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审计应由 IRS 实施

授权审计应由 IRS 实施

一、应对国税部门实施授权审计(论文文献综述)

贾云洁[1](2018)在《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4年8月31日修订通过的《预算法》,明确了审计机关对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的职责授权,政府决算草案审计作为一个必经的程序,内嵌到预算管理过程中,本级决算审计得到完整授权,审计机关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得以提升。然而,授权并非意味着必然的供给。如何确保政府决算审计的有效开展?需要什么样的机制保障?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研究关注的焦点话题。梳理现有文献发现,我国政府决算审计理论研究单薄,规范研究较多、实证分析偏少,且以实务操作研究为主,缺乏对决算审计发展演变规律的探讨,理论认知不统一、系统性研究匮乏。截至目前,既无博士硕士论文对决算审计的专题研究,也无决算审计的专着面世。现有决算审计理论研究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审计实践技术规范的建设,加上现行行政型审计体制的制约,严重阻碍了我国政府决算审计的发展。基于现行研究的不足,本文期望在决算审计的发展变迁规律、供求偏差、审计体制改革、决算审计理论理念框架以及审计法规建设上有所突破。在基本概念界定和社会契约、委托代理、公共受托责任、国家治理、制度环境、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等理论基础的分析支撑之上,本文梳理了我国制度环境变迁下的决算审计授权沿革。研究发现:一是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是影响决算审计授权变迁的动力来源,制度环境变化催生了决算审计需求的变化,由此形成不同阶段决算审计的功能定位及业务授权的变化;二是我国决算审计发展演变规律特征:由单纯的行政属性审计逐渐向政治属性审计转变;从单一“上审下”模式逐渐向“同级审”扩展;真实、效益目标逐渐被重视、信息供给维度更加丰富;审计业务模式逐渐同世界接轨;专业化发展是审计现代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政治属性审计定位下的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其外部“应然”需求特征为:政治属性审计功能定位,高质量的信息供给,专业化、规范化的政府决算审计服务。而我国决算审计的现实供给状况如何?来自审计一线的反馈信息可为佐证。为此,本文选择了案例研究法,在统计分析公开的决算审计项目相关信息基础上,优选已开展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的四个审计机关作为案例样本,进行深入调研访谈。通过访谈问卷及公开数据发现:样本单位政府决算审计探索起步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决算审计模式;在整合利用社会中介资源、业务流程管理、审计报告模式、审计法规体系同步建设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对其项目计划、审计方法模式、资源投入与整合、质量控制、审计意见发表、审计结果公开、审计法规依据、理论认知和审计体制保障等多个方面调查访谈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政府决算审计“实然”供给状况为:政治属性审计功能的发挥限受限,信息供给有限,缺乏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决算审计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偏差。造成我国政府决算审计供求偏差的根源是什么?为此,本文在访谈问卷数据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分析造成我国政府决算审计供给偏差的根本原因:一是内置于一级政府的行政型审计体制与本级政府决算审计的政治属性授权存在冲突,出现了“下审上”、“内服务于外”的悖论,其实质影响是架空了政府决算审计的法律授权,政府决算审计业务开展缺乏有效的审计体制保障。二是理论概念框架研究滞后,政府决算审计的报表审计业务属性不明确,鉴证职能及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缺乏系统论证;审计目标层次缺乏区分、认知不统一;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概念界定不清晰,一致认可的审计意见类型和独立审计报告模式尚未形成。决算审计理论单薄,难以发挥实践指导力,更无法有效统领审计法规体系的建设。三是政府决算审计法规体系尚未建立,一者是政府决算审计授权、标准性法规尚未实现协同修订,再者是专门性法律规范体系尚未建立。审计法及实施条例修订工作还刚刚起步,国家审计准则缺乏有关决算审计的实质性指导条款,决算审计专业准则、指南等技术规范缺位,利用社会中介资源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审计机关管辖范围分工和绩效考核制度也未能依据决算审计授权及时调整,这一系列审计法规建设的滞后,导致政府决算审计实践中无据可依,严重影响了政府决算审计实践的开展。西方国家是否有独立的政府决算审计?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变迁过程?为了能从世界各国审计业务发展过程中,透视我国政府决算审计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吸收借鉴其成熟的实践经验,以更好地指导我国政府决算审计的发展,本文研究了政府会计、审计改革起步较早的OECD国家的实践经验,综合比较、归纳其较为代表性的经验做法:OECD国家基本没有政府决算草案审计叫法和业务授权,与之相近的OECD国家大量开展的法定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业务,其是伴随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改革而同步确立的,且目前大多形成了成熟、规范的政府财务报表审计模式;随着为数不多的行政型审计体制向立法审计体制的改革变迁,OECD国家已形成独立性较强的审计保障体制;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法律授权模式包括统一授权和分开授权两种;OECD国家均具有较为完善的财务报告审计法律和准则体系,大量整合利用社会中介审计资源和技术,形成了严密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在对政府决算审计供求偏差成因分析基础上,结合OECD国家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业务的经验做法,充分考虑我国制度环境的差异性,本文提出了我国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的改进建议。第一,基于政治属性审计的功能定位,提高的审计独立性的和制衡能力、协同互补于国家治理体系整体改革设计、兼顾我国现实制度环境及机构编制精简原则,本文认为,我国审计体制重构宜采取强制性变迁路径,中长期的审计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国家审计委员会。设立中央和地方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主任由本级人大选举产生,副主任、委员由审计委员会主任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免;审计委员会对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同级人大监督;其直接的上位权力是全国人大行使的最高国家权力,国家审计权与行政、司法、监察权处于同一位阶。将现行审计机关从政府机构中整体移出,成为与本级政府平级的、专司审计监督的国家机关,并考虑其与监察委员会的工作有效衔接。业务上接受上级审计委员会的指导,向上一级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第二,建立逻辑一致的政府决算审计理论概念认知框架。政府决算审计具备报表审计业务属性,需要发表总体审计意见,对政府决算报表的信息鉴证,可以提高决算信息的可靠性。政府审计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指针对政府决算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编制是否合法、信息反映是否真实,发表审计意见;具体审计目标分为:业务和事项层的真实、完整、截止、准确和分类目标;账户余额层的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和准确目标;列报和披露层的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完整、准确、分类与可理解性目标。政府决算审计目标的实现,需准确界定政府决算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三个基本概念的内涵。政府决算审计应对政府决算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发表积极式审计意见,提供合理保证,以提高信息预期使用者对政府决算报表的信赖程度。审计风险是指决算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审计后发表不当意见的可能性。建立风险导向决算审计方法模式,在全面了解政府及其环境基础上,评估政府决算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依据风险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风险应对措施,包括确定总体审计策略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建立融合简式报告优势和信息含量要求的决算审计报告模式。第三,建立政府决算审计法规体系。1.依据新预算法,协同修订政府决算审计授权与标准性法规。修订宪法中的审计体制设置条款;修订监督法,单列政府决算审计审查的内容重点,审计工作报告标题中单独提及决算草案审计;预算法实施条例中增加并细化政府决算审计的条款;制定发布政府决算草案编制办法。2.构建决算审计专门法规体系。包括修订完善审计法及实施条例,明确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授权,补充增加决算审计的个性化条款;修订国家审计准则,将其归位于基本准则,建立专业的决算审计准则、指南等技术规范;完善利用社会中介资源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修订国家审计准则中利用外部人员参与审计的相关条款、明确利用方式及责任界定,修订出台利用社会中介资源开展审计的管理办法及其审计报告质量核查制度,建立同业质量复核制度;修订审计管辖权限分工规定,建立与审计署业务协同安排的地方共享税收入审计制度,创新审计机关分类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加大审计质量考核比重。

侯娅玲[2](2018)在《美国证券法对外适用的法律冲突与协调研究 ——寻求人民币国际化中我国证券法对外适用之镜鉴》文中研究指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际社会开始反省以美元为本位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我国也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门发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允许境内365家试点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工作主要针对港澳地区。2010年,境内试点企业扩展到67724家,境外地区不再受限。为配合贸易领域的人民币结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便利境外金融机构等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业务,中国人民币银行于2011年发布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在间接投资方面,我国继续稳步推进。在已有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的基础上,我国从2014年开始,相继开通了“沪港通”、“深港通”,允许香港和内地的投资者通过当地的证券服务机构买卖对方市场的股票。2017年6月,我国推出了“债券通”,实现了香港和内地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目前,我国正在研究“沪伦通”、“沪新通”、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制度等,希望进一步深化证券市场的开放。2015年,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奠定了基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证券交易和国际储备领域发挥价值尺度、交易媒介和储藏价值的职能,正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本质要求。人民币国际化和证券市场开放有赖于法律规范为其提供制度保障,上述一系列措施无不彰显出“制度先行”的价值和意义。而在人民币国际化和证券市场开放的所有制度安排中,证券法对外适用制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这是因为,证券法对外适用制度关涉境外发行人到我国境内发行证券以及境内发行人到境外发行证券,而发行人跨境发行的证券中很大一部分是以人民币计价或者结算的。因而,证券法对外适用制度通过熊猫债券、离岸人民币证券等形式与人民币国际化紧密相连。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加紧修订《证券法》。2017年4月23日,《证券法(草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进行了二次审议。完善我国证券法对外适用制度,美国证券法对外适用制度是一个无法回避且不应回避的问题。一方面,美国证券法为美国证券市场“保驾护航”,使其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证券市场。各国发行人和投资者纷纷到美国证券市场进行融资或者投资,美国证券法对外适用制度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因而,从资本市场所在国的立场出发,研究美国证券法对外适用制度能够为我国证券法的完善提供借鉴。另一方面,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是确立与维持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重要支撑,而美国证券法对外适用制度的完善是美国证券市场高度发达、开放的制度保证。因而,从国际货币发行国的立场出发,我国应当关注美国证券法对外适用制度,研究这一制度在美元国际化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为我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国际经验。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首先界定了对外适用的含义,认为其包括在域外的对外适用和在域内的对外适用两个方面。当美国将其证券法对外适用时,折射或者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冲突。此类冲突包括美国国内法的冲突以及美国证券法与外国法的冲突。其中,美国国内法的冲突主要存在于美国证券法与公司法之间、美国证券法与判例法之间以及不同判例法之间,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是公司治理和证券欺诈。美国证券法与外国法的冲突,主要涉及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和证券欺诈问题,包括美国证券法与外国公司法、证券法和银行保密法之间的冲突。为了推动证券法的对外适用以促进美国证券法目标的实现,美国采取了各种措施协调上述法律冲突。针对美国证券法与公司法之间的冲突,美国的协调措施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在联邦层面上降低证券法中的公司治理要求,二是在州的层面上提高公司法中的公司治理标准。对于美国证券制定法与判例法以及不同判例法之间的冲突,美国主要通过判例法体系进行协调。在个案中,法官通过判例法技巧将证券法的域外适用问题域内化,将立法管辖权与司法管辖权一体化,并对反域外适用推定进行灵活解释。对于美国证券法与外国法之间的冲突,美国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进行协调。在国内层面上,美国通过制定或者修订证券法规则,在一定程度上豁免外国发行人的公司治理要求和信息披露要求,并授权SEC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开展对外合作。在国际层面上,美国通过对话、备忘录和条约与境外监管者建立了监管执法合作机制。在人民币国际化和证券市场开放的双重背景下,我国也应当完善证券法的对外适用制度。具体而言,我国应当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原则、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原则、国际合作原则和立法统一原则为指导,确立证券法的域外适用标准,将对我国产生重大、可预见损害的境外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纳入证券法的规制范围。此外,我国还应当健全境内机构境外发行上市制度,建立境外发行人的公司治理制度,完善跨境证券发行与交易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反欺诈制度。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证券法对外适用制度,为人民币国际化和证券市场国际化提供制度保障。为了促进我国证券法的对外适用并减少我国证券法与外国法之间的冲突,我国不仅应当完善有关的的国内协调机制,还应当完善国际协调机制,包括强化备忘录的作用,充分发挥条约的功能,提高监管对话的有效性。

秦玉娈[3](2011)在《中国国民税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税权本身是一个内涵丰富且关涉多种学科领域的词汇。税权首先体现为国家和国民税收利益的博弈关系,而税收利益的重要性,正如美国联邦法院一份判决书中证言,征税权是国家得以建构的一项重大权力,赋税如同自然人呼吸一样,它决定着国家的生存与繁荣。它不仅是一种毁灭性的权力,也是一种建设性的权力。现代主权国家,以法治建设为核心治国理念,而税收作为国家生存及发展的重要经济活动,又是国家的命脉,因而,有识之士又将现代法治国家称为“租税国家”。如何平衡国家和国民之间的利益,是租税国家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本论文采取唯物辩证法对国民税权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考证比较西方税收宪政及法律生成的历史,归纳演绎和实证提炼我国国民税权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通过利益衡量的分析方法解决国家和国民利益关系问题。本文的研究动机旨在最终对国民税权法律保障的具体构建导出适时路径,希冀通过规制我国征税权从而对我国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于不久将来达成我国税收立宪的目标,从而推动我国宪政建设的进程,为实现我国和谐社会的整体目标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支撑。本文首先从解析国民税权法律保障的理论依据出发,探究国民税权存在的正当性依据基础,指出国民税权在税权维度中有其存在、生成和保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国民税权存在的正当性依据在于人民主权理论、财产权理论、宪政理论等。因为国民税权作为税权的一个分权,是体现人权质量的重要权利,它以人民主权作为理论依据,以财产权为内在本质,在宪政制度中实现其应有价值。所以,国民税权和国家税权相比,没有位阶的主次之分,因为国家税权源于国民税权,两者在社会契约委托一代理理论层次上是一种应然的平等关系,以此理念为引擎,一个法治国家应建立以契约为核心的社会关系,国家和国民关系应以税收契约关系为链接基点,国家及其行政机关的立法、执法、司法活动要充分体现国民利益,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方针。国家税权和国民税权依据法权理论内在逻辑结构有着浑然一体的契合性。所以,国家税权行使的界限应以保障国民财产安全、生存幸福和生活尊严为基本底线,这是国民税权的本源特征给予我们的启示。国民税权的保障离不开宪政基础的基石,这是从国民税权本源悟出的真谛。本文运用利益博弈论指出了国民税权是税权的子概念,因此,国民税权的保护与国家税权的控制息息相关。在史证主义思想的启蒙下,本文理性考察了西方税收立宪斗争史,得出政治权力“利维坦”必须驯服于法律规制的思想,而宪法作为法律的元规则,是限权和保权的至高皈依所在。国民税权理论的伦理基础首先在宪法价值和宪法原则中才能体现,一方面使税权控制在法治轨道下运行,也会使国民对国家政权的道德笃信升华为一种托治的力量。所以,税收立宪对于当下行政权力规制不足的中国来说,不仅仅是学者们学术主张是否一致的问题,而是何时践行和如何践行的问题。所以,当今的中国,对于税收立宪不仅仅只是一种理论或信仰的追求,而是要脚踏实地进行中国特色的宪政建设的过程。国民税权保障与宪政制度密切相关,体现在市场经济体制是否成熟,公共财政制度是否合理、代议制是否真正体现主权在民、国家分权设置是否体现法治思想、司法审查制度是否真正践行等。客观审视中国的宪政建设之路,尽管我们依然“在路上”,但是我们始终并没有放弃探索,因为符合国情的宪政制度才是保障国民权利的根本。税收立宪是保障国民税权的元规则。本文通过运用史证、比较的研究方法,考察于西方宪政国家对国民税权保障的历史经验,实事求是分析了我国国民税权保障的现状。指出在实体法和程序法中我国国民税权保障的缺失状态,体现在国民税收监督权、立法参与权和公共产品享受权等宪法性权利方面,权利的缺失使公权力行政自由裁量权逾走于人民权利之上。历史曾深刻地启示我们,如果征税权过度优位于国民税权,一方面国民权利保障则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国家过度的财政需求则易使国家走上由财政危机到经济危机直至宪政危机的不归之途。所以,税权控制和保障是现代国家治国的重要命题我国税收立宪首先应在宪法中体现国民权利和义务平等之条款、税收原则等条款。其之也要对税权划分及预算法定等重要内容进行规定,这是国民权利实现诉求的根本,也是我国实现以人为本、法治兴国方略的具体举措。国民税权的保障需要对我国现行实体法和程序性法律制度进行完善与构建。我国现行的所得税法和税收征管法应该采取与时俱进的法律改革进路,以充分保障纳税人权牙为法律改良原则,真正体现税收公正原则、量能原则及效率原则。我国所得税法的改革要以保障国民生存权、幸福权、财产安全权、经营自由权等为改革准则,对我国所得税税制、税率、扣除标准、税基、重复性征税问题进行重点改革。对于体现税收程序为牛征的税收征管法,应重点在税收执法、管理和司法方面进行完善,以体现程序正义实现实体正义的改革思想。对于我国预算法律制度的改革,笔者主张应实行编制、执行和路督“三权”分离的新的预算管理制衡机制,权力的分立与制衡能够提高各部门编制与现行预算的效率,以便达成国民与政府对公共预算的执行目标。在时机成熟时,建议出台《国家财政监督法》,完善预算责任制,确保国民预算监督权和知情权的实现。鉴于前我国税权权益分配失衡的事实,在探讨国外纳税人权利保障制度事实的基础上,我国应择机尽快出台《税收通则法》,真正实现我国税收法定主义理想,最大限度地保护国民税权。国民税权保护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其它制度的构建支撑。司法审查制度作为西方现代法治文明的舶来品,其要旨是以司法权制衡立法权和行政权等国家重要权力,目的是实现公民程序性权利的最终保障。笔者在考证外国司法审制度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出中国目前应建立适合自身的司法审查制度,应在全国人大之下设立宪法监督委员会,作为独立的常设机关,与人大常委会是平行性质的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宪法监督委员会负责行政具体行为和抽象行为的合宪性审查。在此制度基础上,也应对我国税收司法制度进行完善与构建。笔者认为当下应该把完善我国税收行政复议制度作为重点来抓,税务法庭或税务法院应作为税收司法改革的近期或远期规划目标,在中国司法建设成熟之时顺势推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也是制约我国国民税权实现的瓶颈,笔者建议在借鉴外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前提下,建立我国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在当下的中国,对于国民税权保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制度的建设需要符合中国国情。所以,在现行制度框架下,我们只能在制度构建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制度的弥补和前瞻。制度的创新与构建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我们唯有与时俱进,才能实现国民权利保障的理想目标。

肖小花[4](2019)在《腐败预防视角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以S县税务局为例》文中认为2012年财政部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1)(以下称《规范》)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初步建立起我国政府公共部门内部控制的规范体系,对我国公共部门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规范》出台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仅仅是起到了原则性的指导作用,在其评价体系方面并未作详细具体规定;另外,与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内部控制评价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落实的重要手段。同时,习近平(2019)再次强调政府、金融、国企等各行各业都要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完善创新风险防控机制。(2)此外,《规范》将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明确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预防腐败成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作为行使国家权力、承担社会职能的重要组织,其运行关乎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更是关乎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与社会和谐。因此,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有利于对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做出客观评价,有利于发现内部控制建设中的缺陷并做出改进,从而实现“以评促建”的目的。另一方面,当前我国正处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正处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反腐态势下,在不断强化反腐体制与机制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作为治理腐败体系下的重要制度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旨在通过总结和归纳国内外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和预防腐败研究的文献,深入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流程、内部控制层面、公权力防腐控制要点等,为从预防腐败视角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当前不断升级的反腐反贪高压态势提供新的治理贪腐的思路。然后,本文通过多层面、多要素从预防腐败角度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型。文章以S县税务局为例,对掌握国家财产、拥有行政权力的执法机关进行研究,从单位层面、业务层面、行政事务层面着手,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对现行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挖掘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腐败风险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求将抽象的内部控制、预防腐败理论借用案例具象化,由点及面,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为促进我国打造更加廉洁、更加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做出一定的贡献。本文主要贡献主要表现为:一是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腐败预防的研究,从行政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以及腐败预防理论的角度阐释对腐败预防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动因,从而完善腐败预防视角下的内部控制理论基础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腐败预防角度下的内在机制,有助于深化对行政事业单位频发内控失效、贪腐等现象的理论研究。二是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三个层面入手,将行政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以及预防腐败理论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结合起来,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三层评价指标,构建腐败预防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其实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对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和塑造高效廉洁政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三是结合S县税务局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研究,提出腐败预防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升的路径与方法,对基层行政机关预防腐败、防范风险、强化内部控制等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孟凡芳[5](2018)在《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我国国家审计全覆盖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国家审计全覆盖既是审计机关全面履职的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是随着国家治理目标的不断转变,国家审计的任务日益加重,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何有效地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实现全面监督,成为审计机关面临的现实问题,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而全覆盖管理机构的构建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全覆盖的组织基础,国家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是其实施的首要环节,相关工作机制的保障又是其成功实现的关键。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针对国家审计信息化、国家审计全覆盖、审计信息化下的国家审计全覆盖开展了相关研究,但研究内容多集中探讨国家审计全覆盖在审计资源、审计技术、审计人员、法律法规等某些方面的实施路径,鲜有涉及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全覆盖管理机构及国家信息数据库的系统化研究,且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为主,比较研究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全覆盖管理机构及国家信息数据库建设为研究重点,以各项保障措施为辅助,借鉴国内外国家审计全覆盖的成功经验,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在了解我国国家审计全覆盖现状的基础上,搭建出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我国国家审计全覆盖机制理论框架,不仅能丰富国家审计全覆盖的理论成果,还能为国家审计全覆盖的成功实施提供理论指导,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献策献言。搭建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我国国家审计全覆盖机制,首先,从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国家审计全覆盖基础理论入手,在界定国家审计全覆盖机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运行环境、运行目标及核心内容三个层面阐述国家审计全覆盖机制的理论要素,同时又以分权制衡理论、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国家治理理论为重点剖析国家审计全覆盖机制构建所依赖的理论基础。然后,借鉴国外审计全覆盖中审计信息化建设以及国内各级审计机关审计全覆盖的成功实践,拓展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国家审计全覆盖机制构建的思路。随后,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山东省各级审计机关进行现状调查,以了解我国国家审计全覆盖实施的普遍现状及未来期望。最后,构建出由国家审计全覆盖管理机构、国家信息数据库为组成部分的国家审计全覆盖运行机制与由工作组织、法律制度、人员素质构成的国家审计全覆盖保障机制。两大机制协调配合,共同构成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我国国家审计全覆盖机制。本文的创新点表现为: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全覆盖管理机构及国家信息数据库建设为研究重点,以各项保障措施为辅助,搭建了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我国国家审计全覆盖机制,形成了针对国家审计全覆盖工作的系统性研究成果,在研究内容上是一种创新。采用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外国家审计全覆盖的实践进行多层面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出可借鉴的经验;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审计机关开展审计全覆盖现状的真实性描述,保证国家审计全覆盖机制理论与实践的契合性。比较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在研究方法上是一种创新。

张冬梅[6](2004)在《我国财政审计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财政审计是审计机关对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实施的审计监督。搞好财政审计,对推进依法治国、促进依法行政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严密的财政审计监督体系,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政府腐败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建设一个廉洁、高效、公正、透明的政府。故而财政审计不仅有“经济卫士”、“政府谋士”和“反腐倡廉勇士”的称号,并且是政府审计的永恒主题。 本文以分析我国现实财政审计的内容和方法为基础,阐述了我国财政审计的现状和问题,如:(1)审计体制缺陷制约财政审计的深化;(2)审计方法滞后影响财政审计质量的提高;(3)法规体系不健全给财政审计带来的困难;(4)审计人员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国财税部门积极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推行新的财政管理模式。这使得财政审计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财政审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财政审计客体和范围进一步扩大;(2)财政预算执行的权力相对集中;(3)财政审计制度缺陷不能适应财政体制变化的需要;(4)社会各界对发挥财政审计监督作用的期望进一步加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形势下财政审计面临的挑战及财政审计应采取的对策:(1)改革现行审计体制,提升财政审计监督地位;(2)适应公共财政的要求,及时调整审计目标和重点,具体阐述了开展部门预算审计、政府采购审计、国库集中支付审计、政府转移支付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以及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内容和方法;(3)把握财政审计规律,改进财政审计工作方式,包括充分发挥计算机审计的作用、各种审计方法的有机融合、财政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的有机结合等;(4)加强财政审计法规体系建设,提供法律支持体系;(5)提高财政审计人员素质,优化配置审计资源;(6)提高“两个报告”的质量,实施审计公示制度。

湖北省枝江市审计局[7](1998)在《应对国税部门实施授权审计》文中研究表明

陈希凡[8](2017)在《基于“云计算”的政府金融审计方法与技术探索》文中指出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金融行业在日常的交易、结算逐渐依赖于云计算技术,以提高经济效率,加强行业计算分析能力。然而在云计算提升金融行业的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舞弊人员舞弊手法的多样性、复杂性、隐蔽性以及金融系统本身运行的不稳定性。作为保证国家经济稳定运行的“免疫系统”的政府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利用常规的审计方法与技术显然无法应对云计算环境下金融单位的大数据业务,政府金融审计人员如何在云计算时代将云计算运用到审计技术与方法中去,对政府金融审计效率效果的改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归纳了目前我国政府金融审计常用的信息化审计方法以及目前基于云计算的政府金融审计方法与技术。其次通过对S市经济开发区“外汇热钱”的审计案例进行分析,论述我国政府审计人员如何运用基于阿里云提供的云计算技术,如云数据库RDS、开放搜索、大数据计算服务、数据集成、加密服务,指出这些技术如何提升我国政府金融审计的效率、效果性,同时发现了一些运用于实务中所产生的问题,如云数据库RDS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尚未得到保障、数据迁移的完整性与安全性问题、云计算技术目前很少应用到审计项目中。最后通过对应用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相应的提出解决方案,针对被审金融单位、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与审计机关三方之间提出一个控制程序的框架——INBCPC框架,并提出未来审计机关在运用实务中的改进方案。

董楠[9](2017)在《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文中提出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特有的审计制度。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关键期,经济责任审计也在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升级,现有研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难以适应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要求,存在比较广阔的研究空间。本文重点研究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审计内容、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规范研究、历史分析、比较分析、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系统研究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并在对国外典型国家相关审计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其改进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第一,分析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一是研究分析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包括概念界定、主要特点和功能作用。二是系统评述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思想、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等。三是全面分析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环节,对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结果运用等进行具体研究。第二,分析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根据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要求,提出了将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分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情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内部管理情况、自主创新情况、境外资产管理情况、风险管控情况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等8个主要方面。对上述8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提出明确具体的审计内容和主要评价指标。第三,探讨了国外典型国家相关审计制度。具体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外比较成熟和典型国家的审计制度发展概况和主要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国外相关审计制度安排中,与经济责任审计最接近、最有借鉴意义的是绩效审计制度。第四,分析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指出:审计体制方面,存在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缺乏必要的执法权限、人员经费受制等问题;审计对象方面,存在认识模糊、覆盖面不全等问题;方法程序方面,存在缺乏统一指南、计划统筹不够、方法比较传统等问题;审计内容方面,存在界限模糊、分类不明、不够细化等问题;评价标准方面,存在缺乏指标体系、定量评价欠缺、忽视绩效评价等问题;责任界定方面,存在责任界限划分困难、界定责任难以量化等问题;结果运用方面,存在不同内容运用程度不一、整改督导力度较弱、运用情况不够透明等问题;风险防范方面,存在风险突出、防控不力等问题。对每一个问题,深入分析了成因。第五,提出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政策建议。研究提出:审计体制方面,应推进审计体制改革、扩大审计执法权限、实行审计垂直管理;审计对象方面,应扩大审计对象范围、准确把握审计对象;方法程序方面,应出台统一程序指南、加强审计计划统筹、应用先进审计方法;审计内容方面,应厘清受托责任分类、细化明确审计内容;评价标准方面,应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定量评价方法、强化履责绩效评价;责任界定方面,应高度重视责任界定、科学划分责任界限、量化界定经济责任、注重审计证据支撑;结果运用方面,应健全结果运用制度、发挥联席会议功能、加大问责追究力度、强化结果运用整改、完善结果公告制度;风险防范方面,应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强化风险防控措施。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出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基础的"三来源"论,并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环节进行系统分析。二是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创造性地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分为8个方面、27个审计事项,并对每个审计事项进行了细化分析,在内容分类、系统性、可操作性上丰富了以往的类似研究。三是对国外典型国家的相关审计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既丰富和发展了以往的类似研究,也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

李云[10](2003)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及应对思路》文中研究说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人员必须明确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正确认识和分析把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给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努力完善财政审计制度,促进财政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和财政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应对国税部门实施授权审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对国税部门实施授权审计(论文提纲范文)

(1)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三、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理论分析
    第一节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概念界定
        一、政府决算和决算草案
        二、政府决算草案审计
        三、政府决算审计的功能定位
    第二节 风险基础审计模式
        一、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及要素
        二、风险基础审计含义及程序特征
    第三节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理论基础
        一、契约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四、国家治理理论
        五、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理论
第二章 政府决算审计的历史变迁和当前需求特征
    第一节 审计监督缺位阶段
        一、制度环境
        二、专职审计监督职能机构被撤并取代
    第二节 未明确政府决算审计授权阶段
        一、制度环境
        二、行政属性审计功能定位
        三、未明确政府决算审计授权
        四、业务开展
    第三节 不完整的政府决算审计授权阶段
        一、制度环境
        二、行政属性主导的审计功能定位
        三、不完整的同级政府决算审计授权
        四、业务开展
    第四节 完整的政府决算审计授权阶段
        一、制度环境
        二、政治属性审计功能定位凸显
        三、完整的政府决算审计授权
        四、业务开展
    第五节 政府决算审计授权变迁规律和现实需求
        一、我国政府决算审计授权变迁规律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下的政府决算审计需求特征
第三章 政府决算审计供给现状——案例分析
    第一节 案例研究的思路、目标和数据获取
        一、案例研究的思路方法
        二、案例研究的目标
        三、案例选择的原则
        四、数据获取与分析
    第二节 样本单位政府决算审计供给现状
        一、A省级审计机关决算审计供给情况
        二、B省级审计机关决算审计供给状况
        三、C省级审计机关决算审计供给状况
        四、D省级审计机关决算审计供给状况
    第三节 我国政府决算审计供求偏差分析
        一、我国政府决算审计供给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二、我国政府决算审计供求存在较大偏差
第四章 我国政府决算草案审计供求偏差成因分析
    第一节 审计体制与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法律授权悖论
        一、影响我国政府审计委托代理关系的制度环境
        二、政府审计中的多层级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
        三、决算审计类型与审计体制独立性保障的差异
        四、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法律授权的悖论
        五、访谈结果基本印证本级政府决算审计授权问题
    第二节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理论研究支撑单薄
        一、理论研究缺位,难以发挥实践指导作用
        二、基本概念认知不统一,理论支撑单薄
        三、访谈结果印证决算审计理论研究的不足
    第三节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法规体系尚未建立
        一、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授权、标准性法规协同建设不足
        二、专门性审计法规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于实践发展
        三、访谈结果充分印证决算审计法规体系建设滞后问题
第五章 OECD国家政府决算(财务报告)审计实践
    第一节 政府财务报告改革及审计制度的发展
        一、各国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报告系统
        二、各国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及审计改革背景
        三、各国政府财务报告改革及其审计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审计体制及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授权模式
        一、各国国家审计体制设置变迁
        二、各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授权分工模式
    第三节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法规准则建设
        一、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审计法规准则建设
        二、美国政府财务审计法规准则建设
    第四节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资源、技术整合与质量控制
        一、各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中的资源整合
        二、各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中的技术整合
        三、各国政府财务报表审计质量控制做法
第六章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的改进建议
    第一节 政府决算审计体制保障重构
        一、审计体制改革时机日趋成熟
        二、审计体制重构的定位、原则
        三、审计体制重构的路径选择
        四、审计体制重构的模式选择
    第二节 构架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理论概念框架
        一、构建政府决算审计目标层次
        二、明确重要性等概念框架及其运用
        三、构建政府决算审计报告模式
    第三节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法规体系构建
        一、协同建设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授权、标准性法规制度
        二、构建政府决算草案审计专门性法规制度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调查问卷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美国证券法对外适用的法律冲突与协调研究 ——寻求人民币国际化中我国证券法对外适用之镜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述评
        二、国内研究述评
    第三节 难点与创新点
        一、难点
        二、创新点
    第四节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美国证券法对外适用的法律冲突概述
    第一节 相关法律概念的界定
        一、证券法
        二、对外适用
        三、法律冲突
    第二节 美国证券法对外适用法律冲突基本问题
        一、美国证券法与其他国内法的冲突
        二、美国证券法与外国法之间的冲突
        三、美国对法律冲突的协调
    第三节 美国证券法对外适用所生法律冲突探因
        一、美国法律传统具有内在矛盾
        二、传统法律冲突解决机制失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美国证券法对外适用折射的其与其他国内法的冲突
    第一节 与公司治理要求有关的证券法与公司法冲突
        一、证券法与公司法冲突的表现
        二、证券法与公司法冲突的原因
    第二节 与反欺诈条款域外适用有关的国内法冲突
        一、美国证券法中的反欺诈条款和域外适用规定
        二、与反欺诈条款域外适用有关的判例法冲突
        三、与反欺诈条款域外适用有关的制定法与判例法冲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证券法对外适用引发的其与外国法的冲突
    第一节 审计委员会引发的美国证券法与德日公司法冲突
        一、美德日的审计委员会制度
        二、关于审计委员会法律冲突的表现
        三、法律冲突的原因
    第二节 信息披露引发的美国证券法与外国法的冲突
        一、美国证券法信息披露体系
        二、信息披露引发的美国证券法与德日公司法冲突
        三、信息披露引发的美国证券法与德日证券法冲突
    第三节 证券欺诈引发的美国证券法与外国法冲突
        一、美国证券法与瑞士银行保密法冲突
        二、美国证券法与欧盟证券法的冲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美国对法律冲突的协调措施
    第一节 美国对国内法冲突的协调
        一、对证券法与公司法冲突的协调
        二、对证券法与其他国内法冲突的协调
    第二节 美国对其证券法与外国法冲突的协调
        一、对审计委员会引发的法律冲突的协调
        二、对信息披露引发的法律冲突的协调
        三、对证券欺诈引发的法律冲突的协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民币国际化中我国证券法对外适用的制度协调问题
    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要求我国建立证券法对外适用制度
        一、人民币国际化概念
        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亟需我国开放资本市场
        三、开放资本市场需要变革我国证券法对外适用制度
    第二节 2017年《证券法(草案)》对外适用制度及其评析
        一、《草案》的域外适用标准及评析
        二、《草案》的跨境发行上市监管要求及评析
        三、《草案》反欺诈制度及评析
        四、对《草案》的总体评价
    第三节 我国证券法对外适用制度的完善建议
        一、完善证券法对外适用制度的基本原则
        二、完善证券法对外适用制度的具体建议
    第四节 我国证券法对外适用的法律冲突及协调
        一、我国证券法对外适用所生法律冲突
        二、法律冲突国内协调机制的完善建议
        三、法律冲突国际协调机制的完善建议
    本章小结
结语
    一、本文的基本观点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中国国民税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现状分析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五、本文结构主要内容
第一章 国民税权的法律保障理论
    一、国民税权内涵界定
    二、国民税权法律保障的理论依据
    三、国民税权的法理分析
第二章 国外国民税权法律保障的宪政基础
    一、税收立宪与国民税权保障
    二、国民税权保障的宪法规范
    三、国民税权的制度基础
第三章 我国国民税权的立法现状
    一、国民税权的宪法规范
    二、税收法律制度
    三、国民税权法律保障的实践现状
第四章 我国国民税权实体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国民税权保障与税收立宪
    二、国民税权相关实体法律制度的完善
    三、《税收通则法》的立法设想
第五章 我国国民税权程序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国民税权保障与税收征管法的完善
    二、国民税权保障与司法审查制度
    三、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结论
    一、结论
    二、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4)腐败预防视角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以S县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框架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贡献与不足
2.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腐败
        2.1.2 行政事业单位
    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文献述评
        2.2.1 国外文献述评
        2.2.2 国内文献综述
    2.3 腐败预防研究的文献述评
        2.3.1 国外文献述评
        2.3.2 国内文献述评
    2.4 腐败预防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文献述评
        2.4.1 国外文献述评
        2.4.2 国内文献述评
    2.5 本章小结
3.腐败预防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分析
    3.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基础
        3.1.1 行政管理理论
        3.1.2 内部控制理论
        3.1.3 腐败预防理论
    3.2 腐败预防视角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分析框架
        3.2.1 评价目标
        3.2.2 评价体系
        3.2.3 评价标准
        3.2.4 评价方法
    3.3 腐败预防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机理
    3.4 本章小结
4.腐败预防视角下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评价的案例分析
    4.1 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4.1.1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现状
        4.1.2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现状
        4.1.3 行政事务层面风险控制现状
    4.2 腐败预防视角下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
        4.2.1 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
        4.2.2 腐败预防视角下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体系的维度分析
        4.2.3 腐败预防视角下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体系的指标分析
    4.3 问卷调查设计思路及过程
    4.4 腐败预防视角下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过程
        4.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4.4.2 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评价值
        4.4.3 评价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腐败预防视角下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对策建议
    5.1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建议
        5.1.1 完善组织体系
        5.1.2 提升风险意识
        5.1.3 重视内部审计
        5.1.4 强化人事管理
    5.2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议
        5.2.1 加强预算管理控制
        5.2.2 加强支出管理控制
        5.2.3 加强采购过程控制
        5.2.4 加强资产保护控制
    5.3 行政事务层面风险控制建议
        5.3.1 加强依法行政管理
        5.3.2 强化合理执法控制
        5.3.3 切实落实执法责任
    5.4 本章小结
6.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单位层面评价结果分析
        6.1.2 业务层面评价结果分析
        6.1.3 行政事务层面评价结果分析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问卷调查指标重要性调查表
附录二 :问卷调查表一
附录三 :问卷调查表二
后记
致谢

(5)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我国国家审计全覆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家审计信息化
        1.2.2 国家审计全覆盖
        1.2.3 审计信息化下的国家审计全覆盖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国家审计全覆盖机制的基础理论
    2.1 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国家审计全覆盖机制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国家审计与国家审计范围
        2.1.2 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国家审计全覆盖
        2.1.3 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国家审计全覆盖机制
    2.2 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国家审计全覆盖机制的理论要素
        2.2.1 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国家审计全覆盖机制的运行环境
        2.2.2 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国家审计全覆盖机制的运行目标
        2.2.3 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国家审计全覆盖机制的核心内容
    2.3 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国家审计全覆盖机制的理论基础
        2.3.1 分权制衡理论
        2.3.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2.3.3 国家治理理论
    章末小结
第3章 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国家审计全覆盖机制的经验借鉴
    3.1 国外审计全覆盖中审计信息化建设经验
        3.1.1 美国审计全覆盖中审计信息化建设经验
        3.1.2 加拿大审计全覆盖中审计信息化建设经验
        3.1.3 澳大利亚审计全覆盖中审计信息化建设经验
    3.2 我国国家审计全覆盖的探索实践
        3.2.1 我国国家审计全覆盖的组织架构
        3.2.2 审计署审计全覆盖的探索实践
        3.2.3 浙江省审计厅审计全覆盖的探索实践
        3.2.4 福建省审计厅审计全覆盖的探索实践
        3.2.5 辽宁省各级审计机关审计全覆盖的探索实践
        3.2.6 湖北省审计厅审计全覆盖的探索实践
    3.3 国内外国家审计全覆盖的经验启示
    章末小结
第4章 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国家审计全覆盖现状调查分析
    4.1 研究思路和数据取得
        4.1.1 研究目的与方法
        4.1.2 研究数据来源
    4.2 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4.2.1 审计机关人员基本信息统计
        4.2.2 国家审计全覆盖实施现状统计
        4.2.3 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国家审计全覆盖运行机制构建期望
        4.2.4 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国家审计全覆盖保障机制构建期望
    4.3 研究结论
        4.3.1 当前国家审计全覆盖存在的问题
        4.3.2 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国家审计全覆盖机制构建期望
    章末小结
第5章 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国家审计全覆盖运行机制
    5.1 国家审计全覆盖管理机构体系设计
    5.2 以国家审计全覆盖为目标的国家信息数据库体系设计
    章末小节
第6章 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国家审计全覆盖保障机制
    6.1 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国家审计全覆盖工作组织保障
        6.1.1 合理制定审计项目计划
        6.1.2 合理组织审计项目实施
        6.1.3 合理控制审计项目质量
    6.2 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国家审计全覆盖法律制度保障
        6.2.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6.2.2 加强审计机关内部规章制度建设
    6.3 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国家审计全覆盖人员素质保障
        6.3.1 构建规模庞大的审计队伍
        6.3.2 提升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章末小节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我国财政审计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财政审计概述
    第一节 财政审计的概念和职能
    第二节 财政审计的内容、重点和方法
第二章 财政审计现状
    第一节 财政审计取得的成绩和发挥的作用
    第二节 财政审计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新形势下财政审计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财政改革使财政审计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第二节 适应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财政审计目标和重点
第四章 提升财政审计监督地位对策研究
    第一节 现行审计体制与提升财政审计监督地位的矛盾
    第二节 新形势下深化财政审计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把握财政审计规律,改进财政审计工作方式
    第四节 加强财政审计法规体系建设
    第五节 新形势下财政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与素质提高的途径
    第六节 提高“两个报告”的质量与审计公示制度的实施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基于“云计算”的政府金融审计方法与技术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4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与不足
2 云计算对金融审计方法与技术的影响
    2.1 云计算的概念
    2.2 云审计的界定
    2.3 云计算对政府金融审计方法与技术的影响
    2.4 基于云计算的政府金融审计方法与技术
        2.4.1 审计通(Audit E-learning)
        2.4.2 审计大数据一体机(Audit Integrated Machine)
        2.4.3 电子数据审计:技术属性和逻辑过程
        2.4.4 大数据反洗钱审计系统
        2.4.5“阿里云”云计算服务
3 信息化审计方法在S市审计局的应用
    3.1 信息化审计软件的应用现状
    3.2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3.2.1 信息化审计软件的应用现状
        3.2.2 基于云计算的审计软件的应用现状
4 S市开发区“外汇热钱”审计案例分析
    4.1 案例背景介绍
    4.2 项目组人员配置
    4.3 审计目标
    4.4.基于“阿里云”云计算服务的“自下而上”审计方法
        4.4.1 数据的采集与存储
        4.4.2 采集的本地数据迁移过程
        4.4.3 正式迁移操作
        4.4.4 利用大数据计算服务(Maxcompute)分析数据
        4.4.5 审计方法主要步骤
    4.5 审计方法与技术评价
5 提升S市审计局云计算审计技术与方法效果研究
    5.1 S市审计局应用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5.1.1 云数据库RDS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尚未得到保障
        5.1.2 数据迁移的完整性与安全性问题
        5.1.3 云计算技术目前很少应用到审计项目中
        5.1.4 我国政府金融审计人员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5.2 原因分析
        5.2.1 审计人员云计算观念落后
        5.2.2 传统金融审计流程略显陈旧
        5.2.3 云审计平台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5.2.4 云计算自身的风险
    5.3 解决方案的探讨
        5.3.1 审计人员应敢于承接挑战性审计项目
        5.3.2 引进信息化背景人员
        5.3.3 审计署牵头解决金融云审计平台建设问题
        5.3.4 审计机关应加强对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审计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生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历史沿革
        二、国外研究进展
        三、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难点和创新
        一、研究难点
        二、预期创新
第二章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辨析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
        二、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界定
        一、概念界定
        二、审计目标
    第三节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思想
        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
第三章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环节
    第一节 审计计划
        一、建立审计对象数据库
        二、制定中长期审计规划
        三、制订年度审计计划
        四、编制审计工作方案
    第二节 审计实施
        一、组建审计组
        二、制发审计通知书
        三、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四、实施现场审计
    第三节 审计报告
        一、评价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二、拟定有关审计文书
    第四节 结果运用
        一、结果运用特点
        二、结果运用原则
        三、结果运用途径
        四、结果运用程序
第四章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分析
    第一节 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情况
        一、审计内容
        二、评价指标
    第二节 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一、审计内容
        二、评价指标
    第三节 财务收支情况
        一、审计内容
        二、评价指标
    第四节 内部管理情况
        一、审计内容
        二、评价指标
    第五节 自主创新情况
        一、审计内容
        二、评价指标
    第六节 境外资产管理情况
        一、审计内容
        二、评价指标
    第七节 风险管控情况
        一、审计内容
        二、评价指标
    第八节 党风廉政建设
        一、审计内容
        二、评价指标
第五章 国外典型国家审计的实践及其启示
    第一节 国外典型国家的审计实践分析
        一、美国审计实践分析
        二、英国审计实践分析
        三、法国审计实践分析
        四、德国审计实践分析
        五、瑞典审计实践分析
        六、澳大利亚审计实践分析
        七、加拿大审计实践分析
        八、日本审计实践分析
    第二节 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启示
        一、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二、审计内容范围广泛
        三、注重考察绩效表现
        四、审计程序严谨周密
        五、审计方法系统专业
        六、审计评价标准多元
        七、重视审计质量控制
        八、审计结论公开透明
第六章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审计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机关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
        二、审计机关缺乏必要的执法权限
        三、审计机关人员和经费不足
        四、原因分析
    第二节 审计对象存在的问题
        一、对审计对象的认识模糊
        二、审计对象的覆盖面不全
        三、原因分析
    第三节 方法程序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程序指南
        二、审计计划统筹不够
        三、审计方法比较传统
        四、原因分析
    第四节 审计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内容界限模糊
        二、审计内容分类不明
        三、审计内容不够细化
        四、原因分析
    第五节 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评价指标体系
        二、定量评价相对欠缺
        三、忽视履责绩效评价
        四、原因分析
    第六节 责任界定存在的问题
        一、责任界限划分困难
        二、界定责任难以量化
        三、界定责任缺乏证据
        四、原因分析
    第七节 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不同内容运用程度不一
        二、整改督导推动力度较弱
        三、结果运用不够公开透明
        四、原因分析
    第八节 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比较突出
        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不力
        三、原因分析
第七章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审计体制
        一、推进审计体制改革
        二、扩大审计执法权限
        三、实行审计垂直管理
    第二节 审计对象
        一、扩大审计对象范围
        二、准确把握审计对象
    第三节 方法程序
        一、出台统一程序指南
        二、加强审计计划统筹
        三、应用先进审计方法
    第四节 审计内容
        一、厘清受托责任分类
        二、细化明确审计内容
    第五节 评价标准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二、使用定量评价方法
        三、强化履责绩效评价
    第六节 责任界定
        一、高度重视责任界定
        二、科学划分责任界限
        三、量化界定经济责任
        四、注重审计证据支撑
    第七节 结果运用
        一、健全结果运用制度
        二、发挥联席会议功能
        三、加大问责追究力度
        四、强化结果运用整改
        五、完善结果公告制度
    第八节 风险防范
        一、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二、强化风险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10)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及应对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给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
    1.体制方面的影响
    2.审计内容方面的影响
    3.财政体制改革本身制约着审计工作深度
    4.审计人员素质不适应财政审计工作需要

四、应对国税部门实施授权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研究[D]. 贾云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8)
  • [2]美国证券法对外适用的法律冲突与协调研究 ——寻求人民币国际化中我国证券法对外适用之镜鉴[D]. 侯娅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8)
  • [3]中国国民税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 秦玉娈. 河北师范大学, 2011(11)
  • [4]腐败预防视角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以S县税务局为例[D]. 肖小花.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5]审计信息化支持下的我国国家审计全覆盖机制研究[D]. 孟凡芳. 山东财经大学, 2018(08)
  • [6]我国财政审计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冬梅. 苏州大学, 2004(05)
  • [7]应对国税部门实施授权审计[J]. 湖北省枝江市审计局. 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 1998(12)
  • [8]基于“云计算”的政府金融审计方法与技术探索[D]. 陈希凡. 南京审计大学, 2017(06)
  • [9]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 董楠. 武汉大学, 2017(08)
  • [10]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及应对思路[J]. 李云. 理论观察, 2003(04)

标签:;  ;  ;  ;  ;  

授权审计应由 IRS 实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