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控装置中强弱电接口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凯[1](2020)在《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机床机电一体化数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数控机床能够有效解决精密零件、复杂零件的加工问题,也是较为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数控机床。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为数控基础持续发展的结果,在使用PLC数控机床过程中具有多种优势,比如电气控制系统利用工件自动夹紧、机械手自动换刀及断刀检测等能够实现自动化的数控机床。以此,文章就对基于计算机的机床机电一体化数控系统设计进行分析。
冯宁[2](2018)在《数控机床电气的抗干扰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中数控机床作为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一种主要的生产形式,可以说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由于数控机床技术的复杂性而且应用了较多的新型技术,再加上相关的技术应用比较不成熟,导致相关的数控机床在实际的应用生产中极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进而使得数控机床的应用以及生产受到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实际的管理中,必须对数控设备进行正确操作和维护、保养,进而有效地降低数控机床生产使用中出现故障的概率。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数控机床电气的抗干扰进行分析,对目前阶段数控机床电气系统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罗词文[3](2017)在《WFL机床人机交互故障诊断系统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完成了 WFL机床的人机交互故障诊断系统的开发,利用系统可以对WFL机床故障修复做出快速响应、减小相关维修指导人员专业依赖性,还可以实现对新入职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快速掌握WFL机床的维护方法,以降低因为相关维护人员减少带来工作压力。该系统具有对WFL机床故障的现象、故障判断过程和维修方法进行记录,进行专家知识的更新和补充等多种功能,这对于保障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总结公司WFL机床的常见故障,对故障进行了整理和分类,针对主轴模块、液压系统模块、刀库和换刀装置模块等机床主要组成部分的故障进行了分析;对WFL机床人机交互诊断系统做了需求分析,提出了系统功能需求和非功能的需求;采用了基于故障树规则的诊断系统结构,总结了故障诊断流程,完成了人机交互诊断系统的结构设计;通过运用故障分析法将把故障的整个树分解为相对独立的多个子树,并运用产生式表示法和框架表示法实现了对WFL机床人机交互故障诊断的知识表示;建立了采用确定性正向推理、深度优先搜索和分块组织的冲突消解策略的推理模型,完成了 WFL机床人机交互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基于计算机开发工具,完成了WFL机床人机交互故障诊断系统的软件开发。WFL机床人机交互故障诊断系统主要由基于规则的知识库、推理模型、规则库等部分组成。系统应用qt-creator软件进行编程,基于C++语言开发,使用SQLite数据管理工具将知识库转化成为有效的数据库,面向对象的设计以增加对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文中阐述了数据存储形式、数据库的连接、数据库进行添加和删除、相关辅助工具等程序设计内容。最后,对WFL机床人机交互故障诊断进行了案例演示。
张岚[4](2015)在《浅析现代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文中提出现代数控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然成为促进我国数控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契机。文章积极对于当前现代数控技术的实际情况进行探析,总结和归纳了现代技术发展的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阐释了现代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李琪[5](2014)在《电火花加工脉冲电源及其在数控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工业上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高硬度、高强度、高熔点以及高纯度的新型材料,但是却不能通过传统的工艺和机械对其进行加工。因此,不仅需要对传统的机械加工进行升级和完善,还需要研究新型的材料加工技术。电火花加工法具有很多优异性能,能解决传统加工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开发了一种新型脉冲电火花加工电源,并在开放式数控平台上集成了电火花加工控制技术,开发了相应的控制软件。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对于电火花加工脉冲电源的应用做了基本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新型脉冲电源。2)探讨了机械加工中实时检测系统的一般体系结构,给出了针对该体系结构的实时检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的原则和方法3)分析了基于开放式数控平台的专用数控设备控制软件的开发方法,并在此平台上开发了数控电火花加工系统加工控制软件,在开放式数控系统中嵌入实时测量模块。4)实现了在华中Ⅰ型数控平台上集成电火花加工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工艺卡式编程方式,操作简便,加工适应能力强。最后根据开发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对专用控制软件的开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和红波[6](2014)在《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产品平台研究开发》文中指出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是使不同种类和不同类型的机床,具有超声自动检测功能的系统。该系统由超声发射接收部件、超声辅助探测部件、超声耦合部件、数控部件等组成。它们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的思想,可以快速设计制造出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型号机床需要的品种。本文通过对产品平台及模块化设计的思想分析,对如何构建合理的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的产品平台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本文采用模块化产品平台的理论构建系统产品平台。首先对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需求对象,对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功能进行了定义和分解。其次对系统中的关键模块——超声发射接收部件模块、超声辅助探测部件模块、超声耦合部件模块、协调控制部件模块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再次对五种典型的附件扫描机构模型进行了分析,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对机构进行了模块划分,并且对模块中的元素进行了通用元素的归类和确定。最后对系统产品平台的功能及模块进行了划分,确定和建立了可以快速设计制造出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型号机床需要品种的平台。基于该平台能够对该系统上同一功能的单元,设计出若干具有不同功能、互换性强的模块。根据用户需求,选择和组合成不同功能或功能相同但性能、规格不同的产品。
杨自龙[7](2014)在《平板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及其伺服驱动系统近年来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是未来高端数控设备的发展方向。但是,就目前来看,我们国家的相关研究仍处于相对落后的形式,所以研究直线伺服驱动控制技术对我国未来工业化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论文研究基于广州数控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伺服系统项目,研究对象选择平板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本研究采取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着重研究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伺服系统驱动控制,搭建了基于矢量控制的三闭环伺服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并设计了平板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实验平台,设计了模糊PI速度调节器,并进行了仿真与实验验证。论文的主要的内容总结如下:(1)在分析平板式永磁直线同步直线电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平板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电磁数学模型和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仿真模型。(2)阐述了基于矢量控制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伺服三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构建了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重点对速度闭环和位置闭环进行了仿真分析。(3)为了改善常规PI速度调节器的动态响应慢、输出超调大等问题,提出了模糊PI速度调节器,详细介绍了模糊PI速度调节器的设计过程,并搭建了相应Simulink仿真模型,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4)基于平板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搭建了伺服实验平台,介绍了其硬件实现和软件设计流程,分别对电流环、速度环和位置环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重点实验验证了模糊PI速度调节器的实际效果和分析了重复定位精度。
沈春波[8](2013)在《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电气隔离技术》文中认为在抗干扰技术中应用效果较好的就是电气隔离技术,在电路中电气隔离技术可以很好的分离干扰与被干扰信号,最终获得隔离现场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概述,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干扰因素,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电气隔离技术。
杨东方[9](2012)在《法兰接管马鞍曲面加工专机CNC系统研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氢反应器是炼油工业的一个必备设备,随着其容积的不断加大,反应器的壁厚、尺寸和重量都在不断增加。这对反应容器的加工制造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得其筒体焊接接管的加工更为困难。随着尺寸和壁厚的不断加大,目前的加工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大尺寸和厚壁的法兰接管曲面的加工问题。本课题研究法兰接管马鞍曲面加工专机数控系统,旨在解决方形车削和手工打磨方案加工周期长、对工人身体危害大等缺点,从而实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在深入分析研究法兰接管加工专机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构建了以工控机为上位机、以固高科技的GE-400-SV-PCI运动控制器为下位机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并分别从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系统的实现方案。详细分析了法兰接管马鞍曲面加工的实现方案,并对加工专机的运动控制进行了研究,包括铣床的三轴联动控制和主轴的运动控制。选用了安川系列的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构成控制系统,并设计了机床的电气控制回路;通过调用运动控制器提供的动态函数链接库实现铣床的三轴联动以及主轴的运动控制,包括主轴的启停与分段调速控制。在软件设计上,系统采用模块化、层次化的软件设计思想,基于运动控制器在Windows的平台上进行了软件设计,以Vi sual C++6.0为编程环境,开发了人机交互界面、参数设置和运动控制等功能模块。本课题研究的加工专机可以实现接管法兰裙边马鞍曲面的有效加工,拓宽了数控技术的应用领域,具有成本低、功能强、升级维护方便等特点,这对压力容器制造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雷斌[10](2012)在《基于SERCOS总线的光纤通讯在数控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采用总线技术是机床数控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研究将SERCOS现场总线技术和DSP嵌入式技术结合,在数控机床中实现计算机数字控制器CNC与伺服驱动器之间的数控通信。本文在对开放式数控系统及其发展以及现场总线技术在数控系统的应用进行简要述评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SERCOS总线协议的机床数控系统架构:以运动控制器为主站,进给伺服驱动器为从站的主从式环形网络。运动控制指令通过光纤环路发送到各伺服从站,实现对伺服装置的同步控制;伺服从站周期性地将状态数据反馈至SERCOS主站同步运动控制器。深入分析了SERCOS总线传输协议与接口器件SERCON816特性,以DSP6713芯片设计了主站通讯接口电路,编写运动控制器通讯接口软件。以DSP2812芯片作为主要控制芯片设计了伺服驱动的从站通信接口电路,编写伺服驱动通讯接口软件。将设计在本实验室开发的运动控制器和伺服驱动器上实现,搭建了三轴机床数控系统,并在实验室三轴系统上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表明,基于SERCOS总线协议在通信速率为4MHz时能够完成机床数控通信要求。
二、数控装置中强弱电接口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控装置中强弱电接口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机床机电一体化数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控机床系统的概述 |
2 机床机电一体化数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
2.1 机械手自动换刀 |
2.2 断刀检测 |
2.3 硬件控制电路构成 |
2.4 MST接口 |
3 机床机电一体化数控系统的模块设计 |
3.1 主轴单元的设计 |
3.2 驱动装置设置 |
3.2.1 进给伺服电机型号 |
3.2.2 主轴伺服电机型号 |
4 机床的调试分析 |
4.1 机械部分的调整 |
4.2 伺服系统调试 |
5 结语 |
(2)数控机床电气的抗干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概述 |
2 目前阶段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存在的一些干扰因素 |
3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电气隔离技术分析 |
3.1 采用光电耦合的相关抗干扰技术 |
3.2 采用脉冲变压器具的相关抗干扰技术 |
3.3 应用交流电源的相关抗干扰技术 |
3.4 应用直流电源的相关抗干扰技术 |
结语 |
(3)WFL机床人机交互故障诊断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技术 |
1.1.1 现代故障诊断技术概述 |
1.1.2 国内外故障诊断的发展概况 |
1.2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发展趋势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WFL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故障分析 |
2.1 WFL机床简介 |
2.1.1 WFL机床组成和工作原理 |
2.1.2 WFL机床的故障分类 |
2.2 WFL机床的主要参数 |
2.3 WFL部分功能模块故障分析 |
2.3.1 故障知识的获取 |
2.3.2 主轴模块故障分析 |
2.3.3 液压系统故障分析 |
2.3.4 刀库和换刀装置故障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WFL机床人机交互故障诊断系统总体设计 |
3.1 WFL机床交互诊断系统设计简介 |
3.1.1 系统设计的原则 |
3.1.2 系统设计步骤 |
3.2 WFL机床人机交互故障诊断系统需求分析 |
3.2.1 人机交互需求分析 |
3.2.2 人机交互故障诊断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 WFL机床人机交互故障诊断系统结构设计 |
3.3.1 WFL机床人机交互故障诊断系统流程设计 |
3.3.2 WFL机床人机交互故障诊断系统结构设计 |
3.3.3 故障树分析法在交互诊断系统的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WFL机床人机交互故障诊断系统知识表示 |
4.1 知识表示和知识校验 |
4.1.1 知识表示 |
4.1.2 知识校验 |
4.2 WFL机床人机交互故障诊断系统知识表示实现 |
4.2.1 产生式表示法 |
4.2.2 框架表示法 |
4.2.3 产生式表示法和框架表示法的结合 |
4.2.4 WFL人机交互故障诊断系统知识表示实现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WFL机床人机交互故障诊断系统推理实现 |
5.1 推理理论介绍 |
5.1.1 推理方法 |
5.1.2 推理方向 |
5.1.3 搜索策略 |
5.1.4 冲突消解策略 |
5.2 WFL机床人机交互故障诊断系统推理实现 |
5.2.1 搜索和交互的确定性 |
5.2.2 正向推理在交互系统中的使用 |
5.2.3 深度优先搜索策略 |
5.3 WFL机床人机交互故障诊断系统诊断模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WFL机床人机交互故障诊断系统软件设计 |
6.1 系统开发语言选择 |
6.2 系统主界面 |
6.3 系统模块开发 |
6.4 数据库开发和管理 |
6.4.1 数据库开发 |
6.4.2 数据库管理 |
6.5 系统数据备份和还原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WFL机床人机交互故障诊断案例 |
7.1 诊断实例 |
7.2 系统使用演示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部分代码 |
(4)浅析现代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数控技术的概况 |
1.1 现代数控技术的优势 |
1.2 现代数控技术发展的改进途径 |
2 现代数控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
2.1 现代数控技术朝着 PC 化的方向发展 |
2.2 现代数控技术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
2.3 现代数控技术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
2.4 现代数控技术朝着开放化的方向发展 |
3 结语 |
(5)电火花加工脉冲电源及其在数控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电火花加工的发展历程 |
1.2 电火花加工的工作原理 |
1.3 电火花加工的特点与应用 |
1.3.1 电火花加工的特点 |
1.3.2 电火花加工的应用 |
1.4 电火花加工数控系统的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电火花加工数控系统 |
1.4.2 国内电火花加工数控系统 |
1.5 电火花加工机床脉冲电源的研究现状 |
1.5.1 国外电火花加工脉冲电源 |
1.5.2 国内电火花加工脉冲电源 |
1.6 课题的来源和本文所作的工作 |
1.6.1 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
1.6.2 本文的立题和主要研究工作 |
1.7 本章小结 |
2 电火花加工脉冲电源的设计 |
2.1 电火花加工脉冲电源的作用及要求 |
2.1.1 脉冲电源的作用 |
2.1.2 脉冲电源的要求 |
2.2 电火花加工脉冲电源的分类 |
2.3 新型电火花加工脉冲电源的设计 |
2.3.1 当前脉冲电源的不足 |
2.3.2 新型电火花加工脉冲电源的原理 |
2.4 新型电火花加工脉冲电源的特点 |
2.5 电火花加工电源参数的自适应控制 |
2.5.1 电火花加工电源参数自适应控制的基本原理 |
2.5.2 电火花加工电源参数自适应控制的具体实现 |
2.6 本章小结 |
3 脉冲电源检测系统的设计 |
3.1 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 |
3.1.1 概述 |
3.1.2 电火花放电间隙状态检测的基本原理 |
3.1.3 检测系统设计原则 |
3.2 实时检测系统设计 |
3.2.1 检测系统硬件结构 |
3.2.2 检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
3.3 影响检测精度的因素 |
3.3.1 数据采集系统的影响 |
3.3.2 伺服系统精度的影响 |
3.3.3 机床运动副的影响 |
3.4 检测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技术 |
3.4.1 常见的干扰类型 |
3.4.2 检测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电火花加工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
4.1 引言 |
4.2 基于IPC的开放体系结构的华中Ⅰ型数控开发平台 |
4.2.1 华中Ⅰ型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硬件结构 |
4.2.2 华中Ⅰ型开放式数控系统的软件结构 |
4.3 基于华中Ⅰ型开放式数控开发平台的二次开发 |
4.3.1 二次开发概述 |
4.3.2 二次开发的专用数控系统的软硬件结构 |
4.3.3 二次开发的内容 |
4.4 开放式数控系统平台上实时检测的实现 |
4.4.1 检测系统与数控系统的软件连接 |
4.4.2 实时检测的实现 |
4.5 基于API的专用数控系统功能实现 |
4.5.1 华中Ⅰ型数控系统功能的API实现 |
4.5.2 华中Ⅰ型API底层接口函数的使用和功能的实现 |
4.5.3 API的函数实现与G代码文件的对比 |
4.6 电火花加工数控系统的实现 |
4.6.1 数控电火花加工控制系统结构与原理 |
4.6.2 电火花机床数控系统软件结构 |
4.6.3 电火花加工的控制流程 |
4.7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产品平台研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超声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 |
1.1.1 超声检测的工作原理 |
1.1.2 超声检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3 超声检测技术的发展 |
1.2 产品族与产品平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产品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产品平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功能定义 |
1.4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价值 |
1.4.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
1.4.2 课题的研究价值 |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1.6 本章总结 |
2 产品平台构建方法及技术 |
2.1 面向产品平台的产品族设计技术体系研究 |
2.1.1 产品平台的相关概念 |
2.1.2 基于产品平台的产品族体系结构模型 |
2.1.3 基于平台的产品族设计技术体系 |
2.2 产品平台的常用构建方法概述 |
2.2.1 基于可调节变量的产品族设计方法 |
2.2.2 模块化产品平台构建方法 |
2.2.3 数控机床超声自动超声检测系统产品平台构建方法 |
2.3 机械产品的模块划分方法 |
2.3.1 基于功能模块划分方法 |
2.3.2 不同角度模块划分方法 |
2.3.3 不同产品模块划分方法 |
2.3.4 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模块划分方法 |
2.4 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产品平台的相关定义 |
2.4.1 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产品族 |
2.4.2 数控机床超声检测系统产品平台 |
2.4.3 数控机床超声检测系统产品平台的组成 |
2.5 本章小结 |
3 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的产品平台总体研究 |
3.1 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产品的需求分析 |
3.2 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概论 |
3.2.1 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的定义 |
3.2.2 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 |
3.2.3 数控机床超声检测系统的分类 |
3.2.4 数控机床超声检测系统的原理 |
3.3 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产品族模块划分原则及特点 |
3.3.1 系统产品族模块划分原则 |
3.3.2 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产品族特点 |
3.4 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产品族功能分解及关键模块划分 |
3.4.1 超声发射接收部件模块 |
3.4.2 超声辅助探测部件模块 |
3.4.3 超声耦合部件模块 |
3.4.4 协调控制部件模块 |
3.5 数控机床超声检测系统产品平台的评价 |
3.6 本章小结 |
4.基于平台的系统模块化设计 |
4.1 系统的模块划分 |
4.1.1 模块数学模型 |
4.1.2 模块划分方法 |
4.1.3 模块划分的方案评价 |
4.2 典型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
4.2.1 车床一自由度检测系统原理 |
4.2.2 车床一自由度检测系统模块组成 |
4.3 基于产品平台的机械结构模块化设计 |
4.3.1 机械结构模块划分 |
4.3.2 机械附件模块软件开发与模块划分 |
4.3.3 机械附件模块化平台元素的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产品平台开发应用 |
5.1 平台功能分析 |
5.2 平台模块划分 |
5.3 产品平台简介 |
5.3.1 产品平台模块组合 |
5.3.2 产品平台简介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及录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平板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直线电机概述 |
1.3.1 直线电机原理及分类 |
1.3.2 直线电机发展及应用 |
1.4 控制策略发展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平板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及建模仿真 |
2.1 平板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
2.2 平板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2.3 平板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Simulink仿真建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平板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伺服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
3.1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原理 |
3.2 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 |
3.2.1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原理 |
3.2.2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实现 |
3.3 平板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结构 |
3.4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伺服系统仿真 |
3.4.1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伺服仿真系统结构 |
3.4.2 速度环仿真分析 |
3.4.3 三闭环综合仿真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模糊PI速度控制器仿真研究 |
4.1 数字PID调节器 |
4.2 模糊控制简介 |
4.3 模糊PI速度控制器设计 |
4.4 基于模糊PID永磁直线电机伺服系统仿真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平板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伺服系统设计与实验 |
5.1 平板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硬件实现 |
5.1.1 主控器 |
5.1.2 散热器温度检测信号采样电路 |
5.1.3 IPM功率模块 |
5.2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伺服系统软件设计 |
5.3 伺服系统三闭环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 |
5.3.1 电流闭环设计及实验分析 |
5.3.2 速度环设计及实验分析 |
5.3.3 位置环设计及实验分析 |
5.3.4 重复定位精度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科研成果 |
致谢 |
(8)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电气隔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概述 |
1.1 数据输入装置是将信息指令和各类应用数据输入数控系统的重要装置。 |
1.2 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中枢体系, 它将收到的数控指令程序实 |
1.3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假如将数控系统作为人的大脑, PLC就是 |
1.4 主轴驱动系统主要接受驱动指令, 经过调节速度和转矩能够及 |
1.5 电器硬件电路伴随着PLC的功能而逐渐强大, 电器硬件电路 |
1.6 机床包含全部的电动机、制动器、各种开关等。 |
1.7 通常需要由集装主轴与电动机的脉冲编码器来完成速度测量。 |
1.8 测量位置通常使用光栅尺。 |
2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干扰因素 |
3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电气隔离技术 |
3.1 干扰信号控制的电气隔离 |
3.1.1 光电耦合的隔离技术 |
3.1.2 脉冲变压器具有的隔离技术 |
3.2 供电系统中的电气隔离 |
3.2.1 应用交流电源隔离技术 |
3.2.2 应用直流电源隔离技术 |
4 结束语 |
(9)法兰接管马鞍曲面加工专机CNC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概述 |
1.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1.1.2 课题来源 |
1.1.3 课题目的及意义 |
1.2 现代数控技术及其发展状况 |
1.2.1 数控技术的发展历史 |
1.2.2 数控系统的发展及趋势 |
1.3 开放式数控系统概述 |
1.3.1 开放式数控系统特征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3 基于PC的开放式数控系统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2章 法兰接管马鞍曲面加工方案 |
2.1 法兰接管马鞍曲面 |
2.2 法兰接管马鞍曲面加工现状 |
2.3 法兰接管马鞍曲面加工方式 |
2.4 法兰接管马鞍曲面加工方案 |
2.4.1 铣削加工相对运动和坐标系统的建立 |
2.4.2 铣削加工走刀轨迹的分析 |
2.4.3 粗加工和精加工 |
2.5 法兰接管马鞍曲面加工方案的插补运算 |
2.5.1 数控机床的插补运算 |
2.5.2 粗加工插补运算 |
2.5.3 精加工的插补运算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法兰接管马鞍曲面加工专机 |
3.1 概述 |
3.2 机床改造的基本要求 |
3.2.1 工艺范围 |
3.2.2 加工精度 |
3.2.3 机床总体布局 |
3.3 法兰接管加工专机的设计要求 |
3.3.1 机床结构 |
3.3.2 机床的运动形式 |
3.3.3 驱动方式的确定 |
3.4 立式车床C5116A |
3.4.1 立式车床C5116A的主要参数 |
3.4.2 立式车床C5116A的传动原理 |
3.5 立式车床C5116A的改造 |
3.5.1 主传动链的改造 |
3.5.2 轴向和径向进给系统的改造 |
3.5.3 旋转进给传动系统的改造 |
3.5.4 改进后的铣床传动结构 |
3.5.5 主运动结构的设计 |
3.6 加工采用的刀具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加工专机数控系统硬件设计 |
4.1 数控系统的组成 |
4.2 数控系统的设计 |
4.2.1 数控系统的工作流程 |
4.2.2 数控系统的设计原则 |
4.3 加工专机数控系统规划 |
4.4 加工专机数控系统硬件设计 |
4.4.1 硬件设计框架 |
4.4.2 工控机 |
4.4.3 运动控制器 |
4.4.4 进给伺服系统 |
4.4.5 电气控制系统 |
4.4.6 硬件电路的抗干扰措施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加工专机数控系统软件设计 |
5.1 数控系统软件的设计思路 |
5.2 数控系统软件结构 |
5.2.1 数控系统软件的功能模块划分 |
5.2.2 数控系统的特点 |
5.3 系统软件的开发环境 |
5.3.1 Windows XP操作系统 |
5.3.2 Visual C++6.0 |
5.4 系统的总体程序流程图 |
5.5 系统的初始化 |
5.6 运动控制器的编程 |
5.6.1 坐标系的建立 |
5.6.2 连续轨迹运动的实现 |
5.6.3 速度规划 |
5.6.4 连续轨迹运动的反馈信息 |
5.7 人机界面的实现 |
5.7.1 数控系统主界面 |
5.7.2 数控系统显示区 |
5.8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基于SERCOS总线的光纤通讯在数控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开放式数控系统综述 |
1.1.2 现场总线技术概要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现场总线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2 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趋势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SERCOS 总线通讯协议及其接口介绍 |
2.1 SERCOS 总线通讯协议 |
2.2 SERCOS 总线通讯接口 |
2.2.1 工作原理 |
2.2.2 接口拓扑结构 |
2.2.3 数据传输模式 |
2.2.4 数据传送内容 |
2.2.5 SERCOS 接口初始化 |
2.2.6 SERCOS 接口的工作特点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控系统 SERCOS 总线通讯硬件设计 |
3.1 数控系统硬件总体框架 |
3.2 SERCOS 接口电路设计 |
3.2.1 SERCOS 协议接口芯片 |
3.2.2 SERCOS 接口应用电路设计 |
3.3 SERCOS 总线通信主站电路设计 |
3.3.1 DSP 和 FPGA 处理器模块的设计 |
3.3.2 主站 SERCOS 接口硬件设计 |
3.4 SERCOS 总线通信从站电路设计 |
3.4.1 伺服驱动器设计 |
3.4.2 伺服驱动器总线通讯接口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通讯的软件设计 |
4.1 SERCOS 总线通信主站软件设计 |
4.1.1 SERCOS 通信主站初始化 |
4.1.2 参数的读写 |
4.1.3 过程命令的处理 |
4.2 SERCOS 总线通信从站软件设计 |
4.2.1 SERCOS816 初始化参数计算 |
4.2.2 SERCOS816 初始化函数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及结果分析 |
5.1 实验平台介绍 |
5.1.1 通讯主站 DSP6713 核心模块介绍 |
5.1.2 从站 DSP2812 模块介绍 |
5.2 实验过程 |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四、数控装置中强弱电接口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机床机电一体化数控系统设计[J]. 王凯. 粘接, 2020(09)
- [2]数控机床电气的抗干扰分析[J]. 冯宁.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8(16)
- [3]WFL机床人机交互故障诊断系统研究[D]. 罗词文. 东南大学, 2017(12)
- [4]浅析现代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J]. 张岚. 科技展望, 2015(08)
- [5]电火花加工脉冲电源及其在数控系统中的应用[D]. 李琪. 西安工业大学, 2014(09)
- [6]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产品平台研究开发[D]. 和红波. 中北大学, 2014(08)
- [7]平板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研究[D]. 杨自龙. 浙江大学, 2014(07)
- [8]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电气隔离技术[J]. 沈春波.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01)
- [9]法兰接管马鞍曲面加工专机CNC系统研发[D]. 杨东方. 兰州理工大学, 2012(S1)
- [10]基于SERCOS总线的光纤通讯在数控系统的应用研究[D]. 雷斌.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