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审计决定”的五种方法

全面实施“审计决定”的五种方法

一、全面落实“审计决定”的五种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瓦席约则[1](2021)在《四川省美姑县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问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张甜[2](2016)在《济南市基层专项审计调查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专项审计调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活动和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国家重大投资项目、惠民政策落实等情况进行调查和监督的一种重要的审计职能。专项审计调查在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促进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改善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深化改革、促进依法行政和推进廉政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审计署和基层各级审计机关广泛开展了各类专项审计调查工作。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政府和公众对专项审计调查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而审计机关特别是广大基层审计机关由于理念落后、信息不对称和审计力量不足等原因,在专项审计调查的实践中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专项审计调查的一些理念和实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本文以济南市专项审计调查工作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整理了济南市以及其他审计机关专项审计调查工作的大量数据与案例,并借鉴以往专项审计调查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济南市专项审计调查工作的发展历程、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同时,从基层审计机关实际出发,结合案例具体分析了济南市专项审计调查存在的计划编制不科学、资源分配不合理、审计方法单一、审计成果运用不足、审计调查查处违法问题和揭示经济风险能力较弱、缺乏专项审计调查绩效评价体系和理论研究不足等六个方面的问题,从计划制定、绩效评价、体制机制、风险识别、成果运用和理论研究等六个环节深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济南市和其他基层审计机关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建立专项审计调查高风险领域评估制度、建立专项审计调查绩效评价体系、创新专项审计调查方法、推进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提高专项审计调查成果运用能力以及对专项审计调查进行新的准确定位等六项完善基层专项审计调查的对策建议,以期妥善解决其在专项审计调查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更好的发挥专项审计调查在深化改革、完善国家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纵观我国专项审计调查的许多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成果,虽然有较强的学术价值,不过关于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调查实践的研究并不多,既有的实证研究也由于时期较早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导致缺乏指导实践的意义。所以,本文最大的创新点是结合济南市专项审计调查的实际情况,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实现审计调查现代化的角度,把专项审计调查定位为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同时,提出建立专项审计调查高风险领域评估制度和绩效评价体系、创新专项审计调查方法、实现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等改革和发展的具体建议,这对基层审计机关专项审计调查工作的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由于作者在专项审计调查数据搜集方面面临的困难和视野的局限,本文在数据的分析方面仅能依托于既有的数据,由于缺乏全国范围的准确全面的数据,现有的分析可能存在偏颇之处,另外基于作者作为审计一线工作者而非专业审计理论研究者,本文在审计理论的分析方面也缺乏一些理论研究的深度,这些不足之处还需要今后专项审计调查的研究者予以弥补。

杜昊[3](2015)在《基于价值链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 ——以A公司为例》文中指出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及审计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增值型内部审计。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和我国新颁布的内部审计准则中都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概念、内涵做了相关阐述。然而,现阶段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理论体系不够完善,不足以指导实践,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本文站在价值链的角度结合A公司分析了如何对企业实施基于价值链的增值型内部审计。案例中的A公司作为国内某大型汽车制造商的分公司,自成立以来就面临着营业利润下滑的问题,基于这种情况,集团总部对A公司进行了增值型内部审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体来说文章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的现状进行概括,阐述文章的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首先阐述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具体概念、内涵。在此基础上阐述其与传统内部审计在目标、对象及审计方法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增值型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途径及方式。第三部分,对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增值型内部审计要点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将价值链理论引入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可行性,以及站在价值链视角分析时应该将供应链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方式。最后说明供应链审计应具有的内容。第四部分,案例分析:以A公司为例。首先介绍A公司的基本状况、审计前该公司面临的经营问题、公司进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过程,审计人员提出的建议及审计后的效果。第五部分,A公司案例的相关启示,主要是关于改进基于价值链理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建议。第六部分,指出本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研究的展望。强调随着增值型内部审计这一先进观念的推行,必将对提升企业业绩起到更大作用。其中案例分析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本文研究围绕A公司的经营状况,分析公司内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内部审计并提出改进意见。此部分注重内部审计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类似公司内部审计建设、发挥价值增值作用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李丹[4](2016)在《免疫系统论视角下的JTKG集团内部审计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所带来的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开始进入了高风险经营的时代,企业单位的腐败案件频频发生,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中能发挥的作用等研究及相关理论也不断深入地发展,由监督和评价职能转向确认与咨询职能,由传统的检查、评价与咨询功能,转向免疫系统论功能,提出了内部审计也能为组织创造价值的观点;内部审计应当在组织对风险的管理、抵御、防控及免疫等各项环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深入研究了“免疫系统”论及“免疫系统”论视角下的组织内部审计的本质、职能、方法及作用等相关的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借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世界通信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和金鹰国际集团公司在内部审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在国内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实务操作及理论研究,已经取得的相关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免疫系统”论的相关基本理论,结合国有企业集团的独有特征,认为目前江苏JTKG集团作为国有独资企业,在2014年度对下属各子公司的专项审计中,通过内部审计在组织的财务、风险、专项及审计管理等方面,所开展的审计工作的基础上,指出企业经营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审计改进建议,进行改正。通过调研JTKG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认为其工作在“免疫系统”的事前预防、事中抵御和事后揭示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为:集团内部审计体制和理念有待提高、完善,审计管理制度内容不规范、实施不到位,审计方法与技术落后且审计力量不足,对内部审计工作在组织治理中的重要性,高管层的认识程度还不够高,在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的控制体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内部审计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不到位等导致审计范围不完整、职责与权限不明确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等。考虑集团现阶段工作的主要目标、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规划,针对以上问题,提出适应集团当前的改革环境和自身发展需求的内部审计改进建议,使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新功能,能够实现为组织创造价值的作用,具体通过:完善集团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重新设计集团内部审计的管理办法,规范集团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设立审计委员会或实行审计派驻制,增强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独立性,提高其工作的胜任能力,提高企业的“免疫系统”风险管理意识,合理确立内部审计工作机构及其人员,在组织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使其参与企业管理,为组织增加价值,完善内部审计的问责制度,做到权、责、利的统一等来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改进JTKG集团内部审计的实施方法,加强其技术建设及审计的队伍、人员建设,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率,加强风险导向下的企业审计预警系统的建设,构建内部审计工作的免疫检测系统等活动,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完善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理念的建设工作,建立科学的“免疫系统”视角下内部审计的工作理念,促使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能,向增值型与服务型进行转变,使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逐步转向对企业风险的“免疫力”等活动上,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性。

时建厅[5](2015)在《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全过程法律风险防控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施工总承包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管理环节多、施工周期长、质量要求高等特点,这决定了施工总承包人在施工过程中有较高的经营风险,众多案例也揭示出施工总承包人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需要对防控法律风险的对策开展深入研究。本文结合具体、详实的案例,从施工总承包人的角度研究项目全过程的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按照工程进展顺序将施工总承包项目划分为项目投标和合同签订阶段、合同履约阶段、合同结算阶段,对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和法律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探索法律风险的防控措施。针对项目投标和合同签订阶段的法律风险,从对我国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分析入手,总结出投标人面临的六项法律风险,并提出规避合同风险的有效措施。针对合同履约阶段的法律风险,结合施工总承包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引发的诉讼案例,对工程转包、工期延误、工程审计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认定工程转包的重要依据,分析了工程延期的原因,梳理和审视了我国审计法律体系,最后提出合同履约阶段法律风险防控的重要措施。针对合同结算阶段的法律风险,深入讨论了工程结算有关价款争议的情形和风险,论述了适用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形式和例外情形,提出了保理在工程价款清收中的方法。并且提出了防控法律风险的机制,进而为建筑行业的法律风险认知、应对和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施工总承包项目全过程法律风险对策进行研究,希望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朱融融[6](2014)在《我国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的协调》文中研究说明内部审计机构是组织内部的特殊机构,其职责就是对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和评价。为了履行职责,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与组织内部所有的人员打交道,还要与组织外部的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如果不能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就很可能导致内部审计人员与相关人员之间产生冲突,不仅无法保证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还会直接影响内部审计人员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对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围绕我国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的协调进行研究。内部审计工作的特征决定了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开展审计工作前,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得到适当管理层的授权和支持;在审计过程中,要和各职能部门的人员进行交流,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在审计结束后,为了确保审计建议被理解和采纳,要与被审计人员进行沟通。我国的内部审计人际关系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本文详细介绍了每个构成部分的内容和特征。作者在总结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对我国内部审计人际关系产生影响的三个主要因素,包括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对内部审计人际关系的影响;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对内部审计人际关系的影响;我国人际关系的社会取向对内部审计人际关系的影响。由于组织中各成员的利益需求、心理控制和价值观不同,容易发生人际冲突。处理人际冲突有五种不同的方式,包括对抗,逃避,顺应,妥协和合作。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其中,合作是最有效的处理方式。合作是指冲突双方寻找满足共同需求的方法,达到人际关系的协调。最后本文针对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冲突提出一些可行的协调建议和方法。

陈云梅[7](2013)在《中小银行内部审计流程与制度再造研究》文中认为银行业作为金融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在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但同时,中小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自有资金比例较低,财务杠杆较长,特别是在金融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银行业的风险也急剧放大。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银行破产倒闭事件,虽然有着国际金融环境、金融自由化、及政府货币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最终仍应归结到这些银行在经营的过程中对风险管理的失控,其中内部审计的失职是其中之一。中小银行内部审计,是银行风险防范及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在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中位于第三道防线。我国银行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公司治理日趋完善,在资产规模及资产质量上取得了重大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多数中国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从事真正的商业银行业务的时间仍然较短,对于风险控制,特别是行内部审计理论研究、制度建设、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和薄弱环节。通过梳理国内、外内部审计理论及实践研究,从中小银行内部审计的内容和作用开始分析,借鉴国外主要国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流程和体制情况,结合国内银行业的发展过程和内部审计现状,对国内中小银行内部审计流程与制度体系进行了研究,本文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理论为基础,着重于建立具有独立性、权威性、垂直的内部审计体系及制度保障措施,对内部审计流程和制度体系进行完善和创新。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促进中小银行更好的保障内部审计进行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切实做到对风险的早期识别、预警和控制,进而采取措施化解风险,确保银行经营目标的实现和资金、财产的安全。

王晴川[8](2011)在《国家审计准则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的国家审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是中国审计制度建设的一个进步,同时也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执行力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对新国家审计准则的学习,从审计准则的内在涵义、各项规范要求、国家审计准则与其他职业准则、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审计工作流程等方面入手,结合实践工作,探讨新的国家审计准则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蓝青[9](2011)在《企业环境绩效审计方法比较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我国在环境绩效审计方面已经开展了一些研究,如一些学者对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方法、准则、报告等理论方面进行了探讨,但对企业环境绩效审计方法之间的比较和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审计方法应用是否恰当,对整个审计工作进程和审计结论的正确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只有方法应用得当,才能实现审计目标,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审计人员的风险。本文围绕环境绩效审计方法比较及应用研究这根主线,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介绍到实践操作,逐步进行了研究。首先从环境绩效审计基本理论入手,包括概念、目的、内容、准则、依据、标准等进行了简单介绍,为后面经验结果的借鉴工作打好理论基础。然后,笔者根据自身审计工作经验对企业环境绩效审计内容中所涉及的三个重点方面常用的审计方法的对比及应用进行了论述。最后,以一个完整的案例介绍了审计方法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和产生的效果,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现代企业环境绩效审计开展提供方法比较及应用的依据和参考。有助于督促政府、中介机构、企业从实际出发,调整审计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环境绩效审计工作开展。在环境绩效审计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同行业竞争力,同时促进绩效审计理论体系的持续完善,为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全面、有效开展作出贡献。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对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等作了介绍;第二章对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审计方法和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相关概念、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目标、内容、准则、依据和标准、绩效审计方法选择依据等方面;第三章笔者根据自身审计工作经验对企业环境绩效审计内容中所涉及的三个重点方面常用的审计方法的对比及应用展开了详细论述;第四章对已经开展的企业环境绩效审计项目进行了调研,并剖析已有的企业环境绩效审计项目典型案例,论述了企业环境绩效审计所取得的初步成效;第五章有针对性地提出开展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选题具有新颖性和现实性。企业环境绩效审计是一个新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企业环境绩效审计定义、方法、准则、报告等方面较多,但对企业环境绩效审计方法选择的研究比较少;同时,在现实中,尤其是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和复杂化的今天,如何应用正确的审计方法开展企业环境绩效审计,更具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何海霞[10](2011)在《灾后重建资金与物资跟踪审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跟踪审计是我国当前绩效审计的四种审计模式之一,目前已逐渐在国家各种审计工作中推行并广泛使用。2009年,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办把灾后重建跟踪审计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力量,先后组成17个审计组,对汶川等7个重灾县(市)及部分省级主管部门和单位,共计195个重建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审计发现在灾后重建规划落实、资金筹集分配管理、项目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15个主要问题;向纪检机关移送案件1起,检察机关已立案逮捕并起诉2人,公安机关拘留11人;向审计署上报情况简报和工作动态17期1,灾后重建资金与物资跟踪审计的成果非常突出,为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证。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审计工作方案》显示,跟踪审计重点关注的内容是灾后重建资金与物资的筹集、分配、管理、使用情况;对省和省以下各级政府投入、社会各界捐赠募集,以及对口支援方委托审计的,用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资金与物资,将进行全程跟踪审计。在上述背景下,笔者选择灾后重建资金与物资跟踪审计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目的在于透彻研究跟踪审计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建立健全并积极推行跟踪审计的审计模式。为实现此目的,就有必要对跟踪审计产生的背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如何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等进行深入地分析,有必要对跟踪审计的内涵、模式、特点、内容、方法、程序等进行深入地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跟踪审计制度,并对其在灾后重建资金与物资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展望,进而提出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本文的主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灾后重建中实施跟踪审计的必要性及其功能体现。该部分主要从实施跟踪审计的必要性和跟踪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两方面来研究。笔者认为对灾后重建资金与物资开展跟踪审计工作、确保资金与物资合理正确有效的运用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跟踪审计对灾后重建工作进行客观评价并及时向社会公告,一方面能减少各方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矛盾和信任危机,另一方面还能够引导积极、正确的社会舆论,给灾后重建创造公平和谐的环境。此外,审计机关对灾后重建实施跟踪审计,切实履行好自身的社会责任,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和公信力,促进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同时,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必然有其不同于传统审计模式的功能,即“免疫系统”功能。笔者认为,审计“免疫系统”是指审计机关接受人民的委托,依法、独立、专门、主动去预防、揭示和查处问题,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安全运行,跟踪审计要充分发挥在经济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审计工作应长期坚持的方向。跟踪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体现为它的检测功能、预警功能、保护功能、清除功能和修补功能。第二部分,灾后重建资金与物资跟踪审计的基本内容。该部分主要介绍了灾后重建中跟踪审计的内容如何确定、重点内容是什么、查证关注的三个方面以及查实的结果状况。笔者认为,跟踪审计内容的确定可以围绕着资金与物资项目的筹集、分配、使用、管理这一条主线来进行,而按照这一主线确定的跟踪审计的重点内容有账户管理情况、资金运行情况、支出拨付情况、预算管理情况、配套资金安排情况和核算情况。通过对灾后重建万亿资金的跟踪审计,关注灾后重建资金与物资运用的合理性、效率性和经济性,审计工作人员查实的结果是资金与物资在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有的地区灾后重建资金与物资相对存量较多,而有的地区则出现短缺和不足的现象,资金与物资损失浪费,缺乏合理公正的分配,效益发挥不佳,管理不善,不能把最急需的资金和物资送到最急需的地方;公共举报鼓励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很多问题传达不到上级,引不起足够的重视;出现营私舞弊、重建款物滥用乱用、优待亲友等现象以及暗箱操作、隐瞒、截留、挪用、挤占和倒卖重建资金与物资等问题;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主体对灾后重建款物跟踪审计意识淡薄,并且缺乏上下级、同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和相互监督机制,造成职能部门在内部管理重建款物的时候出现重大疏漏、管理不善等问题;对审计思路和流程重视不够,优化不到位,不能根据灾后重建的进度及时调整和优化审计方法;相关审计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灾后重建款物跟踪审计的特殊性;灾后重建款物跟踪审计监管和审计监督的措施和制度不健全等等,并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第三部分,灾后重建资金与物资跟踪审计的方法和技巧。作为理论基础,该部分首先介绍了跟踪审计的基本特征、主要原则和基本职能,从而提出跟踪审计的方法、程序、相关技巧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跟踪审计的基本方法有:(1)实施审前调查,突出重点,实现审计的预防职能;(2)实施“全程审计”和综合审计,实现审计的揭露职能;(3)提供被审计单位改进建议,实施整改,实现审计的抵御职能。同时,灾后重建跟踪审计工作中有很多技巧可循,具体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沟通和约束机制;加强审计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根据适当情况调整和优化审计思路;加强审计监管力度,制定相应的审计监督措施和流程。第四部分,灾后重建资金与物资跟踪审计的效果评价。该部分从跟踪审计效果评价的必要性、跟踪审计效果评价的方法与评价内容、跟踪审计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跟踪审计结果的公告制度设计四个方面做了详尽的研究。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对灾后重建跟踪审计的效果进行评价,审计工作人员才得以知道,哪些地方是重要的关注点,哪些环节存在问题,哪些工作需要改进,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重建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对跟踪审计的效果进行评价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灾后重建资金与物资跟踪审计的效果评价可以从资金与物资投入环节和资金与物资使用环节入手,检查和评价资金与物资投入使用的合理性、效率性和经济性,它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而评价指标则分为总体指标和具体指标。另外,笔者认为审计结果公告,就是审计机关把审计和专项调查的结果,除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其他不对外披露的内容外,全部对社会公告。实行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众对知情权的要求必然提高,把审计作为提高民众知情权的专业手段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第五部分,研究结论和启示。该部分总结了灾后重建中实施跟踪审计的优越性,实践中存在的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启示。不同于灾难发生时的抗震救灾工作,灾后重建工作的有效性集中体现在民生设施的完善性和灾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说灾后重建工作更具长期性和持久性。经过审计部门的不断地实践、探索与创新,灾后重建跟踪审计正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促进了内需的扩大,刺激了经济的快速复苏,为国民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能量与活力,将灾后重建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对四川省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跟踪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审计模式,笔者研究的跟踪审计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这是选题视觉上的一个新颖点。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实践总结—理论研究的研究模式,充分发挥国家跟踪审计监督的“免疫系统”功能,深入探讨灾后重建资金与物资跟踪审计的内涵、特点和模式,并通过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办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实施资金与物资跟踪审计的实践来检验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分析总结不足之处,通过这种研究思路进一步完善灾后重建资金与物资跟踪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二、全面落实“审计决定”的五种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面落实“审计决定”的五种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2)济南市基层专项审计调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本文创新之处
第2章 专项审计调查的理论概述
    2.1 专项审计调查的概念和含义
    2.2 专项审计调查的内容和特征
    2.3 专项审计调查的基本原则
第3章 济南市基层专项审计调查的措施及成效
    3.1 济南市专项审计调查的进程
        3.1.1 专项审计调查的初始阶段(1989-1994)
        3.1.2 专项审计调查的规范阶段(1995-2005)
        3.1.3 专项审计调查的转型阶段(2006-至今)
    3.2 济南市专项审计调查的主要措施
        3.2.1 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项目以拓宽选题渠道
        3.2.2 以“三结合”的方式统筹配备审计人员
        3.2.3 制定完善规范专项审计调查程序的各项制度
        3.2.4 出台审计限时制以提高审计效率
        3.2.5 开展审前公示和公开审计结果以接受社会监督
    3.3 济南市专项审计调查的主要成效
        3.3.1 提高了审计服务改革发展的精准度
        3.3.2 拓宽了审计监督的领域
        3.3.3 促进了公共资源使用绩效的提高
        3.3.4 提高了审计工作的透明度
第4章 济南市专项审计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济南市专项审计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专项审计调查项目计划的编制不够科学
        4.1.2 专项审计调查项目资源分配不太合理
        4.1.3 专项审计调查项目采用的审计方法较为单一
        4.1.4 审计成果的运用还不能适应政府和公众的需求
        4.1.5 专项审计调查发现违法乱纪和高风险问题的能力较弱
    4.2 济南市专项审计调查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4.2.1 在制定专项审计调查项目计划时缺乏科学权威的指引
        4.2.2 缺乏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
        4.2.3 创新审计方法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4.2.4 识别审计风险存在障碍
        4.2.5 审计成果综合运用渠道不足
        4.2.6 专项审计调查的理论研究存在局限
第5章 优化专项审计调查的对策建议
    5.1 建立专项审计调查高风险领域评估制度
    5.2 建立专项审计调查绩效评价体系
    5.3 创新专项审计调查方法
    5.4 推进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
    5.5 提高专项审计调查成果运用能力
    5.6 赋予专项审计调查新的准确定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3)基于价值链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 ——以A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
    1.2 本文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增值型内部审计定义与内涵
        1.3.2 实施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途径及方式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与思路框架
        1.4.2 本文的创新
2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
    2.1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概念及内涵
    2.2 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的区别
        2.2.1 审计目标、定位不同
        2.2.2 审计职能、领域的不同
        2.2.3 审计模式、方法不同
    2.3 增值型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途径及方式
3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要点分析
    3.1 将价值链理论引入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可行性
    3.2 供应链审计——基于价值链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主要方式
    3.3 供应链审计的要素分析
        3.3.1 供应链审计的特点
        3.3.2 供应链审计应包含的内容、流程
4 案例分析
    4.1 A公司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背景
    4.2 A公司的审计流程
    4.3 公司采购环节的审计
        4.3.1 公司采购阶段的审计流程
        4.3.2 公司采购阶段的问题
        4.3.3 产生相关问题的原因
        4.3.4 审计组的建议
    4.4 A公司生产环节的审计
        4.4.1 公司生产阶段的审计流程
        4.4.2 公司生产环节的主要问题
        4.4.3 问题产生的原因
        4.4.4 审计部门的建议
    4.5 A公司销售环节的审计
        4.5.1 A公司销售环节的流程
        4.5.2 A公司销售环节存在的问题
        4.5.3 A公司销售环节产生问题的原因
        4.5.4 审计部门的建议
    4.6 A公司物流环节的审计
        4.6.1 A公司物流环节的流程
        4.6.2 A公司物流环节存在的问题
        4.6.3 A公司物流环节产生问题的原因
        4.6.4 审计部门的建议
    4.7 审计之后的绩效评价
5 案例启示
6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的不足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免疫系统论视角下的JTKG集团内部审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回顾
        1.2.1 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1.2.2 内部审计发展现状的研究
        1.2.3 内部审计发展展望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典型案例
    2.1 免疫系统论视角下的内部审计理论
        2.1.1 免疫系统论
        2.1.2 免疫系统论视角下的内部审计的本质
        2.1.3 免疫系统论视角下的内部审计的职能
        2.1.4 免疫系统论视角下的内部审计的方法
        2.1.5 免疫系统论视角下的内部审计的作用
        2.1.6 免疫系统论视角下的内部审计的特征
    2.2 国内外集团企业内部审计经典案例
        2.2.1 国外集团企业内部审计经典案例
        2.2.2 国内集团企业内部审计经典案例
第三章 江苏JTKG集团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
    3.1 江苏JTKG集团简介
        3.1.1 江苏JTKG集团的业务范围
        3.1.2 江苏JTKG集团的组织结构
    3.2 江苏JTKG集团内部审计的现状
        3.2.1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状况
        3.2.2 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3.2.3 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程序
        3.2.4 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权限
        3.2.5 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要求
    3.3 江苏JTKG集团内部审计的成效
        3.3.1 风险审计有助于完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3.3.2 财务审计有助于监管企业财务活动
        3.3.3 审计管理有助于规范审计事项
        3.3.4 专项审计有助于解决重大问题
第四章 免疫系统论下江苏JTKG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内部审计事前预防体系不健全
        4.1.1 集团内部审计体制有待完善
        4.1.2 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度不够
        4.1.3 内部审计理念有待提高
        4.1.4 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体系存在缺陷
    4.2 内部审计事中执行制度不完善
        4.2.1 审计部门的审计范围不完整
        4.2.2 审计部门的职责与权限不明确
        4.2.3 审计方法与技术落后
    4.3 内部审计事后保障措施不到位
        4.3.1 内部审计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不到位
        4.3.2 审计力量不足影响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发挥
        4.3.3 审计管理制度内容不规范
        4.3.4 审计制度规定与实际实施不对应
第五章 免疫系统论下JTKG集团内部审计问题改进建议
    5.1 健全内部审计事前预防工作体制
        5.1.1 完善内部审计体制
        5.1.2 提高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
        5.1.3 强化内部审计理念
        5.1.4 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5.2 完善内部审计事中工作制度
        5.2.1 扩大内部审计范围
        5.2.2 明确内部审计职责与权限
        5.2.3 做好内部审计后续学习教育工作
    5.3 加大内部审计事后工作执行力度
        5.3.1 应用科学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技能
        5.3.2 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5.3.3 规范集团内部审计内容
        5.3.4 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独立性
        5.3.5 完善内部问责制度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全过程法律风险防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方法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方法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合同理论
        2.1.1 合同的法律特征
        2.1.2 合同订立的程序
        2.1.3 合同的效力分析
    2.2 风险管理理论
        2.2.1 风险的分类
        2.2.2 风险的特点
        2.2.3 风险管理的阶段
    2.3 理论的运用
        2.3.1 施工总承包合同的法律性质
        2.3.2 全过程风险管理
第三章 对施工总承包项目实施中法律风险的认识和理解
    3.1 关于法律风险的认识
    3.2 关于施工总承包项目法律风险的认识
        3.2.1 施工总承包的含义
        3.2.2 施工总承包项目实施中法律风险的界定
        3.2.3 施工总承包项目实施中法律风险的类别
    3.3 施工总承包项目实施中法律风险识别与应对的现状及必要性
        3.3.1 施工总承包项目实施中法律风险识别与应对现状的实例
        3.3.2 施工总承包项目实施中法律风险识别与应对的必要性
第四章 项目投标和合同签订阶段法律风险的识别与对策
    4.1 项目投标阶段法律风险识别
        4.1.1 串通投标的法律风险
        4.1.2 未响应招标文件的法律风险
        4.1.3 联合体投标的法律风险
        4.1.4 出让资质证书的法律风险
        4.1.5 退出竞标的法律风险
        4.1.6 不签订合同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
    4.2 合同签订阶段法律风险识别
        4.2.1 签订黑白合同的法律风险
        4.2.2 合同条款的法律风险
    4.3 项目投标和合同签订阶段法律风险的应对策略
        4.3.1 增强法律规范意识
        4.3.2 重视投标前的尽职调查工作
        4.3.3 注重合同条款的设定
第五章 合同履约阶段法律风险的识别与对策
    5.1 合同履约阶段法律风险识别
        5.1.1 工程转包的法律风险
        5.1.2 工期延误的法律风险
        5.1.3 工程审计的法律风险
    5.2 合同履约阶段法律风险的应对策略
        5.2.1 注重过程控制
        5.2.2 明确管理权限
        5.2.3 严格执行合同
        5.2.4 强化价款确认
第六章 合同结算阶段法律风险的识别与对策
    6.1 合同结算阶段法律风险识别
        6.1.1 工程价款支付的法律风险
        6.1.2 工程价款优先受偿的法律风险
        6.1.3 工程价款清收的法律风险
    6.2 合同结算阶段法律风险应对策略
        6.2.1 建立项目法律顾问制度
        6.2.2 建立项目经理考核制
        6.2.3 建立证据管理的保障机制
        6.2.4 探索工程价款清收的事前防范机制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我国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的协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 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问题的相关文献综述
    第二节 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协调的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章 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的特征及其构成
    第一节 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 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的构成
第四章 我国内部审计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对内部审计人际关系的影响
    第二节 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对内部审计人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 我国人际关系取向对内部审计人际关系的影响
第五章 我国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的问题——人际冲突
    第一节 我国内部审计中人际冲突的类型
    第二节 我国内部审计中人际冲突的影响
第六章 我国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的协调方法
    第一节 适当管理层应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
    第二节 内部审计人员应树立良好职业形象
    第三节 内部审计人员应提高胜任能力
    第四节 内部审计人员应积极营销内部审计
    第五节 内部审计人员应尝试参与式审计方式
    第六节 内部审计人际关系协调案例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中小银行内部审计流程与制度再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框架
第2章 银行内部审计相关理论综述
    2.1 内部审计学相关理论
        2.1.1 内部审计的主要特征
        2.1.2 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和范围
        2.1.3 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2.2 内部审计流程再造的相关理论
        2.2.1 流程再造理论的产生
        2.2.2 流程再造理论的意义
        2.2.3 中小银行内部审计流程再造理论框架
    2.3 中小银行内部审计的作用
    2.4 中小银行内部审计的职能
第3章 国内外中小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
    3.1 国外主要国家内部审计模式
        3.1.1 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
        3.1.2 英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
    3.2 中小银行内部审计流程及制度概述
        3.2.1 国内中小银行内部审计流程概况
        3.2.2 国内中小银行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概况
        3.2.3 国内中小银行内部审计现状
        3.2.4 兴业银行内部审计组织及制度建设情况
第4章 国内中小银行内部审计制度与流程的再造
    4.1 中小银行内部审计流程与制度存在的问题
        4.1.1 中小银行内部审计流程存在的问题
        4.1.2 中小银行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4.2 基于风险管理导向的中小银行内部审计
        4.2.1 风险管理的概念与发展
        4.2.2 基于风险管理导向的中小银行内部审计框架
    4.3 中小银行内部审计流程的再造
        4.3.1 建立风险导向的的内部审计流程
        4.3.2 建立创新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
        4.3.3 改变只重结果,不问过程的作法,加强内控评价审计
        4.3.4 重视审计后续整改工作,切实保障审计效果
        4.3.5 充分利用IT技术,强化非现场审计
    4.4 中小银行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再造
        4.4.1 加强中小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及权威性
        4.4.2 完善中小银行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4.4.3 建立职业化的审计师培养机制
第5章 中小银行内部审计流程再造与制度体系运行的保障措施
    5.1 采取措施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5.2 以增加价值转变审计职能为契机,提高审计地位
    5.3 提高人力资源保障,建设高素质内部审计人员体系
    5.4 加大科技技术保障力度,丰富审计方法
    5.5 加强内控评价审计、重视审计后续整改工作
    5.6 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确保审计流程再造得到有效执行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国家审计准则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准确理解新准则的内在涵义
二、全面贯彻落实新准则的规定
三、熟练应用国家审计准则与其他职业准则
四、灵活掌握新准则的各项要求
五、辩证思考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
六、正确履行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
七、严格执行审计工作流程

(9)企业环境绩效审计方法比较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点
2 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基本理论
    2.1 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相关概念
    2.2 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目标
    2.3 企业环境绩效审计内容
    2.4 企业环境绩效审计准则、依据和标准
    2.5 绩效审计方法选用的依据
3 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方法比较及应用
    3.1 审查企业执行环境政策情况的审计方法比较及应用
    3.2 审查企业环境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方法比较及 应用
    3.3 审查企业环境项目的审计方法比较及应用
4 案例研究—某街区环境整治工程绩效审计项目
    4.1 项目概况
    4.2 审计目标、评价标准、审计思路、内容及重点
    4.3 审计步骤与方法
    4.4 审计结果
    4.5 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审计建议
    4.6 审计经验与体会
5 应对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措施和建议
    5.1 注重在日常工作中渗透环境绩效审计
    5.2 注重探索与其他审计有机结合的审计新模式
    5.3 注重加强对专业环境绩效审计人员的培养
    5.4 注重与外部专家的交流和合作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10)灾后重建资金与物资跟踪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跟踪审计的内涵
        1.2.2 跟踪审计的模式
        1.2.3 跟踪审计的特点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论文贡献和研究难题
2 灾后重建中实施跟踪审计的必要性及其功能体现
    2.1 灾后重建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2.2 跟踪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体现
3 灾后重建资金与物资跟踪审计的内容
    3.1 跟踪审计内容的确定
    3.2 跟踪审计的重点内容
    3.3 跟踪审计查证的范围
        3.3.1 关注灾后重建资金与物资运用的合理性
        3.3.2 关注灾后重建资金与物资运用的效率性
        3.3.3 关注灾后重建资金与物资运用的经济性
    3.4 跟踪审计查实的结果状况
4 灾后重建资金与物资跟踪审计的方法和技巧
    4.1 跟踪审计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原则
        4.1.1 跟踪审计的基本特征
        4.1.2 跟踪审计的主要原则
    4.2 跟踪审计的基本职能和基本方法
    4.3 跟踪审计程序及相关技巧
        4.3.1 跟踪审计的程序
        4.3.2 跟踪审计的技巧
    4.4 跟踪审计方法的应用
5 灾后重建资金与物资跟踪审计效果评价
    5.1 跟踪审计效果评价的必要性
    5.2 跟踪审计效果评价的方法与评价内容
        5.2.1 跟踪审计效果评价方法
        5.2.2 跟踪审计效果评价内容
    5.3 跟踪审计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
        5.3.1 跟踪审计效果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
        5.3.2 跟踪审计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5.4 跟踪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设计
        5.4.1 实行跟踪审计结果公告的背景和意义
        5.4.2 跟踪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设计
        5.4.3 完善跟踪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建议
6 研究结论和启示
    6.1 灾后重建工作中实施跟踪审计的优越性
    6.2 灾后重建资金与物资跟踪审计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6.3 灾后重建工作中实施跟踪审计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四、全面落实“审计决定”的五种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川省美姑县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问题分析[D]. 瓦席约则.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济南市基层专项审计调查问题研究[D]. 张甜. 山东大学, 2016(02)
  • [3]基于价值链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 ——以A公司为例[D]. 杜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5(02)
  • [4]免疫系统论视角下的JTKG集团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 李丹. 南京大学, 2016(12)
  • [5]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全过程法律风险防控对策研究[D]. 时建厅.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5(04)
  • [6]我国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的协调[D]. 朱融融. 浙江工商大学, 2014(08)
  • [7]中小银行内部审计流程与制度再造研究[D]. 陈云梅. 大连海事大学, 2013(05)
  • [8]国家审计准则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A]. 王晴川. 国家审计准则实施与审计风险管理防范研讨会论文集, 2011
  • [9]企业环境绩效审计方法比较及应用研究[D]. 蓝青.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6)
  • [10]灾后重建资金与物资跟踪审计研究[D]. 何海霞. 西南财经大学, 2011(08)

标签:;  ;  ;  ;  ;  

全面实施“审计决定”的五种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