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与治疗──附自发性食管破裂12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章林,姬涛,赵宝成[1](2017)在《10例自发性食管破裂临床诊治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临床诊治经验,提高一线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急诊科及胸外科治疗的确诊为自发性食管破裂的1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结果 10例患者经食管造影CT及胃镜检查确诊为食管破裂穿孔,其中8例患者食管破口<5 cm,破口相对规则,周围组织水肿较轻,确诊后24 h内转胸外科手术,术后给予禁食水,留置空肠营养管,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治愈。1例患者死亡,为56岁男性,既往食管憩室,发病至就诊时间超过48 h,食管破口5 cm,食管破裂后合并胸主动脉破裂,上消化道出血,行主动脉+食管覆膜支架置入术,胸腔闭式引流灌洗,空肠营养管营养支持等治疗后早期病情稳定,1个月后出现食管支架处食管瘘,导致纵隔感染加重,最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69岁女性,既往糖尿病,入院时胸闷发热伴呼吸困难,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外院转入至发病第19日确诊食管破裂,破口>5 cm,周围组织水肿严重,食管破裂合并严重纵隔、胸腔感染,住院期间长时间高热,后期出现脓毒症休克,家属放弃治疗转回当地医院。结论食管破裂是临床危急重症,尽早明确诊断和选择适宜的外科手术方式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合并严重纵隔感染,多脏器衰竭的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
徐志宏[2](2014)在《四种胃肠减压方式的引流量比较及胃肠减压方式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关系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比较四种胃肠减压方式(无菌手套胃肠减压,医用手风琴胃肠减压,开放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及封闭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在离体食管胃模型中的引流量。探讨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胃肠减压方式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的相关性。总结“综合引流法”在食管吻合口瘘及自发性食管破裂治疗中的应用经验。研究方法:1.使用猪的食管胃制作离体食管胃模型,采用四种胃肠减压方式(无菌手套胃肠减压,医用手风琴胃肠减压,开放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及封闭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在离体食管胃模型中进行多次模拟胃肠减压,观察各种胃肠减压方式在对模型胃肠减压过程中所产生的最大负压值,停止引流的负压值,停止引流时的食管模型中的胃液柱高度和总引流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四种胃肠减压方式的胃肠减压效果。2.从1998至今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经治的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筛选出173例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的胃肠减压方式(无菌手套胃肠减压,医用手风琴胃肠减压,开放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将173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成3组,详细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变部位、影像学资料、病理类型、手术方式、并发症(主要为食管瘘和术后肺炎)及术后四天患者胃肠减压引流出胃液的量等信息。对收集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引流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ANOVA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从而探讨不同胃肠减压方式的在临床上胃肠减压的效果,并了解不同的胃肠减压方式所发生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无差异。3.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从1998年1月至今所收治的4例复杂的食管吻合口瘘患者(经常规胸腔引流及胃肠减压无效)及3例经早期治疗失败的晚期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归纳出治疗该类疾病的新的治疗方法,即及时手术治疗并通过“综合引流法”能有效提高本病疗效,降低死亡率。综合引流法是在传统引流方法(胸腔引流+胃肠减压+十二指肠营养管+纵膈引流管)上增加了瘘口T管引流、双重多侧孔胃肠减压管引流,通过多管齐下,使胸腔、纵膈和食管瘘口周围得以充分引流,从而使胸腔及瘘口处保持清洁干燥,促进破裂口处的组织愈合,缩短了愈合时间。研究结果:1.使用无菌手套对离体的食管胃的引流量为0ml,在其过程中最大负压值为0cmH2O,几乎没有效果。使用手风琴的对离体食管胃的胃肠减压中,引流开始时可产生的最大负压值可达100cmH2O以上,但很快就会下降到20-25cmH2O左右,在停止引流时离体食管胃的胃液柱的高度为20-30cm左右,引流量在55-80ml左右。使用开放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时,所产生的最大负压值为140cmH2O左右,并随着时间的负压逐渐下降30cmH2O左右,引流量为120ml-130ml左右。使用封闭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过程中,其所产生的负压值为40cmH2O,且整个引流过程负压值平稳,其几乎将500ml的胃液引流全部引流出。总之,无菌手套在离体的食管胃模型中不产生引流作用。开放式负压引流比手风式引流的引流时间长,引流量更多,相比封闭式负压引流两者都不能将模型中的胃液完全充分的引流,而且两者产生的负压波动性较大、不稳定。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引流量最多的是封闭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其次是开放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再次是手风琴胃肠减压,最后是手套胃肠减压;胃肠减压过程中产生的最大负压值是开放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其次是手风琴胃肠减压,再次是封闭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最后是手套引流。在四种胃肠减压方式中开放式负压吸引及手风琴胃肠减压的最大负压值大于100cmH2O以上,其较大的负压吸引是否会造成造成胃粘膜的出血、坏死,封闭式负压胃肠减压方式是否会造成大量胃液的丢失容场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需要待临床进行进一步研究。2.173例患者其中术后行手套胃肠减压的患者有61例,术后四天的平均引流量为43.62ml、46.29ml、50.90ml、52.63ml,发生术后食管吻合口瘘为3例。手风琴胃肠减压的患者有31例,术后四天的平均引流量为53.25ml、61.38ml、75.16ml、80.38ml,发生术后食管吻合口瘘为3例。开放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的患者有81例,术后四天的平均引流量为67.04ml、89.48ml、103.12ml、105.19ml,发生术后食管吻合口瘘为4例。比较结果显示手套胃肠减压、手风琴胃肠减压、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在术后四天的引流量存在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胃肠减压方式与食管癌吻合口发生率两两对比无统计学差(P>0.05),术后四天的引流量与食管癌吻合口瘘发生率两两对比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3.4例复杂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及3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手术方式均为胸腔清理、胸腔引流、纵隔引流、双重胃肠减压及瘘口处T管引流。7例患者胸腔及纵膈引流管拔除时间为术后第14-29天,T管拔除时间为术后第30-36天,胃管拔除并开始进食的时间为术后第39-40天,进食后均未出现胸痛、呛咳、发热、吞咽困等不适,顺利进食后2周出院。患者在出院后2-3月来院复查,复查结果:均普食顺利,食管钡餐造影未见食管狭窄,1年后电话随访均进食良好,无吞咽困难不适。研究结论:1.离体实验证实,四种胃肠减压引流方式中,封闭式负压引流方法能充分引流且所产生的负压稳定,引流效果最佳。2.临床常用的三种胃肠减压方式其引流量存在差异性。其中开放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方式的引流量最多,其次是手风琴胃肠减压方式,手套胃肠减压的的引流量最少。3.临床上食管癌术后患者其胃肠减压方式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没有相关性,即吻合口漏与引流量无关。4.包括双重多侧孔胃管引流、瘘口T管引流、纵膈引流、胸腔引流的“综合引流法”在各种复杂食管吻合口瘘及自发性食破裂的治疗中极其重要,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卢雨松,金健[3](2020)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的现状》文中研究指明自发性食管破裂(SRE)是一种罕见但严重且死亡率高的疾病。目前关于自发性食管破裂的研究有限,相关的诊疗流程并未形成规范或共识,多依赖于医师的临床经验,导致了较高的误诊率。因此,全面地认识自发性食管破裂的临床表现、解剖特征及临床诊断与干预措施等方面有助于胸外科医师及时、有效地做出判断与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此综述复习相关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现状。
姜丁源[4](2013)在《13例食管破裂的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背景:食管破裂是胸外科少见的以胸腹部非典型急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该病极易误诊,死亡率高,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得当的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临床医生能否给予早期诊断和及时得当的治疗显得颇为重要。目的:通过总结食管破裂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以达到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食管破裂患者13例。均经口服美兰观察胸腔引流管,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纤维食管镜,胸部CT或手术所见证实食管破裂诊断成立。临床资料:全组男性12例,女性1例,年龄29岁--77岁,平均年龄51.33岁。13例患者中,其中7例为呃逆,饱餐或酗酒后呕吐导致自发性食管破裂,4例为食管异物所致食管破裂,2例为医源性所致食管破裂。7例采用食管一期旷置,二期消化道重建;单纯食管破裂口修补术及内镜下食管破裂修补术的手术及内镜介入治疗方式。6例采取肠内营养、胸腔灌洗等以胸腔闭式引流为主的保守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均经胸部CT,胸腔穿刺,上消化道造影确证存在食管破裂。其中4例在发病24小时内确诊,入我科前误诊病例6例。7例采用手术或内镜下介入治疗,其中4例行食管一期旷置,二期消化道重建;1例行单纯食管破裂口修补,1例行内镜下食管破裂修补术,1例行食管支架植入术。手术治疗组中死亡1例,治愈6例。以胸腔闭式引流为主结合保守治疗组6例,死亡2例,治愈4例。结论:食管憩室存在增加食管破裂风险。本病的早期诊断,特别是24小时内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降低死亡率。根据不同患者选择不同手术方式,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有意义。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经谨慎评估可选择保守治疗方式。
周天敏,安云,赵春艳,高莹莹[5](2016)在《自发性食管破裂二例误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8月—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2例曾误诊的自发性食管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1例因突发剧烈胸痛1 h入院,行胸部X线等检查考虑为自发性液、气胸,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排出气体及食物残渣,确诊自发性食管破裂,行空肠造瘘及食管重建术,共住院25 d痊愈出院;1例因突发左侧胸痛30 min入院,经相关检查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予相应治疗无效,入院第3天胸部X线检查示左侧液、气胸,急诊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有食物残渣引流出,诊断自发性食管破裂,但患者严重胸腔感染,并发严重脓毒血症、多脏器功能障碍,行空肠造瘘及抗感染治疗50 d后带空肠营养管出院,后失访。结论临床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及未及时行相关医技检查是致自发性食管破裂误诊的主要原因。临床遇及发病前有饮酒及暴饮、暴食等明确诱因胸痛患者时,应高度警惕该病,及时行相关医技检查,以减少误诊。
牛磊,费爱华,吴增斌,王海嵘,潘曙明[6](2014)在《自发性食管破裂一例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误诊为重症肺炎的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检索CNKI数据库命中的60篇文献共366例自发性食管破裂临床资料进行综述分析。结果 1本例因胸痛伴气促、发热1 d就诊,外院诊断重症肺炎。转我院后出现脓毒性休克,后于胸腔引流液中发现食物残渣,行胃镜检查于食管下端近贲门处见破口,确诊为自发性食管破裂、食管胸膜瘘致脓胸。予肠内营养、胃肠减压等综合治疗,病情好转出院。2文献检索的366例自发性食管破裂中误诊108例,误诊率29.5%,误诊为溃疡病穿孔30例,急性胸膜炎20例,急性胰腺炎18例,液气胸16例,急性胆囊炎9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心绞痛5例,肺栓塞2例,主动脉夹层、食管憩室各1例。经食管造影、胸腔引流液检查及手术探查等确诊;其中282例接受手术治疗,84例接受非手术保守治疗,共治愈310例,死亡56例。结论对于急性起病、剧烈呕吐后出现的胸部疼痛、上腹部疼痛者,应警惕食管破裂的可能,及时行胸部CT、食管造影、胸腔穿刺或引流口服亚甲蓝染色及胃镜等检查以确诊。
温俊伟[7](2019)在《罕见原因的纵隔气肿病例报告及文献综述》文中指出目的:自发性纵隔气肿是一种不常见但良性的自限性疾病,但大量的纵隔气体聚集纵隔压力升高可能导致张力性纵隔气肿,可引起心脏或大血管受压,进展迅速,若未能及时有效处理,最终可能危及生命。了解纵隔气肿的原因可以为准确治疗提供依据,临床医师要高度重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注意鉴别纵隔肺气肿是否合并其他严重疾病,防止漏诊、误诊,导致治疗延误,减少医疗隐患发生。本文旨在总结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纵隔气肿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危害、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及体征、诊断治疗和预后,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例19岁女性患者由乳房性交引起纵隔气肿的病例,结合国内外文献,加以分析总结。结果:本例患者通过CTA确诊为纵隔气肿,给予卧床休息及吸氧和控制疼痛等保守治疗后,纵隔气体完全吸收,出院后复查无明显不适。结论:对于胸痛患者应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来明确病因,考虑胸痛病因时不能遗漏纵隔气肿可能,尤其是年轻的胸痛患者。虽然纵隔气肿大多数属于自限性疾病且大多数患者有非典型症状,但逐渐增加的气体积聚和张力纵隔肺气肿是一种可导致死亡的严重疾病。我们报告一个不寻常的病因引起的纵膈气肿病例。这个病例是第一次报告由性行为引起的纵隔气肿。本例提示青年胸痛患者应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来确定纵隔气肿的病因,并充分评估、预判潜在的并发症和风险,从而有针对性的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高存[8](2010)在《自发性食管破裂病历报告一例并相关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提高对自发性食管破裂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认识。资料和方法:报告一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发表的155例报道进行病例分析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自发性食管破裂是临床上一种少见病,多因暴饮暴食或饮酒后剧烈呕吐引起,本文所报告病例即为饮酒后剧烈呕吐所致。偶可见于分娩、哮喘、背部撞击和剧烈咳嗽等引起。本病好发于成年男性,女性及儿童较少见,病情严重,预后较差,常由于误诊,漏诊和严重的感染而导致有较高的病死率。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常见表现是剧烈呕吐后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液气胸和皮下气肿等。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相关的辅助检查。辅助检查主要包括:X线胸片检查、CT检查、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食管碘剂造影和诊断性内镜检查。由于本病误诊率很高,因而鉴别诊断尤为重要,主要应与各种原因所致脓气胸、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心肌梗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等相鉴别。在治疗方面还是主张首选手术治疗,主要术式有:食管裂口单纯修补术,首选的手术方式;食管裂口一期修补+缝合口组织覆盖加强;食管旷置术;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吻合术;结扎颈腹段食管治疗胸段食管破裂;食管T形管引流术。对于发病时间较晚、年龄较大或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者,则可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本文所报告病例因为发病时间较长,且有双侧脓胸,不适合手术治疗,给予胃肠减压、静脉营养、双侧胸腔闭式引流及食管内支架置入等治疗,同时行胸腔镜下右侧脓胸廓清术,效果良好。结论:自发性食管破裂由于误诊率、漏诊率很高,往往延误了最佳手术时机,给治疗带来困难,因此早期诊断是减少本病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之一。临床表现和相关辅助检查对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早期确诊有很大帮助。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对病人的预后有密切关系。
张志伟,原新会,时加伦,张文平[9](2018)在《自发性食管破裂46例治疗体会》文中认为目的:总结自发性食管破裂诊断、治疗特点及疾病转归,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提高自发性食管破裂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临床资料,3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35例行全层内翻缝合,3例患者因破口较长,行食管切除,胃食管吻合;其余8例患者行闭式引流术后保守治疗。结果:全组手术病例38例,死亡1例,8例患者术后再次出现穿孔,经保守治疗,全部治愈;保守治疗8例,经胸腔穿刺、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空肠造瘘等对症治疗,4例治愈,2例死亡,2例因治疗效果不佳后出院,1例出院后失访。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自发性食管破裂治疗关键,手术治疗是最有效方式。
金卫国,束余声,石维平,史宏灿,陆世春[10](2012)在《自发性食管破裂34例的临床诊治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1月至2010年6月苏北人民医院收治34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6例;平均年龄57.6(32~80)岁。主要临床症状为呕吐后出现胸腹剧烈疼痛、发热、呼吸困难和休克等,从发病到确诊时间4 h~7 d。保守治疗13例,均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并行逆行胃肠减压和空肠造瘘营养支持;食管修补术治疗21例,手术为食管裂口分层吻合,同时行空肠造瘘及逆行胃肠减压。结果全组无死亡,均治愈出院。经保守治疗的13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6 d,行食管修补术的21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7 d,术后破裂口均一期愈合。34例患者随访l~8年,失访4例;经保守治疗的患者中随访11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访19例,随访期间均能正常饮食,无食管狭窄、反流性食管炎及慢性脓胸等症状。结论自发性食管破裂是一种误诊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胸外科急症,早期诊断和尽早手术闭合破裂口和通畅引流是治疗的关键。
二、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与治疗──附自发性食管破裂12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与治疗──附自发性食管破裂1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10例自发性食管破裂临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
1一般资料 |
2临床特点 |
3诊断方法 |
4治疗 |
结果 |
讨论 |
(2)四种胃肠减压方式的引流量比较及胃肠减压方式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关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四种胃肠减压方式对食管胃引流量影响的基础研究 |
(一) 材料 |
(二) 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第二部分 胃肠减压方式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关系的临床研究 |
(一) 一般资料与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第三部分 综合引流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及晚期自发性食管破裂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
(一) 一般资料 |
(二) 治疗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综合引流治疗复杂的晚期自发性食管破裂(附3例报告)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3)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的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
2 解剖特征 |
3 临床表现 |
4 辅助检查 |
4.1 胸部X线 |
4.2 胸部CT |
4.3 食管造影 |
4.4 胸腔穿刺 |
4.5 胸腔彩超 |
4.6 食管镜 |
5 治疗 |
5.1 保守治疗 |
5.2 内镜治疗 |
5.2.1 破口小于1 cm |
5.2.2 破口在1~2 cm内 |
5.2.3 破口大于2 cm |
5.3 手术治疗 |
5.3.1 Ⅰ期单纯修补 |
5.3.2 Ⅰ期修补+自体组织覆盖缝合 |
5.3.3 食管切除与重建 |
5.3.4 食管旷置与Ⅱ期修补 |
5.3.5 T管转流 |
6 结语 |
(4)13例食管破裂的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1.1 食管破裂的常见病因 |
2.1.2 食管破裂的发病机制 |
2.1.3 食管破裂的流行病学 |
2.2 临床表现 |
2.3 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
2.3.1 临床诊断 |
2.3.2 鉴别诊断 |
2.3.3 误诊原因分析 |
2.4 治疗 |
2.4.1 手术治疗 |
2.4.2 内镜介入治疗 |
2.4.3 保守治疗 |
2.5 讨论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病例入选条件 |
3.2 一般资料 |
3.3 临床表现 |
3.4 确诊方法 |
3.5 治疗方法 |
3.6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结果 |
第5章 讨论 |
5.1 诊断 |
5.2 治疗 |
5.2.1 手术治疗 |
5.2.2 保守治疗 |
5.3 特殊病例分析 |
5.3.1 手术组 1 例死亡病例分析 |
5.3.2 伴发食管疾病的食道破裂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自发性食管破裂二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2 讨论 |
2.1发病原因 |
2.2临床表现 |
2.3治疗方法 |
2.4误诊原因分析 |
2.5防范误诊措施 |
(6)自发性食管破裂一例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2 文献复习 |
2.1 研究方法 |
2.2 一般资料 |
2.3 临床表现 |
2.4 误诊及确诊情况 |
2.5 治疗和转归 |
3 讨论 |
3.1 发病特点 |
3.2诊断要点 |
3.3 误诊原因 |
3.4治疗策略 |
3.5 救治体会 |
(7)罕见原因的纵隔气肿病例报告及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病例资料 |
2.1 病例 |
第三章 讨论 |
3.1 纵隔的解剖学基础 |
3.2 纵隔气肿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
3.3 纵隔气肿的危害 |
3.4 纵隔气肿的病因诱因 |
3.4.1 自发性纵隔气肿的病因 |
3.4.2 继发性纵隔气肿的病因 |
3.5 纵隔气肿的临床表现 |
3.6 急性高危胸痛的鉴别诊断 |
3.7 纵隔气肿的影像学表现 |
3.8 纵隔气肿的治疗 |
3.9 纵隔气肿的预后及随访 |
第四章 结论 |
纵隔气肿及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本人简历 |
(8)自发性食管破裂病历报告一例并相关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论文正文 |
前言 |
病例报告 |
文献复习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自发性食管破裂46例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 |
2 结果 |
3 讨论 |
(10)自发性食管破裂34例的临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治疗方法 |
1.2.1 保守治疗 |
1.2.2 手术治疗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与治疗──附自发性食管破裂12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10例自发性食管破裂临床诊治分析[J]. 杨章林,姬涛,赵宝成.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7(11)
- [2]四种胃肠减压方式的引流量比较及胃肠减压方式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关系的临床研究[D]. 徐志宏.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4(02)
- [3]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的现状[J]. 卢雨松,金健. 海南医学, 2020(23)
- [4]13例食管破裂的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分析[D]. 姜丁源. 吉林大学, 2013(09)
- [5]自发性食管破裂二例误诊分析[J]. 周天敏,安云,赵春艳,高莹莹. 临床误诊误治, 2016(02)
- [6]自发性食管破裂一例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J]. 牛磊,费爱华,吴增斌,王海嵘,潘曙明. 临床误诊误治, 2014(10)
- [7]罕见原因的纵隔气肿病例报告及文献综述[D]. 温俊伟. 厦门大学, 2019(01)
- [8]自发性食管破裂病历报告一例并相关文献复习[D]. 高存. 山东大学, 2010(09)
- [9]自发性食管破裂46例治疗体会[J]. 张志伟,原新会,时加伦,张文平.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8(02)
- [10]自发性食管破裂34例的临床诊治分析[J]. 金卫国,束余声,石维平,史宏灿,陆世春.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