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机技术实验课改革的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张黎[1](2015)在《微机原理实验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实验教学是理论课的必要补充,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关系创新人才的培养。实验课的成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接受和消化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可以加深理解。本文从我国高校的实际出发,分析高校实验课改革的必要性和现状,结合微机原理实验课程,提出了实验课改革的新思路和建议。
陈晓甜[2](2019)在《基于NOBOOK的高中化学虚拟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自从“互联网+”的理念和行动计划提出后,教育者结合教育自身的发展特点,发现了一些新的教育形式—“互联网+教育”的形式,同时催生了许多新的教育产品,虚拟实验室就是新生的教育产品之一。虚拟实验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微观的现象宏观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但人们对它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方式、方法,以及它具体的教学效果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以NOBOOK虚拟实验室为基础,结合虚拟实验的特点,对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必修二)中的实验内容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设计了《钠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二氧化硫的性质》两个教学案例,选取了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其在不同授课方式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1.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讨论了高中虚拟化学实验应用的可行性,调查数据表明:有74.46%学生喜欢化学实验课,但是学生平时的化学实验课的开出率较少,而且有56.48%学生认为自己的化学教师是通过播放实验视频的方式给他们讲授实验课的,这种实验授课方式占比最多,但通过播放实验视频的方式来上化学实验课,学生的参与感不强,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在学校的网络状况和硬件条件方面,大约87.5%的城市学校和县城学校都具备了引入虚拟实验软件的网络状况和硬件条件;在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方面,97.22%的教师和学生会使用计算机,具有使用虚拟实验软件进行虚拟实验操作的计算机基础;在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引入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的态度方面,80.15%的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引入NOBOOK虚拟实验室持赞同的态度。2.结合虚拟实验的优势以及化学学科的特点,对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必修二)中的实验内容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五类适合用虚拟实验代替真实实验的实验类型,讨论了虚拟实验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在教学案例设计时,既要考虑到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情景的创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同时应遵循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反馈性原则。3.结合高一化学(必修一)中的内容,设计了《钠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二氧化硫的性质》两个教学案例,在案例设计时,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的设置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经验基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4.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对比实验,并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课堂和课后表现情况、期末测试成绩情况、学生态度量表得分情况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两种授课方式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调查数据表明:从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的课堂和课后表现情况、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态度量表得分情况综合来看,实验班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更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较好;从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期末测试中实验题得分来看,两班学生实验题成绩有明显的差异性,并且实验班学生期末测试中实验题成绩的平均分比对照班学生期末测试中实验题成绩的平均分高6.167、标准差小4.485,说明实验班学生的实验成绩比对照班学生的实验成绩更稳定、更集中;从期末试卷中实验题的考察内容来看,实验班学生在实验现象原因分析、实验现象猜想验证、实验设计验证等相关问题上未作答的部分比对照班学生少,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比对照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陈润,琚生根,师维,连豫辉[3](2015)在《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实验课程改革研究》文中认为探讨和分析了当前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教学难点和原因,提出了该实验课程的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案。改革后的验证性实验与理论课实例很好地结合,节约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和锻炼了学生软硬件协同设计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证明,改革后的接口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伍国明[4](2006)在《实验室体制创新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开展实验室体制改革,改变以教研室管理实验室的传统方式,建立以二级学院主管的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潘丽峰[5](2008)在《微机原理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文中研究表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和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本研究从“微机原理”课程特点出发,深入探讨了微机原理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的优势,系统论述了微机原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并对微机原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根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研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我国的课程与教学理论,而研究微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并进行分析和反思,对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和对策的探讨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地不断发展。第二部分:微机原理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优势分析。首先通过创新能力的语义分析,阐述了创新能力的结构体系、衡量创新能力的标准、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依据、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从知识系统性强、实践创新性强、工程设计性强三个方面阐述了微机原理课程的基本特征;然后在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说明了微机原理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的优势。第三部分:微机原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主要从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五个方面加以论述。第四部分:微机原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论述了微机原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尹浩[6](2006)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的教学改革》文中认为传统的微机实验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根据信息专业的实际情况,按照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突出“一体化”实践教学为内容,加强实践环节,建立完善的微机原理实验教学体系。
陈冬颖[7](2006)在《中、外工科物理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大学物理实验是我国工科院校中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围绕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和创新意识,如何把创新教育贯穿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各高校结合实标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对物理实验十分重视,教学计划中把物理实验作为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安排,他们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色。 本文在广泛阅读和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21世纪中、外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大学物理实验的产生、发展、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外大学工科物理实验的教学和改革现状,综合分析比较了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着名高校与我国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工科物理实验在教学观念、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内容、学时安排、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特色和差异,借鉴国外好的教学经验,提出工科物理实验改革的构想,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科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本文探索的工科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基础实验,运用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突出实验设计思想,正确处理知识的传承、转化和创新的关系;注重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具有竞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加快我国工科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姚心宇[8](2021)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案例研究》文中提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元认知理论等为理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教育学、心理学、化学教学论和化学实验教学等方面的着作、论文、主题报告等文献信息进行检索与阅读,联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思考与发现,确定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通过调查法对中学教师(包括专职实验室工作人员)、学生和学校管理人员群体分别编制调查问卷,对目前高中阶段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化学实验课堂上的学习状况、兴趣点及学生对实验教学安排的期望进行调查。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出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以讲代做”、“以看代做”现象,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时长相对不足。学生同时反映增加实操时长、采用新方法进行实验学习等手段能有效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对教师的调查显示出部分教师对于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室动手操作进行实验以及在教室安排分组实验、演示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以手持技术实验、虚拟仿真实验为代表的现代新型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在普通课堂的渗透率也较低,其大多被用于公开课和汇报课之中。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还显示各种新型实验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还受到课时紧张、效果难达预期、经费条件有限和仪器设备缺乏维保等消极因素的制约。针对现阶段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以上问题,本项研究总结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学实验设计所要遵守的安全性、科学性、启发性、适当性、高效性和经济性六条基本原则。并以其为基础,分别运用手持技术实验、虚拟仿真实验、综合任务型实验等方式,设计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学化学教学实验案例,并配套设计了相应的教学设计。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对现有的中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设计进行重构,针对所涉及具体实验的性质及特点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以期初步探索适合中学一线教学的化学实验课程选择与实施策略。从结果上看,此类实验设计和教学设计案例对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强化具有积极影响,相关数据与经验可以作为化学基础教育领域相关实验与教学设计的参考资料。
刘燕,曹济民,冯逵,樊继云[9](2006)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体会》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理学系在历史上因其出色的教学和科研而久负盛名,其中生理学实验教学功不可没。近二十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对生理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已不满足于验证已有的理论,而更把生理学实验视为体验科学发现过程、培养科学思维和整体观念、掌握科学研究手段的重要一环。为此,协和生理学系率先进行了探索性改革。本文总结了该学系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生理学实验教学方面的探索性改革经验、教训和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提高我国生理学教学水平。
黎难秋,夏李南,许薇[10](1992)在《科大与十所高校之分析比较》文中认为前言1990年伊始,为贯彻全国高等理科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我校召开了教育改革研讨会。图书馆情报部曾为会议准备了《国内十所高校》与《国外十所第一流大学》的文献调研系列报告。同年,为了配合我校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尹鸿钧副校长认为极有必要认真了解兄弟院校高教改革的经验,并结合我校具体情况采撷其中的精华。于是,向我们下达了“科大与十所高校之分析比较”的研究课题。
二、微机技术实验课改革的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机技术实验课改革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NOBOOK的高中化学虚拟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选题背景 |
(一)教育信息化的影响 |
(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三)化学学科的特点 |
二 相关概念界定 |
(一)虚拟现实技术 |
(二)虚拟实验室 |
(三)科学思维能力 |
三 研究进展 |
(一)国外研究进展 |
(二)国内研究进展 |
四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五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中虚拟化学实验应用的可行性调查分析 |
一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调查 |
二 学校的硬件水平和网络状况调查 |
三 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调查 |
四 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引入虚拟实验软件进行实验教学的态度 |
五 总结 |
第三章 NOBOOK虚拟实验室 |
一 NOBOOK化学实验室的界面介绍 |
二 NOBOOK化学实验室的使用方法介绍 |
(一)固体药品的取用 |
(二)液体药品的取用 |
(三)气体药品的取用 |
(四)实验装置的连接和数据的实时追踪操作 |
三 NOBOOK虚拟实验室的教学应用介绍 |
第四章 教学案例设计 |
一 虚拟实验的特点 |
二 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必修二)中的实验内容 |
三 教学设计的原则 |
(一)可行性原则 |
(二)综合性原则 |
(三)反馈性原则 |
四 应用虚拟实验教学的方法策略 |
五 高中化学虚拟实验教学案例设计 |
(一)《钠及其氧化物的性质》教学设计 |
(二)《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 |
第五章 高中化学虚拟实验教学设计的实践 |
一 实践方案的设计 |
二 教学效果分析 |
(一)学生的课堂和课后表现分析 |
(二)学生的期末测试成绩分析 |
(三)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态度量表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高中虚拟化学实验应用的可行性调查问卷 |
附录B 高中虚拟化学实验应用的可行性调查问卷 |
附录C 钠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记录表 |
附录D 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记录表 |
附录E 态度调查问卷 |
附录F 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
附录G NOBOOK虚拟实验室的教学效果调查(访谈教师) |
致谢 |
(4)实验室体制创新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的具体措施 |
2.1 成立由学院主管的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
2.2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
2.3 建设一专多能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 |
2.4 推进实验室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
2.5 建立实验室工作档案 |
3 生物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效 |
3.1 优化资源配置, 充分发挥效益 |
3.2 开放式管理实验室 |
3.3 建立完善的实验考核体系 |
4 结 语 |
(5)微机原理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微机原理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的背景 |
1.2 微机原理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2. 微机原理课程的特点及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分析 |
2.1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概述 |
2.2 微机原理课程的特点 |
2.3 微机原理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分析 |
3. 微机原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
3.1 启发性原则 |
3.2 直观性原则 |
3.3 系统性原则 |
3.4 因材施教原则 |
3.5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4. 微机原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
4.1 教学目标策略 |
4.2 教学内容策略 |
4.3 教学方法策略 |
4.4 教学评价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6)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的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微机实验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思路 |
2 微机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
3 微机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
3.1 微机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果 |
3.2 微机实验教学改革的创新点 |
4 结 语 |
(7)中、外工科物理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总论 |
1.1 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
1.1.1 国内、外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
1.1.2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对高等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 |
1.2 工科大学物理实验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
1.2.1 我国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
1.2.2 工科大学物理实验在人才科学素质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
1.2.3 我国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改革现状 |
1.3 本课题的意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
1.3.1 本课题的来源 |
1.3.2 本课题的意义 |
1.3.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4 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
第二章 中外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
2.1 部分发达国家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
2.1.1 美国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
2.1.2 德国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
2.1.3 澳大利亚工科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
2.1.4 英国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
2.1.5 加拿大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
2.1.6 日本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
2.2 国内部分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
2.2.1 清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
2.2.2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
2.2.3 东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
2.2.4 北京工业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
2.2.5 合肥工业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
第三章 中外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比较分析 |
3.1 中外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比较 |
3.1.1 教学观念 |
3.1.2 课程设置 |
3.1.3 教材 |
3.1.4 教学内容 |
3.1.5 学时安排 |
3.1.6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
3.1.7 成绩评定 |
3.2 中外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特色分析 |
3.2.1 美国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特色分析 |
3.2.2 澳大利亚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特色分析 |
3.2.3 德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特色分析 |
3.2.4 日本物理实验教学特色分析 |
3.2.5 加拿大物理实验教学特色 |
3.2.6 英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特色 |
3.3 中外工科物理实验教学比较分析小结 |
第四章 我国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改革探讨 |
4.1 我国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改革的思考 |
4.1.1 工科大学物理实验的现状 |
4.1.2 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改革构想 |
4.2 努力探索我国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 |
4.2.1 探索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 |
4.2.2 课程体系 |
4.2.3 教材 |
4.2.4 教学内容 |
4.2.5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
4.2.6 教学效果评定 |
4.2.7 实验队伍建设方面 |
4.2.8 实验室管理模式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8)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学科素养与核心素养 |
1.2.2 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程与教学 |
1.2.3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实验教学 |
1.3 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关键概念与理论方法基础 |
2.1 化学素养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2.1.1 化学素养 |
2.1.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2.2 相关教育与学习理论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
2.2.3 元认知理论 |
2.2.4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3 相关现代化学实验技术 |
2.3.1 手持技术实验 |
2.3.2 微型化学实验 |
2.3.3 虚拟仿真实验 |
2.3.4 综合任务型实验 |
第三章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
3.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
3.2 数据的呈现与分析 |
第四章 现代实验技术辅助下的中学化学实验设计 |
4.1 教学实验设计的原则 |
4.1.1 安全性原则 |
4.1.2 科学性原则 |
4.1.3 启发性原则 |
4.1.4 适当性原则 |
4.1.5 高效性原则 |
4.1.6 经济性原则 |
4.2 教学实验设计案例 |
4.2.1 基于手持技术探究高锰酸钾、重铬酸钾和氯酸钠氧化性强弱 |
4.2.2 基于虚拟化学实验平台搭建有机化合物分子模型 |
4.2.3 综合任务型实验:废水之谜 |
第五章 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实验课教学设计案例 |
5.1 基于手持技术探究中学化学常见氧化剂氧化性强弱教学设计 |
5.2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特点教学设计 |
5.3 基于预设背景的“废水排放之谜”综合实验课程教学设计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学化学实验课程现状调查表(学生) |
附录二 中学化学实验课程现状调查表(教职工) |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9)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理学实验课在桥梁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
2 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
3 改革的具体做法 |
3.1 率先将计算机技术引入生理实验, 努力提高实验课课堂效率 |
3.2 完善学生设计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
4.效果评价 |
4.1 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
4.2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4.3 锤炼了学生勤奋努力、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 |
4.4 营造了切磋研讨、教学相长的机会和氛围 |
4.5 赢得了国内同行的赞誉 |
5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6 小结 |
四、微机技术实验课改革的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微机原理实验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 李明,张黎.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下册), 2015
- [2]基于NOBOOK的高中化学虚拟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D]. 陈晓甜. 河南大学, 2019(01)
- [3]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实验课程改革研究[J]. 陈润,琚生根,师维,连豫辉.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05)
- [4]实验室体制创新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 伍国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03)
- [5]微机原理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 潘丽峰. 湖南师范大学, 2008(10)
- [6]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的教学改革[J]. 尹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07)
- [7]中、外工科物理实验研究[D]. 陈冬颖. 合肥工业大学, 2006(09)
- [8]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案例研究[D]. 姚心宇.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9]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体会[J]. 刘燕,曹济民,冯逵,樊继云.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6(03)
- [10]科大与十所高校之分析比较[J]. 黎难秋,夏李南,许薇. 教育与现代化, 1992(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