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议动物检疫的基础环节(论文文献综述)
白艺彩[1](2020)在《生鲜猪肉质量安全控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鲜猪肉的需求量日益增长。由于生鲜猪肉属于生鲜食品,具有生产环节多、生产周期长、易腐烂易变质的特点,其质量安全问题屡见不鲜。积极的研究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生鲜猪肉质量安全控制方式,保证从养殖环节到销售环节的生鲜猪肉质量安全,是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研究生鲜猪肉质量安全的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通过研究国内外生鲜猪肉质量安全相关研究现状,并根据生鲜猪肉及其质量安全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生鲜猪肉质量安全的控制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对养殖环节、屠宰加工环节、储运环节以及销售环节中生鲜猪肉质量安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按照生鲜猪肉质量安全影响因素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选取各个环节的主客观因素。把这些影响因素分为两个层次,将细化的23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并且运用专家打分法确定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量化关系。根据选取的指标构建生鲜猪肉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的DEMATEL评价模型。首先,将这些指标的量化关系初始化为直接影响矩阵;然后,将直接影响矩阵通过计算得到综合影响矩阵;最后,通过综合影响矩阵中的数据,可以得到23个影响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及原因度与中心度,找出养殖环节、屠宰加工环节、储运环节及销售环节中影响生鲜猪肉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养殖环节、屠宰加工环节、储运环节以及销售环节的生鲜猪肉质量安全控制流图,并且使用VENSIM对各个环节的影响生鲜猪肉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分别对养殖环节、屠宰加工环节、储运环节及销售环节中影响生鲜猪肉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进行控制,最大程度的保证生鲜猪肉的质量安全。
刘孟伟[2](2020)在《破解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推动禽肉出口研究》文中指出据统计,2018年WTO成员国共发布技术性贸易措施4685件,同比增长2.2%,创历史新高;2019年1至6月,WTO共发布技贸措施2484件,同比增长8.14%,并呈现发达国家技术性门槛日渐高筑、发展中国家制度性成本居高不下及最不发达国家涟漪性传导加剧三大发展趋势,在现阶段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头攀升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已成为影响我国贸易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在禽肉产品产量在国际上名列前茅,仅次于第一产量国美国,名列第二位。同时禽肉产品在我国的需求量也被列为第二大肉类品种,名列第2位。尽管我国禽肉产品产量大,出口销售却不乐观,我国目前食品市场上还存在多种食品安全问题,这也导致我国食品难以被国际市场接纳。除此之外,发达国家通过科研改进食品检验技术,提高食品标准,完善检测程序和认证制度,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我国目前禽肉产品的售出价格远远低于国外,扩大禽肉出口是提升生产效益的重要举措。但是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将阻碍我国禽肉企业占领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欧美国家长期将中国内地视为疫区,大大限制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技术贸易措施广泛应用、产品质量达不到进口国要求、产品标准不统一、没有自主品牌、进出口规模小及动物福利等因素都会影响中国禽肉出口。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可避免,今后将更加完善。所以,在新形势的推动下我国要参考国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禽肉的影响,深入解析出口禽肉贸易中遭遇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境况和原因,充分了解重点贸易国家实行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具体内容,除此之外,我国还需针对其他国家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采取相对应的举措,防止日后产生国际贸易纠纷,推动禽肉出口,增加农民收入,出口禽肉主要贸易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研究已成为当前我国推进禽肉出口贸易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的专题研究项目。”
钱沛泽[3](2020)在《D市进境动植物检疫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国内和国际安全形势。非传统安全问题已替代军事、政治等传统安全问题,成为威胁国家和地区安全的关键性问题,其中尤以重大动植物疫病疫情的跨境传播最为突出,因此新形势下海关如何在国境口岸防止动植物疫病疫情的传入,保卫我国的生态安全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在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深度融合的条件下,如何优化进境动植物检疫模式,把控住外来动植物疫病疫情风险,守卫住国门安全。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比较研究等方法,总结分析出D市进境动植物检疫存在旅客携带物、邮寄物的检疫查验有效性不足,风险管控的能力不足,实验室和口岸检测能力不足,对禁止进境的动植物产品的宣传力度欠缺,具有岗位资质的人员不足,违法成本低等主要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成因是信息共享较弱与失信追查机制不健全、跨境电商给传统动植物检疫风险防控带来的新考验、缺乏竞争激励机制、动植物检疫宣传工作未引起领导的重视、岗位资质需较强的专业背景、立法未跟上贸易水平的发展步伐。本文研究分析国内上海在信用建设方面、南京在邮检信息化管理系统方面的检疫模式以及国外在进境动植物检疫方面的法律法规、禁止携带物、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做法,借鉴学习他们在进境动植物检疫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D市目前的具体情况,提出D市进境动植物检疫模式的优化方案:一方面,在旅客携带物、邮寄物的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方面创新管理制度,实现对可疑货物、人员、邮寄物的重点查验,另一方面,在动植物货物检疫方面,加强对进境动植物疫病疫情的风险管控能力,双管齐下从而实现在旅检、邮检、货检等全方位,更科学、更合理的风险布控,使得进境动植物检疫风险研判体系更加完善,更加坚实地筑牢动植物检疫防线,更好地服务对外开放大局。同时根据D市进境动植物检疫模式的优化方案,提出该模式的保障措施:一是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二是加强防控平台的信息化建设,三是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四是加强宣传引导,五是加强组织领导,六是强化法律保障。
王蕊[4](2018)在《基层林业局行政审批改革研究 ——以曲靖市麒麟区林业局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林业是国家一项重要的基础性行业,承担着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主力军。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目前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的林业发展正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从保护生态为主向发挥林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转变,从注重林业资源管理向提供社会化服务转变。在曲靖市麒麟区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宜居城市”、“农旅文”融合发展以及平安城、园林城、卫生城、文明城、森林城“五城”联创的环境下,当地群众产生一种愈发渴望改善生态环境的呼声,麒麟地域内呈现出对生态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为了满足当地社会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生态需求,就要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出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巨大优势,不断拓展林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林业行政审批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的一部分,是转变林业部门工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和关键。经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目前我国有关林业行政审批改革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宏观方面,缺乏对具体行业的探索,特别是对基层林业部门行政审批改革的研究。笔者在麒麟区林业局工作了六年,对麒麟区林业局行政审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感触颇深。麒麟区林业局行政审批工作有其特殊性,由于审批权限的限制,审批过程中既要面对曲靖市林业局、云南省林业厅乃至国家林业局等上级主管部门,又要直面基层林农和涉林企业,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鉴于此,本文试图以麒麟区林业局行政审批改革为研究个案,通过文献分析、参与观察、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力图以小见大,探寻我国基层林业局行政审批改革的现实状况、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经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麒麟区林业局(行政主体)和办理审批事项的群众(行政相对人)对于麒麟区林业局行政审批问题及原因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总体认为目前存在审批项目精简不彻底、审批机构设置不合理、并联审批效率不高、业务工作人员能力不足、电子政务使用率低下等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和相关内容分析,本文从完善协同机制、优化政策设计、监督实施推进和培育改革共识层面提出了优化麒麟区林业行政审批改革的建议。笔者认为通过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加大“放管服”力度,增强麒麟区林业局行政审批的透明度,对转变麒麟区林业局工作职能、提升林业形象、构建服务型政府具有推动作用,可促进我国基层林业行政审批体系完善与行政审批的能力建设协同发展,进一步提高林业部门公共管理的有效性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刘定发[5](2017)在《供港猪场安全清洁生产与生态循环模式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以多个供港猪场为对象,通过前期研究,在已有单项新成果、新技术的基础上,以“调查与资料查阅-试验研究-技术集成—工程示范—技术推广”为主线,系统地对供港猪场安全清洁生产与生态循环模式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论文通过对国内供港澳活猪饲养场开展各种调查和实地调研,摸清供港澳活猪饲养场类型、数量、出栏情况、清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措施等,总结供港澳活猪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成绩及其问题。本课题按“传统养猪模式”和“标准化生态循环养猪模式”对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归类,进行统计整理、分析,以找出两种不同生产模式下的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的差异,为公司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课题在猪场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面进了深入研究,针对规模化养猪废水氮磷含量高、固液混杂、有机质高、碳氮比失调等特点,以已有的单项新成果、新技术为基础,以技术突破-工艺组合—参数优化—工程应用为主线,重点突破催化剂负载、淀粉基絮凝剂强化絮凝等缺口技术,并将突破成果与设备进行试验组合、筛选设计等环节的联合攻关,使之配套;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性试验并完善工艺参数,形成规模化养猪废水处理回用的能源生态型成套技术。开展猪-沼-茶(果)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研究,发酵后的沼液用作有机肥,通过补充相关营养元素后泵提升到生态园高处的沼液暂存池,然后通过喷滴灌系统进入茶园或其它作物种植区。连续12个月,每月取同一区域内施用有机肥的土壤样品,检测其中的总氮、总磷和钾的含量以及pH值,评价有机肥对土壤元素平衡的作用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茶(果)”相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既可生产大量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料,还可实现污水零排放。通过生态园区内规模猪场的场址选择、全封闭猪舍和双层玻璃棉墙体设计,采用垂直通风模式进行舍内环境自动控制,制定饲料配方、雨污分流和干湿分离降低氨氮等污染物排放,通过采用密闭管道输送有机营养液体肥料并采用微喷灌方式精准施肥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有机营养液体肥料的浪费量,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分作物设计配方补充微量元素,避免使用作物不需要的元素而对环境造成污染,有效解决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规模猪场的关键共性问题。通过上述技术集成,进行示范工程建设。示范工程大力推动现代化养殖和规模化经营,完善良种猪繁育体系建设,利用技术和资金优势实行“养猪-沼气-养鱼-种茶-种果蔬-种名贵林木”的立体农业经营模式,形成了以养猪为主,利用沼渣和沼液作为有机肥,配套养鱼、制茶、果蔬生产和名贵木材种植的生态循环农业。论文还对推广情况进行了总结,通过课题研究,形成规模化生态猪场的技术规程和标准化生产模式,实现生猪的质量安全控制,提升规模化生猪养殖的技术水平,达到引领养殖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目的。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或创新:1、国内供港猪场虽然取得不少成绩,但也存在的许多不足,必须采取措施弥补不足,本论文也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2、供港猪场一定要走标准化生态循环养猪模式之路,“安全、绿色、环保”的生态养猪是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3、本论文通过实验利用氢氧化钠对淀粉中的多羟基进行苛化改性,制得淀粉基复合絮凝剂,这在技术有一定创新。4、本论文通过实验制备得到集污染物吸附与催化消毒功能于一体的催化剂,该催化剂不含氯,不会产生有机氯化物等致癌物,这在技术上有一定创新。5、构建了以厌氧发酵为核心的资源化利用工艺,形成“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和能量生态链。6、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茶(果)”相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既可生产大量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料,还可实现污水零排放。7、示范工程的建设是通过猪场科学选择和合理布局、全封闭猪舍和双层玻璃棉墙体设计、测土配方等相关技术,有效解决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规模猪场的关键共性问题。
马昕[6](2017)在《河南省牛羊屠宰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河南省是畜牧业大省,同时也是传统的肉牛肉羊主产区。目前肉牛出栏量位居全国第一,牛肉产量位居全国第一。近年来,随着河南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牛羊肉的需求不断增加,牛羊肉消费量越来越大,在肉类总产量中占据的比重也随之增加,慢慢改变了过去以猪肉为主的肉类消费结构。牛羊屠宰上游与牛羊养殖相连,下游与牛羊肉品消费相连,做好牛羊屠宰工作对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保障食品安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国家目前并未出台一部专门关于牛羊屠宰的法律法规,河南省也未出台针对牛羊屠宰及其监督管理的办法,牛羊屠宰及其监管工作目前依然处于攻坚“深水区”,仍存在大量问题。为了提高河南省牛羊屠宰业发展水平,加强河南省牛羊屠宰监管工作,从而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障河南省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笔者于2016年8月-2017年3月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牛羊屠宰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并到部分市、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所了解了牛羊屠宰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同时通过与相关人员的面对面访谈也获得了河南省牛羊屠宰及其监管工作的一手资料。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目前我省牛羊屠宰存在屠宰户和屠宰作坊众多、屠宰场数量少、大多规模小且经济效益低、屠宰场选址随意、屠宰设施不完善、肉品品质检验不规范、屠宰技术人员素质偏低、屠宰废弃物处理不科学、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屠宰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不仅给牛羊肉品质量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而且不利于河南省牛羊屠宰业的良好发展。通过对河南省牛羊屠宰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探讨,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牛羊屠宰及其监管的先进做法,提出提高河南省牛羊屠宰业发展水平、规范河南省牛羊屠宰监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即:通过建立“职业屠宰人”制度和加强对屠宰户的培训教育来强化对屠宰户、屠宰作坊的管理;提高牛羊屠宰场经营水平;加大财政投入,推动牛羊屠宰行业发展;加强牛羊屠宰监管制度建设;健全牛羊屠宰监管体系;引导全社会参与促进牛羊屠宰业良性发展;强化牛羊肉消费市场的监管等。
闵正鲜[7](2017)在《云县畜产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畜产品的安全生产一方面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又关系到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和农民增收,是新时期农业的重点工作之一。云县是云南省商品猪、禽蛋基地,畜禽饲养量大,2014年末全县生猪存栏362 097头(其中能繁母猪19 137头),大牲畜存栏38 989头,羊存栏60 544只,家禽存栏2 731 514只;出栏肉猪380 751头,出栏肉牛8 247头,出栏肉羊55 781只,出栏肉禽6 657 683只;肉类总产60 877.3 t,禽蛋总产5 614.8 t,
李志荣[8](2016)在《一批乌拉圭进口奶牛的境外预检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为动物疫病的广泛传播和流行提供了客观条件。我国正在构建一个立足我国国情、遵循国际规则,以风险管理为基础,以检疫技术为支撑的进口动物检疫管理体系。进口动物境外预检工作作为进口动物检疫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为保护我国畜牧业生产安全、改良牲畜品种、提高生产性能、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促进外贸经济发展等意义重大。论文以赴乌拉圭执行进口奶牛境外预检为研究内容,通过全程参与进口奶牛境外预检过程,熟悉了进口奶牛境外预检程序,掌握了境外预检方法和技术,并对整个境外预检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值得学习的经验进行了剖析。(1)农场检疫。该批进口奶牛来自乌拉圭13个省305个农场,初选奶牛共13 162头。采血过程中临床检查淘汰160头,其余13 002头采集血样,送往乌拉圭国家兽医实验室(DILAVE)进行规定疫病(牛白血病EBL、牛病毒性腹泻BVD、副结核病PT、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和口蹄疫FMD)的实验室检疫,结核病(Tuberculosis)是在农场采血时进行牛尾根部牛型结核菌素(PPD)皮内试验。结果共检出阳性牛2 459头,阳性率18.91%,其中EBL、BVD和P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8.28%(2 373/13 002)、0.54%(57/10 629)和0.27(29/10 572),阳性牛全部淘汰;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和口蹄疫均为阴性。农场检疫合格牛为10 543头,淘汰率为19.90%(2 619/13 162)。(2)隔离检疫。进入隔离场前临床检查淘汰326头,其余10 217头牛进入乌拉圭畜牧业、农业和渔业部(MGAP)批准的出口活牛隔离场Rubadel SA进行隔离检疫,采血过程中临床检查淘汰20头,其余10 197采集血样,送DILAVE实验室进行EBL、BVD和FMD检疫。结果共检出阳性牛227头,阳性率2.23%,其中EBL和BVD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18%(222/10 197)和0.05%(5/9 975),阳性牛全部淘汰;FMD为阴性;阳性牛剔除过程中经临床检查淘汰305头。隔离检疫合格牛为9 665头,淘汰率为8.33%(878/10 543)。按照议定书要求,在刚进入隔离场时用MGAP批准的药物进行钩端螺旋体病治疗和体内外寄生虫驱除;在采血时对隔离奶牛注射MGAP批准的口蹄疫(A和O型)、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炭疽(Anthrax)3种疫苗。在隔离检疫过程中,将240头“哨兵动物”牛按比例分布在各隔离检疫栏舍混养,装运前7 d内对“哨兵动物”采血进行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诊断和临床检查,实验室检疫结果全部为阴性,且无症状临床,符合议定书要求。(3)监督装运。隔离场监装过程中,所有奶牛逐头扫描耳号,电脑记录生成耳号明细,并进行临床检查,装载核对数量无误后,运输车辆加施官方封识。MGAP官方兽医出具装运单和耳号明细随车同行。装运临床检查剔除61头,最终共计9 604头合格奶牛顺利装船,运回我国接受为期45 d的口岸隔离检疫。本文为构建“境外预检+口岸检疫”的双保险进口动物检疫管理体系做出了有益的探讨,为提高我国进口动物检疫技术积累了经验。
陈博[9](2015)在《三门峡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文中研究指明动物产地检疫是从源头防控动物疫病的关键环节,也是预防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和保障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的重要措施。目前三门峡市动物检疫工作面临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基层检疫设施不完善、检疫队伍老化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措施,为全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动物产地检疫是指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辖区内流通的动物在离开饲养地之前所进行的检疫,是《动物防疫法》规定的一项重要行政许可,是动物检疫监督的重要环节和第一道关口。随着社
黄双林[10](2015)在《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浅议》文中指出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能有效控制动物的疫病,对于畜牧业生产和肉食品安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动物检疫监督管理水平有了显着的提升,并日趋规范,但目前动物检疫监督管理机制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就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思路,目的就是能够更好地提高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水平。
二、浅议动物检疫的基础环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动物检疫的基础环节(论文提纲范文)
(1)生鲜猪肉质量安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 |
2 相关理论 |
2.1 生鲜猪肉相关概述 |
2.1.1 生鲜猪肉的定义及分类 |
2.1.2 生鲜猪肉的产品特征 |
2.2 质量安全相关理论 |
2.2.1 质量安全定义 |
2.2.2 质量安全标准 |
2.2.3 生鲜猪肉质量安全危害 |
2.3 研究方法 |
2.3.1 专家打分法 |
2.3.2 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3 生鲜猪肉质量安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3.1 生鲜猪肉行业发展现状及质量安全情况 |
3.1.1 生鲜猪肉行业发展现状 |
3.1.2 生鲜猪肉质量安全发展变化 |
3.1.3 生鲜猪肉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
3.1.4 生鲜猪肉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
3.1.5 生鲜猪肉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
3.2 生猪养殖环节质量安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3.2.1 生猪养殖环节质量安全现状 |
3.2.2 生猪养殖环节质量安全问题 |
3.2.3 养殖环节中影响生鲜猪肉质量安全的因素 |
3.3 生猪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3.3.1 生猪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现状 |
3.3.2 生猪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安全问题 |
3.3.3 屠宰加工环节中影响生鲜猪肉质量安全的因素 |
3.4 生鲜猪肉储运环节质量安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3.4.1 生鲜猪肉储运环节质量安全现状 |
3.4.2 生鲜猪肉储运环节质量安全问题 |
3.4.3 储运环节中影响生鲜猪肉质量安全的因素 |
3.5 生鲜猪肉销售环节质量安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3.5.1 生鲜猪肉销售环节质量安全现状 |
3.5.2 生鲜猪肉销售环节质量安全问题 |
3.5.3 销售环节中影响生鲜猪肉质量安全的因素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DEMATEL方法的生鲜猪肉质量安全影响因素评价模型的建立 |
4.1 生鲜猪肉质量安全影响因素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
4.2 生鲜猪肉质量安全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3 生鲜猪肉质量安全影响因素DEMATEL评价模型的建立 |
4.3.1 生鲜猪肉质量安全影响因素之间直接影响关系的确定 |
4.3.2 初始化生鲜猪肉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直接影响矩阵 |
4.3.3 计算生鲜猪肉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综合影响矩阵 |
4.4 生鲜猪肉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生鲜猪肉质量安全控制策略 |
5.1 养殖环节的生鲜猪肉质量安全控制 |
5.1.1 养殖环节生鲜猪肉质量安全控制的流图分析 |
5.1.2 养殖环节生鲜猪肉质量安全关键影响因素的控制 |
5.2 屠宰加工环节的生鲜猪肉质量安全控制 |
5.2.1 屠宰加工环节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流图分析 |
5.2.2 屠宰加工环节生鲜猪肉质量安全关键影响因素的控制 |
5.3 储运环节的生鲜猪肉质量安全控制 |
5.3.1 储运环节的生鲜猪肉质量安全控制的流图分析 |
5.3.2 储运环节生鲜猪肉质量安全关键影响因素的控制 |
5.4 销售环节的生鲜猪肉质量安全控制 |
5.4.1 销售环节的生鲜猪肉质量安全控制的流图分析 |
5.4.2 销售环节生鲜猪肉质量安全关键影响因素的控制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破解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推动禽肉出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2.技术性贸易措施概述 |
2.1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定义 |
2.2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分类 |
2.3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特征 |
2.4 中国出口禽肉遭受技术性贸易措施概况 |
3.我国主要贸易伙伴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 |
3.1 日本 |
3.2 .欧盟 |
3.3 韩国 |
4.出口禽肉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战略和措施 |
4.1 .革新理念纳入发展大局 |
4.2 转变职能加快顶层设计 |
4.3 创新驱动完善工作体系 |
4.4 把握机遇强化支撑效能 |
4.5 因地制宜差别化管理 |
4.6 市场导向激发应对活力 |
4.7 优化服务打造新动能 |
4.8 推进共治集聚工作合力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3)D市进境动植物检疫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核心概念阐释 |
1.2.1 动植物检疫 |
1.2.2 国门生物安全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2 简要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D市进境动植物检疫概况及现状 |
2.1 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监管发展沿革 |
2.1.1 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的职能发展 |
2.1.2 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的职责与作用 |
2.2 进境动植物检疫模式概况 |
2.2.1 进境动植物货物检疫模式 |
2.2.2 进境携带物、邮寄物检疫模式 |
2.3 D市进境动植物检疫模式的现状 |
2.3.1 D市进境动植物检疫情况 |
2.3.2 D市进境动植物检疫模式的现状调查 |
3 D市进境动植物检疫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3.1 进境动植物检疫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
3.1.1 旅客携带物、邮寄物的检疫查验有效性不足 |
3.1.2 风险管控的能力不足 |
3.1.3 实验室和口岸检测能力不足 |
3.1.4 对禁止进境的动植物产品的宣传力度欠缺 |
3.1.5 具备岗位资质的人员不足 |
3.1.6 违法成本较低 |
3.2 进境动植物检疫模式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3.2.1 信息共享较弱与失信追查机制不健全 |
3.2.2 跨境电商给传统动植物检疫风险防控带来的新考验 |
3.2.3 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
3.2.4 动植物检疫宣传工作未引起领导的重视 |
3.2.5 岗位资质需较强的专业背景 |
3.2.6 立法未跟上贸易水平的发展步伐 |
4 D市进境动植物检疫模式优化方案的设计 |
4.1 国内外经验 |
4.1.1 国内经验 |
4.1.2 国外经验 |
4.1.3 国内外经验借鉴 |
4.2 D市进境动植物检疫模式的优化 |
4.2.1 检疫模式优化的总体目标 |
4.2.2 检疫模式优化的原则 |
4.2.3 检疫模式优化的主要内容 |
4.3 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4.3.1 政策背景方面 |
4.3.2 成本分析 |
4.3.3 预期效果 |
5 D市进境动植物检疫模式优化的保障措施 |
5.1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
5.1.1 加强数据的搜集与共享 |
5.1.2 制定数据共享与安全保障标准 |
5.2 加强防控平台的信息化建设 |
5.2.1 建立综合性防控平台 |
5.2.2 建立智能化物流监控平台 |
5.3 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 |
5.3.1 提高实验室检测范围与精确度 |
5.3.2 引入竞争机制 |
5.4 加强宣传引导 |
5.4.1 充分利用内部资源 |
5.4.2 发挥行业协会和口岸部门的辅助作用 |
5.5 加强组织领导 |
5.5.1 加强人才培养 |
5.5.2 强化统一领导 |
5.6 强化法律保障 |
5.6.1 助推动植物检疫法律的完善 |
5.6.2 规范使用自由裁量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D市进境动植物检疫模式满意度及改进方向调查问卷 |
附录 B D市进境动植物检疫模式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4)基层林业局行政审批改革研究 ——以曲靖市麒麟区林业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 选题缘由 |
1. 问题的提出 |
2. 问题的内涵 |
(二) 选题意义 |
(三) 研究综述 |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2. 研究的基本方法 |
(五) 创新点与不足 |
二、林业部门行政审批改革进程 |
(一) 行政审批制度及其改革 |
1. 行政审批制度产生的背景 |
2. 行政审批制度的功能 |
3. 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
(二) 林业部门行政审批改革的背景 |
1. 林业部门职能转变和角色转型 |
2.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
3. 依法行政的需要 |
4.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
(三) 林业部门行政审批改革的推行情况 |
1. 林业行政审批改革的现状 |
2. 林业审批改革后取得的成效 |
3. 林业审批改革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
三、曲靖市麒麟区林业局的行政审批改革的基本情况 |
(一) 麒麟区林业局建制情况 |
1. 区级和乡级林业建制 |
2. 麒麟区林业局职能职责 |
(二) 麒麟区林业局行政审批现状 |
(三) 麒麟区林业局行政审批改革情况 |
1. 加强政策法规学习培训 |
2. 开展行政审批的清理规范 |
3. 推行林业政务窗口服务 |
4. 规范林业行政审批监管行为 |
四、曲靖市麒麟区林业局行政审批改革存在的问题 |
(一) 制度规划存在盲区 |
1. 法律、法规配套不到位 |
2. 行政审批机构设置不合理 |
3. 行政审批精简项目规划不彻底 |
4. 社会组织参与缺乏制度支持 |
(二) 政策设计存在矛盾 |
1. 审批监督机制不健全 |
2. 事中事后监管不完善 |
3. 林业行政审批主体不清晰 |
4. 行政审批的范围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
(三) 改革推行落实不到位 |
1. 行政审批工作人员能力不足 |
2. 电子政务系统使用不顺畅 |
3. 部门间缺乏统筹配合 |
(四) 改革缺乏足够共识 |
1. 忽视群众盼望的改革内容 |
2. 政策宣传成效不高 |
3. 行政审批的自由裁量权难以掌握 |
五、优化曲靖市麒麟区林业局行政审批改革的建议 |
(一) 优化政策设计 |
1. 加强林业行政审批立法建设 |
2. 规范程序,推行林业阳光审批 |
3. 进一步明确林业行政审批主体权责范围 |
4. 发展并规范社会组织,实现多元主体参与和治理 |
(二) 完善协同机制 |
1. 建立联动审批机制,加强林业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协同治理 |
2. 服务前移,实行林业项目预审制度 |
3. 进一步清理和调整林业审批事项,实现简政放权 |
4. 加强审批科室间的协同机制 |
(三) 监督实施推进 |
1. 完善林业行政审批监督制约机制 |
2. 加大行政审批人员培训力度,提升基层林业工作人员工作能力 |
3. 加强窗口建设,开放林业审批网上办理 |
(四) 培育改革共识 |
1. 加强基层调研针对性,探索民众需求 |
2. 加大林业行政审批工作宣传力度 |
3. 提高自律意识,规范用权 |
六、结论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供港猪场安全清洁生产与生态循环模式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养猪现状与发展预测 |
1.1.1 养猪现状分析 |
1.1.2 市场发展空间分析 |
1.1.3 养猪清洁生产 |
1.2 我国猪病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我国猪病现状 |
1.2.2 未来猪病防控的趋势 |
1.3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研究进展 |
1.3.1 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背景 |
1.3.2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目的及意义 |
1.3.3 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现状 |
1.3.4 今后的发展趋势 |
第二章 供港猪场的现状调查研究 |
2.1 调查研究方法与内容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章 传统养猪模式与标准化生态循环养猪模式的对比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数据来源 |
3.1.2 饲养管理 |
3.1.3 工艺流程 |
3.1.4 两种模式划分标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升级基础设施和改善饲养环境 |
3.2.2 生产性能指标结果 |
3.2.3 财务经济指标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3.1 关于标准化养猪生产 |
3.3.2 关于猪舍的通风模式 |
3.3.3 关于漏缝板的研究与设计 |
3.3.4 关于饲料营养水平 |
3.4 结论 |
第四章 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
4.1.2 实验方法 |
4.1.3 检测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淀粉基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机理 |
4.2.2 类Fenton法杀菌消毒研究 |
4.3 讨论 |
4.3.1 技术重点与适用范围 |
4.3.2 项目研制淀粉基复合絮凝剂的创新作用 |
4.3.3 项目研制类Fenton杀菌消毒法的创新作用 |
4.3.4 单项技术与组合工艺与国内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 |
4.4 结论 |
第五章 猪-沼-茶(果)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研究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试验场地 |
5.1.2 粪污处理流程 |
5.1.3 种植区几种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及pH值变化 |
5.1.4 有机肥的土壤改良效果 |
5.1.5 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pH值变化情况 |
5.2.2 理化指标变化情况 |
5.2.3 氮、磷、钾的含量变化 |
5.2.4 营养元素的平衡 |
5.2.5 效益分析 |
5.3 讨论 |
5.3.1 从养殖源头采取清洁生产是关键 |
5.3.2 实施精准供水供肥是生态循环的保证 |
5.3.3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是必要的 |
5.4 结论 |
第六章 示范工程建设 |
6.1 建设内容与规模 |
6.2 产品方案与生产规模 |
6.3 示范工程建成后的效果 |
6.3.1 猪舍设计和布局等科学合理 |
6.3.2 源头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充分应用 |
6.3.3 实现了水和饲料的平衡 |
6.3.4 实现了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第七章 实际示范推广情况与推广工作总结 |
7.1 推广方案 |
7.1.1 推广的内容 |
7.1.2 推广项目的技术水平 |
7.1.3 推广范围 |
7.1.4 推广难易程度及各种经济技术指标 |
7.2 示范推广工作的组织管理 |
7.2.1 建立良种猪及养猪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及产业化开发体系 |
7.2.2 制订实施方案,保证推广工作有条不紊 |
7.2.3 依靠社会力量,实现推广工作多方合作 |
7.2.4 保证资金投入和基础条件建设 |
7.2.5 加强横向合作与技术交流 |
7.3 推广的措施 |
7.3.1 技术示范 |
7.3.2 技术培训和技术讲座 |
7.3.3 技术服务 |
7.3.4 技术交流 |
7.4 推广情况与效益测算 |
7.4.1 推广情况与经济效益 |
7.4.2 社会效益 |
7.4.3 生态效益 |
7.5 推广工作小结与建议 |
第八章 论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科技成果与奖励 |
(6)河南省牛羊屠宰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及相关概念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相关概念 |
1.1.2.1 畜禽屠宰 |
1.1.2.2 屠宰场 |
1.1.2.3 屠宰作坊 |
1.1.2.4 动物检疫 |
1.1.2.5 产地检疫 |
1.1.2.6 屠宰检疫 |
1.1.2.7 动物卫生监督 |
1.1.2.8 官方兽医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2.1 保障牛羊肉品质量安全 |
1.2.2.2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
1.2.2.3 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
1.2.2.4 提升河南省牛羊屠宰业发展水平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内外畜禽屠宰法规现状 |
1.3.2 国内外畜禽屠宰监督管理现状 |
1.3.3 国内外畜禽屠宰检疫现状 |
1.3.4 国内外畜禽屠宰设施现状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相关材料 |
3.1.1 图书馆相关书籍资源 |
3.1.2 数据库资源 |
3.1.3 相关管理部门资料 |
3.1.4 网络资源 |
3.1.5 实地调研资料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深层次访谈 |
3.2.4 比较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河南省畜牧业概况 |
4.1.1 牛羊生产概况 |
4.1.2 牛羊肉产量及消费概况 |
4.2 河南省牛羊屠宰现状 |
4.2.1 屠宰户与屠宰作坊现状 |
4.2.2 牛羊屠宰场现状 |
4.2.2.1 屠宰方式与经济效益现状 |
4.2.2.2 屠宰场的选址情况 |
4.2.2.3 屠宰设施现状 |
4.2.2.4 肉品品质检验现状 |
4.2.2.5 屠宰场从业人员现状 |
4.2.2.6 屠宰废弃物处理现状 |
4.2.2.7 屠宰场经营证照情况 |
4.3 河南省牛羊屠宰监督管理现状 |
4.3.1 牛羊屠宰法律法规现状 |
4.3.2 牛羊屠宰管理体制 |
4.3.3 牛羊屠宰监管执法现状 |
4.4 河南省牛羊屠宰存在的问题分析 |
4.4.1 屠宰户、屠宰作坊众多的问题分析 |
4.4.2 屠宰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
4.4.2.1 屠宰方式落后,经济效益差 |
4.4.2.2 屠宰场地因陋就简,随意选择 |
4.4.2.3 屠宰设施不完善 |
4.4.2.4 肉品品质检验不规范 |
4.4.2.5 屠宰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
4.4.2.6 屠宰废弃物处理不科学 |
4.4.2.7 屠宰场经营证照不齐全 |
4.4.3 牛羊屠宰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 |
4.4.3.1 牛羊屠宰法律法规不健全 |
4.4.3.2 牛羊屠宰监管不到位 |
5 结论与讨论 |
5.1 加强对屠宰户、屠宰作坊的规范化管理 |
5.1.1 建立“职业屠宰人”制度 |
5.1.2 加强对屠宰户的培训教育 |
5.2 提升牛羊屠宰场的经营水平和能力 |
5.2.1 加大对屠宰技术和设备的投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
5.2.2 提高屠宰技术人员水平,打造专业化团队 |
5.2.3 塑造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化培育 |
5.2.4 完善延伸产业链,开展一体化模式 |
5.2.5 建立牛羊肉品追溯系统 |
5.3 加强牛羊屠宰监管体系的建设 |
5.3.1 加强牛羊屠宰制度建设 |
5.3.1.1 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5.3.1.2 明确执法主体,严格执法 |
5.3.1.3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守法意识 |
5.3.2 健全牛羊屠宰监管机制 |
5.3.2.1 强化屠宰检疫机制,规范驻场检疫工作流程和职责 |
5.3.2.2 建立牛羊屠宰行业准入标准 |
5.3.2.3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网络化监管 |
5.3.2.4 建立牛羊从养殖到屠宰的全链条风险追溯监管体系 |
5.3.3 加大财政投入,推动牛羊屠宰行业发展 |
5.4 引导全社会参与促进牛羊屠宰业良性发展 |
5.4.1 利用各种媒介大力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
5.4.2 加快推进牛羊屠宰行业协会的建设 |
5.4.3 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 |
5.5 强化牛羊肉消费市场监管,促进牛羊屠宰能力提升 |
6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附件:调查问卷 |
(7)云县畜产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畜产品安全概述 |
2 畜产品不安全的危害性 |
2.1 对人体的健康产生直接危害 |
2.2 对环境造成污染 |
2.3 对动物健康产生危害而影响畜牧业发展 |
3 畜产品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生产规模小, 畜禽养殖组织化程度不高 |
3.2 兽药及添加剂残留 |
3.3 动物疫病 |
3.4 农药、化肥残留 |
3.5 环境污染 |
3.6 屠宰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
3.7 管理体制不健全 |
3.8 检测体系不健全 |
3.9“放心肉”、“放心奶”工程实施难度大 |
4 对策措施 |
4.1 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 理顺管理体制 |
4.1.1 加强宣传, 提高社会对畜产品安全工作的认识 |
4.1.2 充分认识畜产品安全是从饲料生产, 到动物养殖, 再到餐桌的一个系统工程 |
4.1.3 加强领导, 理顺管理体制 |
4.2 转变养殖方式, 大力发展安全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 |
4.3 加强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监管 |
4.4 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
4.4.1 坚持“预防为主”方针, 防止重大动物疫病流行 |
4.4.2 加强流通环节监控 |
4.4.3 争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续建 |
4.5 部门联动, 实施畜禽保护工程 |
4.6 控制屠宰加工等环节的污染 |
4.7 开展动物疫病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监测 |
4.8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
4.9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
(8)一批乌拉圭进口奶牛的境外预检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研究进展 |
1.1 动物检疫的起源和发展 |
1.1.1 世界动物检疫的起源和发展 |
1.1.2 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的起源和发展 |
1.2 动物疫病的危害和影响 |
1.2.1 对畜牧养殖业的影响 |
1.2.2 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 |
1.2.3 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
1.2.4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1.2.5 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
1.3 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的现状 |
1.3.1 检疫法规体系 |
1.3.2 进出境动物检疫机构 |
1.3.3 进口动物检疫程序 |
1.3.4 进口动物贸易情况及疫病截获 |
1.3.5 动物疫病传播媒介 |
1.3.6 动物疫病传播途径 |
1.3.7 存在的问题 |
1.4 有关对策和建议 |
1.4.1 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
1.4.2 完善动物疫情监控体系 |
1.4.3 建立动物身份识别和追溯体系 |
1.4.4 加强口岸能力建设 |
1.4.5 加大对非法进口的查处力度 |
1.4.6 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 |
1.4.7 加强合作交流,提升技术实力 |
试验研究 |
第二章 一批乌拉圭进口奶牛境外预检及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基本情况 |
2.1.2 农场检疫情况 |
2.1.3 隔离检疫情况 |
2.2 结果 |
2.2.1 临床检查结果 |
2.2.2 实验室检测结果 |
2.2.3“哨兵动物”检测结果 |
2.2.4 监督装运结果 |
2.3 讨论 |
2.3.1 境外预检意义重大 |
2.3.2 发现的问题及处理 |
2.3.3 值得学习的经验和技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三门峡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三门峡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概况 |
2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基层检疫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
2.2检疫队伍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
2.3基层检疫设施不完善 |
2.4检疫经费严重不足 |
3做好全市产地检疫工作的建议 |
3.1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
3.2加强检疫队伍建设 |
3.3增加经费投入 |
3.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3.5加强监督力度 |
(10)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浅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
1.1 管理部门多, 工作缺乏积极性 |
1.2 检疫监督部门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执法主体不明确 |
1.3 执法要求不严格, 质量不高 |
1.4 执法程序不合理 |
2 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创新的策略 |
2.1 理顺管理体制, 明确部门职责 |
2.2 完善监督执法体系, 加强相关人员培训 |
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执法条件 |
2.4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 |
3 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创新的意义 |
4 结语 |
四、浅议动物检疫的基础环节(论文参考文献)
- [1]生鲜猪肉质量安全控制研究[D]. 白艺彩.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1)
- [2]破解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推动禽肉出口研究[D]. 刘孟伟.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3]D市进境动植物检疫模式研究[D]. 钱沛泽.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4]基层林业局行政审批改革研究 ——以曲靖市麒麟区林业局为例[D]. 王蕊. 云南大学, 2018(04)
- [5]供港猪场安全清洁生产与生态循环模式关键技术研究[D]. 刘定发.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6]河南省牛羊屠宰现状调查研究[D]. 马昕. 河南农业大学, 2017(04)
- [7]云县畜产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闵正鲜. 云南农业科技, 2017(03)
- [8]一批乌拉圭进口奶牛的境外预检及分析[D]. 李志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3)
- [9]三门峡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J]. 陈博. 农民致富之友, 2015(20)
- [10]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浅议[J]. 黄双林. 当代畜牧, 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