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省退耕还林暨森林防火工作会议在曲靖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卢一青[1](2019)在《汉英翻译中的语法衔接手段:林业外宣文本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单位产生对外交流、树立形象的需求,因而往往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制作对外宣传材料。在国家林业局组织的的大型林业资料性工具书《林业年鉴2011-2015》英译项目中,作者参与翻译该书第十六章第二十二至二十八节。本报告在此翻译实践基础上,以语法衔接理论作为支撑,探讨语法衔接手段对汉英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为了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外宣型文本不仅要做到忠实,亦不可忽略行文的流畅与地道。借助语法衔接,英文文本内容得以构成完整的语篇,语言更加地道。语法衔接手段体现在指称、省略、替代和连接四个方面。作者首先对原文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原文本出现以下四种特征:鲜少指称词;重复名词而鲜少替代词;动词重复率高;重意轻言,隐含连接关系。作者结合汉英两种语言的衔接差异,采用增补指称词、替代词置换法、省译动词法及增补连词法等四种翻译方法将指称、替代、省略、连接等语法衔接方式在译文中展现。本报告通过案例分析证明语法衔接理论在林业类文本汉英翻译中有效地改善译文质量,提高语篇衔接度从而使译文的表意完整流畅、逻辑缜密且更加符合英语读者阅读习惯。
冷华[2](2016)在《坚持问题导向 突出工作重点 全力推动林业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文中研究指明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近期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林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批示指示,围绕当前林业改革发展中的森林资源保护、林权管理、国有林场改革、国土绿化、林业扶贫、退耕还林等重点工作,总结成绩和经验,分析形势和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陈芳淼[3](2013)在《区域荒漠化演变机制的六元法研究 ——以我国西部地区荒漠化问题为例》文中认为从历史演变状况看,荒漠化问题区域特征明显,整体可归属于地理系统问题。因此,用地理系统方法衡量与评价荒漠化问题具有科学性。地理学是实践科学。使用地理系统方法在认识荒漠化演化机制的同时,可以为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理论指导。依据地理学特征,可将区域荒漠化问题划分到耕地、草地、林地、湿地-水系、沙地、社区六元结构板块,进行基本状况、发展趋势、主要原因及演化机制认识(简称六元法)。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政治地位重要、文化结构多元,其可持续发展对我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出现了区域荒漠化问题加重、生态环境恶化、地理系统变化剧烈等问题,严重影响区域协调发展。本研究用六元法,从村庄、县域、省域、区域尺度,对西部地区荒漠化问题进行逐级研究验证,分析认识区域荒漠化演化机制,探索防治对策,同时检验六元法的有效性。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西部地区荒漠化演化基本机制通过六元法多层次、多点、长历史时段考察,得出我国西部地区荒漠化演化机制为:耕地扩张,耕地质量下降;天然草地缩减、人工草场扩大,草地整体退化严重;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近期人工林地面积稳步扩大,林地生态经济功能较弱;湿地-水系萎缩,地表水面积减少,河流径流不稳定性增加,地下水位下降,冰川融化加剧;沙地系统局部得到控制,整体扩张:社区扩张明显,城镇居民区和工矿区建设步伐快,大量占用郊区优质耕地。上述发展趋势反映出耕地、社区、人工林地扩张,草地、湿地-水系显着退化,沙地整体形势严峻,西部地区荒漠化形势不容乐观。进一步分析表明,导致西部荒漠化问题严峻化的基本因素为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占主导方面。2、我国西部地区防治荒漠化对策建议研究对未来西部地区防治荒漠化工作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区域防治荒漠化管理机构与机制建设;2)彻查全区资源环境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3)严格控制耕地、社区发展,其中包括工矿业经济发展,建立严格的草地、湿地-水系保护体系;4)将防治荒漠化措施落实到每一个村庄或嘎查;5)尊重民族区域防治荒漠化的传统经验,制定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综合发展政策;6)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在西部地区产生的荒漠化效应;7)全面加强防治荒漠化的科学技术体系建设,为防治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3、六元法应用认识对“六元法”的实际应用得出如下认识:1)利用“六元法”进行区域荒漠化研究可覆盖全地理区域,研究方法简洁,研究结果条理清晰,问题定位准确,容易得出明确结论;2)“六元法”适用于多尺度地理系统(从村庄到全球系统)研究,上下尺度间研究结果互为印证,利于原因诊断;3)可分别六单元进行纵向历史发展趋势演变研究,借以从历史角度清晰地判明各自的发展轨迹与彼此演替机制;4)可分别区域地理特征,判断单元荒漠化轻重关系与主次矛盾:5)县域及以下尺度的研究中,注意从主体地理单元把握荒漠化现状及其演化过程的细节,寻求针对性防治对策;县域以上尺度的研究中,注意对各地理单元变化趋势进行归纳总结,理清演变机制。
陈柯[4](2013)在《中国基层林业站改革与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基层林业站是在乡镇设立的具有行政职能和服务职能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本论文从基层林业站的建设历程、发展现状、问题与原因、改革与建设模式、建设目标与内容、建设途径和办法、保障体系与政策建议等方面对中国基层林业站改革与建设进行系统研究。对林业站发展各阶段及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中国林业站建设发展过程中,政治因素具有很大影响,建设中的行政命令手段起很大作用;在建设中往往强调硬件建设而职能建设滞后,注重投资建设而疏于内涵提升;由于诸多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林业站职能虚化和服务能力低下;职能虚化和服务能力不足是基层林业站建设亟待破解的两大难题;导致问题的原因,既有管理体系不顺、组织系统欠完善、硬件设施落后、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低效工资待遇、机构不稳定等内在原因,也有乡村社会环境恶化等外在原因。对科技服务型林业站建设目标进行分析研究。在问题与原因分析基础上,提出建设科技服务型基层林业站的建设模式。这一模式的选择既符合国家林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同时也符合乡村林业,生产经营的现实需求。在确立建设科技服务型基层林业站模式基础上,从综合目标体系和职能改革与建设目标两个层面,对科技服务型基层林业站建设目标体系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设定基层林业站改革建设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对科技服务型基层林业站建设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科技服务型基层林业站的建设内容主要有组织体系建设、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和管理机制建设。要对目前林业科技推广组织体系和林业站管理组织体系进行改革调整,建立一个体系完整、职能完备、运行有效的林业站组织体系。要注重各项制度的有机联系,相互依托,共同发挥作用。科技服务型基层林业站建设,要注重以组织结构为载体,系统相互作用,将行为制度化,采用有效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促使基层林业站有效发挥职能。对科技服务型基层林业站的建设途径、建设方法、职能发挥保障体系与政策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强化各级政府与林业行政部门职能,改革现行资金投入渠道与办法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强化科技服务型基层林业站建设。采用分区域分类型分步骤建设、监督检查和投资制约、优化乡村社会环境等办法,实施科技服务型林业站建设。通过净化执法环境、加强执法、优化政策环境为基层林业站职能发挥提供政策法律保障,通过指导管理、控制监督、技术支撑为其提供组织保障,通过政府财政进行资金补助和奖励为其提供资金保障,通过提升人员素质、调整人才配置结构为其提供人才保障,通过办公条件改善为其提供硬件设施保障;通过生态文化建设为其提供社会意识保障;实施有偿服务和补贴奖励政策,推动基层林业站职能有效发挥。
贾治邦[5](2010)在《在全国林业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文中研究说明这次会议是在林业改革发展面临良好机遇,现代林业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塞罕坝林场的成功经验,全面回顾今年上半年
张嗣[6](2010)在《沾益林业再上世纪新台阶》文中研究说明贯彻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沾益林业发展的实际,总结林产业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护林防火、核桃产业发展等工作,表彰一批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护林防火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研究今后林业的发展方向,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结合,从而提高林产业在?
唐炳庆,石飞,蔡向峰[7](2009)在《绿色经济添彩珠江源头》文中研究说明30年的栉风沐雨,描绘了曲靖的秀美山川;30载风华意气,吟唱了滇东的绿色之歌!改革开放30年来,是曲靖林业发展的30年。在这30年里,曲靖市锐意改革,创新发展,以发展绿色经济为重点,在加强林业法制建设,深化林业改革,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等方面取得了辉煌业绩。回顾和总结这
李军[8](2005)在《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狠抓落实 促进我省林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文中提出2005年1月27~28日,全省林业局长会议在昆明举行。会议期间,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军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面阐述了我省的林业工作,很有新意。现将讲话摘登于下。
孔垂柱[9](2004)在《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努力推动云南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文中指出
李军[10](2004)在《在云南省林业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文中指出
二、全省退耕还林暨森林防火工作会议在曲靖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省退耕还林暨森林防火工作会议在曲靖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汉英翻译中的语法衔接手段:林业外宣文本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1 Task Descrip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
1.2 Task Requirements |
Chapter 2 Description of the Procedure |
2.1 Pre-task Preparation |
2.1.1 Source Text Analysis |
2.1.2 Translation Working Plans |
2.1.3 Auxiliary Tools |
2.1.4 Terminologies |
2.2 Translation Process |
2.3 Proofreading and Feedback |
Chapter 3 Theoretical Basis |
3.1 Introduction to Grammatical Cohesion Theory |
3.2 Practicability of Grammatical Cohesion Theory in Forestry Text |
Chapter 4 Case Analysis of Grammatical Cohesive Devices in the Translation |
4.1 Grammatical Cohesive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
4.1.1 Omission of Reference Words |
4.1.2 Repetition of Nouns |
4.1.3 Repetition of Verbs |
4.1.4 Implicit Logic |
4.2 Application of Grammatical Cohesive Devices in Translation |
4.2.1 Using Reference Words |
4.2.2 Using Substitutes |
4.2.3 Ellipsis of the Verb |
4.2.4 Supplying Conjunctions |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ppendix Source Text and Translation |
Acknowledgements |
(2)坚持问题导向 突出工作重点 全力推动林业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一、克难奋进, 今年前三季度林业工作稳步推进 |
(一) 积极汇报争取, 林业资金投入持续增加。 |
(二) 以林业重点工程为抓手, 生态治理扎实稳步推进。 |
(三) 加快培育重点优势产业, 林业产业快速增长。 |
(四) 全力保障涉林重点项目, 主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
(五) 全面深化林业改革, 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 |
(六) 不断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林业灾害防控及时有效。 |
(七) 大力推进林业扶贫工作, 生态脱贫取得阶段性成效。 |
(八) 积极应对焦点访谈系列报道, 深入开展集中打击整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 |
二、认清形势, 妥善解决当前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
(一) 焦点访谈系列报道暴露出林业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
(二)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与利用矛盾突出。 |
(三) 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后对我省影响较大。 |
(四) 国有林场改革面临问题较多。 |
(五) 林权管理工作问题突出。 |
(六) 林业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
(七)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
(八) 国土绿化有待加强。 |
三、振奋精神, 全力推动林业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 |
(一) 认真组织开展集中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 |
(二) 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
(三) 抓好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
(四) 抓好国有林场改革工作。 |
(五) 抓好国土绿化工作。 |
(六) 抓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 |
(七) 抓好天然林停伐后各项工作。 |
(八) 抓好林业精准扶贫工作。 |
(3)区域荒漠化演变机制的六元法研究 ——以我国西部地区荒漠化问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 研究综述与理论发展 |
1.2.1 荒漠化研究进展 |
1.2.2 研究理论的发展与建立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范围划分 |
1.3.2 研究材料与方法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1.3.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村庄尺度地理系统演变研究 |
2.1 耕地系统演变 |
2.2 草地系统演变 |
2.3 林地系统演变 |
2.4 湿地-水系演变 |
2.5 沙地系统演变 |
2.6 社区系统演变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县域尺度地理系统演变研究 |
3.1 舟曲县、九寨沟县地理系统演变对比研究 |
3.1.1 基本背景 |
3.1.2 地理系统演变过程对比 |
3.1.3 生态环境结果 |
3.2 生态工程作用下安塞县地理系统演变研究 |
3.2.1 基本背景 |
3.2.2 地理系统演变过程 |
3.2.3 生态环境结果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省(区)尺度地理系统演变研究 |
4.1 内蒙古自治区地理系统演变研究 |
4.1.1 耕地系统演变 |
4.1.2 草地系统演变 |
4.1.3 林地系统演变 |
4.1.4 湿地-水系演变 |
4.1.5 沙地系统演变 |
4.1.6 社区系统演变 |
4.1.7 基本认识 |
4.2 新疆维吾尔自治地理系统演变研究 |
4.2.1 耕地系统演变 |
4.2.2 草地系统演变 |
4.2.3 林地系统演变 |
4.2.4 湿地-水系资演变 |
4.2.5 沙地系统演变 |
4.2.6 社区系统演变 |
4.2.7 基本认识 |
4.3 云南省地理系统演变研究 |
4.3.1 耕地系统演变 |
4.3.2 草地系统演变 |
4.3.3 林地系统演变 |
4.3.4 湿地-水系演变 |
4.3.5 沙地(喀斯特地貌)系统演变 |
4.3.6 社区系统演变 |
4.3.7 基本认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大区域尺度--黄土高原地理系统演变研究 |
5.1 耕地系统演变 |
5.2 草地系统演变 |
5.3 林地系统演变 |
5.4 湿地-水系演变 |
5.5 沙地系统演变 |
5.6 社区系统演变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西部地区荒漠化问题综合研究 |
6.1 西部地区地理系统演变 |
6.1.1 耕地系统演变 |
6.1.2 草地系统演变 |
6.1.3 林地系统演变 |
6.1.4 湿地-水系演变 |
6.1.5 沙地系统演变 |
6.1.6 社区系统演变 |
6.2 综合评价 |
6.3 西部地区荒漠化演变机制特征 |
6.3.1 耕地、社区扩大是地理系统变化的起点,在西北地区表现为系统间争水、在西南地区表现为系统间争地 |
6.3.2 湿地-水系萎缩带来全局性影响,水资源争夺更是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源头 |
6.3.3 草地、林地是地理系统发展趋向优劣化的重要风向标 |
6.3.4 自然灾害频发,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发展趋势 |
6.4 西部荒漠化演变机制根因分析 |
6.4.1 自然原因 |
6.4.2 根本原因 |
6.4.3 直接因素 |
6.4.4 综合分析 |
6.5 西部地区地理系统未来发展建设对策建议 |
6.5.1 加强区域防治荒漠化管理机构与体制建设 |
6.5.2 彻查整个区域资源环境情况,为管理建设提供依据 |
6.5.3 严格控制耕地、社区(包括工矿业经济)发展,建立完善的草地、湿地-水系保护体系 |
6.5.4 将防治荒漠化措施落实到每一个村庄或嘎查 |
6.5.5 尊重民族区域防治荒漠化的传统经验,制定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综合发展政策 |
6.5.6 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在西部地区产生的荒漠化效应 |
6.5.7 全面加强防治荒漠化的科学技术体系建设,为防治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六元法”应用认识 |
7.1 “六元法”应用方法讨论 |
7.2 基于“六元法”西部荒漠化演变机制研究成果归纳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附录一 问卷 |
附录二 附表 |
(4)中国基层林业站改革与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重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重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概述 |
2.1 林业站基本概念 |
2.1.1 基层林业站基本概念 |
2.1.2 科技服务型基层林业站基本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相关理论 |
2.2.2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相关理论 |
2.2.3 外部性理论 |
2.2.4 公共产品理论 |
2.3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
2.4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
2.5 国内外相关研究简要评述 |
2.6 本章小结 |
3 中国基层林业站建设与发展历程 |
3.1 基层林业站建立和缓慢发展期 |
3.1.1 基层林业站建立初期 |
3.1.2 基层林业站的缓慢发展 |
3.2 基层林业站数量扩张时期 |
3.2.1 国家提出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战略 |
3.2.2 林业部加快林业站建设的措施 |
3.2.3 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支持 |
3.2.4 基层林业站数量扩张情况 |
3.3 基层林业站建设的巩固提高时期 |
3.3.1 基础设施建设 |
3.3.2 人员稳定与素质提升 |
3.3.3 制度建设与职能发挥 |
3.3.4 创办经济实体 |
3.4 基层林业站重点建设时期 |
3.4.1 投资建设资金大幅增加 |
3.4.2 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3.4.3 稳定机构与从业人员 |
3.5 本章小结 |
4 中国基层林业站现状与问题 |
4.1 中国基层林业站现状 |
4.1.1 全国林业站管理体系现状 |
4.1.2 全国乡镇林业站数量 设置形式及管理体制 |
4.1.3 全国乡镇林业站从业人员总体状况 |
4.1.4 全国乡镇林业站硬件设施总体状况 |
4.1.5 全国基层林业站职能发挥现状 |
4.2 中国基层林业站目前存在的根本问题 |
4.2.1 基层林业站职能弱化虚化 |
4.2.2 服务能力不足 |
4.3 基层林业站职能弱化虚化及服务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
4.3.1 管理体制不顺组织体系欠完善 |
4.3.2 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滞后 |
4.3.3 从业人员整体专业素质不高 |
4.3.4 工资待遇低 |
4.3.5 机构缺乏稳定性 |
4.3.6 社会环境原因 |
4.4 本章小结 |
5 基层林业站改革与建设目标 |
5.1 建设科技服务型基层林业站的必要性及客观需求 |
5.1.1 强化基层林业站职能建设的客观必要性 |
5.1.2 建设科技服务型基层林业站的现实需求 |
5.2 科技服务型基层林业站建设目标体系 |
5.2.1 综合目标体系 |
5.2.2 职能改革与建设目标 |
5.3 本章小结 |
6 科技服务型基层林业站建设内容 |
6.1 组织体系建设 |
6.1.1 改革调整现有相关部门和机构 |
6.1.2 建立科学有效的组织体系 |
6.2 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
6.2.1 岗位责任制度建设 |
6.2.2 目标责任制度建设 |
6.2.3 素质提升制度建设 |
6.2.4 项目公开制度建设 |
6.2.5 考核奖惩制度建设 |
6.2.6 管理制度体系的效用分析 |
6.3 管理机制建设 |
6.3.1 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
6.3.2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
6.3.3 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 |
6.4 本章小结 |
7 科技服务型基层林业站建设途径与办法 |
7.1 建设途径 |
7.1.1 调整组织职能 推动林业站建设 |
7.1.2 改革投资路径 优化投资办法 |
7.1.3 实施项目带动 促进建设工作 |
7.2 建设科技服务型基层林业站的实施办法 |
7.2.1 分区域分类型建设 |
7.2.2 分步实施 整体推进 |
7.2.3 监督检查,投资制约 |
7.2.4 优化乡村环境 |
7.3 本章小结 |
8 科技服务型基层林业站职能发挥保障体系与相关政策建议 |
8.1 职能发挥保障体系 |
8.1.1 政策法规保障 |
8.1.2 组织系统保障 |
8.1.3 资金投入保障 |
8.1.4 技术人才保障 |
8.1.5 硬件设施保障 |
8.1.6 社会意识保障 |
8.2 强化科技服务型基层林业站服务职能的主要政策建议 |
8.2.1 有偿服务政策建议 |
8.2.2 林业科技推广服务补贴奖励政策建议 |
8.3 本章小结 |
9 结论与建议 |
9.1 研究结论 |
9.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9.3 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9.4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个人简介 |
致谢 |
附录一 在读期间主要科研成果清单 |
附录二 基层林业站职能发挥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全国林业站本底调查汇总表 |
(5)在全国林业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 准确把握林业改革发展形势 |
(一)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
(二)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
(三) 林业产业全面复苏。 |
(四) 强林惠林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
(五) 林业应急和救灾工作快速有效。 |
(六) 林区民生逐步改善。 |
(七) 生态文化建设继续加强。 |
(八) 林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 |
(九) 支撑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
二、切实做好下半年工作, 全面完成林业建设任务 |
(一) 抓好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 加快推进国土绿化进程。 |
(二) 强化资源保护与灾害防控, 切实巩固林业建设成果。 |
(三) 全面深化林业改革, 创新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
(四)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
(五) 着力改善林区民生, 切实改变林区生产生活条件。 |
(六) 认真编制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科学谋划林业发展蓝图。 |
(七) 全面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确保林业持续发展。 |
(八) 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行政执行能力。 |
三、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把现代林业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
第一,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对于确保实现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双增”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第二,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对于推动现代林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
第三,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对于构建北方绿色生态屏障具有巨大的推动意义。 |
第四,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对于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
(一)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就是要树立干事创业、造福子孙的崇高追求。 |
(二)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就是要有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 |
(三)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就是要坚持求真务实、尊重科学的正确理念。 |
(四)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就是要增强抢抓机遇、勇于改革的进取意识。 |
(五)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就是要发扬兢兢业业、狠抓落实的优良作风。 |
(8)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狠抓落实 促进我省林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我省林业加快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
(一)必须坚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两个《决定》)和有关指示精神,才能打牢加快林业发展的思想基础。 |
(二)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冲破旧框框、旧体制的束缚,才有希望加快云南林业的发展。 |
(三)必须坚持从云南的实际出发来确定我省林业工作的思路,才能落实加快林业发展的任务。 |
(四)必须坚持正确处理好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才能调动全社会办林业的积极性。 |
(五)必须坚持把林业置于社会经济全局去考虑,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林业的发展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
(六)林业部门必须坚持加强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才能不负历史使命。 |
二、理清思路,明确任务,确保我省林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
(一)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两个《决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林业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
(二)突出重点抓生态,全面实施好林业六大工程,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
(三)培育林产业亮点,用现代工业化的理念,谋划林业的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广大农民的增收。 |
(四)攻克难点,深化林业改革,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 |
(五)落实林业政策,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
(六)坚持科技兴林、人才强林,努力把林业科技、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
(七)增强法制观念,强化依法治林,保障我省林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
(八)抓好试点,总结经验,全面推进林业改革,促进林业快速发展。 |
(九)夯实根基,从严治警,努力造就一支保护森林资源的高素质的森林公安队伍。 |
(十)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确保党和国家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
(9)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努力推动云南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抢抓机遇,扎实工作,6年来我省林业发展取得新的成效 |
(一)重点工程稳步推进。 |
(二)依法治林的能力显着增强。 |
(三)林产业建设取得进展。 |
(四)林业科技进步明显。 |
(五)国际合作成效显着。 |
二、深化认识,加快发展,确立我省林业发展的新思路 |
三、完善政策,改革创新,实现我省林业发展的新突破 |
(一)努力改革和完善林权制度。 |
(二)切实推进森林分类经营管理。 |
(三)用好用足现行林业政策。 |
(四)积极完善林木采伐限额管理政策。 |
(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
(六)努力减轻林业税赋负担。 |
(七)不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 |
(八)继续强化森林管护。 |
(九)进一步做好科教兴林和林业对外开放工作。 |
(十)着力抓好4项试点工作。 |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开创我省林业发展的新局面 |
(一)认真抓好《决定》的贯彻落实。 |
(二)着力加强林业基础建设。 |
(三)多渠道增加林业收入。 |
(四)积极推进全社会办林业。 |
(五)切实加强林业队伍建设。 |
(10)在云南省林业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1会议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
1.1会议的基本情况 |
1.2会议的主要特点 |
1.2.1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
1.2.2会议内容丰富翔实 |
1.2.3进一步明确了促进林业加速发展的政策 |
1.3会议的主要收获 |
2关于会议精神和《决定》的贯彻落实 |
3关于当前要切实抓好的几项工作 |
3.1继续实施好林业六大工程 |
3.1.1退耕还林 |
3.1.2天保工程 |
3.1.3防护林工程 |
3.1.5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
3.1.6农村能源建设工程 |
3.2切实做好发展林业八大产业的规划编制工作 |
3.3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
3.3.1加强资源林政管理 |
3.3.2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
3.3.3全面加强森林公安建设 |
3.3.4 |
3.4认真贯彻落实好林业各项政策 |
3.5搞好三项试点 |
3.6坚持依法行政, 科教兴林 |
四、全省退耕还林暨森林防火工作会议在曲靖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英翻译中的语法衔接手段:林业外宣文本翻译实践报告[D]. 卢一青.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2]坚持问题导向 突出工作重点 全力推动林业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J]. 冷华. 云南林业, 2016(06)
- [3]区域荒漠化演变机制的六元法研究 ——以我国西部地区荒漠化问题为例[D]. 陈芳淼. 中国农业大学, 2013(04)
- [4]中国基层林业站改革与建设研究[D]. 陈柯. 北京林业大学, 2013(06)
- [5]在全国林业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J]. 贾治邦. 中国林业, 2010(15)
- [6]沾益林业再上世纪新台阶[N]. 张嗣. 云南经济日报, 2010
- [7]绿色经济添彩珠江源头[N]. 唐炳庆,石飞,蔡向峰. 云南经济日报, 2009
- [8]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狠抓落实 促进我省林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J]. 李军. 云南林业, 2005(02)
- [9]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努力推动云南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J]. 孔垂柱. 云南林业, 2004(02)
- [10]在云南省林业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J]. 李军. 林业建设,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