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荽片治疗急慢性肝炎100例临床观察

芫荽片治疗急慢性肝炎100例临床观察

一、芫蒿片治疗急慢性肝炎100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天津市药品检验药物研究所[1](1976)在《芫蒿片治疗急慢性肝炎100例临床观察》文中认为作者总结了天津和平区二防院等单位就用芫蒿片(学名河朔芫花Wikstromia chamaedaphne Meissn)治疗肝炎100例的结果,其中急性肝炎74例,基本治愈率为63.4%,慢性肝炎26例,基本治愈率26%、100例的总有效率为94%,转氨酶下降或恢复正常的占89%,对降低胆红质及麝浊亦有一定效果。作者认为用芫蒿治疗肝炎具有疗程短、有效率高、服用简便、无副作用等优点。

成茂源[2](2020)在《基于“主客交”学说研究加减三甲散对肝纤维化大鼠WNT/β-catenin通路和lncRNA及mRNA表达谱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加减三甲散干预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的效果以及对WNT/β-catenin通路的影响,并从lnc RNA和m RNA角度揭示其作用机制,丰富“主客交”学说的现代生物学内涵。方法:1.实验一:SPF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1号方组(加减三甲散1号方组)、2号方组(加减三甲散2号方组)、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组)。常规喂养7d,模型组、1号方组、2号方组、阳性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油剂的方法制造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同时各组均灌胃干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予以超纯水灌胃,1号方组予以加减三甲散全方灌胃,2号方组以去穿山甲的加减三甲散2号方灌胃,阳性对照组予以秋水仙碱液灌胃。56d后麻醉大鼠,取心尖血和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检测血清ALT、AST。Western blot法检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1号方组、阳性对照组WNT2、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量。2.实验二:SPF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组)。常规喂养7d,模型组、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油的方式剂制造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同时各组均灌胃干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予以超纯水灌胃,加减三甲散组予以加减三甲散全方灌胃,阳性对照组予以秋水仙碱液灌胃。56d后麻醉大鼠,取心尖血和肝脏组织。HE和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HA、LN、PCⅢ、CIV浓度。高通量二代测序法检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加减三甲散组大鼠肝组织lnc RNA和m RNA表达谱。结果:1.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实验一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1号方组、2号方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增大(P﹤0.01);与模型组比较,1号方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差异显着(P﹤0.01),2号方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1号方组比较,2号方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加重(P﹤0.01)。实验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增大(P﹤0.01);与模型组相比,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差异显着(P﹤0.01);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实验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增大(P﹤0.01),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增大(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1);与加减三甲散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肝纤维化程度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肝功能指标:实验一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1号方组、2号方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水平显着升高(P﹤0.01),阳性对照组大鼠ALT、AST水平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1号方组、2号方组、阳性对照组大鼠ALT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1号方组、2号方组大鼠AST水平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大鼠AST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1号方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中AST水平显着降低(P﹤0.01)。3.信号通路指标:实验一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WNT2、β-catenin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GSK-3β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1号方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WNT2、β-catenin、GSK-3β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肝纤维化指标:实验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HA、LN、PCⅢ、CⅣ浓度均显着增大(P﹤0.01)。与模型组相比,加减三甲散组大鼠血清中HA浓度增大,差异明显(P﹤0.05)。与模型组相比,加减三甲散组大鼠血清中LN、PCⅢ、CⅣ浓度减小(P﹤0.05)。加减三甲散组与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中HA、LN、PCⅢ、CⅣ浓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测序结果:实验二中,预测出新的lncRNA1976条。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Inc RNA基因共340个(187个上调,153个下调)。空白对照组与加减三甲散组差异Inc RNA基因251个(上调139个,下调112个)。模型组与加减三甲散组差异Inc RNA基因93个(上调48个,45下调)。差异lnc RNA靶基因共同功能主要为:自然杀伤细胞介导免疫,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调控等。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m RNA基因1635个(上调1451个,下调184个),模型组与加减三甲散组得到差异m RNA基因80个(上调39个,下调41个),空白对照组与加减三甲散组得到差异m RNA基因80个(上调39个,下调41个)。空白对照组、加减三甲散组和模型组m RNA差异基因共同途径为:PPAR信号通路。结论:1.采用四氯化碳诱导法可成功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2.加减三甲散1号方减轻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效果好于去除穿山甲的加减三甲散2号方。3.加减三甲散(加减三甲散1号方)改善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不经过WNT/β-catenin通路作用。4.加减三甲散改变肝纤维化模型大鼠lnc RNA和m RNA的表达谱,这可能是加减三甲散改善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部分作用机制。

李石兰[3](1978)在《中草药防治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近况》文中研究说明 病毒性肝炎为一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一般分为甲型肝炎(传染性肝炎)和乙型肝炎(血清性肝炎)二种;二者均可通过密切接触经口、输血、予防接种及注射血液制品等途径传染,其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亦基本相同。甲型肝炎病毒曾在数年前发现于肝细胞内,仅具核心部分,无表面抗原层(1)。过去由粪便检出的米兰抗原(EHAA),曾被认为与甲型病毒有关(2—4)。但最近研

孟丽萍[4](2013)在《基于古今药方纵横的山豆根应用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古今药方纵横,梳理、分析古今医家运用有毒中药山豆根的理论与经验,构建“山豆根方药数据库查询检索系统”和“山豆根方药数据库统计分析系统”。探讨山豆根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既能控制山豆根的毒性,保证用药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的治疗作用进行合理配伍,提供文献支持和临床用药参考。方法:文献学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以中医文献学的方法梳理历代本草方书对山豆根的记载,构建“山豆根方药数据库统计分析系统”平台,利用频数描述和多元分析方法,总结分析山豆根方的基本用药特点,包括方源、给药途径(内服与局部用药)、剂型,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挖掘山豆根不同主治病证常见药物组合,探究其配伍规律。结果:通过频数分析,得到了与山豆根配伍药物的频数分布特征,以功效归类,提炼、总结出常与其配伍的高频药物与相应的主治病证范围;通过多元分析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得到山豆根处方中对其功用、毒性影响较大的药物搭配,为分析山豆根减毒增效配伍组合提供了客观依据。结论:山豆根在方剂中的减毒增效配伍方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本研究运用频数和多因素分析,初步总结出山豆根减毒增效的配伍规律:配伍甘草,是解山豆根之毒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合麦冬、生地、白芍等,可防苦燥伤阴之偏。与桔梗、甘草合用,是山豆根治疗咽喉肿痛的有效组合;治疗心肺之火上攻之咽喉肿痛,与射干、板蓝根、玄参等为伍,也颇为常用;治痘毒咽痛,则与升麻、紫草、葛根等相配;治痰热蕴肺、风寒外束之咳喘,多与半夏、细辛、陈皮、麻黄配伍;治肺热阴虚之咳喘,每与麦冬、生地、白芍、知母、丹皮搭配;治痈疮肿毒,常与连翘、银花、重楼、板蓝根合用;治急性肝炎,多与虎杖、白花蛇舌草、板蓝根等配伍;治慢性肝炎,每配伍连翘、白花蛇舌草清除余毒,合以丹参、丹皮、枳壳等调畅气血;配以黄芪、白术、当归等扶助正气;银屑病,常与连翘、土茯苓、板蓝根、赤芍、丹皮等配伍。若与大黄、神曲为伍,可能使毒性增强。本课题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确有疗效的有毒中药科学应用关键问题的基础研究”(编号:2009CB522800)的资助。

马红梅[5](2013)在《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挖掘和整理滋水涵木法的中医理论基础及其历史渊源,运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对近年来采用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文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最佳证据,并初步确定治疗该病的优势方药,同时综合分析“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实践意义。方法:按照检索策略检索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检索出题录,在清华同方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全文,未检索到的文章从重庆维普咨询有限公司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全文,通过电子检索还未查到的文献再通过手工检索全文。文献入选标准为滋水涵木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或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价方法采用循证医学评价方法。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对所有纳入研究的资料进行一般情况定量和定性分析,对符合4定量分析的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滋水涵木方药及滋水涵木方药联合其他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文献题录1547条,最后纳入文献35篇,其中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文献2篇(1-2),(2-2);以就诊顺序随机分组的文献3篇(1-6)(,1-14),(1-15);随机双盲分组文献2篇(2-6),(4-2);按照多中心分层随机分组文献2篇(2-1),(4-3);按分层随机2篇文献(1-10),(4-1)。没有1篇研究报告了随机隐匿。有12篇文献报告随访,5篇文献报告了病例脱落,没有1篇研究报告了使用了意向性治疗分析。总体评价结果显示,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资料所采用的方法学的质量较低,少量文献采用盲法,不良反应观察较少提及,缺少长期临床效果的数据,设计方案有待完善和提高。结论:目前,在滋水涵木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中,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研究方案数量逐年增长,研究质量逐渐提高,但总体质量较低,临床科研试验设计水平有待提高。在补益肝肾类方药中,采用一贯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抗病毒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组。左归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提高总有效率和ALT复常率方面优于其他组。滋肾清肝饮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药。在补肝肾清热利湿方药中,补肾冲剂加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总有效率方面和抗病毒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单方药报道中药组,研究文献缺乏,尚需临床深入研究。

时昭红,任顺平,唐旭东,郑丁,杜念龙,杨家耀,杨健,温艳东,王凤云,吕林[6](2020)在《消化系统常见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9月13日在重庆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指南第三次专家论证会形成《消化系统常见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终稿。前期编写、修改流程见参考文献[1-2]。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是消化系统临床常见疾病,轻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因而在临床上越来越得到重视。中医药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中

张稚鲲[7](2017)在《疫病(急性传染性疾病)古今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及意义]中医文献是中医药理论和经验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记载了许多中医防治疫病的临床经验与总结。在与疫病的长期抗争中,中医已认识到疫病可以通过食物、呼吸、接触等途径传染,为此提出了一系列预防和治疗措施,其中药物治疗经验尤其丰富,但中医诊疗信息多具有模糊性、非线性、非定量等复杂特征,利用文献整理与数据挖掘方法,可以找出其中的相关性和规律性,在古今用药及配伍规律的对比中发现疫病处方用药特点,了解医家诊疗思路及临证经验,为当代临床提供参考。[研究内容]在了解古今疫病(急性传染性病)治疗概况的基础上,收集整理相关临床文献,归纳、分析历代疫病方用药及配伍特点,比较古今异同,筛选常用中药,了解方剂组成中各药的适用范围,筛选常用的配伍结构,发现临床文献中的隐性信息,为现代临床组方用药提供参考。[研究方法]①文献调研。古代文献使用书目检索工具,现代文献主要运用布尔逻辑、截词、字段限定以及嵌套检索等检索技术从数据库中获取原始文献(既包括个案、医案,也包括大样本临床报道)。从每篇文献中摘取来源、年代、病名、症状、治则治法、方名、剂型、用药组成、用法及给药途径等数据项。古今数据以1911年为分界点。②数据清理。利用Microsoft Excel建立基础数据表格,根据需求对基础数据进行清理及规范。③数据挖掘。根据齐夫定律确定分析样本,通过启用Excel高级功能、VBA编程、调用相关函数等进行频次统计,筛选高频药,使用SPSSClementine12.0、Python正则表达式匹配等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了解疫病常用药对、药组及其配伍结构。[结论]①疫病用药的频次分析及古今用药的对比分析可以了解方药的实际使用情况,从用药的频次及比例了解疫病的主要治则治法,发现药味使用的变化,为筛选古今常用药及特色药,发现具有潜在临床价值的中药提供线索与参考。②古今疫病总体用药有许多相似之处,祛湿药、补气药、理气药、化痰药、补血药、泻下药、消食药、补阴药的使用无太大差别,而在清热药、解表药、温里药等的使用方面差异较大。清热药现代方使用较古代方明显增多,而解表药古代方使用较现代方多,提示古代方的主要用药特点为以“散”治疫,现代方的主要用药特点为以“清”治疫。③疫病方配伍总体现代清、散、行、和的特点。“清”指清热泻火,疫病的最普遍病理特征为发热,清热为疫病治疗之要则。清热药甘寒之品常多味并用,苦寒之品常与甘寒同用。“散”“行”指药组中常配具有宣散、行滞特点的药味,提示疫毒壅滞为疫病的另一普遍存在的病理特征。“和”指配伍中体现攻邪不伤正,补益不留邪的特点,比如,使用苦寒药时,常配以甘草等益脾缓中,使用补血药时常配以当归补血、行血并散血中之瘀毒,寓攻于补,寓补于攻。总体来看,古今在配伍原则上无太大差异,现代方配伍多以仲景方为基础。④对古今疫病用药的比较分析建立在疫病总体用药、病系用药、疾病用药三个层次的基础上,为筛选具有不同普适作用的疫病用药提供了思路与参考。⑤为临床提供了疫病组方选药的结构式思路,即疫病方=疫病共性药+病系共性药+疾病个性药,以辅助提高辨证与辨病、辨症相结合的处方用药质量,同时方便计算机分类处理,为建立疫病临床荐药系统提供思路与参考。

庄灿皇[8](2016)在《基于近二十年文献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方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肝纤维化是一个病理生理过程,是指由各种病因如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所导致肝内结缔组织的异常增生。任何肝脏损伤在肝脏修复愈合的过程中都有肝纤维化的过程,纤维化的过程长期持续就会发展成肝硬化。鉴于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阶段,且这一阶段存在可逆性,按照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此阶段阻断病情向肝硬化发展的治疗干预极为重要。如果在这一时间段内未及时的对肝纤维化进行治疗,就很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失代偿期肝硬化,表现出各种终末期肝病并发症,引致临床的衰竭死亡。中医药治疗肝病具有丰富的经验,近年众多文献报道已显示出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何对这些丰富的资料进行整理挖掘,总结出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近二十年来的肝纤维化中医药治疗数据筛选分析,明确目前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辨治疗现状,并重点对其中的主要方药数据进行分类分析,研究评估其临床应用的现状及疗效水平,筛选出具有较好借鉴价值的古方经方及效验方,临床疗效确实尤其是证据确凿的方药及中成药,以期为临床规范性应用及进一步开发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全面收集近二十年中国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华医典、中国知网等)所有包括中医诊断治疗肝纤维化临床研究文献142篇,在检索条件中设定1999年-2015年12月、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总结文献中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抗肝纤维化中药的疗效和机制,并依据相关学科原则,对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及分析评价。确定最常用的方剂、药物和证候及推荐级别最高中成药,并结合各方药的研究与观察,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类肝纤维化疾病提供依据,进一步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成果:1.肝纤维化应划分为中医内科辨治的“积聚”或“积证”范围。2.肝纤维化的发病原因在于机体正气不足,湿热疫毒入侵,瘀血阻络,呈现本虚标实,虚实共存。后期出现肝气郁滞、肝病传脾及肝肾阴亏。3.中药抗肝纤维化化的机制在于有效抑制了胶原网状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沉积;对Ⅰ、Ⅲ、Ⅳ型胶原与层粘连蛋白的表达起到抑制作用;溶解吸收已经形成的纤维。4.肝纤维化的治疗分辨证论治、复方治疗、单味药及单体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常用的治法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利湿通络、疏肝健脾、调肝补肾等。应攻补兼施,活血化瘀,扶正(益气养血或补益肝肾)固本。5.对142篇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文献统计结果为:(1)证候统计:具体证候种类中常见证型11种,其中淤血互结证、肝郁脾虚证、湿热瘀阻证、肝肾阴虚证和肝气郁结证出现频率最多(分别为26.54%、21.54%、14.04%、12.88%和8.27%),可列为中医治疗肝纤维化的辨证分型标准。(2)方剂分析:收集了86种方剂,达1683次频次,依据功效统计结果显示:活血化瘀剂、补益剂、理气剂、和解剂、祛痰剂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26.2%、19.2%、13.4%、9.8%和7.5%);依据方剂的出现频率,推荐各型的首选方依次为:淤血互结证-血府逐瘀汤、肝郁脾虚证-四逆散、湿热瘀阻证-茵陈蒿汤、肝肾阴虚证-六味地黄丸和肝气郁结-小柴胡汤证。(3)药物分析频率: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二十类药物分别为:三七(105次)、龟甲(105次)、生地黄(106次)、麻子仁(107次)、郁金(110次)、桃仁(114次)、赤芍(115次)、大黄(116次)、白术(117次)、枳实(118次)、黄芪(119次)黄芩(120次)、当归(120次)、白芍(122次)、川芎(123次)、甘草(124次)、鳖甲(134次)、丹参(137次)、茵陈(142次)、柴胡(156次)。因此在肝纤维化临床药物应用方面,活血化瘀药物首选丹参、川芎、白芍、当归、赤芍、桃仁、郁金、三七;理气药首选柴胡、枳实、郁金、麻子仁;益气健脾药物首选甘草、黄芪、生白术;清利湿热药物首选茵陈、黄芩、大黄;滋养肝肾药物首选鳖甲、生地、龟甲。(4)证候要素分析:对病位因素(10个)及病因病机要素(13个)分析显示,以肝、肾、脾、经络和血分为主。病因为风、痰、瘀血、阴虚、血和气等。(5)疗效分析:对763例患者的研究显示,65.88±18.55)%的患者显示有效,(24.12±7.12)%的患者显示无效,中医治疗肝纤维化具有显着疗效。(6)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5篇文献,进行中医用药种类、归经及药性规律分析结果显示①药物归经集中在胃、脾、心、肝经,达到66.41%的累积出现频率。②中药性味使用情况:97味肝纤维化常用中药中,平、温、寒为主的药味占96.95%的累积频率;以辛、苦、甘为主的药味占据80.35%的累积出现频率。③常用中药使用情况:止血药、解表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6类药为肝纤维化化常用中药,占据72.19%的累积频率。6.根据对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相关文献的梳理与研究,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用药及规律为:(1)古方:血府逐瘀汤、大黄蛰虫丸、补阳还五汤(2)有效验方:扶正化瘀胶囊(为目前研究级别最高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复方鳖甲软肝片、安络化纤丸(3)自拟方:①理气活血化瘀类方:A.疏肝理脾,活血化瘀类包括保肝复功丸、抗纤汤;B.舒肝健脾,清热散瘀类包括肝爽颗粒、慢肝合剂;C.疏肝健脾,活血祛湿类包括清肝活血方;D.疏肝理脾,活血化瘀,化痰解毒类包括柔肝化瘀颗粒、疏肝化脂胶囊。②软坚活血化瘀类方:肝病5号胶囊。③益气活血化瘀类方:A.活血益气、软坚散瘀类包括益气化淤方、益气软肝汤B.柔肝活血、补气渗湿类包括柔肝灵颗粒、三草护肝胶囊和复方金三莪。C.补气养阴、活血化瘀、散结去积类包括芪棱汤。D.肝脉柔合剂。E.清肝利湿、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类包括八味护肝胶囊及肝络欣丸。④补肾养阴类方A.滋肾柔肝,软坚散结类柔肝方、复肝片、软肝一号及丹芪抗纤汤B.滋养肝肾、清热解结类包括补肾解毒方和复方木鸡冲剂C.补肾助阳、清热解毒利湿、疏肝活血、健脾温胃类包括肝炎二号方和肝纤一号方。D.温补肾阳、清肝利胆、安神开胃、理气健脾类保肝丸。E.补肾活血、清热解毒利湿、健脾疏肝类包括乙肝泰胶囊F.益肝,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清热化湿,化痰解毒类如壮肝逐瘀煎。(4)单味中药及其有效组分冬虫夏草及百令胶囊;扯根菜及肝苏颗粒;水飞蓟宾;三七;苦参素及苦参碱注射液;丹参及丹参注射液;甘草及复方甘草甜素;荔枝核。(5)中西药联用阿德福韦脂联合复方丹参、苦参碱和拉米夫定、小柴胡汤联合凯西莱、肝纤方联合拉米夫定、双甲五灵胶囊联合拉米夫定。结论:本文通过数据挖掘与文献研读方法,对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整理出运用中医药对肝纤维化进行治疗时所遵循的辨证证施治原则,提出了临床治疗肝纤维化的中医证型标准(瘀血互结证、肝郁脾虚证、湿热瘀阻证、肝肾阴虚证和肝气郁结证),并总结出相应的首选处方(分别为血府逐瘀汤、四逆散、茵陈蒿汤、六味地黄丸和小柴胡汤证)。同时对治疗肝纤维化的常用有效中药进行梳理与分类介绍,按古方、效验方、单味药、新型成药、自拟方等类别进行了系列介绍及选择性评价。在此基础上推选出常用单味药如冬虫夏草、扯根菜、水飞蓟宾、三七、甘草等,古今效验方如血府逐瘀汤、大黄蛰虫丸、补阳还五汤等,并筛选出且重点介绍了现行三大抗纤维化的中成药为扶正化瘀胶囊、复方鳖甲软肝片、安络化纤丸,指出目前临床研究证据级别最高的是扶正化瘀胶囊。

程玲[9](2020)在《护肝片对利福平导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以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为研究靶点,开展护肝片对抗结核药物导致肝胆湿热证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护肝片中主药五味子所含有的有效成分——五味子乙素对抗结核药导致的正常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探讨护肝片调控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研究方法1.临床实验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纳入研究的68名抗结核药物导致肝胆湿热证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2HRZE/4HR”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护肝片口服治疗。疗程为14天。两组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①中医证候指标改善情况,·②肝功能相关化验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国际标准化比值的改善情况;③人血清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的检测指标:GRP78、IRE1、PERK、ATF6及CHOP蛋白含量变化情况。2.体外细胞实验①使用不同浓度的五味子乙素(0、25μM、50μM、100μM、200μM、400μM)和利福平(0、25μM、50μM、100μM、200μM、400μM)处理人正常肝 L02 细胞 48h,通过 MTT实验确定五味子乙素的保护浓度和利福平的造模浓度。选择五味子乙素50μM为细胞保护浓度,利福平200μM作为细胞造模浓度。②实验分组:对照组:L02细胞不作任何处理;利福平组:给予L02细胞200μM利福平;利福平+五味子乙素组:L02细胞给予50μM五味子乙素和200μM利福平。处理0-72h,MTT实验检测L02细胞的存活率。③200μM利福平处理L02细胞12 h、24 h和48 h,观察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和基因表达情况。④实验分组:对照组:L02细胞不作任何处理;利福平组:200μM利福平处理L02细胞48h;利福平+五味子乙素组:200μM利福平和不同浓度五味子乙素(25μM、50μM、100μM)处理L02细胞48h,采用WB、qRT-PCR、流式细胞方法分别检测各组L02细胞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⑤实验分组:对照组:L02细胞不作任何处理;利福平组:给予L02细胞200μM利福平;利福平+五味子乙素组:L02细胞给予100μM五味子乙素和200μM利福平。作用48 h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上述各组L02细胞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研究结果1.临床实验①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③治疗组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相比,ALT、AL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IL、IN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治疗1周后相比,仅ALT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P改善无显着性差异。治疗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除ALT、ALP外,TBIL水平开始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2周后相比,TBIL改善更明显。INR改善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2周后相比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④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GRP78、IRE1、PERK、ATF6及CHOP表达明显增加。治疗组治疗1周后,患者血清中GRP78、IRE1、PERK、ATF6及CHOP表达仅轻度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周后,患者血清中GRP78、IRE1、PERK、ATF6及CHOP表达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清中GRP78、IRE1、PERK、ATF6及CHOP表达均未出现明显下降。治疗2周后,治疗组比较对照组,患者血清中GRP78、IRE1、PERK、ATF6及CHOP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体外细胞实验①利福平+五味子乙素组,比较利福平组,L02细胞的存活率显着提高,表明五味子乙素可以减少利福平对L02细胞的损害。②利福平可以激活内质网应激通路并促进GRP78、PERK、ATF4、CHOP、ATF6、ARMET、p-IRE1 和 XBP-1 的蛋白质表达,同时,利福平促进基因GRP78、PERK、ATF4和CHOP mRNA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③WB、qRT-PCR方法提示五味子乙素可以有效地抑制利福平激活的内质网应激通路,下调GRP78、PERK、ATF4、CHOP、ATF6、ARMET和XBP-1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且抑制作用与五味子乙素浓度呈正相关。④流式细胞术和WB方法提示五味子乙素能有效抑制利福平诱导的L02细胞凋亡,降低凋亡蛋白PARP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且这种抑制作用与五味子乙素浓度呈正相关。⑤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提示五味子乙素可以有效地抑制利福平激活的内质网应激通路,下调L02细胞核内GRP78、PERK、ATF6、p-IRE1和XBP-1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论①护肝片可以有效改善肝胆湿热证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医证候。②护肝片可以有效改善肝胆湿热证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③护肝片可以有效地抑制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对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起到治疗作用。④五味子乙素能够有效地提高利福平损伤的肝细胞存活率,减少细胞凋亡,同时可以下调 GRP78、PERK、ATF4、CHOP、ATF6、ARMET 和 XBP-1 的表达水平,抑制利福平激活的内质网应激通路,且抑制效果与其作用浓度呈正相关性。提示其保肝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通路来实现。

祝博[10](2014)在《《医药论坛杂志》2014年第35卷分类总索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芫蒿片治疗急慢性肝炎100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芫蒿片治疗急慢性肝炎10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主客交”学说研究加减三甲散对肝纤维化大鼠WNT/β-catenin通路和lncRNA及mRNA表达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1.1 病名探讨
        1.2 病因病机探究
        1.3 治法探讨
    2 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2.1 肝纤维化的病因
        2.2 肝纤维化的诊断
        2.3 肝纤维化的治疗
    3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主客交”学说
        3.1.1 “主客交”学说的创立
        3.1.2 “主客交”含义
        3.1.3 “主客交”学说的发展
        3.1.4 “主客交”学说的特点
        3.2 “主客交”与肝纤维化
        3.3 “主客交”之治疗——三甲散及加减运用
        3.4 加减三甲散及其运用
    4 肝纤维化与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
        4.1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4.2 Wnt信号转导通路
        4.3 Wnt/β-catenin与肝纤维化
    5 LncRNA与肝纤维化
        5.1 LncRNA概况
        5.2 LncRNA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一 加减三甲散功效对比及wnt信号通路研究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主要试剂
        1.1.3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1.1.4 实验药物
        1.1.5 实验场地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
        1.2.2 干预用药的用法用量及制备方法
        1.2.3 造模方法
        1.2.4 药物干预方法
        1.2.5 血清标本采集与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1.3.1 大鼠肉眼下观察
        1.3.2 大鼠肝脏组织形态
        1.3.3 血清肝功能指标观察
        1.4 肝组织wnt2、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量观测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1.6 实验结果
        1.6.1 大鼠一般情况变化
        1.6.2 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变化
        1.6.3 血清肝功能指标观察
        1.6.4 肝组织wnt2、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量变化
        1.7 讨论
        1.7.1 加减三甲散2号方的由来
        1.7.2 对肝纤维大鼠模型的评价
        1.7.3 对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1.7.4 对大鼠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
        1.7.5 对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1.7.6 对肝组织wnt2、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2 实验二加减三甲散干预肝纤维化大鼠lnc RNA和 m RNA表达谱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主要试剂
        2.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2.1.4 实验药物
        2.1.5 实验场地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分组
        2.2.2 造模方法
        2.2.3 干预用药的制备及用法用量
        2.2.4 药物干预方法
        2.2.5 标本采集与处理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2.3.1 大鼠肉眼下形态观察
        2.3.2 小鼠肝脏组织形态
        2.3.3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观察
        2.4 高通量测序肝脏组织m RMA和 lnc RNA
        2.4.1 RNA抽提和质检
        2.4.2 文库构建
        2.4.3 上机测序
        2.4.3.1 获得reads
        2.4.3.2 数据预处理
        2.4.3.3 基因组比对(Mapping genome)
        2.4.4.4 基因饱和度分析
        2.4.4.5 mRNA和lncRNA差异基因筛选
        2.4.4.6 GO 富集分析和 KEGG pathway 富集分析
        2.5 统计学处理方法
        2.6 实验结果和分析
        2.6.1 大鼠一般情况变化
        2.6.2 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变化
        2.6.3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观察
        2.6.4 大鼠肝脏组织mRNA表达谱的变化
        2.6.5 大鼠肝脏组织lnc RNA表达谱的变化
        2.7 讨论
        2.7.1 对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2.7.2 对大鼠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
        2.7.3 对大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2.7.4 对大鼠肝脏组织lncRNA和mRNA的影响及与“主客交”的联系
结论
特色与创新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1:附图 部分原始图片
附件 2:文献综述 中成药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基于古今药方纵横的山豆根应用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山豆根药性毒效相关文献研究
    一、 性味归经
        1.性味
        2.归经
    二、 毒性
        1.毒性认知演变
        2.毒性反应
    三、 功效主治
    四、 用量用法
    五、 影响山豆根毒效相关因素研究
        1.炮制
        2.用量
        3.煎法
        4.服法
        5.病证
        6.配伍
        7.品种
        8.个体差异
第二部分 基于方剂组成统计分析的古今用药规律研究
    一、 资料与方法
        (一) 资料来源与数据标准化处理
        1.山豆根药名规范
        2.山豆根方选择标准
        3.药物数据规范
        4.病证数据规范
        (二) 研究方法
    二、 结果与分析
        (一) 各历史时期山豆根方配伍用药与主治病证分布
        1.山豆根内服方
        2.局部用药方
        (二) 古今山豆根方主治病证与配伍用药总体分析
        1.频数分布
        2.因子分析
    三、 讨论
        (一) 减毒配伍
        (二) 增效配伍
第三部分 山豆根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规律
    一、 材料与方法
        (一) 资料来源
        (二) 文献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
        2.排除标准
        (三) 分析方法
    二、 结果与分析
        (一) 资料分布
        (二) 临床应用
        1.适应症
        2.临床疗效
        3.不良反应
        (三) 剂量
        (四) 用法
        1.剂型
        2.给药方法
        (五) 配伍
    三、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5)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滋水涵木治法的源流考究
    1 滋水涵木法的内涵
        1.1 诸家解释
    2 肝肾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滋水涵木法的历史沿革
        2.1 肝肾关系
        2.2 滋水涵木治法与乙癸同源的关系
        2.3 滋水涵木法的历史发展沿革
    3 滋水涵木治法的外延
        3.1 养血滋阴法
        3.2 滋阴温肾法
        3.3 养阴柔肝法
        3.4 滋阴清热法
        3.5 滋阴潜阳法
        3.6 常用药物
    4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
        4.1 湿毒外侵,伏邪而发病
        4.2 正气内乏,致邪气留恋
        4.3 肝失疏泄,久病累及肾
    5 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第二部分 系统评价方法及其在中医治法学方面的应用
    1 系统评价及相关概念
        1.1 循证医学概念
        1.2 系统评价的概念及作用
        1.3 Meat 分析的概念及在系统评价中的应用
    2 系统评价方法与中医治法学
        2.1 循证医学与中医治法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3 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于滋水涵木法研究的可行性
        3.1 理论上的可行性
        3.2 实际上的可行性
    4 循证医学运用于中医理论的现状
    5 小结
系统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试验的纳入标准
        1.2 检索来源
        1.3 文献纳入标准
        1.4 文献排除标准
    2 评价方法与内容
        2.1 评价方法
        2.2 资料及数据的分析
结果
    1 资料收集
    2 研究类型
        2.1 研究对象
        2.2 干预措施见附录
        2.3 试验报告的结局指标
    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4 Meta-分析结果
        4.1 滋补肝肾方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 Meta-分析结果
        4.2 补肝肾加清热利湿的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 Meta-分析结果
        4.3 补肝肾健脾方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 Meta-分析结果
        4.4 补肝肾加活血化瘀方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 Meta-分析结果
    5 临床终点指标 Meta-分析结果比较
        5.1 滋补肝肾方药类 Meta-分析结果比较
        5.2 滋补肝肾加清热利湿类 Meta-分析结果比较
        5.3 补肝肾健脾类 Meta-分析结果比较
        5.4 补肝肾加活血化瘀类 Meta-分析结果比较
讨论
    1 系统评价结果讨论
        1.1 临床疗效系统评价结果讨论
    2 对结论影响的多方因素
        2.1 方法学质量因素
        2.2 发表性偏倚
        2.3 干预措施的多样性、重复验证的缺乏和临床异质性
        2.4 反映结局的不同效应量的确定
    3 深化发展,继续完善
        3.1 对中医药临床研究进行方法学上的改进
        3.2 中医治法学理论与系统评价方法紧密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6)消化系统常见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论文提纲范文)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及定义
    1. 胆囊炎
    2. 胆石症
流行病学特征
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
诊断及特征
    1. 西医诊断
        1.1 最低诊断标准
        1.2 附加标准
        1.3 最特异性标准
        1.4 辅助检查
        1.4.1 急性胆囊炎:
        1.4.2 慢性胆囊炎:
        1.4.3 肝内胆管结石:
        1.4.4 肝外胆管结石:
        1.5 鉴别诊断
        1.5.1 急性阑尾炎:
        1.5.2 急性胰腺炎:
        1.5.3 溃疡病穿孔:
        1.5.4 慢性胃炎:
        1.5.5 胆囊癌:
    2. 中医辨证
        2.1 辨证要点
        2.2 分型
        2.2.1 急性胆囊炎
        2.2.1.1 胆腑郁热证:
        2.2.1.2 热毒炽盛证:
        2.2.2 慢性胆囊炎
        2.2.2.1 肝胆气滞证:
        2.2.2.2 肝胆湿热证:
        2.2.2.3 寒热错杂证:
        2.2.2.4 气滞血瘀证:
        2.2.2.5 肝郁脾虚证:
        2.2.2.6 肝阴不足证:
        2.2.2.7 脾胃气虚证:
        2.2.3 胆石症
        2.2.3.1 肝郁气滞证:
        2.2.3.2 肝胆湿热证:
        2.2.3.3 肝阴不足证:
        2.2.3.4 瘀血阻滞证:
        2.2.3.5 热毒内蕴证:
治疗
    1. 治疗原则
    2. 西医治疗
        2.1 静止性胆囊结石
        2.2 急性胆囊炎
        2.3 慢性胆囊炎
        2.4 肝内胆管结石
        2.5 肝外胆管结石
    3. 中医内治法
        3.1 急性胆囊炎
        3.1.1 胆腑郁热证
        3.1.1.1 治法:
        3.1.1.2 推荐汤剂:
        3.1.1.3 中成药
        3.1.2 热毒炽盛证
        3.1.2.1 治法:
        3.1.2.2 推荐汤剂:
        3.1.2.3 中成药
        3.2 慢性胆囊炎
        3.2.1 肝胆气滞证
        3.2.1.1 治法:
        3.2.1.2 推荐汤剂:
        3.2.1.3 中成药
        3.2.2 肝胆湿热证
        3.2.2.1 治法:
        3.2.2.2 推荐汤剂:
        3.2.2.3 中成药
        3.2.3 寒热错杂证
        3.2.3.1 治法:
        3.2.3.2 推荐汤剂:
        3.2.4 气滞血瘀证
        3.2.4.1 治法:
        3.2.4.2 推荐汤剂:
        3.2.4.3 中成药:
        3.2.5 肝郁脾虚证
        3.2.5.1 治法:
        3.2.5.2 推荐汤剂:
        3.2.6 肝阴不足证
        3.2.6.1 治法:
        3.2.6.2 推荐汤剂:
        3.2.7 脾胃气虚证
        3.2.7.1 治法:
        3.2.7.2 推荐汤剂:
        3.2.7.3 中成药:
        3.3 胆石症
        3.3.1 肝郁气滞证
        3.3.1.1 治法:
        3.3.1.2 推荐汤剂:
        3.3.1.3 中成药:
        3.3.2 肝胆湿热证
        3.3.2.1 治法:
        3.3.2.2 推荐汤剂:
        3.3.2.3 中成药
        3.3.3 肝阴不足证
        3.3.3.1 治法:
        3.3.3.2 推荐汤剂:
        3.3.4 瘀血阻滞证
        3.3.4.1 治法:
        3.3.4.2 推荐汤剂:
        3.3.5 热毒内蕴证
        3.3.5.1 治法:
        3.3.5.2 推荐汤剂:
    4. 外治法
        4.1 中药保留灌肠
        4.2 中药外敷
        4.3 针刺疗法
        4.3.1 急性胆囊炎:
        4.3.2 慢性胆囊炎:
        4.4 按摩法
        4.5 穴位埋线
        4.6 耳穴治疗
并发症预防
康复调摄
    1. 饮食
    2. 生活起居

(7)疫病(急性传染性疾病)古今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古代中医疫病探赜
    1. 疫病释义
    2. 疫病病因
    3. 疫病防治
        3.1 宋以前
        3.2 宋金元
        3.3 明清
第二部分 疫病的现代中医药治疗
    1. 建国以来我国法定急性传染性疾病回顾
    2. 常见疫病的中医药治疗
        2.1 病毒性肝炎
        2.2 细菌性痢疾
        2.3 流行性感冒
        2.4 流行性腮腺炎
        2.5 手足口病
第三部分 古今疫病方药数据挖掘
    1. 数据来源与处理
    2. 研究方法
    3. 数据挖掘结果
        3.1 疫病高频药挖掘
        3.1.1 疫病总体用药
        3.1.2 疫病病系用药
        3.1.3 疫病病种用药
        3.2 疫病用药古今对比数据挖掘
        3.2.1 古今总体用药
        3.2.2 古今病系用药
        3.2.3 古今病种用药
        3.3. 疫病方配伍规律挖掘结果
        3.3.1 疫病方总体配伍规律
        3.3.2 疫病病系配伍规律
        3.3.3 疫病病种配伍规律
第四部分 讨论
    1. 疫病用药特点分析
        1.1 总述
        1.2 古今用药比较分析
        1.2.1 疫病总体用药
        1.2.2 古今病系用药
        1.2.3 古今病种用药
        1.3 疫病用药的共性与个性特点分析
        1.3.1 细菌性痢疾
        1.3.1.1 古代方
        1.3.1.2 现代方
        1.3.1.3 小结
        1.3.2 病毒性肝炎
        1.3.2.1 古代方
        1.3.2.2 现代方
        1.3.2.3 小结
        1.3.3 流行性腮腺炎
        1.3.3.1 古代方
        1.3.3.2 现代方
        1.3.3.3 小结
        1.4 古今疫病用药特点总结
    2. 疫病方配伍特点分析
        2.1 古今疫病方总体配伍特点分析
        2.1.1 古代方
        2.1.2 现代方
        2.1.3 小结
        2.2 疫病病系配伍规律特点分析
        2.2.1 Ⅰ类疫病
        2.2.1.1 古代方
        2.2.1.2 现代方
        2.2.1.3 小结
        2.2.2 Ⅱ类疫病
        2.2.2.1 古代方
        2.2.2.2 现代方
        2.2.2.3 小结
        2.2.3 Ⅲ类疫病
        2.2.3.1 古代方
        2.2.3.2 现代方
        2.2.3.3 小结
        2.3 疫病病种配伍特点分析
        2.3.1 细菌性痢疾
        2.3.1.1 古代方
        2.3.1.2 现代方
        2.3.1.3 小结
        2.3.2 病毒性肝炎
        2.3.2.1 古代方
        2.3.2.2 现代方
        2.3.2.3 小结
        2.3.3 流行性腮腺炎
        2.3.3.1 古代方
        2.3.3.2 现代方
        2.3.3.3 小结
        2.4 疫病方配伍特点总结
第五部分 结语
    1. 问题与思考
    2. 主要创新点
    3. 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基于近二十年文献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方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及治疗方法
        1.1.1 肝纤维化的新概念
        1.1.2 肝纤维化的常见病因
        1.1.3 肝纤维化发生机理
        1.1.4 肝纤维化的诊治
        1.1.5 肝纤维化的治疗
    1.2 西医对肝纤维化的认知和医治方式
        1.2.1 概念
        1.2.2 类型
        1.2.3 发病机理
        1.2.4 诊断程序
        1.2.5 治疗方法
        1.2.6 抗肝纤维化西药的介绍
    1.3 中医药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1.3.1 对肝纤维化病名的探讨
        1.3.2 对肝纤维化病机的认识
    1.4 中医药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方法
        1.4.1 中药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
        1.4.2 辨证论治
        1.4.3 复方治疗
        1.4.4 单味药及单体治疗
        1.4.5 中西医结合治疗
第二章 文献质量评价与用药规律探讨
    2.1 肝纤维化中医证候规律分析
        2.1.1 资料与方法
        2.1.2 结果
        2.1.3 讨论
    2.2 肝纤维化中医用药种类、归经及药性规律分析
        2.2.1 资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3 肝纤维化中医药治疗典型文献用药规律分析
        2.3.1 资料与方法
        2.3.2 结果及讨论
第三章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用药方略及规律总结
    3.1 古方
        3.1.1 血府逐瘀汤
        3.1.2 大黄蛰虫丸
        3.1.3 补阳还五汤
    3.2 有效验方
        3.2.1 扶正化瘀胶囊
        3.2.2 复方鳖甲软肝片
        3.2.3 安络化纤丸
    3.3 自拟方
        3.3.1 理气活血化瘀类方
        3.3.2 软坚活血化瘀类方
        3.3.3 益气活血化瘀类方
        3.3.4 补肾养阴类方
    3.4 单味中药及其有效组分
        3.4.1 冬虫夏草
        3.4.2 扯根菜
        3.4.3 水飞蓟宾
        3.4.4 三七
        3.4.5 苦参素
        3.4.6 丹参
        3.4.7 甘草
        3.4.8 荔枝核
    3.5 中西药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护肝片对利福平导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概述
    1 现代医学相关理论
        1.1 药物性肝损伤的流行病学
        1.2 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及病因
        1.3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
        1.4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现状
        1.5 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
        1.6 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2 中医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
        2.1 概述
        2.2 病因病机及中医辨证分型
        2.3 药物性肝损伤中医药治疗的相关研究
    3 护肝片的相关研究
        3.1 方药组成功效以及临床应用
        3.2 护肝片的质量评定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护肝片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通路治疗抗结核药导致肝胆湿热证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与分组
        1.2 一般资料
        2 方法
        2.1 相关标准的确定
        2.2 分组方案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患者基线情况
        3.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变化情况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人血清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指标的比较
        4 讨论
        4.1 护肝片治疗肝胆湿热证药物性肝损伤的理论基础
        4.2 护肝片方义解释
        4.3 护肝片改善肝胆湿热证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医证候的优势
        4.4 护肝片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作用
        4.5 护肝片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的调控作用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部分 五味子乙素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通路对利福平引起的肝L02细胞损伤的保护
    实验目的
    研究内容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
        1.2 细胞株
        1.3 试剂与抗体
        1.4 实验器材及耗材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细胞活力测定实验
        2.3 内质网应激通路蛋白表达的检测(Western blotting法)
        2.4 内质网应激通路基因mRNA表达的检测(qRT-PCR法)
        2.5 流式细胞术检测
        2.6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2.7 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RFP和S B对L0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2 RFP对内质网应激通路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3.3 Sch B抑制RFP对内质网应激通路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3.4 Sch B抑制RFP诱导的L02细胞凋亡
        3.5 Sch B 对 RFP 处理的 L02 细胞核中 GRP78、PERK、ATF6、p-IRE1 和 XBP-1 蛋白的影响
        4 讨论
        4.1 中药五味子的现代药理研究简述
        4.2 五味子乙素对利福平导致肝L0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4.3 五味子乙素对L02细胞保护作用与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的关系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二 药物性肝损伤西医诊断标准
    附录三 药物性肝损伤严重程度分级
    附录四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芫蒿片治疗急慢性肝炎100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芫蒿片治疗急慢性肝炎100例临床观察[J]. 天津市药品检验药物研究所. 中草药通讯, 1976(08)
  • [2]基于“主客交”学说研究加减三甲散对肝纤维化大鼠WNT/β-catenin通路和lncRNA及mRNA表达谱的影响[D]. 成茂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中草药防治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近况[J]. 李石兰.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78(01)
  • [4]基于古今药方纵横的山豆根应用规律研究[D]. 孟丽萍.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3)
  • [5]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研究[D]. 马红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6]消化系统常见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J]. 时昭红,任顺平,唐旭东,郑丁,杜念龙,杨家耀,杨健,温艳东,王凤云,吕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02)
  • [7]疫病(急性传染性疾病)古今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研究[D]. 张稚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3)
  • [8]基于近二十年文献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方药规律研究[D]. 庄灿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9]护肝片对利福平导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程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医药论坛杂志》2014年第35卷分类总索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J]. 祝博. 医药论坛杂志, 2014(12)

标签:;  ;  ;  ;  ;  

芫荽片治疗急慢性肝炎100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