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台战略思想及其影响探析

毛泽东对台战略思想及其影响探析

一、浅析毛泽东的对台战略思想及其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青兰[1](2021)在《胡锦涛对台工作重要论述研究》文中指出

王梦[2](2020)在《“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文中指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血脉相通,骨肉相连,共同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甲午战败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并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这给“台独”的产生提供了土壤。二战后,美国对台野心充分暴露,不断插手台湾问题,成为“台独”背后的重要推手。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因素和西方反华势力的纵容、扶持下,“台独”开始滋生,并对两岸关系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九二共识”以来,为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两岸关系特点,审时度势,制定了灵活的政策,开展了大量工作。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这一研究多侧重于时事政治的角度进行考察,而从宏观向度出发,进行历史的、系统地研究较为薄弱。加之,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致使两岸关系愈发紧张。2019年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2020年是《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因此,无论是基于学术研究切入点来说,还是从时间节点来看,全面检视“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实践,总结经验,启示未来,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综上考虑,本文以“台独”作为基本要素和切入点,在承袭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多源搜集和爬梳中国共产党有关此问题的文献、档案馆馆藏档案、代表性党报承载的报道、网络电子图文数据库以及国外的部分史料等,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历史发展为脉络,系统地考察“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实践逻辑,总结历史经验,以期为今后反“台独”工作的开展提出浅薄建议。具体而言,本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以及理论意义、现实意义。系统地论述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的基本方面,扼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二章是有关“台独”的相关概述。本章主要阐释了本研究核心概念的基本方面,从“台独”的产生发展、基本特点及危害三个维度进行了探究。首先,从台湾岛内的社会历史背景、美日为主的早期海外“台独”活动、渐趋猖獗的岛内“台独”活动等方面分析了该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其次,在此基础之上,归纳概括了“台独”的基本特点。最后,总结了“台独”对台湾同胞福祉、中国核心利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危害。第三章是“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依据和基础。本部分主要分析了“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主要以什么为依据,在什么基础上进行反“台独”工作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主权的学说以及中国共产党关于反“台独”的相关论述是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有关台湾法律地位的国际法理据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反分裂国家法》等国内法律是反“台独”工作的法律依据。从新中国成立至“九二共识”确立这段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实践是本研究的实践基础。第四章是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本部分主要梳理和分析了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具体而言,该章节较为详细地回顾了“九二共识”的确立以及“汪辜会谈”的进行,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主动打破两岸关系僵局,以进行政治对话和促进两岸经贸人文交流的形式遏制“台独”发展,重点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与以李登辉为首的“台独”分裂势力的斗争。最后,总结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取得的成效。第五章是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本部分主要梳理和分析了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具体而言,本章主要回顾和论述了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面对猖獗的“台独”分裂活动所进行的斗争,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两岸关系形势下,凝聚海内外反“台独”合力进行的反“台独”斗争,总结了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成效及其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意义。第六章是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本部分主要梳理和分析了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其与第四章、第五章共同构成了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具体而言,本章系统总结和概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新理念,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以和平发展思想巩固反“台独”成果的具体措施,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坚决遏制台湾当局谋求“国际空间”的“台独”分裂活动,以及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美国政府和美国国会的涉台行为。最后,本章简要总结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第七章是“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经验与启示。本部分是规律性凝练与前瞻性启示。本章首先从始终坚持原则性问题不动摇、始终坚持反对“台独”不妥协、注重反“台独”工作方式方法、高度重视两岸人民力量作用、充分发挥大陆的主导性作用五个方面总结了“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尚未彻底解决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保持大陆自身发展进步势头、继续巩固一个中国原则共识、持续深化两岸各项交流合作、政治措施与军事手段相结合、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大势等建议和启示。总而言之,“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风云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各种“台独”分裂图谋和活动,进行了有理、有力、有节地斗争,有效地遏制了“台独”分裂活动,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系统地梳理与研究“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实践逻辑,深刻总结经验,以期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有所裨益。

邹本硕[3](2020)在《历史转折下中国应对苏阿战争的整体策略探究》文中提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在苏攻美守的冷战态势下,苏联发动了对阿富汗的武装入侵。战争的爆发极大地刺激了正在经历历史转折的中国,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经过精心统筹采取了兼具宏观战略谋划和具体政策措施在内的综合应对策略。在战略谋划上,基于美苏在阿富汗的长期争夺态势,中国领导层强化了“联美反苏”路线的推进和落实,中国借苏联侵阿战争进一步提升了对苏强硬姿态,加大了对美合作力度。在具体措施上,中国采取了包括构建反苏舆论阵地、为阿抵抗力量及难民提供援助以及推动反苏统一战线等一系列举措以应对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通过总结中国在阿富汗事件中所采取的立场措施并同其建国以来参与的其他周边安全事件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对该事件的应对策略呈现出参与态度强烈、但参与力度有限的两面性特点。通过借鉴对外政策成因的层次分析框架不难发现,中国的应对策略所呈现出的特点是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国际层面而言,围绕保障国家安全,改善战略处境这一主要目标,中国基于对苏联安全威胁的权衡、中美苏战略三角关系的转变、反苏同盟战略的继承以及国际战略影响的考量而在参与意愿和参与力度之间拿捏分寸。就国内层面而言,围绕增强国家实力,开展经济建设这一主要目标,中国基于国内经济建设的需求、国家军事层面的盘算、外交政策路线的争论以及邓小平个人决策特点的影响而对该事件采取了审慎参与的应对方式。中国的应对策略最终也赢得了“抗苏援阿”战争的胜利,并收获了良好的政策效果。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中国对苏联侵阿战争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呈现出“虚实结合”的特点,而这种游走于“虚实之间”的策略是中国领导人在历史转折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国家安全目标和现代化建设目标进行综合权衡和细致考量而做出的战略抉择。

赵佳[4](2020)在《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络,将构建国富民强的国内大局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国际大势相结合,不断推动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发展创新。在科学总结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统一”、“和平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新时代“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与“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任务,并作出了具体的工作布局,引领了和平统一、和平发展的未来方向。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包含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与世界和平发展的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向往和平统一的美好夙愿,更为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提供了为之奋斗的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有利于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完善。深入研究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有利于不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文尝试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进行系统、完整的研究,力争对当前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有所启发。全文共七章,拟从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特征、定位、目标,原则、内容、战略,成就、经验、挑战,功能、价值、展望等具体方面,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进行系统的全景式梳理。第一章为绪论。阐述本文研究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难点与创新、基本概念界定等内容。第二章展开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主张其建立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和平思想吸收、对中国传统和平思想继承、对国外现代和平思想借鉴的合力基础上。第三章解读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特征、定位、目标,重点强调其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潮流与响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代使命的历史定位,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心目标。第四章发掘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原则、内容、战略,阐明其如何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推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理论创新,以及如何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等举措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事业进行实践创新。第五章梳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成就、经验、挑战,以增强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运行现状与发展环境的直观理解,及对其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的宏观审视。第六章探讨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功能、价值、展望,强化理解当前发展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现实基点、历史必然及未来走向,实现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第七章为结束语。主要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这一宏观命题进行回顾、探讨、思考。

姚昱[5](2020)在《美国对台湾军事干涉政策的形成:杜鲁门政府的战略认知及其影响(1948—195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台湾问题之所以自1948年开始成为杜鲁门政府密切关注的国家安全问题,一个为已有研究所忽略的重要因素是,美国军方认为台湾的去向会对美国此时开始制定的未来美苏大战计划产生重大影响。但美国军方在评估台湾的战略价值时存在极大的认知问题,导致其一直不能清晰回答美国是否有必要从战略角度出发对台湾进行直接军事干涉这一重要问题,从而令杜鲁门政府的立场一直摇摆不定。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政府出于对美苏大战即将爆发的恐惧而作出了派驻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的决定,但这一直接军事干涉行动因为缺乏合理性和合法性而引发巨大的国际争议,并成为威胁亚太安全的真正根源。

李国敏[6](2019)在《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文中认为本文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应对中国企业海外拓展面临的战略风险。对于企业国际化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其应对,国内外有了丰富的研究,但对于海外战略风险,人们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我们认为固然战略风险与政治风险关系极其密切,但鉴于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影响后果的特殊严重性,有必要予以专门而深入的研究。围绕上述核心问题,我们以复杂系统思维方法为主,同时运用历史考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展开全文。首先弄清企业国际化理论和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史,重点是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后的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情况,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其次,着重对企业海外战略风险进行解析。在梳理企业国际化面临的各种风险基础上,以复杂系统思维方法探讨海外战略风险的特点,并对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战略风险进行总体分析。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往往由宏观国际环境格局或中观双边外交关系的重大变动所造成,具有宏观全局性、强烈的政治性和立体多维的关联性,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因果关系和突变式涌现特征,其破坏性极大,并且可能持续发生不利影响。论文还对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战略风险进行总体分析。接着以中兴通讯和华为两个中国高科技企业作为案例,分析在新时代、百年大变局背景下美国遏制中国政策对中国企业海外拓展造成的严重战略风险。本文还以国电投密松电站项目和中企利比亚项目为案例,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等因素对于中企海外项目造成的战略风险。最后,论文就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提出了应对建议,并对新时代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利益和防范化解战略风险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郭文文[7](2019)在《布热津斯基与美中关系的发展(1977-1981)》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布热津斯基与美中关系的发展为选题,主要研究卡特政府前后布热津斯基在推动美中关系发展方面的思想与活动,探讨他在四年任期内对整个美中关系发展的影响。本文第一章简单介绍布热津斯基的生平经历以及对华的主要思想、观点,为下文研究其具体行动奠定思想基础。第二章详细研究布热津斯基在整个建交过程中的具体活动。第一节围绕卡特政府初期的对华态度与认识进行论述,指出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态度经历了一个从淡漠到重视的变化过程;第二节通过研究万斯访华使双方关系倒退并逐渐陷入停滞状态,卡特授权布热津斯基访华试图扭转劣势,以及布热津斯基访华过程中同中方领导人进行政治会谈等相关内容,以得出布热津斯基访华增加了政治互信,缓和了双方矛盾,为两国正式建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结论;第三节为重启谈判与正式建交,即布热津斯基访华后,双方正式开启了建交谈判的过程,经过多次协商,两国最终搁置争议、达成共识,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第三章研究两国建交后布热津斯基多次同中方领导人会晤,或积极推动美国高级官员访华等相关历史事件,如接待邓小平访美,同耿飚会谈,促成布朗访华等,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安全等领域积极敦促双方应扩大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建的双边关系。最后一章主要分析布热津斯基的外交活动所反映出来的外交思想,即追求美国国家利益最大化,奉行实力主义原则,对苏采取进攻强硬态度;主张“联华制苏”,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认为美中两国应当加强合作共同遏制苏联的扩张态势。同时对他在这一时期内对美中关系的影响进行辩证分析。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是世界近现代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两个大国破冰牵手对国际格局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发展,也是布热津斯基地缘战略理论极其重要的一步。

刘喆[8](2019)在《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中美国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何将有限的国家资源在国防部门与民用部门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是世界各国政府都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政策问题。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虽然已被广泛研究,但研究结论尚无法形成明确共识,而且现有文献大多将国家采取的国防战略考虑为外生给定的因素,忽略了在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国防支出可能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同影响这一事实。本文的主题是研究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中美国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期望通过中美之间的比较研究,考察国防战略因素在国防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找出中国国防支出政策以及国防工业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提高国防支出的效益、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提供理论和实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采用比较研究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比较了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中美国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内容有:(1)对国防支出概念的界定与分类。本文强调了国防战略的三大决定因素,即国家利益、国家大战略与国家安全战略、综合国力。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对不同国家的国防战略进行了分类,即全球威慑型、积极防御型、联盟型和中立型。(2)梳理了二战以来中美两国国防战略的调整与演变,总结出中美两国国防战略中不变的指导思想(全球威慑与积极防御),以及在各自不同的国防战略思想指导下建设与运用国防力量的不同方式。(3)将国防战略量化到实证模型当中,检验和比较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中美两国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结果表明美国总国防支出在长期和短期都对经济增长有显着的积极影响,但美国海外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着为负;国防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4)在立足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前提下,提出了加强中国国防支出经济增长效能的可行性政策建议:一是保持国防支出的合理规模与增速,实现国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二是优化国防支出结构,提升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三是深化国防经济经营主体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国防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国防支出规模需求方程为基础,推导出了国防规模需求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探讨了不同国防战略对国防支出规模和结构可能造成的不同影响,进一步又分析了不同规模与结构的国防支出通过不同的需求效应、供给效应和安全效应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同的影响。第二,将国防战略因素纳入到实证模型中,对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中美两国国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在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中美两国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的确不同。第三,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修正后的巴罗模型(Barro Model)为基础,利用协整的自回归分布滞后边界测试(auto-regressive distributive lag,ARDL)来确定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ECM)分析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效应。对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效应的同时考察使得本文的研究结论更准确、更有意义。

杜世雄,李宝艳[9](2018)在《毛泽东对台战略构想对推进两岸关系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毛泽东对台战略最早尝试用武力方式解放台湾,后来构想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这时期两岸关系具有共同坚守"一个中国"原则的时代特色:大陆积极采取措施争取促成国共合作,台湾当局也形成了自上而下坚守"一个中国"政治基础的潮流,两岸拥有共同对抗外部分裂与侵略势力的默契。毛泽东对台战略构想的完善以及该构想背景下两岸关系所具有的时代特色表明,与时俱进地对台战略创新会产生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动力,稳定的政治基础决定了两岸关系的走向;在此基础上,大陆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是影响两岸关系进程的重要因素,增进同胞信任和情感则有助于推进两岸关系;两岸关系的发展还取决于是否具有共同有利的外部环境。

王超[10](2015)在《论毛泽东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思想》文中研究表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解放战争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对台方针政策。这些对台方针经过不断实践和发展,形成了毛泽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基本战略思想,“文卫武攻”就是毛泽东在基于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战略思想,同时,这也为后来中共“一纲四目”、“一国两制”等方针政策的提出定下了总基调。近些年来,学术界、理论界发表了大量关于毛泽东对台方针政策的学术论文及着作,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毛泽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战略思想。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学术论文及专着,对关于研究毛泽东对台战略思想的主要成果,特别是在不同时期毛泽东在对台问题上战略思想的转变进行研究,其中毛泽东在台湾问题上“文卫武攻”战略思想是本文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重点。

二、浅析毛泽东的对台战略思想及其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毛泽东的对台战略思想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台独”问题的相关概述
    2.1 “台独”的产生及发展
        2.1.1 “台独”产生的社会历史因素
        2.1.2 早期“台独”活动的海外萌芽
        2.1.3 岛内“台独”活动的渐趋猖獗
    2.2 “台独”的基本特点
        2.2.1 影响因素多元性
        2.2.2 “理论”内容荒谬性
        2.2.3 极具高度敏感性
    2.3 “台独”的危害
        2.3.1 危害台湾同胞福祉
        2.3.2 损害中国核心利益
        2.3.3 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章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依据和基础.
    3.1 理论依据
        3.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主权的学说
        3.1.2 中国共产党关于反“台独”工作的论述
    3.2 法律依据
        3.2.1 关于台湾法律地位的国际法依据
        3.2.2 关于反“台独”工作的国内法依据
    3.3 实践基础
        3.3.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3.3.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3.3.3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3.3.4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第四章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
    4.1 推动开展两岸对话谈判
        4.1.1 确立“九二共识”建立互信基础
        4.1.2 促成“汪辜会谈”架起沟通桥梁
        4.1.3 开启政治对话遏制“台独”发展
    4.2 促进两岸经贸人文交流
        4.2.1 促进两岸经济贸易关系新发展
        4.2.2 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
    4.3 坚决反对一切“台独”分裂活动
        4.3.1 提出“八项主张”打击“台独”
        4.3.2 反对李登辉“台独”分裂活动
        4.3.3 反对美台勾结的“台独”分裂活动
    小结
第五章 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
    5.1 反对民进党主导的“台独”分裂活动
        5.1.1 反对陈水扁“台独”分裂活动
        5.1.2 提出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
        5.1.3 制定出台《反分裂国家法》
    5.2 努力营造反“台独”的域外环境
        5.2.1 敦促美国信守承诺反对“台独”
        5.2.2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反对“台独”
    5.3 推进两岸关系走向和平发展
        5.3.1 开创两岸政党交流崭新局面
        5.3.2 推动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
        5.3.3 提出“六点意见”促进和平发展
    小结
第六章 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
    6.1 提出新理念深化两岸和平发展
        6.1.1 提出“两岸一家亲”理念
        6.1.2 携手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
        6.1.3 团结台湾同胞共圆中国梦
    6.2 以两岸和平发展巩固反“台独”成果
        6.2.1 强调两岸基本原则共识
        6.2.2 举行两岸高层领导会晤
        6.2.3 推进两岸走向融合发展
    6.3 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
        6.3.1 强调“台独”分裂行径零容忍立场
        6.3.2 全面封堵台湾当局所谓“国际空间”
        6.3.3 反对美国政府及国会的涉台行为
    小结
第七章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经验与启示
    7.1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经验
        7.1.1 始终坚持原则性问题不动摇
        7.1.2 始终坚持反对“台独”不妥协
        7.1.3 注重反“台独”工作方式方法
        7.1.4 高度重视两岸人民力量作用
        7.1.5 充分发挥大陆的主导性作用
    7.2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启示
        7.2.1 保持大陆自身发展进步势头
        7.2.2 继续巩固一个中国原则共识
        7.2.3 持续深化两岸各项交流合作
        7.2.4 政治措施与军事手段相结合
        7.2.5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势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成果
致谢

(3)历史转折下中国应对苏阿战争的整体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案与内容
第一章 苏联入侵阿富汗后中国的应对策略及其特点
    第一节 中国的战略关系调整
        一、战略调整背景:美苏在阿富汗的博弈
        二、战略调整内容:联美反苏路线的强化
    第二节 中国的具体应对措施
        一、对苏加强舆论攻势,构建反苏舆论阵地
        二、提供经济军事援助,开启抗苏隐蔽行动
        三、积极运用外交手段,推动反苏统一战线
    第三节 中国应对策略的特点
        一、参与态度强烈
        二、参与力度有限
第二章 中国应对策略特点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国际层面:保障国家安全,改善战略处境
        一、苏联安全威胁的权衡
        二、战略三角关系的转变
        三、反苏同盟战略的继承
        四、国际战略影响的考量
    第二节 国内层面:增强国家实力,开展经济建设
        一、国内经济建设的需求
        二、国家军事层面的盘算
        三、外交政策路线的争论
        四、个人决策特点的影响
第三章 战争结局与政策评估
    第一节 反苏联盟的胜利
        一、苏联陷入战争困境与和谈开启
        二、戈尔巴乔夫上台与苏军的撤出
    第二节 中国参与政策的评估
        一、政策成功的概念及目标的有效性
        二、施动国成本和目标国成本
        三、施动国风险与目标国风险
结论
附录A:文中涉及的重要事件
参考文献
致谢

(4)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
        1.4.1 研究难点
        1.4.2 研究创新
    1.5 基本概念界定
        1.5.1 和平与和平观
        1.5.2 马克思主义和平观与中国传统和平观
        1.5.3 中国共产党和平观与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
第二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
    2.1 马克思主义和平思想
        2.1.1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和平思想
        2.1.2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和平思想
        2.1.3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思想
        2.1.4 习近平关于和平思想的重要论述
    2.2 中国传统和平思想
        2.2.1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和平思想
        2.2.2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的和平理念
    2.3 国外现代和平思想
        2.3.1 亚洲文化传统中的非暴力思想
        2.3.2 西方和平学中的积极和平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特征、定位、目标
    3.1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特征
        3.1.1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3.1.2 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3.1.3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3.1.4 原则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3.2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定位
        3.2.1 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3.2.2 响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使命
    3.3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目标
        3.3.1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3.3.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3.3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原则、内容、战略
    4.1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原则
        4.1.1 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4.1.2 始终坚持以负责任大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4.1.3 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4.2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内容
        4.2.1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2.2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4.2.3 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4.3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战略
        4.3.1 推动“一带一路”倡议
        4.3.2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4.3.3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4.3.4 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成就、经验、挑战
    5.1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成就
        5.1.1 进一步巩固硬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5.1.2 进一步巩固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基础的保障
    5.2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经验
        5.2.1 坚持以发展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5.2.2 以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稳定
        5.2.3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5.3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面临的挑战
        5.3.1 和平统一方针受到挑战
        5.3.2 “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
        5.3.3 强权政治大行其道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功能、价值、展望
    6.1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功能
        6.1.1 为中国自身的稳定发展提供思想指导
        6.1.2 为中国的外交决策提供政策参考
        6.1.3 为国际新秩序的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6.2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价值
        6.2.1 有效维护中国与世界和平的理论指导
        6.2.2 不断促进中国与世界和平发展的行动指南
    6.3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展望
        6.3.1 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和平理论引领发展实践
        6.3.2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理论创新
        6.3.3 加强国际话语权竞争,建构国家形象
        6.3.4 创新全球治理理念,完善全球治理机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5)美国对台湾军事干涉政策的形成:杜鲁门政府的战略认知及其影响(1948—1950)(论文提纲范文)

一、“弗里特伍德”大战计划与NSC 37系列文件的形成:美苏大战中的台湾
二、从“吊球”计划到NSC 37/9文件:1 9 4 9 年军方有条件弃台立场的确立
三、1950年2月至朝鲜战争前夕:美国军方认知的变化
四、朝鲜战争与美国直接军事干涉台湾政策的形成
五、结语

(6)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核心问题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论
    三、思维方法、创新与不足
    四、论文的结构
第一章 企业国际化与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与跨国公司
        一、企业国际化的特点
        二、经济全球化是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外部条件
        三、跨国公司
    第二节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及其初期实践
        一、中国企业的早期海外拓展
        二、“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三、“走出去”战略的初期实践(2000——2010)
    第三节 中国企业海外拓展进入新时代(2010-)
        一、后危机时代
        二、“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打开新空间
第二章 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分析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非政治风险
        二、政治风险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特点与类型
        一、“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局性”
        二、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强烈政治性
        三、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系统复杂性
        四、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生成类型与严重危害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企业面临的海外战略风险
        一、国际格局大变革带来企业战略风险
        二、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若干形态
        三、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海外战略风险比较
第三章 美国对华全面遏制与中国企业战略风险—以中兴通讯和华为公司为例
    第一节 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演变
        一、美国对华战略敌视(1949—1971)
        二、美国对华战略接触与遏制(1972-2016)
        三、“美国优先”与特朗普政府对华全面战略遏制(2017-)
    第二节 美国对中兴通讯的两次制裁
        一、中兴通讯的海外拓展及国际化战略
        二、美国对中兴通讯的第一次制裁
        三、美国对中兴通讯的第二次制裁
        四、美国制裁中兴通讯的原因、影响和启示
    第三节 美国对华为的全力“围剿”
        一、华为的海外拓展及国际化战略
        二、“孟晚舟事件”及其影响
        三、美国遏制华为手机和5G业务全球拓展
        四、华为反制美国打压与自强自卫的应对策略
    第四节 美国对华遏制造成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
        一、新时代美国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原因
        二、中兴通讯与华为公司应对美国打压政策比较
第四章 中国企业海外项目遭受的战略风险—以国电投密松电站项目和中企利比亚项目为例
    第一节 缅甸密松电站项目及其搁置
        一、密松电站的设想与立项
        二、密松电站项目的突然中止与长期搁置
    第二节 密松电站项目战略风险的系统分析
        一、缅甸国内复杂的政治社会因素
        二、美西方因素与密松电站项目搁置
        三、中方认识和处置密松电站战略风险之反思
        四、“一带一路”倡议与密松电站项目
    第三节 利比亚中企项目经受的战略风险
        一、中国企业走进利比亚
        二、“阿拉伯之春”与利比亚战乱
        三、中企利比亚项目蒙受重大损失
    第四节 中资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比较
        一、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的相似之处
        二、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的不同之处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对策
    第一节 加强合规管理认清海外环境
        一、中国企业要加强合规管理,提高国际化水平
        二、认清东道国的政治状况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三、认清中国对外投资国际背景的变化及其影响
    第二节 中国企业应对海外战略风险的策略机制
        一、战略风险预防性策略机制
        二、战略风险分散性策略机制
        三、战略风险补救缓解性策略机制
    第三节 中国政府如何帮助企业管控海外战略风险
        一、政府帮助“走出去”企业加强与东道国的互动
        二、综合利用国内、国际双层法律手段防范战略风险
        三、同东道国主要利益集团和民众建立友好和谐关系
结论
    一、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是复杂的系统风险
    二、防范化解战略风险需要危机意识与复杂系统思维
    三、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布热津斯基与美中关系的发展(1977-1981)(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
    二、论文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布热津斯基的生平及其早期对华思想概述
    第一节 布热津斯基生平
        一、童年经历促成反苏意识
        二、学术研究形成战略思维
        三、政坛经验磨砺外交风格
    第二节 布热津斯基的早期对华思想
第二章 布热津斯基与美中建交
    第一节 卡特政府初期对华态度的转变
    第二节 布热津斯基访华
        一、万斯访华使美中关系倒退
        二、卡特授权布热津斯基访华扭转美中倒退趋势
        三、布热津斯基推动美中关系好转的计划与方案
        四、布热津斯基访华与美中建交会谈
    第三节 美中重启建交谈判与正式建交
第三章 建交后布热津斯基的对华活动
    第一节 促进扩大美中经济、科技交流
        一、推动科技交流与合作
        二、建议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
        三、力主推进“访问外交”
    第二节 促进发展美中安全、军事关系
        一、中越战争中逐渐偏向中国
        二、推动促成国防部长布朗访华
        三、与耿飚交流加强安全领域合作
    第三节 积极推进美中文化交流
        一、设家宴款待中国代表团
        二、1981 年再次访华
第四章 布热津斯基的对华活动折射出的外交思想及其影响
    第一节 布热津斯基的对华活动折射出的外交思想
        一、联华制苏,建立国际新秩序
        二、追求美国国家利益最大化
    第二节 布热津斯基的对华活动对美中关系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
        二、消极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中美国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二、国防战略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三、对国内外已有文献的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国防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防战略的概念与分类
        一、国防战略概念界定
        二、国防战略的分类
    第二节 国防战略影响国防支出的作用机理
    第三节 国防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一、国防支出通过需求效应影响经济增长
        二、国防支出通过供给效应影响经济增长
        三、国防支出通过安全效应影响经济增长
第三章 中美国防战略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中美国防战略历史演进
        一、二战以来美国国防战略的调整与演变
        二、二战以来中国国防战略的调整与演变
        三、中美国防战略的差异比较:全球威慑与积极防御
    第二节 中美国防战略差异的现实表现
        一、军兵种结构差异比较
        二、国内外基地布局差异比较
        三、军事同盟安排差异比较
        四、军事科技发展思路差异比较
第四章 中美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状况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中美国防支出状况比较分析
        一、中美国防支出的规模状况比较分析
        二、中美国防支出的结构状况比较分析
    第二节 中美经济增长状况比较分析
        一、中美GDP增长状况比较分析
        二、中美GDP构成及变化比较分析
第五章 不同国防战略下中美国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检验
    第一节 实证模型的建立
        一、模型构建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三、数据来源与处理
    第二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二、ADRL边界协整检验
        三、长期均衡关系与短期动态效应估计
        四、稳定性检验
        五、实证结果检验说明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美国总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显着的积极影响
        二、美国海外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消极影响
        三、中国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第二节 提高国防支出经济增长效能的对策
        一、提高国防支出经济增长效能的基本原则
        二、提高国防支出经济增长效能的政策措施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毛泽东对台战略构想对推进两岸关系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毛泽东对台战略构想的主要内容
    (一) 最早尝试用武力方式解放台湾
    (二) 后来构想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二、毛泽东时期两岸关系的时代特色
    (一) 大陆积极采取措施争取促成国共合作
    (二) 台湾当局坚守“一个中国”政治基础
    (三) 两岸共同对抗外部分裂势力呈现默契
三、毛泽东对台战略构想对当前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启示
    (一) 对台战略的创新产生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动力
    (二) 稳定的政治基础决定两岸关系走向
    (三) 大陆综合实力增强是影响两岸关系进程的重要因素
    (四) 增进同胞信任和情感是推进两岸关系的纽带
    (五) 两岸关系的发展需要共同有利的外部环境

(10)论毛泽东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学术观点述评
    1.4 研究方法
2 毛泽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认识
    2.1 甲午战争后的台湾
    2.2 国共内战后的台湾
3 影响毛泽东对台战略思想的各种因素
    3.1 台湾岛内因素的影响
    3.2 大陆内部因素的影响
    3.3 外部国际因素的影响
4 毛泽东在台湾问题上“文卫武攻”的战略思想
    4.1“武攻”思想与“武力解放”的战略构想
        4.1.1 以武力方式直接解放台湾的战略构想
        4.1.2 以武力方式分步解放台湾的战略构想
    4.2“文卫”思想与“和平解放”的战略设想
        4.2.1 因时而动,提出“和平解放”
        4.2.2 开辟渠道,寻求国共接触
    4.3“文卫武攻”思想正式形成与和平统一思想的发展
        4.3.1 炮击金门成为“文卫武攻”思想的具体形式
        4.3.2“一纲四目”成为“文卫武攻”思想的理论基础
        4.3.3“文卫武攻”思想为解决台湾问题奠定了坚实的法理基础
5 毛泽东“文卫武攻”战略思想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启示
    5.1 解决台湾问题要牢牢把握“两个立足点”
        5.1.1 解决台湾问题要牢牢把握“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不动摇
        5.1.2 解决台湾问题要牢牢把握反对“台独”的基本立场不改变
    5.2 解决台湾问题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5.2.1 解决台湾问题要处理好两岸关系
        5.2.2 解决台湾问题要处理好中美关系
    5.3 解决台湾问题要始终坚持“两手准备”
        5.3.1 解决台湾问题要始终坚持“和平统一”的愿望不动摇
        5.3.2 解决台湾问题要始终坚持“武力反独”的底线不放弃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浅析毛泽东的对台战略思想及其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胡锦涛对台工作重要论述研究[D]. 李青兰. 南昌大学, 2021
  • [2]“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D]. 王梦. 吉林大学, 2020(01)
  • [3]历史转折下中国应对苏阿战争的整体策略探究[D]. 邹本硕. 外交学院, 2020(08)
  • [4]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研究[D]. 赵佳.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5]美国对台湾军事干涉政策的形成:杜鲁门政府的战略认知及其影响(1948—1950)[J]. 姚昱. 中共党史研究, 2020(01)
  • [6]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D]. 李国敏.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7]布热津斯基与美中关系的发展(1977-1981)[D]. 郭文文.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
  • [8]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中美国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比较研究[D]. 刘喆. 湖北大学, 2019(05)
  • [9]毛泽东对台战略构想对推进两岸关系的启示[J]. 杜世雄,李宝艳. 武夷学院学报, 2018(05)
  • [10]论毛泽东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思想[D]. 王超.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2015(11)

标签:;  ;  ;  ;  ;  

毛泽东对台战略思想及其影响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