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期存款利率调整

活期存款利率调整

一、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调整分段计息捷径(论文文献综述)

缪因知[1](2014)在《论利率法定与存款合同意思自治的冲突 以超长存期为中心》文中指出依据金融学原理,存款利率和存款期限具有同步联动效应。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法律、行政法规长期稳定地确立了存款利率和存期种类的法定化。国家依法制定利率、确定存期种类并公开,银行和储户在缔结存款合同时应当遵守这些规定,而不享有完全的意思自治。司法者应当推定依法实施的利率管制的合理性,认同利率管制事关宏观调控的效果和公共利益。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存款利率的强制性规定属于效力性规定,而非管理性规定。所有不符合当时有效的存期和利率强制性规定的超长期存款合同均应视为部分无效,并根据存款时合法有效的最长存期进行转换并按照相应利率标准支付利息。该种论证思路和结论亦可推广到所有涉及行政管制的合同效力之研究。

苏振天[2](2009)在《《金融企业会计》教学中的存款利息计算问题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存款利息计算是《金融企业会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也是难点。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实务工作的实践与金融理论的不一致造成,同时也有不同金融机构在实务工作中的利息计算方法差异的原因。通过对现行人民币存款利息计算的指导性文件的梳理,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各种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分析了不同金融机构存款利息差异的原因,最后简要指出了中国当前存款利息计算中的缺陷以及改进。

李晓岩[3](2012)在《简析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及步骤》文中指出我国从1996年启动利率市场化以来,已经实现了债券市场、同业市场、贴现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作为商业银行主要业务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仍有较长的路要走。从我国宏观经济状况、金融市场的培育、银行内部管理以及信用体系的情况来看,目前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为了尽可能降低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金融市场甚至经济的冲击,应该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同时,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完善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存款保险计划、丰富金融市场产品、改进计结息方式、建立职业经理人体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韩松[4](2013)在《中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市场化基本取向,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深化我国经济金融改革的重点工作,已列入“十二五规划纲要”。自1996年起,人民银行从同业拆借市场着手,开始探索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2012年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又迈出重要一步,上下限区间放宽。预计“十二五”期间,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有明显进展。研究利率市场化对于辨析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问题、避免陷入滞涨泥潭、提升经济发展层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辨析政府在经济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将以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分析国内外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及经验,发掘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和影响指标,分析中国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并对改革后新的利率运作机制作出展望。全文共分为五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首先论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然后对有关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简要评述,接下来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最后提出文章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分析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首先深入阐述了利率的内涵和利率市场的内涵。然后,本章从实践角度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是适应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的需要、是尊重企业和居民权利以及推动金融服务能力提高的需要、是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能力的需要。同时,在金融约束模型基础上,结合中国分割经济的特点,提出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模型。模型显示利率市场化之后,如果分割的市场融合为统一的市场,则新的收入资本比将可能高于利率市场化之前,从而促使经济发展速度提升到更高层次,但效率的提高并不是必然结果,这表示了利率市场化蕴含的风险。最后,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和利率市场化进程进行了回顾,提出了未来中国利率市场化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第三章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首先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利率市场的背景、动因、过程、特点和影响进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然后分析总结了利率市场化成功的“五个条件”和对中国的启示。第四章进一步论述了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问题。首先指出中国利率市场化应选择一条渐进式、双轨制的路径。然后,深入分析了渐进式、双轨制的内涵,提出了利率市场化进程应关注的“四个能力”。最后,为提高利率市场化进程决策的科学性,本章用模糊数学的方法,结合专家打分法,建立了利率市场化进程决策的指标体系。第五章从中国商业银行的视角,分析了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首先从利差收窄、利率风险管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角度分析了影响,并通过银行竞争行为模型,结合中国实际存贷款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其次,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定价机制的现状和与国际先进银行的能力差距。然后,提出了利率完全放开并不是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终点,新的利率运行机制的建立是阶段性终点。新机制是基于新资本协议,境内外联动的,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利率运行机制。这种机制中银行是运行的中心,银行将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为主线,进行资源配置和构建业务发展战略。最后展望了利率市场化运行机制将是一个面对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不断完善的过程,建议商业银行要不断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和自律水平,以资本集约分配为基础,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归纳总结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但是改革也蕴含着较大风险。改革进程要注意培养“四个能力”(银行的管理能力、企业的适应能力、政府的调控能力和市场的适应能力),要满足“五个条件”(宏观经济稳定、健全的金融监管体制、科学的银行管理机制、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系),并应该建立利率市场进程的决策模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中国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能力仍有待提高。利率市场化之后,中国应该建立基于新资本协议的新型管制体系,以一种市场化的资本管制方式代替行政性的利率管制方式,促使银行以资本集约分配为基础,优化银行资源配置。

刘越珂[5](2019)在《J银行A分行利差管理诊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最早始于1996年,稳步推进了近20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我国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经历了长时间的稳定阶段。自2012年开始,随着利率管制逐步放开,各家银行的利差开始差异化。2015年10月,央行取消对存款利率上限管控,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基本完成。然而,目前中国商业银行整体仍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要利润来源,市场化利率对利息净收入和净利差的冲击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提升净利差水平,减少利息净收入对利润的承压,是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本论文以J银行A分行为研究对象。相关数据表明,J银行A分行净利差水平正在处于快速下行阶段,市场利率化所带来的利差缩窄也对A分行的利润水平带来较大的冲击。因此,论文首先从A分行净利差水平和利差管理体系来阐述目前净利差管理现状。继而运用数据分析法,比较分析同业竞争对手在计息负债成本率、生息资产收益率等数据的差异。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掌握了员工对利差的熟悉情况、存贷款业务、利差管理方面的信息。随后总结出目前J银行A分行主要存在存贷款结构不合理、利差管理配套资源不到位、产品销售落后保守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利差的扩大。针对如上问题,本论文分别从存款方面、贷款方面、资源配套方面和产品方面提出了J银行A分行的利差管理优化方案。存款方面,可以通过提升外币存款占比、表外理财销售、中长期存款占比和调整客户结构来降低计息负债成本率;贷款方面,可以从个贷、非生息资产和中小企业贷款着手优化贷款结构,以提升生息资产收益率;配套政策方面,可以通过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客户经理激励、队伍建设以支撑A分行利差管理;产品方面,可以通过借鉴互联网模式,通过自主开发和与第三方平台合作进行产品创新,同时通过收入转型来缓解传统业务收入的冲击。

戴立新[6](2006)在《人民币存款计结息办法之新旧比较》文中指出中国人民银行针对人民币存贷款计结息出台了新规定,加大了对人民币存款计结息的改革力度。本文通过举例对这一改革给利益相关者带来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李晓岩[7](2012)在《利率市场化:条件、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从1996年启动利率市场化以来,我国已经实现了债券市场、同业市场、贴现市场的利率市场化,但是作为商业银行主要业务的存贷款业务利率市场化进展缓慢。从我国宏观经济状况、金融市场的培育、银行内部管理以及信用体系的情况来看,目前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但是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需进一步完善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存款保险计划、提高公众对银行业的认识、完善银行监管者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方法、建立职业经理人体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丰富金融市场产品、改进计结息方式。

王冰[8](2019)在《Y银行互联网形态下零售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所选Y银行是一家地方性商业银行,目前零售业务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线上与线下还没有完全发挥渠道之间的整合和信息之间的共享优势。运用传统营业网点与电子渠道有效融合的新零售业务模式,提高金融产品和营销渠道的竞争力,不断丰富自身的零售产品和服务,更好的解决营销模式和客户体验度,努力提升客户群体规模,是Y银行互联网形态下零售业务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互联网形态下的现代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趋势入手,通过对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相关研究,对Y银行互联网形态下传统营业网点经营模式与电子渠道经营模式相整合的多渠道营销策略进行研究。线上与线下渠道融合,信息共享,根据不同的客户将运营管理的触角伸至各产品、渠道,使其成为一个统筹兼顾、相互互补的金融服务有机整体。有效提升客户的操作体验和视觉体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升级。互联网优势在于它可以一对多、高效地完成交易,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来进行新客户的获取和开发,以及定期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信息的推送来进行精准营销;而复杂和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特定的服务需求需要将网点营销从单一的视觉层面转化为深层的现场体验。现代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经营模式需要实现全方位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模式,从“商业银行信息化”逐渐演变成“信息化的现代商业银行”,银行展现的将不再只是一个金融服务“场所”,而是一个更智能化的金融服务平台。

赵新民[9](1994)在《单复利计算公式应用与比较》文中提出单复利计算公式应用与比较赵新民一、时期总利息额计算比较。设本金为P,时期利息率为q,对整个时期求利息总额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进行:1.根据利息的定义可以直接得出:L=Pq;2.用复利计息公式计算:对整个时期求利息总额其含义是期数n等于1,则期复利率...

邰东娜[10](2011)在《银行个人业务7x24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农行进行全国数据大集中工程的背景下,交易量和数据量急剧增氏,同时,银行卡综合理财业务、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新兴渠道的兴起,打破了银行业务以柜面为主导的格局。新交易渠道既可以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又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高效和便捷的服务,但同时也对银行的综合业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综合业务系统能够满足7x24不间断的高效运行是其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个指标。个人业务是银行所有业务品种中交易量最大、受众最多的一类业务,个人业务服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银行在社会中的企业形象和声誉。论文以个人业务系统为例,介绍了银行7x24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针对技术方案的具体实现,论文从7x24服务系统的日终批量架构的设计与实现、个人业务系统的构件化设计、应用安全设计、7x24模式下个人业务总分核对的实现、个人储蓄结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程序的性能调优、个人业务海量数据的处理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论文的最后,对系统各阶段的测试情况作了介绍。本文作者主要参与了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负责个人业务系统活期模块交易的程序编写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工作

二、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调整分段计息捷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调整分段计息捷径(论文提纲范文)

(1)论利率法定与存款合同意思自治的冲突 以超长存期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相关法律法规分析:超长期存款发生的制度背景
二、24年期存款的效力无法实现后的救济:存期转换
    (一)银行通知储户的问题
    (二)如果无法通知,如何处理储户存款?
三、新法律背景下的“利率法定”及超长期存款的部分无效性
    (一)当前法律环境下的超长期存款纠纷的制度背景:利率法定
    (二)利率管制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存款合同违背则无效
    (三)利率管制规范为效力性规定而非管理性规定
    (四)延伸分析:对利息征税的强制性和利率法定之强制性的同一性
四、《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对相关案件的错误认识
    (一)对法律法规掌握不充分
    (二)对法律法规理解不到位
    (三)轻率否认信用社“疏忽说”,无视被告应有的义务和行为反常性,过分提高其对信用社的合理信赖度
五、类似存款纠纷解析
    (一)“1000元存24年本息得11万元”的十堰模式与安庆模式
    (二)其他案例
六、小结

(2)《金融企业会计》教学中的存款利息计算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行有关人民币存款利息计算的相关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二、单位存款的利息计算及其注意的问题
    (一) 单位活期存款的利息计算
        1. 利息计算的有关规定。
        2. 利息计算的基本公式。利息=本金×存期×利率
        3. 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 单位定期存款的利息计算
        1. 利息计算的有关规定。
        2. 利息计算的公式。
        3. 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储蓄存款的利息计算及其注意的问题
    (一) 活期储蓄存款的利息计算
        1. 利息计算的有关规定。
        2. 利息计算的公式。计算公式和具体计算方法与单位活期存款基本相同。
        3. 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 定期储蓄存款的利息计算
        1. 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的计算
        2. 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的计算。
        3. 整存零取定期储蓄存款的计算。
        4. 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的计算。
    (三) 定活两便存款的利息计算
        1. 利息计算的有关规定:
        2. 利息计算的基本公式:利息=本金×存期×利率
        3. 应该注意的问题。
四、当前存款利息计算方法的缺陷及改进

(3)简析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及步骤(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基本具备
    (一) 经济发展状态较好
    (二) 金融市场已初具规模, 初步形成了市场的利率曲线
    (三) 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四) 企业和消费者金融意识得以初步建立
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步骤
三、继续完善利率市场化的基础
    1.研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2.培育金融市场和市场利率曲线
    3.改进存贷款计结息方式
    4.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完善社会信用约束体系

(4)中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辨析中国经济转型难题
        二、把握政府在经济中应扮演的角色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
        二、麦金农金融抑制论的核心思想
        三、肖的金融深化论的核心思想
        四、麦金农最优次序理论的核心思想
        五、金融约束论的核心思想
        六、国内对利率市场化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 本文主要内容与结构
        一、本文主要内容
        二、文章结构
        三、本文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第一节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一、利率的内涵
        二、利率市场化的内涵
        三、利率发展的规律是从市场化到管制,再到市场化
    第二节 利率市场化必要性的实践和理论分析
        一、从实践角度看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二、从理论角度看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第三节 中国利率市场化历史进程和面临问题
        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简介
        二、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进程
        三、未来利率市场化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第三章 其他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及经验
    第一节 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进程及经验
        一、美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及经验
        二、日本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及经验
    第二节 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及经验
        一、印度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及经验
        二、俄罗斯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及经验
    第三节 利率市场化成功的条件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稳定的宏观经济是利率市场化成功的前提条件
        二、健全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利率市场化成功的辅助条件
        三、科学的银行管理机制是利率市场化成功的必要条件
        四、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是利率市场化成功的保障条件
        五、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系是利率市场化成功的促进条件
第四章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一、我国采取“渐进式”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必然”要求
        二、我国采取“渐进式”利率市场化改革是“自然”结果
        三、“渐进式”改革不意味着拖延改革
    第二节 逐步放松的利率管制方式
        一、利率市场化己进入最终阶段
        二、未来逐步放松利率管制的步骤
    第三节 双轨制金融运行方式的逐步融合
        一、产品层面的双轨制
        二、地区层面的双轨制
        三、跨境层面的双轨制
    第四节 利率市场化进程决策的指标体系
第五章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第一节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利差收窄影响银行盈利能力
        二、利率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三、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加大
        四、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竞争模型分析及实证检验
    第二节 中国商业银行定价机制建设
        一、中国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现状
        二、中国商业银行定价能力分析
    第三节 新资本管理体系下的市场化利率运行机制
        一、新资本协议的演进过程和主要内容
        二、新资本协议在中国银行业的实施进程
        三、在全球统一的标准下参与全球利率竞争
        四、新资本协议是降低利率风险、提高资金效率的手段
    第四节 展望和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5)J银行A分行利差管理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基本框架
第二章 J银行A分行净利差管理现状
    2.1 中国商业银行净利差管理现状
    2.2 J银行A分行概况
    2.3 J银行A分行净利差管理现状
        2.3.1 J银行A分行净利差概况
        2.3.2 J银行A分行净利差管理体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J银行A分行利差管理诊断
    3.1 J银行A分行利差水平分析
        3.1.1 J银行A分行净利差与同业比较分析
        3.1.2 竞争对手
        3.1.3 计息负债成本率分析
        3.1.4 生息资产收益率分析
    3.2 J银行A分行利差管理问卷调查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2.2 调查问卷的实施
        3.2.3 调查结果分析
    3.3 J银行A行利差管理存在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J银行A分行利差管理优化方案
    4.1 负债方面优化方案
        4.1.1 提升低成本负债
        4.1.2 优化存款客户结构
        4.1.3 降低期限错配程度
    4.2 资产方面优化方案
        4.2.1 调整个贷产品结构
        4.2.2 释放非生息资产额度
        4.2.3 加大中小企业贷款
    4.3 配套政策方面优化方案
        4.3.1 完善考核激励约束动态机制
        4.3.2 将利差管理落实到客户经理绩效管理中
        4.3.3 强化队伍建设
        4.3.4 加大系统及数据支持
    4.4 产品方面优化方案
        4.4.1 加大产品开发
        4.4.2 加快收入转型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人民币存款计结息办法之新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个人活期储蓄存款计结息
二、单位活期存款计结息
三、个人与单位活期存款计结息
四、定期整存整取存款计结息

(7)利率市场化:条件、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基本具备
    1. 经济发展状态较好。
    2. 金融市场已初具规模, 初步形成了市场的利率曲线。
    3. 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4. 企业和消费者金融意识得以初步建立。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研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2. 提高公众对银行业的认识, 完善银行监管者的监管理念、监管方法。
    3. 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完善社会信用约束体系。
    4. 培育金融市场和市场利率曲线。
    5. 改进存贷款计结息方式。

(8)Y银行互联网形态下零售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2 理论综述
    2.1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理论研究
        2.1.1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概念
        2.1.2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特点
    2.2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研究
        2.2.1 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
        2.2.2 国外商业银行互联网形态下的经营模式
        2.2.3 国内商业银行互联网形态下的经营模式
    2.3 商业银行互联网零售业务理论研究
        2.3.1 国外理论研究
        2.3.2 国内理论研究
    2.4 互联网形态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研究
        2.4.1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
        2.4.2 国内商业银行互联网形态下零售业务发展现状
3 Y银行互联网形态下零售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市场环境分析
    3.3 竞争环境分析
        3.3.1 供应商议价能力
        3.3.2 购买者议价能力
        3.3.3 替代品威胁
        3.3.4 行业内竞争者
        3.3.5 潜在竞争者威胁
    3.4 Y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
        3.4.1 Y银行零售业务经营模式
        3.4.2 客户金融资产和年龄结构
        3.4.3 储蓄产品结构和客户贡献度
        3.4.4 负债类业务渠道办理情况
    3.5 Y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问题分析
4 Y银行互联网形态下零售业务发展战略制定
    4.1 Y银行互联网形态下零售业务发展SWOT分析
        4.1.1 机遇分析
        4.1.2 挑战分析
        4.1.3 优势分析
        4.1.4 劣势分析
    4.2 市场细分和定位
        4.2.1 市场细分
        4.2.2 市场营销定位
    4.3 产品策略
        4.3.1 丰富Y银行零售业务金融产品
        4.3.2 与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公司实现战略合作
    4.4 价格策略
        4.4.1 储蓄产品价格策略
        4.4.2 理财产品价格策略
        4.4.3 信贷产品价格策略
    4.5 渠道策略
        4.5.1 营业网点渠道策略
        4.5.2 电子渠道发展策略
    4.6 促销策略
        4.6.1 线下渠道促销策略
        4.6.2 线上渠道促销策略
        4.6.3 利用大数据系统进行组合促销策略
    4.7 服务策略
        4.7.1 社区银行服务亲民化
        4.7.2 理财中心服务专业化
        4.7.3 关注客户非金融需求
5 战略实施和保障
    5.1 加大零售业务转型实施力度
        5.1.1 全面推进负债业务水平提升
        5.1.2 加强信贷业务管理,推进产品体系优化升级
        5.1.3 加强网点零售条线管理
    5.2 注重零售团队能力提升和人才培养
    5.3 坚持科技引领不动摇
        5.3.1 坚持科技兴行
        5.3.2 提升数据挖掘使用水平
    5.4 建立健全新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
    5.5 继续寻求和第三方的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银行个人业务7x24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综述
        1.2.1 课题建设的必要性
        1.2.2 课题可行性分析
        1.2.3 论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项目相关技术背景及农行7X24服务现状
    2.1 项目相关技术背景
        2.1.1 Z系列服务器与Z/OS操作系统
        2.1.2 快速磁盘复制功能IBM ESS FlashCopy
        2.1.3 并行系统综合体Parallel sysplex
        2.1.4 农行综合业务系统介绍
    2.2 个人业务7x24服务现状介绍
        2.2.1 个人业务系统的业务模型与软件架构
        2.2.2 个人业务7x24服务的业务类型
        2.2.3 总账分户账的使用及总分核对实现方式
        2.2.4 日终批处理现状
第三章 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方案
    3.1 项目需求分析
    3.2 总体设计方案
        3.2.1 日终批量架构的调整
        3.2.2 个人业务系统软件架构的重建
        3.2.3 个人业务7x24服务种类扩充与总分核对设计
        3.2.4 海量数据的处理解决方案
        3.2.5 应用程序性能的优化
第四章 日终批量系统的架构设计及实现
    4.1 日终批量架构的设计
        4.1.1 日终批量流程三个阶段的划分
        4.1.2 日终批量系统七个系统运行模式的划分
        4.1.3 生产系统与辅助生产系统的分离
        4.1.4 支持同一个结点内的并发执行
        4.1.5 支持灵活细化的批量应用控制功能
    4.2 日终批量调度的实现
        4.2.1 批量控制数据库表的设计
        4.2.2 批量调度的实现
        4.2.3 批量应用控制函数的设计
第五章 个人业务系统的详细设计及实现
    5.1 个人业务系统软件架构的设计
        5.1.1 个人业务系统的逻辑分层设计
        5.1.2 个人业务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5.1.3 个人业务系统构件化软件设计
        5.1.4 前台交易界面的设计
    5.2 个人业务系统应用安全控制的设计
        5.2.1 应用和交易管理
        5.2.2 系统运行状态的管理
        5.2.3 授权的控制
        5.2.4 重要数据的鉴定码
        5.2.5 核算账务的核对机制
    5.3 个人业务系统总分核对的设计
        5.3.1 活期存款、整存整取存款、通知存款的实现
        5.3.2 零存整取、教育储蓄的实现
        5.3.3 定活两便的实现
    5.4 数据库的设计
        5.4.1 基本表的设计
        5.4.2 数据库表的优化
        5.4.3 数据库表的拆分
        5.4.4 重要数据库表示例
    5.5 联机程序的实现
        5.5.1 联机交易的应用架构及基本流程
        5.5.2 联机交易场景设计
        5.5.3 联机交易的交易报文设计
        5.5.4 典型的联机交易的实现
    5.6 批量程序的实现
        5.6.1 活期结息的功能和优化思路
        5.6.2 动账结息的设计
        5.6.3 个人批量结息的设计
        5.6.4 单位批量结息的设计
        5.6.5 结息作业并发及负载均衡的实现
        5.6.6 储蓄结息系统实现的总结
第六章 系统的测试
    6.1 测试环境
        6.1.1 硬件环境
        6.1.2 软件环境
    6.2 测试组织
    6.3 测试过程
        6.3.1 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6.3.2 性能测试
        6.3.3 业务验收测试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系统应用
    7.2 结论
    7.3 系统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调整分段计息捷径(论文参考文献)

  • [1]论利率法定与存款合同意思自治的冲突 以超长存期为中心[J]. 缪因知. 中外法学, 2014(03)
  • [2]《金融企业会计》教学中的存款利息计算问题探讨[J]. 苏振天. 经济研究导刊, 2009(36)
  • [3]简析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及步骤[J]. 李晓岩.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2(08)
  • [4]中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研究[D]. 韩松. 武汉大学, 2013(07)
  • [5]J银行A分行利差管理诊断研究[D]. 刘越珂.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6]人民币存款计结息办法之新旧比较[J]. 戴立新. 财会月刊, 2006(26)
  • [7]利率市场化:条件、问题及对策[J]. 李晓岩. 现代管理科学, 2012(06)
  • [8]Y银行互联网形态下零售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王冰.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9]单复利计算公式应用与比较[J]. 赵新民. 财经问题研究, 1994(03)
  • [10]银行个人业务7x24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邰东娜.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9)

标签:;  ;  ;  ;  ;  

活期存款利率调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