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论学术期刊的论文标题(论文文献综述)
宋哲琦[1](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提出《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刘枝叶[2](2020)在《《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中的俄苏文学评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外国文学研究》杂志自1978年创刊以来,就十分重视刊载国内俄苏文学评论的研究成果,对国外有关俄苏文学的学术动态也长期保持关注,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考察《外国文学研究》中的俄苏文学评论,对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俄苏文学译介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将以《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摘取其中有关俄苏文学评论的文献,以时间为主线进行梳理,深入探究国内俄苏文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对杂志中有关俄苏文学研究栏目的设置进行分析,追踪相关栏目的创设和演变过程,总结期刊栏目与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内在联系。第一章以1978年至2019年《外国文学研究》中刊载的俄苏文学评论文章为研究对象,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俄苏文学研究历程进行总体评介。首先筛选出《外国文学研究》创刊以来刊载的所有关于俄苏文学研究的文章,然后对样本进行数据统计,结合统计结果对俄苏文学研究的发展情况进行初步考察。经过统计和分析,样本反映出的俄苏文学研究发展情况与国内总体研究发展进程基本保持一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俄苏文学评论的整体水平.我国俄苏文学研究发展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末期,受国内整体环境的影响,俄苏文学研究发展缓慢;到80年代,《外国文学研究》中的俄苏文学评论迎来新的起点,对俄苏文学的研究更加历史、客观,经典作家作品研究也不断深入;90年代,苏联解体对中俄文学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上的俄苏文学评论文章数量有所下降,但在质量和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开拓性进展;21世纪以来,随着中俄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加强,有关中俄文学关系的研究成果突出,包括巴赫金理论在内的文论研究也迎来了繁荣期。第二章以样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就学界对此类作家作品关注度的变化以及具体研究成果进行历时性考察。从《外国文学研究》上已刊载的俄苏文学评论文章来看,研究热度较高的作家有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肖洛霍夫、高尔基等。学者们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艺术风格、创作思想、国内研究述评等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研究的侧重点往往不尽相同.本章将对样本中高频出现的作家进行重点分析,通过梳理1978年以来《外国文学研究》上刊载过的相关研究成果,形成各作家研究的总体脉络,进一步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俄苏作家作品研究的基本情况。第三章以《外国文学研究》杂志创刊以来设置的俄苏文学专题栏目为研究对象,对栏目的创设和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外国文学研究》杂志最早设立的有关俄苏文学研究的专题栏目是在1979年第4期,题为“‘苏联当代文学是禁区吗?’笔谈”,此后《外国文学研究》杂志还相继增设了多种类型的俄苏文学研究专题栏目,如俄苏作家纪念专栏和俄苏文学作品研究专栏,其中俄苏文学作品研究专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逐步被打造成具有前瞻性和代表性的特色栏目。结语部分整体回顾了《外国文学研究》中的俄苏文学评论对中俄学术研究做出的贡献。从1978年至今,国内的俄苏文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也始终坚持对俄苏文学保持关注。由于该刊在具体文章的选取上,能够准确把握学术热点和最新研究成果,因此在对杂志上刊载的俄苏文学研究文献进行整体研究时,能够发现这些学术成果与国内俄苏文学研究的关注热点高度契合。21世纪以来,《外国文学研究》不断调整办刊策略,确立了国际化的发展目标,力求将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致力于“传播中国话语、沟通中外学术”。与此同时,杂志更加注重中俄学术的对话,多次主办学术研讨会,还打造了俄苏文学研究的特色栏目,在促进中俄学术交流与合作、增强我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郑礼芳[3](2020)在《《书画世界》的演变及对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一家知名度和美誉度颇高的优秀书(画)类学术期刊,《书画世界》杂志自1992年创刊以来,便伴随着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为当代书(画)艺术的研究提供了宝贵且丰富的资源,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书法角度,对该期刊进行深入的考察,对该期刊历年来所发表的文章加以汇总并进行深入的剖析,可以窥探到不同发展阶段上书法理论、书法实践等各个领域中存在的现象及表现,映射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概述了安徽美术出版社的发展历程和《书画世界》杂志的创刊背景。考察《书画世界》的创办过程,既能够让人们了解该期刊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形成机制,又能够反映出中国的书法艺术在20世纪80年代艺术热潮中的表现与特点,并且也揭示出《书画世界》杂志的定位方向。同时,探究了《书画世界》发展变迁的整个过程。通过分阶段的研究方法,从各时期的刊名、板式、栏目等方面,梳理出该杂志的发展轨迹,导出各个时期的发展定位方向。第二章和第三章,作为本论文的重点章节,通过整理《书画世界》自1992年至2018年刊发过的文章,对历年来有关书法理论、书法实践类型的文章做重点梳理和分析。分别对书法理论研究、书法教育研究、书法实践活动等加以梳理和研究。这两章以文本为依据,考察和分析了中国书法近30年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趋势。人们藉此也可以看出《书画世界》杂志对当代书法艺术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本论文第四章围绕着《书画世界》杂志“立足专业,弘扬传统,凸显经典,服务当代”的办刊宗旨,结合前文对书法理论、书法实践的分析整理,总结了该杂志对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作用。强调书法与文化之间的内在意涵,并引申出书法艺术对“传统”与“现代”的选择问题;最后结合《书画世界》杂志的办刊特色,关注书法新秀对书法艺术发展的作用。论文最后一章是《书画世界》杂志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考察该杂志在新时期的现状,指出其自身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建议。《书画世界》杂志作为我国书法交流的重要载体,它自身的发展过程即是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历程的缩影,值得我们去探究与思考。
潘镜羽[4](2019)在《微信公众号编辑者的美学素养研究》文中认为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崛起,使媒介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微信即新媒体时代极具代表性和广泛适用性的产物。快速的城市生活节奏让人们养成“快餐式”的阅读习惯、偏爱“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来不及感悟和思考的“无奈”使以视觉为主的公众号推文因其直观、感性、简短、浅显的特性成为了媒介传播的重要内容。消费社会的浮躁化和肤浅化,使微信公众号推文的生产趋于流水化和同质化,大众没时间细细品味经典,人们陷入审美意识和审美理念越发缺失,审美感知力和审美判断力越发弱化的怪圈。这些都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了网络媒介生态,影响着大众的审美观念、审美活动和审美趣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及娱乐状态。本文旨在回答微信公众号编辑者美学素养问题,针对微信公众号编辑者在编辑过程中应注重的不同“美”的方面进行探析,构建其美学素养的理想构成。该理想构成包括三个层面,体验层对应审美体验中感官的感性感知,包括情感美、文字美、视听美、版面美;支柱层对应技术技能的支撑,包括修图美和剪辑美;基座层对应审美体验的深层精神力量,包括思想美和素质美。本研究依据该理想构成,从不同维度设计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对微信公众号编辑者进行调研、数据回收和处理。根据问卷的数据结果,结合深度访谈挖掘问卷选项背后的隐藏问题和编辑者心理,并对此进行辩证分析,归纳和总结微信公众号编辑者美学素养的特征。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都在一定程度上发掘了微信公众号编辑者美学素养上存在的问题,本文深究浮于表面的现象背后的问题,在美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编辑者美学素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审美分析,揭示隐藏在微信公众号编辑行业中的审美危机,剖析其背后的审美变异现状,对其进行审美批判,并尝试寻找背后的原因。最后本研究从编辑者个人应树立正确审美观念、培养健康审美情趣、提升审美文化修养,社会应重视审美教育、优化大众审美态度、提升全民审美能力、注重审美创造,以及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公众平台进行自我规范这三个方面,分别从内部和外部寻找对策,以求改善目前微信公众号编辑者审美意识浅表化、审美观念畸形化、审美趣味低俗化和审美创造缺失化的困境,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可借鉴之处。
刘霞云[5](2017)在《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文体的文化透视(1978-2013)》文中指出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文体为我们研究长篇小说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论文包含两方面的努力,一是从本体视角考察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文体发展演变的大致状貌,二是以存在的文体发展状貌为借镜,将其放置于多元的文化语境中以探究成因。基于此,论文以文化学为主导视角,采用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理论阐述与文本解读相结合的方法,侧重从文化思潮如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大众文化思潮等来探究其对作家文体选择的影响;从文化资源如地域文化、东方“合和”文化、古典文学传统等对作家的精神渗透来探究文体变异现象的生成;同时,还从作家的文化心理如政治文化心理、代际文化心理、女性文化心理等来分析文体与文化之间密切的互融互渗关系。论文根据本体视角下长篇小说文体发展所表征出的阶段性特征,采用线性论述方式,将新时期以来三十余年分成新时期初、80年代中后期、20世纪末、新世纪以来四个时间段,从结构样式、叙述方式、语言形态等文体要素出发,历时勾勒出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文体发展的大致脉络。在此基础上,再采用共时性论述方式,分别从文化思潮的冲击、文化资源的渗透以及文化心理的诉求等角度剖析文化因素对文体生成的影响。最后,结合文化视角下文体发展现状,对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文体发展的限度及可能性维度做出反思与考量。论文认为,当代长篇小说在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创作主体和文类自身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合力下,已跃居时代中心文类地位,这中心地位不仅体现在作品外在的如出版量、参与作家群体等可量化指标上,还体现在大家对长篇小说文体逐步增温的关注度上。细梳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文体发展的演变镜像,新时期初为缓慢的苏醒和尝试期,80年代中后期为积极的崛起期,20世纪末则进入狂热的实验期,新世纪之后则进入内敛、多元的圆熟探索期,这些足显文界对文体一路走高的关注度。虽然文体本身无高低优劣之分,但作为“有意味”的形式,文体向来注重与作品思想力的有机融合,以此观之,文坛上能做到如此有机融合的作品对应于浩瀚的长篇创作稍显单薄,且由于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一路走高的文体探索活动中还不乏涌现放逐小说意义,极致追求形式感的形式主义者,而政治文化心理的依附,又使部分作家放逐了小说的表达形式,存有故事本体论倾向。而大众文化对文体的消解、代际文化心理导致作家梯队构成的断代窘况,以及长篇写作大众化所带来的文类常识失范等现象,合在一起促成了文体探索的困境。面对如此限度,良性文学生态的营造、多重文化的汇通与融合等,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不同代际作家之间的良性互动,引导作家对小说文体常识的恪守与突破等,这些又为作家的文体探索提供了强劲的精神支持。从文类本体角度看,文体探索作为当代长篇小说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学现象,它的存在、发展及未来趋势烛照出长篇小说“艺术”地发展史;从创作主体角度看,文体探索的历程是一部中国作家精神心灵的成长史;从诸多影响成因看,文体探索过程又是一部中国文化因子的交织与语境的变迁史。一切文体现象都打上了时代文化的烙印。
胡峰[6](2015)在《学术期刊标题动词研究》文中提出文章以学术期刊标题动词为研究对象,界定了标题动词的内涵和类别,并具体从句法、语义、语用上分析学术期刊标题动词的特点,以期深入挖掘标题动词的特色,丰富现代汉语标题语法的研究。
吴茜[7](2013)在《学术论文副标题的类型分析与英译研究 ——以国内十本学术期刊06-10年的副标题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对标题的研究在近些年来取得了全面深入的发展,然而对副标题却没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研究。所以,本文试图以定性定量的方式对副标题进行研究,从国内十本不同领域的学术期刊中选取2006—2010年的所有副标题(广告和活动类标题除外)建立语料库,以达到语料的完整和平衡。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在导论部分中,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研究概况、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部分是对学术期刊论文副标题的现状与衔接方式分析。第三部分是对A:B式标题的研究。A:B式标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新兴格式,它的产生主要是受英语副标题的影响。之所以把它单独列出来进行讨论,主要是因为它和很多传统的汉语副标题并不一样,本身还存在一些差异性和不规范性。故把A:B式标题单独列出以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学术期刊论文副标题的类型分析。第五部分是学术期刊论文副标题的英译分析。主要总结了副标题的英译类型,以及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和英译的一些原则。学术论文副标题的英译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通过对问题的总结可以起到一些帮助。第六部分是结语。包括论文的总体结论、不足之处以及对本课题研究的展望。
赵常友[8](2013)在《提高学术论文摘要英译质量的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术论文英译摘要在学术成果国际交流和传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体裁、行文、翻译范式方面分析符合学术规范英文摘要的特点,对提高学术论文摘要的英文翻译具有示范性和指导性的作用。可以从规范写作格式,模仿英语母语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提高翻译技巧,分析高质量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特征等方面提高学术论文摘要英译质量,从而有效促进学术成果国际交流和传播。
赵常友,奚丽云[9](2012)在《英文学术期刊论文标题、摘要及关键词词汇模式研究》文中指出采用语料库语言学和统计语言学的方法,分析国外100种英文学术期刊论文标题、摘要和关键词的词汇模式。结果表明:标题主要有AbC、Abc和ABC三种形式,其中,Abc式使用最多,占54%;摘要中动词使用最为广泛的是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体,三种时、体的使用比例分别为66.57%、26.54%和4.01%;关键词主要为名词或名词短语。
周维维[10](2011)在《中文学术论文标题谦辞使用状况及对策——基于场域-惯习理论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中文学术论文标题中大量使用表示作者自谦姿态的谦辞,但因无统一规范标准,使用现状混乱。基于场域-惯习理论,当今学术场域突变与表谦惯习滞后的矛盾,是标题谦辞使用混乱的原因。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中文学术论文标题谦辞使用准则,能够促进中文学术期刊的规范发展。
二、简论学术期刊的论文标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简论学术期刊的论文标题(论文提纲范文)
(1)《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1.2.1 期刊论文类 |
1.2.2 专着类 |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研究的思路 |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
2.1 《装饰》创刊溯源 |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
2.2.1 封面文字 |
2.2.2 封面视觉图案 |
2.2.3 内页版面设计 |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
3.1 复刊时代背景 |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
3.3.2 “装饰热”的兴起 |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
4.1 走入“全球化” |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
4.2.1 和谐的整体性 |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
5 总结 |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
作者简介 |
(2)《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中的俄苏文学评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一) 文学期刊与文学研究关系的国内研究现状 |
(二) 中俄文学关系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外国文学研究》中的俄苏文学研究历程 |
第一节 1978-1989年《外国文学研究》对俄苏文学的评介 |
一、70年代末期对俄苏文学的评介概况 |
二、80年代俄苏文学评论的新趋势 |
三、特殊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中的文学故事 |
第二节 1990-1999年《外国文学研究》对俄苏文学的评论 |
一、苏联解体对90年代俄苏文学评论的影响 |
二、90年代对俄苏文学的评论概况 |
三、逐步深化的中俄文学关系研究 |
第三节 2000年以来《外国文学研究》对俄苏文学的研究 |
一、不断深化的经典作家作品研究 |
二、中国视角下的中俄文学关系研究 |
三、巴赫金理论研究的繁荣 |
第二章 《外国文学研究》中的俄苏作家作品研究 |
第一节 19世纪俄苏作家研究 |
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 |
二、屠格涅夫研究 |
三、普希金研究 |
第二节 过渡期俄苏作家研究 |
一、列夫·托尔斯泰研究 |
二、高尔基研究 |
三、契诃夫研究 |
第三节 20世纪俄苏作家研究 |
一、马雅可夫斯基研究 |
二、肖洛霍夫研究 |
第三章 《外国文学研究》中俄苏文学评论的栏目设置分析 |
第一节 早期的俄苏文学研究专题栏目 |
一、俄苏作家纪念类栏目 |
二、笔谈、会议纪实与综述类栏目 |
第二节 俄苏文学研究栏目的命名与变化 |
一、栏目初创时期的命名 |
二、栏目名称的变化 |
第三节 21世纪以来俄苏文学研究栏目的创新与发展 |
一、俄苏文论研究 |
二、东正教与俄罗斯文学研究 |
三、对话俄罗斯文学的变迁与对外传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书画世界》的演变及对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书画世界》发展历程梳理 |
第一节 《书画世界》创刊背景 |
第二节 《书画世界》发展变迁 |
第二章 《书画世界》对书法理论的推介 |
第一节 关注传统书法理论 |
第二节 关注当代书法热点 |
一、“书法主义” |
二、“书法新古典主义” |
三、“民间书法”与“学院派书法” |
第三章 《书画世界》对书法实践的重视 |
第一节 书法展览及研讨会 |
第二节 书法教育 |
第四章 《书画世界》对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作用 |
第一节 书法艺术中“传统”与“现代”的选择 |
第二节 对书法新秀的关注 |
第五章 《书画世界》未来展望 |
第一节 《书画世界》现状及成因 |
一、《书画世界》现状 |
二、《书画世界》现状的成因 |
第二节 《书画世界》的未来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4)微信公众号编辑者的美学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概念辨析 |
2.1.1 与“编辑者”相关的概念辨析 |
2.1.2 与“美学素养”相关的概念界定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审美教育理论 |
2.2.2 媒介素养理论 |
2.2.3 传播美学理论 |
第三章 微信公众号编辑者美学素养的理想构成 |
3.1 微信公众号编辑者美学素养的体验层 |
3.1.1 情感美:编辑者美学素养的人性之魅 |
3.1.2 文字美:编辑者美学素养的沟通之钥 |
3.1.3 视听美:编辑者美学素养的呈现之美 |
3.1.4 版面美:编辑者美学素养的设计之美 |
3.2 微信公众号编辑者美学素养的支柱层 |
3.2.1 修图美:编辑者美学素养的再创之艺 |
3.2.2 剪辑美:编辑者美学素养的重塑之力 |
3.3 微信公众号编辑者美学素养的基座层 |
3.3.1 思想美:编辑者美学素养的理性之光 |
3.3.2 素质美:编辑者美学素养的内在之义 |
第四章 微信公众号编辑者美学素养现状调查 |
4.1 微信公众号编辑者美学素养问卷调查概况 |
4.1.1 问卷调查背景与目的 |
4.1.2 问卷调查方法与内容 |
4.1.3 问卷回收与数据处理 |
4.2 对微信公众号编辑者美学素养的深度访谈分析 |
4.2.1 访谈调查目的及内容 |
4.2.2 访谈调查方法及步骤 |
4.2.3 编辑者深度访谈分析 |
4.3 微信公众号编辑者美学素养的特征 |
4.3.1 排版新颖多变 |
4.3.2 内容多元有趣 |
4.3.3 图片生动直观 |
4.3.4 音、视频有感染力 |
第五章 微信公众号编辑者美学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5.1 微信公众号编辑者美学素养局限性 |
5.1.1 审美意识浅表化 |
5.1.2 审美观念畸形化 |
5.1.3 审美趣味低俗化 |
5.1.4 审美创造缺失化 |
5.2 微信公众号编辑者受新媒体时代环境因素的影响 |
5.2.1 未受明确的法律法规监管 |
5.2.2 受市场、资本逻辑的影响 |
5.2.3 众多网络问题的负面影响 |
第六章 提升微信公众号编辑者美学素养的建议 |
6.1 培养微信公众号编辑者健康的审美意识 |
6.1.1 树立正确审美观念 |
6.1.2 培养健康审美趣味 |
6.1.3 提升审美文化修养 |
6.2 社会重视审美教育 |
6.2.1 优化审美态度 |
6.2.2 提升审美能力 |
6.2.3 注重审美创造 |
6.3 相关部门进行规范和监管 |
6.3.1 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6.3.2 公众平台自我规范监管 |
第七章 结语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关于微信公众号编辑者美学素养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关于微信公众号编辑者美学素养的访谈提纲 |
附录三:访谈对象基本资料 |
(5)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文体的文化透视(1978-2013)(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论题的缘起 |
二、研究现状及可开拓空间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一章 本体视角下长篇小说文体的发展与演变 |
第一节 新时期初:落寞的整齐划一 |
第二节 80年代中后期:暗涌的异质新构 |
第三节 20世纪末:高蹈的实验狂欢 |
第四节 新世纪以来:圆熟的多维探索 |
第二章 文化思潮的冲击与长篇小说的文体革命 |
第一节 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与文体的西化 |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与文体的反叛 |
第三节 大众文化思潮与文体的消解 |
第三章 文化资源的渗透与长篇小说的文体变异 |
第一节 立足于地域文化的文体表达 |
第二节 东方“合和”文化与文类互融 |
第三节 古典文学传统与文体“返祖” |
第四章 文化心理的诉求与长篇小说的文体自觉 |
第一节 政治文化心理与文体的规约 |
第二节 代际文化心理与文体的差异 |
第三节 女性文化心理与文体的张力 |
第五章 限度与维度的长篇小说文体发展考量 |
第一节 极致的文化拥趸与文体的局限 |
第二节 文学生态的营造与文体的突围 |
第三节 文化的汇融与文体发展的可能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6)学术期刊标题动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学术期刊标题动词内涵及分类 |
2.学术期刊标题动词的句法特点 |
2.1偏正式为主 |
2.1.1偏正式 |
2.1.2联合式 |
2.1.3支配式 |
2.2语序的活化 |
2.3动词的弱范畴化 |
2.3.1动作性不强 |
2.3.2不能加体标记 |
2.3.3一般不能重叠 |
3.学术期刊标题动词的语义特点 |
3.1语义虚化 |
3.2概念层次较低 |
4.学术期刊标题动词的语用特点 |
4.1称名性 |
4.2谦虚原则 |
(7)学术论文副标题的类型分析与英译研究 ——以国内十本学术期刊06-10年的副标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一、导论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概况 |
(三)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
(四) 语料来源 |
二、学术期刊论文副标题的现状与衔接方式分析 |
(一) 现状分析 |
(二) 衔接方式分析 |
1 破折号衔接 |
2. 冒号衔接 |
3. 冒号破折号兼用 |
4. 省略符号(语义衔接) |
三、学术期刊论文副标题的类型分析 |
(一) 主副标题之间有语义联系 |
1.副标题是限制研究对象类 |
2.副标题是突出文章主旨类 |
3.副标题与主标题内容并列类 |
4.副标题是“兼与……商榷”类 |
(二) 主副标题之间没有语义联系 |
四、关于A:B式标题的研究 |
(一) A:B式标题归属的观点述评 |
(二) 区分标准 |
(三) 使用规范 |
1. 要有选择性地使用 |
2. 要规范地使用 |
五、学术期刊论文副标题的英译分析 |
(一) 破折号的英译类型 |
1. 破折号保留 |
2. 破折号译成冒号 |
3. 省略破折号标题意译 |
4. 省略破折号标题直译(主标题为疑问句) |
5. 翻译破折号前的内容 |
6. 翻译破折号后的内容 |
(二) 副标题英译中的问题 |
1. 重点不明 |
2. 翻译累赘 |
3. 格式有误 |
(三) 副标题英译的原则 |
1. 语义不变原则 |
2. 话语简洁原则 |
3. 符合表达习惯原则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学术论文期刊副标题几种常见英译类型统计简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提高学术论文摘要英译质量的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分析英文学术论文摘要写作范式, 规范英语摘要格式 |
三、做足翻译功课, 提高摘要英译质量 |
四、结 论 |
(9)英文学术期刊论文标题、摘要及关键词词汇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研究方法 |
三、结果与讨论 |
(一) 标题词汇模式分析 |
(二) 摘要词汇模式分析 |
(三) 关键词词汇模式分析 |
四、结语 |
(10)中文学术论文标题谦辞使用状况及对策——基于场域-惯习理论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实践理论基础 |
(一) 场域及学术场域 |
(二) 惯习 |
二、学术场域中的表谦惯习 |
(一) 学术场域及其特殊性 |
1.学术场域。 |
2.学术场域的特殊性。 |
(二) 表谦惯习及其特性 |
1.表谦惯习。 |
2.表谦惯习的无意识性。 |
三、场域突变与惯习滞后 |
(一) 场域与惯习脱节产生使用矛盾 |
(二) 系统调研基础上建立使用规范 |
四、简论学术期刊的论文标题(论文参考文献)
- [1]《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2]《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中的俄苏文学评论[D]. 刘枝叶.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3]《书画世界》的演变及对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作用[D]. 郑礼芳.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4]微信公众号编辑者的美学素养研究[D]. 潘镜羽. 南京林业大学, 2019(05)
- [5]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文体的文化透视(1978-2013)[D]. 刘霞云. 南京师范大学, 2017(12)
- [6]学术期刊标题动词研究[J]. 胡峰. 文教资料, 2015(28)
- [7]学术论文副标题的类型分析与英译研究 ——以国内十本学术期刊06-10年的副标题为例[D]. 吴茜. 浙江师范大学, 2013(04)
- [8]提高学术论文摘要英译质量的路径[J]. 赵常友.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3(02)
- [9]英文学术期刊论文标题、摘要及关键词词汇模式研究[J]. 赵常友,奚丽云.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2(04)
- [10]中文学术论文标题谦辞使用状况及对策——基于场域-惯习理论的思考[J]. 周维维.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