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考核评分制度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素[1](1997)在《国外学校评分制度研究》文中指出 目前,我国校内评分制度实行百分制。由于校内考试同时具有:(1)选拔择校的功能;(2)对学校及教师管理考核的功能;(3)教育质量监控的功能,致使分数竞争愈演愈烈,在计算时需要考虑小数点后的数字,这种作法已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与评价的目的亦相违背。那么,在我国是否能够进行校内评分制度的改革?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本文介绍分析国外学校评分制度的情况,希望对我国的评分制度改革有所帮助。
车华桥[2](2018)在《KY路桥公司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研究 ——以G206YS项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我国近年来新推行的一项标准化建设活动,通过将先进的安全管理思想与我国传统安全管理方法以及企业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国务院、安监总局以及有关部委屡次下发文件,要求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强化安全基础管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较多公路施工项目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时,暴露出员工安全生产积极性不高,安全生产管理活动文件体系与实际状况不符,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不深入等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的现象,使得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为有效开展公路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活动,在调查研究各类文献资料,总结类似企业、项目建设经验基础上,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核心要素,KY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及其G206YS项目部,对照分析已有体系实际存在的问题得出了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重视程度和安全生产积极性是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的重要基础。通过分析发现安全文化对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重视程度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职工安全文化概念,指出了职工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开展了以项目组织安全文化建设和职工安全文化建设为基础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为能对员工安全生产能力进行充分评估,在分析研究目前一些企业常采用的安全积分方法对企业、项目进行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员工安全信用的概念。为更有效的激励员工进行安全生产,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了员工需求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员工安全信用概念制定了员工安全信用系列制度,形成了一整套用于激励员工,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积极性的方法即安全信用评分法。项目以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及安全信用评分法为基础,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活动。经过近一年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及安全信用评分制度的实施,该项目安全生产有了很大改观,安全生产标准化初步完善建立,与同行业类似项目相比,在员工安全生产积极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落实、安全文化建设、职工安全素质、项目安全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领先优势,企业顺利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评审。经对比验证该项目采取的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信用评分法对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重视程度和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明显促进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提高项目安全生产水平。
彭博[3](2020)在《高考作文试题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启示 ——以2010-2019年全国卷为例》文中指出高考语文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分数占比最高,其时效性和命题走向直接影响着高中的作文教学。因此,本文尝试以2010—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全国卷)试题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剖析作文教学现存的问题,并把握其十年间的变化导向,在总结经验与依据中探讨高考作文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启发,借此贯穿于教学实践中,促进高中作文教学的进步和发展。论文除绪论外,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了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中尚存的问题。解读了教师主体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理论的偏颇,并指出作文讲解和批改环节的粗略。同时,学生主体在接受作文教学时也存在作文言之无物,作文立意与思维呈现两难的窘境,考场作文仍发现套作、宿构的风险。此系列的问题为后续所得出的作文教学启发做铺垫。第二部分将视角直接对准近十年的高考作文选题的导向分析。具体从命题方式、话题内容、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近十年间选题的动态变化及成因说明。此外,把握高中作文随之牵引的新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两部分,究其利弊,意在寻求内核,把总结出来的经验运用到高中作文教学,以此改善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不足。第三部分着力阐释高考作文试题给高中作文教学带来的启发。每一点都照应第一部分所发现的问题,借典型的“黑天鹅”命题突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倡导教师撰写“下水作文”和采取多元对话的教学模式。教学课堂进行文本解读与作文教学相融合的方式,力求在良性互动的氛围中激发学生思维创造,增添作文内容和情感的真实性。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梳理近十年使用范围最广的高考作文(全国卷)试题,结合作文教学的现状,重点在于把握作文导向,总结归纳出改善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给高中语文工作和作文教学的带来新启示。
李蜂,王中慧,张改清,任列香,康艳珍[4](2020)在《应用型本科化学化工类专业基础实验课考核方式的改革研究》文中认为针对目前应用化学类本科生实验能力普遍偏低的现象,提出了应用型本科化学化工类专业基础实验课考核方式的改革研究。首先将基础实验课分为预习报告、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和随堂检测四个教学环节;然后根据四个教学环节的主要目的,进行针对性的改革研究,改善基础实验课的课堂效率,从而提高应用型本科生的实验能力。
彭德坤[5](2020)在《湖南省跆拳道俱乐部客户满意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跆拳道是起源于古代朝鲜半岛的民间武艺,其主要是靠腿击打,靠手部进行防御,跆拳道练习者讲究要让跆拳道精神贯彻自己的所有行动中,其精神为“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跆拳道强调以礼始、以礼终,象征着练习者对身边的人的尊重。随着中国跆拳道在世界大赛中取得的一系列骄人成绩,大众跆拳道己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体育项目。跆拳道俱乐部作为一种开展大众跆拳道的新血液,以高效和优质的服务逐渐受到人们的认可与信赖。湖南省跆拳道俱乐部近年高速发展,无论是跆拳道俱乐部的发展还是其相互之间的竞争都处于一个白热化的状态,与此同时,机遇中也往往充满波折与挑战,多方面的问题导致了湖南省部分跆拳道俱乐部的发展受到影响,目前市场存在混乱,与此同时政府也在采取举措规范市场。在目前的情况下跆拳道俱乐部应该如何高效发展,作为服务行业客户满意度情况和跆拳道俱乐部的发展情况是成正比的,研究湖南省跆拳道俱乐部的客户满意度能够为解决当下发展难题以及找到其高效发展之路。本文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了国内外研究满意度的主要方法,分析其优劣,最后根据湖南省跆拳道俱乐部的情况选择了KANO模型作为本文研究满意度的主要分析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査法、访谈法等方法对湖南省具有代表性的五家跆拳俱乐部的经营现状与顾客需求满足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査,得到数据后使用KANO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质量原型以及better-worse系数矩阵,得出教师学历是否为本科或者本科以上此属性为必备属性其better系数为37%,worse系数为60%;教师三年或者以上的教学经验此属性为必备属性其better系数为30%,worse系数为45%;教师具有省级或者省级以上比赛经历此属性为可有可无属性其better系数为33%,worse系数为15%;俱乐部具有中档以上装修规模此属性为可有可无属性其better系数为29%,worse系数为10%;俱乐部配备有整套的教学设备此属性为魅力属性其better系数为59%,worse系数为23%;俱乐部地理位置的便利性此属性为一维属性其better系数为70%,worse系数为45%;俱乐部品牌文化及理念具有明显体现此属性为魅力属性其better系数为57%,worse系数为22%;俱乐部具有自身独特的授课知识体系此属性为可有可无属性其better系数为40%,worse系数为10%;俱乐部具有良好的口碑此属性为一维属性其better系数为57%,worse系数为30%;俱乐部具有学员积分奖励制度此属性为魅力属性其better系数为54%,worse系数为24%;俱乐部每学期开展家长座谈会此属性为魅力属性其better系数为50%,worse系数为20%;俱乐部具有教师评分制度此属性为魅力属性其better系数为50%,worse系数为15%;俱乐部每学期组织学员参加考级或者比赛此属性为一维属性其better系数为59%,worse系数为49%;俱乐部每学期进行汇报表演此属性为一维属性其better系数为71%,worse系数为32%;俱乐部每学期开展促销活动此属性为魅力属性其better系数为64%,worse系数为27%。通过KANO模型因素分析得出,提高教师学历是否为专科或专科以上、教师教学三年或者以上教学经验、教师具有省级或者省级以上参赛经历、教师具有省级或者省级以上参赛经历、俱乐部具有中档以上装修规模、俱乐部品牌文化及理念具有明显体现属性指标值时不会引起湖南省跆拳道俱乐部的客户满意度的较大幅度上升。而提高俱乐部配备有整套的教学设备、地理位置的便利性、俱乐部品牌文化及理念具有明显体现、俱乐部具有自身独特的授课体系、俱乐部具有良好口碑、俱乐部学员积分奖励制度、俱乐部每期开展家长座谈会、俱乐部教师评分制度、每学期组织学员参加考级或比赛、俱乐部每学期进行汇报表演、俱乐部每学期开展促销活动属性指标值时会引起湖南省跆拳道俱乐部的客户满意度的较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降低教师的专科或者以上学历、教师三年或三年以上的教学经验、俱乐部配备有整套教学设备、俱乐部地理位置的便利性、俱乐部具有良好的口碑、俱乐部每期组织学员参加考级或比赛、俱乐部每学期进行汇报表演、属性其指标值时会使湖南省跆拳道俱乐部客户满意度较大幅度的下降。而降低教师具有省级或者省级以上比赛经历、俱乐部具有中档以上装修规模、俱乐部品牌文化及自身理念具有明显体现、俱乐部具有自身独特的授课知识体系、俱乐部具有学员积分奖励制度、俱乐部每学期开展家长座谈会、俱乐部具有教师评分制度、俱乐部每学期开展促销活动属性其指标值时不会使湖南省跆拳道俱乐部客户满意度大幅度的下降。
徐敏[6](2007)在《中考成绩评定制度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中考成绩评定制度呈现出以成绩等级制度为主流,各具特色、多元创新的趋势。在教育改革过程中,考试成绩评定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为国内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学人员所关注,然而对中考成绩评定制度,国内还依然缺乏全面、科学、深入、系统的研究。本研究从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中考成绩评定制度改革的现状:采取纵向与横向比较的方法,研究国内外中等教育阶段的成绩评定制度;并对中考成绩评定制度的若干问题进行重点探析。笔者认为考试成绩评定制度没有好坏之分,我们所追求的不是最好的中考成绩评定制度,而是最适合的。目前实行的成绩等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中考对分数处理、解释的要求,但还应从人文关怀、考试科学化与技术分析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实践表明,建立科学、完善的中考成绩评价制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刘盾[7](2018)在《香港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独特的历史变迁与社会沿革使得香港地区既受东方文明的影响,也受西方文明的作用,两种文明互不相同却又彼此渗透,铸就了香港地区十分特殊的社会文化与教育制度。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是衔接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与关键,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发展水平。关于香港高校招考制度的研究意义重大但却十分匮乏,本研究以此为切入,设绪论及七章主要内容。第一章为香港地区教育概况,简述了香港教育的发展及教育机构的形成,探讨了新世纪香港的中等教育改革及高等教育特征。第二章是香港地区高校演进与招考制度变迁,梳理了各高校由仅为英文中学毕业生设立升学考试到中英文中学兼顾、由单独招生走向联合招生的历程。第三章是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考核模式:中学文凭考试。以部分科目为例,对中学文凭考试的甲类核心科目、甲类选修科目、乙类应用学习科目、丙类其他语言科目等进行详细分析。第四章为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特色机制:校本评核。对校本评核的设计理念、实践操作、分数调整、各方职责等进行深入探索,并作理论反思。第五章是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招生方式。对香港地区的大学、专上学院的招生方式进行分类总结。第六章是英台澳港高校招考制度之比较。分别研究英国、台湾、澳门的高校招考制度,并与港作比较。第七章是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特征总结与启思借鉴。整体而言,研究发现的核心要点如下所示:第一,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为考生提供甲乙丙三类可供选择的科目,类型十分多元、范围十分宽泛,有利于考生的自主选择、兴趣发展、特长发挥。考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复杂、多向思维,以及综合、比较、批判、反思等能力。其中,通识教育科目引导学生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概念、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角度、综合性地探究当代的、跨学科的重要议题。乙类应用学习科目则联系六大学习范畴,引导学生认识与职场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掌握概念知识、运用基本技能。第二,为确保中学文凭考试成绩公正、准确、与国际接轨,各科成绩评定依据“等级描述”、采用“水平参照”。在操作过程中,依据临界分数划分由1至5的五个等级,第1级最低、第5级最高,第5级又分5、5*、5**,以区别高低水平。评级程序与等级设定办法十分周密,过程中程序步骤环环相扣,并综合运用专家小组判断与统计模型计算的处理办法。第三,中学文凭考试除统一考试之外,还设校本评核。校本评核由各校任课教师负责,有利于全面评核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为确保评核成绩在各校之间的可比性、维持校本评核的公平与公正,香港考评局还实行分数调整方案,对各校给出成绩进行调整。香港的教育局、考评局以及由其委任的监督员、统筹员等也会尽心尽力地参与到校本评核中来,以此保障校本评核的质量水准、促进校本评核的顺利实施。第四,香港考评局设有严密的拟题、审题、阅卷、复核机制,并实行海外审查试卷与答卷、试卷质量审核、试后检讨、内部审核及风险监察等,以确保考试的信效度及公平性。同时,积极推进本地中学文凭考试与美、英、德、澳、加、法等其他国家高校入学考试的互认衔接,并与英国A-Level考试、雅思英语考试等构建了成绩换算机制。此外,与内地及台湾地区形成了考试互认方案。第五,在高校招生方面,一般要求考生参加中学文凭考试的4门核心科目(语文、英文、数学、通识教育)以及2到3门选修科目的考试并提交相应成绩。各校不同专业会对考生的选修科目及成绩等级等提出不同的要求,有些专业还会在此基础上增设其他一些条件。香港地区的“大学联招办法”会综合考虑每位考生的“活动经验与比赛成绩”证明。此外,设立了“校长推荐计划”、“残障人士招生”等其他升学渠道。基于此,为内地未来深化高考改革提出系列建议,包括:丰富科目类型、优化命题设计;完善综合素质评价、试行分数调整方案;科学汲取域外经验、优化等级赋分模式;密切结合专业所需、合理设置招生科目;促进高考域外衔接、扩大一流大学国际招生;凸显公平正义理念、完善残疾考生招考办法等。
李世敏[8](2016)在《展示政治: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考察来理解》文中认为政治在向社会传播和渗透的过程之中离不开展示,当政治与展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展示政治就自然而然地生成了。本文对展示政治的研究,就是尝试从展示的视角对微观政治进行考察和理解。尽管展示政治现象无处不在,然而目前对其的研究还远远不足。国外主要从“展览”的角度进行探讨,将“展览政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些研究往往从博物馆、展览馆、博览会等具有明显“展览”色彩的对象入手,分析其中的政治考量或者政治变迁。在中文语境中,展示比展览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因此对展示政治的研究不应仅仅局限在“展览政治”的狭窄领域。为了更加直观和形象地说明展示政治在其他非展览领域的存在,本文选取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展示政治的分析和表述对象。本文并非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部或者整体视为一种展示,而是从这个建设过程链中选取最具明显的展示要素进行分析。文章第二、三、四、五章从经验材料出发,分别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建筑、宣传和“迎检”等过程进行展示政治分析。第二章,指出政策具有展示的一面。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分析,指出它不仅展示出了党和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同时通过“服务”的政策话语也试图展示出“服务型政府”的形象和理念;第三章,通过调查发现,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波公共文化建筑建设热潮,并指出其中不乏大量的“文化景观”式建筑,而这其中就存在明显的展示色彩;第四章,通过重点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宣传政策和实践分析,指出目前的宣传主要以宣传政绩为主,以亮点展示为主,而对公众的服务性信息宣传则相对缺乏;第五章,对公共文化服务“迎检”中的展示政治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地方政府在准备“迎检”、引导检查和“应付”检查中的展示行为的实态分析,剖析其背后的展示动机。在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展示政治进行分析之后,文章紧接着指出展示政治无处不在。它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存在于公共空间、公开仪式、公共文本等各种公共媒介之中。同时,展示政治具有多重内涵。它可以释放一种政治信号、表达一种权力姿态、塑造一种政府形象、传播一种合法性理念。可以说,任何一种政治形态都可以在展示之中得以表现或者表达。展示政治是一个动态的存在,它会根据不同的展示主体和展示对象进行调整。展示的编码与解码也是一个互动的博弈过程,同时展示政治还会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观。展示政治无处不在、千变万化,使得它不仅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政治现象,同时也可以成为一种观察政治的新视角。
李玲[9](2016)在《对本科基础化学教育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说明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基础化学教育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高校化学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提高基础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本科基础化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与之相应的优化策略。
王红星[10](2019)在《北京银行科技金融业务发展研究》文中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前进的助推器,是国家强大的动力,是企业成长的根基,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源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对于经济发展起着强大的助推作用,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是促进生产力发展最为活跃的要素,倘若没有金融对于科技创新的有效对接,科学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就不会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就无法完成“创新驱动”的转变,国民经济的发展将会一直停留在粗放型、低层次的水平。因此,必须将科技和金融这两种最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相结合,加强金融对于科技产业的扶持能力,提高金融资源对于科技创新的配置效率,而科技金融便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于是,国家便将大量的金融资源投向科学院、高校以及各项技术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以促进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但是却忽视了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充分印证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潜力,在我国科技创新道路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在当下流行的IT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领域。然而,科技型企业却面临着“融资无路、借贷无门”的现象,融资代价高、融资门槛高的问题比比皆是。虽然政府、风投机构、借贷公司、银行等社会机构给予了科技型企业或多或少的帮助,但是都有各自的局限性。由于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主体,拥有着大量的社会闲置资金,科技金融资源较为丰富、发展潜力较高。所以,本文主要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研究商业银行科技金融业务的发展状况。众所周知,商业银行的经营风格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为主,而科创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高风险性、缺乏抵押物等特点,双方之间的利益冲突显而易见,科技型企业自然而然成为了商业银行的惜贷对象。如此一来,如何平衡商业银行和科技型企业之间的冲突和差异、加强商业银行对于科创企业的支持,既保证银行资金的安全、又能使科创企业获得融资就变得非常关键。鉴于此,本文选取国内科技金融业务发展较为典型的北京银行作为案例分析对象,重点对北京银行科技金融业务的发展内容进行分析。首先,对国内外有关科技金融业务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洞察国内外对于科技金融研究的最新动态。在梳理文献的过程中不断引入经济学者的相关理论作为支撑,使得本文的研究内容更加具有说服力;其次是案例介绍部分,着重介绍北京银行科技金融业务的两种模式:信贷经营模式和投贷联动模式,并从市场定位、服务体系、产品设计、盈利方式、风险防范、退出方式等六个方面对这两种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将硅谷银行的科技金融业务纳入研究范围进行国内外对比分析,引入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科技金融业务进行同行业对比分析,发现北京银行存在着投贷联动缺乏独立性、和风投机构存在利益冲突、风险隔离机制不完善、行权退出渠道不牢固等问题,为此笔者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供其改进和完善。与此同时,笔者对于目前的投贷联动业务模式进行了创新拓展,打造出“投贷联动+线上供应链金融”的运营模式,这是本文的一大亮点。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情况,笔者为北京银行投贷联动业务的开展提出九年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实验考核评分制度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验考核评分制度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国外学校评分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考试与评价理论的发展 |
1.建立教育监控体系以保证教育质量 |
2.考试形式日趋多样 |
3.对学生的评价从重视学业成绩转向对学生的全面考查 |
4.评分方式从注重分数转向注重实质性的评价 |
二、当前国外学校评分制度 |
(一)学生成绩评定的方法 |
1. 相对评分法 |
2. 绝对评分法 |
3. 才能与成绩差异评分法 |
4. 成绩与努力差异评分法 |
5. 个体差异评分法 |
6. 自我评分方法 |
7. 评语法 |
8. 综合评分法 |
(二)学生成绩评分制度 |
1. 字母和数字评分制度 |
(1)字母等级分 |
(2)数字等级分制 |
(3)及格-不及格等级分制 |
(4)数字百分制 |
2. 描述性评分制度 |
(1)考核表(Checklists) |
(2)评语 |
(3)学习表现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learning) |
(4)学生作业抽样(Samples of Student Work) |
结束语 |
(2)KY路桥公司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研究 ——以G206YS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1.4.1 技术路线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1.6 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2.1 安全生产标准化概念辨析 |
2.2 安全生产标准化研究综述 |
2.3 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相关研究 |
2.4 相关研究评述 |
2.5 小结 |
第三章 G206YS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KY公司及G206YS项目简介 |
3.2 G206YS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情况 |
3.3 G206YS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
3.4 G206YS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问题成因分析及解决思路 |
3.4.1 问题成因分析 |
3.4.2 问题解决思路 |
3.5 小结 |
第四章 项目安全文化建设 |
4.1 安全文化构成及建设原则 |
4.1.1 安全文化构成 |
4.1.2 安全文化建设原则 |
4.2 项目组织安全文化建设 |
4.2.1 项目组织安全文化建设步骤 |
4.2.2 项目组织安全文化建设主要措施 |
4.3 项目职工安全文化建设 |
4.3.1 项目职工安全文化建设步骤 |
4.3.2 项目职工安全文化建设主要措施 |
4.4 小结 |
第五章 安全信用评分制度建设 |
5.1 安全信用评分制度设计原则、构成及设计程序 |
5.1.1 安全信用评分制度设计原则 |
5.1.2 安全信用评分制度体系构成 |
5.1.3 安全信用评分制度设计程序 |
5.2 员工需求情况调查 |
5.3 安全信用评分制度设计 |
5.3.1 关键环节设计 |
5.3.2 主要设计成果 |
5.4 小结 |
第六章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效果及改进 |
6.1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效果分析 |
6.2 进一步改进建议 |
6.3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高考作文试题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启示 ——以2010-2019年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选题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应用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作文教学应试策略的探索 |
(二)以个人的写作教学理念和思考谈高中作文教学 |
(三)关于高中作文教学多角度的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一)统计分析法 |
(二)文献研究法 |
(三)对比分析法 |
第一章 高中作文教学问题分析 |
第一节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问题 |
一、作文教学理论的严重偏颇 |
二、作文讲解和批改环节的粗略 |
第二节 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表现 |
一、缺乏知识储备,作文言之无物 |
二、作文立意与思维呈现的两难性 |
三、套作和宿构作文的模式化 |
第二章 近十年高考作文全国卷试题导向分析 |
第一节 命题方式的变化与导向分析 |
一、命题方式的变化 |
二、近十年命题方式的导向及成因 |
三、新材料作文的利弊分析 |
第二节 话题内容的变化与导向分析 |
一、话题内容的分类 |
二、近十年话题内容的导向及成因 |
第三节 写作要求的变化与导向分析 |
一、近十年写作要求的变化与导向 |
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利弊分析 |
第四节 评分标准的导向与利弊分析 |
一、等级评分制度的出现及成因 |
二、等级评分制度的导向及相关思考 |
三、等级评分制度的利弊分析 |
第三章 高考作文导向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启发 |
第一节 培养批判性思维,寻找“黑天鹅” |
一、形成独立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 |
二、寻找独特的“黑天鹅” |
第二节 鼓励多元互动与对话评价,撰写“下水作文” |
一、教师指导,学生互改作文 |
二、引入作文多元评价的手段 |
三、教师躬身实践,撰写“下水作文” |
第三节 文本解读与作文教学的融合 |
一、提高教师知识素养和教学素养 |
二、促成学生知识运用的迁移 |
三、文本解读的多样化 |
第四节 感性与理性思辨的双重并行 |
一、接受历年高考作文真题的磨练 |
二、打破教学模式,着重日常的作文训练 |
第五节 情感求实和内容求诚的鼓励 |
一、展现学生的自主思考和主体意识 |
二、教师对教学理念的正确传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应用型本科化学化工类专业基础实验课考核方式的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预习报告考核方式改革研究 |
2 实验记录考核方式改革研究 |
3 实验报告考核方式的改革研究 |
4 随堂检测考核方式的改革研究 |
5 结束语 |
(5)湖南省跆拳道俱乐部客户满意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客户满意相关的概念 |
2.1.2 跆拳道培训的相关研究 |
2.2 体育俱乐部研究综述 |
2.2.1 我国培训市场发展现状 |
2.2.2 体育俱乐部培训现状 |
2.3 跆拳道俱乐部的发展相关研究 |
2.3.1 跆拳道俱乐部师资 |
2.3.2 跆拳道俱乐部课程安排 |
2.3.3 跆拳道俱乐部场地设施、训练器材 |
2.4 跆拳道俱乐部的营销与活动安排 |
2.4.1 营销策略 |
2.4.2 宣传策略 |
2.5 跆拳道俱乐部政策相关现状 |
2.5.1 政策背景 |
2.5.2 执行计划及情况 |
2.6 满意度相关研究 |
2.6.1 客户满意度相关研究情况 |
2.6.2 客户满意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文献资料法 |
3.3 访谈法 |
3.4 实地考察法 |
3.5 问卷调查法 |
第四章 湖南省跆拳道俱乐部发展现状 |
4.1 湖南省跆拳道俱乐部发展历史 |
4.1.1 湖南跆拳道的起源及发展 |
4.1.2 湖南省跆拳道俱乐部分布 |
4.1.3 湖南省跆拳道俱乐部现状 |
4.2 湖南省跆拳道俱乐部竞争态势 |
4.2.1 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竞争 |
4.2.2 组织形式 |
第五章 跆拳道俱乐部客户满意度的基础理论 |
5.1 客户满意度的基本理论 |
5.1.1 顾客满意和客户满意度 |
5.1.2 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性 |
5.2 客户满意度的评价方法 |
5.2.1 瑞典客户满意度指数(SCSB)模型 |
5.2.2 美国客户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 |
5.2.3 欧洲客户满意度指数(ECSI)模型 |
5.2.4 KANO模型的基本理论 |
5.2.5 中国客户满意度(CCSI)模型 |
5.2.6 体育服务满意度模型构建之CSSRSI |
5.3 Kano模型分析法 |
5.3.1 简介 |
5.3.2 操作步骤 |
5.3.3 评价与运用 |
5.4 跆拳道俱乐部对客户满意度的追求 |
5.4.1 跆拳道俱乐部是服务业 |
5.4.2 跆拳道俱乐部的竞争需求 |
5.4.2.1 跆拳道俱乐部竞争的主要要素 |
5.4.2.2 跆拳道俱乐部获得竞争优势的来源 |
第六章 运用KANO模型分析湖南省跆拳道客户满意度 |
6.1 满意度指标筛选 |
6.1.1 师资因素 |
6.1.2 硬件因素 |
6.1.3 品牌因素 |
6.1.4 软件因素 |
6.1.5 俱乐部运营管理因素 |
6.2 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
6.2.1 问卷的设计 |
6.2.2 调研的实施 |
6.3 湖南省跆拳道俱乐部客户满意度质量原型 |
6.3.1 质量原型的代入与解释 |
6.3.2 满意度与不满意度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件1 专家访谈提纲 |
附件2 湖南省跆拳道俱乐部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件3 四星级健身房/俱乐部设备基本条件 |
致谢 |
(6)中考成绩评定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1.4 课题研究意义 |
1.5 课题研究方法 |
第2章 国外中等教育阶段考试成绩评定研究 |
2.1 美国中等教育阶段的考试成绩评定概况 |
2.2 德国中等教育阶段的考试成绩评定概况 |
2.3 法国中等教育阶段的考试成绩评定概况 |
2.4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高中成绩评定制度概况 |
2.5 英国中等教育阶段的考试成绩评定概况 |
2.6 世界教育考试成绩评定的发展趋势探讨 |
第3章 国内中等教育阶段考试成绩评定的历史回顾 |
3.1 建国初期的五分制 |
3.2 曾处于“独尊”地位的百分制 |
3.3 曾试行于高考的标准分制 |
第4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中考成绩评定 |
4.1 主流评分制度:分数等级制 |
4.2 成功教育的评分制度:奖励分制 |
4.3 安徽的特色评分制度:“三元一参”模式 |
4.4 对课改后的中考成绩评定若干问题的探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香港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香港地区教育概况 |
第一节 香港地区教育发展概述 |
第二节 新世纪香港地区中等教育改革 |
第三节 新世纪香港地区高等教育特征 |
第二章 香港地区高校演进与招考制度变迁 |
第一节 香港地区高校的形成与演变 |
第二节 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变迁 |
第三章 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考核模式:中学文凭考试 |
第一节 核心与选修并存: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之甲类科目 |
第二节 应用与语言兼具: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之乙、丙类科目 |
第四章 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特色机制:校本评核 |
第一节 校本评核科目例证及分数调整 |
第二节 校本评核综合探讨及理论透视 |
第五章 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招生方式 |
第一节 多元性与开放性:香港地区大学招生方式探究 |
第二节 广泛性与包容性:香港地区专上学院招生方式解析 |
第三节 香港地区高校招生方式之理论探究 |
第六章 英台澳港高校招考制度之比较 |
第一节 英国高校招考制度及与港比较 |
第二节 台湾高校招考制度及与港比较 |
第三节 澳门高校招考制度及与港比较 |
第四节 英台澳港高校招考制度比较之小结 |
第七章 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特征总结与启思借鉴 |
第一节 香港高校招考制度之理论省思 |
第二节 香港高校招考制度的特色 |
第三节 香港高校招考制度对内地高考改革的启思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论文成果 |
(8)展示政治: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考察来理解(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展示政治的提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展示政治研究述评 |
一、展示概念及本质 |
二、国外对展示政治的研究 |
三、台湾对展示政治的研究 |
四、从展览政治到展示政治 |
第三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述评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一、研究思路 |
二、论文结构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 |
五、研究的难点与不足 |
第二章 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中的展示政治 |
第一节 公共文化政策概述 |
第二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出 |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概念界定 |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出背景 |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策升级 |
四、展示服务型政府的形象 |
第三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政策出台 |
二、展示示范性的典型 |
三、展示“政府责任”的姿态 |
四、展示顶层设计的理念 |
第四节 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 |
第五节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第六节 小结 |
第三章 公共文化服务建筑中的展示政治 |
第一节 文化建筑建设热潮 |
一、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加大 |
二、公共文化建筑持续增多 |
第二节 文化景观兴起 |
一、什么是文化景观? |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文化景观 |
第三节 文化景观的两面性 |
第四节 文化景观背后的展示逻辑 |
第五节 小结 |
第四章 公共文化服务宣传中的展示政治 |
第一节 宣传与传播 |
一、中西“宣传”的流变 |
二、传播是什么? |
三、宣传与传播的异同 |
第二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宣传 |
第三节 政绩宣传:亮点展示 |
一、典型的宣传青睐 |
二、大型公共文化活动的宣传偏好 |
三、体制机制创新的宣传倾向 |
四、对标准化均等化的宣传热衷 |
第四节 公共文化服务宣传渠道的多样化 |
第五节 公共文化服务:从宣传到传播 |
一、“看得见的宣传” |
二、双向互动的传播 |
第六节 小结 |
第五章 公共文化服务“迎检”中的展示政治 |
第一节 “创建”与检查 |
一、“创建”催生检查 |
二、“委托—代理”孕育检查 |
第二节 “迎检”中的展示政治 |
一、准备“迎检”中的展示政治 |
二、引导检查中的展示政治 |
三、“应付”检查中的展示政治 |
第三节 “迎检”中地方政府的展示动机 |
一、理性经济人的角色 |
二、理性经济人的政治选择 |
三、理性经济人的政治展示 |
第四节 小结 |
第六章 展示政治:理解政治的一个新视角 |
第一节 展示政治的多样面孔 |
一、公共空间中的展示政治 |
二、公开仪式中的展示政治 |
三、公共文本中的展示政治 |
四、视觉符号中的展示政治 |
第二节 展示政治的多重内涵 |
一、展示之中蕴含权力的再生产 |
二、展示之中塑造政府形象 |
三、展示之中隐喻政治合法性 |
四、展示之中彰显权利话语 |
五、展示之中反映政治变迁 |
第三节 展示政治的互动 |
一、展示政治主体与对象 |
二、展示政治的“编码”与“解码” |
三、展示政治的媒介环境与权利意识 |
第四节 展示政治的限度 |
一、“作秀”的展示 |
二、“过度”的展示 |
三、“恰当”的展示 |
第七章 展示政治的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后记 |
(9)对本科基础化学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本科基础化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 基础化学教学资源相对较少 |
(二) 基础化学教学缺乏互动性 |
(三)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创新意识不高 |
(四) 基础化学课程体系不完善 |
1. 传统课程体系限制 |
2. 师资队伍的人才梯队层次不够完善 |
(五) 基础化学考核评分制度不科学 |
二优化我国本科基础化学教育的有效措施 |
(一) 优化基础化学教学资源设置 |
(二) 加强互动教学有效性 |
(三)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1. 进一步加强师生交流 |
2. 丰富教学方法 |
(四) 完善基础化学教育课程体系设置 |
1. 加强交叉学科课程设置 |
2. 强调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
3. 完善基础化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
(五) 科学设置基础化学考核评分 |
三结论 |
(10)北京银行科技金融业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科技金融范畴界定研究 |
1.2.2 商业银行科技金融业务发展现状研究 |
1.2.3 商业银行科技金融业务存在问题研究 |
1.2.4 商业银行科技金融业务模式创新研究 |
1.2.5 商业银行科技金融业务风险控制研究 |
1.2.6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与不足 |
1.4 本章小节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
2.1 科技金融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科技金融 |
2.1.2 投贷联动 |
2.1.3 供应链金融 |
2.2 科技金融相关理论体系 |
2.2.1 金融期权理论 |
2.2.2 商业银行经营理论 |
2.2.3 伯格洛夫融资理论 |
2.2.4 中小企业生长周期理论 |
2.2.5 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理论 |
2.3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北京银行科技金融业务发展情况介绍 |
3.1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现状 |
3.1.1 我国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现状 |
3.1.2 我国银行业科技金融供给现状 |
3.2 北京银行科技金融业务案例简介 |
3.2.1 北京银行简介 |
3.2.2 北京银行科技金融业务发展历程 |
3.2.3 北京银行科技金融信贷业务简介 |
3.2.4 北京银行科技金融投贷联动业务介绍 |
3.3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北京银行科技金融业务对比分析 |
4.1 北京银行科技金融业务内部对比分析 |
4.1.1 北京银行科技金融传统信贷业务分析 |
4.1.2 北京银行科技金融投贷联动业务分析 |
4.1.3 本节小节 |
4.2 北京银行与硅谷银行科技金融业务对比分析 |
4.2.1 运行模式对比 |
4.2.2 市场定位对比 |
4.2.3 服务组织对比 |
4.2.4 收入来源对比 |
4.2.5 风险控制对比 |
4.2.6 行权退出对比 |
4.2.7 本节小节 |
4.3 北京银行科技金融业务同行业对比分析 |
4.3.1 发展规模对比 |
4.3.2 市场定位对比 |
4.3.3 运行模式对比 |
4.3.4 服务体系对比 |
4.3.5 产品设计对比 |
4.3.6 经济效益对比 |
4.3.7 本节小节 |
4.4 北京银行科技金融业务优势与劣势分析 |
4.5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北京银行科技金融业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问题分析 |
5.1.1 北京银行自身局限性 |
5.1.2 投贷联动缺乏独立性 |
5.1.3 银行和风投利益冲突 |
5.1.4 风险隔离机制不完善 |
5.1.5 行权退出渠道不牢固 |
5.2 原因分析 |
5.2.1 股权投资体系不全,投贷复合人才缺乏 |
5.2.2 银行风投理念不同,风险收益无法平衡 |
5.2.3 缺乏有效收入来源,业绩考核压力较大 |
5.2.4 市场投资体系不完善,轻资产流转不便 |
5.3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北京银行科技金融业务优化对策分析 |
6.1 银行层面 |
6.1.1 加强产品创新,建立核心品牌 |
6.1.2 扩充投贷组织,培养投贷专家 |
6.1.3 搭建多方联保,加强机构合作 |
6.1.4 优化资金来源,强化风险隔离 |
6.2 政府层面 |
6.2.1 扩充政府担保基金,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
6.2.2 拓宽银行投资权限,加强专利立法保护 |
6.2.3 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加快股权交易流转 |
6.3 北京银行投贷联动模式创新拓展研究 |
6.4 本章小节 |
第七章 展望与结论 |
7.1 研究展望 |
7.2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四、实验考核评分制度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外学校评分制度研究[J]. 王素. 外国教育研究, 1997(03)
- [2]KY路桥公司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研究 ——以G206YS项目为例[D]. 车华桥. 山东大学, 2018(02)
- [3]高考作文试题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启示 ——以2010-2019年全国卷为例[D]. 彭博. 喀什大学, 2020(07)
- [4]应用型本科化学化工类专业基础实验课考核方式的改革研究[J]. 李蜂,王中慧,张改清,任列香,康艳珍. 化工设计通讯, 2020(02)
- [5]湖南省跆拳道俱乐部客户满意度研究[D]. 彭德坤.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6)
- [6]中考成绩评定制度研究[D]. 徐敏. 福建师范大学, 2007(06)
- [7]香港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D]. 刘盾. 厦门大学, 2018(07)
- [8]展示政治: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考察来理解[D]. 李世敏.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8)
- [9]对本科基础化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 李玲. 教育现代化, 2016(37)
- [10]北京银行科技金融业务发展研究[D]. 王红星. 石河子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