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造金刚石钻进试验情况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汤凤林,Нескоромных В.В.,宁伏龙,段隆臣,Чихоткин В.Ф.[1](2021)在《金刚石钻进岩石破碎过程及其与规程参数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金刚石钻进是我国的一种主要钻进方法,在地质勘探和油气井钻进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其技术经济指标,研究金刚石钻进时岩石的应力变形状态、岩石破碎过程及其与规程参数的关系很有必要。俄罗斯钻探工作者在金刚石钻进岩石破碎方面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研究了钻进速度与规程参数的优化关系,提出了临界规程参数组合的概念,推荐了保证正常钻进、防止钻头非正常磨损等的措施。值得我国同行们参考。
王达,赵国隆,左汝强,孙建华,周红军,张林霞,李艺[2](2019)在《地质钻探工程的发展历程与展望——回顾探矿工程事业70年》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壮大,我国的探矿工程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70年来,通过几代探矿人的坚持不懈和努力奋斗,目前我国地质钻探技术水平基本与世界同步,在许多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些钻探技术、装备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从整个地质行业乃至整个国家工业发展的维度上回顾我国探矿工程7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4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探矿工程创建起步阶段(20世纪50-60年代);探矿工程技术稳步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探矿工程扩大服务领域阶段(大致为20世纪最后15年);钻探工程技术全面、深入发展,逐步进入世界一流的阶段(21世纪以来)。分别对这4个阶段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取得的主要技术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阐明了70年来探矿工程为国家经济建设、为我国成为至今世界上唯一制造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做出的重要贡献。展望了在深地探测、大洋钻探、极地钻探、水合物及干热岩等新型资源勘查、环境工程等领域以及智能化等方面钻探工程的发展前景。
胡俊凯[3](2019)在《植物胶在复杂地层钻探施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是公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地质勘察过程中钻探技术对保证勘察质量和后期公路建设的设计、施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调研国内外钻探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情况,以黔北某高速公路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地质勘察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钻探设备、钻进方法的选用和钻探质量的控制,对植物胶冲洗液组成成分、物理化学性质、特性及改良进行研究,探求植物胶在钻探取芯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钻进工艺的研究。通过分析研究硬质合金钻进、金刚石钻进、钻粒钻进和冲击回转钻进四种钻进方式,研究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钻探设备、钻进工艺、钻进方法等钻探技术参数的合理选择,优选适宜于本区域地质条件的钻探设备、钻进方法及钻探施工工艺技术参数。(2)对CT型植物胶冲洗液进行护芯试验、粘弹减振试验及剪切稀释性试验等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植物胶冲洗液属于粘弹性流体,能够悬浮和携带岩粉,具有粘弹减振与润滑减阻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弱钻杆的机械振动,减少对岩芯的扰动,提高岩芯采取率,降低钻具磨耗,提高钻具使用寿命,在保护岩芯与护壁防塌方面效果显着。(3)对CT型植物胶冲洗液进行流变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植物胶属于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的非牛顿流体。在不同的剪切速率下,植物胶流变方程符合幂律模型和宾汉模型。(4)通过对CT型植物胶冲洗液进行室内试验,优化植物胶冲洗液的配比。通过研究不同浓度情况下,植物胶冲洗液的性能变化,确定CT型植物胶冲洗液的最佳浓度配比为6%~7%。(5)为了进一步提高CT型植物胶冲洗液的性能,对其进行改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NaOH进行改良时,少量的氢氧化钠有助于提高植物胶冲洗液的性能,过量的氢氧化钠降低其性能,以3%浓度为最佳值。使用聚丙烯酰胺进行改良时,聚丙烯酰胺添加量在3%~3.5%时,最为适宜。
汤凤林,沈中华,段隆臣,柳少青,孙环平,Чихоткин В.Φ.[4](2017)在《关于金刚石钻头底出刃锐化处理的试验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固体矿产地质勘探中,金刚石钻进是一种主要的钻进方法。金刚石钻进时,破碎岩石是靠镶在钻头胎体中的金刚石底出刃完成的。随着钻孔的加深和孔底岩石的破碎,金刚石底出刃被磨损,直接影响机械钻速和钻头进尺,直至钻头报废。因此对钻头金刚石出刃磨锐问题,应该给予充分注意。俄罗斯СпиринВ.И.教授等利用电化学原理对钻头底出刃进行锐化处理,以提高机械钻速和钻头进尺,基于此原理研制了野外用轻便式电化学锐化处理金刚石钻头的设备,工程应用验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吴海东[5](2017)在《高温条件下金刚石钻头钻进实验研究》文中指出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资源是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深部探索是解决人类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目前,深部油气勘探最深已达到10km,深部科学钻探最深更是超过12km。而随着深度的增加,地层温度不断上升,按照30℃/km的地壳平均地温梯度计算,超10km的钻井井底地层温度将超过300℃。埋藏于几千米地下、温度在150℃以上的干热岩作为开采潜力巨大的清洁能源,被各国视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关键化石燃料替代能源。然而,无论是超深油气勘探、超深科学钻探还是干热岩的勘探开发,都需要在高温地层中钻进。金刚石钻进是一种先进的回转钻进技术,在油气勘探和地质勘查工作中应用广泛,也是目前科学钻探、深部油气勘探和干热岩勘探开发中所采取的主要钻进方式。随着温度的升高,岩石的性质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强度降低、塑性增强,可钻性发生变化;同时高温对钻进技术也会产生很大影响,例如钻井液携粉能力降低、井壁失稳、钻头磨损加剧等。另一方面,金刚石材料受热容易产生热损伤从而导致耐磨性下降。但到目前为止,针对金刚石钻头钻进高温地层的研究少见报道,金刚石钻头在高温地层中钻进碎岩的特征与规律尚未有深入的专门研究。本文以深部油气勘探、深部科学钻探以及干热岩钻井中,金刚石钻头需要在高温地层中进行碎岩钻进为研究的出发点,立足于金刚石钻头材料、岩石、循环介质、钻进实验装置以及实验方法5个要素,研究了温度对金刚石钻进的影响,揭示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孕镶金刚石钻头和PDC钻头钻进不同岩石的特征和一般规律,并对高温下金刚石钻头碎岩与磨损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论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和相关结论如下:(1)综合测试和分析了多种金刚石钻头材料高温条件下的性能变化规律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单晶金刚石、聚晶金刚石和PDC三种材料在700℃左右开始发生明显的热失重效应。实时高温强度测试结果表明:在0350℃实时温度下,随着温度升高,孕镶材料的抗弯强度先升高后降低,断裂前变形量先减小后增高,100℃时强度提高约10%,350℃时强度降低约10%。01000℃高温后的强度和耐磨性研究结果表明:单晶金刚石颗粒静压强度随温度升高不断降低,600℃高温后强度降低接近30%,800℃后降低40%,1000℃时氧化殆尽;孕镶金刚石材料高温后强度随温度升高不断上升,800℃后升高20%,1000℃熔融;PDC材料耐高温能力在800℃以下;孕镶材料耐磨性随温度升高逐减弱,600℃之前趋势缓慢,600℃之后加速下降,800℃后耐磨性降低30%;PDC材料耐磨性随温度上升缓慢降低,600℃时降低了10%左右。(2)研制了可模拟0300℃高温地层钻进的试验装置分析和提出了高温钻进试验装置的功能需求和参数指标要求,并根据指标要求计算了装置加热需求功率和液压传动需求功率,完成了高温钻进试验装置各系统的设计和加工,为后续的高温钻进试验提供了关键设备条件,为后续实验和研究奠下了基础。(3)完成了高温钻进实验材料方法以及相关计算工作选择花岗岩、玄武岩和砂岩三种岩石样品,对其常温和高温可钻性进行了测试;设计制造了φ59mm的孕镶金刚石钻头和PDC钻头各两只;筛选并测试了高温循环介质;运用多相流体力学的相关知识,对岩粉净化方案进行了设计和计算,得出了岩粉滤网设置的最佳高度和沉淀静置时间等重要参数;运用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的热传导计算功能,对岩石在循环介质的加热过程进行模拟计算,获得了将岩石内部温度加热至稳定均匀所需的时间参数。(4)开展了金刚石钻头高温钻进实验孕镶金刚石钻进实验结果表明:300℃实时高温下,孕镶金刚石钻进花岗岩、玄武岩以及砂岩的钻进速度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花岗岩提高25%,玄武岩提高7%,砂岩提高50%;从扭矩数据分析,花岗岩高温下扭矩上升25%,玄武岩下降11%,砂岩增加18%;从破碎比功角度分析,花岗岩的破碎比功基本不受高温影响,而玄武岩高温下的破碎比功降低了20%,砂岩降低26%;从磨损角度分析,高温下钻头唇面的磨损会加剧。PDC钻进结果实验结果表明:PDC钻进实验结果表明:与常温相比,300℃高温条件下PDC钻进砂岩的钻进速度大幅提高,提高幅度达到240%,破岩比功降低超过50%。PDC钻头钻进花岗岩和玄武岩时,钻进速度较低,随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300℃下钻进花岗岩降低了20%,钻进玄武岩时速度仅为常温时的1/6。在破碎比功方面,高温条件下PDC钻进花岗岩比功为常温时的4倍以上;高温钻进玄武岩时,破碎比功达到为常温时的10倍以上。总体结果表明,孕镶金刚石钻头适合于在300℃高温硬岩地层的钻进。300℃条件下PDC钻头依然不适用于钻进花岗岩和玄武岩等硬岩。
林峰[6](2016)在《超硬材料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发展超硬材料产业的背景需求及战略意义超硬材料主要是指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金刚石(Diamond)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硬的物质,含天然金刚石和人造金刚石两种。天然金刚石原生矿主要分布在南非、扎伊尔等国,印度和我国有少量砂矿,人造金刚石是利用石墨为原料、镍钴等触媒金属为催化剂,在大约5GPa和1700K的高温高压条件下由石墨转化生成的。金刚石有硬度高、耐磨、热稳定性好等特性。立方氮化硼(缩写为c BN)在自然界是不存在,是人造的,在人工合成金刚石成功之后,科学家发挥联想,采用类似于合成金刚石的原
阮海龙,吴海霞,沈立娜,李春[7](2015)在《金刚石钻进计算模型及最优参数设计》文中提出根据所需钻进岩石类型,通过适当的简化和假设建立了金刚石钻进的数学模型,针对性地设计了金刚石钻头的基本性能参数,并对钻进参数进行最优化设计,从而获得最佳钻进效率,并进一步利用微钻实验进行了模型的验证。由此建立了一套金刚石钻进参数最优化设计体系,可对金刚石钻头的设计及野外现场钻头选型提供参考依据。
齐森[8](2015)在《煤田钻探全面提速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为推进煤田钻探的全面提速,提出了金刚石钻进和风动潜孔锤钻进两种突破硬岩地层的钻探技术方法,并具体分析了两种方法的操作过程和措施。结果表明,采用先进的钻探技术和钻探方法,能够有效推进煤田钻探的全面提速。
刘蓓[9](2014)在《微型钻进实验模拟装置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地质钻探行业的发展和需要,智能化(自动化)钻机已经成为发展的流行趋势,由于孔内的钻进具有不可见性,影响钻进参数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因此,在钻进中必须合理选择与优化钻进参数、降低钻探成本、提高钻探效率,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条件是研究掌握钻头的碎岩机理以及钻进工艺参数。为适应现代科学钻探的任务及实际生产的需要,本文研发了一款功能较全面的微型钻进实验模拟装置。该实验装置可用于钻探领域的很多研究工作,如用于对新型钻头的研发;给实际钻探施工作业提供或选择钻进参数,并可进行效果评价,从而优化钻探规程参数;可用于测岩石的研磨性和可钻性,并对岩石研磨性和可钻性进行分级;还可用于金刚石钻头的使用寿命研究,可选择不同钻进规程参数研究钻头的消耗量,在确保钻速需求的同时钻头寿命达到最长使用时间。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微型钻进实验模拟装置的研发。调研国内外自控式(智能)钻探设备(装置)的研究发展情况及研究成果,并对国内外在这方面研究及成果进行了分析对比。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超深钻探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与科研小组的科研经验水平,提出了微型钻进实验模拟装置的研发及设计技术思路,并对实验模拟装置功能需求进行分析讨论,包括钻进实验模拟装置的硬件结构组成,软件数据监测与采集系统,钻进功能模式定义,具体技术参数选定等。实验装置的具体研发与设计。一是实验模拟装置的机械系统设计,根据已经选定的技术参数指标,对钻进回转机构的设计、给进机构的设计、移动机构的设计和泥浆循环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计算与优化设计,并对关键零部件做了有限元分析,确保设计满足机械安全要求;二是实验模拟装置的数据监测采集与工控系统设计实现,主要包括数据监测采集系统和工控系统设计两大部分内容。具体研究设计内容包括钻压监测与控制、转速监测与控制、钻速监测与控制、扭矩监测及泵量的控制等功能,实现了各个单元系统的功能研发。模拟钻进试验评价。验证了微型钻进实验模拟装置运行可靠,数据采集与监测情况均达到设计要求,其工控系统设计也符合实际功能要求。
古剑飞,甘贻强,张明明[10](2013)在《小口径金刚石钻进在大岗山水电站帷幕灌浆工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以小口径金刚石钻进在大岗山水电站帷幕灌浆工程中的应用为例,总结了小口径金刚石钻进在坚硬地层中的施工技术。从设备机具的选择、施工工艺、相关参数的确定、钻进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结合钻孔轨迹平面投影图对孔斜进行分析。
二、人造金刚石钻进试验情况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造金刚石钻进试验情况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金刚石钻进岩石破碎过程及其与规程参数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岩石应力变形状态 |
2 岩石破碎过程 |
2.1 岩石破碎的3种方式 |
2.2 钻头切入岩石深度 |
2.3 岩石预破碎区 |
3 岩石破碎过程与钻进规程参数的关系 |
3.1 钻头每转进尺与钻进规程参数的关系 |
3.2 机械钻速与钻进规程参数的合理组合 |
3.3 极限钻进规程与规程参数调节 |
4 认识、讨论与建议 |
(2)地质钻探工程的发展历程与展望——回顾探矿工程事业70年(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新中国成立初期探矿工程创建起步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
1.1 创建探矿工程队伍 |
1.2 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
1.3 发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情报工作 |
1.3.1 科学研究工作 |
1.3.2 科技情报工作 |
1.3.2.1 创办专业杂志 |
1.3.2.2 创建学术组织 |
1.3.2.3 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
1.4 在引进的基础上研发国产钻探装备 |
1.5 初步建立管理体系,建章立制 |
1.5.1 操作规程 |
1.5.2 管理办法 |
1.5.3 定额 |
1.5.4 技术标准 |
1.6 小结 |
2 探矿工程技术稳步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
2.1 以绳索取心为主体的多工艺钻探技术逐步完善 |
2.1.1 以金刚石钻探为代表的新技术开始起步 |
2.1.2 以绳索取心钻进为主的小口径金刚石钻进技术成为地质岩心钻探主体 |
2.1.3 液动冲击回转钻进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
2.1.4 受控定向钻进技术研究应用成果斐然 |
2.2 以反循环为主体的多工艺空气钻探技术体系获推广应用 |
2.3 以低密度为主体的护孔、堵漏、保矿技术体系形成 |
2.4 以坑道机械化为主体的新奥法掘进技术体系得到推广应用 |
2.5 水文水井钻探、高温地热钻井技术体系初步形成 |
2.6 地质钻探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
2.7 地质勘查宏观协调和行业管理得到加强 |
2.8 科研能力及国际交流得以加强 |
2.9 小结 |
3 探矿工程扩大服务领域阶段(大致为20世纪最后15年) |
3.1 贯彻地矿部“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取得显着经济效益 |
3.2 工程勘察钻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
3.3 工程施工钻探技术与设备快速发展 |
3.3.1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
3.3.2 基坑支护与地基处理设备 |
3.3.3 非开挖管线铺设技术与设备 |
3.3.4 其他特殊工程 |
3.4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初显神威 |
3.5 坑探工程技术进步,服务领域拓宽 |
3.6 对接井施工技术解决盐岩采矿技术难题 |
3.7 建筑装修薄壁工程钻技术 |
3.8 地质钻探技术稳中求进 |
3.9 小结 |
4 钻探工程技术全面、深入发展,逐步进入世界一流的阶段(21世纪以来) |
4.1 地质工作管理体制大变革 |
4.2 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深部钻探工程 |
4.3 钻探工程在地热、铀矿等新型能源资源勘探开发中一展身手 |
4.4 页岩气勘探开发依托钻井技术进步取得突破 |
4.5 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迈入世界领先水平 |
4.6 大陆科学钻探工程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
4.6.1 前期准备工作 |
4.6.2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 |
4.6.3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 |
4.6.4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 |
4.6.5 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 |
4.6.6 极地钻探工程 |
4.7 积极开展大洋钻探 |
4.8 积极开展绿色勘查钻探技术研究 |
4.9 探矿工程专业标准体系逐步成熟并完善 |
4.10 钻探技术在矿山救援等特种工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
5 展望 |
(3)植物胶在复杂地层钻探施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项目工程背景 |
2.1 项目区概况 |
2.2 工程地理环境 |
2.2.1 地形、地貌 |
2.3 水文地质及气象条件 |
2.3.1 水文地质 |
2.3.2 气象条件 |
2.4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
2.4.1 地层岩性 |
2.4.2 地质构造与地震 |
2.5 项目区钻探施工重难点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钻探施工工艺 |
3.1 钻探设备 |
3.1.1 钻机 |
3.2 岩芯钻探钻进方法 |
3.2.1 硬质合金钻进 |
3.2.2 金刚石钻进 |
3.2.3 钻粒钻进 |
3.2.4 冲击回转钻进 |
3.3 项目区钻进施工工艺优选 |
3.4 钻探工程质量 |
3.4.1 钻探工程岩芯采取的基本要求 |
3.4.2 影响岩芯质量的主要因素 |
3.4.3 提高岩芯质量的技术措施 |
3.5 本章小结 |
4 CT植物胶冲洗液的特性研究 |
4.1 植物胶的组成及性质 |
4.1.1 植物胶的组成 |
4.1.2 植物胶的物理性质 |
4.1.3 植物胶冲洗液的物理稳定性 |
4.1.4 植物胶的化学性质 |
4.1.5 植物胶冲洗液的化学稳定性 |
4.2 植物胶冲洗液的作用机理 |
4.2.1 冷却钻头、携带岩粉 |
4.2.2 护壁作用 |
4.2.3 润滑减阻作用 |
4.3 植物胶的护芯试验 |
4.3.1 试验目的及材料 |
4.3.2 试验方法 |
4.3.3 试验结果分析 |
4.4 植物胶的粘弹、减振试验 |
4.4.1 爬杆试验 |
4.4.2 无管虹吸现象 |
4.4.3 减振试验 |
4.4.4 试验结果分析 |
4.5 植物胶的剪切稀释性试验 |
4.5.1 试验方法及结果 |
4.5.2 试验结果分析 |
4.6 植物胶冲洗液的流变特性试验研究 |
4.6.1 常见的几种流变模型 |
4.6.2 植物胶冲洗液流变试验 |
4.6.3 植物胶冲洗液适用的流变模型 |
4.7 本章小结 |
5 CT植物胶冲洗液性能改良研究 |
5.1 植物胶冲洗液性能评价指标 |
5.1.1 表观粘度 |
5.1.2 漏斗黏度 |
5.1.3 滤失水量 |
5.1.4 挂丝量 |
5.2 植物胶冲洗液性能改良试验研究 |
5.2.1 植物胶冲洗液改良剂的改良原理 |
5.2.2 植物胶冲洗液原料的选择和配制 |
5.2.3 植物胶改良剂的选择 |
5.2.4 植物胶的改良试验 |
5.2.5 植物胶冲洗液的防塌性能 |
5.3 不同改良剂的对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植物胶现场应用 |
6.1 现场植物胶冲洗液的配制与管理 |
6.2 植物胶冲洗液的现场应用 |
6.2.1 现场概况 |
6.2.2 现场应用概况 |
7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与参与项目 |
致谢 |
(4)关于金刚石钻头底出刃锐化处理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金刚石出刃及其测量 |
2 底出刃的作用及其与规程参数的关系 |
3 钻头底出刃锐化处理技术和工艺 |
3.1 底出刃锐化电化学处理基本概念 |
3.2 设计底出刃的计算 |
3.3 电化学处理工艺 |
3.4 注意事项[19] |
4 锐化金刚石钻头的技术经济指标对比 |
4.1 绳索取心钻进时钻头技术指标对比 |
4.2 地质条件复杂矿区钻进指标对比 |
4.3 上仰孔钻进技术指标对比 |
5 结语 |
(5)高温条件下金刚石钻头钻进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深部油气与深部科学钻探 |
1.1.2 干热岩勘探与开发 |
1.2 高温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
1.2.1 高温岩石热物理性质研究现状 |
1.2.2 高温岩石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
1.2.3 高温岩石变形与破坏研究现状 |
1.3 高温钻进模拟试验装置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金刚石钻进碎岩与磨损机理 |
1.4.1 金刚石钻头碎岩机理 |
1.4.2 金刚石钻头的磨损机理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路线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高温条件下钻探用金刚石材料性能变化研究 |
2.1 钻探用金刚石材料的类型 |
2.2 金刚石材料热重分析 |
2.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2.2 结果与讨论 |
2.3 实时温度下孕镶金刚石材料抗弯强度变化研究 |
2.3.1 试样的制备 |
2.3.2 试验方法 |
2.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4 高温后金刚石材料性能变化 |
2.4.1 材料与方法 |
2.4.2 高温后的外观变化 |
2.4.3 高温后单晶金刚石静压强度测试 |
2.4.4 高温后孕镶金刚石试样抗弯强度测试 |
2.4.5 高温后磨耗比测试 |
2.4.6 高温后金刚石材料微观形貌观察 |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温钻进试验装置的研制 |
3.1 研制的总体思路 |
3.2 基本功能与设计参数指标 |
3.2.1 工作温度 |
3.2.2 钻头类型与尺寸 |
3.2.3 钻进模式要求 |
3.2.4 传动方式要求 |
3.3 相关计算 |
3.3.1 钻进参数需求计算 |
3.3.2 加热功率需求计算 |
3.3.3 液压系统功率需求计算 |
3.4 设计原理与基本结构 |
3.4.1 设计参数指标 |
3.4.2 设计原理图 |
3.4.3 设计原则 |
3.4.4 基本结构 |
3.5 试验装置主体机构的设计与加工 |
3.5.1 基础框架 |
3.5.2 给进机构的设计 |
3.5.3 回转机构的设计与计算 |
3.5.4 高温油浴加热循环系统 |
3.5.5 岩样夹持机构 |
3.5.6 液压传动系统 |
3.5.7 控制与记录系统 |
3.6 试验装置调试 |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温钻进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 岩石样品 |
4.1.1 岩石样品的选择 |
4.1.2 岩石样品分析与鉴定 |
4.1.3 可钻性分级 |
4.1.4 实时高温对岩石摆球硬度的影响 |
4.2 金刚石钻头设计与制作 |
4.2.1 孕镶金刚石钻头 |
4.2.2 PDC钻头 |
4.3 循环介质 |
4.3.1 循环介质初选 |
4.3.2 循环介质冲洗液性能测试 |
4.3.3 循环介质高温性能参数 |
4.4 岩粉净化计算 |
4.4.1 基本参数 |
4.4.2 过滤计算 |
4.4.3 沉淀计算 |
4.5 岩石加热时长模拟计算 |
本章小结 |
第5章 金刚石钻头高温钻进实验及分析 |
5.1 实验方法 |
5.2 实验结果 |
5.3 温度对孕镶金刚石钻头钻进不同岩石的影响 |
5.3.1 对钻进花岗岩的影响 |
5.3.2 对钻进玄武岩的影响 |
5.3.3 对钻进砂岩的影响 |
5.4 温度对PDC钻头钻进不同岩石的影响 |
5.4.1 对钻进砂岩的影响 |
5.4.2 对钻进花岗岩的影响 |
5.4.3 对钻进玄武岩的影响 |
5.5 高温钻进金刚石钻头碎岩与磨损机理分析 |
5.5.1 高温钻进钻头碎岩机理分析 |
5.5.2 钻头磨损形貌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论文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超硬材料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超硬材料产业的背景需求及战略意义 |
2 国外超硬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2.1 国外超硬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 |
2.2 国外超硬材料产业的发展趋势 |
2.3 国外超硬材料及制品应用领域的拓展 |
3 国内超硬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3.1 国内超硬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 |
3.2 国内超硬材料产业的发展趋势 |
4 国内超硬材料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本产业的主要任务 |
5 推动我国超硬材料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5.1 加强基础性研究 |
5.2 推广或完善新技术、新工艺 |
5.3 重点发展几种产品 |
5.4 加强合作,推动技术创新 |
5.5 政府扶持,给与更大的支持力度 |
(8)煤田钻探全面提速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
2 煤田钻探全面提速的钻进工艺 |
2.1 金刚石钻进 |
2.1.1 钻具级配选择 |
2.1.2 钻孔结构选择 |
2.1.3 钻进方法选择 |
2.1.4 金刚石钻进技术参数 |
2.2 风动潜孔锤钻进 |
2.2.1 钻具组合 |
2.2.2 钻压及转速选择 |
3 结语 |
(9)微型钻进实验模拟装置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
1.2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3.1 主要工作 |
1.3.2 研究技术思路 |
1.4 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 |
1.4.1 研究计划安排 |
1.4.2 研究预期成果 |
第2章 自控式钻进设备(装置)研究现状 |
2.1 钻进设备(装置)发展简史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实验模拟装置功能需求分析 |
3.1 钻进实验装置结构组成 |
3.1.1 钻进实验台 |
3.1.2 主机操作控制台 |
3.1.3 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
3.2 工控原理 |
3.3 实验装置钻进模式 |
3.3.1 恒钻压钻进模式 |
3.3.2 恒钻速钻进模式 |
3.4 技术参数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钻进实验模拟装置机械系统设计 |
4.1 机械系统与设计原则 |
4.1.1 机械系统的组成 |
4.1.2 设计原则 |
4.2 钻进回转机构设计 |
4.2.1 钻进回转机构 |
4.2.2 电动机选型 |
4.2.3 同步带设计计算和选型 |
4.2.4 推力轴承选型及校核 |
4.3 给进机构设计 |
4.3.1 给进机构 |
4.3.2 升降机的选型 |
4.3.3 电动机的选型 |
4.4 移动定位机构设计 |
4.4.1 移动机构 |
4.4.2 减速电机计算及选型 |
4.5 冲洗液循环系统设计 |
4.6 关键零部件有限元模拟分析 |
4.6.1 Solidworks简介 |
4.6.2 机构受力状态分析 |
4.6.3 有限元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数据监测采集与控制系统设计 |
5.1 数据监测采集系统的设计实现 |
5.1.1 钻压监测 |
5.1.2 转速监测 |
5.1.3 钻速监测 |
5.1.4 扭矩监测 |
5.1.5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
5.2 工控系统的设计实现 |
5.2.1 钻速与钻压的控制 |
5.2.2 转速的控制 |
5.2.3 泵量的控制 |
5.2.4 钻孔定位的控制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模拟钻进试验分析与评价 |
6.1 试验目的 |
6.2 试验方案 |
6.3 钻进试验 |
6.3.1 不同转速钻进 |
6.3.2 恒钻压模式钻进 |
6.3.3 恒钻速模式钻进 |
6.3.4 综合分析与评价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 |
(10)小口径金刚石钻进在大岗山水电站帷幕灌浆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1.1 工程概况 |
1.2 技术难点 |
1.2.1 地质条件复杂 |
1.2.2 钻探质量要求高 |
1.2.3 深孔作业量大 |
1.2.4 钻头寿命短, 孔内事故多发 |
2 钻探施工技术 |
2.1 帷幕灌浆施工工艺 |
2.2 钻探设备的选择 |
2.3 钻进规程参数 |
2.3.1 钻压 |
2.3.2 转速 |
2.3.3 冲洗液量 |
2.4 取心技术措施 |
2.5 钻头寿命短的原因分析及针对性改进 |
2.5.1 钻头因素 |
2.5.2 工艺因素 |
2.5.3 改进措施 |
2.6 常见事故及预防措施 |
2.6.1 折断杆事故 |
2.6.2 烧钻事故[3] |
2.6.3 钻进中振动 |
2.6.4 钻孔弯曲 |
3 建议和改进措施 |
4 钻探技术成果 |
5 结语 |
四、人造金刚石钻进试验情况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金刚石钻进岩石破碎过程及其与规程参数关系的研究[J]. 汤凤林,Нескоромных В.В.,宁伏龙,段隆臣,Чихоткин В.Ф.. 钻探工程, 2021(10)
- [2]地质钻探工程的发展历程与展望——回顾探矿工程事业70年[J]. 王达,赵国隆,左汝强,孙建华,周红军,张林霞,李艺.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9(09)
- [3]植物胶在复杂地层钻探施工中的应用研究[D]. 胡俊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4]关于金刚石钻头底出刃锐化处理的试验研究[J]. 汤凤林,沈中华,段隆臣,柳少青,孙环平,Чихоткин В.Φ..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7(09)
- [5]高温条件下金刚石钻头钻进实验研究[D]. 吴海东. 吉林大学, 2017(09)
- [6]超硬材料的研究进展[J]. 林峰. 新型工业化, 2016(03)
- [7]金刚石钻进计算模型及最优参数设计[A]. 阮海龙,吴海霞,沈立娜,李春. 第十八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 2015
- [8]煤田钻探全面提速方法探讨[J]. 齐森. 煤炭与化工, 2015(07)
- [9]微型钻进实验模拟装置的研制[D]. 刘蓓.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5)
- [10]小口径金刚石钻进在大岗山水电站帷幕灌浆工程中的应用[J]. 古剑飞,甘贻强,张明明.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