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例甲下外生骨疣

两例甲下外生骨疣

一、甲下外生骨疣2例(论文文献综述)

董婧,张婧秋,张良,陈柳青[1](2020)在《甲下外生性骨疣12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2014-2019年间我院皮肤科收治的12例甲下外生性骨疣患者中男5例,女7例,发病年龄5~69岁,平均28.83岁。发病部位为足趾者9例,手指者3例。12例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随访3~12个月均无复发。典型临床表现为指(趾)甲下或远端单发外生性结节肿块,质硬,部分患者伴有疼痛,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指(趾)甲变形或缺损。X线检查示指(趾)骨内外侧或远端末端骨性增生物。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类似骨刺的成熟骨结构,分为4层(由上往下依次为):纤维层(相当于骨膜),增生活跃的纤维母细胞层,纤维软骨层,软骨化骨区域。

程山,向茜,王丽芸,邱逦[2](2019)在《甲下外生性骨疣超声表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甲下外生性骨疣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甲下外生性骨疣患者的超声资料,观察病灶位置、回声、边界、形态、后方回声、与趾骨的关系及病灶内血流情况,并测量病灶大小。结果 9例甲下外生性骨疣均位于足趾,均为单发,右足5例、左足4例,第1趾8例、第4趾1例。9例患者的远节趾骨背侧甲床内均见边界清楚的线样强回声团块,最大径0.50~1.33cm、平均(0.86±0.29)cm,后方伴声影;团块均与远节趾骨相连,内部均无血流信号,趾骨连续性未见中断。受累趾甲甲床均增厚,2例合并嵌甲感染、1例合并甲沟炎患者的甲床内血流信号增多,余6例甲床内无异常血流信号。结论甲下外生性骨疣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诊断。

崔久法[3](2018)在《双能量CT多参数成像技术对骨肿瘤瘤骨与瘤软骨钙化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双能量CT多参数成像技术对骨岛与钙化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骨岛与钙化双能量CT成像参数,探讨双能量CT成像用于骨岛与钙化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对象与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具有完整的双能量CT成像资料、受检部位内含骨岛或钙化的患者。20例骨岛、20例钙化共4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40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185岁,平均年龄45.30±20.56岁。双能量CT成像的原始图像经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影像归档和通讯系统)传输至工作站,使用GSI后处理软件,在骨岛、钙化、骨皮质、骨松质的最大横断面层面放置圆形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12mm2),分别获得骨岛、钙化、骨皮质、骨松质的X线能量衰减曲线即能谱曲线,并通过计算获得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的定量数值。由两位有10年工作经验的影像科医生分析归纳能谱曲线形态。使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对骨岛、钙化、骨皮质、骨松质的斜率K值、有效原子序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骨岛与钙化之间的差异性。结果:骨岛和钙化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有效原子序数不存在显着异常值,同时方差齐。骨岛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20.49±4.41)低于钙化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30.86±2.77)。统计学结果显示,骨岛与钙化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差别有显着统计学意义(t=8.906,p=0.000)。骨岛的有效原子序数(11.09±1.21)低于钙化的有效原子序数(12.73±0.80)。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骨岛与钙化的有效原子序数差别有显着统计学意义(t=5.035,p=0.000)。结论:双能量CT成像的能谱曲线及斜率K值可用于鉴别骨岛和钙化。第二部分双能量CT多参数成像技术对骨肿瘤瘤骨与瘤软骨钙化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目的:骨肿瘤根据组织起源分为软骨源性肿瘤、骨源性肿瘤、纤维源性肿瘤、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造血系统肿瘤、富含破骨巨细胞的肿瘤、脊索组织肿瘤、血管肿瘤、肌源性肿瘤、脂肪源性肿瘤、未明确肿瘤性质的肿瘤、杂类肿瘤共十二类肿瘤。骨肿瘤如此多的类别,影像征象的重叠给影像学诊断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但早期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骨肿瘤可产生瘤骨和瘤软骨钙化,临床工作中通过对瘤骨和瘤软骨钙化的鉴别,可判断肿瘤的起源,前者代表骨源性肿瘤,后者代表软骨源性肿瘤,进而缩小肿瘤的鉴别诊断范围。双能量CT多参数成像技术,包括单能量成像、能谱曲线、最佳ke V下的平均CT值、有效原子序数,在痛风石的诊断、尿路结石成分的分析方面已有很好的研究结果。本研究利用双能量CT多参数成像技术,对22例骨源性肿瘤和20例软骨源性肿瘤进行研究,对比瘤骨和瘤软骨钙化两组的能谱曲线及斜率K值、70ke V下的平均CT值及CT值差、有效原子序数,旨在研究双能量CT成像的定量分析能否准确鉴别骨肿瘤瘤骨和瘤软骨钙化,进而判断肿瘤的组织学起源,以求为临床提供一种更加准确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研究对象与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肿瘤患者共42例,包括22例骨源性肿瘤、20例软骨源性肿瘤。所有患者具有完整的双能量CT成像(宝石能谱CT,GE Discovery HD 750,Milwaukee,Wisconsin,USA)资料,且骨肿瘤内均含瘤骨和瘤软骨钙化。22例骨源性肿瘤中,骨样骨瘤2例、骨母细胞瘤4例、普通型骨肉瘤16例;20例软骨源性肿瘤中,内生软骨瘤3例、软骨母细胞瘤2例、软骨肉瘤15例。42例骨肿瘤患者,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1186岁,平均年龄39.40±21.76岁。22例骨源性肿瘤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1173岁,平均年龄30.55±17.75岁;软骨源性肿瘤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386岁,平均年龄49.15±21.97岁。双能量CT成像的原始数据经由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影像归档和通讯系统)传输至工作站(GE,AW4.4),通过GSI(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宝石能谱成像)后处理软件,在骨肿瘤瘤骨、瘤软骨钙化、骨皮质、骨松质的最大横断面层面放置圆形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1-2mm2),分别获得瘤骨、瘤软骨钙化、骨皮质、骨松质的X线能量衰减曲线即能谱曲线,并通过公式计算获得能谱曲线斜率K值、70ke V下平均CT值及CT值差、有效原子序数的定量数值。由两位有10年工作经验的骨关节影像医生在不知道病理结果的前提下,分析归纳骨肿瘤瘤骨和瘤软骨钙化的能谱曲线形态。使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对能谱曲线斜率K值(瘤骨、瘤软骨钙化、骨皮质、骨松质)、70ke V下平均CT值及CT值差、有效原子序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各组之间的差异性。骨肿瘤瘤骨及瘤软骨钙化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70ke V下平均CT值及CT值差、有效原子序数对瘤骨与瘤软骨钙化鉴别的诊断效能采用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感受性)曲线下AUC(Area Under the Curve,曲线下面积)判断,并取得相应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42例骨肿瘤,能谱曲线形态均呈衰减型,即单能量CT值随着能量的增加而减低。42例骨肿瘤,瘤骨组和瘤软骨钙化组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分别为12.94±7.43、22.52±7.23,瘤骨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低于瘤软骨钙化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统计学差异具有极显着性(t=4.225,P<0.01)。瘤骨组和瘤软骨钙化组骨皮质能谱曲线斜率K值分别为22.48±6.94、22.31±8.00,瘤骨组与瘤软骨钙化组骨皮质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无统计学差异(t=0.076,P>0.05)。瘤骨组和瘤软骨钙化组骨松质能谱曲线斜率K值分别为4.66±2.23、3.57±1.77,瘤骨组与瘤软骨钙化组骨松质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无统计学差异(t=1.736,P>0.05)。瘤骨组22例中,瘤骨和骨皮质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分别为12.94±7.43、22.48±6.94,瘤骨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低于骨皮质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统计学差异具有极显着性(t=4.399,P<0.01)。瘤骨和骨松质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分别为12.94±7.43、4.66±2.23,瘤骨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高于骨松质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统计学差异具有极显着性(t=5.009,P<0.01)。骨皮质和骨松质能谱曲线斜率K值分别为22.48±6.94、4.66±2.23,骨皮质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高于骨松质能谱曲线斜率K值,统计学差异具有极显着性(t=11.466,P<0.01)。瘤软骨钙化组20例中,瘤软骨钙化和骨皮质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分别为22.52±7.23、22.31±8.00,瘤软骨钙化和骨皮质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无统计学差异(t=0.090,P>0.05)。瘤软骨钙化和骨松质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分别为22.52±7.23、3.57±1.77,瘤软骨钙化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高于骨松质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统计学差异具有极显着性(t=11.379,P<0.01)。骨皮质和骨松质能谱曲线斜率K值分别为22.31±8.00、3.57±1.77,骨皮质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高于骨松质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统计学差异具有极显着性(t=10.217,P<0.01)。通过GSI Viewer软件的Optimal-CNR模式,获得最佳单能量70ke V下瘤骨、瘤软骨钙化与骨皮质、骨松质的平均CT值。瘤骨的平均CT值为580.67±319.54HU,瘤软骨钙化的平均CT值为1101.84±407.65HU,瘤骨的平均CT值低于瘤软骨钙化的平均CT值,统计学差异具有极显着性(t=4.663,P<0.01)。骨皮质瘤骨组与瘤软骨钙化组的平均CT值分别为1089.38±404.50HU、1156.59±373.54HU,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558,P>0.05)。骨松质瘤骨组与瘤软骨钙化组的平均CT值分别为214.76±127.06HU、186.18±83.09HU,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645,P>0.05)。70ke V下,瘤骨与骨皮质的CT值差为508.70±410.90HU,瘤软骨钙化与骨皮质的CT值差为54.75±45.41HU,两者比较统计学差异具有极显着性(t=3.385,P<0.01)。瘤骨与骨松质的CT值差为365.91±324.27HU,瘤软骨钙化与骨松质的CT值差为975.67±442.65HU,两者比较统计学差异具有极显着性(t=5.125,P<0.01)。42例骨肿瘤,瘤骨(n=22)的平均有效原子序数为10.21±1.43,瘤软骨钙化(n=20)的平均有效原子序数为12.83±1.21,瘤骨的平均有效原子序数低于瘤软骨钙化的平均有效原子序数,统计学差异具有极显着性(t=6.359,P<0.01)。双能量CT成像技术中,能谱曲线斜率K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809,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36%、75%;有效原子序数的曲线下面积为0.90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73%、100%;70ke V下与骨皮质的CT值差的曲线下面积为0.784,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73%、80%;70ke V下与骨松质的CT值差的曲线下面积为0.87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36%、75%;能谱曲线斜率K值联合有效原子序数的曲线下面积为0.97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82%、100%;能谱曲线斜率K值联合70 ke V下与骨皮质的CT值差的曲线下面积为0.84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82%、75%;能谱曲线斜率K值联合70 ke V下与骨松质的CT值差的曲线下面积为0.88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82%、80%;有效原子序数联合70 ke V下与骨皮质的CT值差的曲线下面积为0.94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82%、95%;有效原子序数联合70 ke V下与骨松质的CT值差的曲线下面积为0.97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82%、100%;70 ke V下与骨皮质的CT值差联合与骨松质的CT值差的曲线下面积为0.87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36%、75%。结论:骨肿瘤瘤骨、瘤软骨钙化、骨皮质、骨松质的能谱曲线均为衰减型。瘤骨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低于瘤软骨钙化、骨皮质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高于骨松质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瘤软骨钙化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高于骨松质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但与骨皮质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无统计学差异。骨皮质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高于骨松质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但骨皮质瘤骨组与瘤软骨钙化组、骨松质瘤骨组与瘤软骨钙化组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最佳单能量70ke V下骨肿瘤瘤骨的平均CT值低于瘤软骨钙化的平均CT值;骨皮质瘤骨组与瘤软骨钙化组、骨松质瘤骨组与瘤软骨钙化组的平均CT值无统计学差异。70ke V下,瘤骨与骨皮质的CT差大于瘤软骨钙化与骨皮质的平均CT值差,瘤骨与骨松质的平均CT值差小于瘤软骨钙化与骨松质的平均CT值差。另外,综合骨肿瘤瘤骨、瘤软骨钙化、骨松质、骨皮质的衰减型能谱曲线相互平行的特点,70ke V下瘤骨与骨皮质、骨松质的平均CT差,瘤软骨钙化与骨皮质、骨松质的平均CT差可反映能谱曲线相互之间的距离,即瘤骨的能谱曲线相对瘤软骨钙化的能谱曲线距离骨松质更近、距离骨皮质更远。瘤骨的平均有效原子序数低于瘤软骨钙化的平均有效原子序数。曲线下面积在0.9以上的方法有能谱曲线斜率K值联合有效原子序数、有效原子序数联合70ke V下与骨松质的CT值差、有效原子序数联合70ke V下与骨皮质的CT值差、单纯有效原子序数,表明这几种方法对鉴别瘤骨与瘤软骨钙化有较高的准确性;曲线下面积在0.7-0.9之间的方法有能谱曲线斜率K值联合70ke V下与骨松质的CT值差、70ke V下与骨松质的CT值差、70ke V下与骨皮质的CT值差联合与骨松质的CT值差、能谱曲线斜率K值联合70ke V下与骨皮质的CT值差、能谱曲线斜率K值、70ke V下与骨皮质的CT值差,表明这几种方法对鉴别瘤骨与瘤软骨钙化有一定准确性。其中能谱曲线斜率K值联合有效原子序数诊断准确性最高。综上所述,双能量CT多参数成像技术能够用于鉴别骨肿瘤的瘤骨与瘤软骨钙化。

薛婷[4](2018)在《踝足部肿瘤和瘤样病变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踝足部肿瘤和瘤样病变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1994年6月—2014年3月间38例踝足部肿瘤和瘤样病变的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并对恶性肿瘤进行了部分随访,分析性别、年龄分布,恶性肿瘤的组织类型、解剖分布和预后。结果 38例踝足部肿瘤和瘤样病变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761岁,平均44岁,中位年龄35.5岁。恶性肿瘤13例,软组织和骨关节良性肿瘤17例,恶性肿瘤以3450岁最多,平均年龄39.2岁。恶性肿瘤随访8例,骨巨细胞瘤随访4例。恶性踝足肿瘤,采用保肢技术3例,恶性肿瘤大多以截肢术。腱鞘巨细胞瘤和骨巨细胞瘤是软组织和骨内肿瘤的常见类型。恶性肿瘤13例,4例进行保肢手术,8例截肢,1例黑色素瘤临床手术时自动出院。结论踝足部肿瘤以软组织瘤和瘤样病变为常见,恶性肿瘤预后较差,软组织肿瘤以皮肤损害出现,提示恶性肿瘤可能。

张超,王旭,黄加张,马昕[5](2017)在《足趾甲下外生骨疣的分型与手术切口选择策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足趾甲下外生骨疣的分型与手术切口选择策略,分析甲床处理的方法。[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足趾甲下外生骨疣患者共计23例,根据体检与足部正、侧位X线片,判断病灶部位与甲床的关系,分型为I型与II型。采取不同切口与甲床处理方式,随访终点记录患者趾甲生长情况与患者满意度。[结果]23例患者,男7例,女16例。左足9例,右足14例。平均年龄(24.4±11.9)岁(1356岁),病程14.0个月(2108个月)。随访时间1861个月,平均24.2个月。病灶均位于趾骨末节,母趾19例,第2趾1例,第3趾1例,第4趾2例。分型为IA 2例,IB与IC 6例,IIA 7例,IIB 6例,第4趾末节趾甲床成形2例。[结论]足趾甲下外生骨疣,根据病灶部位与甲床的关系,选择合适切口与甲床处理方式,有助于提高优良率。

薛永杰,马敦惠,贺雪姣[6](2015)在《甲下外生性骨疣六例临床病理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甲下外生性骨疣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病理诊断的甲下外生性骨疣6例,对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例患者年龄438岁,平均年龄16岁。病程2个月3年,临床上出现甲下或甲旁的结节、疼痛、感染、趾甲异常,4例伴有疼痛,1例有外伤史,2例为术后复发病例。外科检查:拇趾甲下隆起性肿块,直径032.0 cm,边界清楚,质地硬,不活动。2例患者甲沟红肿,有少量乳白色分泌物渗出。X线多表现为趾骨远端的骨性突起,基底与趾骨相连,直径0.41.7 cm。组织学上由外至内分为4层,依次为纤维层、增生活跃的成纤维细胞层、纤维软骨层、软骨化骨层。结论甲下外生性骨疣有典型的临床、影像、病理学特点。术后可能复发,手术时应确认肿物和甲床的关系,将肿物完全切除,以防止复发。

廖锋,徐海荣,牛晓辉[7](2015)在《单中心足部骨肿瘤258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究足部骨肿瘤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1957年8月至2014年7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诊治的258例足部骨肿瘤患者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病理诊断、发病部位及影像特点。结果男174例,女84例,年龄776岁,平均27.9岁。病变多位于跟骨、趾骨、距骨、跖骨,少见于足舟骨、楔骨和骰骨。恶性骨肿瘤38例,包括软骨肉瘤13例、骨肉瘤8例、Ewing肉瘤6例、转移性肿瘤5例;中间型肿瘤81例,包括软骨母细胞瘤36例、骨巨细胞瘤29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0例、软骨粘液样纤维瘤3例;良性肿瘤139例,包括内生软骨瘤37例、甲下外生性骨疣27例、单纯性骨囊肿26例、骨软骨瘤19例、骨样骨瘤12例、骨脂肪瘤10例。结论足部骨肿瘤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多为良性或中间型。

杨卫民[8](2015)在《甲下外生骨疣的X线诊断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提高放射诊断人员对甲下外生骨疣的诊断水平。方法 11例甲下外生骨疣患者均行数字X线(DR)摄片检查,分析甲下外生骨疣的X线表现。结果甲下骨疣是发生于手指、足趾末节骨的单发良性骨肿瘤,具有骨软骨瘤的一般特征,肿瘤起自趾(指)末端的骨性突起,多位于背侧,骨突呈丘状或蘑菇状,以宽基底或窄蒂附于母骨,瘤体外围为薄层皮质骨,内为松质骨。如有感染,可有骨破坏、死骨和软组织肿胀等骨髓炎表现。结论趾指骨是甲下骨疣的好发部位,具有骨软骨瘤的一般表现。

张立杰,刘志功,王春明[9](2014)在《甲下骨疣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文中指出目的:为甲下骨疣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甲下骨疣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于足趾9例,手指11例;合并感染7例,其中并发甲周炎6例,嵌甲感染1例,X线显示趾(指)末节骨尖端有骨性肿物。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于趾(指)根神经阻滞麻醉下拔甲。结果:术后3个月均长出光滑新甲,20例获随访6个月3年,2例术后复发,行2次手术。结论:甲下骨疣易引起甲周炎等并发症,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好,临床应注意与嵌甲感染、甲周部血管瘤等鉴别,应予早期诊断和治疗。

栗向东,张宇,王臻,郭征[10](2012)在《单中心170例足踝部肿瘤及瘤样病变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足踝部肿瘤和瘤样病变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以及恶性肿瘤的预后。方法通过对25年间170例足踝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恶性肿瘤进行随访,分析其年龄和性别分布、临床表现、肿瘤组织类型、解剖学部位分布、肿瘤大小与良恶性的关系以及恶性肿瘤的预后。结果 170例足踝部肿瘤及瘤样病变中,男91例,女79例。骨肿瘤51例,软组织肿瘤119例。良性126例,恶性44例。年龄7个月~76岁,中位年龄32岁,平均年龄33.1岁。良性肿瘤以10~19岁和20~29岁最多,平均年龄29.54岁;恶性肿瘤以40~49岁和50~59岁最多,平均年龄为43.73岁。临床出现皮损往往提示恶性肿瘤。足踝部肿瘤主要以软组织肿瘤和良性肿瘤为主。软组织良性肿瘤以腱鞘巨细胞瘤最为多见;骨的良性肿瘤以甲下外生骨疣和内生软骨瘤最为多见。软组织恶性肿瘤以黑色素瘤和滑膜肉瘤最为常见。骨的原发恶性肿瘤和转移瘤均非常罕见。前足是肿瘤好发的解剖学部位。软组织肿瘤的大小与良恶性没有相关性,骨肿瘤的肿瘤大小与良恶性显着相关。44例恶性肿瘤中16例采用保肢术,28例截肢(趾)。平均随访时间32.4月,6例无瘤存活,5年无瘤生存率16.13%。结论足踝部肿瘤和瘤样病变以软组织肿瘤和良性肿瘤最为常见,恶性肿瘤发病年龄较高,出现皮损提示恶性肿瘤可能,前足是肿瘤的好发部位,骨肿瘤大小与良恶性相关,恶性肿瘤的预后较差。

二、甲下外生骨疣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下外生骨疣2例(论文提纲范文)

(1)甲下外生性骨疣1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诱发因素及既往诊疗经过
    2.3 临床表现
    2.4 影像学特征
    2.5 组织病理学特征
    2.6 手术治疗
    2.7 术后随访结果
3 讨论

(2)甲下外生性骨疣超声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仪器与方法
    1.3图像分析
2结果
3讨论

(3)双能量CT多参数成像技术对骨肿瘤瘤骨与瘤软骨钙化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1
abstract1
摘要2
Abstract2
引言
第一部分 双能量CT多参数成像技术对骨岛与钙化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与分组
        2 影像学检查方法
        3 图像后处理
        3.1 骨岛和钙化的能谱曲线及斜率K值测量
        3.2 骨岛和钙化的有效原子序数测量
        4 统计学分析
        4.1 骨岛和钙化的能谱曲线形态及斜率K值
        4.2 骨岛和钙化的有效原子序数测量
    结果
        1 骨岛和钙化的能谱曲线形态及斜率K值
        2 骨岛与钙化的有效原子序数对比分析
    讨论
第二部分 双能量CT多参数成像技术对骨肿瘤瘤骨与瘤软骨钙化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与分组
        2 影像学检查方法
        3 图像后处理
        3.1 骨肿瘤瘤骨和瘤软骨钙化的能谱曲线及斜率K值测量
        3.2 骨肿瘤瘤骨和瘤软骨钙化的有效原子序数测量
        4 统计学分析
        4.1 骨肿瘤瘤骨和瘤软骨钙化的能谱曲线形态及斜率K值
        4.2 70 keV单能量成像下骨肿瘤瘤骨和瘤软骨钙化与骨皮质、骨松质的平均CT值及CT值差
        4.3 骨肿瘤瘤骨和瘤软骨钙化的有效原子序数测量
        4.4 骨肿瘤瘤骨和瘤软骨钙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结果
        1 骨肿瘤瘤骨和瘤软骨钙化的能谱曲线形态及斜率K值
        2 70keV下骨肿瘤瘤骨和瘤软骨钙化与骨皮质、骨松质的平均CT值及平均CT值差
        3 骨肿瘤瘤骨与瘤软骨钙化的有效原子序数对比分析
        4 骨肿瘤瘤骨与瘤软骨钙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讨论
        1 骨肿瘤瘤骨和瘤软骨钙化的病理生理学
        2 骨肿瘤瘤骨与瘤软骨钙化的鉴别及其对骨肿瘤诊断的价值
        3 普通CT检查用于骨肿瘤影像诊断的发展及影像学对比
        4 双能量CT检查在骨关节系统中的应用
        5 双能量CT多参数成像用于瘤骨与瘤软骨钙化的鉴别诊断价值
        5.1 能谱CT曲线对鉴别骨肿瘤瘤骨与瘤软骨钙化的价值
        5.2 有效原子序数对鉴别骨肿瘤瘤骨与瘤软骨钙化的价值
        6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4)踝足部肿瘤和瘤样病变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案
2 结果
    2.1 良恶性肿瘤的年龄和性别
    2.2 肿瘤和部位分布
    2.3 治疗方法
    2.4 肿瘤的解剖部位分布
    2.5 特定骨肿瘤的部位分布
    2.6 肿瘤的大小与良恶性关系
    2.7 恶性肿瘤的肿瘤控制
3 讨论
    3.1 足踝部肿瘤发病率低
    3.2 恶性踝足肿瘤保肢手术和踝足恶性肿瘤控制少见

(5)足趾甲下外生骨疣的分型与手术切口选择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结果
3讨论
4 结论

(7)单中心足部骨肿瘤258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研究方法
结果
    一、足部骨肿瘤性别、年龄、部位分布
    二、足部恶性骨肿瘤
    三、足部中间型骨肿瘤
    四、足部良性骨肿瘤
讨论

(8)甲下外生骨疣的X线诊断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2讨论

(9)甲下骨疣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病因
    3.2 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3.3 注意事项
    3.4 预后

四、甲下外生骨疣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甲下外生性骨疣12例临床分析[J]. 董婧,张婧秋,张良,陈柳青.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10)
  • [2]甲下外生性骨疣超声表现[J]. 程山,向茜,王丽芸,邱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02)
  • [3]双能量CT多参数成像技术对骨肿瘤瘤骨与瘤软骨钙化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D]. 崔久法. 青岛大学, 2018(07)
  • [4]踝足部肿瘤和瘤样病变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研究[J]. 薛婷. 双足与保健, 2018(13)
  • [5]足趾甲下外生骨疣的分型与手术切口选择策略[J]. 张超,王旭,黄加张,马昕.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7(01)
  • [6]甲下外生性骨疣六例临床病理分析[J]. 薛永杰,马敦惠,贺雪姣.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5(12)
  • [7]单中心足部骨肿瘤258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 廖锋,徐海荣,牛晓辉.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5(09)
  • [8]甲下外生骨疣的X线诊断体会[J]. 杨卫民. 基层医学论坛, 2015(08)
  • [9]甲下骨疣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J]. 张立杰,刘志功,王春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13)
  • [10]单中心170例足踝部肿瘤及瘤样病变临床分析[J]. 栗向东,张宇,王臻,郭征. 中华骨科杂志, 2012(11)

标签:;  ;  ;  ;  ;  

两例甲下外生骨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