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过多对大鼠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的影响

食盐过多对大鼠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的影响

一、食盐过多对大鼠肺组织过氧化脂质含量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赵利芳[1](2021)在《大气PM2.5及其它污染因子致肺损伤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细颗粒物(PM2.5)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它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和肺癌等密切相关,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定为一类致癌物。PM2.5中有机成分硝基多环芳烃(NPAHs)因具有致突性和致癌性被广泛关注。二氧化硫(SO2)也是常见大气污染物,会刺激呼吸道,引发肺炎和哮喘等疾病。此外,大气中生物组分内毒素,也称作脂多糖(LPS),与哮喘发作、肺损伤有关,其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也受到学者重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要防治重大疾病,改善环境质量,保障民生健康。围绕此重大需求,本研究以大气重要组分PM2.5为主,探讨气道滴注太原大气PM2.5与其有机组分NPAHs暴露、太原真实环境大气PM2.5暴露、气道滴注太原大气PM2.5和SO2动态吸入复合暴露、临汾真实环境大气PM2.5和腹腔注射LPS复合暴露对肺损伤的毒性效应,进而揭示三种大气组分致肺部相关疾病的毒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研究太原市大气PM2.5及其有机组分NPAHs典型代表物1-硝基芘(1-NP)和9-硝基蒽(9-NA)对肺DNA损伤的效应。研究发现,PM2.5暴露会引起DNA损伤,但PM2.5中1-NP和9-NA是否会损害DNA以及这两种物质对PM2.5毒性是否有贡献有待深入研究。本章研究对雄性Wistar大鼠分别气道滴注二甲基亚砜(DMSO)、PM2.5(1.5mg/kg b.w.)混悬液、1-NP低中高浓度染毒液(1-NP-1:1.0×10-5 mg/kg b.w.、1-NP-2:4.0×10-5 mg/kg b.w.和1-NP-3:1.6×10-4mg/kg b.w.)和9-NA低中高浓度染毒液(9-NA-1:1.3×10-5mg/kg b.w.、9-NA-2:4.0×10-5 mg/kg b.w.和9-NA-3:1.2×10-4mg/kg b.w.)。隔天滴注1次,连续10天。采用彗星实验(Comet assay)观察大鼠肺细胞DNA链损伤情况,利用SDS-KCl沉淀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DNA-蛋白交联(DPC)率,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考察DNA氧化损伤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氧化应激因子(血红素氧合酶1(HO-1)、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代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细胞色素P450(CYP450)、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和细胞色素P4501A2(CYP1A2))表达量。利用实时定量PCR(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B)检测大鼠肺组织DNA损伤修复相关因子(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OGG1)、8-羟基鸟嘌呤核苷酸(MTH1)和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群1(XRCC1))变化。结果表明PM2.5、1-NP和9-NA能通过影响DNA修复能力,增强氧化应激和生物转化而诱导DNA损伤。另外,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在剂量近似相等的条件下,1-NP中浓度和PM2.5、9-NA中浓度和PM2.5引起肺DNA损伤标志物表达变化有相关性。提示1-NP和9-NA在PM2.5致肺DNA损伤中起到一定贡献。此研究结果为PM2.5中NPAHs的肺毒理学机制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2、从DNA甲基化角度深入研究了太原真实环境大气PM2.5暴露对肺DNA损伤的影响。研究证实,DNA甲基化与DNA损伤有相关性,但真实环境大气PM2.5暴露致肺DNA损伤的修饰机制还不清楚。本章研究采用PM2.5全身吸入式暴露系统,对雄性SD大鼠进行山西省太原市环境大气PM2.5吸入暴露1个月和2个月。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大鼠肺部病理特征,结合ELISA、WB和RT-PCR技术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羟基自由基(HO·)、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MDA、SOD和GST)、DNA损伤修复相关因子(DNA损伤诱导基因153(GADD153)、8-OHd G和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和癌症相关因子(原癌基因c-fos、c-jun和抑癌基因PTEN)表达。为深入研究DNA损伤机制,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测定OGG1和MTH1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状态。结果表明,1月和2月PM2.5实时吸入暴露能对大鼠肺部造成病理损伤和DNA损伤,并影响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相关因子和DNA损伤修复基因(MTH1和OGG1)表达。此外,2个月PM2.5暴露显着降低了OGG1启动子区2的DNA甲基化水平。这提示DNA损伤与氧化应激有关,且OGG1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改变可能是PM2.5致大鼠肺遗传毒性的一个重要机制。最后,通过分析c-fos、c-jun和PTEN表达结果,发现PM2.5实时吸入暴露能引起癌症相关的及早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异常,有增加肺癌风险的潜在可能。此研究结果为PM2.5对表观遗传学修饰的影响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3、从炎症通路角度分析了PM2.5和SO2复合暴露对肺损伤的机制。PM2.5和SO2是两种较常见的大气污染物。研究发现,它们单独暴露分别能增加肺部疾病发病率。山西省太原市大气污染以煤烟型污染为主,PM2.5和SO2是主要的煤炭燃烧产物。二者复合暴露的毒性效应对阐释大气污染致肺毒性的机制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章研究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隔天气道滴注生理盐水),SO2吸入组(隔天动态吸入5.6 mg/m3 SO2),PM2.5暴露组(隔天滴注1.5 mg/kg b.w.PM2.5),SO2和PM2.5低、中、高浓度联合暴露组(隔天吸入5.6 mg/m3SO2,并同时分别滴注1.5、6.0和24.0mg/kg b.w.PM2.5)。每次吸入SO2时间为6 h,滴注或吸入在同一天进行,连续10天。通过HE染色观察不同处理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利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计数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数量,并通过ELISA考察细胞因子(TNF-α、IL-6和白介素1β(IL-1β))和炎症通路相关因子(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NF-κB抑制蛋白激酶β(IKKβ)和i NOS)改变。利用RT-PCR和WB技术检测大鼠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NF-κB、磷酸化p38(p-p38)和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结果表明,SO2单独暴露未引起大鼠肺部明显炎症反应。PM2.5暴露增加了BALF中炎性细胞数目和炎症损伤。重要的是,与对照组/SO2组相比,SO2和PM2.5(1.5、6.0和24.0 mg/kg b.w.)复合暴露导致大鼠肺部出现明显病理损伤和超微结构损伤,并诱导BALF部分炎症细胞数量增多,激活了炎性通路TLR4/p38/NF-κB相关因子的异常表达,最终引起肺损伤。此研究为了解PM2.5与SO2协同加重肺部疾病的毒理学机制提供了更多理论依据。4、从铁死亡和组织纤维化角度研究了临汾真实环境大气PM2.5和LPS复合暴露对肺损伤的影响。PM2.5和内毒素普遍存在于大气中。研究表明,铁死亡与呼吸系统疾病发生有关,且PM2.5和LPS单独暴露均能引起铁死亡,但关于二者复合暴露影响肺组织铁死亡和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的研究还很缺乏。本章研究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洁净空气暴露组(注射PBS缓冲液)、PM2.5暴露组(注射PBS缓冲液)、LPS暴露组(注射LPS溶液)及PM2.5和LPS复合暴露组(注射LPS溶液)。采用腹腔注射方式对小鼠进行PBS缓冲液或LPS溶液(0.12 mg/mL)处理,每周注射1次,每次注射50μL。同时,采用PM2.5全身吸入式暴露系统对小鼠进行山西省临汾市真实环境大气PM2.5吸入暴露23周。通过HE染色观察不同组小鼠肺病理损伤程度,并采用ELISA技术考察炎性因子(TNF-α和IL-6)、氧化应激相关因子(SOD、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MDA和4-羟基壬烯醛(4-HNE))和Fe2+水平的改变。利用WB技术检测小鼠肺组织中铁死亡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和膜铁转运蛋白1(FPN1))和纤维化相关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蛋白I(Collagen I)和胶原蛋白III(Collagen III))水平。通过Masson实验测定小鼠肺组织胶原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LPS组/PM2.5组相比,PM2.5和LPS复合暴露可加重肺病理损伤,引起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异常表达,诱导铁离子水平增加,导致铁死亡相关因子(GPX4、SLC7A11和FPN1)表达下降,4-HNE和MDA累积,诱导铁死亡发生。此外,复合暴露使肺沉积了大量胶原介质,引起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显着增加。PM2.5和LPS单独暴露未引起这些因子明显改变。此研究揭示了PM2.5与LPS协同暴露致小鼠肺组织发生铁死亡和纤维化的毒理机制。不同地区大气污染多样,PM2.5组分复杂,且不同地区不同污染成分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机制不同。鉴于此,本研究选择山西省污染较严重的太原市和临汾市为研究现场,建立了各种动物暴露模型。针对不同的PM2.5暴露模式,首先研究PM2.5及其吸附的NPAHs致肺DNA损伤效应,然后从DNA甲基化角度探讨PM2.5对肺DNA损伤的分子机制。之后建立PM2.5与SO2复合暴露模型,以炎症经典通路为主,研究不同浓度PM2.5和SO2复合暴露诱导大鼠肺炎症损伤的分子机制。最后,建立PM2.5和LPS复合暴露模型,阐明其对小鼠肺组织铁死亡和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综上,本研究多维度研究了大气三种污染物染对肺部疾病的损伤效应。进一步为我国典型地区大气环境污染与健康领域研究的发展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吕昌明[2](2021)在《过氧化物还原酶6在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过氧化物还原酶6(peroxiredoxin 6,PRDX6)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具有多个活性位点,其最重要的功能包括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磷脂酶A2(phospholipidase A2)活性,PRDX6是唯一的单半胱氨酸非硒依赖的PRDXs,其磷脂酶A2活性是非钙离子依赖性的。PRDX6在维持肺组织氧化还原平衡,修复由活性氧物质导致的过氧化膜损伤,以及在参与调节肺部炎症和损伤中均扮演重要角色。PRDX6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发挥功能。一方面,PRDX6通过其GSH-Px酶功能清除肺内过多的ROS,维持肺稳态,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而当多种肺部病理损伤诱导氧化应激时,会使PRDX6的i PLA2酶活性上调,这是PRDX6介导细胞毒性和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迄今为止,PRDX6是否参与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Ventilation-induced lung injury,VILI)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野生型和PRDX6敲除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时间高容量通气构建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大鼠模型,旨在探索PRDX6在VILI中起到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为VILI的预防寻找潜在的作用靶点。首先通过组织病理学染色、炎症因子的转录水平检测和氧化应激相关产物的检测,我们发现:与野生型(wild type,WT)大鼠相比,PRDX6基因敲除(knockout,KO)鼠在生理状态下可能发生轻微的自发性炎症反应。而在进行高容量通气后,PRDX6 KO鼠肺组织损伤程度较WT鼠更严重。这提示PRDX6在VILI中是以保护作用为主导,而这种保护性作用猜测是以发挥其过氧化物酶活性来实现。为进一步明确PRDX6两种酶活性在机械通气相干肺损伤中的作用,我们在通气前腹腔注射PLA2抑制剂-MJ33干预。结果显示MJ33干预明显降低病理学指标,减弱肺组织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产物。该结果提示,在使用MJ33后,PRDX6可通过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对VILI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同时,这一结果也提示PLA2可能作为预防机械通气肺损伤的潜在作用靶点之一。目的:1.观察PRDX6在机械通气相干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的变化;2.探讨PRDX6在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中的具体作用和可能的分子机制;3.探索以PRDX6功能活性为作用靶点的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预防措施。方法:取野生型SD大鼠1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三组:sham组、model组和MJ33干预组;另取PRDX6基因敲除鼠12只随机分两组:sham组和model组。Sham组只进行气管切开,model组和MJ33干预组通过大潮气量通气3小时构建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模型,干预组在通气前腹腔注射磷脂酶A2抑制剂MJ33。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PRDX6基因敲除是否成功。苏木素-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HE)染色,组织湿干重比,肺泡灌洗液中细胞(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s,BALF)计数评估各组肺损伤程度,通过使用免疫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W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观察PRDX6蛋白水平变化,IHC检测相关炎症因子水平,荧光定量q PCR检测炎症因子转录水平,酶还原法检测氧化应激相关产物H2O2水平。结果:1.高容量通气会造成大鼠肺组织损伤的同时上调PRDX6蛋白水平在高容量通气模型中,我们采用HE染色,肺组织湿干重比,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等多种检测方法,评估肺组织损伤程度,确定VILI模型构建成功。同时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IHC染色观察肺组织PRDX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损伤严重,湿干比增高,BALF中细胞计数增加,肺组织PRDX6蛋白表达增高。2.敲除PRDX6基因后,高容量通气所致肺损伤加重为探究PRDX6蛋白水平升高的意义,我们构建了PRDX6基因敲除(knockout,KO)大鼠。我们发现,与野生型大鼠比较,敲除PRDX6会引起肺组织发生轻微的自发性炎症,某些指标显示KO鼠模型组肺组织损伤较WT鼠更严重。提示敲除PRDX6后,肺组织更易收到高容量通气带来的机械性和氧化应激损伤。3.MJ33干预可改善高容量通气所致的肺损伤为进一步探究PRDX6在高容量通气性肺损伤中发挥作用的机制,我们使用PRDX6磷脂酶A2(PLA2)活性抑制剂MJ33干预。结果显示,腹腔注射MJ33后,模型组大鼠肺组织损伤减轻,氧化应激水平降低。该结果提示抑制PRDX6的磷脂酶A2活性后,PRDX6可以通过降低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更好的保护肺组织免受高容量通气所导致的机械性肺损伤。结论:1.在高容量通气引起的VILI中,肺组织内源性PRDX6蛋白水平升高;2.在VILI时,内源性PRDX6升高具有保护作用;3.PRDX6在VILI中的保护性作用通过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实现。

黎攀[3](2021)在《白茶对香烟烟雾诱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COPD)是一种由于大量接触有害颗粒或气体引起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吸烟可以显着增加其患病风险。并且认为COPD的主要发病机制包括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与蛋白酶过表达。目前从抗氧化和抗炎的天然产物中寻找用于预防与改善COPD等慢性病的药物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烟熏法建立小鼠COPD模型,测定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各样品的生化指标,研究白茶提取物对小鼠COPD的改善效果和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福鼎白毫银针、白牡丹与寿眉提取物进行了主要理化成分与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三个白茶提取物的茶多酚、黄酮、咖啡碱与氨基酸含量较高,体外抗氧化活性强。但是三种提取物因活性成分含量与组成的差异,在体外抗氧化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中YZ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高,对DPPH清除率的IC50仅需14.15μg·ml-1。2.试验表明,三种白茶提取物和EGCG均可显着改善COPD小鼠肺泡、肺间质与气管的病理损伤,尤其对抑制炎性浸润和肺气肿效果显着;其次,可显着下调模型组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三种白茶提取物对COPD小鼠肺组织病理学与炎症反应的改善效果有所差异,MD与YZ提取物效果最好。3.在安全剂量范围内,白茶提取物和EGCG处理能显着降低COPD小鼠MDA含量与MPO活性,上调SOD活性,调节NO异常,并且呈现出显着的肝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上调AMPK磷酸化水平。综上所述,白茶提取物能够明显改善COPD小鼠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调节NO异常。

江银玲[4](2020)在《原花青素β2对百草枯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与目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常见的呼吸危重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发生与发展过程复杂,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的机制包括氧化应激损伤、炎症因子风暴等损伤肺上皮细胞与微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肺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含蛋白质的液体进入肺间质和肺泡腔,从而诱发顽固性呼吸衰竭。百草枯是一种常用的杂环除草剂,因其具有嗜肺性,中毒后主要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而具有较高的毒性,可用于制作ARDS动物模型,且百草枯中毒目前暂无有效解毒剂,故进一步深入探究其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致病机制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鉴于氧化损伤与炎症反应是引起百草枯的系列毒性反应的主要原因,我们设想抗氧化与抗炎治疗可有效防治百草枯引起的肺损伤。抗氧化应激损伤、减轻炎症反应也一直是这几年来ARDS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原花青素是具有很强抗氧化能力的天然提取物,其对于百草枯所致ARDS有无治疗作用及相关作用机理暂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使用原花青素β2处理百草枯染毒大鼠ARDS模型观察其疗效,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研究方法:1.ARDS模型的建立:通过腹腔注射百草枯染毒SD大鼠,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及肺组织切片HE染色,确定成功制备ARDS动物模型。2.对氧化应激、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百草枯组(PQ组),低剂量原花青素β2组(25mg/kg-PCβ2),中等剂量原花青素β2组(50mg/kg-PCβ2),高剂量原花青素β2组(100mg/kg-PCβ2)。处死大鼠后测定肺组织MDA、SOD、MPO等过氧化指标、肺湿干比及肺泡灌洗液中PMN。3.机制研究:Elisa法测定肺泡灌洗液中IL-1β、IL-18,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IL-1β、IL-18 m RNA含量,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4.静默NLRP3基因,观察各组大鼠肺通透性、BALF中PMN的变化,测定肺组织中IL-1β、IL-18含量进一步探究NLRP3炎性小体在百草枯所致ARDS中的作用及原花青素β2发挥肺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结果:1.大鼠一般情况:生理盐水组活泼强壮,食欲、反应均正常,活动敏捷,毛色均匀有光泽,呼吸平稳。造模组大鼠腹腔注射百草枯溶液30分钟-2小时左右即开始出现进食饮水减少、活动减少、反应迟钝、毛发竖起。72小时后精神萎靡、毛发蓬松、饮食欠佳、呼吸急促,口唇、肢端、鼠尾发绀明显,有的出现鼻腔、口腔出血,深大呼吸等。PCβ2组一般状况较PQ组有所改善,呈剂量依赖性。2.肺组织病理改变:对照组大鼠肺组织镜下肺泡结构清晰正常,肺泡腔清晰,肺泡壁结构无异常,肺泡间隔均匀一致,没有出血、坏死及炎症渗出。PQ组大鼠肺泡内皮细胞肿胀、毛细血管充血、肺泡腔内大量渗出、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明显增厚;PCβ2组肺组织内皮细胞肿胀、毛细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均较PQ组减轻,且呈剂量依赖性。PQ组肺损伤评分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1),PCβ2组肺损伤评分较PQ组下降(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3.肺湿干比计算:对照组大鼠未见明显肺水肿,PQ组大鼠肺含水量增加,肺水肿明显,肺湿干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PCβ2组大鼠肺含水量随剂量增加依次减轻,肺湿干比呈下降趋势,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4.肺通透指数检测:PQ组肺通透指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PCβ2组肺通透指数明显下降,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肺通透指数下降更明显,较PQ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5.肺泡灌洗液PMN计数:PQ组BALF中PMN计数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而PCβ2组BALF中PMN计数呈下降趋势,且呈剂量依赖性。6.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PQ组与PCβ2组较对照组MDA水平、MPO活性明显升高,PCβ2组(低、中、高剂量组)与PQ组相比较,MDA水平、MPO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Q组与PCβ2组较对照组SOD活性明显下降,PCβ2组(低、中、高剂量组)与PQ组相比较,SOD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7.BALF中IL-1β、IL-18含量的变化:PQ组IL-1β、IL-1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Cβ2组(低、中、高剂量组)与PQ组相比较,IL-1β、IL-18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随着原花青素剂量的增加,IL-1β、IL-18含量均呈下降趋势。8.肺组织中IL-1β、IL-18 m RNA的变化:PQ组IL-1β、IL-18m 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Cβ2组(低、中、高剂量组)与PQ组相比较,IL-1β、IL-18 m RN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随着原花青素剂量的增加,IL-1β、IL-18 m RN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9.肺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水平的变化:PQ组NLRP3、ASC、caspase-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Cβ2组(低、中、高剂量组)与PQ组相比较,NLRP3、ASC、caspase-1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10.静默NLRP3基因对肺组织及IL-1β、IL-18水平的影响:NLRP3基因静默组肺组织W/D、肺通透性及BALF中PMN较PQ组明显下降,其肺组织中IL-1β与IL-18的含量较PQ组明显下降(P<0.01),PCβ2组IL-1β与IL-18的含量与基因静默组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LRP3基因静默组大鼠IL-1β、IL-18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本实验通过腹腔注射百草枯成功建立ARDS模型,可用于ARDS的研究。原花青素β2可降低ARDS大鼠肺血管通透性,减轻肺水肿,降低BALF中PMN。其抗氧化作用可降低肺组织中MDA水平与MPO活性,上调SOD活性从而减轻肺损伤。静默NLRP3基因提示NLRP3炎性小体参与介导百草枯所致的ARDS。原花青素β2可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而下调IL-1β、IL-18的表达从而对百草枯所致ARDS起到一定的干预效果。

冯阳[5](2020)在《GCH1调控四氢生物蝶呤合成途径对放射性肺损伤进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后常见并发症。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是重要的细胞非酶氧化还原敏感抗氧化剂之一。由于BH4对多种酶的辅助因子功能,如芳香族氨基酸羟化酶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它在多种生化和代谢途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鸟苷三磷酸环化水合酶(GCH1)是BH4合成的关键酶。本研究探讨四氢生物喋呤合成代谢途径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实验: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检测BH4在电离辐射受照前后是否发生变化;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电离辐射受照前后肺细胞内GCH1含量;通过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GCH1/BH4是否影响辐照肺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实验检测细胞坏死;利用一氧化氮敏感性荧光探针检测过表达GCH1后辐照肺细胞内NO水平;利用活性氧实验检测GCH1/BH4是否影响辐照肺细胞内ROS水平;敲低GCH1后通过免疫荧光实验、荧光素酶实验及Western Blot等实验检测Smad2/3的分布及活性、纤维化相关生物标志物的表达。体内实验:构建C57小鼠放射性单侧肺损伤模型,照射后立即尾静脉注射Ad-GCH1、对照病毒以及BH4水溶液、对照PBS,一周后检测ROS水平、脂质过氧化水平、NO含量以及TGF-β/Smads和EMT通路相关蛋白含量;三个月后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等方法检测C57小鼠肺损伤情况;建立SD大鼠放射性单侧肺损伤模型,尾静脉注射照射Ad-GCH1及BH4水溶液,监测大鼠体重:照射三个月后取肺组织检测大鼠肺损伤相关指标。结果 体外实验:紫外光可见光吸收光谱及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经过电离辐射后,BH4结构改变,其关键合成酶GCH1含量减少;CCK-8、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GCH1/BH4可促进受照肺细胞增殖;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GCH1/BH4减少电离辐射后肺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NO实验结果显示:辐照肺细胞过表达GCH1可恢复细胞内NO含量;活性氧实验结果显示:GCH1/BH4可以降低肺细胞内电离辐射诱导产生的ROS水平。免疫荧光实验、荧光素酶实验及Western Blot等实验结果显示:敲低GCH1后,能够促进Smad2入核,增加Smad2/3活性,纤维化相关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有所增加。体内实验:构建C57小鼠放射性单侧肺损伤模型,一周后采集肺组织,结果表明:过表达GCH1及外源性给予BH4可使受照肺组织ROS水平及脂质过氧化水平降低,NO含量恢复,过表达GCH1及外源性给予BH4可抑制TGF-β/Smads及EMT通路;照射后三个月后采集肺组织,结果显示:过表达GCH1及注射BH4组的小鼠肺损伤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构建SD大鼠放射性单侧肺损伤模型,三个月后采集肺组织,结果表明:过表达GCH1及外源性给予BH4组的大鼠体重高于对照组,且肺损伤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结论 过表达GCH1或外源性给予BH4可通过减少自由基氧化损伤等途径有效防治放射性肺损伤,这为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策略。

吴雨潇[6](2020)在《黄芪甲苷经p38MAPK/ERK/NF-κB信号通路调控PM2.5诱导肺损伤中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表达》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PM2.5诱导肺损伤大鼠的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为黄芪甲苷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为寻找防治PM2.5所致肺损伤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35只SD(雄性,SPF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PM2.5模型组、黄芪甲苷高剂量组、黄芪甲苷低剂量组、SB203580组,每组各7只。本次实验采用预防性给药,以观察黄芪甲苷对PM2.5肺损伤的保护性作用。在造模前3天开始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i.p)给药,一天一次,连续三天,预防性给药剂量分别为黄芪甲苷高剂量100mg/kg.b.w、黄芪甲苷低剂量50mg/kg.b.w、SB203580给药剂量1mg/kg.b.w,生理盐水对照组、PM2.5模型组予以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末次预防性给药后30分钟后予以第一次造模,采用气道滴注(intratracheal instillation,i.t)PM2.5混悬液的方法进行。于首次预防性给药后第5天(即整个实验周期第8天),予以第二次PM2.5气道滴注。在两次滴注完毕PM2.5后12小时的时间节点,选用戊巴比妥钠麻醉联合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取大鼠肺组织。运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W/D比值、总肺含水量评估肺水肿情况;Luminex高通量多细胞因子试剂盒测定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ICAM-1、IFN-γ的表达水平;氧化应激的观察指标分别选用了SOD、CAT、GSH-P和MDA、MPO来评估其氧化-抗氧化水平的变化;WB检测p-p38MAPK、p38MAPK、p-ERK、ERK、p-NF-κB、p-IκB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p-p38MAPK、p-ERK、p-NF-κB的表达及分布。实验结果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Graph Pad Prism 8.0进行绘图。结果:(1)黄芪甲苷可以抑制PM2.5诱导下的肺组织结构破坏及肺组织水肿。(2)黄芪甲苷可以降低PM2.5诱导下肺内IL-2、ICAM-1、IFN-γ的水平升高,上调IL-4、IL-6、IL-10的表达水平。(3)黄芪甲苷可以上调PM2.5诱导肺损伤中抗氧化酶系统中SOD、GSH-Px、CAT的表达,降低MPO和MDA的表达水平。(4)黄芪甲苷可以抑制PM2.5诱导肺损伤中p38MAPK/ERK和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状态,缓解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结论:(1)黄芪甲苷对PM2.5诱导肺损伤起到保护作用;(2)黄芪甲苷通过抗炎、抗氧化效应起到保护PM2.5诱导肺损伤;(3)黄芪甲苷可能是通过调节p38MAPK/ERK和NF-κB信号通路起到保护作用。

张岳[7](2020)在《麦角甾酮的化学合成与抗炎药效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麦角甾酮是多种药用真菌的主要组成成分,具有利尿、治疗慢性肾脏病、抗肿瘤等多种活性,但麦角甾酮在真菌中含量低,限制了它的开发与应用。所以本课题通过化学合成法合成麦角甾酮,简化合成步骤,优化合成工艺,解决其资源问题,并进一步探讨麦角甾酮对肺损伤、胃溃疡、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抗炎机制,为麦角甾酮及真菌类中药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麦角甾醇为底物,加入单一氧化还原剂合成麦角甾酮,分离纯化后,以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及核磁共振技术确定合成化合物为麦角甾酮,再通过考察氧化还原剂、溶剂、温度、时间等条件,以高效液相色谱为检测手段,确定最优合成工艺。经柱色谱分离的麦角甾酮,通过建立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酒精诱导急性胃溃疡小鼠模型和酒精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研究其对肺损伤、胃溃疡、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NLRP3炎性体信号通路的影响,并运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研究其对酒精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麦角甾酮的最佳合成工艺:取摩尔比为1:2的麦角甾醇100 mg和DDQ 114.5mg,置于5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20 mL二氯甲烷,60℃加热回流15 min,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麦角甾酮的合成率约为64%;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的实验表明,麦角甾酮能显着下调W/D、TNF-α、IL-1β、IL-6、P-selectin、ICAM-1、MDA、MPO和NO的水平,上调SOD的水平,并显着抑制NLRP3、ASC、Pro-caspase-1、Caspase-1、Pro-IL-1β和IL-1β蛋白的表达;酒精诱导小鼠急性胃溃疡的实验表明,麦角甾酮能显着下调TNF-α、MTL、SP、MPO、MDA、AST和ALP的水平,上调VIP和SOD的水平,并显着抑制NLRP3、ASC、Pro-caspase-1、Caspase-1、Pro-IL-1β和IL-1β蛋白的表达;酒精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实验表明,麦角甾酮能显着下调AST、ALT、γ-GT、TNF-α,IL-1β、IL-18和MDA的水平,上调PA和SOD的水平,显着抑制NLRP3、ASC、Pro-caspase-1、Caspase-1、Pro-IL-1β和IL-1β蛋白的表达,并调节了酒精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结论:确定了麦角甾酮的最佳合成工艺,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该工艺中麦角甾酮含量的方法;麦角甾酮可以通过抑制NLRP3炎性体信号通路的活化,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酒精诱导的小鼠急性胃溃疡和酒精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均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且还可以调节酒精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肠道菌群变化。

宋晶燕[8](2020)在《槟榔多酚的提取分离及其抗高原缺氧药效学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槟榔是棕榈科槟榔属植物槟榔的种子,在海南、福建、云南等省份种植。槟榔中酚类物质约31%,组成多种多样,酚类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物质。多酚作为槟榔的主要活性物质,具有抑菌、抗衰老等作用,其中强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的预防多种慢性疾病。高原低氧会导致组织细胞缺氧损伤,其中组织器官的氧化应激损伤是大多数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根据课题组前期预实验,槟榔的强抗氧化性可以有效缓解高原低氧诱导的氧化损伤,因此,为了明确槟榔多酚抗高原缺氧的作用,本论文对槟榔多酚进行提取纯化,提高槟榔提取物中多酚的含量,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进行药效学实验,并制成合适的剂型,将其开发为新的抗缺氧药物,对抗高原缺氧资源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方法槟榔多酚的提取及工艺优化:采用溶剂提取法对槟榔多酚进行提取,多酚含量的测定采用酒石酸亚铁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槟榔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槟榔多酚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槟榔多酚的纯化: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对槟榔多酚进行纯化,通过静态吸附与解析实验确定适宜的大孔树脂类型,通过动态吸附实验考查上样浓度对槟榔多酚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动态解析实验研究解析液浓度对解析率的影响,以此来确定动态吸附与解析的最佳工艺条件。槟榔多酚抗缺氧的作用:急进高原实地建立Wistar大鼠缺氧模型,设置阳性对照组与槟榔多酚低中高剂量组(400mg/kg、800mg/kg、1600mg/kg),测定大鼠动脉血的血气指标,观察肝组织、肺组织、脑组织和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测定各组织中的氧化应激指标,研究不同多酚剂量对大鼠抗缺氧的保护作用。槟榔多酚胶囊的制备工艺:在制备工艺中,以休止角、吸湿率为考察指标,对填充剂、辅料用量进行选择,根据制粒情况、颗粒收得率与成型率选用合适的润湿剂,确定胶囊装量,确定胶囊的成型工艺。结果槟榔多酚的提取及工艺优化:酒石酸亚铁法测定槟榔多酚的含量,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具有重复性好,操作过程方便,灵敏度高等优点,适宜多酚含量的测定。最佳提取工艺为:用80%乙醇溶液,料液比在1:30(g/mL)的条件下,65℃提取2h,多酚的提取率为33.25%。槟榔多酚的纯化:实验结果表明,AB-8型大孔树脂对槟榔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吸附与解吸性能,适合于槟榔多酚的纯化。AB-8型大孔树脂纯化槟榔酚类的适宜条件确定为:上样浓度为40mg/mL,树脂吸附达到饱和后,用95%乙醇溶液作为洗脱液,槟榔多酚提取率提高至45.03%。槟榔多酚抗缺氧的作用:急进高原实地缺氧实验结果表明,槟榔低中高剂量组的血氧饱和度SatO2分别增加了3.14%、4.51%、5.69%(P<0.05),改善了组织的病理损伤,氧化应激指标表明,肝组织、肺组织和心肌组织中SOD和GSH含量显着升高(P<0.05),MDA含量显着下降(P<0.05)。槟榔多酚胶囊的制备工艺:最佳成型工艺为:主药与微晶纤维素以1:1的比例混匀,加入70%乙醇制软材,过24目筛制粒,干燥4h,整粒后装入0号胶囊,所得颗粒休止角为29.05°,吸湿率为11.38%,堆密度为0.5717g/mL,所得成型工艺合理、可行。结论通过对槟榔多酚提取工艺的优化及纯化,多酚提取率从33.25%提高到45.03%,优选的工艺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药效学实验中槟榔多酚(400mg/kg、800mg/kg)改善了缺氧大鼠的低氧血症,提高了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缓解了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显着的抗高原缺氧作用。利用纯化后的槟榔多酚进行制剂的初步探索,将其开发为新的抗缺氧药物,对抗高原缺氧资源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林铭[9](2020)在《三氧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三氧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的形态学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雌雄混合,400-500g)随机分为3组:三氧预处理组(O3+I/R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0)和假手术组(S组,n=10)。三氧预处理组每天固定时间点行腹腔注射医用三氧气体(三氧浓度为50ug/ml,1mg/kg/d),连续注射7天。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于对应时间注射体积相同(ml)的氧气。所有实验大鼠麻醉后,颈部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开胸后,分离左肺门,假手术组游离肺门后仅穿线不结扎,不再进行多余操作。O3+I/R、I/R组:游离肺门后,用4-0丝线双活结结扎肺门40 min,再灌注100 min。灌注完成后,心脏放血法处死大鼠。用注射器抽取预冷至4℃的PBS缓冲液,进行肺泡灌洗,缓慢、反复灌洗2-3次,间隔不超过2分钟,待回抽得到肺泡灌洗液,完成建模。实验结束后,取出大鼠肺组织,取2*2*2mm肺组织置于锇酸保存液中固定用于电镜观察,取部分肺组织用于测定肺湿干比重、elisa法测量ros浓度,检测LDH活性,pink1基因的表达,剩余部分放置入冰箱中冷冻保存。[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三氧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W/D值均较大(P<0.05);其中,三氧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的W/D值,明显大于三氧预处理组(P<0.05)。与假手术组进行比较,缺血再灌注组、三氧预处理组ROS含量明显升高(P<0.05);缺血再灌注组与三氧预处理组相比ROS含量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进行比较,缺血再灌注组、三氧预处理组LDH活性明显升高(P<0.05);缺血再灌注组与三氧预处理组相比LDH活性升高(P<0.05)。缺血再灌注组中,组织细胞的线粒体部分嵴消失,体积增大,部分细胞呈空泡样变,微绒毛减少较多,且细胞内存在大量自噬小体,部分上皮细胞溶解,缺血再灌注组中,组织细胞的线粒体部分嵴消失,体积增大,部分细胞呈空泡样变,微绒毛减少较多,且细胞内存在大量自噬小体,部分上皮细胞溶解,空泡样改变的细胞明显较少,,与假手术组相比,三氧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总rna值均较大(P<0.05);用2-△CT法分析Q-PCR的结果三氧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相比>1,其中三氧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预处理组的总rna值较大,但P=0.64>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灌注时间的长短有关,需进一步完善实验。[结论]三氧预处理能明显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肺组织的损伤,其机制可能是将机体暴露于短暂、多次的氧化应激反应中,预先激活机体抗氧化应激系统,当机体遭遇氧化应激反应时,通过清除机体过多的ROS,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三氧预处理可以通过预先激活机体抗氧化应激系统从而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起保护作用。三氧预处理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的肺组织的炎症程度、水肿情况。三氧预处理可以改善缺氧情况.

郑昊钰[10](2020)在《砭贴预处理对急性低压低氧模型大鼠的自由基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急性高原肺水肿(HAPE)起病急、发展快、症状严重,目前疗法携带不便、副作用多,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去往高原人群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因此,增加有关HAPE的研究,丰富治疗手段,对于降低疾病发生率和减缓疾病进程意义重大。砭贴疗法是以优质泗滨砭石为原材料,采用现代先进的超微粉涂布技术,将砭石粉末与低敏性医用压敏胶混合,研制而成的一种创新疗法,具有时效性强、治疗范围广、方便携带、绿色、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大大扩宽了其应用广度。本研究采用砭石疗法刺激大鼠“百会”、“内关”穴,观察此疗法对于大鼠氧自由基、炎性因子和肺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探究砭贴疗法对HAPE的防治作用。目的本实验以低压低氧24 h建立的急性高原肺水肿模型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大株红景天胶囊作为阳性对照组,“内关”“百会”穴为治疗穴位,在进舱之前用砭贴预处理14天。观察砭贴疗法对大鼠血清和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肺组织含水量和肺脏病理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以探究砭贴疗法对高原肺水肿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对低压低氧模型大鼠肺组织和血清中自由基和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影响,并探讨砭贴疗法防治模型大鼠高原肺水肿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成正常组、砭贴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砭贴(砭贴组)、模型组+药物(药物组),每组各9只。在“内关”“百会”处,模型组每天贴胶布1h,砭贴正常组和砭贴组每天贴方形砭贴(3×3 mm)1 h并用胶布固定,药物组根据大鼠体重按照大株红景天胶囊280 mg/kg的剂量每天灌胃一次,4组预处理持续14 d。预处理完成后,除正常组和砭贴正常组常温常压环境饲养外,其余3组于第15d置于模拟高原低压氧舱中24h。造模后心脏取血,用比色法测定肺组织和血清SOD、GSH-PX、CAT活力和MDA含量,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IL-6、TNF-α水平,并测定肺组织含水量和对肺大体及病理切片进行观察。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造模后,模型组反应迟钝,而砭贴组、药物组表现尚可。2、在预处理过程中,各组大鼠的体重均稳定增长,对各组增长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均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预处理对各组体重增加影响不大[1]。第二周空腹24 h后,正常组体重降低较少,其余置于模拟高原低压氧舱中的其余各组体重均下降较多。3、大鼠血清SOD、GSH-PX、CAT和MDA情况: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SOD、GSH-PX、CAT均降低(P<0.05)、MDA提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砭贴组的大鼠SOD、GSH-PX、CAT显着提高(P<0.05)、MDA含量显着降低(P<0.05);砭贴组与药物组相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4、大鼠血清IL-6、TNF-α情况: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血清IL-6、TNF-α均提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砭贴组的大鼠血清IL-6、TNF-α显着降低(P<0.05);砭贴组与药物组相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5、大鼠肺组织SOD、GSH-PX、CAT和MDA情况: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SOD、GSH-PX、CAT均降低(P<0.05)、MDA提高(P<0.05),与砭贴正常组相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砭贴组的大鼠SOD、GSH-PX、CAT显着提高(P<0.05)、MDA含量显着降低(P<0.05);砭贴组与药物组相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6、大鼠肺组织含水量情况: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肺组织含水量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砭贴组的大鼠血清肺组织含水量显着降低(P<0.05);砭贴组与药物组相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7、肺大体情况:正常组、砭贴正常组大鼠肺表面光滑,色淡红,弹性良好;模型组肺脏肿胀饱满,肺膜紧张,色暗红,包膜下有点片状瘀血和出血点;砭贴组肺脏表面光滑,色淡红,弹性较好,包膜少见出血点;药物组肺脏略显肿胀,色淡红,包膜下有散在出血点。8、HE染色切片情况:正常组、砭贴正常组肺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充血水肿及炎症反应;模型组肺间质及肺泡腔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组织血管充血,组织水肿;砭贴组出现轻度的组织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药物组出现轻度的组织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肺泡上皮增生,肺泡壁增厚,间隔增宽,水肿较轻,局部组织细胞增生。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肺泡间隔增宽,肺间质水肿,砭贴组有效减轻了缺氧引起的肺泡间质增宽,肺间质水肿。结论1.1砭贴疗法对低压低氧模型大鼠肺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一,砭贴疗法能提高模型大鼠体重增长的速度;其二,砭贴疗法能够降低模型大鼠的肺组织含水量,即降低肺组织水肿;其三,通过病理切片可以看出砭贴疗法能够改善模型大鼠肺脏病理形态,减轻缺氧引起的肺泡间质增宽、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厚、肺间质水肿、局部组织细胞增生和肺泡上皮增生。此法可能为预防高原低压低氧造成的肺损伤提供新的中医外治方法。1.2砭贴疗法能够有效提高肺组织和血清SOD、GSH-PX和CAT的活力,降低MDA的含量,提示砭贴总体上提高了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调整了肺组织和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1.3砭贴预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模型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减轻了机体的炎性反应,控制急性低压低氧模型大鼠的肺的进一步损伤。1.4砭贴预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对肺组织的损伤,从而减少肺水肿、肺膜紧张和肺包膜下出血。1.5砭贴疗法对于急性低压低氧造成的机体损伤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对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与大株红景天胶囊无明显差距。其起效机制可能为通过砭贴刺激“百会”““内关”穴,减少了氧自由基与炎症因子的表达,总体上调整了肺脏及全身的氧化应激状态,促使肺组织、血清中MDA的表达减少并减少血清IL-6、TNF-α的水平,降低了肺组织水肿,使血氧供给的增加与间质纤维化的减轻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减轻急性低压低氧对机体的损伤,改善患者的急性高原肺水肿的症状。

二、食盐过多对大鼠肺组织过氧化脂质含量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盐过多对大鼠肺组织过氧化脂质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大气PM2.5及其它污染因子致肺损伤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PM_(2.5)污染现状及危害
        1.1.1 PM_(2.5)污染现状
        1.1.2 PM_(2.5)污染的危害
    1.2 NPAHS污染现状及危害
        1.2.1 NPAHs污染现状
        1.2.2 NPAHs污染的危害
    1.3 SO_2污染现状及危害
        1.3.1 SO_2污染现状
        1.3.2 SO_2污染的危害
    1.4 内毒素污染现状及危害
        1.4.1 内毒素污染现状
        1.4.2 内毒素污染的危害
    1.5 污染物联合暴露毒性研究
    1.6 肺部疾病主要机制
        1.6.1 炎症机制
        1.6.2 氧化应激
        1.6.3 DNA损伤
        1.6.4 表观遗传学机制
        1.6.5 铁死亡与肺部疾病
    1.7 本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和意义
        1.7.1 研究内容及意义
        1.7.2 创新点
第二章 气道滴注PM_(2.5)、1-NP和9-NA致大鼠肺DNA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2.2 PM_(2.5)样品采集
        2.2.3 PM_(2.5)成分分析
        2.2.4 PM_(2.5)混悬液、1-NP和9-NA溶液制备
        2.2.5 动物处理方法
        2.2.6 彗星实验分析
        2.2.7 检测DNA与蛋白质交联率
        2.2.8 实时定量PCR(RT-PCR)分析
        2.2.9 蛋白免疫印迹(WB)分析
        2.2.10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
        2.2.11 数据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PM_(2.5)、1-NP和9-NA暴露引起大鼠肺DNA损伤
        2.3.2 PM_(2.5)、1-NP和9-NA暴露对大鼠肺组织DNA损伤修复基因表达的影响
        2.3.3 PM_(2.5)、1-NP和9-NA暴露引起大鼠肺氧化应激
        2.3.4 PM_(2.5)、1-NP和9-NA暴露对大鼠肺组织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2.3.5 比较PM_(2.5)与中浓度 1-NP、PM_(2.5)与中浓度 9-NA对大鼠肺DNA损伤效应
    2.4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真实环境大气PM_(2.5)暴露致大鼠肺DNA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3.2.2 真实环境大气PM_(2.5)暴露系统
        3.2.3 PM_(2.5)样品采集
        3.2.4 PM_(2.5)成分分析
        3.2.5 动物处理方法
        3.2.6 HE分析
        3.2.7 RT-PCR分析
        3.2.8 WB分析
        3.2.9 ELISA分析
        3.2.10 亚硫酸氢盐测序(BSP)分析
        3.2.11 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真实环境大气PM_(2.5)暴露对大鼠体重和肺体比的影响
        3.3.2 真实环境大气PM_(2.5)暴露引起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
        3.3.3 真实环境大气PM_(2.5)暴露引起大鼠肺DNA损伤
        3.3.4 真实环境大气PM_(2.5)暴露引起大鼠肺氧化应激
        3.3.5 真实环境大气PM_(2.5)暴露引起大鼠肺组织OGG1和MTH1 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变化
        3.3.6 真实环境大气PM_(2.5)暴露对肺组织DNA损伤修复基因表达的影响
        3.3.7 真实环境大气PM_(2.5)暴露对肺组织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3.4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PM_(2.5)和SO_2复合暴露致大鼠肺炎症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4.2.2 PM_(2.5)样品采集
        4.2.3 PM_(2.5)成分分析
        4.2.4 动物处理方法
        4.2.5 炎性细胞计数
        4.2.6 HE分析
        4.2.7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4.2.8 RT-PCR分析
        4.2.9 WB分析
        4.2.10 ELISA分析
        4.2.11 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PM_(2.5)和SO_2复合暴露引起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
        4.3.2 PM_(2.5)和SO_2复合暴露引起大鼠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
        4.3.3 PM_(2.5)和SO_2复合暴露对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数目的影响
        4.3.4 PM_(2.5)和SO_2复合暴露影响大鼠肺组织炎性指标水平变化
        4.3.5 PM_(2.5)和SO_2复合暴露对大鼠肺组织NO/i NOS的影响
        4.3.6 PM_(2.5)和SO_2复合暴露对大鼠肺组织TLR4/p38/NF-κB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4.4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PM_(2.5)和LPS复合暴露对小鼠肺组织铁死亡和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和方法
        5.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5.2.2 PM_(2.5)样品采集
        5.2.3 PM_(2.5)成分分析
        5.2.4 动物分组及染毒
        5.2.5 HE分析
        5.2.6 WB分析
        5.2.7 ELISA分析
        5.2.8 Masson染色分析
        5.2.9 数据统计分析
    5.3 结果
        5.3.1 真实环境大气PM_(2.5)和LPS复合暴露引起小鼠体重和肺脏器系数变化
        5.3.2 真实环境大气PM_(2.5)和LPS复合暴露引起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
        5.3.3 真实环境大气PM_(2.5)和LPS复合暴露对小鼠肺组织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5.3.4 真实环境大气PM_(2.5)和LPS复合暴露对小鼠肺组织铁死亡指标的影响
        5.3.5 真实环境大气PM_(2.5)和LPS复合暴露对小鼠组织肺纤维化的影响
    5.4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过氧化物还原酶6在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实验材料
    2.1 实验动物
    2.2 抗体和试剂盒
    2.3 主要试剂
    2.4 主要仪器和设备
    2.5 主要试剂及溶液配制
    2.6 引物合成表
3.实验方法
    3.1 高容量通气性肺损伤模型建立
    3.2 取材肺组织测湿干比及灌洗液细胞计数
    3.3 肺组织损伤病理学评分标准
    3.4 BCA 法测溶液中蛋白浓度
    3.5 组织固定包埋切片
    3.6 苏木素-伊红(HE)染色
    3.7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
    3.8 免疫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Blot)
        3.8.1 组织蛋白提取
        3.8.2 SDS-PAGE凝胶配制方法
        3.8.3 凝胶电泳
        3.8.4 转膜
        3.8.5 IB检测
    3.9 REAL TIME PCR
        3.9.1 TRIZOL法提取RNA
        3.9.2 定量反转
        3.9.3 荧光定量PCR
    3.10 氧化应激相关产物测定
        3.10.1 组织蛋白过氧化氢含量测定
        3.10.2 组织蛋白丙二醛含量测定
    3.11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
4.实验结果
    4.1 高容量通气在造成大鼠肺组织损伤的同时上调 PRDX6 蛋白水平
    4.2 敲除PRDX6 基因后,高容量通气所致肺损伤加重
    4.3 MJ33 干预可改善高容量通气所致肺损伤
5.讨论
6.结论
7.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综述 PRDX6 在细胞信号和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白茶对香烟烟雾诱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清单和术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白茶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1.1 白茶的主要功能性成分
        1.1.2 白茶的抗氧化能力
        1.1.3 白茶的防癌与抗癌活性
        1.1.4 白茶减轻体重与改善代谢综合征
        1.1.5 白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1.1.6 白茶对神经的保护作用
    1.2 COPD研究进展
        1.2.1 COPD概况
        1.2.2 COPD发病机制
        1.2.3 COPD现有的治疗方法
    1.3 天然产物改善COPD的研究现状
    1.4 茶改善COPD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白茶提取物的理化成分分析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及仪器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白茶提取物的制备
        2.3.2 白茶提取物理化成分的测定
        2.3.3 白茶提取物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2.3.5 数据统计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白茶提取物的主要理化成分
        2.4.2 白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2.5 讨论及小结
        2.5.1 讨论
        2.5.2 小结
第三章 小鼠烟雾造模及其对肺病理与炎症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及仪器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动物
        3.2.3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小鼠烟雾造模及给药
        3.3.2 样本采集与处理
        3.3.3 肺组织的HE染色实验
        3.3.4 IL-6和TNF-α酶联免疫的测定
        3.3.5 数据统计方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白茶提取物对小鼠生存质量的影响
        3.4.2 白茶提取物对COPD小鼠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3.4.3 白茶提取物对COPD小鼠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3.5 讨论及小结
        3.5.1 讨论
        3.5.2 小结
第四章 白茶提取物对COPD小鼠氧化应激与肝毒性的改善效果及机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及仪器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2 实验动物
        4.2.3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小鼠烟雾造模及给药
        4.3.2 样本采集及处理
        4.3.3 MDA含量的测定
        4.3.4 SOD活性的测定
        4.3.5 NO含量的测定
        4.3.6 MPO活性的测定
        4.3.7 谷丙和谷草转氨酶活性的测定
        4.3.8 磷酸化AMPK含量的测定
        4.3.9 数据统计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白茶提取物对COPD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4.2 白茶提取物对COPD小鼠NO异常的影响
        4.4.3 白茶提取物对COPD小鼠AMP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4.4.4 白茶提取物对COPD小鼠肝毒性的影响
    4.5 讨论与小结
        4.5.1 讨论
        4.5.2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原花青素β2对百草枯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百草枯所致ARDS模型的建立及原花青素β2的干预作用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动物及材料
        2.2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2.3 实验方法
        2.4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大鼠一般情况监测
        3.2 肺组织大体观察
        3.3 肺湿干比
        3.4 各组大鼠肺通透指数的改变
        3.5 各组大鼠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的变化
        3.6 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及肺损伤评分
    4 讨论
        4.1 ARDS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4.2 百草枯与ARDS
        4.3 原花青素β2对肺通透性的影响
        4.4 原花青素β2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4.5 原花青素β2对百草枯所致ARDS的治疗作用
    5 结论
第二部分 原花青素β2改善百草枯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制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药品与试剂
        2.2 溶液配制
        2.3 实验仪器
        2.4 实验方法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原花青素β2对百草枯所致中性粒细胞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3.2 原花青素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泡灌洗液中IL-1β、IL-18含量的影响
        3.3 原花青素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中IL-1β、IL-18 mRNA的影响
        3.4 原花青素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4.1 氧化应激与ARDS
        4.2 原花青素β2通过抗氧化应激作用减轻肺损伤
        4.3 NLRP3炎性小体与ARDS
        4.4 IL-1β与ARDS
        4.5 IL-18与ARDS
    5 结论
第三部分 NLRP3炎性小体在百草枯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动物分组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静默NLRP3基因对大鼠一般状况的影响
        3.2 静默NLRP3基因对肺湿干比的影响
        3.3 静默NLRP3基因对肺通透性的影响
        3.4 静默NLRP3基因对肺泡灌洗液PMN的影响
        3.5 静默NLRP3基因对肺组织中IL-1β与IL-18的表达情况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本课题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GCH1调控四氢生物蝶呤合成途径对放射性肺损伤进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电离辐射对GCH1/BH4及NO稳态的影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与仪器
        二、实验方法
    结果
        一、电离辐射后可引起BH4的结构改变
        二、电离辐射对GCH1表达的影响
        三、电离辐射对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GCH1/BH4对电离辐射所致肺细胞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与仪器
        二、实验方法
    结果
        一、GCH1/BH4对照后肺细胞一氧化氮的影响
        二、GCH1/BH4对照后肺细胞活性氧的影响
        三、GCH1/BH4对照后肺细胞增殖的影响
        四、GCH1/BH4对照后肺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量的影响
        五、GCH1/BH4对纤维化的影响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GCH1/BH4对大、小鼠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与仪器
        二、实验方法
    结果
        一、GCH1对C57小鼠放射性肺损伤进展的影响
        二、BH4对C57小鼠放射性肺损伤进展的影响
        三、GCH1/BH4对SD大鼠放射性肺损伤进展的影响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综述 四氢生物蝶呤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6)黄芪甲苷经p38MAPK/ERK/NF-κB信号通路调控PM2.5诱导肺损伤中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表1 中英文对照词表
第一部分 绪论及文献回顾
    1.细颗粒物PM2.5暴露与肺损伤
    2.炎症和氧化应激是PM2.5致肺损伤的主要机制
    3.PM2.5所致的炎症、氧化应激涉及主要信号通路
        3.1 MAPKs信号通路家族
        3.2 NF-κB信号通路
        3.3 PI3K/AKT信号通路
        3.4 Nrf2/ARE信号通路
    4.P38MAPK/ERK/NF-ΚB信号通路在炎症和氧化应激中的重要作用
    5.中医学对PM2.5的认识及益气解毒治法治疗PM2.5所致呼吸系统疾病
    6.黄芪甲苷的选择依据
    7.课题研究思路及内容
        7.1 课题研究思路
        7.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黄芪甲苷对PM2.5诱导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及试剂材料准备
        1.3 主要实验仪器
        1.4 动物分组及处理
        1.5 指标测定
        1.6 统计分析
    2.实验结果
        2.1 黄芪甲苷对PM2.5诱导肺损伤大鼠一般情况
        2.2 黄芪甲苷对PM2.5诱导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
        2.3 黄芪甲苷对PM2.5诱导肺损伤大鼠肺水肿指标的影响
        2.4 黄芪甲苷对PM2.5 诱导肺损伤大鼠的肺内炎性细胞因子及ICAM-1 的影响
        2.5 黄芪甲苷对PM2.5诱导肺损伤大鼠的肺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2.6 p38MAPK/ERK信号通路蛋白在肺内的表达情况
        2.7 NF-κB/IκB信号通路蛋白在肺内的表达情况
    3.讨论
        3.1 PM2.5诱导肺损伤大鼠模型的复制
        3.2 黄芪甲苷对PM2.5诱导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3.3 黄芪甲苷对PM2.5 肺损伤大鼠肺内炎症细胞因子及ICAM-1 的作用
        3.4 黄芪甲苷对PM2.5诱导肺损伤肺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3.5 黄芪甲苷对PM2.5 诱导肺损伤中p38MAPK/ERK和 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4.结论
    参考文献
创新性及意义
问题与展望
致谢
综述 中医药干预PM2.5所致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麦角甾酮的化学合成与抗炎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第一章 麦角甾酮的化学合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麦角甾酮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对NLRP3 炎性体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麦角甾酮对酒精诱导的急性胃溃疡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对NLRP3炎性体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麦角甾酮对酒精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对NLRP3炎性体信号通路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8)槟榔多酚的提取分离及其抗高原缺氧药效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槟榔
        1.1.2 槟榔多酚
        1.1.3 高原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1.1.4 高原缺氧损伤防治研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创新性
第二章 槟榔多酚提取工艺的优化
    2.1 材料
        2.1.1 试剂
        2.1.2 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单因素实验
        2.2.2 酒石酸法测定槟榔提取液中总酚的含量(TPC)
        2.2.3 正交实验
    2.3 结果
        2.3.1 不同因素对槟榔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2.3.2 酒石酸亚铁法测定槟榔多酚方法学的建立
        2.3.3 正交实验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槟榔多酚的分离纯化
    3.1 材料
        3.1.1 试剂
        3.1.2 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树脂的预处理
        3.2.2 大孔吸附树脂对槟榔酚类成分的静态吸附实验
        3.2.3 大孔吸附树脂对槟榔酚类成分的动态吸附和洗脱实验
    3.3 结果
        3.3.1 大孔吸附树脂静态吸附与解析随时间的变化
        3.3.2 大孔树脂静态吸附与解析特性研究
        3.3.3 上样浓度对大孔树脂吸附量的影响
        3.3.4 洗脱液浓度对大孔树脂解吸率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章 槟榔多酚抗高原缺氧药效学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
        4.1.2 试剂
        4.1.3 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动物分组
        4.2.2 缺氧动物模型制备及给药
        4.2.3 大鼠血气指标的测定
        4.2.4 大鼠各组织病理切片的制备和观察
        4.2.5 大鼠各组织氧化应激指标的测定
        4.2.6 统计学处理
    4.3 结果
        4.3.1 槟榔多酚不同剂量对高原缺氧大鼠血气指标的影响
        4.3.2 槟榔多酚不同剂量对高原缺氧大鼠各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4.3.3 槟榔多酚不同剂量对高原缺氧大鼠各组织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4.4 讨论
第五章 槟榔多酚胶囊的制备
    5.1 材料
        5.1.1 材料
        5.1.2 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辅料填充剂的选择
        5.2.2 主药与辅料比例的确定
        5.2.3 润湿剂的确定
        5.2.4 胶囊装量的确定
    5.3 结果
        5.3.1 辅料填充剂的选择
        5.3.2 主药与辅料比例的确定
        5.3.3 润湿剂的确定
        5.3.4 胶囊装量的确定
    5.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9)三氧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三氧治疗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现状与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砭贴预处理对急性低压低氧模型大鼠的自由基和炎性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贴疗法的发展概况
        1 贴外治法的历史沿革
        2 贴外治法的应用现状
        3 贴外治法的特点
        4 创新软介质砭术工具——砭贴的临床研究进展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高原肺损伤的防治的研究进展
        1 高原低压缺氧对人体的损害
        2 高原肺水肿的机制研究
        3 高原肺水肿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4 高原肺水肿的现代防治研究
        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砭贴预处理对急性低压低氧模型大鼠的自由基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比较
        2 各组大鼠血清检测结果
        3. 各组大鼠肺组织的检测结果
        4 小结
    第四节 讨论
        1 实验分组的讨论
        2 建立低压低氧造模方法的讨论
        3 砭贴穴位的选取
        4 预处理方法的选择
        5 贬贴对低压低氧模型大鼠防治效应的探讨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食盐过多对大鼠肺组织过氧化脂质含量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气PM2.5及其它污染因子致肺损伤分子机制研究[D]. 赵利芳. 山西大学, 2021(01)
  • [2]过氧化物还原酶6在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吕昌明.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白茶对香烟烟雾诱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作用研究[D]. 黎攀. 浙江大学, 2021(01)
  • [4]原花青素β2对百草枯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江银玲.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5]GCH1调控四氢生物蝶呤合成途径对放射性肺损伤进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冯阳. 苏州大学, 2020(02)
  • [6]黄芪甲苷经p38MAPK/ERK/NF-κB信号通路调控PM2.5诱导肺损伤中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表达[D]. 吴雨潇.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
  • [7]麦角甾酮的化学合成与抗炎药效学研究[D]. 张岳.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槟榔多酚的提取分离及其抗高原缺氧药效学的研究[D]. 宋晶燕.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9]三氧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D]. 林铭.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10]砭贴预处理对急性低压低氧模型大鼠的自由基和炎性因子的影响[D]. 郑昊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食盐过多对大鼠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