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继往开来 再铸辉煌——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而作(论文文献综述)
裴欣[1](2020)在《近代以来西安城市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代以来的一百八十年间,西安城市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社会政治经济也实现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发展。近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技术变革,更是带来了政治变革和城市变革。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计划,是人类积极主动建设改造城市的活动,对城市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城市发展先导的城市规划,自近代以来,从思想理论和规划实践两个层面,逐步实现了从萌芽到形成完善并继续发展的历史过程,至现当代形成成熟完整的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现代化转变,并由此引发了西安城市社会经济的现代转型。本文从历史地理学角度,以城市近代化为主线,从近代以来西安城市规划演变切入,复原民国时期及建国后西安历次城市规划形成的过程,对城市规划各要素及其作用进行了综合分析,探究西安作为内陆城市其城市规划制定及实施的影响因素。本文以时间为经,以历次规划为纬,大体上分为民国时期与当代时期两个阶段来研究近代以来西安城市规划演变的过程。综观民国时期西安的城市发展及规划建设情况,可以将民国时期西安的城市规划分为萌芽时期、形成与完善时期以及继续发展时期三个阶段。民国前期西安城市空间格局的初步变化和城市规划文件的形成主要从辛亥革命后至陪都西京确立之前,也可以称之为前陪都时期,出现了萌芽性质的两部城市规划文件,其一是民国十六年(1927年)的《陕西长安市市政建设计划》,其二是民国二十年(1931年)的《陕西省民国二十年建设事业计划大纲》。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开始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止的十余年间,是民国时期西安城市规划的形成与完善时期,主要是在筹备建设陪都西京时期。这一时期西安先后出现了多部城市规划方案,既有民间拟议,也有官方擘划。民间拟议包括季平的《西京市区分划问题刍议》和易俗社孙经天《西京市政建设计划之准则》。官方擘划则包括《西安市三年行政计划》、《陕西省建设厅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行政计划》、《西京市分区计划说明》、《西京规划》等。尤其是《西京规划》的出台,标志着近代西安形成了现代意义上完整的城市规划方案。民国时期西安城市规划的继续发展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随着抗战的结束和战后城市恢复建设的开展,《西安市分区及道路系统计划书》随之编制完成。这部规划借鉴了当时西方主流规划思想,颇具时代意义。当代西安城市规划发展演变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了新特点。这一时期我国的现代城市规划体系开始逐步建立,从开始全盘引入苏联模式到逐步接受西方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至结合实际形成具有自身优势特点的规划方案,当代西安城市规划发展一波三折。西安的城市发展和建设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有了统一的安排和指导。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安总共编制了四轮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即《西安市1953-1972年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年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和《2008-2020年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在这几次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西安改变了近现代时期的城市面貌,从消费型城市发展成为工业城市,进入了现代化都市发展的新时期。通过历史时段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对近代以来西安城市规划演变过程的分析,总结了近代以来西安城市规划的特征,指出这一时期西安城市规划的历史继承和过渡时期的转型变革双重特点。同时总结了近代以来西安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分析了城市规划落实的影响因素。专门之人才、具体之计划、充裕之财力、科学理论之指导是西安城市规划建设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政治因素是西安城市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最为突出的动力因素,西安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大多有赖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地方政令的推行。最后,把西安的城市规划置于全球史背景下进行探讨,更加凸显近代以来西安作为世界古都的城市规划特点,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蔡敏[2](2016)在《太行成汤信仰与民间赛社演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商成汤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挑战“君权神授”代夏朝天下的帝王,被列入祖先、圣贤崇拜及祀典礼制、极具影响力的圣君之一。他不仅建立商王朝,还在“桑林祷雨”的传说广泛流传中,开创华夏民族传承三千余年的雩祭传统;他以宽治民、广施仁德,故历代贤君臣工频频效仿。当成汤信仰作为特定的仪式一直沿袭后世,这个独具地方特色的祭祀传统就不断被神化,受到太行地区两侧百姓普遍的尊崇和信奉,并以析城山为中心形成“商汤文化圈”;尤其在农村,农作物的丰歉需要这种对雨水神灵朴素信仰支配下的乡土民俗资源,故而许多村镇、乡里或名山崇岭之间都纷纷建庙景仰;特别是宋金以后,宋徽宗敕封的“嘉润公”、“广渊庙”,确立了成汤不可撼动的正统祭祀地位;民间大量创建的汤帝庙,亦丰富了一系列以取水求雨为主旨的形影相附的赛社演剧活动。时至如今,晋豫两省仍有不少汤庙古建筑、碑刻实物及金石资料保存下来,它们更多地承载了民间原始雩祭仪式的遗风余韵,以及北方民间神庙剧场的演变轨迹。本文将以成汤信仰为切入点,把相关的舞楼形制和赛社演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探寻成汤信仰及其祭祀仪式的交互影响,揭示民间戏剧的产生、发展和繁荣的内在动因,以期对具有上古巫术印迹并受宗教影响且颇有太行特色的汤王崇拜,及与此密切相关的赛社民俗和戏曲演出,做一个较为全面的研究和呈现。
张春莉[3](2011)在《西安市中学阳光体育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响应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号召,更好的开展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使得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危机能够快速有效地扭转。本研究对西安市阳光体育运动的文件落实,以及目前开展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西安市中学阳光体育运动校本特色课程开发方案(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开发目标、开发原则、开发背景、课程模式、执行保障、落实途径、评价建议),全文从学校体育学的角度入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为主,结合体育教育学相关原理和学校管理学中有关阳光体育的理论,对“如何合理优化配置西安市中学体育教育资源,以实现阳光体育效益最大化”这一核心问题在阳光体育可持续开展的层面上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全文以系统论、建构主义、网状结构、人本主义、小理论、经验总结、行动理论和自我反思录为理论基础,提出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西安市阳光体育校本特色课程开展方式,旨在揭示西安市中学阳光体育开展规律和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某些深层次问题,为西安市阳光体育深入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为今后西安市阳光体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任红敏[4](2010)在《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蒙古时期,蒙哥汗即位,忽必烈以太弟之尊,开府金莲川,思“大有为于天下”,广延藩府旧臣与四方文学之士,形成了一个有着相同的政治目标和生活环境的,特殊的文人群体,即所谓忽必烈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他们活跃于当时的政治舞台和北方文坛,影响着一个时期的政治与文化,对忽必烈以汉法治汉地,乃至后来缔造大元帝国,都做出了很大贡献。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是一个由政治因素促成的特殊文人群体,其成员大多为旧金士大夫和山东、山西、陕西、河北等地的名士,代表了由金入元(蒙)文士的精英。根据其来源地和学术渊源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怀卫理学家群,(二)邢州学派,(三)由东平、真定、顺天三个汉族世侯幕府延纳的文士及其余金源文士,(四)藩府侍从中的文士,包括精通儒学的汉族侍卫和有着一定汉文化修养的非汉族侍卫。他们无论是在忽必烈为藩王时供职藩府,还是在忽必烈即位后为朝臣,都处于蒙古政权的中心。他们鼓吹名教,向忽必烈及其他蒙古贵族灌输中原传统的伦理教化观念,提倡汉法,促进儒治,努力恢复中原地区固有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秩序,恢复和重建中原文化,从而也影响了元初的文化政策,进而影响了有元一代学术与文学的发展。金莲川藩府文人多经济之士、义理之士,但他们大多又是诗文作家,他们用自己的创作,创造了北方文坛的繁荣。他们的文学创作和文学主张,都深深地影响了元初以及整个元代的诗文发展。在金莲川藩府之中,集中了当时北方一些代表性的诗文作家。如郝经,堪称金末元初北方文坛影响一代的名家,其文大气包举,苍浑绮丽,条理清晰,雄奇奔放、汪洋恣肆,为“元文中之杰然者”。诗歌风格多样,或慷慨悲怆,或含蓄苍凉,或清新绮丽,或明秀清雅,亦或豪迈奇崛,清代顾嗣立在《寒厅诗话》中说:“元诗承宋金之季,西北倡自元遗山(好问),而郝陵川(经)、刘静修(因)之徒继之,至中统、至元而大盛”,充分肯定了郝经在元代诗史上的地位。刘秉忠也是元初重要的诗人,诗章乐府“皆脍炙人口”,其诗清雅而明洁,雄浑而质直,淳厚而和平,具有鲜明的特色。许衡虽不以文章名世,其诗也雅洁深稳而又质实,其文亦如其人,质朴温醇,富有学者气息,代表了元初北方儒者之文风特色。王磐主盟文坛二十馀年,言论清简,义理精谙,其为文冲粹典雅,得体裁之正,不取尖新以为奇,不尚隐僻以为高。诗则述事遣情,闲逸豪迈,不拘一律。他们是蒙古政权中较早的一批文学家,也是元代文学的主要奠基者,并以富有时代特色的诗文风格和文学主张,对元代文学的开局及其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这一群体及其创作,对于认识元代文学,具有特别的意义。
翟轰[5](2000)在《继往开来 再铸辉煌——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而作》文中认为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在全党全国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及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形势下,根据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经教育部和省政府批准,在原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暨陕西机械上业职工大学的基础上改制成立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立,是省委、省政府深化我省教育体制改革,调整完善全省教育结构,积极发挥省内教育资源优势的重要决策,这不仅符合科教兴陕,建立我省新支柱产业对专业人才知识水平和技术素质的新要求,也符合党中央开发大西北的战略方针。
二、继往开来 再铸辉煌——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而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继往开来 再铸辉煌——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而作(论文提纲范文)
(1)近代以来西安城市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
一、城市规划的相关研究 |
二、近现代城市史相关研究 |
三、近代以来西安城市规划相关研究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资料介绍及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二、资料介绍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西安城市近代化的地理基础与历史背景 |
第一节 西安的地理环境特征 |
一、地理位置 |
二、地貌特征 |
三、气候特征 |
四、河流与水文 |
第二节 西安城市近代化的历史背景 |
一、古代西安的城市建设和规划 |
二、西安城市近代化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民国前期西安城市规划的萌芽(1912-1932年) |
第一节 民国前期西安城市空间格局的初步变革 |
一、晚清时期西安城市格局概况(1840-1911年) |
二、民国前期西安城市的初步发展(1912-1926年) |
三、国民政府初期西安城市格局发展演变(1927-1931年) |
第二节 民国前期西安城市规划的萌芽 |
一、《陕西长安市市政建设计划》 |
二、《陕西省民国二十年建设事业计划大纲》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民国中期西安城市规划的形成与完善(1932-1945年) |
第一节 民国中期西安城市规划的发展概况 |
一、民间之拟议 |
二、官方之擘划 |
第二节 民国时期西安第一部现代都市规划——《西京规划》 |
一、《西京规划》出台的背景 |
二、《西京规划》的出台过程 |
三、《西京规划》的主要内容 |
四、《西京规划》的规划者群体 |
五、《西京规划》的实施情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民国后期西安城市规划的继续发展(1945-1949年) |
第一节 民国后期西安城市规划的提出 |
一、民国后期西安城市发展的现状 |
二、战后西安城市规划出台的背景 |
第二节 战后西安城市规划——《西安市分区及道路系统计划书》 |
一、《西安市分区及道路系统计划书》的主要内容 |
二、规划的实施情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当代西安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53-1972年) |
第一节 建国初期西安城市规划发展概况 |
一、建国初期西安城市建设的逐步恢复 |
二、建国初期三部都市计划的制定 |
第二节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53-1972年)的制定 |
一、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53-1972年)编制的背景 |
二、规划的内容 |
三、规划实施情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当代西安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年) |
第一节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年)的出台 |
一、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年)出台的背景 |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年)出台的过程 |
第二节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年)分析 |
一、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年)的主要内容 |
二、规划的实施情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当代西安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 |
第一节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的出台 |
一、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出台的背景 |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出台的过程 |
第二节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分析 |
一、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的主要内容 |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的实施情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当代西安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
第一节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的出台 |
一、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出台的背景 |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出台的过程 |
第二节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分析 |
一、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的主要内容 |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的实施情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比较视野下的西安城市规划研究(1912-2020年) |
第一节 民国时期西安历次城市规划比较研究 |
第二节 当代西安历次城市规划比较研究 |
第三节 西安与国内其他城市之比较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结论 |
一、近代以来西安城市规划的特征 |
二、近代以来西安城市规划思想演变 |
三、近代以来西安城市规划落实的影响因素 |
四、关于西安城市规划的一些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近代以来西安城市规划资料选辑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太行成汤信仰与民间赛社演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三、意义与创新 |
第一章 成汤信仰之渊源考略 |
第一节 商朝的政治疆域与古史遗存 |
一、商都八迁:以其遵成汤之德也 |
二、四土之内:七十里为政天下者 |
第二节 商汤的德政事功与恤民情怀 |
一、汤王圣德 |
二、辅相贤臣 |
三、民众景仰 |
第三节 桑林祷雨的相关传说及考证 |
一、民间传说 |
二、史料考证 |
第二章 成汤信仰与太行雩祭传统的形成 |
第一节 帝王崇拜到祈雨传统的演变 |
一、慎终追远 |
二、雨神演变 |
第二节 成汤信仰形成的地理环境 |
一、与天为党 |
二、靠天吃饭 |
第三节 成汤信仰形成的人文环境 |
一、皇帝敕封:权威性 |
二、地方效仿:纪念性与宗教性 |
三、民间拜祭:功利性 |
第三章 汤帝庙的普遍建立与地域流布 |
第一节 太行汤王庙的现存情况概述 |
第二节 汤王崇拜文化圈的传播特色 |
第四章 成汤祭赛与民间礼乐 |
第一节 汤祀与上古巫觋之关系 |
一、祭雨卜辞:敬天思想与自然崇拜 |
二、汤乐大濩:祭祀乐舞与帝王崇拜 |
三、身为牺牲:人祭仪式与巫觋文化 |
第二节 汤祀与雩祭礼乐的发展和规范 |
一、先秦两汉时期 |
二、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
三、宋元明清时期 |
第五章 成汤祭赛与地方社会 |
第一节 太行雩祭传统的民间化进程 |
一、蜡祭与汤祀:相互依附 |
二、社祀与汤祀:合而为一 |
第二节 祭祀与崇拜:民间村社的经济运作模式 |
一、商号与汤庙筹资 |
二、世家大族与剧场建设 |
三、维首发起请会、摇会及水官会、火神会 |
第三节 宗教信仰影响下的成汤祭赛 |
第六章 宋金元汤帝庙剧场的建立及其定型 |
第一节 宋代汤庙“舞楼”碑刻的发现与宋代舞楼的创立 |
一、在汤王庙发现的第一通宋建“舞楼”碑 |
二、宋代舞楼、舞宇的横向考察 |
第二节 金代汤庙舞楼的实物遗存及其建筑形制 |
一、汤王庙金代舞楼的实物考察 |
二、金代汤庙舞楼的建筑特征及其创造性探索 |
三、元代汤庙舞楼定型与元代剧场的成熟 |
第七章 明清时期汤庙剧场的延展及其多样化探索 |
第一节 明代汤帝庙剧场:继承与延展 |
第二节 清代汤帝庙剧场之一:单层舞楼 |
第三节 清代汤帝庙剧场之二:山门舞楼 |
第四节 看楼:清代汤庙剧场的标准化配置 |
第八章 汤帝庙剧场的建筑装饰 |
第一节 彩绘艺术 |
第二节 雕刻艺术 |
第三节 剧场楹联 |
第九章 汤帝庙演艺:庆典与狂欢 |
第一节 祈雨仪式中的祭祀音乐 |
第二节 舞台题记中的戏班与剧目单 |
第三节 迎神赛社与当代演出遗绪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太行汤王庙情况一览表 |
附录B 太行汤王庙碑刻官员名录 |
附录C 太行汤王庙碑刻辑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3)西安市中学阳光体育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相关研究评述 |
1.2.1 阳光体育运动的政策内容研究 |
1.2.2 阳光体育与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 |
1.2.3 阳光体育具体实施方法的研究 |
1.2.4 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的研究综述 |
1.2.5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2 中学阳光体育校本特色课程开展的关系基础 |
2.1 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
2.1.1 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 |
2.1.2 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体育活动 |
2.1.3 阳光体育运动与大课间活动的整合 |
2.1.4 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竞赛 |
2.1.5 阳光体育运动与课余体育训练 |
2.2 阳光体育与《标准》的关系 |
2.3 阳光体育运动与《作息制度的通知》的关系 |
2.4 阳光体育运动与基层执行的关系 |
3 西安市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现状分析 |
3.1 参与动机 |
3.2 参与频率 |
3.3 参与内容 |
3.4 参与形式 |
3.5 评价方法 |
4 西安市中学阳光体育校本特色课程开发方案 |
4.1 树立"健康第一",生本教育的指导思想 |
4.2 建立着眼地方,弘扬文化的开发目标 |
4.3 遵守体健结合、张扬个性的开发原则 |
4.4 依托符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开发背景 |
4.4.1 西安的经济态势 |
4.4.2 西安的人文景观 |
4.4.3 西安的地理环境 |
4.4.4 西安市中学体育师资结构 |
4.5 西安市中学阳光体育校本特色课程模式 |
4.5.1 城区中学 |
4.5.2 企业中学 |
4.5.3 郊县中学 |
4.6 西安市中学阳光体育校本特色课程的执行保障 |
4.6.1 组织保障 |
4.6.2 师资保障 |
4.6.3 氛围保障 |
4.6.4 技术保障 |
4.6.5 硬件保障 |
4.6.6 经费保障 |
4.6.7 服务保障 |
4.7 西安市中学阳光体育校本特色课程的实施办法 |
4.7.1 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
4.7.2 结合生活内容增添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 |
4.7.3 体育课堂严格要求,做到人人受益 |
4.7.4 鼓励学生重在参与大型体育活动 |
4.7.5 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体育教师 |
4.7.6 多渠道集中体育经费 |
4.7.7 提高认识、有效开展 |
4.7.8 营造氛围、深入落实 |
4.7.9 凝聚力量、做好中学生体育工作 |
4.8 西安市中学阳光体育校本特色课程的模式评价 |
4.8.1 对课程开发者的评价 |
4.8.2 对课程指导者的评价 |
4.8.3 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 |
5 结论 |
5.1 西安市中学阳光体育校本特色课程开展的关系基础较为稳妥 |
5.2 西安市中学阳光体育校本特色课程开展的前景良好 |
5.3 西安市中学阳光体育校本特色课程方案有待检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附件 |
(4)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概述 |
二、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的基本特征 |
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
上编 金莲川藩府文人文人群体研究 |
第一章 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的形成 |
第一节 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形成的历史状况 |
第二节 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形成的主观原因与社会时代因素 |
第三节 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形成的过程 |
一、总领漠南之前,对儒士文臣的重视与延请四方文士讲论治道 |
二、受命总领漠南军国事务,开府金莲川,藩府人才济济 |
第二章 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的构成(上) |
第一节 怀卫理学家群 |
一、鲁斋许衡 |
二、雪斋姚枢 |
三、汉卿窦默 |
四、智迂 |
五、陵川郝经 |
第二节 邢州学派 |
一、邢州的历史状况和地理环境 |
二、邢州学派的学术特点 |
三、邢州学派文士谋臣其人以及入侍藩府 |
四、刘秉忠其人及入侍藩府 |
第三章 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的构成(下) |
第三节 由三个汉族世侯幕府进入金莲川藩府的文士及其他 |
一、由东平入藩的文士 |
二、由真定入藩的文士 |
三、由顺天入藩的文士及其他 |
第四节 金莲川藩府侍从中的文士 |
一、汉族侍从中的文士群体 |
二、非汉族谋臣侍从中的文士群体 |
第四章 金莲川藩府文人之事功 |
第一节 政治、经济上的功业 |
第二节 汉族藩府文人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
一、理学在北方的传播 |
二、提倡教育和礼乐 |
三、文化上的成就 |
第三节 少数民族侍卫谋臣文人对元代文化的贡献与影响 |
第五章 金莲川藩府文人心态:特殊文人群体的心理解读 |
第一节 忧患意识与华夷观 |
第二节 藩府文人的金莲川情结 |
第三节 仕与隐的冲突 |
下编 金莲川藩府文人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 |
第六章 怀卫理学家群的诗文创作 |
第一节 怀卫理学家之文 |
一、政论之文 |
二、各体杂文 |
第二节 怀卫理学家诗歌所展示的儒者气象 |
一、"道"的彰显 |
二、人性精神与人道情怀 |
第三节 许衡的诗歌创作 |
一、叹逝意味 |
二、隐逸情怀 |
三、关心民瘼 |
第七章 郝经的各体诗歌创作 |
第一节 五言古诗 |
一、以组诗寓意说理 |
二、山水之作 |
三、咏怀之作 |
第二节 和陶诗 |
一、和陶诗的缘起 |
二、和陶诗的内容 |
三、和陶诗的艺术特色 |
第三节 歌诗 |
一、中州千古英雄气 |
二、沉郁苍浑 |
三、哀感顽艳 |
第四节 律诗、绝句 |
第八章 刘秉忠与邢州学派文人的诗文创作 |
第一节 刘秉忠的文学创作 |
一、三教通融与刘秉忠诗歌的文化意蕴 |
二、刘秉忠诗歌之清莹境界 |
三、刘秉忠诗歌之独特魅力 |
第二节 刘秉忠及其他藩府文人词创作 |
第三节 其他邢州学派文人的文学创作 |
一、张文谦质醇而情深的行状 |
二、王恂以传记写碑铭 |
第九章 由汉族世侯幕府入藩文士的诗文创作 |
第一节 散文创作 |
一、典雅严谨的诏、制、敕书等诏令类散文 |
二、序文杂记类散文 |
三、碑铭墓志类散文 |
第二节 诗歌创作 |
一、忧世之作 |
二、咏怀之作 |
余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 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编年 |
附录B 忽必烈藩府方外之士考 |
附录C 近五十年刘秉忠研究回顾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继往开来 再铸辉煌——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而作(论文参考文献)
- [1]近代以来西安城市规划研究[D]. 裴欣. 陕西师范大学, 2020
- [2]太行成汤信仰与民间赛社演剧研究[D]. 蔡敏. 山西师范大学, 2016(08)
- [3]西安市中学阳光体育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研究[D]. 张春莉. 陕西师范大学, 2011(11)
- [4]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 任红敏. 南开大学, 2010(08)
- [5]继往开来 再铸辉煌——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而作[J]. 翟轰. 陕西政报,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