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彭泗清,李兰,潘建成,郝大海,韩践[1](2014)在《中国企业家成长20年:能力、责任与精神——2013·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20年调查综合报告》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年的问卷追踪调查显示,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在经济快速增长、社会急剧变化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家队伍的成长轨迹有3条清晰的主线,一是能力素质的提升,二是责任担当的扩展,三是企业家精神的弘扬与企业文化的蕴育。在能力提升方面,企业家迈出了三大步,同时也存在3个方面的不平衡;在责任担当方面,企业家对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付诸实践;在精神追求与创新动力方面,企业家大多具有比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企业家精神,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同时,企业家期待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步伐,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营造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和企业家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鲁志成[2](2014)在《菏泽市企业家队伍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充分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菏泽的企业家队伍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讨。正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和思路方法,同时指明了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梳理了企业家的来龙去脉,介绍了企业家的起源演变过程,并对国内外的企业家理论进行了综述研究,得出经济学界对企业家内涵的认识和理解还存有争议,指导方法也不尽相同的结论,阐明了加强菏泽企业家队伍建研究的必要性。第三部分结合菏泽实际对企业家下了定义,分析了企业家的内涵。提出了加强菏泽企业家队伍建设的两种基本途径,即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育,并分别指出了具体方法及政府发挥的作用,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指导意义。第四部分对菏泽市企业家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既有特点分析、优势分析,还有问题分析。第五部分给出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具体建议措施、效果分析和保证措施。文章结论部分对菏泽企业家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目前形势下,菏泽的企业家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面临难得的机遇,倡导鼓励广大企业家要积极应对挑战,切实抓住机遇,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王卫东[3](2007)在《陕西省国有企业企业家队伍建设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客观上对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地处西部的陕西而言,企业家资源的严重缺乏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新时期陕西省要实现建设经济强省的目标,迫切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国有企业目前在陕西省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效益普遍不佳,因此,陕西省尤其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和数量可观的国有企业企业家队伍。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为陕西省国有企业企业家队伍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家的内涵、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以及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征和属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作为指导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进一步通过二手资料整理、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对陕西省国有企业企业家队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发现陕西省在国有企业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经营者选择机制不合理、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以及社会环境不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对企业家的培训不能满足形势需要等问题,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扼要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陕西省企业家队伍建设,必须走市场化和职业化道路,必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健全的企业家约束机制,同时,要创建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重视企业家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就如何推进企业家的市场化和职业化,本文指出必须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培育企业家人才市场以及建立以平等竞争为核心的市场化经营者选择机制;就建立和完善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方面,本文指出要逐步建立市场化的企业家薪酬机制,要重视并加强对企业家的精神激励,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企业产权、企业家人才市场、企业内部等约束机制;最后,就社会环境的创建和企业家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方面,本文提出要对社会的各个环境进行改良,形成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社会氛围,要通过建立企业家培训体系和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对企业家队伍的培训。并且,就企业家市场的构建、相关制度的建立、市场化薪酬机制的实行等核心问题,本文还相应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措施和建议。
陈洁,张胥岽,方阳春[4](2018)在《企业家队伍建设经验》文中认为企业家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的重点关注对象。本文通过阅读、梳理了大量的文献,对于企业家的现状、影响因素、措施政策等等进行整理,以及对海外发达国家以及国内人才政策先进的省市经验对比分析,总结出优秀的发展经验,以期对未来的企业家队伍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管斌,李开森,管雯[5](2008)在《当前企业家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竞争、配置资源、吸纳就业和创造财富的主体,企业家在经济发展、政治进步和社会和谐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企业家队伍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适应形势,满足需要,这是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现实要求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建设一支政治上跟党走、善于驾驭现代企业、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胡硕[6](2016)在《基于党管干部原则的广州市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广州市市管国有企业的经营情况对我市的地方财政收入有较大的影响,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以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研究市管国有企业的经营,其中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以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国企领导班子的管理。探索党管干部原则在国有企业家队伍管理中的坚持的原因和运用的方法,分析党管干部原则和现代企业制度对国企领导班子建设的要求,探究并分析广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现状、管理中存在问题,关注国内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构建方面的研究,从而得出关于构建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形成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领导班子建设方向和管理方法的结论,是本研究的最大实用价值。有助于党委和国资监管部门对如何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探索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人用人新机制提供依据,从而形成社会主义企业家的社会培育氛围,进一步提升我市国企领导人员的能力素质。本文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授权理论内涵在改进国企领导人员管理中的运用,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了对国有企业企业家建设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现状、内容、思路和方法,对论文的核心研究问题的背景做了描绘。第二章“相关概念和理论”对本文的基本概念原则等作解释,为理清论述思路做了铺垫。第三章“党管干部原则背景下广州市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现状”对所研究问题的现状、目标、要求作了介绍,也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即本论文需要论述研究的核心问题。第四章“党管干部原则背景下国内各省市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及其经验借鉴”简要介绍了各地国企领导班子建设方面的管理现状和特色,并总结归纳了如何深化企业改革,发挥党委核心作用的借鉴经验。第五章“基于党管干部原则完善广州市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对策”是本论文研究的核心,从我市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现状出发,针对目前存在的各项问题,通过思索和借鉴,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对国企领导班子建设提出建议。本论文在剖析我市国有企业家成长、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创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和队伍建设的环境和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研究,对营造适合国有企业家队伍成长的外部环境,促进我市国有企业家队伍建设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蒲涛[7](2011)在《四川省企业家队伍建设研究》文中提出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家的竞争。着力打造和培育一只熟悉国内国际市场、精通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够适应国内外竞争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对于实施四川省“工业强省”、“人才强省”战略,促进“7+3”产业规划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灾后重建和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实现四川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四川省企业家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各类工商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家活动载体进一步扩大;各类经营管理人才稳步增长,企业家队伍基础进一步扩大;全省“7+3”重点产业快速发展,企业家队伍产业分布进一步优化。但是,企业家的现代化经营管理意识还不强、职业化程度较差、人员配置市场化程度较低,与四川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省还没有建立专门负责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机构,对企业家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制度建设、环境营造滞后于发展需求;政策文件配套性较差;高素质职业经理人供给不足;企业用人机制不活;激励体系不完善等。本文通过对我省企业家队伍的调研,分析了我省企业家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内外企业家队伍建设经验,立足适应我省灾后重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提出了我省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建议。一是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二是提升企业家队伍建设现代化水平;三是提高企业家队伍建设职业化和市场化程度;四是提升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和能力;五是建立有效地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激励机制;六是健全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约束机制。
夏伟军[8](2006)在《企业家的成长环境及其培育政策研究 ——对浙江省企业家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大幅度转移,浙江企业所处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能否进一步发展壮大,企业家队伍素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从浙江实际出发,研究探索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有关问题,对于浙江努力加快发展、提前步入小康社会具有现实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本论文基于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背景分析及其相关问题的探索,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查阅,结合二手资料整理、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对浙江省企业家队伍的素质与能力现状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 贯穿于上述研究工作,本论文试图解决如下几个问题:(1)企业家内涵的界定及其素质能力的构成问题。(2)企业家的产生机制和成长环境问题。(3)企业家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问题。(4)如何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问题。 对于浙江省如何围绕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区块和大中型企业集团,制定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的途径和实施计划,尤其是如何解决浙江省国内外知名企业家的培养与造就问题,本论文从六个方面探讨了加快浙江省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办法:(1)优化创业环境,形成企业家顺利生成发展的良好社会基础;(2)健全培养体系,造就企业家素质能力提高的终身学习机制;(3)完善选任制度,制定企业家人才评价选拔的规范工作程序;(4)强化激励机制,建立企业家行为激发引导的新型管理体制;(5)健全约束机制,形成企业家行为监督管理的有效运行体系;(6)完善服务设施,构建驱使企业家快速成长的系统支撑平台。本论文研究成果可以为浙江省各级政府科学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提供富有价值的启示,同时也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有效开发和利用企业家人力资源提供较好的背景资料和策略指导。
张慧敏[9](2014)在《基于政府视角的扬州市企业家人力资本素质提升研究》文中认为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核心人物。企业家人力资本素质是企业间绩效差异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企业能否进一步发展壮大,经济能否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企业家人力资本素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转型期,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面对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和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扬州市加快了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步伐。从扬州实际出发,研究探索企业家人力资本素质提升的有关问题,对于实施扬州“工业强市、人才强市”战略,实现“三个扬州”和世界名城建设的目标,加快推进扬州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扬州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立足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搭建出企业家人力资本构造模型,包含了个性特征、教育水平、实践经验三个经典要素和企业家精神、社会资本两个扩展要素,从理论上提出了提升区域内企业家人力资本素质路径。而后以扬州市企业家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数据收集整理、案例分析,对扬州市企业家的人力资本素质现状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贯穿于上述研究工作,本论文主要试图解决以下四个问题:(1)企业家内涵的界定及其人力资本的具体构成问题;(2)从政府视角看提升企业家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问题;(3)扬州市企业家人力资本素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4)扬州市政府提升区域内企业家人力资本素质问题。关于扬州市高素质企业家的培养与造就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提升扬州市企业家人力资本素质的具体措施和办法:(1)优化经营环境,形成企业家顺利成长发展的良好社会基础;(2)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形成企业家跨越发展的引导机制;(3)健全培育体系,建立企业家分层分类培育制度;(4)强化激励机制,探索企业家行为激发引导的新模式;(5)健全约束机制,形成企业家行为监督管理的有效运行体系。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有效提升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和素质提供较好的背景资料和政策依据。
张少农[10](2007)在《大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在贵州省企业决策研究会第三十五次例会上的讲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家朋友们、同志们: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很多问题确实值得我们组织部门进行深入研究和认真思考。贵州省企业决策研究会是全省具有影响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和部分民营企业高层管理者组成的学术性团体。研究会成立以来,组织开展了数十次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研讨会,为全省企业领导者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企业与地方党委、政府之间沟通交流
二、切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切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企业家成长20年:能力、责任与精神——2013·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20年调查综合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家的能力提升 |
(一)职业化企业家队伍的形成 |
(二)企业学习能力的提升 |
(三)转型时期的变革领导力 |
二、企业家的责任担当 |
(一)企业家的职业目标与责任意识 |
(二)履行全面的企业社会责任 |
(三)助推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 |
三、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 |
(一)创新意识与企业家精神 |
(二)企业家的精神境界与价值取向 |
(三)企业文化与商业文明 |
四、结语:迈向企业家队伍成长的新阶段 |
(2)菏泽市企业家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企业家理论综述 |
2.1 企业家理论演变 |
2.2 企业家内涵分析 |
第三章 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方法 |
3.1 内部培育 |
3.2 外部引进 |
第四章 菏泽市企业家现状及特点 |
4.1 现状分析 |
4.2 优势分析 |
4.3 机遇分析 |
4.4 问题分析 |
4.5 达驰公司个案分析 |
第五章 菏泽企业家队伍建设建议措施与预期效果 |
5.1 遵循原则 |
5.2 主要途径 |
5.3 发展趋势预期 |
5.4 制度保障 |
5.5 环境保障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陕西省国有企业企业家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的内容及框架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企业家的内涵 |
2.2 经济学家对企业家的研究 |
2.2.1 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家理论 |
2.2.2 企业家的素质和才能 |
2.3 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对企业家的研究 |
2.3.1 企业家人力资本理论的相关论述 |
2.3.2 企业家人力资本理论的启示 |
2.4 我国其他省份在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 |
3 陕西省国有企业企业家队伍现状和存在问题 |
3.1 陕西省国有企业企业家队伍现状 |
3.2 陕西省企业家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调查 |
3.3 陕西省国有企业企业家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分析 |
3.3.1 缺乏对企业家的正确认识 |
3.3.2 企业经营者的选用机制不合理 |
3.3.3 企业家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 |
3.3.4 对企业家的培训效果欠佳 |
3.3.5 社会环境不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 |
4 实现企业家的市场化和职业化 |
4.1 市场化和职业化是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 |
4.2 市场化和职业化对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影响 |
4.3 推动我省国企企业家职业化和市场化建设 |
4.3.1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
4.3.2 积极培育企业家人才市场 |
a.构建完善的企业家人才市场 |
b.建立企业家人才价值评估体系 |
c.建立多层次的企业家人才网络 |
4.3.3 建立以平等竞争为核心的市场化选择机制 |
5 建立和完善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 |
5.1 建立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的必要性 |
5.2 激励约束机制的效应及其对企业家队伍的影响 |
5.2.1 正面效应 |
5.2.2 负面效应 |
5.3 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家激励机制 |
5.3.1 建立企业家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 |
5.3.2 逐步建立市场化的企业家薪酬激励机制 |
5.3.3 重视并加强企业家的精神激励 |
5.4 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
5.4.1 建立企业产权约束机制 |
5.4.2 健全企业内部约束机制 |
5.4.3 培育企业家市场约束机制 |
5.4.4 发挥其它主体对企业家的约束作用 |
6 改善企业家成长环境,提高企业家素质 |
6.1 改善陕西企业家队伍成长的社会环境 |
6.2 培养和提高企业家队伍的综合素质 |
6.2.1 切实加强对企业家队伍的培训 |
6.2.2 多渠道广泛培养和引进优秀的企业家人才 |
7 全文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企业家队伍建设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企业家队伍的现状 |
2.1 国内企业家队伍的现状 |
2.1.1 营造良好的企业人才发展政策 |
2.1.2 打造企业家培训及发展平台 |
2.2 国外企业家队伍的现状 |
3 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和措施 |
4 主要研究结论 |
(5)当前企业家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
1、企业家在自主创新中具有重要的集成作用 |
2、企业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3、企业家的政治取向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影响 |
二、企业家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 |
1、政企分开的新形势对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
2、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对加强企业家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
3、企业家的事业追求对提高为企业家服务的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
4、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对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提出了新要求 |
三、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几点对策措施 |
1、切实加强对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领导 |
2、创新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载体 |
3、制定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 |
4、创新为企业家服务的工作机制 |
5、打造企业家素质提升平台 |
6、加强企业家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
(6)基于党管干部原则的广州市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简要评述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家的定义 |
2.1.2 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 |
2.1.3 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含义 |
2.2 党管干部原则的内容 |
2.3 党管干部原则对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
2.3.1 党管干部原则是党对经济建设拥有领导权的实现基础 |
2.3.2 党管干部原则是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的 |
2.3.3 党管干部原则是管好用好企业人才的前置条件 |
2.4 党管干部原则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要求的内容 |
2.4.1 完善以企业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组织架构 |
2.4.2 培养有市场竞争力的国有企业领导班子 |
2.4.3 逐步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选人用人机制 |
2.4.4 确保企业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得到履行 |
2.4.5 强化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绩效考核 |
2.5 相关理论 |
2.5.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授权的理论与国企领导班子建设 |
2.5.2 企业绩效考核理论与国企领导班子建设 |
2.5.3 股东至上理论与国企领导班子建设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党管干部原则背景下广州市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现状 |
3.1 党管干部原则下广州市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现状分析 |
3.1.1 正在努力把国有企业党委建设成为领导班子的核心 |
3.1.2 采取科学有效手段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
3.1.3 不断优化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选人用人机制 |
3.1.4 强化纪律监督以进一步规范领导班子的经营行为 |
3.1.5 强化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绩效考核 |
3.2 党管干部原则下广州市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存在的问题 |
3.2.1 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
3.2.2 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整体素质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变化 |
3.2.3 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选拔任用制度还不灵活不完善 |
3.2.4 纪委监督不严导致国企领导干部违法违纪问题时有出现 |
3.2.5 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绩效考核没有与薪酬待遇紧密挂钩 |
3.3 党管干部原则下广州市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市委市政府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在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 |
3.3.2 行政化的体制机制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
3.3.3 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监督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
3.3.4 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激励机制不科学不合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党管干部原则背景下国内各省市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及其经验借鉴 |
4.1 中央直管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情况 |
4.2 北京市市管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情况 |
4.3 上海市市管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情况 |
4.4 国内省市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经验借鉴 |
4.4.1 注重发挥党委在国有企业干部任用和管理中的作用 |
4.4.2 加强国有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建设 |
4.4.3 重视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考核,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 |
4.4.4 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交流工作制度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党管干部原则完善广州市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对策 |
5.1 坚持把企业党委建设成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党组织领导核心 |
5.1.1 实现党组织与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融合 |
5.1.2 健全使企业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体制机制 |
5.2 完善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选拔培养机制 |
5.2.1 坚持党组织任命为主多种混合的选拔任用相结合的任用机制 |
5.2.2 完善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市场化职业化选拔和培养机制 |
5.3 深化党管干部制度改革完善党选拔国企干部的选人用人机制 |
5.3.1 构建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
5.3.2 坚持对国有企业及其领导班子分层分类管理 |
5.4 创新监管模式建设清正廉洁的国有企业经营氛围 |
5.5 建立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紧密挂钩的薪酬制度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四川省企业家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2章 四川省企业家队伍发展现状 |
2.1 基本情况 |
2.1.1 活动载体进一步扩大 |
2.1.2 队伍基础进一步壮大 |
2.1.3 产业分布进一步优化 |
2.2 企业家概念界定及总量预测 |
2.2.1 企业家的概念界定 |
2.2.2 企业家和高层次职业经理人渐趋统一 |
2.2.3 我省企业家的初步估算 |
第3章 四川省企业家队伍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3.1 主要问题 |
3.1.1 综合素质明显不足 |
3.1.2 职业化程度较差 |
3.1.3 市场化选聘企业家程度较低 |
3.2 成因分析 |
3.2.1 企业家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
3.2.2 制度建设和环境营造不完善 |
3.2.3 政策文件配套性较差 |
3.2.4 高素质职业经理人供给不足 |
3.2.5 企业用人制度存在障碍 |
3.2.6 激励体系不完善 |
第4章 四川省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思路及目标 |
4.1 总体思路及基本原则 |
4.1.1 总体思路 |
4.1.2 基本原则 |
4.2 培育目标 |
4.2.1 总体目标 |
4.2.2 具体目标 |
第5章 加强四川省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
5.1 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 |
5.1.1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 |
5.1.2 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
5.1.3 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和舆论氛围 |
5.2 提升企业家队伍建设现代化水平 |
5.2.1 以深化改革来促进国企职业经理人队伍成长 |
5.2.2 以加强引导来完善民营企业治理结构 |
5.2.3 以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来优化产业结构 |
5.3 提高企业家队伍建设职业化和市场化程度 |
5.3.1 推行"双考双证"的任职资格测评体系 |
5.3.2 实行"三推二考"的选拔制度 |
5.3.3 建立健全企业家市场 |
5.3.4 逐步完善企业家人才信息库 |
5.4 全面提升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 |
5.4.1 突出培训重点 |
5.4.2 加大培训投入 |
5.4.3 创新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培育机制 |
5.4.4 实施"明日之星"企业家培养计划 |
5.4.5 依托产业园区集聚企业家才 |
5.5 建立有效的企业家激励机制 |
5.5.1 积极探索薪酬激励新模式 |
5.5.2 设立"企业家社会保障激励计划" |
5.5.3 构建科学的企业家绩效考核体系 |
5.5.4 实施"农业产业化企业家激励工程" |
5.5.5 建立健全"四川省百佳企业家"评选制度 |
5.6 健全企业家约束机制 |
5.6.1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
5.6.2 建立风险经营责任制 |
5.6.3 完善监督体系 |
5.6.4 强化企业家中介组织功能 |
5.6.5 健全预警制度 |
5.6.6 创新监督机制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企业家的成长环境及其培育政策研究 ——对浙江省企业家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背景和问题 |
1.1.1 理论背景 |
1.1.2 实践背景 |
1.1.3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与过程 |
1.3.2 技术路线与结构 |
2 企业家的素质结构及能力体系综述 |
2.1 企业家内涵的讨论和界定 |
2.1.1 国外关于企业家概念的主要观点 |
2.1.2 国内学者对企业家概念的界定 |
2.1.3 企业家概念的界定:一个简单调查 |
2.2 企业家素质结构研究综述 |
2.2.1 国外学者对企业家素质的观点 |
2.2.2 国内学者对企业家素质的研究评述 |
2.2.3 企业家形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分析 |
2.2.4 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家素质要求 |
2.3 企业家的能力体系研究综述 |
2.3.1 国外学者对企业家能力的不同解释 |
2.3.2 国内学者对企业家能力的代表性观点 |
2.3.3 简要的结论 |
2.4 浙江省企业家素质能力的现状调查 |
2.4.1 企业家的内在素质状况 |
2.4.2 企业家的外显能力分析 |
2.4.3 总结与讨论 |
3 企业家的成长环境及形成机制研究 |
3.1 企业家的成长环境及其影响因素与机制评述 |
3.1.1 姚水洪提出了“企业家成长生态系统” |
3.1.2 张中歧对企业家的外部成长环境研究 |
3.1.3 迟福林对企业家的形成机制及创始人机制的探讨 |
3.1.4 汪忠等人对企业家成长的内部治理环境因素的论述 |
3.1.5 朱冬梅和吴文元对企业家才能生成机制的研究 |
3.1.6 赵文红和李垣对企业家机会的研究 |
3.1.7 汪克强等人对企业家生成机制的研究 |
3.2 浙江省企业家成长环境及形成机制的实证调查 |
3.2.1 问卷调查与样本数据 |
3.2.2 数据处理与讨论 |
3.2.3 浙江省企业家成长环境存在的问题 |
3.3 完善浙江省企业家成长环境的对策思考 |
3.3.1 塑造企业家的社会形象,扩大企业家的社会声誉 |
3.3.2 健全各类法规制度,切实保护企业家的私有财产和合法权益 |
3.3.3 推进国有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产权制度改革 |
3.3.4 为企业家创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和外部环境 |
3.3.5 加大企业家人才市场建设工作力度 |
3.3.6 推动评荐、培训企业家人才的社会中介机构和协会建设 |
4 企业家的选拔产生与培训机制研究 |
4.1 我国企业家选任制度的现状及其问题 |
4.1.1 我国企业家的考评与选任现状 |
4.1.2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任问题及内因分析 |
4.1.3 我国企业家选任制度的缺陷 |
4.2 企业家选任及培训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
4.2.1 西方发达国家选任和培训企业家的主要经验和特点 |
4.2.2 我国企业家培训制度的缺陷 |
4.2.3 对我国企业家选任制度的主要启示 |
4.3 浙江省企业家的选任和培训现状调查 |
4.3.1 浙江省企业家的选任现状分析 |
4.3.2 浙江省企业家的培训现状分析 |
4.3.3 浙江省企业家选任与培训机制的实施经验与教训 |
4.4 进一步完善浙江省企业家选拔产生和培训机制的对策建议 |
4.4.1 建立科学的职业企业家选拔任用机制,优化企业家的成长环境 |
4.4.2 拓宽选拔渠道,形成外部成长环境与内部培养系统有效整合的选拔机制 |
4.4.3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民营企业对职业企业家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
4.4.4 建立与完善企业家的教育培训系统 |
5 企业家队伍的培育措施及政策建议 |
5.1 优化创业环境,形成企业家顺利生成发展的良好社会基础 |
5.2 健全培养体系,造就企业家素质能力提高的终生学习机制 |
5.3 完善选任制度,制定企业家人才评价选拔的规范工作程序 |
5.4 强化激励机制,建立企业家行为激发引导的新型管理体制 |
5.5 健全约束机制,形成企业家行为监督管理的有效运行体系 |
5.6 完善服务设施,构建驱使企业家快速成长的系统支撑平台 |
参考文献 |
(9)基于政府视角的扬州市企业家人力资本素质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涵义、构成及提升途径 |
2.1 企业家的界定 |
2.2 人力资本的概念 |
2.3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涵义 |
2.4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构成模型 |
2.5 企业家人力资本素质的提升途径 |
3 扬州市企业家人力资本素质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环境 |
3.1.1 经济实力显着提升 |
3.1.2 活动载体不断扩大 |
3.1.3 企业家地位日益提升 |
3.2 企业家基本状况 |
3.2.1 后备力量不断充实 |
3.2.2 性别结构男性为主 |
3.2.3 创新意识逐渐增强 |
3.2.4 责任担当意识增强 |
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高学历人才数量较少 |
3.3.2 创新能力仍需增强 |
3.3.3 年龄结构偏于老化 |
3.3.4 市场化选聘程度较低 |
3.3.5 经营管理模式粗放 |
3.3.6 诚信程度亟需加强 |
4 提升扬州市企业家人力资本素质的对策与建议 |
4.1 积极优化企业经营环境 |
4.1.1 畅通信息渠道 |
4.1.2 规范税费环境 |
4.1.3 规范执法环境 |
4.2 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环境 |
4.2.1 加强企业人才招引 |
4.2.2 引导企业创新发展 |
4.2.3 发扬企业家创新精神 |
4.3 分层分类建立企业家培育体系 |
4.3.1 重点培育骨干企业领军人才 |
4.3.2 全面培育中小企业领军人才 |
4.3.3 加快培育民企新生代企业家 |
4.4 建立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
4.4.1 积极探索薪酬激励新模式 |
4.4.2 积极探索精神激励机制 |
4.5 健全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约束机制 |
4.5.1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
4.5.2 完善监督体系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存在不足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切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企业家成长20年:能力、责任与精神——2013·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20年调查综合报告[J].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彭泗清,李兰,潘建成,郝大海,韩践. 管理世界, 2014(06)
- [2]菏泽市企业家队伍建设研究[D]. 鲁志成. 天津大学, 2014(05)
- [3]陕西省国有企业企业家队伍建设研究[D]. 王卫东. 西安理工大学, 2007(01)
- [4]企业家队伍建设经验[J]. 陈洁,张胥岽,方阳春. 科研管理, 2018(S1)
- [5]当前企业家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J]. 管斌,李开森,管雯. 江苏商论, 2008(08)
- [6]基于党管干部原则的广州市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研究[D]. 胡硕.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7]四川省企业家队伍建设研究[D]. 蒲涛.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4)
- [8]企业家的成长环境及其培育政策研究 ——对浙江省企业家的调查[D]. 夏伟军. 浙江大学, 2006(01)
- [9]基于政府视角的扬州市企业家人力资本素质提升研究[D]. 张慧敏. 南京大学, 2014(05)
- [10]大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在贵州省企业决策研究会第三十五次例会上的讲话[J]. 张少农. 山花, 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