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胡索心血管作用的药理研究

延胡索心血管作用的药理研究

一、延胡索全碱对心血管作用的药理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崔莹莹,陈会君[1](2021)在《周亚滨从虚、火、滞理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文中研究表明病毒性心肌炎为临床常见疾病,黑龙江省名中医周亚滨认为其病机为本虚标实,以心脾亏虚为本,以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阻滞心脉为标,其病变过程的特点可概括为"虚、火、滞"。治疗上以祛实邪、益心脾、除痰瘀、利三焦为原则,采用养心汤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主方,辨证施治,并运用经验药对及角药包括:茯神、茯苓,北豆根、虎杖,竹茹、胆南星,延胡索、丹参,紫石英、苦参、甘松,等等,临床每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孙拉娣[2](2021)在《养心平脉汤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使用养心平脉汤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证)患者,观察并评价养心平脉汤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总结以养心平脉汤作为基础方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益气养阴方药的配伍及其证治规律,希冀为治疗此病提供新的临床诊疗思路。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证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30人,两组患者均常规接受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扩冠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是口服常规西药酒石酸美托洛尔组,每天2次,12.5mg/次。治疗组是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养心平脉汤组,两组均是7天为1个疗程,连服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两组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12导心电图、24 h心电图监测结果,中医证候评分表、西雅图量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在年龄、性别、既往史、疾病病程、心律失常的类型、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2.中医治疗总疗效的对比: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86.667%;对照的显效率是20.00%,总有效率是60.00%,治疗后发现两组中医证候相比治疗前,均有所缓解。且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对比:经过4周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而言,积分均明显减少,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发现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证候总积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4h动态心电图疗效的对比: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是66.67%,总有效率是93.33%;对照组显效率是13.33%,总有效率是46.67%。发现治疗后两组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相比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房早、室早、房颤患者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疗效,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比较:经过4周的治疗,对照组与治疗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相比治疗前,SDNN均明显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经过4周治疗后发现相比对照组而言,治疗组SDNN明显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的比较:经过4周的治疗,对照组与治疗组西雅图心绞痛五项评分相比治疗前,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经过4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2导心电图疗效的比较: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显效率是36.667%,总有效率是76.667%;对照组显效率是13.333%,总有效率是50.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的比较:经过4周的治疗,对照组与治疗组QTd相比治疗前,QTd均明显减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经过4周治疗后发现相比对照组而言,治疗组QTd减低情况更胜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病情均比较平稳,安全性良好,尚未发现不良反应、严重副作用等。结论:养心平脉汤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的作用。养心平脉汤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证)临床效果显着,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梦璇[3](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探究国医堂专家宋平主任治疗心脏神经症的思路及用药规律》文中提出本文由两部分构成,即宋平主任论治心脏神经症的学术思想探析和治疗心脏神经症的用药规律研究,前者通过对心脏神经症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诊疗经验、验案举隅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后者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整理。后者要点如下:目的:立足于宋平主任治疗心脏神经症的经验,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患者处方进行数据挖掘,总结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及思路。方法:根据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整理出宋平主任门诊自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35例心脏神经症患者。将收集的患者性别、年龄、症状、证候及中药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采用该软件中所拥有的信息统计、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层次聚类分析等功能进行处方数据挖掘,并以统计图、表的形式进行展示。结果:本课题纳入符合心脏神经症的患者235例,处方1015首,数据录入后系统分析得出结果如下:1.基本资料:根据数据挖掘结果显示,本病患者以41-50岁及51-60岁患者为主,女性多于男性。2.证候分布:统计结果显示,本课题所涉及证候以瘀阻心脉证和心虚胆怯证为主。3症状频次分布:统计结果显示,本课题纳入的病例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20位症状降序依次为:心悸、入睡难、胸闷、气短、寐差易醒、胸痛、乏力、多梦、头晕、心烦、纳呆、口唇紫暗、自汗、畏寒、烦热、盗汗、急躁易怒、脘腹痞闷、便溏、口干:4.用药规律:根据数据挖掘结果显示,处方中药物四气以温性为主,寒性、平性次之;五味以甘味为主,苦味、辛味次之。药物归经以入心、肝经为主;高频药物呈现养心、调肝的分布规律。前30味药物以养心、安神、益气、活血、疏肝、滋阴为主。5.常用药物组合: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总结32组常用药物组合,分别为:(1)丹参-甘草;(2)丹参-五味子;(3)甘草-五味子;(4)甘草-远志;(5)郁金-甘草;(6)远志-五味子;(7)麦冬-五味子;(8)降香-五味子;(9)郁金-五味子;(10)首乌藤-五味子;(11)麦冬-远志;(12)降香-远志;(13)郁金-远志;(14)首乌藤-远志;(15)麦冬-郁金;(16)麦冬-首乌藤;(17)降香-郁金;(18)降香-首乌藤;(19)郁金-首乌藤;(20)丹参-甘草-五味子;(21)甘草-远志-五味子;(22)郁金-甘草-五味子;(23)郁金-甘草-远志;(24)郁金-远志-五味子;(25)首乌藤-远志-五味子;(26)降香-郁金-五味子;(27)郁金-首乌藤-五味子;(28)麦冬-首乌藤-远志;(29)降香-郁金-远志;(30)降香-首乌藤-远志;(31)郁金-首乌藤-远志;(32)降香-郁金-首乌藤。6.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共获得7首新方组合,分别为:(1)薤白_枳壳_厚朴_淡豆豉_牡丹皮_香附_栀子;(2)神曲_紫苏梗_姜黄_小茴香_乌药_肉桂;(3)牡蛎_浮小麦_龙骨_牛膝_淫羊藿;(4)五味子_丹参_红花_银柴胡;(5)决明子_虎杖_荷叶_绞股蓝_苦参;(6)射干_地肤子_桔梗_地骨皮_僵蚕_蝉蜕_白鲜皮;(7)白芍_柴胡_川芎_当归_降香_麦冬_远志_合欢皮_郁金_首乌藤。结论:本研究基于宋平主任对心脏神经症的认识,通过数据挖掘结果综合分析,心脏神经症的病位主要在心、肝,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心神不安所致,实证以气滞、瘀血、火热为主,虚证以气虚、阴虚为主。用药规律体现出心脏神经症从心、肝论治,治疗多使用甘温药物,以养心安神为基本治法,辨证佐以益气、活血、清热、疏肝、滋阴等;常用药物组合体现了养心与安神同用,益气与调肝活血并举的组合规律,核心药物以养心、安神、益气、活血为主;熵聚类新方立方从不同角度和病因病机出发,效果有待在临床实践中进行验证。

郭智钰[4](2021)在《清火解郁安神颗粒治疗心脏神经症(肝郁血虚、热扰心神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清火解郁安神颗粒治疗心脏神经症(肝郁血虚、热扰心神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辨治心脏神经症提供新的治法及有效方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将符合西医心脏神经症及中医肝郁血虚,热扰心神证诊断标准的6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实际完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加味逍遥丸1日2次,1次1袋(6 g);治疗组予清火解郁安神颗粒1日2次,1次1袋。观察周期为14天。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中医单项症状计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的变化,记录服药时不良事件。结果:1.一般资料和基线情况:两组患者入组时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候积分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86.67%。对照组有效率56.67%,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3.中医单项症状计分及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单项症状计分除脉弦细数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中医单项症状计分除善惊易恐、脉弦细数、舌淡红苔薄黄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心悸、胸闷、胸痛、口干、胁肋胀痛、失眠、小便黄、善惊易恐、气短、急躁易怒、舌淡红苔薄黄的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大便秘结、乏力、脉弦细数单项症状疗效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绝大多数中医单项症状计分及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达83.33%,对照组有效率达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达80.00%,对照组有效率达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6.本研究进行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清火解郁安神颗粒临床应用安全。结论:初步结果显示清火解郁安神颗粒治疗肝郁血虚,热扰心神型心脏神经症安全有效,在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积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所使用的传统中成药加味逍遥丸。小样本研究证实清火养心、解郁安神是治疗心脏神经症的有效治法,清火解郁安神颗粒是治疗心脏神经症的有效方药,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王文平[5](2021)在《重楼皂苷Ⅰ、Ⅱ、Ⅶ的毒性评价及重楼皂苷Ⅰ的肝毒性机制探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药源性肝损伤是一项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调查统计,我国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重楼是一种临床常用中药,因其抗肿瘤活性日益受到重视。重楼皂苷Ⅰ、Ⅱ、Ⅶ是重楼中3种重要的皂苷类成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报道显示其对多种肿瘤细胞均具有杀伤作用。但重楼在抗肿瘤作用的同时毒副作用研究较少,尤其是其单体类成分。本研究围绕重楼皂苷Ⅰ、Ⅱ、Ⅶ的潜在毒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期为中药重楼的临床合理应用以及基于重楼皂苷单体的药物研发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1)从细胞、模式生物-斑马鱼、动物3个层面进行了重楼皂苷单体的毒性评价。首先选择了 9种细胞考察了重楼皂苷Ⅰ、Ⅱ、Ⅶ的细胞毒性情况,包括3种肝细胞(HepaRG、HL-7702和WRL-68细胞),3种肾细胞(HK-2、HKC和293T细胞)和3种心脏细胞(H9c2、HUVEC和HCMEC细胞);利用模式生物-斑马鱼模型考察不同浓度重楼皂苷Ⅰ、Ⅱ、Ⅶ对斑马鱼生存率的影响,确定了 LC50、LC10与最大非致死浓度(MNLC);体视荧光显微镜观察重楼皂苷Ⅰ、Ⅱ、Ⅶ给药前后肝脏、肾脏和心脏的形态,统计斑马鱼的肾脏水肿率、心率和心包水肿率。利用Image-Pro Plus 5.1.0软件统计给予重楼皂苷Ⅰ、Ⅱ、Ⅶ前后斑马鱼肝脏面积和荧光强度、肾脏面积和荧光强度、心脏SV-BA距离,评价重楼皂苷Ⅰ、Ⅱ、Ⅶ的潜在肝、肾、心毒性;通过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斑马鱼给药前后肝组织病理情况及肝细胞凋亡情况;通过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得出LC50值。然后进行小鼠血清生化检测和组织病理切片分析。各个层面数据相互支持,补充验证,使研究基础更加全面可靠,结论更加合理。(2)选用HepaRG细胞研究重楼皂苷Ⅰ的肝细胞毒性机制。利用酶标仪、流式细胞仪、倒置荧光显微镜等对HepaRG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DAPI染色、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MMP)、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等进行测定,利用Western blot对凋亡相关蛋白进行检测;选用HUVEC细胞研究重楼皂苷Ⅰ的心血管毒性机制。从抑制新血管生成和促进心血管细胞凋亡两个方面评价了重楼皂苷Ⅰ的血管毒性机制。进行了LDH释放、细胞迁移、细胞凋亡、DAPI染色、细胞周期以及体外血管生成等研究,测定了近30个相关蛋白的表达。(3)利用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给药组和对照组小鼠肝脏组织中的差异蛋白,对差异蛋白进行GO及Pathway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11.0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IPA软件进一步筛选出与表型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利用Q300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给药组和对照组小鼠血清样本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情况。采用PCA、OPLS-DA等分析小鼠内源性代谢物的轮廓变化。比较给药前后小鼠血清样本代谢谱的差异,寻找与重楼皂苷Ⅰ致肝毒性相关的代谢差异物及代谢调控网络。使用Cytoscape对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做关联分析。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对肝毒性机制中的关键蛋白进行进一步的验证。研究结果:(1)重楼皂苷Ⅰ、Ⅱ、Ⅶ毒性实验结果:重楼皂苷Ⅰ、Ⅱ、Ⅶ均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能显着的促进H9c2细胞外其余8种细胞的凋亡,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对于H9c2细胞,3种皂苷均呈现出低剂量促进增殖,高剂量抑制增殖的作用;斑马鱼实验结果:重楼皂苷Ⅰ、Ⅱ、Ⅶ对斑马鱼的LC50分别为121、213、570 ng/mL,LC10分别为109、178、456ng/mL,MNLC分别为99、146、357ng/mL;毒性器官评价方面,重楼皂苷Ⅰ、Ⅱ、Ⅶ对斑马鱼具有显着的肝脏毒性,能明显降低斑马鱼肝脏面积和荧光强度;重楼皂苷Ⅰ能显着影响斑马鱼的心率,提示其具有心血管毒性;重楼皂苷Ⅰ和Ⅶ能降低斑马鱼肾脏面积和荧光强度,具有一定的肾毒性,但3种皂苷均未造成肾水肿;斑马鱼病理切片显示重楼皂苷Ⅰ给药组的肝组织出现空泡和严重的肝细胞坏死;TUNEL染色结果显示重楼皂苷Ⅰ给药组出现了肝细胞凋亡;动物实验结果:小鼠体内实验发现,重楼皂苷Ⅰ具有体内毒性,其LC50为24.5 mg/kg;给药组血清中ALT、AST显着升高,SOD降低;给药组病理切片显示出显着的肝细胞损伤和脂肪样变性以及一定的心脏毒性。(2)重楼皂苷Ⅰ肝细胞毒性机制:重楼皂苷Ⅰ显着升高了 HepaRG细胞中ROS水平,引起MMP下降,Cyt c从线粒体向胞浆中释放,早期及晚期凋亡细胞增多,LDH的释放量升高。改变了周期蛋白P21、cyclinA、cyclinE和CDK2的表达,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并且明显激活了凋亡通路蛋白Fas、P53、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表达,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重楼皂苷Ⅰ血管毒性机制:重楼皂苷Ⅰ显着促进了心血管细胞LDH的释放,抑制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改变周期分布,诱导细胞凋亡。给药后的细胞中VEGFR2、p-VEGFR2、Src、p-Src、PI3K、Src、P38、PLCy 等近 30 种蛋白的表达均发生了改变。(3)蛋白组学结果:共筛选出302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蛋白182个,下调蛋白120个。差异蛋白具有氧化还原酶活性、催化活性等分子功能,参与了脂肪酸代谢、有机酸的代谢、药物代谢、氧化还原过程等生物过程。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内膜结合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内质网等;Pathway结果显示,差异蛋白在细胞色素P450酶对药物的代谢、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的代谢、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途径上富集程度较高;PPI网络分析发现差异蛋白主要聚集在三个功能区域,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脂质代谢过程、氧化还原过程;IPA商业数据库筛选出9个与肝毒性相关的差异蛋白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代谢组学结果:给药组代谢物轮廓明显偏离对照组;通过多维和单维的差异代谢物的交集,筛选并初步鉴定出97种差异代谢物,25条代谢通路。结果归纳显示重楼皂苷Ⅰ造成了体内5个方面的代谢异常,包括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其中D-谷氨酰胺与D-谷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影响值相对较高;代表性差异代谢物为花生四烯酸、焦谷氨酸、乙醇酸、酰基肉碱等。对全文中研究的重楼皂苷Ⅰ的肝毒性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并推测了重楼皂苷Ⅰ造成肝毒性的机制。采用qPCR及Western blot验证了关键蛋白Bax、CYP1A2、P53、Fas的表达,对推测的肝损伤机制进行了初步验证。研究结论:(1)细胞实验研究发现重楼皂苷Ⅰ、Ⅱ、Ⅶ均具有肝脏、肾脏、心血管细胞毒性;斑马鱼实验研究确定了 3种皂苷中毒性最强的为重楼皂苷Ⅰ,毒性最明确的毒性靶部位是肝脏和心血管;斑马鱼肝脏病理切片、TUNEL染色,小鼠生化指标、病理切片检测进一步验证了重楼皂苷Ⅰ的肝脏和心脏毒性;(2)重楼皂苷Ⅰ肝细胞毒性机制为ROS应激通路和死亡受体通路介导的细胞凋亡;心血管毒性主要作用通路为VEGFR2激活的下游PI3K/AKT/mTOR、Src/eNOS、PLCy/ERK/MEK、P38信号通路,JAK2/STAT3信号传导通路和Bcl-2家族介导的凋亡通路,从诱导心血管细胞凋亡和抑制新生血管两方面产生心血管毒性。(3)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实验结果结合全文数据推测重楼皂苷Ⅰ诱导的肝毒性机制可能为CYP450酶和脂质代谢介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为主体的肝细胞损伤。药物影响了:①多种CYP450酶。主要包括Ⅰ相代谢酶CYP1A1、CYP1A2和Ⅱ相代谢酶GSTA3和UGT1A1表达紊乱,呈现下调趋势。药物在体内的水解、代谢过程被减慢,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药物毒性反应增加。未被代谢的药物作用可能作用于线粒体,造成线粒体功能障碍;也很有可能是Ⅱ相药物代谢酶下调,产生的毒性代谢中间产物作用于线粒体,进一步产生了肝脏毒性;②脂质代谢。线粒体损伤后β-氧化的功能受到影响,体内的游离脂肪酸不能被氧化而转化成甘油三脂,导致了体内脂质的蓄积。同时ATP合成减少,供能障碍。脂质蓄积还能产生脂毒性进一步影响线粒体功能,产生过量ROS;③线粒体氧化应激。过量的ROS生成诱导线粒体氧化应激,释放Cyt c,升高Bax,降低Bcl-2,进而激活caspase家族导致肝细胞凋亡。Western blot验证结果显示药物代谢酶CYP1A2显着下调以及凋亡关键蛋白Bax表达上调。qPCR结果显示凋亡相关基因P53、Bax以及Fas的表达均显着上调,验证实验佐证了机制推论的合理性。

苏文文,秦义,张菀桐,李睿,翁维良[6](2020)在《翁维良教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临证经验》文中提出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频发的室性早搏加重心脏负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通过分析全国名老中医翁维良教授治疗心肌梗死心肌损伤后室性早搏以及频发室性早搏两则医案,探索翁教授遣方用药的辨证思路,总结归纳翁教授治疗室性早搏的核心处方为:太子参、党参、黄芪、刺五加、白术以益气活血,丹参、赤芍、三棱、莪术以活血化瘀,川芎、延胡索、郁金、陈皮以理气活血,苦参、甘松以稳定心率,同时予麦门冬、玄参、酸枣仁、合欢皮以养阴安神等。从两则医案的分析归纳中可见翁教授在临床治疗中"以通为补,通补兼施,因时制宜,审因辨证"的学术理念。

赵田园[7](2020)在《中药白屈菜中生物碱的分离纯化制备与表征》文中提出中药化学成分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物质体系,特别是生物碱类的化合物。生物碱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其分离纯化工作变得异常艰巨,一直以来都是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一大难题。本论文针对生物碱类化合物分离纯化的难点,以中药白屈菜为研究对象,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从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制备和表征两个方面展开研究。针对生物碱类化合物分离纯化的难点,构建了白屈菜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二维离线反相色谱分离方法,将发展得到的二维分离体系应用于白屈菜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中。通过试验条件的优化和线性放大实现了白屈菜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大规模制备。然后利用质谱和核磁等表征手段对白屈菜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屈菜生物总碱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其中N-甲基金罂粟碱((S)-N-Methylstylopine)和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Noroxyhydrastinine)为白屈菜中首次分离。实验表明,构建的二维离线反相色谱分离体系实现了对白屈菜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高效分离纯化制备。针对核磁共振等传统化合物鉴定方法时间长、工作量大等问题,研究了基于HPLC-Q-TOF/MS的白屈菜生物碱化学成分快速鉴定方法。通过分析白屈菜中不同种类生物碱的质谱数据,归纳生物碱的质谱裂解规律,结合相关文献,对白屈菜中生物碱类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结构鉴定,并用对照品进行了验证。结果从白屈菜生物总碱提取物中共鉴定得到21个生物碱化合物,其中N-甲基金罂粟碱((S)-N-Methylstylopine)为白屈菜中首次报道,二氢黄连碱(Dihydrocoptisine)和去甲基白屈菜碱(Norchelidonine)为白屈菜中首次用该技术鉴定。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高效等特点,对天然产物复杂体系中成分的初步定性研究,以及对生物碱分离纯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建立了一种二维离线反相液相色谱制备生物碱的方法,实现了白屈菜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高效分离,并利用液质联用法(LC-MS)对白屈菜中的生物碱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对认识中药物质基础,提升中药分离纯化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燕美彤[8](2020)在《含附子、乌头经方在风湿病中应用研究初探》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在导师曹炜主任医师悉心指导下,运用文献检索方法、现代药理研究、传统中医理论对中医药治疗风湿类疾病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中应用附子、乌头的方剂进行了理法方药的诠释和经验总结,同时对曹炜教授应用附子剂乌头治疗痹病的进行分析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1.文献挖掘以《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中附子、乌头经方的条目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办公软件Microsoft Excel2016建立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中有关附子、乌头的临床应用进行系统评价,采用描述性分析,计算频率、构成比等,总结仲景使用附子和乌头在临床应用的病证、处方、用法用量、中毒或不良反应及其救治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规律,为进一步指导附子和乌头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检索出64条条文,涉及35首方剂及4首方剂加减。《伤寒论》条目正文中共检索出附子临床应用的相关条文共36条,其中33条条文是附子经方,涉及20首方剂,《金匮要略方论》正文中23条,其中22条是附子经方的方证,出现方剂21首,重复的方剂共6首,合计附子经方为35首。《伤寒论》中未出现乌头,《金匮要略方论》中5条条文对应5个乌头方证,合计乌头经方为5首。其中乌头赤石脂丸为附子与乌头同用。与附子的配伍应用的药物共计55味,其中与附子配伍使用次数最多的药物前十位依次是甘草、干姜、桂枝、生姜、白术和大枣、芍药和人参、麻黄、茯苓、细辛、防风。乌头经方中为5首,煎服法中均提及以蜜配伍,其余与乌头的配伍应用的药物为芍药、黄芪、甘草、麻黄、附子、干姜、赤石脂、蜀椒、半夏、细辛、茯苓、桂枝、生姜和大枣共计14味。附子剂使用生附子的共有23条条文,使用炮制方法的共有38条条文,乌头剂的5条条文中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炮制方法,其中“炮”2次,“去皮”,“熬去皮,不咀”,“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各1次。附子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寒性或阳虚疾病,应用于治疗少阴病以四逆汤类为主,乌头剂则主要被应用于多种疼痛疾病。临床应用经方可采用一两合现代9g的换算标准、在合理配伍和规范煎煮的情况下,大剂量煎煮可以保证其安全性。原文中记载瞑眩反应是乌头属药物起效的表现,临床须与毒性反应鉴别。仲景对于附子、乌头等有毒药物的使用之审慎,一须考虑患者体质,正气充足可稍增量,素体虚弱则须减量使用;二须从小量用起,逐渐加大用量,以知为度;三须注意病情发展,邪气盛,可稍加量,以攻邪外出。在附子、乌头的经方中,有四逆汤、桂枝附子汤等九方条文中均有提及身体疼痛或关节疼痛,与风湿病的症状相符。临床可应用于风湿痹病的治疗。而经过文献检索目前在临床的应用与相关研究有限。2.数据挖掘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门诊中药处方共计125113张为原始资料。其中包含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就诊时间、中西医诊断、处方编号、处方药物、剂型、剂量。以含中药附子(医院饮片名为黑顺片)、川乌、草乌的处方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处方以获得临床应用情况的相关信息。根据对我科门诊处方的数据挖掘结果可见,附子、川乌、草乌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关节炎、产后风湿等多种病证,附子使用比例为5.56%,川乌为0.69%,草乌为0.59%,作为风湿科多个代表方中的核心药物,使用频率过低。受不同性别在不同年龄段的易发疾病和正气衰弱情况影响,在50-60岁之前,附子、川乌、草乌的使用比例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患者,而在50岁之后男性患者的比例高于女性患者。附子的使用剂量范围是3-30g其中10g、9g、6g为主,在药典规定范围内;川乌的使用剂量范围是3-30g以8-10g为主,远超过药典中规定的1.5-3g。我科现在处方主要以颗粒剂的使用为主,川乌、草乌8g主要使用颗粒剂,12g和15g及更高剂量主要使用散装饮片,与开方医生对不同剂型的认识有关,至于不同剂型中相同剂量有没有疗效差异,需要进一步评估。川乌和草乌配伍频率最高,临床常配伍使用。三药的配伍药物前十位中的药物非常接近,均包含当归、桂枝、甘草、黄芪、川芎,以补气活血,祛风通络为主,这与《伤寒论》中仲景在运用附子的时候常配伍姜枣术顾护脾胃不同。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得出门诊常用附子、川乌-草乌处方为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处方使用时附子、川乌-草乌可互相替代,甚至联用,配伍均有温补肾阳、行气活血药对。附子处方还有乌梅丸、乌头处方还有萆薢丸。运用附子的处方常与生脉饮、四妙丸联用,可用于治疗兼有气阴两虚的虚证患者,也可用于兼有下焦湿热的实证患者。而川乌-草乌处方则配伍可见用于兼有表虚汗出的患者,和上焦燥热下焦滑泄的虚实夹杂患者,整体以虚为主。

刘蓓[9](2020)在《张京春教授研究宋代宫廷医学相关文献及其治疗心律失常的临证经验》文中研究表明心律失常,属传统医学“心悸”范畴,是心血管临床常见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目前无论是西药还是手术等治疗,均存在一些相关副作用和易复发的问题。传统医学治疗心悸,有其独特的优势,应用前景广阔,然而临床治疗心悸病的方剂疗效参差不齐,效方有限,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宫廷医学隶属于传统医学,是研究宫廷内医事制度和医疗技术的医学,聚集了历代优秀中医学家的智慧,代表着中医药发展过程中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法[1],具有辨证严谨、务求实效的特点。宋代三大官修方书《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宫廷医学颇具代表性的医籍,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心悸病方剂数量众多,临床实用性较好。因此,对宋代三大官修方书心悸病方剂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当下实践经验,探索其组方用药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一:基于数据挖掘探索宋代宫廷医学文献心悸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目的: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算法,对宫廷医学文献中的心悸病方剂进行挖掘分析,探索宫廷医学心悸病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选取自古代宫廷医学文献代表着作《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部方书中治疗心悸病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探索其组方用药特点。结果:1.筛选出宫廷医学文献心悸病方剂中132首,共涉及中药141味。2.宫廷医学文献心悸病方剂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十位药物分别是人参、炙甘草、茯神、麦冬、茯苓、远志、龙齿、防风、黄芪、肉桂,得到药物高频组合有“炙甘草,人参”“人参,茯神”“麦冬,人参”等;归经频次最多为心经;最常用药物分类为补虚药、安神药、解表祛风药。3.基于熵聚类算法得到新处方10个。结论:通过对宫廷医学文献心悸病方剂的数据挖掘,得出心悸病位在心,而与五脏相关。病性属本虚标实,而以本虚为主,以心气不足为核心,甚则虚劳;标实之邪包括风邪、痰热、水饮,而以外风为主。论治心悸,总以补虚泻实为原则,最常用补虚药、安神药、解表祛风药,体现其以补益虚损,安神定悸为主法,且重视祛除风邪。研究二:基于数据挖掘的张京春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研究目的: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算法,对张京春教授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病例资料进行挖掘分析,并基于数据挖掘结果总结其治疗心律失常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张教授2017年10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期间门诊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病例资料,进行数据挖掘,探索其组方用药规律。结果:1.纳入张教授门诊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病例资料226个,涉及中药157味。2.张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中药有甘松、煅牡蛎、延胡索、酸枣仁、白芍、炙甘草、桂枝、麦冬、仙鹤草、天麻、党参、煅龙骨等;高频药物组合为“延胡索,甘松”“甘松,煅牡蛎”“甘松,酸枣仁”“延胡索,煅牡蛎”等;归经频次最多为肝经;最常使用药物分类为补虚药、理气药、安神药、祛风药。3.基于熵聚类算法得到9个新处方。4.录入病例中心律失常证型分布最常见为气阴两虚、肝郁气滞,使用方剂最频为调肝益气定悸汤、四逆散。结论:通过对张京春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病例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得出张教授治疗心律失常最常用药物分类为补虚、理气、安神、祛风药,以药源方,实为炙甘草汤、四逆散、桂甘龙牡汤方中常用药物。以方推法,治法为益气养阴、疏肝理气、安神定悸。依法创方,张教授自拟调肝益气定悸方,传承宫廷医学思想,从肝论治,兼顾益气、安神以定悸。

唐逸丰[10](2018)在《延胡索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概况》文中指出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分析延胡索药材所含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延胡索丙素、有机酸等有效成分,探求这些有效成分对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抗肿瘤等方面的药理作用。

二、延胡索全碱对心血管作用的药理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延胡索全碱对心血管作用的药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周亚滨从虚、火、滞理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论文提纲范文)

1 审证求因
    1.1 邪扰于心,虚乃其源
    1.2 壮火食气,火自内生
    1.3 滞留于心,发为心瘅
2 辨治经验
    2.1 治疗原则
        2.1.1 治虚要重心脾,利三焦
        2.1.2 治火要祛实邪,清内火
        2.1.3 调滞要祛痰瘀,理气血
    2.2 用药特色
        2.2.1 茯神、茯苓——通补兼施以固心脾
        2.2.2 北豆根、虎杖——泄火解毒以保心肌
        2.2.3 竹茹、胆南星——祛除痰热以清余邪
        2.2.4 延胡索、丹参——活血化瘀以生新血
        2.2.5 紫石英、苦参、甘松——定惊止悸以安心神
3 典型病例

(2)养心平脉汤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临床资料
    1.病例来源
    2.一般资料
    3.病例选择
        3.1 诊断标准
        3.2 入选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剔除标准
        3.5 脱落标准
        3.6 脱落病例处理
研究方法
    1.分组
    2.治疗方案
    3.疗效评价指标
    4.疗效标准
    5.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1.西医学的认识
    2.中医学的认识
    3.养心平脉汤用药分析
    4.临床疗效分析
    5.安全性分析
    6.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治疗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1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表 2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数据挖掘探究国医堂专家宋平主任治疗心脏神经症的思路及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宋平主任治疗心脏神经症的学术思想探析
    1.对心脏神经症的认识
    2.对心脏神经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3.对心脏神经症的治则治法
    4.导师经验
        4.1 基础方
        4.2 辨证加减经验
        4.3 随症加减经验
    5.验案举隅
    6.小结
第二部分 宋平主任治疗心脏神经症的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内容
        1.1 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资料收集
        2.2 数据规范
        2.3 统计软件
        2.4 完善数据库
        2.5 数据录入
        2.6 数据统计
        2.7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证候统计
        3.3 症状频次统计
        3.4 中药统计
        3.5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统计
        3.6 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新方组合
讨论
    1.一般情况分析
    2.证候分布与症状频次分布分析
    3.用药规律分析
        3.1 四气五味分析
        3.2 归经分析
        3.3 高频药物及药物种类分析
    4.组方规律分析
        4.1 常用药物组合分析
        4.2 潜在新方分析
    5.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心脏神经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清火解郁安神颗粒治疗心脏神经症(肝郁血虚、热扰心神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简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心脏神经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及病因病机历史沿革
        2. 现代医家对于病因病机的认识
        3. 心脏神经症中医证型研究进展
        4. 中医治疗进展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心脏神经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心脏神经症概述
        2. 流行病学研究
        3. 心脏神经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4. 心脏神经症的病情评估方法
        5. 心脏神经症的治疗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的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方法
        2.2 给药方案
        2.3 评价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2.6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疗效结果
        3.3 不良反应记录
    4. 讨论
        4.1 导师治疗心脏神经症临床经验总结
        4.2 清火解郁安神颗粒组方用药及配伍特点
        4.3 现代药理学研究
        4.4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重楼皂苷Ⅰ、Ⅱ、Ⅶ的毒性评价及重楼皂苷Ⅰ的肝毒性机制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重楼的药效成分、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研究现状
        1 药效成分
        2 药理作用
        3 不良反应研究现状
        4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药源性肝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1 CYP代谢
        2 线粒体稳态
        3 氧化损伤
        4 细胞凋亡
        5 胆汁淤积
        6 Ca~(2+)浓度平衡破坏
        7 免疫激活介导的炎症因子释放
        8 特异反应
        9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前言
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 重楼皂苷Ⅰ、Ⅱ、Ⅶ的体内外毒性评价
    第一节 重楼皂苷Ⅰ、Ⅱ、Ⅶ的细胞毒性实验
        1 概述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第二节 模式生物-斑马鱼评价重楼皂苷Ⅰ、Ⅱ、Ⅶ的毒性
        1 概述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第三节 重楼皂苷Ⅰ的小鼠毒性实验研究
        1 概述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1 重楼皂苷Ⅰ、Ⅱ、Ⅶ的细胞毒性实验
        2 模式生物-斑马鱼评价重楼皂苷Ⅰ、Ⅱ、Ⅶ的毒性
        3 重楼皂苷Ⅰ的小鼠毒性实验研究
    本章总结与讨论
第二章 重楼皂苷Ⅰ的细胞毒性机制研究
    第一节 肝细胞毒性机制研究
        1 概述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第二节 心血管细胞毒性机制研究
        1 概述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1 肝细胞毒性机制研究
        2 心血管毒性机制研究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基于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探索重楼皂苷Ⅰ的体内肝毒性机制
    第一节 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
        1 概述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生物信息分析
        6 机制分析
        7 PPI网络
        8 潜在生物标志物
    第二节 Q300靶向代谢组学
        1 概述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通路富集
        6 通路分析
        7 潜在生物标志物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1 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
        2 Q300靶向代谢组学
        3 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关联分析
    第四节 重楼皂苷Ⅰ肝毒性机制验证
        1 动物组织Western blot验证
        2 斑马鱼qPCR实验验证
        3 小结与讨论
结语
    1 重楼皂苷Ⅰ、Ⅱ、Ⅶ的体内外毒性评价
    2 重楼皂苷Ⅰ的细胞毒性机制研究
    3 重楼卓苷Ⅰ的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
    4 重楼皂苷Ⅰ肝毒性机制推测与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翁维良教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临证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典型病案
    1.1病案1
    1.2病案2
2讨论

(7)中药白屈菜中生物碱的分离纯化制备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中药生物碱类化合物研究现状
        1.2.1 中药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1.2.2 中药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
        1.2.3 中药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制备研究
        1.2.4 中药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析表征研究
    1.3 白屈菜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1.3.1 中药白屈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1.3.2 白屈菜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制备与表征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的提出
第二章 白屈菜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制备
    2.1 白屈菜中生物碱类化合物分离方法的建立
        2.1.1 实验部分
        2.1.2 结果与讨论
    2.2 白屈菜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制备
        2.2.1 实验部分
        2.2.2 结果与讨论
    2.3 白屈菜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表征
        2.3.1 白屈菜中分离纯化的生物碱类化合物信息
        2.3.2 白屈菜中分离纯化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鉴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白屈菜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质谱表征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样品准备
        3.1.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
        3.1.4 质谱分析条件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优化
        3.2.2 白屈菜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液质联用分析
        3.2.3 白屈菜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研究
        3.2.4 白屈菜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质谱定性结果的验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制备化合物的质谱分析谱图
附录B 制备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含附子、乌头经方在风湿病中应用研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附子、乌头的本草学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附子、乌头现代药理研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中附子、乌头方剂及其条文分析
    1 资料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检索方法
        1.3 纳入标准
        1.4 检索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方证与条文情况
        2.2 配伍情况
        2.3 炮制方法
        2.4 使用剂量
        2.5 不良反应
    3 归纳分析
        3.1 方证主治分析
        3.2 配伍药物分析
        3.3 用量分析
        3.4 不良反应分析
        3.5 涉及风湿病的相关处方
    4 附子、乌头经方在风湿病中的应用
        4.1 骨关节炎
        4.2 类风湿关节炎
        4.3 产后风湿
    5 讨论
第二章 运用附子、乌头治疗风湿病数据挖掘研究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排除标准
        1.3 数据清洗
        1.4 数据筛选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复杂网络
    3 讨论分析
        3.1 基本情况统计
        3.2 使用时间
        3.3 用法用量
        3.4 复杂网络
第三章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不足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9)张京春教授研究宋代宫廷医学相关文献及其治疗心律失常的临证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宫廷医学文献对心悸的研究概述
        1. 宫廷医学的内涵
        2. 宫廷医学的分类
        3. 宫廷医学的学术成果概述
        4. 宫廷医学心悸病名源流
        5. 宫廷医学对心悸的认识
        参考文献
    综述二、心律失常的西医认识与中医药治疗进展
        1. 心律失常的西医认识
        2. 心律失常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2.1 单味中药活性成分
        2.2 经典古方
        2.3. 自拟方
        2.4 中成药
        2.5 其他中医疗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
    研究一、基于数据挖掘探索宋代宫廷医学文献心悸方剂组方用药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筛选
        1.2 数据整理与规范
        1.3 分析软件
        1.4 数据录入与核对
        1.5 数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用药频次分布
        2.2 归经统计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2.4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3. 讨论
        3.1 用药频次
        3.2 归经分析
        3.3 关联规则分析
        3.4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基于数据挖掘的张京春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与筛选
        1.2 数据整理与规范
        1.3 分析软件
        1.4 数据录入与核对
        1.5 数据挖掘分析
        2. 结果
        2.1 入选病例基本信息
        2.2 病例疾病诊断情况
        2.3 收录处方数据分析
        2.4 药物频数分布
        2.5 用药规律分析
        2.6 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2.7 方剂频数分布
        3. 讨论
        3.1 一般情况讨论
        3.2 用药频次讨论
        3.3 关联规则与新处方讨论
        3.4 证候与方剂频次讨论
        4. 张教授辨治心律失常经验特点
        4.1 病证结合
        4.2 审因论治
        4.3 方证相关
        4.4 重视祛风
        5. 结论
        6. 验案举隅
        参考文献
结语
课题来源
致谢
个人简历

(10)延胡索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2 药理作用
    2.1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2.1.1 抗心肌缺血
        2.1.2 抗心律失常
        2.1.3 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2.2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2.2.1 镇痛
        2.2.2 镇静、催眠
    2.3 其他药理作用
        2.3.1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2.3.2 抑制胃酸分泌、抗溃疡作用
        2.3.3 抗肿瘤
        2.3.4 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
        2.3.5 提高抗应激能力
    2.4 临床应用
3 结语

四、延胡索全碱对心血管作用的药理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周亚滨从虚、火、滞理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J]. 崔莹莹,陈会君. 江苏中医药, 2021
  • [2]养心平脉汤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D]. 孙拉娣.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基于数据挖掘探究国医堂专家宋平主任治疗心脏神经症的思路及用药规律[D]. 李梦璇.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清火解郁安神颗粒治疗心脏神经症(肝郁血虚、热扰心神证)的临床研究[D]. 郭智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重楼皂苷Ⅰ、Ⅱ、Ⅶ的毒性评价及重楼皂苷Ⅰ的肝毒性机制探究[D]. 王文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6]翁维良教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临证经验[J]. 苏文文,秦义,张菀桐,李睿,翁维良. 天津中医药, 2020(08)
  • [7]中药白屈菜中生物碱的分离纯化制备与表征[D]. 赵田园.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8]含附子、乌头经方在风湿病中应用研究初探[D]. 燕美彤.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张京春教授研究宋代宫廷医学相关文献及其治疗心律失常的临证经验[D]. 刘蓓.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
  • [10]延胡索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 唐逸丰. 中医临床研究, 2018(23)

标签:;  ;  ;  ;  ;  

延胡索心血管作用的药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