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肥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树强[1](2021)在《果农化肥减量行为形成机制研究 ——基于晋、鲁两省苹果种植户调研》文中研究表明
王亭亭[2](2021)在《山东省蔬菜种植户化肥减量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钱宸,李凡,李先德,郝晶辉[3](2021)在《基于农户经济和环境“双优”目标的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优化模拟分析——以邯郸地区小麦生产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目前面临着粮食供求紧平衡和化肥过量施用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严峻挑战。利用河北邯郸地区1026户小麦种植农户的调研数据,构建经济理性与环境可持续双目标下的农户化肥施用模型,并进行优化模拟分析,旨在探讨应该如何优化粮食主产区农户的化肥施用行为,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优"目标。结果表明:农户对化肥的认知和化肥价格是实现"双优"目标的关键因素。现阶段农户过高估计了化肥投入对粮食增产的效果,农户的预期化肥产出弹性显着高于化肥实际产出弹性,化肥使用效率偏低;当前粮食主产区化肥价格是模拟优化分析结果中最优化肥价格的一半左右,较低的化肥施用成本促使农户倾向高化肥投入以实现粮食增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矫正农户施肥认知偏差、科学高效施肥和适当提高化肥价格水平、优化化肥使用结构等政策建议。
杨钰玲[4](2021)在《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审计部门也在积极探索审计工作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此期间,审计职能进一步得到拓展、审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内部环境审计成为了内部审计拓展的新兴业务之一。政府为实现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环境资源保护方面不断加强生态环保立法、执法,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并对生态系统进行修复等。企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开展经济活动时不再将保护生态环境抛在经济发展之后。尤其化工企业,为实现产业转型、提质增效,在坚持科学发展、开放发展的同时,逐渐意识到需要从企业内部做好环保工作。因此,企业开始在日常实务中开展内部环境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企业环境管理的监督和咨询作用。本文对国内外内部环境审计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进行研究分析。首先,深入了解S化工公司内部审计组织结构以及内部审计流程、目前负责开展内部环境审计的部门、内部环境审计现状,分析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其次,根据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方面的缺陷,从影响S化工公司环境审计的内外因素出发,分析构建内部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必要性。通过问卷调查选出24个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构建出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评价体系。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分析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在内部环境合规审计、内部环境管理审计、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和内部环境绩效审计四个方面的开展情况。从上述背景、意义以及研究过程等方面得出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工作需进一步提升。S化工公司日常比较注意环境保护也遵守环境法律法规,但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监督、评价和咨询作用,内部环境审计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突出。该问题会使得企业内部没有明确的责任意识和处理环境问题的危机意识。论文最后为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工作后续的发展提出了保障性建议,能对S化工公司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郝栋[5](2021)在《兰花科创环境成本核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内外循环”的展开,社会对广大高污染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这是企业“生与死”的严肃问题,基于此,相关行业企业的环境成本也会出现大幅攀升。本文选取山西兰花科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花科创”)这一煤炭资源大省山西省的代表性煤炭企业为研究对象,兰花科创面临环境成本核算不全面不合理等问题,只有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对企业环境成本进行有效核算并加以控制,企业才能在日益严格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去,在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因此应用更合理全面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企业开展环境成本核算相关研究,能够为该企业及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提供一条可供借鉴的有效途径,助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兰花科创的环境成本核算现状进行分析描述,发现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性的对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和应用,让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更简明清晰,更直观地发现企业环境成本中的微观问题。在此基础上,与公司现行环境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运用新体系新方法单独核算环境成本的优势。最后针对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优化配套措施。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这一问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了环境成本相关概念和核算方法及相关主流观点;第三部分,分析了兰花科创环境成本核算的现状,发现问题并对公司改进环境成本核算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四部分,构建起一套适合于兰花科创的完整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第五部分,以构建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对兰花科创的环境成本进行核算,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新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核算优势;第六部分,提出兰花科创环境成本核算优化的配套措施,旨在为企业提供一个全面可实施的环境成本核算方案;第七部分,为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不足。
罗蓝秋[6](2021)在《混改背景下W化肥公司财务战略研究》文中提出自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背景下,国家对“三农”问题越发重视、在化肥行业上既有“零增长”、产品转型升级等绿色发展趋势,又从本质上要求进行供给侧改革。同时国家站在国有大型企业的角度上,提出进一步深化所有制改革的建议。将化肥行业变革与国企实行混改结合后,发现此两者均对企业内部科学制定财务战略、有效配置财务资源、快速提升财务管理效益等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W化肥公司作为S省重点国有化肥类企业,并于2016年实施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地将以上三者背景集于一身的情况下,仍出现了连续7年间扣非净利润呈现负值,亏损值近百亿的财务管理问题,且自身发展出现停滞或落后等情况。本文以W化肥公司2016年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公司财务数据为基础,优先分析W化肥公司具备的财务资源与能力。同时对标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国企层面提出的财务要求,找出W化肥公司现在具有的优、劣势;同时借助PESTG分析、波特五力分析等方法,对标宏观、中观背景下同类型化肥公司,得到化肥行业目前所具有的机会、威胁。最后利用SWOT分析方法综合得出目前W化肥公司的所处环境,结合公司原有战略方向与财务指标,重新制定出适合W化肥公司发展的“稳健型”财务总体战略及“差异化”财务竞争战略。并针对企业内部的劣势资源及能力,对应的提出融资、投资、资本结构、资金运营能力、财务人力资源等六个方面的职能策略。考虑到财务管理执行的困难,补充组织保障、政策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的优化措施。
张议丹[7](2021)在《虚拟水流动驱动机制及风险评估》文中研究表明虚拟水贸易及虚拟水战略理论为缺水国家或地区保障水资源和粮食安全提供了理论指导。但因贸易的自发性和资源的配置流向,中国的虚拟水流动由贫水的北方地区流向富水的南方地区,伴随着大量虚拟水资源的输出,不仅加剧了区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对经济发展也造成了巨大的阻碍,继而影响到输入区粮食安全问题,造成了虚拟水贸易的双向风险。为此本文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用水6方面选取虚拟水流动影响指标,利用熵值法、K均值聚类划分中国主要粮食虚拟水流动驱动类型;选取各驱动类型典型代表地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PLS结构方程模型构建虚拟水流动驱动机制研究框架,深入分析虚拟水流动的复杂驱动机理;在虚拟水流动驱动机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贝叶斯网络对典型地区的虚拟水流动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并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促进虚拟水合理流动的相关调整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各地虚拟水流动的主要影响因子差异明显,依据各影响因子权重的测度结果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生态经济型、生态环境型、生态用水型和综合型4类虚拟水流动驱动类型,各驱动类型的典型代表地区分别为浙江、黑龙江、新疆和上海。(2)社会因子直接影响4个典型地区的虚拟水流动,虚拟水流动对4个典型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同时生态经济型、生态用水型和综合型典型地区的虚拟水流动通过经济影响用水,而只有生态环境型地区的用水对虚拟水流动具有直接影响。(3)虚拟水流动对浙江、黑龙江、新疆3个典型地区造成的直接风险影响表现为环境>自然>经济,对上海造成的直接风险影响表现为自然>环境>经济。虚拟水流动对自然造成的直接风险影响表现为新疆>黑龙江>上海>浙江,对环境造成的直接风险影响表现为新疆>黑龙江>浙江>上海,对经济造成的直接风险影响表现为新疆/浙江/上海>黑龙江。此外,虚拟水流动对用水造成的间接风险影响表现为新疆>浙江>上海,对生态造成的间接风险影响表现为新疆>黑龙江>上海。结合虚拟水流动驱动机制及风险评估研究结果,从社会、用水、自然、环境、经济等方面,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了促进虚拟水合理流动的相关调整对策建议,以实现虚拟水流动理论在维护国家农业水资源安全,促进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为农业水资源安全研究提供区域支持。
崔叶辰[8](2021)在《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研究》文中指出“改革红利”的释放使我国农业在现代化道路上飞速前进,农业经济得到持续高速增长,但期间也带来了“逆生态化”的累积效应,使我国农业发展付出了诸如面源污染、土壤肥力下降、食品安全等巨大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也由此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密切关注,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将农业生态问题放在农业发展的突出地位;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尽快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实现乡村振兴。新疆是一个农业大省,但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同时因地处偏僻、远离国家科研创新中心而使其相对缺乏科学的种田技术,农业生产多以产量为导向,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农业生产过程中不能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地膜、机械等生产要素,引发了较其他区域更为严重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在目前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耦合为主流发展趋势的情况下,提高新疆农业生态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农业生态效率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控制污染物排放,同时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资源,避免过度投入,如何提升生态效率目前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本文基于DEA(数据包络模型),对新疆2012~2018年14个地州市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生态效率进行进一步分解,以确定农业生态纯技术效率和农业生态规模效应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其次对全要素生产率ML指数分析研判,并根据Zofio分解方法,进一步分解为PEC、SEC、PTC、STC四个指数;第三,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收敛性进行检验,以确定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这些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新疆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中上升的趋势,在样本研究期间内,2013、2014、2015、2018年达到农业生态效率的有效状态;新疆农业生态效率低于农业生产效率,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是非期望产出;农业投入和非期望产出冗余率较高,污染排放比碳排放造成的效率损失更多。(2)在研究期间内,新疆14个地州市的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疆14个地州市达到农业生态效率有效状态的城市逐渐增加;新疆农业生态纯技术效率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改善的潜力较大,新疆14个地州市中,排名前7位的城市在研究期间都曾达到过农业生态纯技术效率有效状态;新疆14个地州市的农业生态规模效应处于较高水平,农业生态规模效应有效城市的变动情况与农业生态效率有效城市的情况较为一致。(3)新疆14个地州市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为农业生态纯技术效率过低影响农业生态效率水平;第二种为农业生态规模效应过低影响农业生态效率水平;第三种为农业生态纯技术效率和农业生态规模效应交叉影响农业生态效率水平。(4)各地州市的投入指标和非期望产出指标都出现了严重的冗余,南疆各项指标的冗余率普遍高于北疆。(5)新疆14个地州市的农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状态。PEC、SEC、PTC、STC的进步和退步直接影响着农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减,是农业生态效率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6)为了检验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的收敛方式,对其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显示,存在绝对收敛、条件收敛和俱乐部收敛。(7)从水资源角度和多维视角两个方向进行指标选择,分别研究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作用。利用面板Tobit回归,经过聚类标准误检验,选择随机效应分别对新疆和南疆、北疆的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的影响因素在各个区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宣晓梅[9](2021)在《高速铁路噪声负外部性表征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噪声被定义为环境七大公害之一,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产生影响,高噪声甚至可能影响人体的健康。高速铁路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从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等全寿命周期角度,对于社会和大众的出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国,高速铁路系统可能引起的噪声问题是公众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这导致在高速铁路规划设计及建设阶段,邻近高速铁路线路两侧的居民表现出对噪声影响的重视,居民通过公众参与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愿,希望高铁线路尽量远离自己的住宅,这给线路的规划选线和建设增加了难度。可见高速铁路噪声与其作为新型基础设施要求的高质量发展,还存在着矛盾,不仅直接影响到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且可能成为制约高速铁路提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降低噪声影响逐渐成为高速铁路建设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从环境经济学角度看,环境污染是一种典型的负外部性,因此高速铁路的环境影响问题可以用负外部性来解释。选择从环境经济学视角对噪声负外部性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控制策略,对高速铁路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运用微观经济学外部性理论对高速铁路外部性进行了分析梳理,选择在经济行为中容易被忽视的噪声负外部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了高速铁路噪声外部成本的量化模型,运用博弈理论建立各参与方解决噪声负外部性问题的动态博弈模型,提出以环境污染成本内在化方式降低高速铁路负外部性影响的方法,最后提出噪声控制策略研究,将全寿命周期理论贯穿其中。具体包括:1.高速铁路噪声负外部性表征分析。对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后,按物品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将高速铁路划分为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准公共物品。借助外部性理论,通过对高速铁路项目效应的分析,结合高速铁路项目建设及运营的特点,定义高速铁路噪声外部性的内涵,并分别对高速铁路的正负外部性进行表征分析后着重对噪声负外部性的影响进行了阐述。2.高速铁路噪声外部成本量化模型研究。论文在对比交通运输外部成本量化方法后选择单位值转换法作为高速铁路噪声成本量化的基本方法,提出将人均购买力平价PPPGDP比值、人口密度比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值作为单位值转移法的校正因子,建立我国高速铁路噪声成本的计算模型。用近12年的高速铁路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后得出不同阈值下我国高速铁路噪声外部平均成本及总成本数值。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各年高速铁路噪声外部平均成本虽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未有较大增长幅度;但高速铁路噪声总外部成本增长趋势较为明显,可预计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噪声负外部成本将持续增加。3.高速铁路噪声负外部性博弈模型研究。噪声外部成本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噪声带来的负面影响已不可忽视,针对负外部性问题的解决,论文借鉴博弈理论模型的研究方法,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分别建立了政府和企业,企业和居民两个方面的博弈模型进行分析。针对政府和企业的博弈,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企业三方动态博弈树分析模型,搭建各方支付函数后,以各方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利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博弈均衡解。针对企业和居民的博弈,构建两者的两方有限博弈分析模型,利用支付等值法求解混合战略纳什均衡解。对混合战略纳什均衡解的分析分别阐述了政府、企业和居民在高速铁路噪声负外部性问题上做出决策的约束条件。4.提出以环境污染成本内在化方式降低高速铁路负外部性影响的方法。结合量化分析结果和博弈分析结论,环境污染内在化方式是降低高速铁路负外部性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我国环境成本内在化阶段性的变化阐述及存在问题分析,从健全高速铁路噪声内在化制度、合理建立价格激励方案、建立主体责任考核机制、重点工程示范激励、加强供应链环境成本管理和加强环境成本控制计算等六个方面提出我国高速铁路噪声成本内在化的措施。5.提出高速铁路噪声全寿命周期控制策略。高速铁路噪声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将高速铁路全寿命周期划分为设计,建设和维护三个阶段,提出围绕全寿命周期构建“1平台+1体系”的模式,即构建全寿命周期噪声监测与智能分析平台和噪声控制管理体系,分别对平台和体系进行功能阐述后,本着前期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的原则提出全寿命周期各阶段噪声控制策略。为提高整体降噪效率,提出按线路实际情况进行噪声控制的综合设计方案,最大限度降低高速铁路噪声影响。
贺萍[10](2021)在《黑龙江省化肥投入产生碳排放的空间效应研究》文中指出全球温室效应问题凸显,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社会共识。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产量大,质量好,这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产量扩大的同时也伴随着农作规模的随之扩大,所以化肥等农用工业品被大量投入,从而导致农业碳排放量增加,这对黑龙江省的低碳减排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碳排放存在明显差异,以往关于碳排放的研究主要基于单要素视角,忽略了空间效应在评价单元中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化肥碳排放测算体系,对黑龙江省各市域的化肥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从空间视角探究黑龙江省市域化肥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在减少黑龙江省碳排放方面具有重要贡献。本文首先依据化肥碳排放的计算方法和黑龙江省各市域的具体情形,测算出了2004-2018年13个市域的化肥碳排放量,同时从时间序列的视角出发对各市域化肥碳排放量的变化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其次通过空间探索性方法,采用Moran’s I指数检验黑龙江省化肥碳排放空间相关性并揭示黑龙江省13个市域的化肥碳排放空间集聚特征;最后选取最为合适的空间杜宾模型,从空间视角分析黑龙江省化肥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在时序特征方面,研究时段内,各市域化肥碳排放总量均呈现出增加趋势,氮肥在碳排放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最大,碳排放强度在市域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但化肥碳排放问题均未实现绝对低碳化;在市域尺度方面,发现市域间化肥碳排放量及强度差异性较大,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趋势,但化肥碳排放在空间上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在空间效应方面,本市的化肥碳排放不仅受到本地区经济发展及农业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还与其所处环境及邻近地区的发展情况具有一定关联性,存在着溢出效应。基于此,从区域差异化及协同发展两个角度出发,对黑龙江省化肥碳排放减量减排提出建议:即基于四种集聚类型的区域差异化农业碳减排以及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的区域协同发展战略。
二、化肥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肥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3)基于农户经济和环境“双优”目标的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优化模拟分析——以邯郸地区小麦生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1.1 理论模型 |
1.2 数据来源 |
2 结果分析 |
2.1 化肥施用对粮食的产出弹性 |
2.2 价格对经济最优施肥量的影响 |
2.3“双优”目标下的化肥施用优化模拟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3.1 结论 |
3.2 讨论 |
(4)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环境审计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环境审计的定义 |
2.1.2 环境审计内容 |
2.2 内部审计与内部环境审计的概念界定 |
2.2.1 内部审计的概念 |
2.2.2 内部环境审计的概念 |
2.2.3 内部环境审计的特点 |
2.2.4 内部环境审计的方法 |
2.3 内部环境审计理论基础 |
2.3.1 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论 |
2.3.2 成本效益相关理论 |
2.3.3 经济外部性相关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化工公司实施内部环境审计现状分析 |
3.1 S化工公司基本情况 |
3.1.1 S化工公司简介 |
3.1.2 S化工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
3.2 S化工公司环境保护管理的现状 |
3.2.1 S化工公司所处的环保监管环境 |
3.2.2 S化工公司环保投入情况 |
3.3 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的现状分析 |
3.3.1 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机构及职责 |
3.3.2 S化工公司环境审计的相关规定 |
3.4 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 |
3.4.1 内部环境审计制度不健全 |
3.4.2 企业环境绩效管理有待提高 |
3.4.3 环境风险预警机制失效 |
3.4.4 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不完善 |
3.5 影响S化工公司环境审计的内外因素分析 |
3.5.1 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
3.5.2 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3.6 构建内部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
4.1 构建评价体系的目的 |
4.1.1 健全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制度 |
4.1.2 规范企业内部环境管理 |
4.1.3 在企业的绩效体系中融入内部环境审计 |
4.2 构建评价体系的原则 |
4.3 评价指标的确定 |
4.4 内部环境审计评价体系设计 |
4.4.1 评价指标权重的设计 |
4.4.2 内部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的赋值结果 |
4.4.3 内部环境审计目标及评分标准 |
4.5 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综合评价 |
4.5.1 模糊综合评价运用 |
4.5.2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加强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的对策 |
5.1 健全内部环境审计制度 |
5.2 优化内部环境绩效管理体系 |
5.3 强化环境风险预警机制审计 |
5.4 完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6.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5)兰花科创环境成本核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1.4.1 技术路线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环境成本概述 |
2.1.1 环境成本的含义 |
2.1.2 环境成本的特征 |
2.1.3 环境成本的分类 |
2.2 环境成本核算方法 |
2.2.1 产品生命周期法 |
2.2.2 完全成本法 |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4 外部性理论 |
2.5 社会总成本理论 |
2.6 社会责任理论 |
第三章 兰花科创环境成本核算现状分析 |
3.1 企业概况 |
3.1.1 公司背景介绍 |
3.1.2 公司业务板块及特点 |
3.1.3 公司财务状况 |
3.2 兰花科创环境成本核算实务现状 |
3.3 兰花科创环境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
3.3.1 缺乏独立的环境成本核算 |
3.3.2 环境成本确认不全面 |
3.3.3 环境成本计量方法单一 |
3.3.4 环境成本分配不合理 |
3.3.5 未编制独立的环境成本报告 |
3.4 兰花科创环境成本核算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3.4.1 兰花科创环境成本核算改进的必要性 |
3.4.2 兰花科创环境成本核算改进的可行性 |
第四章 兰花科创环境成本核算体系构建 |
4.1 公司环境成本核算体系构建的目标 |
4.1.1 基本目标 |
4.1.2 具体目标 |
4.2 兰花科创环境成本的确认 |
4.2.1 环境成本确认条件与流程 |
4.2.2 环境成本科目设置及会计处理 |
4.3 兰花科创环境成本的计量 |
4.4 兰花科创环境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
4.5 兰花科创环境成本报告 |
第五章 兰花科创环境成本核算体系应用 |
5.1 兰花科创2019年具体环境业务 |
5.2 兰花科创2019年环境成本核算 |
5.2.1 环境成本的确认与计量 |
5.2.2 环境成本归集分配 |
5.2.3 环境成本报告 |
5.2.4 环境成本分析 |
5.3 与传统成本法核算的对比分析 |
第六章 兰花科创环境成本核算优化配套措施 |
6.1 逐步建立完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
6.2 成本确认要满足条件 |
6.3 适时多元采用计量方法 |
6.4 分配标准选取要合理 |
6.5 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 |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 |
7.1 主要结论 |
7.2 存在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6)混改背景下W化肥公司财务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内容 |
二、技术路线图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一节 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 |
二、战略管理理论 |
三、财务管理理论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三、文献评述 |
第三章 W化肥公司财务战略内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W化肥公司简介 |
一、公司概况 |
二、公司股权与组织构架 |
三、基本业务构成情况 |
第二节 W化肥公司财务现状分析 |
一、融资情况分析 |
二、投资情况分析 |
三、资本结构情况分析 |
四、资金运营情况分析 |
五、财务人力资源分析 |
第三节 混改对W化肥公司财务资源能力的相关要求 |
一、关于企业盈利能力方面要求 |
二、关于企业资本结构方面要求 |
三、关于财务人力资源方面要求 |
第四节 W公司现有财务战略执行效果分析 |
一、现有财务战略内容 |
二、现有财务战略执行效果分析 |
第五节 W化肥公司现有财务资源能力分析 |
一、现有财务资源分析 |
二、现有财务能力分析 |
第四章 W化肥公司财务战略外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 |
一、政治环境分析 |
二、经济环境分析 |
三、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四、技术环境分析 |
五、全球化环境分析 |
第二节 中观行业环境分析 |
一、现有竞争者竞争情况分析 |
二、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三、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
四、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 |
五、替代品威胁分析 |
第三节 W化肥公司财务战略SWOT分析 |
一、优势 |
二、劣势 |
三、机会 |
四、威胁 |
五、SWOT矩阵 |
第五章 混改背景下W化肥公司财务战略选择与实施 |
第一节 财务使命、愿景及目标体系 |
一、企业财务使命 |
二、企业财务愿景 |
三、企业财务目标体系 |
第二节 混改背景下W化肥公司财务总体战略选择 |
一、财务总体战略指导思想 |
二、财务总体战略选择 |
第三节 混改背景下W化肥公司财务竞争战略选择 |
一、财务竞争战略选择 |
二、财务竞争战略实现路径 |
第四节 混改背景下W化肥公司相关财务职能策略 |
一、融资策略 |
二、投资策略 |
三、资本结构策略 |
四、资金运营能力策略 |
五、财务人力资源策略 |
第五节 相关保障措施 |
一、组织保障 |
二、政策保障 |
三、文化保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虚拟水流动驱动机制及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虚拟水研究综述 |
1.2.2 虚拟水流动驱动机制研究综述 |
1.2.3 贝叶斯网络风险评估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创新点 |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2.1 评价指标 |
2.2 数据来源 |
2.3 熵值法与K均值聚类 |
2.3.1 熵值法 |
2.3.2 K均值聚类 |
2.4 PLS结构方程 |
2.5 贝叶斯网络 |
2.5.1 贝叶斯网络结构 |
2.5.2 贝叶斯定理 |
3 虚拟水流动驱动机制分析 |
3.1 虚拟水流动驱动类型 |
3.2 虚拟水流动与各影响因素关系 |
3.2.1 构建虚拟水流动驱动机制研究框架 |
3.2.2 虚拟水流动评价指标体系信度检验 |
3.2.3 虚拟水流动评价指标体系效度检验 |
3.2.4 虚拟水流动驱动机制模型与假设检验 |
3.2.5 虚拟水流动驱动机制分析 |
4 虚拟水流动风险评估分析 |
4.1 构建PLS-BN结构模型 |
4.2 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 |
4.3 贝叶斯网络推理 |
4.4 虚拟水流动风险分析 |
4.5 虚拟水合理流动对策与建议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结果讨论 |
5.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8)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农业生态效率的评价方法研究 |
1.2.2 农业生态效率的应用研究 |
1.2.3 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
1.2.4 收敛性分析研究 |
1.2.5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目标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1.3.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5.1 可能的创新 |
1.5.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
2.1.1 效率 |
2.1.2 生态效率 |
2.1.3 农业生态效率 |
2.1.4 农业生态化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经济增长理论 |
2.2.2 经济收敛理论 |
2.2.3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 |
2.2.4 生态经济理论 |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三章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研究的理论框架 |
3.1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的内在机理分析 |
3.1.1 资源稀缺约束农业生态效率 |
3.1.2 环境污染约束农业生态效率 |
3.1.3 经济增长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双重影响 |
3.1.4 技术进步推动农业生态效率 |
3.2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发展趋势理论分析 |
3.3 新疆农业生态与生产效率评价理论分析 |
3.4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收敛性的理论分析 |
3.5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疆农业-生态发展现状 |
4.1 新疆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概况 |
4.1.1 新疆社会经济概况 |
4.1.2 新疆自然资源禀赋 |
4.1.3 新疆生态环境现况 |
4.2 新疆农业投入产出概况 |
4.2.1 新疆农业投入 |
4.2.2 新疆农业产出 |
4.3 新疆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与污染概况 |
4.3.1 新疆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使用强度 |
4.3.2 新疆农业污染排放情况 |
4.4 中国及新疆农业生态化发展概况 |
4.4.1 农业生态化发展阶段分析 |
4.4.2 农业生态化发展的特征与问题 |
4.4.3 农业生态化发展的政策变迁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综合评价 |
5.1 研究方法与研究数据 |
5.1.1 农业生态效率主要研究方法 |
5.1.2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模型选择 |
5.1.3 指标数据选择与描述统计 |
5.2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测度分析 |
5.2.1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测度分析 |
5.2.2 新疆农业不同要素投入的损失结构分析 |
5.2.3 新疆14 个地州农业生态效率测度及分解 |
5.2.4 新疆14 个地州市各项效率波动分析 |
5.2.5 新疆14 个地州市农业生态–生产效率对比分析 |
5.2.6 新疆14 个地州市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结构分析 |
5.3 新疆农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ML指数分析 |
5.3.1 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 |
5.3.2 新疆农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ML指数测度及其分解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的收敛性分析 |
6.1 收敛性分析方法 |
6.1.1 σ收敛 |
6.1.2 绝对β收敛 |
6.1.3 条件β收敛 |
6.1.4 俱乐部收敛 |
6.2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的收敛性分析 |
6.2.1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的σ收敛 |
6.2.2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的绝对β收敛 |
6.2.3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的条件β收敛 |
6.2.4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的俱乐部收敛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7.1 研究方法 |
7.1.1 面板回归模型—Tobit回归方法 |
7.1.2 数据标准化处理 |
7.1.3 方差膨胀因子检验 |
7.2 影响因素及变量选择 |
7.2.1 水资源角度变量选择 |
7.2.2 多维视角下变量选择 |
7.3 实证结果分析 |
7.3.1 水资源角度结果分析 |
7.3.2 多维视角下结果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提升农业生态效率的相关建议 |
8.2.1 推广清洁生产,加强控污减排 |
8.2.2 提高科技创新,强化技术推广 |
8.2.3 科学治水用水,推广节水灌溉 |
8.2.4 促进区域协调,加快南疆建设 |
8.2.5 提高综合实力,实现全面发展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9)高速铁路噪声负外部性表征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高速铁路噪声研究 |
1.2.2 高速铁路噪声控制措施 |
1.2.3 交通运输外部性研究 |
1.2.4 既有研究不足 |
1.3 论文研究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2 理论基础研究 |
2.1 外部性理论 |
2.1.1 外部性定义 |
2.1.2 外部性理论发展 |
2.1.3 外部性经济学分析 |
2.1.4 外部性理论启示 |
2.2 环境成本内在化理论 |
2.2.1 溯源与分类 |
2.2.2 内容及研究热点 |
2.2.3 经济学分析 |
2.3 博弈模型理论 |
2.3.1 博弈论分析 |
2.3.2 博弈论分类 |
2.3.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4 全寿命周期理论 |
2.4.1 全寿命周期内涵 |
2.4.2 典型全寿命周期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3 高速铁路噪声负外部性表征研究 |
3.1 高速铁路项目物品分类探讨 |
3.1.1 公共物品项目 |
3.1.2 准公共物品项目 |
3.1.3 经营性项目 |
3.2 高速铁路项目效益分析 |
3.2.1 经济效益 |
3.2.2 社会效益 |
3.3 高速铁路外部性表征分析 |
3.3.1 定义及分类 |
3.3.2 正外部性表征 |
3.3.3 负外部性表征 |
3.4 高速铁路噪声影响解析 |
3.5 本章小结 |
4 高速铁路噪声外部成本量化模型研究 |
4.1 外部成本理论分析 |
4.1.1 外部成本内涵 |
4.1.2 外部成本量化必要性 |
4.2 外部成本量化方法研究 |
4.2.1 损害成本法 |
4.2.2 规避成本法 |
4.2.3 重置成本法 |
4.2.4 价值转移法 |
4.3 单位值转移法技术路线 |
4.3.1 欧盟噪声成本计算方法 |
4.3.2 单位值转移法技术路线 |
4.4 噪声外部成本量化模型构建 |
4.4.1 模型参数设置 |
4.4.2 噪声平均成本模型 |
4.4.3 噪声总成本模型 |
4.5 量化模型验证 |
4.5.1 模型变量计算 |
4.5.2 噪声平均成本及趋势分析 |
4.5.3 噪声总成本及趋势分析 |
4.5.4 中国与欧盟噪声成本对比分析 |
4.6 解决噪声外部成本的基本思路 |
4.7 本章小结 |
5 高速铁路噪声负外部性博弈模型研究 |
5.1 博弈均衡作用机理分析 |
5.1.1 作用过程机制 |
5.1.2 博弈条件分析 |
5.1.3 论文涉及的典型博弈关系 |
5.2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
5.2.1 模型假设与参数设定 |
5.2.2 博弈模型构建 |
5.2.2.1 博弈树 |
5.2.2.2 战略组合 |
5.2.2.3 支付矩阵 |
5.2.2.4 支付函数 |
5.2.3 博弈均衡探讨 |
5.2.3.1 逆向归纳法求解博弈均衡 |
5.2.3.2 混合纳什均衡——企业 |
5.2.3.3 混合纳什均衡——地方政府 |
5.2.3.4 混合纳什均衡——中央政府 |
5.2.4 博弈均衡解深度分析讨论 |
5.2.4.1 中央政府监管分析 |
5.2.4.2 地方政府监管分析 |
5.2.4.3 企业投入治理分析 |
5.3 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博弈分析 |
5.3.1 模型假设与参数设定 |
5.3.2 博弈表述 |
5.3.3 求解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
5.3.4 博弈均衡解分析 |
5.4 博弈工具对解决噪声外部性的启示 |
5.5 本章小结 |
6 高速铁路噪声成本内在化控制策略研究 |
6.1 外部性内在化方法研究 |
6.1.1 政府公共政策 |
6.1.2 私人解决方法 |
6.2 我国环境成本内在化阶段性表述 |
6.2.1 初步建立阶段 |
6.2.2 完善与发展阶段 |
6.2.3 全新发展阶段 |
6.3 环境成本内在化政策实施问题分析 |
6.3.1 价格激励政策应用性范围受限 |
6.3.2 税收政策体系仍有完善空间 |
6.3.3 生态补偿激励政策效果欠佳 |
6.4 高速铁路噪声成本内在化策略 |
6.4.1 健全噪声内在化制度 |
6.4.2 合理建立价格激励方案 |
6.4.3 建立主体责任考核机制 |
6.4.4 重点工程示范激励机制 |
6.4.5 加强供应链环境成本管理 |
6.4.6 加强环境成本控制核算 |
6.5 本章小结 |
7 高速铁路全寿命周期噪声控制策略研究 |
7.1 全寿命周期控制策略概述 |
7.1.1 全寿命周期划分 |
7.1.2 噪声控制基本原则及研究依据 |
7.2 全寿命周期噪声控制体系 |
7.2.1 控制总体目标 |
7.2.2 噪声管理体系 |
7.2.3 噪声智能监测与分析平台 |
7.3 各阶段噪声控制策略 |
7.3.1 高速铁路噪声控制顶层研究 |
7.3.2 设计阶段 |
7.3.3 建设阶段 |
7.3.4 运营阶段 |
7.4 噪声综合控制策略 |
7.4.1 策略实施路径 |
7.4.2 组合方案应用 |
7.5 本章小结 |
8 结论 |
8.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黑龙江省化肥投入产生碳排放的空间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化肥碳排放 |
2.1.2 农业碳排放 |
2.1.3 空间效应 |
2.1.4 低碳农业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农业生态学理论 |
2.2.3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黑龙江省化肥投入及碳排放现状分析 |
3.1 化肥投入的碳排放测算 |
3.1.1 测算方法 |
3.1.2 数据来源 |
3.2 化肥投入现状 |
3.2.1 化肥投入总量 |
3.2.2 化肥投入结构 |
3.2.3 化肥投入强度 |
3.3 化肥投入的碳排放现状 |
3.3.1 化肥碳排放总量 |
3.3.2 化肥碳排放结构 |
3.3.3 化肥碳排放强度 |
3.4 本章小结 |
4 黑龙江省化肥碳排放的区域差异性及相关性检验 |
4.1 化肥碳排放的区域差异性 |
4.1.1 化肥碳排放总量空间差异分析 |
4.1.2 化肥碳排放强度空间差异分析 |
4.1.3 化肥碳排放类型空间差异分析 |
4.2 化肥碳排放的全局自相关 |
4.2.1 全局莫兰检验 |
4.2.2 检验结果 |
4.3 化肥碳排放的局部自相关 |
4.3.1 局部莫兰检验 |
4.3.2 检验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5 空间效应视角下黑龙江省化肥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
5.1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
5.1.1 指标选取 |
5.1.2 数据来源及说明 |
5.2 空间计量模型的建立 |
5.2.1 空间面板模型的检验 |
5.2.2 模型的建立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5.3.1 空间杜宾模型的回归结果 |
5.3.2 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与总效应 |
5.4 本章小结 |
6 黑龙江省化肥碳减排的对策建议 |
6.1 制定区域差异化的农业减排建议 |
6.1.1 优先减排区(高-高集聚区) |
6.1.2 重点减排区(高-低集聚区) |
6.1.3 减排观察区(低-高集聚区) |
6.1.4 减排缓冲区(低-低集聚区) |
6.2 制定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以促农业碳减排 |
6.2.1 创新发展:农业碳减排的制度、政策与技术创新 |
6.2.2 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 |
6.2.3 绿色发展: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治理水平 |
6.2.4 开放发展:加强农业低碳发展的国内外合作 |
6.2.5 共享发展:加强合作,共享低碳发展成果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化肥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果农化肥减量行为形成机制研究 ——基于晋、鲁两省苹果种植户调研[D]. 李树强.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2]山东省蔬菜种植户化肥减量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王亭亭.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3]基于农户经济和环境“双优”目标的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优化模拟分析——以邯郸地区小麦生产为例[J]. 钱宸,李凡,李先德,郝晶辉. 自然资源学报, 2021(06)
- [4]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研究[D]. 杨钰玲.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5]兰花科创环境成本核算研究[D]. 郝栋.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6]混改背景下W化肥公司财务战略研究[D]. 罗蓝秋.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7]虚拟水流动驱动机制及风险评估[D]. 张议丹.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8)
- [8]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研究[D]. 崔叶辰. 石河子大学, 2021(01)
- [9]高速铁路噪声负外部性表征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D]. 宣晓梅.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10]黑龙江省化肥投入产生碳排放的空间效应研究[D]. 贺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