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高产花生品种“福爱50”的选育

早熟高产花生品种“福爱50”的选育

一、早熟高产花生品种“辐矮50”的选育(论文文献综述)

广东省湛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1977)在《早熟高产花生品种“辐矮50”的选育》文中认为为了适应提高复种指数的要求,我们采用杂交与辐射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了早熟高产花生品种“辐矮50”。 “辐矮50”开花早、前期花数多,荚果发育快、充实快、饱满度高,全生育期110天左右,比亲本及当地推广品种早熟7—10天、一般产量高于推广品种,最高亩产达821斤。折仁率和含油量都较高,抗逆性良好。 “辐矮50”选育过程证明:杂交与辐射相结合是选育早熟高产品种的有效途径。在早熟性选育时要正确处理早花与早荚、早衰与早熟的关系,更要着重于荚果饱满度的选择。在丰产性的选育上把个体选择的重点放在第三代比较适宜,选择时必须正确处理果多果饱及果重(大小)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同时,注意选择植株偏矮,直立抗倒,分枝中等,后期青叶多,不早衰等,才能有效地育成早熟高产的新品种。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革命群众运动正在蓬勃发展,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实行一年多熟,日益成为群众的普遍要求。特别近年来,我区中稻面积不断扩大,在水田地区“春花生、中稻、晚稻”和“早稻、中稻、秋花生”的一年三熟或二年七熟,以至一年四熟,将成为一种重要的耕作制度;在旱坡地随着灌溉条件的改善,过去“花生、蕃薯”二熟制,已经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大发展的要求,“春花生、中稻、

山东省花生育种调研组[2](1978)在《国内外花生育种水平、动向及发展趋势》文中指出 花生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在世界油子生产和国际贸易中仅次于大豆而居第二位。花生在五大洲的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均有种植和生产。亚洲种植最多,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一半以上,非洲占30%左右,美洲占15%左右,欧洲及大洋洲比重极小。近三十年来,世界花生生产总的趋势是面积和总产都有很大增长,但单产几乎没有

于善新,封海胜,白秀峰,孙中瑞,邱庆树,王棣华[3](1977)在《国内外花生育种水平动向及发展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今年七、八月份省科技情报所组织了山东省花生育种调研组,对国内外花生育种工作的水平、动向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调查研究,由于时间伧促,水平有限,搜集的材料又欠全面。仅将这些材料作了初步的整理,仅供参考,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望指正。

唐中杰[4](2009)在《河南省棉花生产与品种遗传改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植棉大省,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符合棉花生长发育要求,利于棉花生长。河南棉花生产一直稳步发展,面积虽有起伏,但一直稳定在70万公顷左右,占全国棉花播种面积的1/6,皮棉总产接近100万吨。本文在查阅国内外有关棉花生产和品种改良的基础上,以河南省棉花生产发展历程着手,对我省棉花生产发展优势及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指出河南省棉花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在曲折中前进,呈波浪式发展,生产布局不断集中、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不断增加。优良品种的推广对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河南省棉花生产发展历程表明,品种改良是我省棉花生产从低水平到跻身国内先进行列的支撑点。1、产量性状遗传改良河南省近30年棉花品种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均有稳定的上升趋势,分别以每年18.8773kg/hm2/year、5.2671 kg/hm2/year和6.8239 kg/hm2/year的年增长率提高,其中籽棉产量年增长达显着水平,三个棉花产量组分性状的贡献大小依次是:株铃数>衣分>铃重,株铃数的贡献率最高。2、抗病性遗传改良河南省近30年棉花品种枯萎病指以每年0.2480的显着速度增加,黄萎病指以每年0.9679的速度增加,枯黄萎病在河南省棉花生产上的危害依然严峻。主要是近年来一些棉花新品种的抗病性差和棉农的一些不良耕作习惯所致。3、纤维品质遗传改良河南省近30年棉花品种绒长、比强度、马克隆值分别以每年0.0136mm、0.1159 cN/tex和0.0161的速度增长,其中纤维比强度和细度的变化达显着水平;品种改良应重视纤维品质各主要指标的协调,兼顾品质与产量、品质与早熟性之间的关系。4、棉花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良霜前花率、株铃数、铃重、衣分、株高和果枝数与皮棉产量之间成极显着正相关,影响力大小为:株铃数>果枝数>霜前花率>衣分≥株高>铃重,提高霜前花率、株铃数、铃重、衣分、株高和果枝数,可有效增加棉花皮棉产量;生育期、子指以及密度与皮棉产量成负相关,生育期长、子指和密度大不利于皮棉产量的提高。为进一步促进我省棉花育种工作的发展,带动我省棉花生产步出困境,必须与生物技术紧密结合,对常规育种技术进行改造升级,集成一套高产、优质、抗病虫和抗逆的棉花综合育种技术体系,创造各种类型的优异新材料,培育高产、优质、广适性棉花新品种,才能整体促进我省棉花生产的发展。

黎穗临[5](2000)在《广东花生育种主要成效评述》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系谱图形式展示 50年代至 90年代期间广东花生主要育成品种以及有关花生品种的亲缘关系 ,评述广东花生育种的主要成效

郭焕强,王文峰,姚全杰,孙丹,姚小波,王翠玲,田世富,包海柱,王凤涛,冯晶,蔺瑞明,徐世昌[6](2016)在《大麦主栽品种亲缘系数和对叶斑病的抗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明确我国大麦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对叶斑病的抗性来源,采用亲缘系数(COP,coefficient of parentage)分析方法对155个主栽大麦品种的遗传系谱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对其中79个供试大麦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分别接种2个强毒性菌株进行抗性鉴定。结果显示,155个品种聚为6个类群,有亲缘关系的品种占全部品种14.77%。在品种间组成的11935个组合中,1763个组合间存在亲缘关系,其COP值变化范围在00.7500之间,亲缘系数总和为157.5867,平均值为0.0132。根据系谱分析发现了不同育种单位所育品种的核心亲本,并追溯其主要的祖先亲本。此外,通过对叶斑病的抗性鉴定,发现大多数供试的大麦品种感叶斑病,高抗品种主要集中在垦啤麦系列品种和蒙啤麦3号,部分华大麦和驻大麦系列的品种在苗期或成株期中抗叶斑病。系谱分析及抗性鉴定结果揭示了我国大麦叶斑病抗性基因存在不同来源,分析结果有利于提高抗叶斑病基因筛选效率和缩小筛选范围,也将促进抗叶斑病新基因资源的发掘和利用。

广东省农科院经作所[7](1979)在《广东省花生品种区域化试验简报(1977—1978年)》文中指出 广东省农业局种子处和省农科院经作所于1976年12月与我省有关单位协商确定组织全省花生高产品种和早熟高产品种区域化试验。参加试验的有全省9个地区共35个单位。统一设计: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4次,小区面积120—150平方尺;以3造(两春一秋)为研究年限。以期通过区试选出一些比目前我省大面积推广种“粤油551”有较显着增产效果的高产或早熟、高产品种(品系),供生产应用,以促进我省花生生产。

任志强,杨慧珍,卜华虎,肖建红[8](2016)在《诱变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展》文中指出诱变育种是通过人工诱变方法对作物基因组进行改造。为了探讨不同诱变技术的方法、优缺点以及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运用,笔者归纳了物理、化学、生物和空间等技术诱发突变的原理及方法;比较了传统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缺点;分析了不同诱变技术的作用机理;总结了不同诱变技术在不同作物上的运用。最后指出了目前诱变育种的缺陷,展望了诱变育种的前景,为探索诱变育种在现代化育种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黎穗临[9](2000)在《狮头企亲缘花生品种系谱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对 50年代到 90年代来源于广东及外省的 10 8个花生品种 (系 )以系谱图的形式进行系谱分析 ,呈现出一个有狮头企亲缘的花生体系。系谱分析结果表明 ,4 5年来 ,广东花生选育种历史 ,实质上是农家品种狮头企及其后代的遗传改良历史。广东选育出来的花生品种 ,绝大多数带有狮头企亲缘

杨莉勤[10](2007)在《建国后无锡农业科技进步及其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无锡是苏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不仅是传统的精耕细作农区,而且近代工商业的繁荣,推动无锡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农业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客观条件。作为太湖地区和南方稻区的一颗璀璨明珠,无锡农业及其科技的发展历程,是我国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史的一个缩影。本文在总结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权威的统计数据,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历史发展角度来分析建国后无锡的科技进步情况,介绍了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利用技术、栽培技术、作物品种改良技术、施肥技术、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业机械化水平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发现无锡在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根据地方需要,结合传统劳动手段与现代技术、局部试验与大面积普及、自主研制与引进技术等形式,积极推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形成了地方的特色。总结了建国后无锡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因,认为农业生产发展的刺激、农业科技政策的落实、多元化投入方式的推动,等等,促进了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科技的进步又促进农业总产值、农业结构、农作物产量及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我们必须依托农业科技的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战略目标。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促使农业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无锡农业发展,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目标。通过考察无锡农业科技发展与农业经济之间的关联,我们必须健全农业科技发展政策、完善资金投入机制、重视农业科技研究和创新、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加强农业科技的合作交流,这是总结无锡农业科技进步得出的经验,也是历史给与我们的启示。

二、早熟高产花生品种“辐矮50”的选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早熟高产花生品种“辐矮50”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4)河南省棉花生产与品种遗传改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棉花生产概述
        1.1.1 世界棉花生产
        1.1.2 我国棉花生产
    1.2 我国棉花品种遗传改良状况
        1.2.1 棉花产量性状改良研究进展
        1.2.2 棉花品质性状改良研究进展
        1.2.3 棉花产量与品质性状间关系的演变研究
        1.2.4 棉花抗病性改良研究进展
        1.2.5 转基因抗虫棉研究进展
    1.3 我国棉花品种遗传改良的成就和不足
    1.4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河南省棉花生产形势研究
    2.1 河南省棉花生产在全国的位置和比重
    2.2 河南省棉花的生产优势
        2.2.1 河南是全国棉花生产优势区域之一
        2.2.2 植棉历史悠久,棉花生产相对稳定
        2.2.3 人力资源优势明显,植棉比较效益高
        2.2.4 河南省具有信息区位优势
        2.2.5 河南省具有产业化基础
    2.3 河南省棉花生产发展历程
        2.3.1 第一个快速发展和稳定阶段(1949~1960年)
        2.3.2 波动剧烈的时期(1961~1981年)
        2.3.3 波动中快速发展的阶段(1982~1992年)
        2.3.4 稳步递减阶段(1993~2000年)
        2.3.5 恢复性增长阶段(2000~2007年)
        2.3.6 滑坡阶段(2007年至今)
    2.4 河南省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
        2.4.1 生产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
        2.4.2 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
        2.4.3 生产波动大,总产徘徊不前
        2.4.4 品质结构单一,质量问题突出
        2.4.5 枯黄萎病发生依然严重,次生害虫危害逐年增大
        2.4.6 国家缺乏对棉花的优惠政策,植棉比较效益差
        2.4.7 科研经费和人才严重短缺,生产技术的老化
        2.4.8 资源制约发展,增产难度加大
        2.4.9 棉田污染加重,环保压力增大
        2.4.10 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削弱了棉花生产的发展
    2.5 品种改良对河南省棉花生产的促进作用
        2.5.1 不同历史时期河南省棉花研究进展及其成就
        2.5.2 近期河南省棉花生产代表品种介绍
    2.6 小结与讨论
3 河南省棉花品种遗传改良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河南省棉花审定品种概况
        3.2.2 产量遗传性状改良
        3.2.3 抗病性研究
        3.2.4 纤维品质遗传改良研究
        3.2.5 综合农艺性状遗传改良研究
    3.3 小结与讨论
        3.3.1 提高棉花产量,集成配套生产技术
        3.3.2 加强抗病育种、综合防治
        3.3.3 创新棉花资源,提升纤维品质
        3.3.4 合理配置棉花综合农艺性状
4 河南省棉花发展展望
    4.1 河南省棉花生产形势展望
        4.1.1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棉花生产质量和效益
        4.1.2 调优区域布局,提升棉花产品档次
        4.1.3 加强政策扶持,建立长期稳定发展的机制
        4.1.4 加强市场监管,保护棉花产业健康发展
        4.1.5 建立产业合作机制,推进棉花生产的产业化进程
    4.2 河南省棉花品种遗传改良展望
        4.2.1 选育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棉花新品种
        4.2.2 满足纤维品质的多元化需求,进行品质改良
        4.2.3 继续加强抗黄萎病育种
5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表1 近30年来河南省已审棉花品种的系谱来源、应用面积及获奖情况
附表2 近30年河南审定棉花品种性状一览表

(6)大麦主栽品种亲缘系数和对叶斑病的抗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亲缘系数分析
        1.2.2 叶斑病菌培养及其产孢
        1.2.3 室内苗期接种抗性鉴定
        1.2.4 田间成株期抗性鉴定
        1.2.5 不同地理区域大麦品种划分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品种组合间亲缘系数分析
    2.2 不同地理区域大麦品种亲缘系数比较
    2.3 品种组合间亲缘系数聚类分析
    2.4 大麦品种苗期和成株期对叶斑病的抗性鉴定分析
    2.5 核心亲本和祖先亲本分析
3 讨论

(8)诱变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物理诱变
    1.1 紫外线诱变育种
    1.2 射线诱变育种
    1.3 离子束诱变育种
2 化学诱变
    2.1 烷化剂
    2.2 叠氮化物
3 生物诱变
    3.1 T-DNA插入
    3.2 转座子
    3.3 反转录转座子
4 空间诱变
5 综合诱变育种
6 展望

(9)狮头企亲缘花生品种系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狮头企亲缘花生体系
2 狮头企亲缘花生体系基础亲本的产生
3 狮头企及其后代的遗传改良
    3.1 地方农家品种和杂交种对狮头企及其后代的遗传改良
    3.2 国外引种对狮头企后代的遗传改良及在生产上的成效
4 选育种途径
    4.1 有性杂交
    4.2 系统选育
    4.3 辐射诱变
    4.4 农家品种
5 发展前景

(10)建国后无锡农业科技进步及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四、本研究的重点和创新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建国后无锡农业科技机构与科技政策的演变
    第一节 无锡农业科研机构发展情况
    第二节 无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
    第三节 无锡农业科技政策的演变
第二章 建国后无锡农业科技的发展
    第一节 农田水利与土地利用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作物栽培技术的进步
    第三节 作物品种改良技术的进步
    第四节 施肥技术的革新
    第五节 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改进
    第六节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第七节 农业技术推广方法的完善
第三章 建国后无锡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农业科技进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第二节 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产值的影响
    第三节 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早熟高产花生品种“辐矮50”的选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早熟高产花生品种“辐矮50”的选育[J]. 广东省湛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花生科技, 1977(Z1)
  • [2]国内外花生育种水平、动向及发展趋势[J]. 山东省花生育种调研组. 山东农业科学, 1978(01)
  • [3]国内外花生育种水平动向及发展趋势[J]. 于善新,封海胜,白秀峰,孙中瑞,邱庆树,王棣华. 花生科技, 1977(Z1)
  • [4]河南省棉花生产与品种遗传改良研究[D]. 唐中杰. 河南农业大学, 2009(03)
  • [5]广东花生育种主要成效评述[J]. 黎穗临.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0(02)
  • [6]大麦主栽品种亲缘系数和对叶斑病的抗性分析[J]. 郭焕强,王文峰,姚全杰,孙丹,姚小波,王翠玲,田世富,包海柱,王凤涛,冯晶,蔺瑞明,徐世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04)
  • [7]广东省花生品种区域化试验简报(1977—1978年)[J]. 广东省农科院经作所. 广东农业科学, 1979(02)
  • [8]诱变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展[J]. 任志强,杨慧珍,卜华虎,肖建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16(33)
  • [9]狮头企亲缘花生品种系谱分析[J]. 黎穗临. 花生科技, 2000(04)
  • [10]建国后无锡农业科技进步及其影响研究[D]. 杨莉勤.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早熟高产花生品种“福爱50”的选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