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合组织化学品政策审查

经合组织化学品政策审查

一、OECD组织化学品政策述评(论文文献综述)

王霞,王志芳[1](2022)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RTAs对先进制造业增加值的影响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增加值视角下,使用GEPPML方法模拟相关RTAs (区域贸易协定)对主要出口经济体先进制造业敏感行业产品出口和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欧日、美日和美欧RTAs的实施会使相关行业产品的贸易和生产进一步向欧盟、美国和日本集中;RCEP的实施能够缓冲这些RTAs对中国相关行业产品出口和产出的冲击,但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大国贸易协定战略博弈。

张磊,徐琳[2](2021)在《对国际贸易的“良好监管实践”:基于国内和国际双层治理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国内规制主权与自由贸易间关系长期为人关注,对此部分经济体就曾利用"良好监管实践"优化内部规制并形成经验。在近年各类经贸谈判中,原本主要适用于国内的"良好监管实践"正成为重要协定下的新议题,其中CPTPP"监管一致性"、USMCA"良好监管实践"等已成为国际监管合作的重要制度型规范,并呈现国内和国际双层治理相互促进之特征。上述进展体现了国际经贸治理演进新趋势,与RCEP所遵循的传统WTO相关纪律差异较大。随着进入"制度型开放"的新阶段,中国也应关注参与"良好监管实践"的国际合作,支持促进协调引导型治理范式;针对贸易投资等开展国内监管改革,率先衔接"良好监管实践"国际规范。

沈百鑫[3](2021)在《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的发展和演变趋势——中国、德国及欧盟固废治理的法律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消费社会和人类纪背景下,维持传统社会秩序的制度框架不断受到冲击,环境外部性和责任碎片化问题也日益凸显。对此,法律通过权利与义务的设置和调整来恢复社会的有效组织。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就是在固体废物治理领域,针对特殊产品的社会和环境影响,有限调整权利与义务配置的制度设计。它被引入多个国家环境政策与法律中。德国《循环经济法》中的产品责任是以产品为纽带将生产者纳入相应义务框架。《欧共体固废指令》新近修订中强化了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并提出欧盟范围内统一适用的最低要求。在德国转化《欧共体固废指令》中,欧盟法中的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与德国循环经济法中的产品责任日益趋同。在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新修订中,在强化具体制度构建同时,在原则层面有一定弱化。我国固废治理在围绕"无废城市"的建设中,迫切需要把理念和制度真正落实在资金保障和组织体系构建上。

陈曦,王少康[4](2021)在《环境可持续在中国对外援助中的主流化——意义、现状与路径探索》文中提出国际发展援助是实现联合国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改善全球环境可持续治理需求和供给空间错配的主要实践途径。环境可持续对外援助也是维护中国总体国家安全、打造绿色发展引擎、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和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迫切需要探讨环境可持续在中国对外援助中的主流化,进而通过对外援助促进全球绿色复苏。环境可持续在对外援助中的主流化是指将环境可持续置于对外援助政策制定和项目执行的优先位置。从实践路径来看,应将环境可持续充分纳入发展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其前提是提升援外主管部门的环境可持续意识并制定系统的环境可持续对外援助专项规划,其基础则是充足的融资支持。

于洋,郑玉婷,张丽丽,高子竣,林军[5](2021)在《面向我国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计算毒理学模型评估思路及建设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计算毒理学模型正逐渐成为我国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为了推动建立面向我国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计算毒理学模型评估方法体系,掌握模型评估核心技术,本文分析了我国发展和评估计算毒理学模型的必要性,总结了我国计算毒理学模型评估的管理需求,系统梳理了美国、欧盟、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模型评估方法。研究发现,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计算毒理学模型评估技术,构建了包含模型开发、评估、验证和应用的模型生命周期评估体系。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计算毒理学模型评估技术方法,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构建具有我国国情特征的计算毒理学模型评估体系,指导我国计算毒理学模型征集与评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毕心宇,吕雪芹,刘龙,陈坚[6](2021)在《我国微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文中指出在我国"绿色生产,节能减排"政策的倡导下,微生物制造产业飞速发展,涉及农业、食品、能源、化工等多领域,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本文阐述了全球微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态势,分析了我国微生物制造产业在发酵食品、生物肥料、酶制剂、生物基、生物质能领域的发展现状,全面解析我国微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研究表明,我国微生物制造产业涉及多个领域,研发技术不断改革创新,一些发酵大宗产业生产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新菌种新产品持续增多,工业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与此同时,我国微生物制造产业也面临着核心菌种自主率低,前沿科研技术垄断,关键生产设备依赖进口等挑战。研究建议,我国微生物制造产业应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增强产业间的交叉创新,开发智能化工业生产设备,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工业化生产,实现我国微生物制造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师华,韩子燕[7](2021)在《国际法视野下废弃物法律概念评析与重思》文中研究说明废弃物法律概念是废物越境转移监管的基础与关键。通过"视差"方法审视废弃物具有多维性,以致废弃物法律概念在结合了废物管理现实利益衡平与博弈后变得更加复杂。现有规制废弃物越境转移的国际法律对废弃物概念采用了三种定义方式并涉及不同的概念要素,这关系到废物与非废物的判断,以及危险废物与非危险废物的区分。据此,基于中国生态利益立场,考虑到现有定义方式带来的规制困境,建议推动《巴塞尔公约》废物概念的变革,将其中"危险"要素的判定转为"风险"要素的管理,从而纳入对"非危险"废物的规制,化解技术和知识框架下对各国"处置和回收管理条件"差异忽略导致的"不公"。

王彩霞[8](2021)在《国家需求视角下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研究》文中提出如何在国际发展合作中实现不同需求层次的内外协调?本研究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论述。在当前时代条件下,这项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就发展战略而言,成为现代化强国是中国预计于2050年实现的目标。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增强了海内外华人对中国实现该目标的信心,然而,中国当前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有鉴于此,明确现代化的引领性地位是中国今后坚定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的基础与方向,这也为新时期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的理论研究提供框架与目标。为此,本文化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搭建国家需求层次分析框架,分析中国自建国以来的国际发展合作历程,探讨新时期中国国际发展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可行性路径。在分析框架创建方面,本文以人为标准,衡量国家建构,分别结合历史、时代与文化三种情境,推演出国家具备权力、利益与道德三类人格。由这一多元人格属性可见,国家是包含主权象征、利益集成与人本关切的复合体。因此,国家行为受多重因素制约,具有一定可观察性,可外化国家基本需求。考虑到,人的需求与国家需求具有通约性,故此,可借助人的需求类比国家需求,这构成跨学科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前提。据此,国家需求分为主权需求、发展需求、国际责任需求、国际地位需求与现代化需求,不同需求层次的内涵因时因事因国别因形势而异。在需求正向转化上,后一需求以前一需求的实现为前提;在个别情况下,可能出现由较高层次需求向较低层次需求的逆转。在国际社会化情境中,国家对自身需求的调节以及国家间需求的调和,同属国家间互动与需求协调的研究议题,这构成本文的基本架构与主要内容。具体至案例选择,本文以中国自建国至今的国际发展合作进程与转型为研究重点。改革开放是分析中国国际发展合作演化的时间分界线,受时代认知、路径抉择与规范扩散影响,自改革开放后,国家优先需求发生调整,由主权需求优先调整为发展需求优先。当前,在中美大国竞争升级、新冠疫情全球爆发、发展格局亟需重塑等背景下,中国进入不同层次需求均需兼顾的新时期。由此,中国国际发展合作亟待转型。新时期,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面临多重压力。新冠疫情引发全球公共危机,百年变局变数增多,全球化逆潮与民粹主义叠加。受此冲击,新多边主义秩序重塑难度加大。面对这一外部环境变化,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处境相同,既遭受外界对于发展中国家身份的质疑,也承受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除环境不确定性、身份被质疑以及竞争多元化的外部挑战外,新时期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外界过度关注特定经济发展指标,这会干扰国家对现代化目标的理性认识;历史已存的发展失衡程度与时剧增,这不仅阻碍国家发展模式调整,也会制约国际发展合作水平提升;国内与海外利益人为划界,这会固化国家对长远利益的统筹布局。总之,诸多因素导致国家发展需求界定滞后。其次,国家自身需求认知失调。受主客观因素所限,国内与国际需求的分化大于整合;受国内外舆论影响,国际责任与国际地位需求所获关注不均;因目标宽泛,现代化需求与其他需求关联不足。再次,国际社会对国家需求的认可不足。外界在关注中国发展的同时,对多边发展倡议存疑;制度性话语不足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外交在由双边互动向多边参与拓展的进程中,缺乏社会基础。最后,国家多元需求实现存在制度建设欠缺,长期延续的优惠型国际发展合作原则、实践与主流国际发展话语体系存在张力,尚无应对全策;在管理上,专业机构尚待加强能力建设;多边合作的路径选择受到既有经验的制约。为推进新时期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稳慎转型,本文提出四个方面的具体应对举措。其一,为明确发展需求,基于科学了解的实际,创新发展质量评估;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不同区域人力资源积累;基于海内外利益关联性,增拓中国利益;基于对内生性需求的关注,培养随时而动的定力。其二,为整合需求层次,将国际责任需求及时适度纳入可持续发展范畴;将维护主权完整与坚定发展需求作为追求大国地位的前提;将国民理性培育与大国崛起难度,用于协调内外对发展中国家身份的认知。其三,为提升国家需求的国际认可,以切实的合作成效,破除外界疑虑;以运用话语扩散规律为前提,提升多边参与话语效能;以实际互动,消除各方假想,通过国际组织积累正向互动资源;以应对气候变化与疫情为契机,开展国际公共外交。其四,为完善国家需求实现机制,结合自身实际,针对性采纳国际发展规范;结合已有条件,开展国际发展合作全面评估;结合能力与时机,推进三方合作制度化;结合内外机制现状,提高国际竞争抗风险能力。综上,这些路径有助于中国通过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向现代化目标稳健迈进。

吴晓燕,陈方,丁陈君,孙裕彤[9](2021)在《全球生物经济现状、趋势与融资前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生物经济是指通过可持续的方式,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来生产食品、能源、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生物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之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第四次浪潮。概述全球生物经济发展现状,梳理世界主要经济体生物经济战略布局,归纳生物经济未来发展的四个主要方向,通过调研统计分析生物制药、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生物农业和未来食品三个生物产业重点领域的投融资数据,预判未来生物产业投融资前景,并针对我国生物产业投融资提出建议。

郭亚静,方刚,林雨琛,韩桂梅,李子秀,党春阁,周长波[10](2021)在《国外污染物释放和转移登记(PRTR)制度比较研究及启示》文中研究指明污染物释放和转移登记(Pollutant Release and Transfer Register, PRTR)制度是国际上重要的化学品环境管理制度,对推动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和污染减排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虽开展过相关试点工作,但尚未真正建立起PRTR制度.借鉴国际经验,建立我国PRTR制度,对补齐有毒有害化学品环境管理短板以及构建多方共治的现代化环境管理体系十分必要.该研究选取国际上7个规模较大且相对完善的PRTR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两种特定的化学物质——汞和含汞化合物以及苯,对研究对象的核心技术要素进行横向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对象的共同点为按照一套工业分类系统界定出需要管理的行业范围,设置分类管控的化学品清单,以及对不同化学品设定具体的报告阈值;不同点为覆盖化学品种类和分类方式不同以及报告阈值表征方式不同,且同一特定化学品的阈值设定不同,甚至差别较大.基于对比研究结果,总结国际经验,提出了建立实施我国PRTR制度的相关建议:(1)制定完善的PRTR核心技术体系,包括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界定覆盖行业范围,参考加拿大和墨西哥PRTR制度设置分类管控的化学品清单,结合使用释放量阈值、生产加工和以其他方式使用量(MPO)阈值、企业规模阈值等表征方式分类设置化学品报告阈值;(2)从法律政策、社会认知和试点实践等方面逐步推动建立PRTR制度;(3)加强与美国、加拿大、欧盟和经合组织(OECD)等国家和组织的沟通合作,强化我国PRTR制度设计的国际规范性.

二、OECD组织化学品政策述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OECD组织化学品政策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RTAs对先进制造业增加值的影响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
二、样本构建和相关特征事实
    (一)先进制造行业范围的界定
    (二)全球已生效RTAs深度样本构建
    (三)实证样本构建与相关特征事实
三、增加值视角下RTAs先进制造业出口效应的经验估计
四、增加值视角下相关RTAs先进制造业出口和产出效应的模拟
    (一)增加值视角下不同情形的出口效应模拟
    (二)增加值视角下不同情形的产出效应模拟
五、主要结论

(2)对国际贸易的“良好监管实践”:基于国内和国际双层治理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部分经济体针对国际贸易开展的“良好监管实践”
    (一)对贸易投资等开展的监管影响评估
    (二)外国利益相关方的参与
    (三)对政策的事后评审
二、从CPTPP、USMCA等看“良好监管实践”国际治理的发展特征与趋势
    (一)将RIA引入国际规范,双层治理既存差异又相互促进
    (二)规范利益相关方参与,国际合作领域实现拓展
    (三)对事后评审深化要求,逐步引入争端解决机制
三、国际贸易“良好监管实践”与中国制度型开放
    (一)关注参与“良好监管实践”国际合作,支持促进协调引导型治理范式
        1. 拓展对国内规制开展国际监管的合作范式
        2.针对利益相关方参与关注各方立场并深化合作
        3. 逐步推进对事后评审及约束机制的国际参与
    (二)针对贸易投资等开展国内监管改革,率先衔接“良好监管实践”国际规范
        1. 在贸易投资领域构建国内RIA制度体系
        2.完善对利益相关方参与之立场定位并重视公开透明
        3.提升对国内政策的事后评审工作

(3)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的发展和演变趋势——中国、德国及欧盟固废治理的法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的历史源起
    (一)作为补强固废监管的生产者责任延伸
    (二)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的定义
二、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的理论基础
    (一)从生产者责任来理解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
    (二)问题根源:外部性和责任碎片化
三、德国法中的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
    (一)生产者责任延伸在德国的立法发展
    (二)德国法上的产品责任、生产责任和民事产品责任
四、生产者责任延伸在欧盟的发展
    (一)生产者责任延伸在欧盟法上的应用及不足
    (二)欧盟法中生产者责任延伸的两个发展趋势
    (三)生产者责任延伸在欧盟的新近发展
五、生产者责任延伸在我国立法和规划中的实践
    (一)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中的发展
    (二)生产者责任延伸在2020年《固废法》修订中的进一步体现
    (三)《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中的规定
    (四)在条例和部门规章层面的规定
    (五)国家环境保护规划中的规定
六、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的发展趋势
    (一)生产者责任是治理理念在产品流上更新、补充与整合
    (二)责任机制的综合和整体考量
    (三)外部性在生产链内外两个层面上的优化努力
    (四)责任在不同层面的展开与衔接
    (五)网络销售带来的困境和在海洋塑料治理中的协同
七、总结:现代责任伦理对传统市场法律责任框架的修正

(4)环境可持续在中国对外援助中的主流化——意义、现状与路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环境可持续与环境问题
        1.环境可持续——人类福祉的基础
        2.环境问题——人类生存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二)环境可持续国际发展援助对于全球的重要意义
        1.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2.改善全球环境可持续面临的治理需求与供给的空间错配
    (三)环境可持续对外援助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
        1.维护总体国家安全
        2.打造绿色发展引擎
        3.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4.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二、全球环境可持续国际发展援助融资分析
    (一)多边援助融资
        1.环境可持续多边基金匡算
        2.环境可持续多边银行匡算
        3.多边融资总体匡算
    (二)双边援助融资
        1.年度融资规模匡算
        2.国家层面的融资规模匡算
    (三)整体匡算
        1.全球环境可持续援助融资规模匡算
        2.中国作为受援国接受环境可持续援助融资规模匡算
三、概念界定和路径探索
    (一)国际发展援助领域的环境可持续界定
        1.环境可持续的涵盖范围
        2.国际发展援助领域的环境可持续议题
    (二)环境可持续在中国对外援助中的主流化路径
        1.环境可持续主流化的界定
        2.环境可持续主流化的路径选择
四、环境可持续在中国对外援助中主流化的政策建议
    (一)总体政策建议
        1.提高援外部门环境可持续意识
        2.制定环境可持续对外援助专项规划
    (二)具体实施建议
        1.将环境影响纳入发展援助项目评估
        2.将环境可持续纳入人道主义援助
        3.增加环境可持续对外援助项目的规模和力度
    (三)融资支持建议
        1.进一步盘活“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
        2.每年按一定比例安排环境可持续对外援助资金
        3.加强环境可持续对外援助的多元化融资支持

(5)面向我国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计算毒理学模型评估思路及建设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发展和评估计算毒理学模型的必要性(The need to develop and evaluate computational toxicological models in China)
    1.1 化学物质基础信息数据严重缺失,已成为我国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制约瓶颈
    1.2 管理部门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认知和管控不足
    1.3 发达国家开始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和信息封锁,令我国化学物质风险评估和环境管理举步维艰
2 我国计算毒理学模型评估的管理需求分析(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nalysis of computational toxicological model evaluation in China)
    2.1 满足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工作中的预测需求
    2.2 满足现有化学物质高通量危害筛查时的数据需求
    2.3 满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所需数据和场景需求
    2.4 满足计算毒理学技术在化学品环境管理应用的客观需求
3 发达国家计算毒理学模型评估经验(Experience in evaluating computational toxicological model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3.1 计算毒理学模型评估的历史根源
    3.2 美国经验
        3.2.1 模型评估目标与对象
        3.2.2 同行评议
        3.2.3 不确定性分析
        3.2.3.1 模型确证
        3.2.3.2 敏感性分析与不确定性分析
        3.2.4 事后评估模式
    3.3 OECD经验
        3.3.1 “塞图巴尔原则”的提出
        3.3.2 OECD (Q)SAR模型验证原则的确立
        3.3.3 OECD在(Q)SAR模型评估方面的贡献
    3.4 欧盟经验
        3.4.1 JRC QSAR模型评审程序
        3.4.2 JRC QSAR模型数据库构成
4 我国计算毒理与暴露预测模型软件征集与评估思路(Ideas on software solici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omputational toxicology and exposure prediction model in China)
5 我国计算毒理学模型评估体系的建设路径(Construction path of evaluation system of computational toxicology model in China)

(6)我国微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微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态势
    (一)全球微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
    (二)国内微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
    (三)微生物制造产业的市场发展态势
    (四)微生物制造产业的技术发展趋势
三、我国微生物制造的细分产业发展分析
    (一)发酵食品领域的微生物制造发展态势
    (二)生物肥料领域的微生物制造发展态势
    (三)酶制剂领域的微生物制造发展态势
    (四)生物基化学品领域的微生物制造发展态势
    (五)生物基材料领域的微生物制造发展态势
    (六)生物质能领域的微生物制造发展态势
四、我国微生物制造产业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
        1. 原料劣势
        2. 技术劣势
        3. 设备劣势
    (三)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四)威胁分析(Threats)
五、我国微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建议
    (一)过程与装备
    (二)交叉前沿与颠覆性创新
    (三)超前部署
六、结语

(7)国际法视野下废弃物法律概念评析与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视差”审视下的废弃物概念
    (一)“视差”审视下废弃物内涵的多维性
    (二)“视差”审视下废弃物概念构建的障碍
三、国际法规制下废弃物概念的考察
    (一)主要国际法规制
        1.《巴塞尔公约》
        2. OECD理事会决议
        3.欧盟法
    (二)规制方式的探究
四、国际法规制下废弃物概念要素评析
    (一)废弃物概念的“属”
    (二)废弃物概念中的“主客观因素”
    (三)废弃物概念中的“作业方式”
    (四)废弃物概念中的“价值性”
    (五)废弃物概念中的“危险”与“风险”因素
五、中国生态利益考量下废弃物法律概念重思
    (一)中国参与废物越境转移国际规制的实践
    (二)废弃物概念的中国建议
六、结语

(8)国家需求视角下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述评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与不足
        (一)主要创新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国家需求层次的理论建构
    一、国家人格化:以人的视角建构国家
        (一)国家建构的多维逻辑
        (二)国家行为与动机的人格属性
    二、人与国家的需求通约性
        (一)人与国家的多元需求
        (二)人与国家需求相通约的依据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国家应用
        (一)“需求层次论”的理论内涵
        (二)“需求层次论”的应用考量
        (三)国家需求视角下的国际合作
        (四)国际发展合作中的国家需求
    四、国家需求层次的分析框架
        (一)国家需求的界定与层次
        (二)多层需求的平衡与均衡
第二章 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的进展与方向
    一、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的历程
        (一)主权需求优先的阶段(1949-1978年)
        (二)发展需求优先的阶段(1979-2018年)
        (三)多层需求兼顾的新时期(2019年至今)
    二、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的动因
        (一)时代主题判断
        (二)改革开放实践
        (三)国际规范内化
    三、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的方向
        (一)由选择自立走向逐步开放
        (二)由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倡导
        (三)由双边互动趋向多方参与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面临的挑战
    一、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强
        (一)后疫情时代百年变局变数增多
        (二)逆全球化下疫情民粹主义兴起
        (三)新多边主义秩序重塑尚需时间
    二、发展中国家身份引发质疑
        (一)中国的身份定位存在分歧
        (二)外界混淆中国的需求层次
        (三)身份质疑导致行为的误判
    三、新发展格局面临多重国际竞争压力
        (一)权力转移下的大国竞争
        (二)新兴崛起国群体内竞争
        (三)区域强国间的机制竞争
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发展需求界定滞后
        (一)过度聚焦规模与速度
        (二)地域差距的不断扩大
        (三)跨国利益边界模糊化
    二、国家需求层次的认知失调
        (一)国内需求与国际需求相分隔
        (二)国际不同层次需求关注不均
        (三)现代化需求与其他需求疏离
    三、国家需求的国际认可不足
        (一)战略设计引发外界疑惑
        (二)国际制度话语处于劣势
        (三)国际社会交往基础薄弱
    四、实现国家需求缺乏制度保障
        (一)国际发展体系规范压力
        (二)专业机构管理经验欠缺
        (三)多边合作路径选择受限
第五章 新时期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的路径抉择
    一、明确发展需求优先方针
        (一)重视发展质量创新评估
        (二)均衡各区域可持续发展
        (三)全方位调和海内外利益
        (四)增强环境变化中的定力
    二、统合国内外需求层次
        (一)发展与国际责任适度关联
        (二)国际地位基于主权与发展
        (三)现代化需求贯穿于其他需求
        (四)坚定发展中国家身份立场
    三、增进国家需求的国际认可
        (一)提升发展战略释疑成效
        (二)提高多边外交话语效能
        (三)积累国际社会互动资源
        (四)长效争取国际舆论支持
    四、完善国家需求的实现机制
        (一)善用国际体系部分规范
        (二)健全机构建设全面评估
        (三)推进三方合作机制建设
        (四)夯实国际竞争的制度基础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致谢

(9)全球生物经济现状、趋势与融资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全球生物经济发展现状
    1.1 全球生物经济发展概况
    1.2 世界主要经济体布局生物经济战略
2 全球生物经济发展趋势
    2.1 提升人类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水平
    2.2 实现材料、能源和产品的可持续生产
    2.3 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食品质量
    2.4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3 重点领域投资情况
    3.1 生物制药
    3.2 生物基材料/化学品
    3.3 生物农业/未来食品
4 总结与展望

(10)国外污染物释放和转移登记(PRTR)制度比较研究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
    1.1 美国有毒物质释放清单(TRI)制度
    1.2 加拿大国家污染释放清单(NPRI)制度
    1.3 墨西哥污染物释放和转移登记(RETC)制度
    1.4 欧盟污染物释放和转移登记(E-PRTR)制度
    1.5 日本PRTR制度
    1.6 韩国PRTR制度
    1.7 澳大利亚国家污染物清单(NPI)制度
2 国外PRTR制度的核心技术要素对比
    2.1 化学品清单及分类管理情况
    2.2 化学品报告阈值表征方式及设定情况
3 我国建立PRTR制度的进展总结及可行性分析
    3.1 我国现行相关环境管理制度与PRTR制度的比较
    3.2 我国PRTR制度建立进展
    3.3 我国建立PRTR制度的可行性
4 国际PRTR制度经验总结及对我国的启示
    4.1 制定完善的PRTR核心技术体系
    4.2 从法律政策、社会认知和试点实践等方面逐步推动PRTR制度建立
    4.3 加强国际合作
5 结论

四、OECD组织化学品政策述评(论文参考文献)

  • [1]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RTAs对先进制造业增加值的影响效应研究[J]. 王霞,王志芳. 亚太经济, 2022
  • [2]对国际贸易的“良好监管实践”:基于国内和国际双层治理的比较研究[J]. 张磊,徐琳. 国际贸易, 2021(11)
  • [3]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的发展和演变趋势——中国、德国及欧盟固废治理的法律比较[J]. 沈百鑫.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21
  • [4]环境可持续在中国对外援助中的主流化——意义、现状与路径探索[J]. 陈曦,王少康. 阅江学刊, 2021(06)
  • [5]面向我国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计算毒理学模型评估思路及建设路径[J]. 于洋,郑玉婷,张丽丽,高子竣,林军. 生态毒理学报, 2021(05)
  • [6]我国微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 毕心宇,吕雪芹,刘龙,陈坚. 中国工程科学, 2021(05)
  • [7]国际法视野下废弃物法律概念评析与重思[J]. 师华,韩子燕. 德国研究, 2021(03)
  • [8]国家需求视角下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研究[D]. 王彩霞. 吉林大学, 2021(01)
  • [9]全球生物经济现状、趋势与融资前景分析[J]. 吴晓燕,陈方,丁陈君,孙裕彤.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10)
  • [10]国外污染物释放和转移登记(PRTR)制度比较研究及启示[J]. 郭亚静,方刚,林雨琛,韩桂梅,李子秀,党春阁,周长波. 环境科学研究, 2021(11)

标签:;  ;  ;  ;  ;  

经合组织化学品政策审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