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专物理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创造性的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部[1](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孟然平[2](2005)在《中专物理教学中学生技能培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学技术是财富,而劳动者的技能是重要的财富。 中专物理教学中突出技能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技能为主线,挖掘物理教材中各方面利于学生发展和技能培养的因素,培养学生会学习的技能,启迪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责任感,重点掌握从事实际工作必须的基本技能,增强适应性和应变能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问卷调查和教学观察表明:中专师生对技能认知、学生的自我认知、技能培养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实践研究证明:立足中专学生的特点,以国内外技能培养理论为指导,积极稳妥地进行中专物理教学改革,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的模式,对中专学生进行心智技能的培养和操作技能的培养,用发展的眼光和具有前瞻性的举措培养学生,才能被社会所接受,真正缩短与社会需求的差距。
邢淑红[3](2006)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专物理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多元智能理论是心理学理论,它已成为美国教育改革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一种教育理念,对美国和西方国家当前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对课程改革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本文作者不仅从理论上探讨了在中专物理教学中丌发多元智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且在借鉴了国内外关于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的经验基础上,将多元智能理论与中专物理教学改革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调查研究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物理学习状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探索,探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物理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及其策略,取得了一些成果。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了多元智能的教学方法对促进中专生素质的提高,创造力的激发,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物理学习成绩的提高等有显着作用的结论。 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后,对今后的多元智能教学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分析了进行多元智能教学的困难,并提出相应对策,期望本文能够对中专物理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王芳[4](2020)在《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教具的制作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以实验作为基础的物理课堂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支撑,小到一把刻度尺,大到精准的实验仪器。为了实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实验器材的成本,填补部分实验仪器的空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的距离,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技能。也为了更好地研究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制作低成本高智慧的教具,展开了如下研究:(1)运用了文献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开展初步研究。通过查阅文献,从自制教具开展实验教学的现状、相关文献研究的范畴和教具制作的困难与对策进行梳理,初步了解自制教具的研究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老师普遍认为物理实验非常重要,也对“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持积极态度。学生喜欢老师自制教具,并且动手制作教具的欲望也非常强烈。但仍有一部分老师选择“讲实验”代替“做实验”。进一步访谈发现,制作经验不足、选材困难、动手能力弱、制作时间长、制作效果不稳定、学校重视度不够、经费支持不足等因素使得老师不敢轻易尝试自制教具教学。少部分老师还是会为了教学动手制作教具。研究此课题非常有意义。(2)结合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逐步分析并总结出可支撑的理论研究基础。(3)自制教具制作与应用策略的总结。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电磁学部分自制教具教学,查阅相关文献,根据教具制作的经验,进一步总结出电磁学部分教具的三个制作策略(分析课标与教材,理清制作原理;遵循一定原则,精准高效取材;根据常规方法,具体高效制作)和两个应用策略(投入实际课堂,注重教学创新;坚持分享与协作,及时教学反思)。(4)自制教具制作与应用案例。基于上述初步研究的成果,我们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制作出了“电容器的电容演示仪”、“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演示仪”、“楞次定律演示仪”、“电磁阻尼演示仪”、“传感器演示仪”等系列教具,并投入实际课堂教学,进行相应的案例分析。(5)笔者以自制教具“电磁阻尼演示器”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了“单组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模式。通过行动研究法,在某高二年级班上进行教学实践。实践结果发现:采用自制教具“电磁阻尼演示器”开展教学,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更加专注,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手脑并用的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陈昕[5](2020)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文中认为在本论文中,我们针对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美育这一问题,探讨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的理论依据,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要注重遵循杜威“从做中学”的学习理论、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生活教育”的学习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对物理学习美的感受、教师美育意识薄弱、教师美育知识缺乏、忽略设置美育课程、在学科教学中缺乏美育教育、美育没有同德育相融合、学校对美育不够重视等八个方面。针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现状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研究了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目标、原则以及如何有效渗透美育的途径和策略,提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四大策略,它们分别是:注重美育的教学理念、营造美的教学环境、教学设计优化渗透美育、增强教师美育能力以及增强美的心理体验。本文的突出工作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构建了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构建美育环境,做到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学会吸收美的经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潜能以及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同时,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深受学生喜爱的有趣的物理实验,如:“魔法塑料袋之杯内提水杯”、“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之柔弱女孩单挑两位壮士等”;我们也开发了一系列高中物理教具,如:“电磁阻尼之时光隧道”、“神奇的带电粒子运动轨迹”、“摩擦力的方向判定装置”等。接着,我们设计了三个注重渗透美育的教学案例,它们分别是:“静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案例、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案例、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教学设计案例。最后,采用了“等组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对本论文提出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进行了教育实验,教育实践的结果表明:利用本论文提出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美育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发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审美意识和能力,而且对培养高中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品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吴波[6](2003)在《基础物理中的物理概念教学研究》文中提出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物理学是由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物理定理所构成的能自圆其说的严密逻辑体系。要学好、教好物理学,首先必须认真学好、教好物理概念。掌握牢固的、正确的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学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本文主要研究基础物理中的物理概念的教与学两个方面的问题。本文所指基础物理主要是指中学物理,也泛指小学自然课中的物理知识和中专物理以及大学普通物理。物理概念是基础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薄弱环节之一。在基础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教学往往得不到重视,题海战术、押题、猜题等急功近利的短期教学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在目前高考制度没有重大变革的大背景下,研究物理概念的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意义。另一方面,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物理概念教学中的许多基本理论问题也值得探讨和研究。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学是基础物理教学成败的关键,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调研法、实践——理论——实践循环法对基础物理中的物理概念教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面上对物理概念的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阐明了物理概念教学的认知过程,提出了一些较有成效的具体做法。对物理教师进行概念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主要结论有:物理概念的引入要注意科学性;物理概念的形成要注意启发性;物理概念的剖析要注意严密性;物理概念的巩固要做到经常性。
王红艳[7](2017)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文中研究说明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的理论根植于物理科学实验,最终又要由科学实验来检验。实验是人们探究物理规律和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在物理学的产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也是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更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强调中学物理实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科学活动,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的解读,通过对物理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物理实验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几个方面分别介绍,接着总结和概况了新课程标准中物理实验内容的特点和物理实验教学的新趋势。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了解分析江西省南昌地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选取了南昌地区四所中学包括新建一中、洪都中学、义坊中学和蛟桥中学,为保证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所以在样本选择上尽量选取重点中学和一般中学,其中新建一中和洪都中学属于重点类属中学,义坊中学和蛟桥中学属于一般类属中学。并从五个角度进行分析归纳,分别是: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及认识、物理实验教学的事实情况、初中物理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期望,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问卷调研,从中进行分析总结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同时通过与一线物理教师交谈,了解老师对初中物理实验的态度和看法。从这些调查研究中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李响[8](2020)在《STEAM教育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进步,新时代教育课程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教育的理念也必须要符合新时代的教育培养的要求。在我国仅仅单一的学科和技能的教育,不足以的培养出新的时代所发展急需的各种综合能力和高素质的人才,而STEAM教育的理念恰是一种十分注重于实践、超越跨学科分科素质教育的是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目前我国的八年级基础物理和跨学科教育在现阶段仍然普遍存在着过分重视跨学科的理论知识而完全忽略跨学科与综合知识联系的突出问题。对于刚刚正式开始接触基础物理的八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充分培养和正确思维表达方式的建立及其形成对于提高八年级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新的教学目标又尤为重要。STEAM综合教育理念改变了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与团队的合作与沟通和交流思维表达能力,符合新世纪物理时代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高素质型物理人才的教学发展要求,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通过多学科的综合教育理念相互融合,使得学生在各个方面均衡地发展,因此将八年级传统的基础物理教学的过程与现代STEAM综合教育的理念有机地融合起来具有十分迫切的适应现实综合教育的意义。本论文利用STEAM教育理念将八年级物理教学内容重新设计并实践到八年级的两个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论文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实施:第一个部分是对STEAM教育的相关理念研究,通过查找资料认识国内外理论和研究现状,从而寻找对本论文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支撑。第二个部分是实践研究,基于STEAM教育理念设计编写合适的教学设计,提出《光的传播》和《制作太阳灶》教学案例并实施。第三个部分是基于实践研究的成果,通过课堂实践教学找到STEAM教育理念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并进行实践教学成果等对比,在笔者所教的几个班级中,基础不好的两个班级通过一个学期的STEAM教学,物理单科成绩均超过原基础较好的班级,基础较差的班级各科成绩均稳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信心均有极大提高,最终得到STEAM教育理念有利于我国素质教育实行的结论。这种新型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本论文认为的STEAM教育理念的实施主要问题有:STEAM教育教师专业化不足、学生课堂表现不同、课堂空间安排不合理等,笔者同时给出个人的建议,以个人角度为切实提高STEAM教育理念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地位贡献一份力量。
刘冬明[9](2020)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与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 ——以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生源逐渐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学生家长认为农村学校教育落后,都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农村要发展,农村教育首先要发展,需要清楚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具体的薄弱环节,具体农村科学教学现状仍需要做调查研究。本论文主要就农村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与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衔接做研究。本论文以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新课改理念等为理论为支撑。论文详细分析小学课程标准与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所对应部分衔接特点,具体分析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课程性质衔接。论文集中分析小学科学课程教材与初中物理教材中衔接知识部分。论文调查分析研究小学科学教学基本情况与教师基本知识水平。在分析调查基础上提出对教师、学校、教学主管部门提出具体教学衔接建议。本论文研究依据课标与教材对比分析,发现在课程内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有多方面衔接,苏教版小学课程教材与人教版初中课程教材存在着递进重复衔接关系特点,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衔接紧密,做好小学教学有助于初中物理教学。小学科学素养对初中物理素养提升意义非同一般,笔者在小学科学教师对初中物理知识上面做了调查,调查结论是小学科学教师对初中物理教学认知欠缺,研究小学科学教育与初中物理教育衔接确有必要。教学衔接研究有助于提高教育者与管理者加强对小学科学教育有效程度,教育衔接研究有助于使小学课程对初中物理教学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教学衔接把小学与初中构建完整教学体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衔接,需要教师、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做出努力,论文从三个层面对教学衔接提出建议。
梁晓燕[10](1994)在《中专物理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创造性的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专物理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创造性的开发梁晓燕(内蒙古工业学校呼和浩特010051)当今社会,迫切需要人的创造性的倾向越来越强烈,在经济竞争激烈的年代,一个企业靠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发挥现有优势,触劈溪径,使频于倒闭的局面重见生机的例子广为人知;一个产品滞...
二、中专物理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创造性的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专物理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创造性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2)中专物理教学中学生技能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中专技能培养研究的现状和问题提出 |
1.1 中专技能培养的研究现状 |
1.2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
2. 中专技能培养研究综述 |
2.1 技能的理论概述 |
2.1.1 技能的性质 |
2.1.2 技能的种类及特点 |
2.1.3 学科背景下技能的含义 |
2.2 中专技能培养的特点和依据 |
2.2.1 中专技能培养的特点 |
2.2.2 中专技能培养的依据 |
3. 中专物理教学及培养学生技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方案的总体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和方法 |
3.2 调查实施与结果分析 |
3.2.1 访谈调查情况 |
3.2.2 问卷调查情况 |
3.2.3 调查结果分析 |
4. 中专物理教学中技能培养的实施方案与实验研究 |
4.1 中专物理教学与技能培养的实施方案 |
4.1.1 心智技能的培养的实施方案 |
4.1.2 操作技能培养的实施方案 |
4.2 中专物理教学中技能培养的实验研究 |
4.2.1 实验研究的总体设计 |
4.2.2 实验的具体实施和课例展示 |
4.3 实验结果分析 |
5. 结语 |
5.1 总结 |
5.2 未尽研究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1: “分层次模块化教学”课题部分摘要 |
附录2: 学生操作技能评价量规 |
本人主要学术成果目录 |
(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专物理教学改革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引言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三) 相关概念的说明 |
二、多元智能理论 |
(一) 多元智能的涵义 |
(二) 多元智能的特点 |
(三) 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
三、对中专生多元智能及物理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一) 对中专生物理学习现状的调查 |
(二) 对中专生物理学习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讨论 |
四、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专物理教学实践的策略探讨 |
(一) 实施适应个别差异的物理教学 |
(二) 了解教师的智能 |
(三) 教师组团—成立智能团队 |
(四)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实施物理课堂教学典型案例 |
五、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专物理教学实践的启示 |
(一) 转变观念,树立新型的人才观、智能观 |
(二) 重新构建中专物理教学目标 |
(三) 对学生物理学习进行多元评价和动态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4)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教具的制作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2.1 自制教具相关文献研究的情况 |
2.2 利用“自制教具”开展实验教学的现状 |
2.3 电磁学部分自制教具开展的困难与解决对策研究 |
第三章 自制教具研究基础 |
3.1 自制教具 |
3.1.1 概念界定 |
3.1.2 自制教具的特点 |
3.1.3 自制教具的作用与意义 |
3.2 自制教具的理论依据 |
3.2.1 建构主义理论 |
3.2.2 “从做中学”理论 |
3.2.3 有意义学习理论 |
3.3 《课标》要求 |
第四章 自制教具的制作与运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
4.1 调查目的与方法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调查方法 |
4.2 问卷调查 |
4.2.1 “自制教具及物理实验”问卷调查 |
4.2.2 “实验教学方法和观念认知”问卷调查 |
4.3 教师访谈 |
4.3.1 问题编制与实施 |
4.3.2 访谈结果分析 |
4.4 调查结论 |
第五章 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教具的制作与应用 |
5.1 自制教具的制作与应用策略 |
5.1.1 制作策略 |
5.1.2 应用策略 |
5.2 高中物理电磁学内容体系分析 |
5.3 电磁学自制教具的制作与应用案例 |
5.3.1 电容器的电容演示仪 |
5.3.2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演示仪 |
5.3.3 楞次定律演示仪 |
5.3.4 电磁阻尼演示仪 |
5.3.5 传感器演示仪 |
第六章 “电磁阻尼演示器”教学实践 |
6.1 教学实践 |
6.2 应用效果分析 |
6.2.1 学生课堂表现 |
6.2.2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
6.2.3 学生动手能力 |
6.2.4 反思与总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自制教具及物理实验”调查问卷 |
附录 B “实验教学方法和观念认知”调查问卷 |
附录 C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D 《电磁阻尼》片段教学设计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5)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国内关于美育的研究综述 |
2.1.1 关于美育内涵及特点的概述 |
2.1.2 关于美育的目标及功能研究 |
2.1.3 关于渗透美育的重要性研究 |
2.1.4 关于美育所遵循原则的研究 |
2.1.5 关于美育内容及方法的研究 |
2.2 国外关于美育的研究综述 |
2.2.1 关于美育内涵的概述 |
2.2.2 关于美育功能的研究 |
2.2.3 关于美育目标的研究 |
2.2.4 关于美育策略的研究 |
第3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论基础 |
3.1 杜威“从做中学”的学习理论 |
3.2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3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4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习理论 |
3.5 国家全面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的文件 |
3.6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美育要求 |
第4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现状调查 |
4.1 调查问卷的制定 |
4.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5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论研究 |
5.1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目标 |
5.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基本原则 |
5.3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策略 |
5.3.1 倡导美育教学理念 |
5.3.2 塑造美育教学环境 |
5.3.3 优化美育教学设计 |
5.3.4 增强教师美育能力 |
5.3.5 增强美的心理体验 |
第6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素材开发 |
6.1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文学美 |
6.1.1 诗中有画和物理的多元表征 |
6.1.2 感受诗词到物理的一题多解 |
6.1.3 挖掘诗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
6.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简单美 |
6.3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统一美 |
6.4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思想美 |
6.4.1 变量控制之美 |
6.4.2 图像处理之美 |
6.4.3 建模思想之美 |
6.5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格美 |
6.6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对称美 |
第7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案例 |
7.1 “静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案例 |
7.2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案例 |
7.3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设计案例 |
第8章 在高中物理渗透美育教学的教育实验 |
8.1 教育实验 |
8.2 结果与分析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关于高中生物理美育的实施基础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关于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调查问卷 |
附录三 :与一线老师访谈的问题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6)基础物理中的物理概念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物理概念与物理教学 |
1.1 物理概念的定义和分类 |
1.2 物理概念的特点 |
1.3 物理概念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1.4 物理概念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1.5 物理概念教学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物理概念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
2.1 建构主义与物理概念教学 |
2.2 物理概念教学的认知心理学基础 |
2.3 现代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物理概念教学 |
2.4 物理概念教学的思维分析 |
2.5 前物理观念与物理概念教学的关系 |
第三章 物理概念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
3.1 物理概念教学的教学目标 |
3.2 物理概念教学的教学过程 |
3.3 物理概念教学的教学原则 |
3.4 物理概念教学与物理教学中其它部分的关系 |
3.5 物理概念教学的技术和艺术 |
3.6 物理概念教学的测量与评价 |
第四章 物理概念教学的程序和方法 |
4.1 物理概念的引入 |
4.2 物理概念的形成 |
4.3 物理概念的剖析 |
4.4 物理概念的巩固 |
第五章 物理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5.1 物理概念教学实例一(初中) |
5.2 物理概念教学实例二(成人中专) |
5.3 物理概念教学实例三(大学) |
5.4 物理概念教学实践总结 |
第六章 物理概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
6.1 物理概念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
6.2 现代教育技术对物理概念教学的影响 |
6.3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与大学物理概念教学 |
6.4 基础物理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6.5 几点理论思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发表过的与物理教学相关的论文和论着 |
附录 |
致谢 |
(7)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的解读 |
2.1 初中物理物理实验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解读 |
2.1.1 在物理课程性质方面的表述 |
2.1.2 在物理课程基本理念方面的表述 |
2.1.3 在物理课程设计思路方面的表述 |
2.1.4 在物理课程目标方面的表述 |
2.2 新课程标准中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建议和评价建议 |
2.2.1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2.2.2 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
2.2.3 新课程标准中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建议 |
第3章 新课程标准中物理实验内容的特点和物理实验教学的新趋势 |
3.1 物理实验内容呈现的特点 |
3.1.1 重视科学研究 |
3.1.2 注重学以致用 |
3.1.3 提倡低成本实验 |
3.1.4 强化自主学习 |
3.2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新趋势 |
3.2.1 物理实验的趣味化 |
3.2.2 物理实验的生活化 |
3.2.3 物理实验的微型化 |
第4章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4.1 调查目的 |
4.2 调查对象 |
4.3 调查方法和过程 |
4.4 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4.5 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5章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
5.1 问题 |
5.1.1 学生学习物理缺乏动机,对物理实验有畏难情绪 |
5.1.2 学校配置的实验资源匮乏 |
5.1.3 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验素养与新课程标准相要求的存在差距 |
5.1.4 实验教学组织方式僵化呆板,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 |
5.1.5 初中物理实验评价方式相对单一 |
5.2 策略 |
5.2.1 增加实验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5.2.2 自制教具,开发物理实验课程资源 |
5.2.3 加强教师的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
5.2.4 实施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要实现有效的引导和激发 |
5.2.5 改变传统评价观念和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思考与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8)STEAM教育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STEM教育理念的概念及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案 |
第2章 STEAM教育理念的横向比较分析 |
2.1 STEAM教育的概念界定 |
2.2 STEAM教育理念的内涵——将“A”加入STEM的必要性 |
2.3 STEAM教育与创客教育、STS教育的区别 |
第3章 中国STEAM课堂教学案例探究 |
3.1 现有的STEAM课堂教学模式 |
3.2 STEAM教育理念在我国课堂教学中的设计原则 |
第4章 基于STEAM教育物理教学案例 |
4.1 中学生物理教材分析及STEAM教育理念对教材的融入 |
4.2 STEAM教育理念下物理课程教学设计规范 |
4.3 STEAM教育理念下物理课程教学设计范例 |
4.4 STEAM教育理念在初中科技课堂活动中的设计与实施 |
4.5 研究结果分析 |
4.6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物理教学案例的教学反思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STEAM教育理念与中学物理教学融合的实践总结 |
5.2 STEAM教育理念应用在物理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
5.3 对未来STEAM教育与中学学科融合的建议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苏教版小学科学与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 ——以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论文研究方法 |
2.研究理论依据 |
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 建构主义理论 |
2.3 新课改理念 |
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物理课程标准对比分析研究 |
3.1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前言简介与初中物理前言简介研究 |
3.2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初中物理课程目标对比研究 |
3.3 小学课程标准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对比研究分析 |
3.4 实施建议对比 |
4.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与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衔接研究 |
4.1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关对应初中知识内容的分册对比研究 |
4.2 教材文本整体对比研究 |
4.3 以磁现象为例分析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教材衔接 |
4.4 教学案例分析 |
5.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衔接基础状况调查 |
5.1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5.2 小学科学教师衔接知识调查分析 |
5.3 小学科学教师衔接态度调查分析 |
5.4 小学生对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衔接认识调查分析 |
6.教学衔接建议 |
6.1 教师层面教学衔接建议 |
6.2 学校层面的教学衔接教学建议 |
6.3 上级主管教育部门的教学衔接建议 |
7.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四、中专物理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创造性的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2]中专物理教学中学生技能培养的研究[D]. 孟然平. 河北师范大学, 2005(10)
- [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专物理教学改革实践研究[D]. 邢淑红. 东北师范大学, 2006(11)
- [4]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教具的制作与应用[D]. 王芳.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5]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D]. 陈昕.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6]基础物理中的物理概念教学研究[D]. 吴波. 江西师范大学, 2003(02)
- [7]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索[D]. 王红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7(02)
- [8]STEAM教育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学实践研究[D]. 李响. 西南大学, 2020(01)
- [9]苏教版小学科学与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 ——以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为例[D]. 刘冬明. 西南大学, 2020(01)
- [10]中专物理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创造性的开发[J]. 梁晓燕. 中专物理教学, 199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