察维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一定的观察工具对汉字进行有目的和有选择的观察,掌握字的类别、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等,为观察提供视觉意象;在视觉想象维度,教师可以用肢体语言和心灵语言等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视觉想象力;在视觉构绘维度,教师可以通过绘画和视觉思维的工具呈现视觉图像,以丰富学生的识字体验。同时,在引导学生利用教材识字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挖掘生活中的资源进行识字,将识字学习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高文娟[8](2012)在《小学识字教学研究》文中提出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工具。小学语文教育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开始,小学语文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为学必先识字”,识字是掌握书面语言的最基本的条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都是教学的重点。汉字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主要以汉字的形式保存下来,因而识字是文化启蒙的先决条件。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民族自尊感和自信心以及健全的人格也有很大的作用。识字还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活动,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在整个语文教育研究中都是最活跃的,而识字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重点。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不但编撰了各类识字课本,且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传统的集中识字教学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切音字运动,提倡借助汉语拼音来识读汉字,为以后的注音识字提供了借鉴意义。建国后各地相继进行的多种识字教学改革实验,成效显着,在坚持识字教学科学化方向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系统的识字教学理论的研究体系。但在实际的识字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与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对汉字的认识不够全面、在教学中忽视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教学方法失当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儿童识字的效率,从而影响了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如何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是当前识字教学的重要任务。识字教学的历史很长,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人们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些直到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但也应该看到,信息技术的进步,对识字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识字教学改革要坚持科学化的方向,积极吸取相关学科的优秀成果,完善教学理论体系以适应新时代对识字教学的要求。
杨容[9](2020)在《随文识字在小学低段课外阅读中的应用研究 ——以重庆X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汉字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系统,对人们的日常交流,书面表达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汉字如此重要,奠定了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基础。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起点,是进行语文启蒙教育的开端,但识字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识字,而是以阅读为主的一系列运用。然而,教师的教只能授予学生学习的方法,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对其终身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文识字是一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的识字教学方法,随文识字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自随文识字产生以来,一直被广泛运用于学生的课堂教学,很少将其拓展到课外阅读中,基于此,论文主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对随文识字在课外阅读中的运用展开探索。本文一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随文识字在小学低段中的运用进行了宏观阐述,主要包括选题缘由;随文识字的起源与发展,随文识字与阅读的关系;识字与课外阅读的概念内涵;在此基础上剖析随文识字的理论依据和价值;并对此次研究的研究设计进行了简要的阐述。第二部分主要是对随文识字做了具体的阐述,包括随文识字的内涵,随文识字教学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随文识字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步骤及其有效性分析。第三部分主要是对随文识字在小学低段课外阅读中运用的现状分析,调查发现随文识字作为一种识字教学方法,目前仍然还是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很少有老师用该方法去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第四部分主要是探究如何将随文识字运用到小学低段的课外阅读中,如何更好的将识字与阅读结合起来,同时结合研究现状,提出以下教学策略:借助拼音,猜测字义;图画与文字语境,推测字义;结合语境,理解字义;随文识字阅读示范;实施随文识字阅读评价。第五部分则是根据上述教学策略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比实验,结合教学案例,测评结果进行系统化结合、理论化分析。最后一部分则是通过调查研究后的一些反思及启示。
张焰[10](2018)在《文化视野下探究性识字教学模式初探》文中研究表明识字教学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当下,以知识为中心的识字教学割裂了知识与文化的内在联系。汉字是植根于深厚文化土壤中的知识,识字不应止于音形义,更重要的是汉字中蕴藏的文化。本文将识字教学放在文化视野下进行探讨,尝试着建立了“以探究析文化,以文化促探究”的探究性识字教学模式,以期对识字教学提供借鉴。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分析了文化视野下汉字的内涵与特征。通过分析发现,文化视野下的汉字具有三种不同的理解:首先,汉字是一种文化。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一种文化过程,汉字形体提供着可供分析的信息与意义。其次,汉字是一种符号。符号作为文化的直接载体,符号意义的形成是社会约定而成的;而汉字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汉字意义的生成也是由文化决定的,因而汉字就具备了符号的认知与表达功能和系统性、完整性和象征性特点。最后,汉字是一种思维方式。不同的社会群体或个体由于价值观、生活方式或信仰等的不同,思维方式方法也各有不同。而汉字的发展轨迹打上了汉民族思维方式的烙印,汉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也体现在汉字的构形中,所以汉字彰显出汉民族独有的形象思维方式,包括意象思维、整体思维和形象思维。汉字的上述特征为我们进行识字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二部分从汉字因形构义的构意性特点、汉字与文化相互映射关系以及小学生汉字认知特点三个方面探讨了在文化视野下开展探究教学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其中,由于汉字形体中携带着可供分析的信息与意义,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探究的方法有意识地将汉字中的文化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另外,由于探究是儿童的天性,探究式教学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儿童语言习得规律,这为开展探究识字教学提供了现实依据。据此,识字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的重点在于通过利用汉字特点和构造规律探究汉字形、音、义间的联系。第三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笔者尝试着对探究性识字教学模式进行初步建构,包括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其中,探究性识字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汉字构形学理论、汉字认知心理学和探究教学理论。其次,在教学目标上,探究性识字教学重点关注学生在认知、思维和情感价值层面的协调发展,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精神。再次,探究性识字教学的操作程序包括初步探究,激发兴趣;合作探究,析形明义;深入探究,触类旁通;评价巩固,拓展应用四个环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地按照上述教学程序来进行,而应该结合具体教学情况和学生实际来开展。为保障识字探究活动顺利进行可运用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树立汉字文化教学观,拓展识字途径和开发识字教学资源等教学策略。最后,在识字探究教学的评价方面,评价目的上应着重培养学生识字兴趣和自主识字能力,评价内容上应关注识字教学在基础层面、应用层面和情感层面上的综合发展,评价方式上兼顾过程性评价和定性评价,评价主体上以学生自评为主,他人评价为辅。第四部分通过呈现识字探究教学案例来说明此教学模式的操作情况,以期对具体实践提供参考。
二、集中识字与发展儿童语言思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集中识字与发展儿童语言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1)东乡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双语教育 |
二、汉语识字教学 |
三、小学低年级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
一、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问题方面的研究 |
二、汉语识字教学策略方面的研究 |
三、儿童认知方面的识字教学研究 |
四、少数民族地区汉语识字教学方面的研究 |
第四节 主要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访谈法 |
三、参与式观察法 |
第一章 汉语识字教学概述 |
第一节 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的含义及要求 |
一、识字教学的含义 |
二、识字教学的要求 |
第二节 我国小学识字教学法的种类 |
一、集中识字法 |
二、分散识字法 |
三、部件识字法 |
四、注音识字法 |
五、韵语识字法 |
第二章 东乡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东乡语—汉语“双语教育”的独特性分析 |
一、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 |
二、东乡族与东乡语 |
第二节 东乡族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与识字教学方式使用情况 |
一、两种教材理念的比较 |
二、教材内容的编排比较 |
第三节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对识字教学的影响 |
一、教师情况 |
二、学生情况 |
第四节 教师识字教学情况分析 |
一、教师识字教学认知情况现状 |
二、教师合理使用识字教学方法现状 |
三、识字教学训练现状 |
四、识字教学评价现状 |
五、独特功能挖掘现状 |
第五节 学生汉语识字学习情况分析 |
一、学生识字学习兴趣现状 |
二、学生识字方法掌握现状 |
三、学生识字习惯养成现状 |
四、学生识字效果现状 |
第三章 东乡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存在问题及其归因分析 |
第一节 东乡族独特的地域语言环境 |
一、汉字与民族语之间的差异 |
二、特殊地域环境的限制 |
三、社会语言环境的限制 |
四、家庭语言环境的限制 |
第二节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识字教学方法单一 |
二、教师数量缺口大、缺乏合格的双语教师 |
三、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认识不足,缺乏专业素养和能力 |
四、教师缺乏多媒体教学意识、多媒体技能不熟练 |
第三节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主动识字的兴趣 |
二、生识字效率低下,生字回生现象普遍 |
第四节 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缺乏汉语学习的校园语言环境 |
二、教师硬性指标不过关、普通话不达标 |
第五节 教材方面的原因 |
一、缺乏本民族语言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 |
二、现有教材部分内容远离学生生活背景 |
第四章 对东乡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的建议 |
第一节 对管理部门的建议 |
一、加强教师多媒体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在语言教学中的优势 |
二、依据双语师资需求,订单式培养双语教师 |
三、建立校本教研和联片教研机制 |
四、开发具有民族语言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 |
第二节 对学校的建议 |
一、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
二、加强教师普通话培训 |
第三节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
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升识字教学专业素养 |
二、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 |
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生识字兴趣 |
第四节 对学生学习的建议 |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识字兴趣 |
二、强化独立识字能力,提升学生识字效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2)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方法 |
三、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的概念及意义 |
第一节 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的相关概念 |
一、小学低学段的概念 |
二、识字教学的概念 |
三、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的概念 |
第二节 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的意义 |
一、识字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 |
二、识字教学是一种审美教育、文化教育 |
三、识字教学可促进学生的智力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的现状和基本要求 |
第一节 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现状 |
一、教学目标层面:定位模糊的识字教学 |
二、文化层面:脱离汉字学的识字教学 |
三、教师层面:对识字教学的相关概念混沌不清 |
第二节 低学段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 |
一、体现课标精神,遵循学生特点 |
二、抓住汉字特点,体现汉字魅力 |
三、重视教师专业素养,促进识字教学科学化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策略 |
第一节 利用语境,提高随文识字效率 |
一、“语境”和“识字”双线并进 |
二、巧妙随“境”,促进识字效果 |
第二节 针对汉字特点,优化集中识字 |
一、集中识字作为随文识字的补充 |
二、集中识字力求形式多样化 |
第三节 关注学生生活,识字教学方法多样化 |
一、识字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识字热情 |
二、打通课堂和生活,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
三、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强化生活识字的理念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
后记 |
(3)识字软件在低学段儿童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识字教学相关概念解读 |
1.1 识字教学理念概述 |
1.2 识字教学的发展变化 |
1.2.1 我国古代的识字教学经验 |
1.2.2 现代识字教学改革 |
1.2.3 识字教学的目标及其重要性 |
第二章 识字软件在儿童识字中的合理性探索 |
2.1 低学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分析 |
2.1.1 感知觉 |
2.1.2 注意 |
2.1.3 记忆发展的特点 |
2.1.4 思维 |
2.2 识字软件运用于儿童识字教学中的优势 |
2.2.1 信息时代背景下识字教学的发展需求 |
2.2.2 识字软件分析 |
第三章 低学段儿童识字教学中运用识字软件的调查分析 |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
3.1.1 调查设计 |
3.1.2 调查实施 |
3.2 调查概况及结果分析 |
3.2.1 小学低段课堂识字教学情况 |
3.2.2 小学低段儿童识字软件的应用情况 |
3.2.3 低学段儿童识字软件的运用效果情况 |
3.2.4 儿童的识字兴趣增减情况 |
3.2.5 儿童的情感需求满足情况 |
3.2.6 家长对识字软件的考量情况 |
3.3 低学段儿童识字教学中应用识字软件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1 识字软件应用的局限性及问题总结 |
3.3.2 识字软件运用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四章 识字软件与识字教学的有效整合 |
4.1 识字软件对识字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
4.1.1 注重激发儿童的识字学习动机 |
4.1.2 注重情境化教学 |
4.1.3 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 |
4.1.4 强化课堂反馈机制 |
4.2 识字软件有效运用于儿童识字教学的改进策略 |
4.2.1 识字软件与传统识字教学有效结合 |
4.2.2 恰当使用识字软件,加强其针对性 |
4.2.3 转变家长、教师对识字软件的认识偏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儿童识字软件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B 儿童识字软件应用情况访谈提纲 |
致谢 |
(4)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汉字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
二、汉字生成系统理论有助于解决汉字教学问题 |
三、汉字生成系统理论的实现对汉字教学有重要意义 |
四、已有研究基础 |
第二节 汉字生成系统理论与汉字教学 |
一、汉字生成系统理论概述 |
二、汉字生成系统理论指导下的汉字教学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总体框架 |
二、研究视角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一节 理论研究综述 |
一、汉字相关理论 |
二、心理学相关理论 |
第二节 汉字教学相关软件综述 |
一、资源类软件综述 |
二、交互类软件综述 |
第三节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三章 理论构建 |
第一节 汉字生成系统框架 |
一、汉字生成系统总框架 |
二、汉字生成系统三个子系统的关系 |
三、汉字字形生成系统 |
四、汉字字义生成系统 |
五、汉字字音生成系统 |
第二节 汉字生成系统理论基础研究 |
一、理论实现的目标 |
二、汉字生成系统的基础是文字学研究成果 |
三、数量有限的基本构形单位的客观存在是汉字生成系统的基础 |
四、汉字表达式是汉字生成系统理论的灵魂 |
五、构意分析和构形分析综合是汉字生成系统的基础 |
第三节 汉字生成系统的设计 |
一、部件信息设计 |
二、形义生成系统设计 |
三、汉字字音生成系统设计 |
四、汉字生成系统应用框架 |
第四章 技术实现 |
第一节 字源识字基础平台设计 |
一、系统结构 |
二、设计原则 |
三、功能设计 |
四、数据结构 |
第二节 字源识字基础平台关键功能实现 |
一、汉字生成系统 |
二、字源识字资源平台 |
三、字源识字学习平台 |
四、管理了系统 |
第三节 字源识字平台问卷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问卷设计 |
三、问卷总体实施情况 |
四、问卷分析 |
五、结论 |
第五章 应用模式 |
第一节 字源识字宏观应用模式研究 |
一、基本问题研究 |
二、应用模式设计 |
第二节 字源识字微观应用模式研究 |
一、微观应用模式理论研究 |
二、微观中不同构字类型的汉字的操作策略 |
第六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字源识字实验研究 |
一、研究材料设计 |
二、教学设计 |
三、前/后测设计 |
四、实施实验 |
五、结果分析 |
六、研究结论 |
七、意义 |
第二节 字源识字典型应用研究 |
一、常规媒体支持下的字源识字 |
二、多媒体教学应用 |
三、L老师利用网络进行字源识字实践 |
四、个案研究的启示 |
第三节 字源识字应用实例 |
一、教学设计 |
二、教学片段 |
三、教学后记 |
第七章 研究总结 |
第一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
一、研究创新 |
二、研究不足 |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规划 |
一、基础研究 |
二、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 |
三、教学过程与模式研究 |
四、教学策略研究 |
五、教学评价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4000常用字单纯部件 |
附件2:汉字部件分类 |
附件3:字源识字平台在线调查问卷 |
附件4、人教版字源识字研究项目后测题 |
附件5、人教版字源识字研究项目前测题 |
附件6、苏教版字源识字研究项目前测题 |
附件7、苏教版字源识字研究项目后测题 |
附件8:字源识字基础平台资源统计 |
致谢 |
(5)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及意义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三、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的定义、要求及价值 |
第一节 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的定义及要求 |
一、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的定义 |
二、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的要求 |
第二节 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的价值 |
一、识字内容的文化审美价值 |
二、识字过程的全面育人价值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小学语文低年段识字教学的现状 |
一、识字内容浅显 |
二、识字方法单一 |
三、识字过程割裂 |
第二节 小学语文低年段识字教学的现状追因 |
一、教材层面:重主题单元轻识字序列 |
二、教学层面:重阅读教学轻识字教学 |
三、教师层面:重写字研究轻识字研究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的实践研究 |
第一节 立足目标,定位识字的起始点 |
一、解读学生,年段分层 |
二、解读文本,把握规律 |
三、解读生字,难点突破 |
第二节 立足过程,关注识字的生长点 |
一、方法多元,创生情趣 |
二、组织多向,生成互动 |
三、反馈多维,辐射拓展 |
第三节 立足内容,形成识字的基本课型 |
一、归类识字 |
二、随文识字 |
三、汉字文化课 |
第四节 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变革实践中师生的发展需求 |
一、教师层面:从“我要教”到“我会教” |
二、学生层面: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
三、教学层面:从“教了”到“教好” |
本章小结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科研情况统计 |
后记 |
(7)基于儿童视觉思维发展的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以小学语文低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1.个人情感的驱使 |
2.“核心素养”的提出 |
3.语文教学“生成”美的需要 |
4.“视觉素养”理论的影响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的目的 |
2.研究的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观察法 |
3.访谈法 |
(五)概念界定及辨析 |
1.概念界定 |
2.概念辨析 |
二、视觉思维的理论阐述 |
(一)视觉思维理论依据 |
1.格式塔心理学 |
2.多元智能理论 |
3.脑科学及视觉皮层的研究 |
(二)视觉思维的构成 |
1.观看 |
2.想象 |
3.构绘 |
三、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样本学校及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现状 |
1.汉字的辨认、辨识情况 |
2.学生的识字兴趣方面 |
3.学生的书写情况 |
(三)视觉思维视角下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1.教师创设的汉字意象有限 |
2.教师引导的识字想象缺乏 |
3.教师供给学生的体验不足 |
四、发展儿童视觉思维的识字教学策略 |
(一)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以提供视觉意象 |
1.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
2.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观察 |
3.借助直观教具,辅助观察 |
(二)创设视觉情境,激发学生想象 |
1.借助肢体语言,创设活动情境 |
2.借助心灵语言,营造想象空间 |
(三)借助视觉图像,丰富学生体验 |
1.借助绘画,激活字形 |
2.借助视觉思维工具,绘制视觉化笔记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课题参与情况 |
后记 |
(8)小学识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
一、 识字教育的地位 |
二、 识字教育的价值 |
第二章 识字教学改革 |
一、 新中国成立前识字教学的历史回顾 |
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识字教学改革 |
三、 主要识字教学实验简介 |
(一) 集中识字实验 |
(二) 分散识字实验 |
(三)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 |
(四) 韵语识字 |
(五) 部件识字 |
(六) 字族文识字 |
第三章 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理论与研究方面 |
(二) 教材方面 |
(三) 教师方面 |
二、 相应的解决策略 |
(一) 用科学理论作基础,坚持“识字教育科学化”的方向 |
(二) 加强对字种、字序的细化研究,并应用于教材编写中 |
(三) 教师要正确认识汉字,并重视识字教学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随文识字在小学低段课外阅读中的应用研究 ——以重庆X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文献综述 |
(三)概念界定 |
(四)理论基础 |
(五)研究设计 |
(六)研究重难点 |
(七)研究意义与创新 |
一、随文识字阐述 |
(一)随文识字的内涵 |
(二)随文识字教学原则 |
(三)随文识字主要步骤 |
(四)随文识字的有效性评价 |
二、随文识字在小学低段课外阅读中的现状分析 |
(一)访谈设计与实施 |
(二)调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三)随文识字在小学低段课外阅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三、随文识字运用于小学低段课外阅读的策略 |
(一)借助拼音,猜测字义 |
(二)借助图画与文字语境,推测字义 |
(三)结合语境,理解字义 |
(四)随文识字阅读示范 |
(五)实施随文识字阅读评价 |
四、教学策略的实证分析与研究 |
(一)实证学校的基本情况 |
(二)学生学情分析 |
(三)实证分析 |
(四)结果分析 |
五、结语 |
(一)教学启示 |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文化视野下探究性识字教学模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
2.实现语文教学由知识教育到文化教育的转向 |
3.探究性识字教学是集众家优势的复合型识字教学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1.汉字文化 |
2.探究性识字教学 |
3.探究性识字教学模式 |
(三)文献综述 |
1.国内识字教学相关研究 |
2.国外识字教学相关研究 |
3.国内外识字教学研究述评 |
4.探究性识字教学相关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案例分析法 |
(六)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七)研究的重难点 |
一、文化视野中汉字的内涵与特征 |
(一)文化的内涵 |
(二)汉字是一种文化 |
(三)汉字是一种符号 |
(四)汉字是一种思维方式 |
二、文化视野下开展探究识字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一)汉字形体提供了可供探究的信息 |
(二)符合小学生汉字认知心理 |
三、探究性识字教学模式的建构 |
(一)探究识字教学的理论基础 |
1.汉字构形学理论 |
2.认知心理学理论 |
3.探究教学理论 |
(二)探究性识字教学目标分析 |
1.探究性识字教学的总目标 |
2.探究性识字教学的具体目标 |
(三)探究性识字教学的一般操作程序 |
1.初步探究,激发兴趣 |
2.合作探究,析形明义 |
3.深入探究,触类旁通 |
4.评价巩固,拓展应用 |
(四)探究性识字教学的实施策略 |
1.激发学生探究识字兴趣 |
2.教师树立汉字文化教学观 |
3.拓展学生探究识字途径 |
4.开发识字教学资源 |
(五)探究性识字教学的评价 |
1.关注学生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 |
2.注重识字教学基础层面、应用层面和情感层面的综合发展 |
3.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定性评价 |
4.以学生自评为主,他人评价为辅 |
四、探究性识字教学模式的实施案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集中识字与发展儿童语言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 [1]东乡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 高文华.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2]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研究[D]. 唐盼. 苏州大学, 2018(04)
- [3]识字软件在低学段儿童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白雪萌.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7)
- [4]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 刘翔. 西南大学, 2011(09)
- [5]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研究[D]. 许嫣娜. 苏州大学, 2016(01)
- [6]集中识字与发展儿童语言思维[J]. 许晓琳. 江西教育, 1991(01)
- [7]基于儿童视觉思维发展的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以小学语文低年级为例[D]. 曹慧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18(02)
- [8]小学识字教学研究[D]. 高文娟. 东北师范大学, 2012(05)
- [9]随文识字在小学低段课外阅读中的应用研究 ——以重庆X小学为例[D]. 杨容. 西南大学, 2020(01)
- [10]文化视野下探究性识字教学模式初探[D]. 张焰. 西南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