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电容器电容的频率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周峰[1](2019)在《谐波电压比例标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线性、大功率负荷接入电力系统。其中以大功率整流器件、冶金电弧炉工作时给系统带来的谐波影响最大,而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分布式能源,也由于大量使用整流器件,其上网电信号中也存在一定的谐波特性的分量。按照相关规程规定,高压电能计量设备如电压互感器是在50Hz条件下进行的量值溯源,其在谐波条件下的计量特性目前尚未正式纳入相关的考核。而现场实际测量发现,上述典型负荷现场电压波形中长期含有大量谐波分量,若按照国标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中的规定,对谐波的计量互感器只需满足5%的计量准确度即可,长期运行后,会造成极大的电能计量的误差,给供用电双方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电压互感器谐波条件下的计量标准,对互感器谐波计量特性的考核尚属空白。建立谐波电压互感器比例标准的最大困难是如何完成互感器的量值溯源,设计一套完善的谐波频率下的互感器溯源方法,从低电压开始逐渐完成到最高电压的电压比例确定。本文结合谐波条件下电压互感器量值溯源的需求,提出了谐波电压下互感器溯源方法,并研制了相应的标准设备,完成了 10kV,35kV电力电压互感器的谐波计量特性测试。具体工作介绍如下:1)提出了“递进式”谐波电压比例装置溯源方法,基于气体电容器构成的电容分压器设计了分压器与电磁式标准间相互标定,利用电容器电压系数进行过渡,逐渐将溯源电压提高的谐波电压互感器的量值溯源方法,完成最高至工频110kV/(?)电压下的谐波电压比例标准溯源。2)将工频下的电压加法溯源方法推广至谐波条件下的互感器量值溯源中,并完成了 10kV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量值溯源,应用该方法完成“递进式”溯源方法的验证。3)提出了双通道数据切换方法,实现双通道采集过程中不同通道数据的相互切换采集,大大减小采集通道由于元器件、集成电路自身误差及偏移带来的测量误差,并进行了不同频率下的误差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应用了该技术的采集设备,测量误差优于 1×10-7。4)设计了基于基本反相器原理的有源电子式分压器,该分压器高压臂采用压缩气体电容器,低压臂采用双层陶瓷电容,基于基本反相器原理构成分压器,完成了电路的放大回路以及环路稳定性和误差计算等,并制作了 10kV和110kV/(?)有源电容式分压器。5)运用“递进式”法,完成了电磁式谐波电压比例标准和电容式有源电子分压器的量值溯源,电磁式谐波电压比例标准的测量准确度等级可达0.01级。6)完成了“递进式”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详细列举了溯源各环节不确定分量。在50Hz到2500Hz范围内,10kV电容分压器的测量不确定度分别在比差:5.6×10-6~84.2×10-6,角差:6μrad-55.2μrad,110kV/(?)电容分压器测量不确定度分别在比差:19×10-6~96.4×10-6,角差:20.2μrad-67.6μrad。7)基于所开发的谐波电压比例标准和误差校验设备,完成了 10kV、35kV电磁式电力电压互感器和35kV电力CVT的测量误差频率特性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电力系统用10kV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在对20次谐波以下的测量误差小于0.2%。最高50次谐波条件下,测量误差不大于5%。35kV电磁式互感器略差,10次谐波以下测量误差小于0.2%,50次谐波测量误差大于5%。而CVT则在偏离工作频率50Hz后,误差出现急剧变化,比差最大达到54.4%,而角差最大则达到了 5246.15’,并存在谐振现象,不能用于谐波的测量。
姜春阳,周峰,杨世海,袁建平[2](2017)在《宽频电容式分压器的研制》文中指出为解决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在谐波条件下,频率响应差的问题,研制了一台宽频电容式分压器。将2种常用的压缩气体标准电容器形式设计集成于一体。采用电磁场仿真软件完成主绝缘及电容量的设计,并对分压器主体分压比的温度系数进行了理论计算;为提高分压器后级带载能力,设计了具有两级缓冲电路的电压信号处理单元。试验结果表明:分压器满足绝缘设计,并在502 500 Hz满足0.1级互感器的误差要求,可用于电力系统内谐波计量。
邵霞[3](2013)在《电流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子式电压互感器(EVT)具有体小质轻、无铁磁谐振、绝缘性能好、频率响应范围宽以及采用数字量输出等优点,被认为是传统电压互感器的替代产品,代表着高性能电压互感器技术的发展方向。虽然国内外研究人员在EVT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目前EVT的技术尚不成熟,现场在运行的EVT普遍存在受温度和电磁干扰影响较大、故障率偏高等问题。本文以开发性能稳定可靠的EVT为目标,提出了直测电流型EVT的设计思想,围绕电流型EVT的组成原理及关键技术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成功研制出110kV电流型EVT。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分压型EVT在传输分压信号过程中易受电磁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直接检测电容电流实现一次电压传感和测量的电流型EVT构成方案。该方案利用电容传感头将待测高电压直接变换为电容电流信号,再进行信号还原从而实现电压测量。由于传输电流信号几乎不受电磁场干扰的影响,因此从传感机理上保证了电流型EVT良好的抗干扰性能。(2)高压电容传感头是电流型EVT实现信号传感的核心部件,针对常用的油浸式高压电容器易受杂散电容影响和介质损耗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集中结构的独立式SF6同轴圆筒型高压电容传感头。建立了电容传感头的数学模型和电场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对其电场分布和受杂散电容的影响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系统地研究了SF6气体压力、温度、电极几何参数等因素对电容传感头性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仿真分析及样机试验结果表明,SF6同轴圆筒型电容传感头受杂散电容影响小、介质损耗小、极间电场均匀、绝缘性能强。(3)信号积分是电流型EVT实现电压信号还原的关键环节,其工作特性直接影响EVT的稳态和暂态性能。针对常用积分电路不能兼顾宽频带响应特性和快速暂态响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状态的自适应积分电路。自适应积分电路通过判别系统处于稳态或暂态情况,自动控制两种不同性能的积分器工作状态的切换,可以同时实现稳态宽频带响应性能和快速暂态响应性能,满足电流型EVT对信号积分电路在工频信号高精度测量、谐波测量和暂态性能等各方面的要求。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自适应积分电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4)研究了提高电流型EVT工作稳定性的误差补偿方法。针对温度和SF6气体压力影响电容传感头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的问题,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对电容传感头进行误差补偿。建立了包含温度、气体压力和电容传感头理想电容量的三元回归信息融合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获取最优的回归模型参数,计算电容传感头电容量的估计值,并利用该估计值对电流型EVT的输出电压进行修正,从而实现电容传感头的误差补偿,仿真结果验证了信息融合方法的有效性。针对模拟信号处理电路的温度漂移问题,建立了模拟信号处理电路的温度误差模型,提出了基于铂电阻的温度补偿方法,温度误差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模拟信号处理电路的温度稳定性。(5)对电流型EVT的高压电容传感头和信号处理单元进行了设计;分析了变电站电磁干扰侵入电流型EVT的途径,研究了提高电流型EVT电磁兼容性能的措施,电磁兼容试验结果验证了所采取电磁兼容措施的有效性;对研制的110kV电流型EVT样机进行了多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电流型EVT样机的测量准确度达到0.2级,保护准确度达到3P级,而且符合EVT标准的其它相关性能要求。本文提出的电流型EVT采用基于直测电容电流进行高电压测量的传感原理和方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温度稳定性好、暂态性能好、带宽满足谐波测量要求的优点。本文的研究为EVT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研制的电流型EVT整机性能指标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能够满足工程实用化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戴冬雪,阮永顺,王祁[4](2005)在《四端对标准电容器频率特性的校验理论及测定方法》文中认为对四端对阻抗测量仪在其使用频段内进行校准,须确定四端对标准电容器的频率特性。空气介质四端对标准电容器频率特性的校验理论,是从四端对标准器阻抗矩阵出发,按四端对导纳定义进行简化后,再用网络分析仪在较高频率对有关参数进行测定,分析计算后将确定的频率特性曲线回归到100kHz~13MHz范围内。给出标准电容器1000pF、100pF、10pF、1pF的频率特性曲线及不确定度分析,它将作为阻抗高频段计量的溯源依据。
吴士普,王晓琪,李璿,伍罡[5](2009)在《1000kV CVT误差的现场试验方法》文中研究说明100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是我国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中的新型设备,其准确度(误差)的现场试验在世界上没有先例。为确保1000kV CVT误差现场试验的顺利实施,开展了对1000kV CVT现场试验方法的研究,结合试验示范工程用1000kV CVT的结构特点和具体参数,提出了差值法、电压系数测量法等3种方法,通过比较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表明在现场宜用1000kV电磁式标准电压互感器作为试验标准、采用差值法进行CVT的准确度(误差)现场试验;根据试验方法所需的标准装置,研制出1600kV标准电容器、1000kV量值传递用和现场用电磁式标准电压互感器。同时,对测量中可能导致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分析,使测量中的偏差控制在允许误差的1/3以内。
候宪华,周立,李忠华[6](2017)在《采用高压标准电容器测量交流高压》文中认为基于电网发展对新型交流高压测量技术的需求,在分析现有交流高压测量技术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压标准电容器的交流高压测量系统,详细分析了此种交流高压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该系统的稳态特性和频率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对可能产生的误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所研制出的交流高压测量系统满足电力系统对工频高压信号获取的技术需求,同时满足频率不大于2500Hz交流高压测量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龙兆芝,李文婷,刘少波,鲁非,肖凯,张弛[7](2018)在《基于标准电容器的工频、冲击两用型分压器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高压标准电容具有优良的线性度、温度系数以及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等优点,也可测量冲击电压。为此介绍一种600 kV基于压缩SF6气体绝缘的正立式标准电容器的两用型分压器。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OFT对高压套管进行仿真计算,对接地屏蔽及中间电位屏蔽的位置和尺寸进行优化设计。当中间电位屏蔽上的电压系数k=41.6%时,沿套管外壁电场强度2个峰值持平约0.5 kV/mm,套管利用率最佳。对于电极的设计,依据电场大小确定高压电极形状和尺寸,不断优化屏蔽电极的尺寸,尽可能均匀低压电极表面的电场强度。为了改善分压器的动态性能,设计时低压电极与外壳外壁的距离仅25 mm。利用回归分析,工频电压下电容器的电压系数<5×10-5。安装低压臂后,测量得到分压器的动态特性,上升时间41.6 ns。雷电全波下与标准冲击电阻分压器进行比对,2台分压器输出波形一致性非常好。
龙兆芝,李文婷,刘少波,鲁非,张弛,肖凯[8](2017)在《600kV高压标准电容器的研制》文中认为介绍一种基于压缩SF6气体绝缘的正立式标准电容器的,可测量600 k V工频电压,1 200 k V冲击电压。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OFT对高压套管进行仿真计算,套管的接地屏蔽以及中间电位屏蔽的位置和尺寸进行优化设计。中间电位屏蔽上的电压系数k=41.6%时,套管利用率最佳。对于电极的设计,依据电场大小确定高压电极的直径和上下圆弧的尺寸,不断优化屏蔽电极的尺寸,尽可能均匀低压电极表面的电场强度。雷电冲击耐受电压1 440 k V下,装置壳体内部最大电场为18.1 k V/mm。为了改善标准电容器的频率特性,设计时低压电极与外壳内壁的距离仅15 mm。根据标准电容器的尺寸和材料,计算得到温度系数为2.05×10-5/K,600 k V时的电压系数为5.5×10-7,偏心引起的电容量变化为3.95×10-5,为电极安装之后的固定误差。
邵明鑫,王晓琪,吴细秀,周纯,汪本进,杜砚[9](2016)在《基于新型LVQB型电流互感器的CVT在线校验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目前CVT误差校验的主要方法为离线校验法,存在着校验工作量庞大以及校验结果偏离CVT在线状态下的实际值等问题。笔者提出了一种利用在运容性设备协助CVT进行在线校验误差的新方法。在变电站中大量使用的LVQB型电流互感器结构基础上,设计改造使其具备高压标准电容器功能,通过在其末屏接地线处串入低压标准电容器和电子分压器组成标准电容分压器,即可实现对CVT误差的在线校验。这种新型在线校验方法规避了在变电站在线直接投切标准电容分压器的风险,同时在完成对站内CVT的校验工作之后,恢复LVQB型电流互感器的正常接地,不影响LVQB型电流互感器的正常工作。随着该方法的大量应用,CVT的在线误差校验将取代繁琐的离线校验,同时也为下一步电力设备的在线检修奠定了基础。
刘民[10](2013)在《静电电容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探讨了静电电容的概念,辨析了它与交流电容的概念差异,提出了一种静电电容测量方法。对于同一个电容器而言,其静电电容量和交流电容量在理想状态下定义是一致、统一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因为有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影响,两个概念却不相同,在测量中尤其不能混淆两者,本文提出了两条约束条件,在此条件下可将静电电容溯源到交流电容计量标准上。传统的测量静电电容的方法是采用电荷量表(也称库仑表)的方法,但是库仑表缺少计量标准支持,本文利用电荷分配原理,采用并联电容的方法测量静电电容。并以静电电荷分析仪的平板电容测量为例,给出了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方法,实例为1.2%,从不确定度分析中可知,若电压测量的线性度准确,则电压表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影响较小,主要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是测量读数分散性,它是由操作人员分布电容造成的,不确定度分析中还考虑了绝缘泄漏的影响。
二、标准电容器电容的频率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标准电容器电容的频率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谐波电压比例标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章节安排 |
2 谐波电压比例量值溯源方法研究 |
2.1 “递进式”谐波电压比例标准溯源方法 |
2.2 基于分压器电压系数的误差计算方法 |
2.3 “递进式”溯源方法数学模型 |
2.4 气体电容器的频率特性 |
2.5 感应分压器自校准测试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3 宽频校验仪的双通道切换采样方法研究 |
3.1 数字化仪模块简介 |
3.2 测量互感器误差原理 |
3.3 通道切换采样误差计算数学模型 |
3.4 通道切换采样方法的可行性验证 |
3.5 通道切换采样原理设计 |
3.6 误差测试 |
3.7 本章小结 |
4 谐波电压比例标准装置研制 |
4.1 有源电容分压器原理 |
4.2 有源电容分压器研制 |
4.3 有源电容分压器性能测试 |
4.4 感应分压器设计 |
4.5 10kV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
4.6 本章小结 |
5 谐波电压比例标准溯源结果及比对 |
5.1 感应分压器自校准测量结果 |
5.2 电容器电压系数测量结果 |
5.3 “递进式”法试验测试结果 |
5.4 “递进式”法溯源不确定度评定 |
5.5 “递进式”溯源方法比对试验 |
5.6 本章小结 |
6 电力电压互感器误差频率特性测量 |
6.1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
6.2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 |
6.3 本章小结 |
7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测试结果 |
附录B “递进式”法溯源不确定度评定 |
读博期间参加项目及获得成果 |
(2)宽频电容式分压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基本参数 |
2 高压臂电容设计 |
3 低压臂电容器设计 |
4 由温度系数引起的分压比误差分析 |
5 电压信号调理单元设计 |
6 试验测试 |
7 结语 |
(3)电流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类型和基本原理 |
1.2.1 无源型 EVT 的分类和基本原理 |
1.2.2 有源型 EVT 的分类和基本原理 |
1.3 EVT 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1 无源型 EVT 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2 有源型 EVT 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1.4 EVT 工程实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5 课题来源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电流型 EVT 的组成原理研究 |
2.1 引言 |
2.2 电流型 EVT 的传感原理 |
2.2.1 基于电流检测的电流型 EVT 传感原理 |
2.2.2 电流型 EVT 传感头电流直测方式的提出 |
2.3 直测电流型 EVT 的组成及理论分析 |
2.3.1 直测电阻电流型 EVT 的组成及理论分析 |
2.3.2 直测电容电流型 EVT 的组成及理论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流型 EVT 的高压电容传感头理论与结构研究 |
3.1 引言 |
3.2 常用油浸式高压电容器的性能局限性分析 |
3.3 独立式 SF_6同轴圆筒型高压电容传感头结构研究 |
3.3.1 SF_6同轴圆筒型电容传感头的结构 |
3.3.2 SF_6同轴圆筒型电容传感头参数计算 |
3.4 SF_6同轴圆筒型电容传感头的电场分析与结构优化 |
3.4.1 SF_6同轴圆筒型电容传感头的电场及绝缘性能分析 |
3.4.2 SF_6同轴圆筒型电容传感头的结构优化 |
3.5 SF_6同轴圆筒型电容传感头的杂散电容影响分析 |
3.6 SF_6同轴圆筒型电容传感头的性能影响因素分析与改进方法 |
3.6.1 SF_6气体压力变化的影响 |
3.6.2 温度变化的影响 |
3.6.3 高、低压电极几何参数的影响 |
3.6.4 改进方法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流型 EVT 的自适应积分电路研究 |
4.1 引言 |
4.2 电流型 EVT 对信号积分的要求 |
4.3 基于系统状态的自适应积分电路 |
4.3.1 自适应积分电路的构成原理 |
4.3.2 稳态积分器和暂态积分器的特性分析 |
4.3.3 自适应积分控制模块原理及关键技术 |
4.4 应用自适应积分电路的电流型 EVT 性能仿真 |
4.4.1 系统工频稳态特性仿真 |
4.4.2 系统谐波测量特性仿真 |
4.4.3 系统暂态性能仿真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流型 EVT 的误差补偿方法研究 |
5.1 引言 |
5.2 基于信息融合的电容传感头误差补偿方法研究 |
5.2.1 基于回归分析的信息融合原理 |
5.2.2 基于信息融合的电容传感头误差补偿方法 |
5.2.3 仿真及结果分析 |
5.3 模拟信号处理电路的温度误差控制方法研究 |
5.3.1 运放失调温漂对积分电路的影响及改进方法 |
5.3.2 模拟信号处理电路的温度特性 |
5.3.3 基于铂电阻的温度补偿方法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电流型 EVT 的设计及样机试验 |
6.1 引言 |
6.2 电流型 EVT 的技术指标 |
6.3 电流型 EVT 的设计 |
6.3.1 SF_6同轴圆筒型电容传感头的设计 |
6.3.2 信号处理单元的设计 |
6.4 电流型 EVT 的电磁兼容设计 |
6.4.1 变电站的电磁干扰源 |
6.4.2 电磁干扰侵入电流型 EVT 的途径分析 |
6.4.3 高压电容传感头及其引线的电磁兼容设计 |
6.4.4 信号处理单元的电磁兼容设计 |
6.5 电流型 EVT 的样机试验 |
6.5.1 电容传感头性能测试 |
6.5.2 准确度试验 |
6.5.3 温度稳定性试验 |
6.5.4 时间稳定性试验 |
6.5.5 暂态性能试验 |
6.5.6 高压试验及电磁兼容试验 |
6.6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及成果目录 |
(4)四端对标准电容器频率特性的校验理论及测定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4TP高频标准电容器频率特性校验理论 |
2.1四端对导纳的定义 |
2.2用阻抗矩阵模型表示Y4TP的方法 |
2.3四端对阻抗矩阵元素的测量方法 |
3 4TP高频标准电容器的频率特性 |
4 不确定度分析 |
5 结 论 |
(5)1000kV CVT误差的现场试验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1000 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参数 |
2 CVT准确度 (误差) 试验方法 |
2.1 差值法 |
2.2 采用电容式电压比例器的校验方法 |
2.2.1 电压系数测量法 |
1) 测量方法一 |
2) 测试方法二 |
2.2.2 分压器测量法 |
3 试验用电压比例标准装置的研制 |
3.1 高压标准电容器的研制 |
3.2 1000 kV标准电压互感器的研制 |
4 试验方法的比较 |
5 CVT准确度 (误差) 现场试验 |
5.1 CVT准确度 (误差) 现场试验设备配置 |
1) 检验标准设备 |
2) 辅助设备 |
3) 升压装置 |
5.2 测量不确定度的给出 |
5.3 CVT准确度 (误差) 现场试验过程及结果 |
5.3.1 试验电源设备选择 |
5.3.2 试验结果 |
5.3.3 现场影响CVT误差测量的因素 |
6 结论 |
(6)采用高压标准电容器测量交流高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测量系统的基本原理 |
3 交流高压测量装置特性 |
3.1 稳态特性 |
3.2 频率特性 |
4 结论 |
(7)基于标准电容器的工频、冲击两用型分压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 两用型分压器设计 |
1.1 套管设计 |
1.2 电极系统设计 |
1.3 支撑绝缘子 |
1.4 整体仿真计算结果 |
1.5 低压臂设计 |
2 性能分析 |
2.1 标准电容器性能 |
2.2 动态特性 |
3 结论 |
(8)600kV高压标准电容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高压套管设计 |
1.1 套管尺寸 |
1.2 套管屏蔽设计 |
2 电极设计 |
2.1 高、低压电极 |
2.2 屏蔽电极 |
2.3 电场分布 |
3 支撑绝缘子设计 |
4 电容器的性能 |
4.1 温度系数 |
4.2 电压系数 |
5 结束语 |
(9)基于新型LVQB型电流互感器的CVT在线校验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CVT在线校验方法 |
1.1 投切标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
1.2 投切标准电容分压器 |
2 基于LVQB型电流互感器的标准电容分压器的设计及实现 |
2.1 LVQB型电流互感器 |
2.2 标准电容分压器的实现 |
2.2.1 高压标准电容器的设计及实现 |
2.2.2 高压标准电容器的计算 |
2.2.3 标准电容分压器的设计及实现 |
3 基于LVQB型电流互感器的在线校验方法 |
4 结论 |
四、标准电容器电容的频率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谐波电压比例标准关键技术研究[D]. 周峰.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2]宽频电容式分压器的研制[J]. 姜春阳,周峰,杨世海,袁建平. 高压电器, 2017(01)
- [3]电流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邵霞. 湖南大学, 2013(09)
- [4]四端对标准电容器频率特性的校验理论及测定方法[J]. 戴冬雪,阮永顺,王祁. 计量学报, 2005(03)
- [5]1000kV CVT误差的现场试验方法[J]. 吴士普,王晓琪,李璿,伍罡. 高电压技术, 2009(05)
- [6]采用高压标准电容器测量交流高压[J]. 候宪华,周立,李忠华. 电气工程学报, 2017(09)
- [7]基于标准电容器的工频、冲击两用型分压器的研制[J]. 龙兆芝,李文婷,刘少波,鲁非,肖凯,张弛. 高电压技术, 2018(06)
- [8]600kV高压标准电容器的研制[J]. 龙兆芝,李文婷,刘少波,鲁非,张弛,肖凯. 电测与仪表, 2017(14)
- [9]基于新型LVQB型电流互感器的CVT在线校验方法研究[J]. 邵明鑫,王晓琪,吴细秀,周纯,汪本进,杜砚. 高压电器, 2016(08)
- [10]静电电容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的探讨[A]. 刘民. 中国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全国静电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高压放电:从灾害防护到新技术应用,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