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黄芪为基础培养基的制备初探

党参黄芪为基础培养基的制备初探

一、党参黄芪制做基础培养基的初步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建喜[1](2012)在《中兽药生物转化技术研究 ——益生菌发酵对黄芪党参多糖提取影响》文中指出本研究以补益类中药黄芪、党参、银耳有效成分多糖与动物肠内乳酸菌、双歧菌间生物活性协同作用基础为依据,开展兽用中药的益生菌体外转化技术及应用研究,旨在为中兽药创新提供新技术和新思路。实验室从鸡肠道内容物中成功筛选到益生菌,对其驯化处理,在体外创建了益生菌转化中药有效成分多糖的技术工艺,并将其成功应用于中兽药新产品研制。(1)从鸡肠道内容中获得了2株可在含药培养基中高效增殖的菌株,分别为乳杆菌FGM9和链球菌PILGM4。(2)以增殖性能较好的PILGM4为发酵菌种,以产物中多糖增率为评价指标,引用人工神经网络法确定了体外发酵模型相关参数。(3)实验模型对黄芪和党参多批次发酵试验,用湿浸法提取发酵产物中多糖。结果黄芪发酵提取物中多糖含量为70.88±10%,党参发酵产物提取物中多糖含量为82.47%。(4)依据实验室建立的体外转化模型和发酵参数,研制成了一种含有益生菌、发酵黄芪、发酵党参的新型中兽药复方制剂。(5)分别开展了药理、毒理、质量标准、免疫增强和促生长试验结果显示该产品属实际无毒,1%和0.5%剂量添加于饲料中有促进生长、增强鸡免疫、修复大鼠肝损伤的效果,毛蕊异黄酮葡萄苷的含量可为质量标示物。综上所述,分离于动物肠道中的益生菌经传代驯化后可用补益类中药体外转化技术研究,补益类中药黄芪、党参经益生菌发酵后有效成分多糖提取率会有明显改善,临床前及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益生菌体外转化中兽药的研究具有改善其生物学功效的意义。

毛峪泉[2](2017)在《健脾益肺Ⅱ号对COPD大鼠骨骼肌萎缩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观察不同时间香烟烟雾对大鼠肺及骨骼肌的影响。2.探讨中药复方"健脾益肺Ⅱ号"对香烟烟雾诱导的COPD大鼠骨骼肌萎缩的作用。以及中药复方"健脾益肺Ⅱ号(JY-Ⅱ)"通过干预AMPK/ULK-1信号通路改善COPD大鼠骨骼肌萎缩的机制。3.通过体外实验,初步探讨"健脾益肺Ⅱ号"改善骨骼肌萎缩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1.96只SD大鼠,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方法,将大鼠按体重大小排列后,根据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16只。分别为1个月正常组(Con-1m)、1个月模型组(CS-1m)、3个月正常组(Con-3m)、3个月模型组(CS-3m)、6个月正常组(Con-6m)、6个月模型组(CS-6m)。通过不同时间香烟烟雾刺激建立COPD大鼠模型。通过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体重及饮水量变化、肺功能及肺组织病理变化、支气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血常规变化及骨骼肌组织病理及其超微结构改变评估模型建立的情况。通过检测大鼠骨骼肌自噬相关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观察香烟对大鼠骨骼肌的影响。2.将45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5只。分别为正常组(Con组)、模型组(CS组)以及健脾益肺-Ⅱ号中药组(JY-Ⅱ组)。除Con组外,CS组与JY-Ⅱ组采用香烟烟雾刺激建立COPD大鼠模型。6个月后,观察JY-Ⅱ对香烟烟雾刺激后大鼠一般情况、体重、饮水量、肺功能、肺组织病理、支气管灌洗液中蛋白和氧化应激指标、血常规变化及骨骼肌自噬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情况的影响。3.体外实验选用大鼠成肌细胞(L6细胞系),分别用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和JY-Ⅱ复方干预L6细胞,观察CSE诱导的L6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B、Beclin-1、AMPKα、p-AMPKα、ULK等表达的影响以及JY-Ⅱ干预后上述蛋白的变化。并应用AMPK激动剂(AICAR)和抑制剂(BML275)作用于细胞,观察其对上述蛋白的变化。结果:1.随着香烟烟雾刺激时间增加,CS组大鼠精神状态逐渐变差,皮毛逐渐变黄色,干枯粗糙。饮食逐渐减少。接受香烟烟雾刺激时聚集成堆,蜷缩少动。CS组大鼠体重增长慢于Con组(P<0.05),随熏烟时间越长,体重差异一直存在(P<0.05)。香烟烟雾刺激后,CS组大鼠饮水增多,与Co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组大鼠肺总量高于Con组大鼠(P<0.05)。且随着香烟烟雾刺激天数的增加肺总量越高。在香烟烟雾刺激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CS组大鼠肺气道阻力(RI)高于Con组(P<0.05)。香烟烟雾刺激后第3个月,CS组大鼠FEV0.1/FVC降低,与Con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CS组大鼠肺组织结构逐渐改变,肺泡壁断裂,融合形成肺大泡,肺泡间隔及肺泡壁增厚。从第3个月开始,CS组大鼠肺泡空白面积较Con组增多(P<0.05)。香烟烟雾刺激3个月后,Con组大鼠腓肠肌肌肉组织结构正常,CS组肌纤维散在分布,肌纤维面积较正常组减少(P<0.05)。随香烟烟雾刺激时间增加,CS组大鼠肌肉纤维面积逐渐缩小(P<0.05)。在香烟烟雾刺激3个月后,电镜下CS组肌纤维排列较整齐,嵴部皱褶少。高倍镜下可见少量空泡样病变。随香烟烟雾刺激时间增加,空泡样变逐渐增多。3个月时,CS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WBC)总数、单核细胞(MONO)总数、红细胞(RBC)总数以及血红蛋白(HGB)含量高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CS组红细胞数量(RBC)以及血红蛋白数量(HGB)高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香烟烟雾刺激后,CS组大鼠支气管灌洗液(BALF)蛋白高于Con组大鼠(P<0.05)。而CS组SOD含量仅在熏烟第1个月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DH仅在熏烟第6个月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香烟烟雾刺激后,CS组大鼠骨骼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与LC3B(尤其是LC3B-Ⅱ)、p-AMPK与ULK-1含量升高(P<0.05)。香烟烟雾刺激后,CS组大鼠腓肠肌Lc3B mRNA的相对表达高于Con组(P<0.05)。2.熏烟6个月之后,JY-Ⅱ组大鼠体重高于CS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Y-Ⅱ组大鼠且肺泡空白面积较CS组降低(P<0.05)。JY-Ⅱ组大鼠腓肠肌肌肉纤维面积较CS组缩小缓慢,散在聚集的数量也减少(P<0.05)。电镜超微结构显示JY-Ⅱ组大鼠低倍镜下肌纤维排列较整齐,Z线清楚,嵴部皱褶消失。高倍镜下空泡样变少于CS组。JY-Ⅱ组大鼠血液RBC与HGB以及血清LDH含量较CS组降低(P<0.05)。JY-Ⅱ大鼠腓肠肌自噬蛋白Lc3B及Lc3B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CS组大鼠降低(P<0.05)。3.大鼠成肌细胞(L6细胞系)经过不同浓度的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干预24h、48h和72h后,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其中10%CSE在24h对L6细胞有抑制作用(P<0.05)。L6细胞经过不同浓度的JY-Ⅱ中药复方24h、48h和72h的干预后,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其中在6-10mg/ml的JY-Ⅱ中药液对L6细胞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时间的增加,抑制率也不断增加,呈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1-4mg/ml对L6细胞有增殖作用。不同浓度CSE均可以提高L6细胞Lc3B蛋白尤其是Lc3B-Ⅱ表达(P<0.05)。在CSE诱导L6细胞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AMPK以及其下游蛋白(ULK-1)相对含量高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Y-Ⅱ组p-AMPK及ULK-1蛋白较CS组明显降低。结论:1.香烟烟雾能够引起SD大鼠COPD肺部及骨骼肌病理改变。2.COPD大鼠存在骨骼肌萎缩,与香烟烟雾激活大鼠自噬蛋白上调有关。3.CSE对L6细胞的增殖作用有抑制性,且呈浓度依赖关系,浓度越高,抑制性越强。4.CSE能够激活并上调L6细胞自噬蛋白的表达。5.JY-Ⅱ能够改善COPD大鼠骨骼肌萎缩,可能是通过下调AMPK/ULK信号通路,并一定程度上抑制Lc3B表达实现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医院辅助诊疗科[3](1976)在《党参黄芪制做基础培养基的初步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用党参黄芪作基础培养基,代替牛肉膏、蛋白胨,对本地区分离的十二种菌株作了对照培养,生长基本一致。

秦佳晨[4](2012)在《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发病机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子宫内膜炎是引起母牛不孕症的主要疾病之一,该病主要是由于分娩时或产后子宫内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引起。据统计由子宫内膜炎引起的不孕症占疾病性不孕的60%~70%。在国外有资料表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在30~40%左右。我国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约为20~50%左右。母牛发生子宫内膜炎后可使产犊间期延长、产奶量下降、死淘率增加、治疗费用增加及治疗期间奶源的废弃。然而子宫内膜炎患病牛在不同的地区从子宫内容物中所分离的病原菌种类及各种细菌所占的比例不尽相同。本研究对平顶山地区某奶牛场子宫内膜炎患病牛和郏县红牛子宫内容物中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和昆明小鼠的致病性试验;根据样品中细菌分离率的高低、细菌的耐药情况并结合致病性试验结果共选择5株细菌进行昆明小鼠子宫内膜炎病例模型的复制;通过小鼠子宫组织的病理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子宫组织及其组织中细胞的损伤情况来揭示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理。1、郏县红牛及奶牛子宫内膜炎患病牛子宫内容物中细菌的分离与鉴定:通过对某奶牛场确诊的29头临床型子宫内膜炎患病牛子宫内容物进行分离培养、纯化、鉴定,结果共分离出细菌18种(52株)。其中以蜡样芽孢杆菌、奥斯陆莫拉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苏云金芽孢杆菌为主。同时,我们对没有子宫内膜炎临床症状的21头郏县红牛进行子宫内容物样品的采集,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鉴定。结果共分离出细菌14种(43株),其中以蜡样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产吲哚金黄杆菌、浅黄金色单胞菌、奥斯陆莫拉菌等为主。在所分离的14种细菌中有10种细菌均与奶牛子宫内膜炎患病牛所分离到的病原菌相一致。此外,从郏县红牛子宫内容物中所分离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结果来看,革兰氏阳性菌有23株(占53.5%),革兰氏阴性菌有20株(占46.5%),两者均与奶牛子宫内膜炎患牛相一致。2、药物敏感性试验:为了研究所分离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在常用的各类药物中选择了24种药物的标准品,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得了所分离细菌对24种药物的敏感性。在奶牛样品中所分离的18种细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及氯霉素均较为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对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产生了耐药性而对多西环素仍具有敏感性说明该细菌对四环素类药物还未产生完全交叉耐药性。所有细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均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甚至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玫瑰色库克菌、棒状杆菌属、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对-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均产生了耐药性。在郏县红牛样品中所分离的14种细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四环素、多西环素、氯霉素、氟本尼考、替米考星均较为敏感,所有细菌除乳房链球菌(为中介)外均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存在较高的耐药。3、致病性试验:针对奶牛子宫内膜炎患病牛和郏县红牛子宫内容物中所分离的细菌进行了致病性试验。采集细菌的新鲜纯培养物0.5mL接种于昆明小鼠腹腔中,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发病致死情况。结果显示:在郏县红牛样品中所分离的蜡样芽孢杆菌、滕黄微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奶牛样品中所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停乳链球菌、苏云金芽孢杆菌、产吲哚金黄杆菌等,在腹腔攻毒后2d内均可使昆明小鼠致死,特别是郏县红牛样品中的大肠埃希菌在腹腔攻毒后2~3h即可使昆明小鼠致死。4、昆明小鼠子宫内膜炎病例模型的建立:根据样品中细菌分离率的高低、细菌的耐药性情况以及致病性的强弱共选择5株细菌建立昆明小鼠子宫内膜炎病例模型。在子宫内接种细菌3d后将试验组小鼠处死,取子宫进行细菌分离,结果表明:各模型组从子宫内分离到所接种的细菌,同时在脾脏、肝脏中也可分离到所接种的细菌;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未分离到细菌。子宫组织病理切片和电镜观察表明:①各造模组小鼠HE染色结果显示子宫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毛细血管充血,子宫内膜及子宫肌层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以及部分造模组肌纤维排紊乱、松散、肌肉的断裂。②各造模组小鼠子宫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多数细胞中均可见到胞质内有大量空泡状结构、细胞核膜与细胞质出现裂隙、细胞核内的空泡以及凋亡小体的出现。③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HE染色结果观察和透射电镜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子宫组织各层结构均接近正常,组织中的细胞结构也保持较好的完整性。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可以初步判断郏县红牛样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和奶牛子宫内膜炎患病牛样品中蜡样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可引起昆明小鼠急性子宫内膜炎。昆明小鼠子宫内膜炎稳定的模型以及模型在临床上的治疗试验等后续工作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二、党参黄芪制做基础培养基的初步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党参黄芪制做基础培养基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兽药生物转化技术研究 ——益生菌发酵对黄芪党参多糖提取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1.1 发酵菌种分离、筛选、驯化诱变及鉴定
        3.1.2 菌种-中药发酵模型的研究
        3.1.3 发酵过程中菌株酶筛选和糖变化研究
        3.1.4 参芪散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3.1.5 药理、药效和安全评价研究
        3.2 研究方案
        3.2.1 菌种分离、筛选、驯化及诱变
        3.2.2 菌种鉴定
        3.2.3 发酵模型的建立
        3.2.4 发酵过程中菌株酶筛选和糖变化研究
        3.2.5 参芪散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3.2.6 药理、药效和安全评价研究
第二章 鸡肠道菌分离、筛选、驯化及诱变
    1 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试剂与药品
        1.2.1 试剂
        1.2.2 试验中药
        1.2.3 细菌培养基
        1.2.4 染色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实验设计
        2.2 获取混合菌
        2.3 鸡肠道细菌培养
        2.4 鸡肠道菌的分离
        2.5 细菌保存
        2.6 细菌复苏
        2.7 菌种驯化与紫外诱变
        2.7.1 紫外诱变杀菌率计算
        2.7.2 诱变处理
        2.7.3 诱变传代培养
        2.8 菌落形态观察
        2.9 细菌形态学观察
        2.9.1 革兰氏染色
        2.9.2 芽孢染色
        2.9.3 荚膜染色
        2.9.4 鞭毛硝酸银染色
        2.10 中药处理
        2.11 粗多糖制备
        2.12 多糖含量的测定
        2.12.1 蒽酮试剂的配制
        2.12.2 葡萄糖标准试液的配制
        2.12.3 标准曲线的制备
        2.12.4 试样粗多糖含量的测定
        2.13 菌体浓度的测定
        2.14 发酵液中粗多糖测定
        2.14.1 发酵产物预处理
        2.14.2 混合菌发酵黄芪、党参实验
        2.14.3 发酵液粗多糖得率增率计算公式
        2.15 优良菌株的筛选
    3 结果
        3.1 分离的细菌
        3.2 菌落形态
        3.3 选择性培养
        3.4 菌株的形态学观察
        3.5 菌种的诱变及驯化
        3.5.1 紫外诱变
        3.5.2 紫外线对菌种影响
        3.5.3 紫外诱变后菌种对党参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3.5.4 党参对有效菌株生长影响
        3.6 葡萄糖标准曲线制备和药液中粗多糖得率测定
        3.7 混合菌与药物共培养后粗多糖变化
        3.8 优良菌株筛选
        3.8.1 筛选菌株的命名
        3.8.2 初步筛选菌株发酵的实验结果
        3.8.3 黄芪提取液对分离的肠道菌增殖影响
        3.8.4 筛选驯化后细菌对培养液中粗多糖含量影响
        3.8.5 添加不同浓度药液对优良菌株的增殖作用
        3.8.6 优良菌株发酵药粉试验结果
    4 讨论
        4.1 鸡肠道菌分离
        4.2 鸡肠道菌诱变与筛选
        4.3 菌-药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 菌种的鉴定
    1 材料
        1.1 试验菌种
        1.2 培养基
        1.3 生化鉴定管
        1.4 生物学试剂
    2 方法
        2.1 形态鉴定
        2.2 生化鉴定
        2.3 分子鉴定
        2.3.1 细菌基因组DNA提取
        2.3.2 16SrDNA片段的PCR扩增及纯化
        2.3.3 目的片段的克隆和鉴定
        2.3.4 16S rDNA序列分析
    3 结果
        3.1 菌株的形态鉴定
        3.2 菌株的生化鉴定
        3.3 菌株的分子鉴定结果
        3.3.1 细菌基因组检测及16S rDNA PCR扩增
        3.3.2 16S rDNA的阳性克隆的筛选及测序
        3.3.3 16S rDNA的序列分析和基因系统发育树德构建
    4 讨论
第四章 发酵模型的建立
    1 材料
        1.1 菌种
        1.2 培养基
        1.2.1 活化培养基
        1.2.2 种子培养基
        1.2.3 发酵培养基
        1.3 培养条件
        1.3.1 菌种活化培养条件
        1.3.2 种子瓶培养条件
        1.3.3 摇瓶发酵培养条件
        1.4 实验仪器与设备
    2 方法
        2.1 基于均匀设计的发酵培养基试验
        2.1.1 均匀设计表的选用
        2.1.2 基于均匀设计的发酵培养基试验
        2.2 神经网络建模
        2.2.1 BP神经网络的基本思想
        2.2.2 BP神经网络建模步骤
        2.3 遗传算法寻优
        2.3.1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
        2.3.2 遗传算法的操作步骤
        2.3.3 均匀设计、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耦合寻优
        2.4 培养基优化结果验证实验
        2.5 发酵液前处理与粗多糖测定方法
        2.6 基于均匀设计的发酵条件优化实验
        2.6.1 均匀设计表的选取
        2.6.2 确定4种发酵参数的取值范围与精度
        2.6.3 基于均匀设计的发酵条件的实验方案
        2.7 均匀设计试验的计算机建模与优化
        2.7.1 回归方程的建立
        2.7.2 回归方程残差分析与回归方程寻优求解
        2.8 发酵条件优化的验证实验
        2.9 发酵放大实验
        2.10 添加碳酸钙的发酵实验
    3 结果
        3.1 基于均匀设计的发酵培养基实验结果
        3.1.1 发酵液粗多糖得率与增率
        3.1.2 发酵液粗多糖得率与增率的关系
        3.2 人工神经网络建模结果
        3.2.1 BP神经网络拓扑结构的构造与训练
        3.2.2 发酵液粗多糖的拟合与预测
        3.3 遗传算法寻优结果
        3.3.1 选择编码策略,把参数集合(可行解集合)转换染色体结构
        3.3.2 定义适应度函数
        3.3.3 确定遗传策略
        3.3.4 均匀设计、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耦合寻优结果
        3.4 培养基优化结果验证实验结果
        3.5 验证试验结果及于优化预测值的比较
        3.5.1 培养基优化预测值及实验值
        3.5.2 优化前后培养基各组分和产物得率比较
        3.6 基于均匀设计的发酵条件优化实验结果
        3.7 建立回归方程数据的采集
        3.7.1 发酵条件回归方程与相关统计值
        3.7.2 回归方程偏差分析
        3.7.3 回归方程最优值求解
        3.8 验证试验结果
        3.9 发酵放大实验结果
        3.10 发酵前后pH变化情况
        3.11 添加碳酸钙发酵实验结果
    4 讨论
        4.1 遗传算法的应用
        4.2 遗传算法的特点
第五章 发酵过程中菌株酶筛选和糖变化研究
    1 发酵黄芪中皂苷的定性定量研究
        1.1 方法
        1.1.1 黄芪皂苷分离
        1.1.2 中药提取前处理
        1.1.3 静态吸附实验
        1.1.4 静态解吸附实验
        1.1.5 动态吸附实验
        1.1.6 标准曲线的绘制
        1.1.7 样品测定
        1.1.8 黄芪甲苷定性测定
        1.2 结果
        1.2.1 标准曲线
        1.2.2 树脂的吸附性能比较分析
        1.2.3 用香草醛-硫酸法
        1.2.4 黄芪甲苷的薄层色谱测定
        1.2.5 黄芪甲苷HPLC测定
        1.2.6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的测定
        1.2.7 黄芪发酵后产物中多糖成分分析
        1.3 讨论
    2 发本地菌种PILGM4相关酶分析
        2.1
        2.1.2 主要试剂
        2.1.3 培养基
        2.2 方法
        2.2.1 FGM菌株产酶活性筛选
        2.2.2 纤维素酶及半纤维素酶基因的PCR筛选
        2.2.3 简并引物扩增基因片段
        2.2.4 扩增产物的连接、转化和序列分析
        2.3 结果
        2.4 讨论
第六章 参芪散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1 工艺流程
    2 参芪散的质量标准研究
        2.1 原药材和产品黄芪党参形态鉴定
        2.2 发酵菌种前后比较
        2.3 参芪散质量薄层分析结果
        2.4 参芪散中有效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高效液相分析
        2.4.1 色谱条件
        2.4.2 对照品溶液制备
        2.4.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4 测定法
        2.4.5 参芪散HPLC检测结果
        2.5 参芪散多糖含量分析
        2.5.1 黄芪多糖、党参多糖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5.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5.3 测定法
        2.5.4 测定结果
    3 稳定性试验
        3.1 材料
        3.2 方法
        3.2.1 加速实验
        3.2.2 长期试验
        3.3 结果
        3.3.1 加速实验
        3.3.2 长期试验
        3.4 讨论
        3.4.1 稳定性试验
        3.4.2 质量标准
第七章 药理、药效和安全评价研究
    1 发酵菌种对小鼠的毒性研究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菌株
        1.1.3 仪器设备
        1.1.4 培养基
        1.2 方法
        1.2.1 菌悬液制备
        1.2.2 动物分组
        1.2.3 观察指标
        1.2.4 数据统计
        1.3 结果与讨论
        1.3.1 死亡情况和体征变化
        1.3.2 体重变化
        1.3.3 病理变化
        1.3.4 脏器系数
        1.3.5 血液学指标
    2 发酵产物对小鼠的最大耐受剂量试验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样品制备
        2.1.3 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2.2.2 观察指标
        2.2.3 数据统计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一般体征和死亡情况
        2.3.2 体重变化情况
        2.3.3 主要脏器系数
        2.3.4 血液学指标
        2.3.5 病理变化
    3 黄芪党参发酵后长期添加饲喂试验
        3.1 材料
        3.1.1 试验动物
        3.1.2 样品制备
        3.1.3 基础日粮
        3.2 方法
        3.2.1 试验设计
        3.2.2 动物饲养管理
        3.2.3 体增重与饲料消耗测定
        3.2.4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发酵产物对7~21日龄肉仔鸡体增重和饲料消耗影响
        3.3.2 发酵产物对21~40日龄肉仔鸡体增重和饲料消耗影响
        3.3.3 发酵产物对40~60日龄肉仔鸡体增重和饲料消耗影响
        3.3.4 发酵产物对试验全期肉仔鸡体增重和饲料消耗影响
    4 长期添加饲喂黄芪党参发酵产物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球蛋白影响
        4.1 材料
        4.1.1 试验鸡
        4.1.2 试验药物
        4.1.3 试验饲料
        4.2
        4.2.1 试验设计
        4.2.2 料肉比检测
        4.2.3 血细胞因子和血生化指标检测
        4.2.4 生化指标检测
        4.2.5 黄芪多糖对照品
        4.2.6 血样采集与制备
        4.2.7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组织病理学观察
        4.3.2 黄芪党参发酵产物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5 黄芪经益生菌发酵处理后短期添加饲喂肉鸡试验
        5.1 材料
        5.1.1 试验鸡
        5.1.2 试验药物
        5.1.3 试验饲料
        5.2 方法
        5.2.1 试验设计
        5.2.2 料肉比检测
        5.2.3 血细胞因子和血生化指标检测
        5.2.4 数据处理
        5.3 结果
        5.3.1 试验鸡体重变化
        5.3.2 31日龄时血清四种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6 发酵黄芪多糖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6.1 材料
        6.1.1 试剂
        6.1.2 仪器
        6.2 方法
        6.2.1 发酵黄芪多糖提取
        6.2.2 试验动物分组
        6.2.3 检测指标测定
        6.2.4 统计学处理
        6.3 结果
        6.3.1 发酵黄芪多糖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6.3.2 发酵黄芪多糖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和ALP的影响
        6.3.3 发酵黄芪多糖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及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的影响
        6.3.4 发酵黄芪多糖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蛋白含量的影响
        6.3.5 发酵黄芪多糖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
        6.3.6 发酵黄芪多糖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的影响
        6.4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论文专着
个人简历
永久性通讯地址

(2)健脾益肺Ⅱ号对COPD大鼠骨骼肌萎缩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依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骨骼肌萎缩关系
        1.1.1 COPD概述
        1.1.2 骨骼肌萎缩
        1.1.3 COPD稳定期肢体肌肉的病理表现及发病机制
    1.2 自噬在COPD骨骼肌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1.2.1 自噬概述
        1.2.2 自噬与COPD骨骼肌功能障碍
    1.3 祖国医学对COPD的认识及治疗
        1.3.1 祖国医学对COPD认识
        1.3.2 现代名医名家对COPD的理解
        1.3.3 祖国医学中"肺"与"脾"的关系
        1.3.4 中医"肺"与肌肉萎缩/功能障碍的关系
第二部分 香烟烟雾对大鼠骨骼肌萎缩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1.1 仪器和设备
        2.1.2 试剂
        2.1.3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分组
        2.2.2 模型建立方法
        2.2.3 饮水量测定
        2.2.4 大鼠肺功能测定
        2.2.5 样本提取
    2.3 观察内容
        2.3.1 一般状态
        2.3.2 HE染色观察肺与腓肠肌病理形态
        2.3.3 透射电镜
        2.3.4 Western Blot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
        2.3.5 Real-Time PCR检测方法
        2.3.6 SOD与LDH检测方法
    2.4 数据处理
    2.5 实验结果
        2.5.1 大鼠一般情况
    2.6 讨论
        2.6.1 COPD动物模型构建
        2.6.2 自噬对COPD骨骼肌的作用
        2.6.3 COPD肺与骨骼肌萎缩的相关性
    2.7 本章小结
第三部分 健脾益肺Ⅱ号对香烟烟雾刺激大鼠骨骼肌萎缩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试剂
    3.3 实验动物
    3.4 实验方法
        3.4.1 分组
        3.4.2 模型建立与给药
        3.4.3 大鼠肺功能测定
        3.4.4 样本提取
        3.4.5 健脾益肺Ⅱ号中药药液制备
    3.5 观察内容
    3.6 数据处理
    3.7 实验结果
        3.7.1 大鼠一般情况
        3.7.2 JY-Ⅱ对大鼠肺功能的影响
        3.7.3 JY-Ⅱ对大鼠肺组织病理的影响
        3.7.4 JY-Ⅱ对骨骼肌病理的影响
        3.7.5 JY-Ⅱ对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3.7.6 JY-Ⅱ对大鼠血常规的影响
        3.7.7 JY-II对大鼠BALF中S0D、蛋白含量及血清LDH含量变化
        3.7.8 JY-Ⅱ对骨骼肌自噬蛋白的表达及AMPK/ULK-1通路的影响
        3.7.9 JY-Ⅱ对骨骼肌Lc3B mRNA表达的影响
    3.8 讨论
        3.8.1 健脾益肺Ⅱ号协定方组成及方解
        3.8.2 JY-Ⅱ对香烟烟雾刺激后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3.8.3 JY-Ⅱ对香烟烟雾刺激后大鼠肺功能的影响
        3.8.4 JY-Ⅱ对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3.8.5 JY-Ⅱ对大鼠血液及支气管灌洗液的影响
        3.8.6 JY-Ⅱ对大鼠自噬蛋白及mRNA的影响
    3.9 本章小结
第四部分 健脾益肺Ⅱ号对香烟提取物诱导的L6细胞的作用
    4.1 实验材料及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大鼠成肌细胞(L6)培养、传代及冻存
        4.2.2 香烟提取物CSE及JY-Ⅱ药液制备
        4.2.3 细胞活力检测(MTT法)
        4.2.4 JY-Ⅱ对CSE诱导的L6细胞自噬的影响
    4.3 统计学处理
    4.4 结果
        4.4.1 CSE对L6细胞增殖的影响
        4.4.2 JY-Ⅱ对L6细胞增殖的影响
        4.4.3 不同浓度CSE对L6细胞自噬的影响
        4.4.4 JY-Ⅱ对CSE诱导的L6细胞AMPK/Ulk-1通路的影响
    4.5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统计学审核证明
致谢

(4)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发病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牛子宫内膜炎的危害及发病情况
    1.2 子宫内膜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1.3 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症状及诊断
    1.4 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1.5 子宫内膜炎的综合防控
2 郏县红牛产后子宫内容物中细菌的分离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及其致病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样品的采集结果
        2.2 样品中细菌的分离、培养结果
        2.3 细菌的鉴定结果
        2.4 细菌的染色结果
        2.5 致病性试验结果
        2.6 样品中所分离细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3 讨论
3 奶牛子宫内膜炎患病牛子宫内容物中细菌的分离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及致病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样品的采集结果
        2.2 样品中细菌的分离、培养结果
        2.3 细菌的鉴定结果
        2.4 细菌的染色结果
        2.5 细菌的致病性试验结果
        2.6 样品中所分离细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3 讨论
4 昆明小鼠子宫内膜炎病例模型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各细菌的菌落计数结果
        2.2 造模后小鼠的临床表现
        2.3 各组小鼠的病理学观察结果
        2.4 子宫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2.5 子宫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
    3 讨论
5 结论
6 创新点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录:小鼠子宫内膜炎模型的手术操作过程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发表的论文

四、党参黄芪制做基础培养基的初步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兽药生物转化技术研究 ——益生菌发酵对黄芪党参多糖提取影响[D]. 李建喜.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06)
  • [2]健脾益肺Ⅱ号对COPD大鼠骨骼肌萎缩作用机制研究[D]. 毛峪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1)
  • [3]党参黄芪制做基础培养基的初步探讨[J].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医院辅助诊疗科. 中草药通讯, 1976(06)
  • [4]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发病机理的研究[D]. 秦佳晨. 河南农业大学, 2012(04)

标签:;  ;  ;  

党参黄芪为基础培养基的制备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