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经验(第 1 部分)

新加坡经验(第 1 部分)

一、新加坡见闻(之一)(论文文献综述)

谢仁敏[1](2010)在《晚清小说低潮研究 ——以宣统朝小说界为中心》文中提出这是一篇尝试“文学低潮期”研究的探索性论文,分析样本是宣统朝小说界,核心任务是勾勒“低潮期”小说界的运行状况及其演变轨迹,考察彼时的小说界为何陷入“低潮”,又如何为酝酿“高潮”作预前准备。论文主要分四大板块:导论——中国本土小说研究编(1—7章)——海外华文小说研究专编(末章)——附录。此外,若干章添设“附论”,为该章话题的延伸。导论,主要阐释基本研究思路,厘清基本概念,概述宣统朝小说界运行轨迹的典型性和非典型性,例如,某些文学常规在宣统朝如何“走样变形”、评判晚清小说适用的价值标准、海外华文小说的独特参照价值等。“附论”包括前人研究评述、未来研究走向以及选题缘由,最后提出关于“文学低潮期”研究的命题。第1章,通过数理分析和文献考察得出结论:从宣统朝开始,晚清小说迅猛发展的势头被遏制,陷入一个约为时五年的“低潮期”。其原因是政局动荡、小说内部机制失衡,两者导致“小说界经济危机”,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本章重点是对中国小说史上爆发的第一次“经济危机”进行考察,论证该命题成立的可能性。“附论”则进一步延伸,提出影响小说演变的“第三种力”命题,并以此考察《域外小说集》传播失利的原因,提出最新的看法。第2章,提出将三大小说载体区别对待、相互比照的命题并阐释其意义,讨论低潮期中单行本、期刊、日报三大载体小说的博弈、调适以及各自发展模式的最终确立。第3章,通过数理分析发现肇始于宣统朝前夜的一个特殊现象——翻译小说与自撰小说比例出现逆转,从小说发展驱动力角度切入,考察两者易位的深层原因,并勾勒其渐变过程。第4章,勾画晚清小说理论界的“三派一群”格局,重点讨论其在低潮朝如何演进和调适。大致情况是“社会派”勉力支撑场面,但疲态渐显;“美学派”几乎集体失语;“现代派”理论前卫新颖,但收效甚微;“消闲群”寻求“正当性”之呼声日高,但理论建设乏善可陈。第5章,考察低潮期中的作家众生相。“小说界经济危机”(低潮期)对作家生活、心理造成之冲击甚大,部分作家选择离开,部分选择留守。论文重点考察留守群体的文学选择及其生存状态,最后以陆士谔为样本进行个案考察。“附论”是关于陆士谔的一组考辨文字。第6、7章,作品研究专题。论文将宣统朝小说作品大致归纳为四大类型:旧小说、“新消闲小说”、“时闻小说”和“先锋实验”小说。论述各个类型作品的特征,重点考察其在低潮期中如何加速演变、调适及其未来走向,并将之置于传统旧小说与“五四”时期小说(包括新、旧小说)的历史坐标中,对其文学史地位作出大致描述。第8章,海外华文小说专编。论文将晚清华文小说大致划为四大板块:中国本土、东洋、南洋、北美。本章以中国本土为参照中心,通过联系和比照,重点勾描后三者小说界的发展历程、文史地位及其作品特征,并考察当时境况下各板块小说“本土性”的生成有无可能。附录,含统计表和“宣统朝小说编年”(合作),将披露一批最新的统计数据和新发掘的近代华文小说文献。

于向东[2](2012)在《西方入侵前夕越南阮朝的“外洋公务”》文中指出越南阮朝官船航行"下洲、小西洋公务"被认为达至其帆船时代航海活动的巅峰,还原史实后发现:西航仅沿近海岸进行,对航路的判断多参照主导海上贸易的华人的亚太海洋知识体系;对东南亚、南亚各文化区域和西方殖民者的认知以个人感受和推测为主;"下洲"具体所指多为新加坡,"小西洋明歌镇"为加尔各答;西航虽有官方垄断海外贸易、打探东南亚和南亚形势、演习海军、锻炼官员等多重目的,也是阮朝文武官员衔命"出使"、开始接触域外"蛮夷"、开眼看世界的具体表现,但缺乏对英法等西方殖民者入侵的深刻认知与具体应对措施,遂于19世纪中后期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成思佳[3](2017)在《从大陆王国到海岛殖民地——以越南阮朝学者潘辉注及其江流波之行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潘辉注是越南历史上着名的学者和历史学家,曾奉阮朝明命皇帝之命,于1832—1833年期间以"革员"身份前往江流波(今雅加达)执行所谓的"外洋公务",并在归国后将沿途见闻写成《海程志略》一书。本文主要以潘氏此书为基础,并结合相关的汉喃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潘辉注江流波之行的历史背景、航行路线和沿途见闻进行系统的考察和梳理。潘辉注的此次江流波之行以及其所代表的阮朝"外洋公务"活动,对于研究越南古代海洋史的发展脉络、越南古人对西方文明态度的转变以及世界全球化历史进程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牛志威[4](2018)在《晚清粤港小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晚清时期,粤港之地是小说创作出版中心上海之外,另一小说创作出版较为繁盛的地区。晚清粤港小说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报刊小说和单行本小说。经全面搜集,现见晚清粤港刊载小说报刊共50家,刊载小说共506种;单行本小说出版机构共22家,出版单行本小说共48种。本论文从地域角度,对晚清粤港创作出版的小说进行整体研究。本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附录四部分组成,正文共五章。绪论说明选题缘起、明确研究对象、总结研究现状并拟定论文框架。第一章在全面搜集晚清粤港小说文献的基础上,对晚清粤港小说进行整体概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认识晚清粤港小说的发展态势与地域分布状况,并分析其形成原因。第二章研究晚清粤港小说的作家群体。首先,全面细致地考索粤港每篇小说的作者署名,尽可能多地弄清晚清粤港小说的作者及其生平。其次,从晚清粤港小说家群体身份共性较大的籍贯、创作时的年龄阶段、政治倾向等几个方面,认识小说家群体与小说整体面貌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章论述晚清粤港小说的主流思想——排满革命宣传及其表达途径。为达到宣传排满革命的目的,晚清粤港小说家对小说类型及小说主人公有一定的选择倾向。反抗异族统治及进行共和革命的历史演义小说、“革命+恋爱”模式的艳情小说、便于讲述道理的寓言体小说是小说家主要选择的小说类型。抗清人物与反清人物及其后代、晚清革命派人物、晚清保皇派人物是小说家主要选择或虚设的小说主人公,其中小说家对最后一类小说主人公是持批判嘲讽态度,对前数种小说主人公则是持赞扬歌颂态度。第四章全面论述晚清粤港小说排满革命宣传之外的其他主题,主要包括批判现实中的丑恶人物及丑恶现象、提倡实业、戒烟戒嫖、广博见闻、消闲娱乐等。第五章对晚清粤港小说家中成果丰富,但却一直未被学界关注的王斧、黄伯耀二人的小说创作进行个案研究,弄清他们创作的小说作品,并对其小说创作进行总体认识。结语总结晚清粤港小说的地域特色及历史意义。思想以宣传排满革命为主和内容以粤人粤事为主,是晚清粤港小说的两大特色。其中前者是因小说家大多是革命者而形成,后者是因小说家大多是粤籍人而形成。就其历史意义看,一方面,晚清粤港小说与同时期其他地域的小说互相影响,共同促成了晚清中国小说的繁荣,其对晚清南洋地区的华文小说创作影响尤大。另一方面,晚清时期是粤港小说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高峰时期,其形成的小说兴盛传统对粤港之后的小说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附录主要是对晚清粤港小说及小说家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是论文展开论述的基础。附录共五个:晚清粤港刊载小说报刊简介表、晚清粤港刊载小说报刊及其刊载小说统计表、晚清粤港单行本小说出版机构及其出版小说统计表、晚清粤港小说家小传、晚清粤港小说作品简介。

萧雯佳[5](2019)在《漂泊裂缝与殖民体验——以艾芜《南行记》及《漂泊杂记》的“海/岛”游记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艾芜在《南行记》及《漂泊杂记》中,书写了1920-30年代的漂泊经历及异域生活,涉及的地理空间涵盖中国边地、缅甸及新马一带。现有的文学史叙述将之放置在"边地书写"的框架下,往往遮蔽了艾芜的航海体验对其漂泊意识形成另类的刺激。艾芜在滇缅经历过流离失所的流浪生活,而在新马一带属于短期出游,这反倒赋予他一种旅客身份与观察视角,促使他运用纪实方式记录自身的旅感体验,并观察当时新马两地的经济动荡与影响日后时局的地下党活动。从地景书写看,这组"海/岛"游记记录下20世纪30年代的槟榔屿码头、英殖民的检疫岛、马来半岛铁道、巴生港口、新加坡街道等地貌与人文图景,其蕴含的历史价值亦不容忽视。此外,艾芜30年代初在上海加入左联,他在漂泊时期积累的人生阅历,成了独特的写作资源。抗战时期,艾芜亦调动早年的殖民体验,将同样遭受日军侵略的南洋与中国联系起来,视作可相互借鉴的"命运共同体"。

刘清涛[6](2018)在《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古罗国——基于中文史料的探查》文中指出Kalah是9-14世纪阿拉伯文献中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地名。同时期,唐宋中文史料有关于个罗、古罗国的记载。以往研究主要是通过将中文地名与其他语言中相关地名进行语音对勘,以此确定地名的方位问题,而对中文史料记录的地名方位信息的梳理和考证重视不够。本文对唐宋时期史料所记个罗、古罗相关方位信息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以明代航海更路史料与之进行检验,认为唐宋史料所记地名方位信息特别是贾耽《路程》中对个罗方位的记载以及宋代有关古罗的航程记载,是相对可靠的。因此,若基于中文史料所记载的相关方位信息看,唐宋时期地名个罗、古罗当为一地,位于今天马六甲一带,而与之相关的哥谷罗(葛古罗)当在古罗西面不远处。

陈一菲(DOUNGWIANG SIRIPHORN)[7](2019)在《泰国游记中的华人形象研究(1935-2004)》文中研究说明从素可泰时期(泰文:(?),英文:Sukhothai)中泰两国开始友好往来。至今,华人已进入泰国百余年。以前泰国对外来人口持一个很开放的态度,并不限制外国人进入泰国。现在在泰国社会中,华人与泰国本地人已经融合在一起,成为密不可分的群体。华人对泰国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在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教育等方面,华人对泰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论文针对1935-2004年的泰国游记来进行研究,对游记作品中的华人形象进行整理和讨论,采用形象学与叙事理论的方法,分析泰国游记中呈现的华人形象,探讨华人对泰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给出对华人形象的思考。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七个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泰国游记的研究缘由、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考察相关论文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概念与理论。第一章本章主要分析游记中的华人苦力及女管家形象。简介华人初入泰国时的生活情况,从事苦力职业的华人的状况以及华人苦力如何适应当地的生活。在女管家形象方面,探讨了女管家的工作情况、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阐明在泰国游记中表现出的女管家形象。第二章主要是分析游记中表现出的华人的文化形象,即华人的饮食、潮剧与教育。本章首先探讨华人的饮食文化,其次通过游记书写了解华人的传统潮剧与潮剧的变化,最后分析华人对教育的态度。第三章主要的内容是分析游记中表现的社团形象,即地缘性社团、业缘性社团和慈善性社团。这些社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华人的利益和解决华人老乡之间的困难。第四章本文从华人形象的视角探讨华人一直以来对泰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在人口方面的影响,二、在语言方面的影响,三、在教育方面的影响,四、在经济方面的影响,通过这些影响也对中泰两国关系及今后的发现提出一定的思考。第五章由华人形象引出的思考。主要分为由华人形象、文化形象和社团形象引出的思考,希望不仅是对这些形象进行简单的分析,同时也能从这些形象的背后了解当时社会华人的生活状况,并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对今后在泰华人的生活及中泰关系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最后是结语部分。本文希望通过此研究能让读者更加了解在泰华人的生活状况、生活方式和华人的社会状况,以及从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分析当时中泰交流的状况,从中得出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同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中泰两国友好交流尽一份力量。

张晓彤[8](2020)在《潮州文化在马来西亚的传播》文中研究表明潮籍华人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中的主要构成群体,从祖籍原乡移徙到马来西亚落地生根,这一进程经历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彰显着马来西亚潮籍群体的智慧,呈现出潮州文化的精神内涵。潮州文化,作为一个内容丰富且特色鲜明的地域性文化,是潮籍人群身份认同的象征,不仅在中国显示出独特魅力,而且在马来西亚也展现出极大活力与影响。本文在探索潮州文化在马来西亚传播的基础上,研究潮籍人群的身份认同,探寻东西马的传播现状,从而得出潮州文化在新媒体背景下传播方式的发展。除绪论与总结外,全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其一,简要介绍潮州文化的主要内容,对当前潮州文化海外传播情况进行概述;其二,简述华人南洋移民史与华人向马来西亚移民的历史进程,论述西马雪隆地区的潮州文化传播现状;其三,介绍潮州文化在东马的传播现状,以亚庇与斗湖地区为主要对象,针对沙巴州潮籍群体展开问卷调查,从传播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切入,以求发现当前潮州文化传播的方式、渠道、载体等相关内容;其四,结合东西马的传播现状,从潮州方言的传承状况、潮州会馆与潮籍人群身份认同的关系、传播媒介的进步与潮州文化发展展望、以及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促进潮州文化的传播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潮籍群体的集体记忆、文化记忆、身份认同等场域因素的动态过程,探究潮州文化如何从人际传播到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以至新媒体时代达成代代传承的使命,丰富潮州文化的生命力;最后,对于促进潮州文化在马来西亚的传播提出可行性建议。

缪云好[9](2019)在《康有为海外诗文研究》文中认为康有为是享誉中外的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也是着名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和学者。所传着作颇丰,创作诗歌存近2000首,海外诗歌创作占600多首,海外散文40多篇,他的海外文学作品体现了康有为远离乡国、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情怀,也真实反映了近代士人的前途和命运,康同璧在《康南海自编年谱续编》中称:“自戊戌以后,足迹所至,则三周大地,游遍四洲,历三十余国,行六十万里”真实书写了康有为16年的海外历程。本文由七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重点阐述康有为诗文研究历史和现状,从而提出选题缘由及研究价值。第一章,概说戊戌变法之前的社会背景、康有为的家世背景及早年生活,考述康有为的海外游历之路分为流亡低落期、漫游世界期、邻国安居期三个部分,梳理他与维新志士、日本友人、其他国家友人的海外交游。第二章,概述“海外文学”的演变及发展,探求康有为“海外文学”的创作主张。第三章,从写景、抒怀、咏史、叙事、咏物五个方面总结康有为海外诗的题材意蕴,并归纳康有为海外诗的艺术特色:造语生新,中西合璧;喜用典故,工于比兴;想象奇特,意象瑰丽;激愤豪迈,深厚沉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等方面。第四章,全面探讨康有为海外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海外散文内容:描绘海外自然风光;叙述异域风土人情;展现西方精神文明;歌颂世界历史文化;抒写中华爱国情感。论述海外散文艺术特色:夹杂佛耶语和新名词;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日记体和笔记体兼而用之;报告文学性等。第五章,着重阐述近代“海外文学”的发展,挖掘康有为海外诗与海外文两者的异同,分别研讨康有为与同时代黄遵宪海外诗的异同,以及康有为与弟子梁启超海外诗文的异同,以期做到细致、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康有为海外诗文。结语部分,简要概评康有为海外诗文创作成就,及其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钟红玲,张玲,彭静[10](2019)在《新加坡社区医疗系统见闻》文中指出介绍了新加坡医疗卫生系统概况、医疗卫生体系分类、社区医疗体系类型及社区医疗系统的组织协调机制、社区卫生医疗体系的信息化管理,展现了新加坡医疗卫生系统良好的人文关怀理念。

二、新加坡见闻(之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加坡见闻(之一)(论文提纲范文)

(1)晚清小说低潮研究 ——以宣统朝小说界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论
    附论 前人研究简评与若干问题的思考
第一章 宣统小说界:陷入低潮
    第一节 低潮来袭
    第二节 政局动荡冲击
    第三节 小说内部机制失衡
    第四节 "小说界经济危机"
    附论 试论推动晚清小说演进的"第三种力"
第二章 单行本·期刊·日报:小说发展模式的分化与确立
    第一节 不同载体对小说市场的回应
    第二节 载体差异与小说发展模式的分化
第三章 翻译·自撰:形势大逆转
    第一节 翻译小说驱动力的逐年消解
    第二节 改造翻译小说的尝试
    第三节 自撰小说驱动力的逐年增长
第四章 理论界嬗变:多声合奏,合而不和
    第一节 力撑场面的"社会派"
    第二节 旗偃鼓息的"美学派"
    第三节 蓄势潜行的"现代派"
    第四节 风头渐劲的"消闲群"
第五章 小说低潮期中的作家众生相
    第一节 作家的生存策略及其文学选择
    第二节 典型个案:"小说大家"陆士谔
    附论 陆士谔着作考辨及其他
第六章 旧小说复兴与新小说调适
    第一节 "革命"尚未成功:旧小说卷土重来
    第二节 启蒙与娱乐杂交:"新消闲小说"的勃兴
第七章 新文学因子的孕育与萌蘖
    第一节 新闻与小说联姻:"时闻小说"的渐兴及其意义
    第二节 艰难的"先锋实验":新小说的新选择
第八章 晚清海外华文小说研究
    第一节 东洋板块
    第二节 南洋板块
    第三节 北美板块
结语
附录一:中国近代小说发表量年度分布表
附录二:近代以"小说"命名的部分报刊
附录三:晚清中文报刊相关统计表
附录四:晚清出版机构小说出版量统计表
附录五:晚清单行本小说出版情况统计表
附录六:晚清报刊小说发表情况统计表
附录七:宣统朝小说编年
    上编 中国本土
        《白话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北京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北京新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北京醒世画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渤海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沧浪杂志》与小说相关编年
        《长春公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大公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大同白话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帝国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法政浅说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法政杂志》与小说相关编年
        《改良婚嫁会月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广粹旬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广东劝业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桂林官话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国民白话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国民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国事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汉口中西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杭州商业杂志》与小说相关编年
        《吉长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晋阳公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菊济画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两日画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疁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民视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南越报》附张与小说相关编年
        《女学生》与小说相关编年
        《七十二行商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浅说画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绍兴医药学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时事新报月刊》与小说相关编年
        《顺天时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四明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天铎》与小说相关编年
        《天铎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天趣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通问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图画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图画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图画新闻》与小说相关编年
        《吴声》与小说相关编年
        《厦门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笑林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新世界画册》与小说相关编年
        《新中华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醒华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学生杂志》与小说相关编年
        《羊城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医学世界》与小说相关编年
        《医学新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约翰声》与小说相关编年
        《浙江白话新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浙江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正宗爱国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中国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中华民国公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中外实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中西医学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下编 海外
        《槟城新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汉文台湾日日新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华字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叻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南洋总汇新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星洲晨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中西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中兴日报》与小说相关编年
参考文献
后记

(2)西方入侵前夕越南阮朝的“外洋公务”(论文提纲范文)

下洲和小西洋名称的含义及其地望
19世纪前期越南的航海技术
    (一) 造船规模
    (二) 造船与航行技术
    (三) 航海与记识航道
    (四) 19世纪越南与西方航海技术的差距
海外贸易、外洋公务与西航形势
    (一) 海外贸易
    (二) 东南亚和南亚的形势
    (三) 水师操练与洋程效力
迟钝的外洋公务:与西方殖民者的初步遭逢

(3)从大陆王国到海岛殖民地——以越南阮朝学者潘辉注及其江流波之行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潘辉注其人及江流波之行的历史背景
    (一) 潘辉注的生平及其着述
    (二) 潘辉注江流波之行的历史背景
        1. 阮朝“外洋公务”传统的形成
        2. 阮朝明命帝对“外洋公务”的调整与修正
        3. 潘氏家族的家学渊源
三潘辉注江流波之行的航行路线
    (一) 从越南广南到平顺的航行路线
    (二) 从越南南方沿海至新嘉波的航行路线
    (三) 从新嘉波至江流波的航行路线
四潘辉注江流波之行的主要见闻
    (一) 关于沿途风光景色及自然现象的见闻
    (二) 关于古阇婆的见闻
    (三) 关于英属殖民地新嘉波的见闻
    (四) 关于荷属殖民地江流波的见闻
    (五) 关于海岛东南亚华侨华人的见闻
结论

(4)晚清粤港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对象
        (一)关于“晚清”
        (二)关于“粤港小说”
    三、晚清粤港小说研究现状
        (一)晚清粤港部分小说家及部分小说作品的个案研究
        (二)晚清粤港小说某些局部的综合研究
    四、论文框架
第一章 晚清粤港小说概观
    第一节 晚清粤港小说创作出版的发展态势
    第二节 晚清粤港小说创作出版的地域分布
        一、晚清粤港刊载小说报刊与出版小说机构的地域分布概况
        二、晚清粤港小说地域分布形成的原因
第二章 晚清粤港小说家队伍研究
    第一节 晚清粤港小说家队伍的构成概况
        一、晚清粤港小说作者考索面临的问题
        二、晚清粤港小说家队伍的构成成分统计
    第二节 晚清粤港小说家群体的构成成分及其对小说的影响
        一、晚清粤港小说家群体成员的籍贯分布及其对小说的影响
        二、晚清粤港小说家群体成员的年龄结构及其对小说的影响
        三、晚清粤港小说家群体成员的政治倾向及其对小说的影响
第三章 排满革命思想及其表达途径——晚清粤港小说的主题思想(上)
    第一节 排满革命与晚清粤港小说的类型选择
        一、反抗异族统治及进行共和革命的历史演义小说
        二、“革命+恋爱”模式的艳情小说
        三、便于讲述道理的寓言体小说
        四、大受读者欢迎的侦探小说
    第二节 排满革命与晚清粤港小说的主人公选择及情感倾向
        一、抗清、反清人物及其后代
        二、晚清革命派人物
        三、晚清保皇派人物
第四章 晚清粤港小说的主题思想(下)
    第一节 批判现实中的丑恶现象和丑恶人物
    第二节 宣传戒烟(鸦片)
    第三节 提倡实业
    第四节 广博见闻和娱乐消闲
第五章 晚清粤港小说家个案研究
    第一节 王斧小说研究
        一、王斧小说考
        二、王斧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王斧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二节 黄伯耀的小说理论与小说创作
        一、黄伯耀的小说理论文章与小说作品考
        二、黄伯耀小说理论与小说创作的总体概貌
结语
    一、晚清粤港小说的地域特色
    二、晚清粤港小说的历史意义
附录
    附录一:晚清粤港刊载小说报刊简介表
    附录二:晚清粤港刊载小说报刊及其刊载小说统计表
    附录三:晚清粤港单行本小说出版机构及其出版小说统计表
    附录四:晚清粤港小说家小传
    附录五:晚清粤港小说作品简介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5)漂泊裂缝与殖民体验——以艾芜《南行记》及《漂泊杂记》的“海/岛”游记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版本问题与文体属性
二、“海/岛”游记里的殖民体验
    (一) “检疫岛”与英殖民检疫制度
    (二) 铁道之旅与1930年“经济大萧条”
    (三) 新加坡俱乐部与地下党组织
    (四) 英殖民港口与遣返制度
三、左翼文学脉络下的南洋论述
    (一) “1933年文坛上的新人”
    (二) 战时的“命运共同体”
结语

(6)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古罗国——基于中文史料的探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Kalah在波斯、阿拉伯东方航海中的地位
二、学者对中文史料使用不足
三、唐宋时期中文史料中的个罗、古罗国
    (一) 唐代记载
    (二) 宋代史料中的古罗/古逻、葛古罗
四、唐宋与元明航海记载的对证
结语

(7)泰国游记中的华人形象研究(1935-2004)(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缘由
    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3. 研究现状
    4. 相关概念与理论
第一章 游记中的华人形象
    1.1 苦力形象
    1.2 女管家形象
第二章 游记中的华人文化形象
    2.1 华人的饮食
    2.2 华人的潮剧
    2.3 华人的教育
第三章 游记中的华人社团形象
    3.1 地缘性社团
    3.2 业缘性社团
    3.3 慈善性社团
第四章 华人对泰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4.1 在人口方面的影响
    4.2 在语言方面的影响
    4.3 在教育方面的影响
    4.4 在经济方面的影响
第五章 由华人形象引出的思考
    5.1 华人形象引出的思考
    5.2 文化形象引出的思考
    5.3 社团形象引出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潮州文化在马来西亚的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现状
        1.4.1 海外潮籍华人与文化的研究现状
        1.4.2 中华文化在马来西亚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1.5.1 问卷调查法
        1.5.2 个人访谈法
        1.5.3 文献分析法
第2章 潮州文化海外传播概况
    2.1 潮州文化简述
        2.1.1 潮州文化中的物质文化
        2.1.2 潮州文化中的精神文化
    2.2 潮州文化海外传播概况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潮州文化在西马的传播
    3.1 马来西亚概说
        3.1.1 马来西亚国情简介
        3.1.2 马来西亚潮州文化元素简述
    3.2 华人南洋移民史与马来西亚移民
        3.2.1 华人南洋移民史
        3.2.2 华人南洋移民原因
        3.2.3 华人马来西亚移民史
        3.2.4 马来西亚华团简介
    3.3 西马雪隆地区的潮州文化传播
        3.3.1 雪隆潮州会馆的建立及其重要性
        3.3.2 早期雪隆潮人社会组织与活动
        3.3.3 雪隆潮州会馆与马潮联会的建立
        3.3.4 “重教育”的潮州文化精神
        3.3.5 “落地生根”的大马潮人与潮州文化传承
第4章 潮州文化在东马的传播
    4.1 东马的潮州文化传播现状
        4.1.1 亚庇地区潮州文化传播现状
        4.1.2 斗湖地区潮州文化传播现状
    4.2 沙巴州潮州文化传播调查
        4.2.1 调查背景与样本特征分析
        4.2.2 调查内容与目的简述
        4.2.3 潮州文化传播的认知与态度分析
        4.2.4 潮州文化传播的方式与渠道分析
        4.2.5 潮州文化传播的效果与意愿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潮州文化在大马传播的要素关系与展望
    5.1 潮人家庭与潮州方言
    5.2 潮人身份认同与原乡信仰崇拜
        5.2.1 由上帝庙发展演变而来的东马古晋潮州会馆
        5.2.2 由韩江家庙发展演变而来的西马槟榔屿潮州会馆
    5.3 传播媒介进步与未来发展展望
    5.4 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促进潮州文化传播
        5.4.1 马来西亚华校方面
        5.4.2 孔子学院方面
        5.4.3 对外汉语教师方面
第6章 促进潮州文化在马来西亚传播的对策与建议
    6.1 重视方言教育,发挥各方作用
    6.2 加强会馆间联系,借鉴优秀发展经验
    6.3 创新文化传播渠道,坚持与时俱进
    6.4 潮州会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关于新加坡潮州文化传播现状——以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为例
附录B 潮州传统仪式——“出花园”成人礼在大马
附录C 西马雪隆、槟榔屿与东马古晋潮州会馆现状
附录D 关于潮州文化在马来西亚的传播研究调査

(9)康有为海外诗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康有为诗文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二、选题缘由及研究价值
第一章 康有为人生历程及其海外交游考略
    第一节 戊戌变法之前的康有为
        一、戊戌变法前的社会背景
        二、康有为家世及早年生活
    第二节 海外漫游时期的康有为
        一、流亡低落期(1898 年——1900 年)
        二、漫游世界期(1901 年——1909 年)
        三、邻国安居期(1910 年——1913 年)
    第三节 康有为流亡海外时期交游考略
        一、与维新志士的交往
        二、与日本友人的交往
        三、与其他国家友人的交往
第二章 康有为“海外文学”的创作主张
    第一节 “海外文学”的演变及发展
    第二节 康有为“海外文学”的创作主张
第三章 康有为的海外诗歌
    第一节 康有为海外诗歌的题材意蕴
        一、摇曳多姿的写景诗
        二、言淡情深的抒怀诗
        三、慷慨深沉的咏史诗
        四、行云流水的叙事诗
        五、细致入微的咏物诗
    第二节 康有为海外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造语生新,中西合璧
        二、喜用典故,工于比兴
        三、想象奇特,意象瑰丽
        四、激愤豪迈,深厚沉郁
        五、题材丰富,形式多样
第四章 康有为的海外散文创作
    第一节 康有为海外散文的思想内容
        一、描绘海外自然风光
        二、叙述异域风土人情
        三、展现西方精神文明
        四、歌颂世界历史文化
        五、抒发中华爱国情感
    第二节 康有为海外散文的艺术特色
        一、杂以佛耶语和新名词
        二、日记体和笔记体兼而用之
        三、多种创作手法并用
        四、报告文学性
第五章 康有为海外诗文比较研究
    第一节 近代“海外文学”发展概况
    第二节 康有为海外诗歌与海外散文之比较
        一、康有为海外诗文的体裁比较
        二、康有为海外诗文的思想内容比较
        三、康有为海外诗文的艺术手法比较
    第三节 康有为海外诗与黄遵宪海外诗之比较
        一、写作背景比较
        二、诗歌内容比较
        三、艺术手法比较
    第四节 康有为海外诗文与梁启超海外诗文之比较
        一、康梁海外诗歌之比较
        二、康梁海外散文之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新加坡社区医疗系统见闻(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加坡医疗卫生系统概况
2 新加坡医疗卫生体系分类
    2.1 家庭医生
    2.2 初级保健
    2.3 综合保健
3 新加坡社区医疗体系介绍
    3.1 住院式疗后服务
        3.1.1 社区医院
        3.1.2 慈怀医院
        3.1.3 疗养院
    3.2 中心式疗后服务
        3.2.1 日间中心
        3.2.2 失智者中心
        3.2.3 周末暂缓服务中心
        3.2.4 乐邻综合护理中心
    3.3 居家护理
        3.3.1 日间康复护理
        3.3.2 慈怀护理
        3.3.3 乐龄居家护理服务
        3.3.4 临时护理服务
4 社区医疗系统的组织协调机制
5 社区卫生医疗体系的信息化管理

四、新加坡见闻(之一)(论文参考文献)

  • [1]晚清小说低潮研究 ——以宣统朝小说界为中心[D]. 谢仁敏. 华东师范大学, 2010(11)
  • [2]西方入侵前夕越南阮朝的“外洋公务”[J]. 于向东. 历史研究, 2012(01)
  • [3]从大陆王国到海岛殖民地——以越南阮朝学者潘辉注及其江流波之行为中心[J]. 成思佳. 史林, 2017(04)
  • [4]晚清粤港小说研究[D]. 牛志威.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2)
  • [5]漂泊裂缝与殖民体验——以艾芜《南行记》及《漂泊杂记》的“海/岛”游记为中心[J]. 萧雯佳.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9(01)
  • [6]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古罗国——基于中文史料的探查[J]. 刘清涛. 海交史研究, 2018(02)
  • [7]泰国游记中的华人形象研究(1935-2004)[D]. 陈一菲(DOUNGWIANG SIRIPHORN).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8]潮州文化在马来西亚的传播[D]. 张晓彤.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12)
  • [9]康有为海外诗文研究[D]. 缪云好.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7)
  • [10]新加坡社区医疗系统见闻[J]. 钟红玲,张玲,彭静. 护理研究, 2019(08)

标签:;  ;  ;  ;  ;  

新加坡经验(第 1 部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