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剂原理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的影响观察

不同方剂原理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的影响观察

一、不同组方原则方剂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影响的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尹梦碟[1](2021)在《邱联群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与相关文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张晓燕[2](2021)在《甘草制祖师麻炮制工艺及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论文以祖师麻甲素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探究祖师麻甘草制(炙法、烘法)的炮制工艺;并基于TLR4/NF-κB/NLRP3通路探讨祖师麻甘草制品改善弗式完全佐剂混合牛Ⅱ胶原(CⅡ)诱导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1.以祖师麻甲素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曲面实验研究甘草汁与祖师麻比例、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祖师麻甘草炙祖师麻炮制工艺的影响,从而优选出甘草炙祖师麻的最佳炮制工艺。2.以祖师麻甲素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曲面实验研究甘草汁与祖师麻比例、闷润时间、烘干温度、烘干时间对祖师麻甘草烘制祖师麻炮制工艺的影响,从而优选出甘草烘制祖师麻的最佳炮制工艺。3.建立弗式完全佐剂并牛Ⅱ胶原(CⅡ)诱导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CIA),通过检测大鼠体重、关节炎评分、足肿胀度、脾脏与胸腺指数、踝关节的组织病理学与X-射线(X-Ray)放射学观察,对于CIA大鼠的治疗作用进行对比研究。4.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白介素-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CIA大鼠踝关节中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大鼠滑膜组织的Toll样受体4(TLR4)、NLRP3、NF-κB、IL-1β表达量,来初步探讨基于TLR4/NLRP3/NF-κB通路的祖师麻不同甘草制品治疗CIA大鼠的作用机制。5.以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细胞)炎症为模型,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测定细胞增殖率、微板法测定细胞中一氧化氮(NO)含量、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IL-1β、IL-10的含量、Western-Blot测定细胞的TLR4、NLRP3、NF-κB、IL-1β表达量,验证祖师麻甘草制品抗炎的作用机制。结果1.甘草炙祖师麻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甘草汁与祖师麻比例为0.8,闷润时间为53min,炒制温度为150℃,炒制时间为14min。2.甘草烘制祖师麻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甘草汁与祖师麻比例为0.8,闷润时间为62min,烘干温度为150℃,烘干时间为100min。3.祖师麻不同甘草制品能显着降低CIA大鼠的关节炎评分(AI)、足肿胀度、改善踝关节红肿、关节和关节软骨的病理状况(P<0.05);且祖师麻甘草制品治疗效果与祖师麻生品相比,虽无显着性差异,但总体祖师麻甘草制品的治疗效果优于祖师麻生品。4.祖师麻不同甘草制品均可调节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IL-10的分泌,还可显着降低CIA大鼠血清中MMPs与VEGF的水平(P<0.05)。此外,还可能通过调节TLR4/NF-κB/NLRP3通路,从而发挥抗炎作用从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祖师麻炮制品可以调节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IL-10的表达(P<0.05),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LR4/NF-κB/NLRP3通路有关。结论本研究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甘草炙祖师麻与甘草烘制祖师麻的炮制工艺参数。药效学研究表明:祖师麻不同炮制品可以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症状,且祖师麻炮制品的治疗效果优于生品。通过体内体外实验对其作用机制进一步探索发现,祖师麻缓解CIA大鼠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并抑制Raw264.7细胞炎症可能与调节炎症因子与抑制TLR4/NF-κB/NLRP3通路有关。

刘芳[3](2021)在《诃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致残率高、危害性大。RA病因复杂,尚未完全阐明,也无有效治愈的特效药。临床治疗药物以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为主,包括传统合成csDMARDs、生物制剂bDMARDs和靶向合成tsDMARDs等。csDMARDs类的代表药甲氨蝶呤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RA治疗首选药,但长期使用可发生胃肠道不适,肝毒性和心血管并发症等,导致部分患者不能坚持用药。bDMARDs和tsDMARDs是新近开发上市的药物,具有起效较快,疗效较好的特点。但个体差异显着,约20%患者在治疗结束时未达预期治疗目标。此外,药物价格昂贵,长期使用可发生感染和血液系统毒性等不良反应也限制了这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因此,研发RA治疗新药一直是药学领域中的重点工作之一。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传承,是寻找RA治疗新药的宝贵资源。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是一味民族药材,在藏药和蒙药中应用广泛,有“万药之王”之称。以诃子为主药组方的风湿止痛丸和扎冲十三味丸等成药制剂在临床被用于RA的治疗并显示出一定的疗效,曾有报道其症状缓解有效率在80%以上。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诃子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但现有关于诃子抗RA的主要活性成分还缺乏系统研究。而已有的药理活性研究主要集中在表型观察,缺乏深入的机制探讨。因此,亟需应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明确诃子治疗RA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而揭示其作用机制。本研究旨在推进诃子等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研究目的:本研究首先拟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诃子治疗RA的潜在活性成分-靶点-通路。采用高分辨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对预测的潜在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进而以LPS诱导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IL-1β诱导MH7A细胞炎症模型和胶原诱导关节炎动物模型,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整体动物水平,明确诃子抗RA的主要活性成分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为将诃子开发为治疗RA的新药提供新证据和新策略。研究方法与结果1.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诃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潜在活性成分-靶点-通路1.1潜在活性成分的确定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和公共数据库查找已有文献报道的诃子化学成分。潜在活性成分的确定原则为:1.同时满足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2.不满足条件1但已有文献报道明确具有抗炎活性的成分。据此原则,共筛选出10个潜在活性成分,6个多酚类和4个生物碱类。1.2潜在活性成分抗RA作用靶点的确定采用反向分子对接服务器(DRAR-CPI)对初步拟定的潜在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行拟合,与TCMSP自带靶点合并,得到诃子活性成分靶点186个;从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RA的靶点共1953个;将RA靶点和诃子药物靶点进行映射,找出47个交集靶点,即为诃子抗RA的作用靶点。经蛋白互作分析,TP53、TNF、IL6、CASP3、ESR1、MAPK14、VEGFA、IL10、PTGS2和BCL2L1是排名前十的关键靶点。TP53、CASP3、VEGFA和BCL2L1主要与细胞增殖、凋亡相关;ESR1主要与激素调节相关;TNF、IL6、MAPK14、IL10和PTGS2主要与炎症相关。1.3通路的确定与“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的构建将诃子抗RA的作用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诃子抗RA的信号通路。借助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诃子治疗RA的“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果共有54条KEGG通路参与诃子抗RA过程中,排在前列的通路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NOD like receptor,NLR)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信号通路、核因子 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Toll 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等。各条信号通路形成交汇通路,并最终通过激活NF-κB和MAPK信号通路诱导炎症发生,提示NF-κB和MAPK信号通路在诃子抗RA的信号通路中发挥核心作用。2.参照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对诃子提取物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与体外活性研究2.1提取物的制备我们选择产地为云南的诃子和炮制诃子(煨诃子),采用超声提取法,以超纯水、50%乙醇水溶液和无水乙醇溶液为溶剂,分别提取得到水提物、50%醇提物和醇提物。2.2提取物成分的定性分析由于50%醇提物兼具水提物和醇提物特性,所以,我们选择诃子和炮制诃子的50%醇提物,参照网络药理学的预测结果,采用高分辨质谱仪对其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诃子和炮制诃子提取物中存在6个多酚类化合物,而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未检出。2.3提取物成分的定量分析采用福林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诃子和炮制诃子水提物、50%醇提物和醇提物中总酚含量和各多酚类成分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总酚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炮制诃子总酚含量高于未炮制诃子,其中50%醇提物的总酚含量最高,显着高于水提物和醇提物。HPLC法分析各多酚类成分含量,结果50%醇提物得到的多酚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炮制诃子50%醇提物中各化合物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诃子宁>诃黎勒酸>没食子酸>柯里拉京>鞣花酸,其中诃子宁是含量最高的单体化合物。2.4提取物与单体化合物的活性研究2.4.1提取物及单体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DPPH法测定诃子和炮制诃子水提物、50%醇提物和醇提物抗氧化能力。结果诃子和炮制诃子的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炮制诃子无论水提物、50%醇提物还是醇提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的活力都高于未炮制诃子。其中炮制诃子50%醇提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力最高,IC50为7.305 μg/mL。同等浓度条件下,各多酚类单体化合物抗氧化活性强于炮制诃子50%醇提物。其中没食子酸抗氧化活性最强,鞣花酸次之,其余4种抗氧化活性相当。2.4.2提取物及其单体抗炎活性研究:采用IL-1β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细胞MH7A炎症模型研究炮制诃子水提物、50%醇提物和醇提物及各多酚类单体化合物对促炎症因子IL-6和IL-8表达的影响。三种不同溶剂提取物对IL-1β诱导的促炎症因子IL-6和IL-8均抑制作用,其中50%醇提物效果最佳,其次为水提物,最后为醇提物。几个单体酚类化合物中,诃子宁和诃黎勒酸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对IL-6和IL-8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呈剂量依赖性。2.5主成分分析明确主要活性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IC50值和低、中、高浓度对IL-6 IL-8抑制率为指标对各单体化合物综合评分排序。结果各化合物按分值高低排序依次为诃黎勒酸(1.28),诃子宁(1.02),柯里拉京(-0.26),鞣花酸(-0.35)和没食子酸(-1.70)。诃黎勒酸和诃子宁得分显着高于另外三个化合物,确定为诃子提取物抗关节炎主要活性成分。3.炮制诃子50%醇提物与主要活性成分诃子宁在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体内的药效学研究因体内药效学研究需要较大的给药剂量,诃子宁和诃黎勒酸市售供货不足。本研究自提成功制备足够的诃子宁单体,故选择炮制诃子50%醇提物和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的诃子宁继续进行体内药效学研究。3.1方法3.1.1模型大鼠的构建以经典的胶原诱导关节炎造模,采用牛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按1:1比例混合乳化为滴水不散开的乳剂,通过尾部皮下注射0.2 mL乳剂,进行初次免疫诱导;第7天采用同样试剂同样方式进行二次免疫诱导,构建大鼠CIA模型。3.1.2分组与给药将42只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160±20 g)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组、CIA模型组、CIA+炮制诃子50%醇提物低剂量组(生药量0.625 g/kg,0.5倍临床使用量)、CIA+炮制诃子50%醇提物中剂量组(1.25 g/kg,1倍临床使用量)、CIA+炮制诃子50%醇提物高剂量组(2.5 g/kg,2倍临床使用量)、CIA+诃子宁组(60 mg/kg诃子宁单体,与高剂量组所含诃子宁等量)和CIA+阳性对照药组(甲氨蝶呤MTX 2.5 mg/kg)。诃子各剂量组和诃子宁组从造模第0天开始每天固定时段灌胃给药,MTX每7天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持续给药28天。3.2结果3.2.1炮制诃子50%醇提物与诃子宁可降低CIA大鼠发病率和改善症状模型组大鼠从第10天左右开始发病,发病以后肢肿胀为主,总体发病率显着高于其余组。而给药组虽有发病,但发病率和关节炎指数评分均显着低于模型组。在右后肢足厚度上,正常组平均足厚度为0.61±0.06 cm,模型组大鼠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足厚度逐渐增加,到第28天时,平均足厚度为0.85±0.17 cm。其余各给药组因疾病程度较轻,足厚度水平也显着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2炮制诃子50%醇提物与诃子宁可降低促炎症因子的表达第21天时,模型组大鼠可见明显足肿胀,但测定血中TNF-α水平,发现并未体现出组间差异,几乎测定不到。而到第28天时,可见模型组TNF-α明显升高,显着高于正常组。而炮制诃子提取物各剂量组和诃子宁组均可抑制TNF-α的表达。IL-1β和IL-6结果与TNF-α相似。但诃子宁单体组与含有等量诃子宁的高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抑制炎症因子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3炮制诃子50%醇提物与诃子宁对肝肾功能和免疫器官指数无影响正常组、模型组、炮制诃子50%醇提物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诃子宁组以及MTX组各间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以及肝肾功能指标(肌酐、ALT、AST和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诃子宁抗关节炎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4.1方法4.1.1模型小鼠的构建采用牛Ⅱ型胶原与完全弗氏佐剂按1:1比例混合乳化为滴水不散开的乳剂,小鼠尾根部皮内注射0.1 mL进行初次免疫诱导;在第21天,采用牛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按1:1比例混合乳化为滴水不散开的乳剂,小鼠尾根部皮内注射0.1 mL进行二次免疫诱导;通过两次诱导构建小鼠CIA模型。4.1.2分组与给药将DBA/1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组,CIA模型组,CIA+诃子宁预防给药组,CIA+诃子宁治疗给药组和CIA+阳性对照组(来氟米特)。其中诃子宁预防给药组从二次免疫后开始每天固定时段灌胃给药,连续给药21天;诃子宁治疗给药组和阳性对照组从大多数动物发病时开始给药,剔除未发病小鼠,保证每组8只以上,连续给药21天。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给予同等体积的不含药溶液,持续给药21天。4.1.3 LPS诱导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研究诃子宁对MAPK通路和NF-κB通路的调控作用选择不抑制细胞增殖但能明显抑制炎症因子表达的低、中、高三个浓度梯度(25、50和100 μM)诃子宁干预LPS刺激RAW 264.7细胞,以激光共聚焦观察诃子宁对MAPK通路p38和NF-κB通路p65的核转录影响;采用核蛋白提取试剂盒分离核蛋白,Westen bloting分别检测核蛋白中MAPK通路p38和NF-κB通路p65表达量的变化。最后选择p38通路抑制剂和NF-κB通路抑制剂进一步验证诃子宁对通路的影响。4.2结果4.2.1诃子宁给药可降低CIA小鼠发病率并减缓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炎模型组从24天左右开始发病,并持续增加,最终90%的小鼠发展为关节炎。而诃子宁预防组在给药期间无关节炎发生,与模型组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从关节肿胀严重程度上来看,诃子宁预防给药组的肿胀程度也显着低于CIA模型组。诃子宁治疗组和阳性对照药来氟米特组在给药后均可效缓解关节肿胀。4.2.2诃子宁能延缓关节滑膜炎症以及软骨与骨损伤通过Micro-CT扫描重建的3D图发现正常对照组小鼠的骨表面光滑,结构完整。CIA模型组小鼠的趾骨和跖骨连接处,以及跖骨和楔状骨连接处的关节溶蚀明显。而诃子宁以及阳性对照药来氟米特显着延缓了这一损伤。HE染色结果也从病理学角度进一步证实了诃子宁可有效抑制关节炎症,延缓关节破坏。4.2.3诃子宁可降低促炎症因子的表达模型组促炎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显着增高,而诃子宁预防和治疗给药均可降低促炎症因子水平,其中尤以治疗给药效果最佳,与阳性药来氟米特效果相当。4.2.4诃子宁可抑制p38、JNK、p65和IκBα磷酸化Western bloting测定小鼠关节组织蛋白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IA模型组MAPK通路的p38、JNK、ERK的磷酸化和NF-κB的p65与IκBα磷酸化水平显着增高。而诃子宁给药可明显抑制NF-κB的p65与IκBα的磷酸化以及MAPK通路的p38与JNK的磷酸化,但对ERK的磷酸化无影响。4.2.5诃子宁抑制p38和p65核转录细胞实验结果显示,LPS可激活RAW264.7细胞,使p38和p65明显核转移,触发炎症反应。而在诃子宁干预后,激光共聚焦下观察到p38和p65核转移明显降低,Western bloting检测到核蛋白中p38和p65的含量也显着下降。4.2.6诃子宁与通路抑制剂有协同作用单独使用诃子宁或p38抑制剂SB203580或NF-κB抑制剂BAY 11-7082能抑制LPS诱导的促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而诃子宁联用上述抑制剂具有协同作用,抑制效果进一步加强。结论:1.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出诃子抗RA的10个潜在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TP53、TNF-α和IL6等47个靶点,调控NF-κB和MAPK为主的54条信号通路发挥抗RA作用。2.以超纯水,50%乙醇水溶液和无水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系统比较了诃子与炮制诃子提取物在总酚含量、各多酚化合物含量以及抗氧化和抗炎活性的区别。明确炮制诃子在总酚含量、抗氧化和抗炎活性方面均优于未炮制诃子。相较于水提物和醇提物,50%醇提物得到多酚含量最高,抗氧化和抗炎活性最强。3.首次对炮制诃子50%醇提物体内抗关节炎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炮制诃子50%醇提物能呈剂量依赖性的延缓CIA大鼠关节炎的发生发展,缓解关节肿胀,降低促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4.对诃子提取物中的5个活性成分没食子酸、柯里拉京、诃子宁、诃黎勒酸和鞣花酸进行较为系统地比较,从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IC 50值和低、中、高浓度对IL-6与IL-8抑制率等方面综合评估,明确诃黎勒酸和诃子宁为诃子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5.首次明确诃子宁是诃子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并对其治疗RA的药效学和作用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结果诃子宁对CIA诱导的大鼠和小鼠关节炎模型都有缓解和治疗作用。可通过抑制MAPK和NF-κB相关蛋白的磷酸化与核转录,进一步抑制促炎症因子的表达,缓解关节炎症,发挥治疗关节炎作用。

杨建萍[4](2021)在《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扶阳通痹基本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作为风湿免疫性疾病,属于临床难治病,是现代医学界的难题之一,也是中医药研究的重点。中医药辨治RA历史悠久、手段多样、经验丰富、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1,2]。郭立中教授临床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着重从阳气立论,不仅着眼于病证本身,更关注人体正气和预后的长远疗效。郭教授辨治的RA患者远期疗效显着,特色鲜明,有必要对其辨治RA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研究目的:(1)系统挖掘和整理郭立中教授临床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学术思想。(2)从网络药理学角度阐明郭教授扶阳通痹治法方药(即扶阳通痹基本方)的可能取效机制。研究方法:(1)门诊收集和整理郭立中教授2013年3月—2020年1月门诊诊治的所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案,根据RA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得到70例344诊次病案信息,建立病案数据库,运用频次频率分析、内外关联规则和K-均值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病案中症状、舌象、脉象、病机、病理因素、方药之间的规律,并结合郭立中教授本人意见,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2)运用现代网络药理学的手段,对郭立中教授辨治RA的扶阳通痹基本方(“人机结合”研究所得)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探讨其取效的可能内在机制。研究结果:(1)郭立中教授辨治的RA患者病案数据挖掘结果:①本研究共纳入70例344诊次RA患者病案,其中男性患者12例(占17.14%),共计58诊次(占16.86%);女性患者58例(占82.28%),共计286诊次(83.14%),女性RA患者和诊次远远高于男性。②RA发病的高发年龄主要有两个阶段:50-69 岁,频次为 199(占 57.84%);30-49 岁,频次为 114(占 33.13%)。③RA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四肢多发关节疼痛、失眠、畏寒、口干不欲饮、疲劳、咳嗽、自汗、便溏,其频次(频率)分别是131(占38.08%)、120(占34.88%)、89(占 25.87%)、75(占 21.80%)、74(占 21.51%)、74(占 21.51%)、56(占16.28%)和52(占15.12%)。④RA患者主要舌象为质淡红、质红、质暗红、苔薄白、苔白腻、齿痕舌、苔黄腻、苔白黄腻和苔少,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112(占 32.56%)、100(占 29.07%)、92(占 26.74%)、70(占 20.35%)、68(占 19.77%)、47(占 13.66%)、43(占 12.50%)、24(占 6.98%)和 20(占5.81%)。⑤RA患者的主要脉象有紧、滑、弱、细、沉、虚、浮和弦,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171(占 49.71%)、118(占 34.3%)、113(占 32.85%)、102(占 29.65%)、96(占 27.91%)、77(占 22.38%)、52(占 15.12%)和 31(占9.01%)。⑥RA临床最为常见的病机证候有寒湿凝滞、气血痹阻、筋骨失养、阳虚气弱、肝肾阳虚和阳虚寒凝,其频次(频率)分别为143(占41.57%)、85(占 24.71%)、73(占 21.22%)、68(占 19.77%)、58(占 16.36%)和 42(占12.21%)。⑦虚、寒、湿、瘀、痰是RA最为常见的病理因素,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259(75.29%)、219(63.66%)、178(51.74%)、125(36.34%)和 41(11.92%)。⑧RA患者所有诊次病案中共计出现中药130种,其中最为常用的中药有炙甘草、附子、淫羊藿、生姜、朱茯神、桂枝、油松节、杜仲、砂仁、白术、黄芪、苍术、威灵仙,巴戟天、刺五加和当归等,其频次(频率)依次是325(94.48%)、282(81.98%)、276(80.23%)、257(74.71%)、228(66.28%)、222(64.53%)、192(55.81%)、188(54.64%)、183(53.20%)、164(47.67%)、149(43.31%)、142(41.28%)、102(29.65%)、94(27.33%)、89(25.87%)和78(22.67%),以温阳、理气健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和补肾添精功效的中药为主。⑨症状内关联规则研究显示:失眠与纳差,畏寒与失眠,失眠与四肢多发关节疼痛,畏寒与四肢多发关节疼痛等症状组合关联度较高。⑩舌象组合关联度较高的有:苔薄腻与质暗红,舌体胖大与质淡红,苔薄白腻与质淡红等。(11)脉象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有:脉沉与脉弱,脉细与脉紧,脉沉与脉滑等。(12)病机证候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有:肝肾阳虚与寒湿凝滞,寒湿凝滞与气血痹阻,气血痹阻、寒湿凝滞与肝肾阳虚等。(13)最常用的病理因素组合有寒、虚、湿、瘀等。(14)最常用的药物组合有附子、桂枝、炙甘草、生姜、淫羊藿,两两之间有较高的关联性。(15)郭教授临床常用的治法有:补阳气、强筋骨,助阳温通、化痰止咳、宣痹止痛,补益肝肾、祛风除湿、疏筋强骨,补益心脾、温潜浮阳、交通心肾,理气畅中祛痹,祛风湿散寒、补肝肾强筋骨、通经络止痹痛,温通解表、散寒祛湿,扶阳添精等8个聚类治法。(16)郭教授临床从扶阳辨治类风关的基本方:扶阳通痹基本方,由附子、淫羊藿、桂枝、生姜和炙甘草组成。(2)以郭教授常用的扶阳通痹基本方(FYTBF,药物组成:附子、淫羊藿、桂枝、生姜和炙甘草)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研究后可知:①扶阳通痹基本方共含有140个有效化合物成分。②扶阳通痹基本方有效成分可以作用104个靶点,扶阳通痹基本方和RA的交集基因靶点有68个,Degree值较高的有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白细胞介素-6(IL-6)、VEGFA、CASP3等靶基因。③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机制可能和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DNA结合转录激活物活性、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转录因子活性和RNA聚合酶Ⅱ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因素有关。④KEGG生物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机制,可能与乙型肝炎、前列腺癌、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细胞凋亡通路、胰腺癌、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研究结论:(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中老年女性为主;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四肢多发关节疼痛、失眠、畏寒、口干不欲饮、疲劳、咳嗽、自汗、便溏、舌(淡)红、脉紧等;症状涉及肢体关节、肝肾、心(神)、肺系和脾胃系统症状;病性总属本虚标实,阳虚气弱、肝肾阳虚为本虚,寒湿凝滞、气血痹阻为标实;治疗上遵循“建极先建中,建中先拨通”治分次第的医学理念,温通解表、散寒祛湿法等八法循序渐进,各有侧重,主次分明;用药上以温通阳气祛寒湿、温补阳气、活血通络等药物为主;附子、(生、干、炮)姜等用量打破常规,高效且无毒。(2)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FYTB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调控的结果。扶阳通痹基本方中140个活性成分(如山柰酚、槲皮素等)多数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生物功能,可交叉调控RA相关的68个靶点,通过影响各类转录因子活性,可以直接或间接调控炎症通路(如NF-kB信号通路、IL-6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凋亡通路(如TP53信号通路、AGE-RAGE 通路等)。

冷雨飞[5](2021)在《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网状Meta分析及其疗效机制的脂质组学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利用网状Meta分析,比较不同艾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差异,旨在明确治疗RA的最佳艾灸疗法,为中医护理技术艾灸的应用提供指导。(2)采用脂质组学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探究RA潜在的脂质生物标志物,以及艾灸治疗RA的潜在作用靶点和网络通路,以期明确艾灸治疗RA的作用机制,为中医护理技术艾灸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网状 Meta 分析:全面系统地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图书馆,EBSCO以及四个中文数据库(万方、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和维普)。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起至2020年10月30日。语言限定为中英文。根据纳排标准,由两名研究员独自进行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两名评价者独立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Stata 15.0中的“mvmeta”和“network”软件包用于网状Meta分析。(2)脂质组学机制实验研究:将32只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牛Ⅱ型胶原对随机选取的16只大鼠诱导建立R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艾灸对照组,艾灸模型组,每组各8只。其中,对照组和模型组不予治疗,艾灸模型组和艾灸对照组进行3周的艾灸治疗。比较4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足趾容积、关节炎评分、血清细胞因子和踝关节组织病理学,通过以上指标评价大鼠的发病情况及艾灸治疗RA的疗效。采集干预后3周的血浆标本,基于液相脂质组学技术分析各组大鼠的脂质代谢谱,探究与RA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以及艾灸治疗RA的作用机制。结果(1)网状Meta分析:①临床有效率:间接灸+西药、悬灸+西药、温灸器灸+西药、间接灸与悬灸在有效率方面优于西药。间接灸+西药、悬灸+西药、温灸器灸+西药、间接灸与悬灸在有效率方面优于中药。其余配对比较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以上所有干预措施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在临床有效率方面排名前3的艾灸疗法依次为:温灸器灸+西药(83.9%),悬灸+西药(79.1%)和间接灸+西药(74.3%)。②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悬灸+西药降低ESR的疗效优于间接灸+西药、温灸器灸+西药、悬灸、间接灸、中药、直接灸+西药和西药;与西药相比,间接灸+西药降低ESR的效果更显着。其余配对比较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以上所有干预措施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在ESR方面排名前3的艾灸疗法依次为:悬灸+西药(98.8%),间接灸+西药(74.7%)和温灸器灸+西药(62.2%)。③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悬灸+西药降低CRP的疗效优于雷火灸+中药、间接灸+西药、间接灸、温灸器灸+西药、中药、悬灸、直接灸+西药和西药;雷火灸+中药降低CRP的疗效优于中药和西药;与西药相比,间接灸+西药和温灸器灸+西药降低CRP的效果更显着。其余配对比较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以上所有干预措施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在CRP方面排名前3的艾灸疗法依次为:悬灸+西药(100.0%),雷火灸+中药(77.9%)和间接灸+西药(61.7%)。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VAS):温灸器灸+中药降低VAS的疗效优于直接灸+西药、间接灸+西药、间接灸、温灸器灸+西药、西药和中药;与西药相比,直接灸+西药更能有效地降低VAS。其余配对比较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以上所有干预措施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在VAS方面排名前3的艾灸疗法依次为:温灸器灸+中药(100.0%),直接灸+西药(69.1%)和间接灸+西药(68.9%)。(2)脂质组学机制实验研究:①造模前,各组大鼠在体重、足趾容积和关节炎指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艾灸治疗后,艾灸模型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有所改善,其体重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增加,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大鼠的足趾容积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组大鼠的关节炎指数逐渐下降,与模型组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艾灸模型组大鼠IL-18、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该组大鼠的踝关节软骨、滑膜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的组织病理情况较模型组有所缓解。②差异代谢物:通过统计分析,在模型组和对照组之间筛选鉴定出33个差异代谢物,主要为脂肪酸(FA)和甘油三酯(TG)。其中,31个差异代谢物在艾灸模型组中相对含量和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艾灸通过上调RA大鼠的DG、FA和碳链长度大于54的TG类物质,下调PC、LPC、PE和碳链长度小于54的TG类物质,使以上差异代谢物水平在干预后趋近于正常水平。此外,21个差异代谢物在艾灸对照组中相对含量和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艾灸可以下调PC、LPC和多数碳链长度小于54的TG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上调多数碳链长度大于54的TG类物质的相对含量。③代谢通路分析.:艾灸可能对于大鼠不同机体状态下的脂代谢均有调节作用。脂质代谢与RA密切相关,在病理状态下,艾灸治疗RA调控的潜在重要代谢通路为α-亚麻酸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在生理状态下,艾灸调控的潜在重要代谢通路为甘油磷脂代谢。结论(1)艾灸联合药物的综合疗法优于单一药物治疗,临床上联合西药较中药更为普遍。悬灸+西药、间接灸+西药、温灸器灸+西药或中药的综合疗法可能是治疗RA潜在的最佳方法,这为临床治疗RA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见解。但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的局限性,本次网状Meta分析的阳性结果在解释时需要非常小心。今后仍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确切的结论。(2)艾灸能改善RA大鼠的一般情况和体重,降低足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还可以减轻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踝关节组织的病理情况,表明艾灸能有效治疗RA。(3)RA大鼠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其中33种差异性脂质代谢物可能是RA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综合差异性代谢物在艾灸模型组与模型组、艾灸对照组与对照组的组间变化,无论大鼠处于生理或病理状态,艾灸均可以下调PC、LPC和多数碳链长度小于54的TG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上调多数碳链长度大于54的TG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而在病理状态下,艾灸还可以上调DG、FA类,下调PE类从而调节RA大鼠的脂代谢紊乱。(4)艾灸可能对大鼠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脂代谢均有调控作用,共同涉及的潜在重要代谢通路为甘油磷脂代谢。

朱成香,周欣,陈华国[6](2020)在《苗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病程长、致残率高、发病群体广,从而受到国内外政府及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我国也不例外,特别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到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影响,RA的发病率显着高于其他地区。贵州苗族人民在同疾病长期抗争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用药经验,但是缺乏系统的归纳整理。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苗药治疗RA常用单味药材、复方及其他治疗方法,以期为深入研究开发与利用苗药治疗RA提供科学依据。

敖丽梅[7](2020)在《蒙药三子汤为基础的系列方剂对CIA大鼠关节新生血管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观察蒙药三子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大鼠关节炎症的影响,比较三子汤、森登4汤、忠伦5汤缓解炎症的作用差异。2.明确三子汤为基础的系列方剂对CIA模型大鼠关节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和潜在机制,分析森登4汤、忠伦5汤与三子汤相比是否具有增效作用或其他作用机制差异。3.观察三子汤为基础的系列方剂含药血清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的影响以及对HUVEC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实验一:以CIA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体重、关节肿胀度、关节炎评分、关节病理改变和炎性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干扰素(Interferon,IFN)-γ水平的评估,观察三子汤、森登4汤、忠伦5汤的不同剂量改善CIA滑膜炎症的作用,筛选出最佳剂量,比较三种复方的药效差异。对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n=10)、造模组(n=110),对造模组构建CIA模型;模型建立完成后,对大鼠随机分组如下:模型对照组,雷公藤多苷片组(0.02g/kg/d),三子汤低、中、高剂量组(1.35g/kg/d,2.7g/kg/d,5.4g/kg/d),森登 4 汤低、中、高剂量组(1.35g/kg/d,2.7g/kg/d,5.4g/kg/d)和忠伦 5汤低、中、高剂量组(1.35g/kg/d,2.7g/kg/d,5.4g/kg/d),各组6只,对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蒸馏水;在初次接受免疫后的第21天,对大鼠口服灌胃给药,持续4周,每日一次;分别在致炎前、给药前、给药1周、2周、3周和4周后,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体重、足爪厚度,对关节炎指数进行评分;灌胃给药前实施大鼠目内眦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抗二型胶原(Collagen typeⅡ,CⅡ)抗体含量;给药4周结束后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对CIA大鼠踝关节的病理改变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大鼠踝关节中的炎性因子IL-1β、IFN-γ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实验二:明确三种复方改善CIA大鼠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和潜在的机制,筛选最佳剂量,比较三种复方的作用差异。延续实验一,取材结束后Elisa法检测CIA大鼠外周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oxide synthase,eNOS)、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含量;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IA大鼠踝关节中VEGFA、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α的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大鼠踝关节中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1、Ang-2、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Tie)-2蛋白的表达。实验三:通过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三种复方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在体外实验中对RA-FLS和HUVEC增殖的作用以及对HUVEC管腔形成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浓度,比较三种复方之间差异,并结合检测血管生成相关的细胞因子,初步探讨三种复方对RA-FLS和HUVEC增殖的作用机制。制备三种复方的含药血清,分别建立以IL-1 β诱导的RA-FLS损伤模型和以VEGF165诱导的HUVEC损伤模型,MTT法检测三种复方不同浓度(5%、10%、20%)的含药血清对两种体外细胞损伤模型的细胞活力;观察三种复方含药血清对HUVEC管腔形成的影响;Elisa法检测RA-FLS细胞上清中VEGF、PLGF、Ang-1、Ang-2的含量及HUVEC细胞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1、VEGFR-2、Tie-2 的含量。结果实验一: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抗CⅡ抗体含量显着增高(P<0.01),提示CIA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三子汤和忠伦5汤高剂量可明显增加大鼠体重(P<0.05);森登4汤和忠伦5汤的高剂量能明显缓解CIA大鼠关节肿胀的程度(P<0.05);三子汤中、高剂量,森登4汤低、中、高剂量和忠伦5汤高剂量都能明显降低CIA大鼠关节炎症评分(P<0.05);三种复方的高剂量都可以明显缓解CIA大鼠踝关节炎症及减轻新生血管的生成(P<0.05);森登4汤和忠伦5汤的高剂量对降低大鼠踝关节中IL-1β、IFN-γ表达具有明显作用(P<0.05),而三子汤没有明显作用(P>0.05)。实验二:Elisa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三子汤、森登4汤的高剂量和忠伦5汤中、高剂量可以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VEGF含量(P<0.05);各给药组大鼠外周血清中eNOS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以三子汤、森登4汤的高剂量和忠伦5汤中剂量效果最佳;忠伦5汤中、高剂量组大鼠外周血清中tP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方法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森登4汤、忠伦5汤的高剂量组大鼠踝关节中VEGF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雷公藤多苷片组,三子汤、森登4汤和忠伦5汤的中、高剂量组大鼠踝关节中PLGF表达均呈降低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森登4汤和忠伦5汤高剂量组大鼠踝关节中的HIF-α表达明显降低(P<0.05)。WB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三子汤、忠伦5汤的高剂量和森登4汤的中、高剂量有下调大鼠踝关节中的Ang-1蛋白表达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复方的各给药剂量都能降低大鼠踝关节中Ang-2蛋白的表达(P<0.05);三子汤、森登4汤的中剂量能降低大鼠踝关节中Tie-2蛋白的表达(P<0.05)。实验三:MTT结果显示,与IL-1 β诱导组相比,三种复方含药血清在抑制RA-FLS增殖方面均有显着作用(P<0.05),最佳浓度都是20%;与VEGF165诱导组相比,三种复方含药血清均能抑制HUVEC的增殖(P<0.05),以20%浓度的三子汤、10%和20%的忠伦5汤含药血清的效果最显着;两种细胞得出各组含药血清疗效的最佳作用时间均为24小时。HUVEC管腔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三种复方20%浓度组的含药血清都有减少VEGF165诱导的HUVEC的管腔形成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IL-1β诱导组相比,10%、20%的三子汤、森登4汤和忠伦5汤含药血清组作用下的VEGF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各浓度组的三子汤、森登4汤和忠伦5汤含药血清均能有效降低PLGF、Ang-1的含量(P<0.01);20%的三子汤、10%、20%的森登4汤和忠伦5汤含药血清均能明显降低Ang-2的含量(P<0.05)。与VEGF165诱导组相比,三种复方含药血清的各个浓度都能降低VEGFR-1的含量(P<0.01);10%、20%三子汤以及5%、10%、20%的森登4汤和忠伦5汤含药血清能降低VEGFR-2的含量(P<0.01);10%、20%的三种复方含药血清能降低Tie-2的含量(P<0.05);各细胞因子有效药物的最佳浓度均为20%。结论森登4汤和忠伦5汤与基础方三子汤相比,在缓解CIA大鼠关节炎症方面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但两者之间没有显着差异。三种复方都能通过调控参与HIF-VEGF-Ang轴中的关键细胞因子来发挥缓解CIA关节新生血管的作用,但发挥药效作用机制各有偏重,三子汤主要通过降低血管生成刺激因子VEGF、eNOS的表达、抑制Ang-2/Tie-2途径发挥作用;森登4汤通过VEGF、HIF-α、eNOS的表达、抑制Ang-2/Tie-2途径发挥作用;忠伦5汤通过下调VEGF、HIF-α、eNOS和Ang-2的表达发挥作用;森登4汤的作用靶点更多,在抗血管新生方面可能更具优势。为三子汤为基础的系列方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进一步研究蒙药优化组方、新药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朱昊如[8](2020)在《基于衰老分子机制探讨脾虚证-补中益气汤相关的生物学基础》文中指出基于“方证相关”理论剖析复杂方证关系是目前方剂学界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网络药理学为研究方证关系的现代内涵提供了新方法。中医学认为衰老与脾虚证关系密切,但目前脾虚与衰老关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几未有见,脾虚-衰老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基于方证相关理论,以补中益气汤与脾气虚证高度关联为逻辑依据,从衰老相立论,利用现代网络药理学方法探查补中益气汤分子药理网络;进一步根据该方的作用预测,在整体-系统-分子水平上,动态观察脾虚证模型演变过程中衰老相关病理生理及生物分子变化,以及补中益气汤的相关效用机制。论文分为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主要涉及近年“方证相关”的研究进展、脾虚证-衰老相关研究进展及补中益气汤现代研究进展三方面内容;实验研究主要包括脾虚证分子内涵与补中益气汤作用相关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脾虚证演变与衰老相关的探讨、以及从衰老探察脾虚证现代内涵及补中益气汤效用机制三部分。研究一脾虚证分子内涵与补中益气汤作用相关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利用TCMSP平台,分别检索补中益气汤组方药味(黄芪、白术、升麻、陈皮、柴胡、人参、甘草、当归、生姜、大枣)活性成分及其关联靶点,利用STRING平台建立靶点PPI网络并导入cytoscape,利用MCODE插件对PPI网络进行聚类来提取核心靶点簇后,使用ClueGO插件对核心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提取主要病/生理功能及生物分子信号通路。结果:①筛选得到补中益气汤活性成分143种,关联靶点162个,其中155个靶点之间存在PPI关系,聚类得到核心簇9个。②富集得到GO条目13组,包括NO生物合成、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等;富集得到KEGG条目12组,包括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等。结论:脾虚证-补中益气汤的关联机制内涵可能涉及由AGE-RAGE通路、IL-17通路及松弛素通路主导的,通过介导核转录因子NF-kB来调节促炎细胞因子分泌的炎性调节过程。研究二脾虚证演变与衰老相关的探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每组各18只。对照组常规饲养,模型组采用“游泳力竭+饥饱失常”法复制脾虚模型。各组大鼠:①隔日观察外观行为评分,每日称量摄食量,每周末观测体质量及粪便含水率。②于实验第2-4周末进行强迫负重游泳实验,测定负重游泳时长;实验第3、4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定位航行实验逃避潜伏期和空间探索实验的游泳速度、潜伏期、平台穿梭次数、目标象限路程比及探索路线。③于实验第14、21、28d灌服D-木糖溶液后收集尿液,ELISA法测定尿D-木糖含量,计算D-木糖排泄率。于实验第15、22、29d随机分三批麻醉处杀:取脾脏、胸腺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取血清,利用ELISA法测定GAS、MTL、AGEs、BDNF、VIP、IL-1β、IL-6、TNF-α水平,利用生化法测定CRP水平;取海马,利用ELISA法测定AGEs、Aβ1-40、Aβ1-42、glu、GABA、IL-1β、IL-6、TNF-α 水平。结果:较之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①a.实验第2-4周皮肤毛发、行为状态、活跃程度、睡眠状态积分显着升高(P<0.01);第1-4周体质量、摄食量显着降低(P<0.01);第3、4周粪便含水率升高(P<0.05)。b.实验第4周负重游泳时间显着降低(P<0.01)。c.实验第4周脾脏指数与胸腺指数显着降低(P<0.01);第2-4周尿D-木糖排泄率显着降低(P<0.01),血清VIP水平降低;第3、4周血清GAS水平降低;第4周血清MTL水平降低(P<0.05或0.01)。②a.实验第3、4周空间探索潜伏期升高、穿越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路程比降低(P<0.05),探索路线呈随机策略。b.实验第2-4周海马GABA水平降低;第3、4周海马IL-1β水平显着升高;第4周海马Aβ140、血清BDNF水平降低(P<0.05 或 0.01),海马 AGEs、Aβ1-42/Aβ1-40、glu、IL-6、TNF-α 水平升高(P<0.05或0.01)。c.实验第2周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P<0.05或0.01);第4周血清IL-1β、TNF-α水平显着降低(P<0.01)。结论:脾虚大鼠模型演化过程逐渐出现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脑衰老表现,其分子特征体现为海马毒性蛋白累积、炎性水平升高与递质稳态兴奋性失衡。研究三从衰老探察脾虚证现代内涵及补中益气汤效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给药组与高剂量给药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常规饲养,模型组及各给药组按研究二方法持续造模4周,低、高剂量给药组自第15d至第28d起分别按5.85g/kg/d、17.55g/kg/d灌服补中益气汤水煎液。各组大鼠:①按研究二时间及方法观测外观行为评分、摄食量、体质量及粪便含水率。②按研究二方法,于实验第4周末进行强迫负重游泳实验;第4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③实验第28d按研究二方法测定尿D-木糖排泄率。于实验第29d麻醉处杀后:取脾脏、胸腺计算脏器指数;取血清,ELISA法测定GAS、MTL、BDNF、VIP、IL-1β、IL-6、TNF-α 水平;取海马,ELISA 法测定 AGEs、Aβ1-40、Aβ1-42、glu、GABA、IL-1β、IL-6、TNF-α、TGF-β1 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 p65NF-kB,Western-blot 测定 p65NF-kB、p-p65NF-kB、RAGE、Iba-1,免疫荧光双标法测定NeuN+cleavedcaspase-3、Iba-1+TNF-α、Iba-1+TGF-β1共表达;取下丘脑,免疫组化法测定p65 NF-kB,Western-blot测定p65 NF-kB、p-p65 NF-kB、Iba-1。结果:①较之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a.皮肤毛发、行为状态、活跃程度、睡眠状态积分升高(P<0.05或0.01),体质量、摄食量显着降低(P<0.01);粪便含水率升高(P<0.05)。b.负重游泳时间显着降低(P<0.01);尿D-木糖排泄率,血清GAS、MTL水平显着降低(P<0.01);血清VIP水平显着升高(P<0.01)。c.空间探索潜伏期显着增加(P<0.01),穿梭平台次数与目标象限路程比均降低(P<0.05),空间探索路线呈随机式策略。d.血清BDNF水平降低(P<0.05);海马AGEs、Aβ1-42、Aβ1-42/Aβ1-40、RAGE、glu、Iba-1、IL-1β、IL-6、TNF-α 水平上升(P<0.05 或 0.01);p65NF-kB 表达量及活化程度上升(P<0.05或0.01),GABA、TGF-β1水平降低(P<0.05或0.01),NeuN 与 cleaved caspase3、Iba-1 与 TNF-α 共表达数增加(P<0.05 或 0.01)。e.下丘脑Iba-1表达量、p65NF-kB表达量及其活化程度显着上升(P<0.01),GnRH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f.脾脏及胸腺指数显着降低(P<0.01),血清IL-1β、TNF-α及TGF-β1水平显着降低(P<0.01)。②较之于模型组,各给药组大鼠:a.一般表征行为积分、体质量、摄食量、粪便含水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0.01)。b.负重游泳时间显着增加(P<0.01);尿D-木糖排泄率,血清GAS、MTL水平均升高(P<0.05或0.01);血清VIP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c.空间探索潜伏期显着缩短(P<0.01),空间探索路线呈趋向式策略;高剂量组大鼠穿梭平台次数增加(P<0.05)。d.血清BDNF水平升高(P<0.05);海马NeuN与cleaved caspase3、Iba-1与TNF-α共表达数均降低(P<0.05),Iba-1与TGF-β1共表达数均增加(P<0.05或0.01);p65NF-kB表达量及活化程度均下调(P<0.05 或 0.01);AGEs、Aβ1-42、RAGE、glu、Iba-1、IL-1β 水平均降低(P<0.05或0.01),其中低剂量组大鼠海马IL-6与TNF-α水平显着降低(P<0.01);TGF-β1水平显着升高(P<0.01)。e.下丘脑Iba-1表达量、p65NF-kB表达量及其活化程度降低(P<0.05或0.01),GnRH表达量均升高(P<0.05)。f.高剂量组大鼠胸腺指数、血清IL-1β及TNF-α水平均升高(P<0.05或0.01);各给药组大鼠血清TGF-β1水平均升高(P<0.05 或 0.01),IL-6 水平显着降低(P<0.01)。结论:脾虚大鼠同时存在海马炎性衰老与外循环免疫衰老,AGEs/RAGE/NF-kB通路介导的小胶质细胞M1型激活与神经元凋亡可能是脾虚大鼠出现脑衰老表现的潜在机制。补中益气汤具有良好的健脾抗衰效用,其机制可能涉及抑制海马AGEs/RAGE/NF-kB信号通路过度激活及诱导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化来保护神经元。本研究将方证相关理论与网络药理学分析手段相结合,以衰老为切入点,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层面系统探察了补中益气汤-脾虚证关联的机制,为探索中医方-证关联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新思路。

田秋红[9](2020)在《清热解毒、化痰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heumatoid arthritis-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的临床疗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清热解毒、化痰通络法治疗RA-IL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一:检索CNKI、Wan Fang、VIP、CBM、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药复方治疗RA-IL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8月1日。检索词为:“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间质性肺病”、“中药”、“Rheumatoid Arthritis”、“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等。研究二:纳入符合标准的RA-ILD患者共60例,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西药治疗(治疗用药中的激素、免疫抑制剂可根据患者病情及经医师判断酌情选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热解毒、化痰通络的中药复方:白花蛇舌草30g、黄芩20g、贝母10g、瓜蒌20g、橘红10g、丹参20g、姜黄10g、豨莶草15g、知母10g、桔梗10g、防风10g、生甘草6g。治疗疗程为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价、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要素改善情况、DAS28评分、HAQ评分、RF、CCP、ESR、Ig G、Ig A、Ig M、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一:纳入12篇RCT研究,共762例患者,其中试验组402人,对照组360人。试验组中1项研究为单纯中药复方治疗,其余均为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均为为常规西药治疗,Meta分析结果如下:(1)临床总有效率:RR=1.43,95%CI(1.28,1.60),P<0.00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胸部HRCT评分:合并发现异质性较大,未进行合并,6项研究结果均显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3)实验室指标:在ESR方面:MD=-8.36,95%CI(-13.45,-3.2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RP方面:MD=-0.76,95%CI(-1.99,0.48),P=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RF方面:合并发现异质性较大,未进行合并分析,3项研究结果均显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共1项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4)肺功能:在FVC%方面:MD=7.40,95%CI(1.24,13.57),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C%方面:MD=5.98,95%CI(1.94,10.03),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LC%方面:MD=6.56,95%CI(3.24,9.87),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EV1%方面:因干预措施不同未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均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DLCO%方面:MD=8.03,95%CI(2.25,13.81),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a O2方面:合并发现异质性较大,未对其合并分析,2项研究结果均显示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5)不良反应:RR=0.48,95%CI(0.21,1.12),P=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二:两组均各脱落1例,未纳入统计分析,各研究结果如下:(1)疾病疗效:试验组显效9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9.31%。两组疾病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胸部HRCT评分改善情况: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6.66%,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65.52%。(4)中医证候要素改善情况:试验组在咳嗽、咳痰、胸闷、气短、乏力、呼吸困难、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屈伸不利、晨僵时间、口渴、汗出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发热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咳嗽、气短、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屈伸不利、晨僵时间、口渴、汗出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咳痰、胸闷、乏力、呼吸困难、关节压痛、发热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在改善乏力、呼吸困难、关节压痛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改善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屈伸不利、晨僵时间、发热、口渴、汗出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DAS28评分改善情况: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DAS28评分总有效率为86.21%,对照组DAS28评分总有效率为72.41%。(6)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RF、Ig M改善方面: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R、Ig A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Ig G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在RF、抗CCP抗体、ESR、ESR、Ig A、Ig M改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生活质量评价HAQ评分改善情况:两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安全性指标:两组总体不良反应情况比较经?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6?2=1.137)。结论:研究一:本研究证实单纯中药复方或联合西药治疗RA-ILD中具有一定优势,在总有效率、HRCT评分、ESR、肺功能指标FVC%、VC%、TLC%、FEV1%、DLCO%方面优于单纯西药。研究二:清热解毒、化痰通络法的中药复方治疗RA-ILD中具有一定优势,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胸部HRCT评分、DAS28评分,改善乏力、呼吸困难、关节压痛,降低RF、ESR、Ig A、Ig M及HAQ评分方面优势显着。

白尹豪[10](2020)在《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基于现阶段临床证据,探索采用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可行性;2.观察隔药灸脐法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甲状腺功能、形态及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1.Meta分析: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全面检索所有关于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人工筛选的方法收集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证据,使用Cochrane Handbook推荐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isk of bias tool对纳入试验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图。2.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单盲法将纳入的60例患者分为隔药灸脐组30例、隔淀粉灸脐组30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SH)、甲状腺激素滴度(TPOAb、TGAb)、甲状腺形态、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SF-36)的变化。结果:1.Meta分析结果:(1)与单纯使用西药相比,灸法在升高FT3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降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GAb值、MCA值、TSH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4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2)与单纯使用西药相比,灸法联合西药在降低桥本中状腺炎患者TGAb值、MCA值、TPOAb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3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效果优于西药;在降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SH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4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2.临床研究结果:(1)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患者颈前肿大、畏寒怕冷、胃脘或胁肋痛、情绪抑郁、便溏不爽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P<0.01),隔淀粉灸脐组患者情绪抑郁、便溏不爽的临床改善明显(P<0.01);隔药灸脐组总有效率为80.95%,隔淀粉灸脐组总有效率为42.11%,比较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2)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在治疗后FT3、FT4、TSH较治疗前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隔淀粉灸脐组在治疗后仅FT3水平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程度上,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甲状腺抗体滴度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治疗前后TPOAb、TGAb组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隔淀粉灸脐组患者治疗前后TPOAb、TGAb组内比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POAb、TGAb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甲状腺形态方面:隔药灸脐组治疗前后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甲状腺峡部厚度、左叶厚度、右叶厚度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隔淀粉灸脐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健康状况评分方面:隔药灸脐组患者治疗后在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方面均有改善(P<0.05);隔淀粉灸脐组患者仅在在一般健康状况方面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在一般健康状况、健康变化方面两组差值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生理机能方面两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现阶段临床证据表明,与常规西药相比,灸法在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方面可能存在优势。2.隔药灸脐法可以明显改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SH)以及甲状腺抗体滴度水平(TPOAb、TGAb),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改善甲状腺肿大程度,且疗效优于隔淀粉灸脐法。

二、不同组方原则方剂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影响的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组方原则方剂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影响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甘草制祖师麻炮制工艺及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词英汉对照
前言
第一章 甘草炙祖师麻工艺的研究
    1.材料
        1.1 试药和试剂
        1.2 仪器
    2.方法
        2.1 祖师麻甲素定量测定
        2.2 甘草炙祖师麻炮制工艺单因素实验
        2.3 响应曲面实验
        2.4 工艺验证
    3.结果
        3.1 甘草炙祖师麻炮制工艺单因素结果
        3.2 响应曲面结果
        3.3 工艺验证
    4 讨论
第二章 甘草烘制祖师麻工艺的研究
    1.材料
        1.1 试药和试剂
        1.2 实验仪器
    2.方法
        2.1 祖师麻甲素定量测定
        2.2 甘草烘制祖师麻炮制工艺单因素实验
        2.3 响应曲面
    3.结果
        3.1 甘草烘制祖师麻炮制工艺单因素结果
        3.2 响应曲面结果
        3.3 工艺验证
    4.讨论
第三章 祖师麻不同炮制品抗弗式完全佐剂并牛Ⅱ胶原诱导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比研究
    1.材料
        1.1 试药和试剂
        1.2 仪器
        1.3 动物
    2.方法
        2.1 炮制品的制备
        2.2 药液的制备
        2.3 动物分组与给药
        2.4 体重和脏器指数的测定
        2.5 影像学评估
        2.6 踝关节组织病理切片
        2.7 数据处理
    3.结果
        3.1 大鼠一般体征的变化结果
        3.2 大鼠足肿胀度与AI评分结果
        3.3 大鼠脏器指数结果
        3.4 影像学评价大鼠踝关节损伤影响
        3.5 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4.讨论
        4.1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疗法
        4.2 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常用动物模型
        4.3 甘草炙祖师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与关节软骨病理损伤模型治疗作用
第四章 基于TLR4/NF-κB/NLRP3通路的祖师麻甘草制品作用机制研究
    1.材料
        1.1 试药和试剂
        1.2 仪器
        1.3 动物
    2.方法
        2.1 血清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6、IL-10、IL-1β表达的测定
        2.2 血清免疫相关因子含量测定
        2.3 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大鼠踝关节NLRP3、NF-κB表达
        2.4 大鼠滑膜组织TLR4/NF-κB/NLRP3通路蛋白表达的测定
        2.5 数据处理
    3.结果
        3.1 祖师麻不同炮制品对CIA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
        3.2 祖师麻不同炮制品对CIA大鼠血清风湿相关因子的影响
        3.3 祖师麻不同炮制品对CIA大鼠踝关节内NLRP3、NF-κB表达的影响
        3.4 祖师麻不同炮制品对CIA大鼠滑膜组织TLR4/NF-κB/NLRP3通路的表达
    4.讨论
第五章 祖师麻不同炮制品改善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的作用机制研究
    1.材料
        1.1 试药和试剂
        1.2 仪器
        1.3 细胞
    2.方法
        2.1 祖师麻不同提取物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 细胞培养
        2.3 细胞上清液的制备
        2.4 LPS诱导Raw细胞炎症模型的建立
        2.5 CCK8法测定Raw264.7细胞系的存活率
        2.6 细胞上清液中NO与炎性因子的含量测定
        2.7 细胞中蛋白的表达
        2.8 数据处理
    3.结果
        3.1 祖师麻不同炮制品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的活力和NO含量的影响
        3.2 祖师麻调节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
        3.3 祖师麻不同炮制品对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4.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文献综述 祖师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诃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诃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性成分-靶点-通路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参照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对诃子提取物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与体外活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诃子提取物与主要活性成分诃子宁在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体内的药效学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诃子宁抗关节炎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5.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现状及诃子治疗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扶阳通痹基本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与文献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调查
        1.2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3 RA的临床诊断
        1.4 RA的西医治疗
        1.4.1 治疗原则
        1.4.2 一般治疗
        1.4.3 药物治疗
        1.4.4 免疫净化
        1.4.5 外科治疗
        1.4.6 功能锻炼
    2 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2.1 RA的中医病名探讨
        2.2 RA的病因病机研究
        2.2.1 病因研究
        2.2.2 病机研究
        2.3 RA的中医治疗
        2.3.1 辨证分型论治
        2.3.2 辨证分期论治
        2.3.3 成方及验方治疗
        2.3.4 中成药和中药制剂治疗
        2.3.5 针灸治疗
        2.3.5.1 针刺治疗
        2.3.5.2 艾灸治疗
        2.3.5.3 耳针治疗
        2.3.6 推拿治疗
        2.3.7 药浴、热敷
        2.3.8 穴位贴敷
        2.3.9 穴位注射疗法
        2.3.10 中药离子导入疗法
        2.3.11 中医调护
    3 述评
第二部分 郭立中教授辨治RA的病案数据挖掘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案资料来源
        2.2 疾病诊断标准
        2.3 病案纳入标准
        2.4 病案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案信息采集
        3.2 病案信息预处理
        3.3 病案数据处理方法
        3.3.1 郭教授辨治RA病案数据库的建立
        3.3.2 病案数据清理
        3.3.3 病案数据术语规范化
        3.4 病案数据挖掘平台的建立
        3.5 病案数据挖掘方法
    4 结果
        4.1 病案一般情况
        4.1.1 性别比例分布
        4.1.2 年龄频次频率分布
        4.2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4.3 舌象频次频率分布
        4.4 脉象频次频率分布
        4.5 病机证候频次频率分布
        4.6 病理因素频次频率分布
        4.7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4.8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4.8.1 内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4.8.1.1 临床症状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2 舌象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3 脉象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4 病机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5 病理因素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6 药物内关联规则项集
        4.8.2 外关联规则结果
        4.8.2.1 临床症状与舌象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2 临床症状与脉象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3 临床症状与病机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4 临床症状与病理因素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5 临床症状与药物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6 脉象与病机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7 脉象与药物外关联规则项集
        4.9 K-均值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4.9.1 病机证候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4.9.2 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4.9.3 病机证候与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5. 讨论
        5.1 阳气多伤的时代背景
        5.2 阳气不足、寒湿凝滞在类风湿关节炎形成中的作用
        5.3 “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数据挖掘结果分析
        5.3.1 一般情况
        5.3.2 临床症状
        5.3.3 舌象
        5.3.4 脉象
        5.3.5 病机与辨证
        5.3.6 病理因素
        5.3.7 聚类处方与治法
        5.3.8 扶阳通痹基本方释义
        5.3.9 常用中药与配伍
        5.3.9.1 单味中药
        5.3.9.2 药对
        5.3.9.3 附子用量与减毒
第三部分 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扶阳通痹基本方的有效成分筛选
        1.2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预测
        1.3 RA的疾病相关靶点检索
        1.4 绘制RA和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靶点Veen图
        1.5 构建“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关系图
        1.6 构建蛋白质互作关系网络及筛选核心靶点蛋白
        1.7 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
    2 结果
        2.1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活性成分
        2.2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
        2.3 RA的疾病相关靶点
        2.4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靶点和RA疾病相关靶点Veen图
        2.5 扶阳通痹基本方的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的网络图
        2.6 绘制PPI关系图和barplot图
        2.7 GO与KEGG富集功能分析
    3 讨论
        3.1 中药活性成分分析
        3.2 关键蛋白和靶基因分析
        3.3 KEGG通路分析
第四部分 典型病案选
    1 寒湿凝滞,气血痹阻案
    2 阳虚阴浮,心肾不交案
    3 痰湿凝滞,气血痹阻案
    4 阳虚寒凝,气血不畅案
    5 心脾阳虚,血不养神案
    6 阳虚气弱,筋骨失养案
    7 肝肾阳虚,寒湿凝滞案
    8 阳虚水停,寒湿凝滞案
    9 阳虚感寒,痰湿内伏案
    10 湿热瘀阻,气血不畅案
结论
本论文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1 不足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缩写语表
    附表2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3 舌象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4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5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6 药物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附表7 病机系统聚类分析位点结构
    附表8 病机与药物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附表9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列表
    附表10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作用靶点
    附表11 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可能关键靶标列表
    附表12 PPI中关键靶蛋白Degree值
致谢
个人简介

(5)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网状Meta分析及其疗效机制的脂质组学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1.1 类风湿关节炎的概念
        1.2 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
        1.3 诊断与鉴别诊断
        1.4 西医对于RA的治疗
        1.5 其他治疗手段
    2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对于RA的治疗
    3 艾灸治疗RA的理论研究
        3.1 艾灸治疗RA的中医理论依据
        3.2 艾灸治疗RA的临床应用
        3.3 艾灸治疗RA的规范化研究
        3.4 艾灸治疗RA的机制研究
    4 脂质组学概述
        4.1 脂质组学的概念
        4.2 脂质组学的常用技术
        4.3 RA与脂质分子密切相关
        4.4 RA代谢组学中关于脂质的发现
        4.5 RA的脂质组学研究
        4.6 中医药领域的脂质组学研究现状
第二章 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网状Meta分析
    1 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估
        1.6 数据综合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不良事件、脱落与随访
        2.4 方法学质量评估
        2.5 传统Meta分析结果
        2.6 网状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研究的临床意义
        3.2 局限性和启示
        3.3 结论
第三章 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血浆脂质组学实验研究
    1 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1.4 血浆样本预处理
        1.5 分析条件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艾灸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疗效观察
        2.2 数据质量控制
        2.3 脂质组学代谢轮廓分析
        2.4 RA模型血浆代谢轮廓分析
        2.5 RA模型血浆差异代谢物鉴定
        2.6 代谢通路分析
    3 讨论
        3.1 造模动物和方法的选择
        3.2 艾灸对RA大鼠的疗效观察
        3.3 脂质组学结果分析
    4 小结
论文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致谢

(6)苗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单味药材治疗RA
    1.1 黑骨藤
    1.2 飞龙掌血
    1.3 雷公藤
    1.4 青风藤
    1.5 追风伞
    1.6 威灵仙
    1.7 八角枫
    1.8 金铁锁
    1.9 铁筷子
    1.1 0 其他
2 复方治疗RA
    2.1 苗药金乌健骨方
    2.2 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
    2.3 苗药四大血
    2.4 其他
3 治疗RA的其他方法
4 结论与展望

(7)蒙药三子汤为基础的系列方剂对CIA大鼠关节新生血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类风湿关节炎血管新生病理介质的研究概况
        1 概述
        2 巨噬细胞和滑膜成纤维细胞与RA血管新生
        3 参与血管生成病理介质的研究概况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蒙药对RA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1 概述
        2 RA与血管新生
        3 中药抗RA血管新生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4 蒙药抗RA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进展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三子汤为基础的系列方剂对CIA大鼠关节炎症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三子汤为基础的系列方剂对CIA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三子汤为基础的系列方剂含药血清对体外RA-FLS、HUVEC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基于衰老分子机制探讨脾虚证-补中益气汤相关的生物学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方证相关”研究进展
        前言
        1 方证相关的文献研究与数据挖掘
        2 方证相关的临床应用
        3 方证相关的实验探索
        4 方证相关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脾虚证与衰老相关的研究进展
        1 脾虚与衰老关系的中医学认识
        2 脾虚与衰老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进展
        3 脾虚与衰老相关性的实验研究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补中益气汤现代研究进展
        1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
        2 补中益气汤药理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研究一 脾虚证分子内涵与补中益气汤作用相关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数据库及软件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脾虚证演变与衰老相关的探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三 从衰老探察脾虚证现代内涵及补中益气汤的作用机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1 立论背景及研究思路
    2 脾虚模型大鼠的衰老样变及其生物学表征
    3 脾虚证脑衰老样变的炎性损伤机制
    4 补中益气汤的抗衰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5 研究创新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清热解毒、化痰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试验一 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小结
试验二 清热解毒、化痰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试验设计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终止标准
        1.8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疗程
        2.3 合并用药
        2.4 观察项目
        2.4.1 一般情况
        2.4.2 疗效性指标
        2.4.2.1 影像学疗效评价
        2.4.2.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2.4.2.3 疾病活动度DAS28
        2.4.2.4 实验室血清学检查
        2.4.2.5 生活质量评价
        2.2.3 安全性指标
        2.5 疗效评判标准
        2.5.1 疾病疗效评价
        2.5.2 胸部HRCT评价标准
        2.3.3 中医证候评价标准
        2.5.4 疾病活动度DAS28评价标准
        2.6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病例入组脱落情况
        3.2 基线资料比较
        3.3 结果比较
        3.4 安全性指标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灸法为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5 偏倚风险评估
        1.6 软件与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基本信息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2.4 Meta分析结果
        2.5 安全性分析
    3 小结
    4 讨论
        4.1 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立法依据
        4.2 研究的局限性
        4.3 对临床的启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受试者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及样本量
        2.2 盲法实施
        2.3 治疗方法
        2.4 试验过程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方法
        2.7 评价标准
    3 结果
        3.1 病例剔除及脱落情况
        3.2 两组基线情况比较
        3.3 试验结果
    讨论
        1 中医学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证型分析
        1.3 中医对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
        1.4 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机制研究
        1.5 小结
        2 西医学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2.1 桥本甲状腺炎的病因
        2.2 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
        2.3 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
        2.4 小结
        3 结果分析
        3.1 试验结果分析
        3.2 隔药灸脐法与隔淀粉灸脐法疗效差异分析
        4 疗效机理分析
        4.1 隔药灸脐法应用概述
        4.2 灸法作用
        4.3 药物作用
        4.4 穴位作用
        4.5 综合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近十年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四、不同组方原则方剂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影响的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邱联群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与相关文献研究[D]. 尹梦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甘草制祖师麻炮制工艺及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D]. 张晓燕.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诃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 刘芳.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
  • [4]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扶阳通痹基本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D]. 杨建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网状Meta分析及其疗效机制的脂质组学实验研究[D]. 冷雨飞.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苗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 朱成香,周欣,陈华国.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0(21)
  • [7]蒙药三子汤为基础的系列方剂对CIA大鼠关节新生血管的影响[D]. 敖丽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基于衰老分子机制探讨脾虚证-补中益气汤相关的生物学基础[D]. 朱昊如.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清热解毒、化痰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D]. 田秋红.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D]. 白尹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不同方剂原理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的影响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