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因”三相能缺一吗?

关于“因”三相能缺一吗?

一、关于《“因”的三相可以缺一吗?》(论文文献综述)

王宇,张成糕,郝雯娟[1](2022)在《永磁电机及其驱动系统容错技术综述》文中提出永磁电机具有效率高、功率密度高、控制灵活的特点,研究永磁电机及其驱动系统的容错技术有利于提升其在电动汽车、新能源发电和航空电力作动系统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对近年来永磁电机驱动系统容错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系统地将容错电机本体分为"冗余拓扑"设计和"结构优化"设计来进行归纳总结;将容错算法归纳为"基于电流矢量重构技术"和"基于电压矢量重构技术"来进行类比分析;三相和多相逆变器系统容错技术;位置/速度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故障容错方案,包括冗余传感器和无传感观测器技术。最后,指出目前容错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为永磁电机及其驱动系统容错技术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参考。

陆海玲,赵朝会,申合彪,段利聪[2](2021)在《双Y型三相异步电动机不对称运行故障过程的瞬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准确判断双Y型三相异步电动机不对称运行的故障过程,依据电机不对称理论,借助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双Y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仿真模型,验证了定子绕组不对称时三相电流异常的特性,分析了电阻不对称率对电机运行特性的影响,讨论了电机运行故障的三种工况。结果表明,由绕组不对称导致的三相电流异常是循环放大的,且三相电流的幅值和相角不对称程度随着故障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达哇[3](2021)在《再论汉藏因明的“异喻”理论及其逻辑地位》文中研究表明异喻理论是因明逻辑独有的一种论据概念,汉藏因明都承认异喻理论在因明逻辑论据理论中是不可或缺的。本文通过对异喻理论中"异喻体"与"异喻依"、"异喻依"与"异品"、"异喻"与"因三相"等概念和关系的分析和研究,提出:汉传因明是"因三相"意义上的逻辑体系,藏传因明是"因二相"意义上的逻辑体系。

刘坛[4](2021)在《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单相桥臂故障容错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与传统的三相电机相比,多相电机具有输出功率大、容错能力强、低转矩脉动等优点,尤其在电力牵引、航空航天、舰艇舰船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从数学模型、谐波电流抑制等方面对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系统发生单相桥臂故障后的容错控制策略进行深入研究。首先,论文介绍了双三相PMSM的基本数学模型,分别阐述了基于矢量空间解耦(VSD)理论下的二维、四维电流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的控制原理。其次,针对双三相PMSM驱动系统发生单相开路故障,研究一种基于虚拟矢量的直接转矩容错型控制策略,先对故障后的系统进行降维建模,随后对缺相后的虚拟矢量进行修正和优化,得到最大幅值虚拟矢量及其对应的基本矢量所占比例,使用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对缺相后的系统进行控制。再者,针对采用缺相容错运行时电机的定子铜耗增加等问题,研究了五桥臂逆变器驱动双三相PMSM六相运行容错控制系统,深入分析五桥臂系统的AF共用模式、CF共用模式和BF共用模式,研究了五桥臂系统的双零序注入PWM策略和基于虚拟矢量的直接转矩容错控制策略。根据理论分析和所提控制策略,搭建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的仿真模型进行验证。搭建了双三相PMSM驱动系统实验样机平台,进行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研究容错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张威威[5](2021)在《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高品质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翟自斌[6](2021)在《九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及切套运行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电力推进分系统作为舰船综合电力系统中的主要分系统,也是电能需求量最大的分系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可靠性、高效率、高转矩密度是对大容量推进电机系统的基本要求。多相永磁同步电机具有可靠性高、转矩密度大、动态响应速度快等优点,特别适合在空间受限的舰船上使用。不同于传统三相绕组结构,多相永磁同步推进电机通常采用多套多相绕组结构。一方面,当电机某相发生缺相故障时,可将包含故障相的整套对称绕组从系统中切出,牺牲部分带载能力,最大程度地保证故障电机平稳运行;另一方面,在舰船作业与巡航减速航行时,为避免功率变换器在轻载工况产生不必要的损耗,可根据负载需要主动切套运行,以提高推进系统效率。本文以三套三相绕组构成的九相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九相绕组的合成磁动势,建立了电机正常运行及切套运行时的数学模型,实现了三套三相绕组的自由投切,搭建九相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实验平台完成相关实验验证。首先,应用绕组函数法分析了全对称多相定子绕组合成磁动势,进而推导出多套全对称绕组构成的半对称多套多相永磁同步电机合成磁动势。建立了九相永磁同步电机自然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通过Clark变换和旋转变换,得到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解耦数学模型。其次,使用3-dq建模方法将电机模型解耦至同步旋转坐标系,并将定子电流分解为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进行矢量控制。为使电机拥有更好地控制性能,设计了PI调节器,并对其参数进行整定,增加了电机的抗干扰能力和动态响应速度。随后分析了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对包含转子位置信息的旋转变压器输出信号进行解码仿真,得到电机转子位置与电机转速。然后,对切套后电机参数进行重新计算,建立了九相永磁同步电机切套运行数学模型,并以相电流不超过额定电流为约束条件,计算了电机不同套数绕组运行时的最大输出转矩。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研究了电机被动切套控制方法与主动切套控制方法。针对九相永磁同步电机推进系统主动切套运行,综合考虑了切套前后逆变器和电机本体损耗的变化,提出一种全转矩范围内损耗最小投切方案,以提高推进电机系统的运行效率。最后,搭建九相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实验平台,使用DSP+FPGA作为控制器,设计了与实验相适配的上位机程序。验证了九相永磁同步电机正常运行、切套运行控制方法,以及全转矩范围内损耗最小投切方案的正确性。

曹泽伦[7](2021)在《五相感应电机设计分析与故障运行容错控制》文中研究表明感应电机具有机械性能优异,工作稳定性高,结构简单等优点。现今随着现代控制驱动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日新月异性能出众的电力电子器件,并且对于变频驱动的电机,电机相数不再是传统电机的约束。随着电机相数的增多,更多的自由度和相数冗余使得多相感应电机的发展前景变得愈发光明。因此,研究多相感应电机的运行性能分析及其容错控制策略,对于适应苛刻工作环境要求的电机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以一台型号为Y160L-4、15kW的感应电机作为对照原型机,利用时空相位一致法和槽电动势星形图法设计五相绕组。根据感应电机设计方法及修正公式确定电机基本尺寸,分析五相感应电机的磁场分布,机械特性,起动特性。比较五相电机和原型机特性参数,损耗和效率,验证五相感应电机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其次,搭建五相感应电机数学模型,通过空间解耦变换,得到五相感应电机的空间解耦数学模型。分析多相电机系统的常见故障,具体到断相故障这一最常见情况,建立断相的五相感应电机的空间解耦数学模型。对比分析断相故障下五相感应电机的机械性能,电磁转矩脉动,定转子铜耗,机械效率。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基于总磁动势相等原则和定子铜耗最小原则对断相运行的五相感应电机提出两种控制策略。两种容错控制策略均可实现对断相故障发生所产生的转矩脉动、转速脉动的消除与恢复。转速,转矩也能回归正常运行的数据,且能长时间平稳运行,控制效果优秀。差别在于基于总磁动势不变原则的容错控制方案电流波动更小,但是会产生更高的定子铜耗,基于定子铜耗最小原则下的最佳电流控制策略,在损耗、效率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电流波动方面较大。

马科[8](2021)在《电动汽车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及其容错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许多电机控制系统中,逆变器的应用越来越多。逆变器的使用不仅电机的控制更加简便,同时对电机相数的限制也在不断减少。和传统三相电机相比较,会发现多相电机的转矩更加平滑,系统具多冗余度等特点,使得多相电机在船舶、航空等需要高安全性、低电压大功率和高传动比的领域使用的越来越多。本文将六相永磁同步电机作为被控对象,对其进行矢量控制和容错控制的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建立了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先通过对自然坐标系下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之后按照双三相电机和整体六相电机这两种不同思路,将自然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通过不同变换矩阵,最终得到双d-q变换的电机模型和空间矢量解耦变换的电机模型。其次,对电机的矢量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传统的电流滞环控制对所建立的电机模型进行验证。之后采用双零序注入的PWM算法对六相永磁电机进行控制。此方法可以得到中心对称的PWM波形,且每个开关周期内各功率器件开关次数固定约为一次。与四矢量SVPWM电压调制范围一样,且更易实现硬件化。再次,对电机容错控制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六相永磁电机正常运行时和一相开路时的磁动势和转矩情况,之后根据故障前后磁动势不变为原则,提出了两种优化方案,分别为铜耗最小和输出转矩最大这两种方案,之后根据不同优化方案对剩余电流进行计算。为了改善电流的跟踪性能,本文采用了新型数字电流滞环方式,利用数字微处理器可编程性的特点,降低峰值,改善跟踪性能。最后提出双模运行模式,使得电机可以根据不同运行状态选择运行模式。最后,为实验验证上述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提出据验证方案,之后完成硬件及软件部分工作,最终在完成实验平台的搭建,并对控制策略的正确性进行验证。

罗晓[9](2021)在《双绕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机驱动系统的可靠性对光伏无人飞行器(UVA)的稳定持续飞行至关重要,而普通的三相电机驱动,在发生故障时难以继续工作,因此本文研究了采用具有冗余结构的双绕组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系统,不仅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而且还可以根据光伏发电量的差异进行功率和转矩的分配,提高能量利用率。考虑到无人飞行器工作需求和环境的复杂性,针对驱动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重点研究了双绕组PMSM的矢量控制、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和容错控制。针对双绕组PMSM的矢量控制,本文采用了基于双dq坐标变换的矢量控制策略,将双绕组PMSM视为两套三相子绕组的组合,建立双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两套绕组在控制上相互独立,但是共同承担负载转矩与功率,每一套绕组都配备各自的逆变器与控制器,共同构成双冗余控制系统,通过对两套绕组分别采用三相电机的矢量控制,实现对双绕组PMSM转速与转矩的控制。仿真和实验表明,矢量控制能够实现电机的全速度范围稳定运行。为了实现双绕组PMSM在全速度范围内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本文研究了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算法与IF控制算法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在零低速范围内,利用IF控制算法完成对电机的启动,并实现对电机的带载稳定运行。在中高速范围内,利用MRAS算法实现对电机转速和转子位置角的辨识,实现电机在中高速范围的稳定运行。为了使两种算法能够平滑切换,研究了两种算法的切换策略,确保在切换前后电机的运行状态不发生突变。仿真和实验表明,复合无位置控制算法能够实现电机在全速度范围内的稳定控制。为了提高双绕组PMSM的故障运行能力,重点研究了两相四开关的容错控制策略,当电机发生缺相时,将故障套绕组中性点与直流侧电容中点相连,同时采用四开关调制策略,实现了单套绕组的容错运行。针对单套绕组故障运行出现的剩余相电流幅值增加较大的问题,充分利用两套绕组的双冗余结构,对故障绕组和正常绕组重新进行转矩分配,有效的降低了故障绕组的电流,最终使剩余相电流幅值趋于平衡。对容错控制算法进行仿真,表明所提出的容错控制策略能够实现双绕组PMSM在断相故障时的稳定运行,完成故障情况下转速和转矩的控制。

戈宝军,周晓炎,陶大军,林鹏[10](2021)在《双三相感应电机容错运行状态电磁力分析》文中指出双三相感应电动机在容错前后和故障运行时的电磁力会产生电磁转矩并使电机产生振动噪声。为了研究电磁力对电机的影响,依据有限元磁场分析和麦克斯韦张量法,计算双三相感应电机在额定、缺相、容错时的切向电磁力密度及径向电磁力密度,并进行频谱分析,对比和总结变化规律。同时,通过对比电磁转矩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及样机试验,验证电磁力密度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并对整台双三相感应电机进行电机固有频率分析,并通过电机试验,从而验证电机振动噪声的合理性。此方法与结果为同类电机的电磁力计算提供了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关于《“因”的三相可以缺一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因”的三相可以缺一吗?》(论文提纲范文)

(1)永磁电机及其驱动系统容错技术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永磁电机容错设计
    1.1 永磁容错电机冗余拓扑
        1.1.1 多通道三相永磁容错电机
        1.1.2 多相永磁容错电机
    1.2 增强容错能力的结构优化措施
        1.2.1 增强隔离能力
        1.2.2 增强短路电流抑制能力
2 永磁电机故障容错控制策略
    2.1 基于电流矢量重构技术的容错控制策略
    2.2 基于电压矢量重构技术的容错控制策略
    2.3 动态性能优化策略
3 变换器故障及容错方案
    3.1 变换器故障
    3.2 三相变换器容错拓扑及容错控制策略
        3.2.1 三相四桥臂容错变换器拓扑
        3.2.2 三相开绕组容错变换器拓扑
4 传感器故障及容错方案
    4.1 位置传感器故障容错策略
    4.2 电流传感器故障容错策略
5 总结与展望

(2)双Y型三相异步电动机不对称运行故障过程的瞬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双Y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1.1 电机主要参数
    1.2 双Y型绕组的接法
2 双Y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模型
    2.1 ABC坐标系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计算
    2.2 仿真模型的建立
    2.3 外电路模型的搭建
3 有限元仿真与分析
    3.1 定子电阻不对称时的三相电流特性分析
    3.2 定子电阻不对称率对电流的影响
    3.3 定子电阻不对称工况
4 结 语

(3)再论汉藏因明的“异喻”理论及其逻辑地位(论文提纲范文)

1 汉藏因明的“异喻体”与“异喻依”
2 汉藏因明的“异喻依”与“异品”
3 汉藏因明的“异喻”与“因三相”
4 结论

(4)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单相桥臂故障容错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多相电机研究现状
        1.2.2 多相电机驱动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建模与控制策略
    2.1 双三相PMSM的数学模型
        2.1.1 自然坐标系下双三相PMSM数学模型
        2.1.2 基于矢量空间解耦理论的双三相PMSM数学模型
    2.2 双三相PMSM的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
        2.2.1 六桥臂逆变器电压矢量
        2.2.2 双三相PMSM的矢量控制
        2.2.3 双三相PMSM的直接转矩控制
    2.3 本章小结
3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单相开路故障直接转矩控制策略
    3.1 双三相PMSM单相开路故障下数学模型
    3.2 单相开路故障下虚拟矢量的优化
    3.3 双三相PMSM单相开路故障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及仿真
        3.3.1 双三相PMSM单相开路故障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3.3.2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容错控制仿真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五桥臂逆变器驱动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六相运行容错控制策略
    4.1 五桥臂逆变器驱动双三相PMSM容错系统
        4.1.1 系统结构与基本原理
        4.1.2 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分析
    4.2 五桥臂逆变器驱动双三相PMSM六相运行双零序注入PWM策略
    4.3 五桥臂逆变器驱动双三相PMSM六相运行直接转矩控制容错策略
        4.3.1 五桥臂逆变器驱动双三相PMSM六相运行虚拟矢量合成规则
        4.3.2 五桥臂逆变器驱动双三相PMSM六相运行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4.4 五桥臂逆变器驱动双三相PMSM六相运行容错系统仿真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双三相PMSM单相开路故障实验及分析
    5.2 五桥臂逆变器驱动双三相PMSM六相运行容错控制实验及分析
        5.2.1 稳态性能实验结果及分析
        5.2.2 动态性能实验结果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6)九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及切套运行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多相永磁同步电机及驱动系统研究现状
        1.2.1 多相电机相数的定义
        1.2.2 多相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建模
        1.2.3 多相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研究现状
    1.3 多相电机切套运行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九相永磁同步电机动态数学模型
    2.1 引言
    2.2 九相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绕组结构
    2.3 九相永磁同步电机磁动势分析
        2.3.1 多相对称定子绕组磁动势
        2.3.2 多相半对称定子绕组磁动势
    2.4 九相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2.4.1 九相永磁同步电机参数矩阵
        2.4.2 九相永磁同步电机自然坐标系下数学模型
        2.4.3 九相永磁同步电机坐标变换
        2.4.4 九相永磁同步电机同步旋转坐标系下数学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九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策略
    3.1 引言
    3.2 九相永磁同步电机正常运行矢量控制
        3.2.1 PI调节器参数整定
        3.2.2 九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仿真建模
        3.2.3 低速区仿真
    3.3 旋变解码速度检测
        3.3.1 旋转变压器基本原理
        3.3.2 解码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九相永磁同步电机切套运行控制策略
    4.1 引言
    4.2 电机切套运行对电机参数的影响
        4.2.1 切套运行绕组结构
        4.2.2 九相永磁同步电机切套运行数学模型
    4.3 九相永磁同步电机切套运行矢量控制
        4.3.1 被动切套运行
        4.3.2 主动切套运行
    4.4 电机切套运行性能分析
        4.4.1 电机本体损耗
        4.4.2 逆变器损耗
        4.4.3 驱动系统损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九相永磁同步电机实验系统及结果分析
    5.1 引言
    5.2 九相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实验平台
    5.3 九相永磁同步电机实验系统的软件设计
        5.3.1 DSP与FPGA功能分配
        5.3.2 上位机设计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5.4.1 正常运行矢量控制
        5.4.2 被动切套控制
        5.4.3 主动切套控制
    5.5 电机切套运行性能分析实验验证
        5.5.1 电机本体损耗
        5.5.2 逆变器损耗
        5.5.3 驱动系统损耗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五相感应电机设计分析与故障运行容错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意义与背景
    1.2 多相电机基本理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多相电机基础理论国外研究现状
        1.3.2 多相电机容错控制国外研究现状
        1.3.3 多相电机及其控制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五相感应电机设计与仿真分析
    2.1 五相感应电机绕组设计
    2.2 五相感应电机电磁设计
        2.2.1 五相感应电机主要参数确定
        2.2.2 五相感应电机等效电路及磁场分析
    2.3 性能特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五相感应电机数学模型及故障运行
    3.1 五相感应电机数学模型搭建
    3.2 空间解耦变换及空间解耦数学模型
    3.3 多相感应电机故障分析及五相感应电机断相数学模型
        3.3.1 多相感应电机的故障分析
        3.3.2 五相感应电机缺相数学模型
    3.4 五相感应电机缺相运行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五相感应电机容错控制
    4.1 容错控制
    4.2 最佳电流控制
    4.3 仿真模块搭建
        4.3.1 五相电机容错控制模块的搭建
        4.3.2 具体仿真模块分装
    4.4 数据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8)电动汽车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及其容错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多相电机研究现状综述
        1.2.2 多相电机驱动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六相永磁电机数学建模及分析
    2.1 自然坐标系下数学模型
    2.2 双d-q变换数学模型
    2.3 矢量空间解耦变换的数学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空间矢量宽脉冲调制策略
    3.1 六相永磁电机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拓扑结构
    3.2 基于id=0 的电流滞环矢量控制
        3.2.1 基于电流滞环的六相电机磁场定向控制原理
        3.2.2 系统仿真框图及结果分析
    3.3 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策略
        3.3.1 六相逆变器的电压矢量
        3.3.2 三相解耦SVPWM算法
        3.3.3 双零序注入PWM算法
    3.4 系统仿真框图及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六相永磁同步电机容错控制的研究
    4.1 六相电机的磁势和转矩分析
        4.1.1 正常非故障条件下的磁势和转矩
        4.1.2 Z相开路时的磁势和转矩
    4.2 基于总磁势不变原则的容错控制机理
        4.2.1 以定子铜耗最小作为约束条件的电流优化方案
        4.2.2 以输出转矩最大作为约束条件的电流优化方案
    4.3 六相电机双模式运行的机理
    4.4 系统的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六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搭建及验证
    5.1 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5.2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5.2.1 主电路的设计
        5.2.2 驱动电路的设计
        5.2.3 控制电路的设计
    5.3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5.3.1 系统主程序的设计
        5.3.2 中断子程序的设计
    5.4 实验平台的搭建及实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双绕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双绕组电机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3 双绕组永磁电机关键控制技术分析
        1.3.1 双绕组永磁电机基本控制方法
        1.3.2 永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
        1.3.3 双绕组永磁电机容错控制方法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双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
    2.1 双绕组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2.1.1 电机结构
        2.1.2 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2.1.3 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2.2 基于双dq模型的矢量控制系统
        2.2.1 矢量控制基本原理
        2.2.2 双闭环参数整定
    2.3 仿真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3.1 中高速MRAS控制算法
        3.1.1 MRAS基本原理
        3.1.2 MRAS观测器设计
        3.1.3 仿真分析
    3.2 中低速IF控制
        3.2.1 IF控制基本原理
        3.2.2 仿真分析
    3.3 IF控制与MRAS控制的切换
    3.4 本章小结
4 双绕组永磁同步电机容错控制
    4.1 单元电机的容错控制
        4.1.1 两相四开关容错控制原理
        4.1.2 两相四开关相电流计算
        4.1.3 两相四开关调制策略
        4.1.4 仿真分析
    4.2 双绕组PMSM容错控制
        4.2.1 双绕组PMSM容错控制原理
        4.2.2 仿真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控制系统设计与实验验证
    5.1 实验平台架构
    5.2 系统软件设计
    5.3 实验结果分析
        5.3.1 IF控制实验
        5.3.2 矢量控制实验
        5.3.3 无位置控制实验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双三相感应电机容错运行状态电磁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双三相感应电机的物理模型与电磁力密度算法
2 电机容错前后的电磁力密度分析
    2.1 电机磁场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2.2 电机径向电磁力密度分析
    2.3 电机径向电磁力密度频谱分析
    2.4 电机切向电磁力密度分析
    2.5 电机电磁转矩分析
3 电磁转矩计算的合理性验证
4 电机验证合理性分析
5 结 论

四、关于《“因”的三相可以缺一吗?》(论文参考文献)

  • [1]永磁电机及其驱动系统容错技术综述[J]. 王宇,张成糕,郝雯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2
  • [2]双Y型三相异步电动机不对称运行故障过程的瞬态分析[J]. 陆海玲,赵朝会,申合彪,段利聪.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1(12)
  • [3]再论汉藏因明的“异喻”理论及其逻辑地位[J]. 达哇. 逻辑学研究, 2021(04)
  • [4]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单相桥臂故障容错控制策略研究[D]. 刘坛.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5]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高品质控制技术研究[D]. 张威威.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6]九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及切套运行控制策略研究[D]. 翟自斌. 青岛大学, 2021
  • [7]五相感应电机设计分析与故障运行容错控制[D]. 曹泽伦.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
  • [8]电动汽车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及其容错技术研究[D]. 马科. 太原科技大学, 2021(01)
  • [9]双绕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研究[D]. 罗晓.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10]双三相感应电机容错运行状态电磁力分析[J]. 戈宝军,周晓炎,陶大军,林鹏.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21(02)

标签:;  ;  ;  ;  ;  

关于“因”三相能缺一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