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无縫鋼管鋼錠澆注的一些意見(论文文献综述)
G.Bowman,黄春元[1](1966)在《关于无縫鋼管鋼錠澆注的一些意見》文中研究表明N.H.Bacon曾经说过浇注问題是炼钢车间的主要问題。他说:"无可怀疑,浇注在评定炼钢车间所取得成绩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可以这样说,平炉炼钢车间这个部分的重要性还沒有得到重视。"N.H.Bacon的论点业经证实是正确的,应该说近几年来炼钢工作者对于因浇注操作上的缺点致使优质钢被损坏的这个问題已经较为敏感了。同时,技术上的研究和着重点也专注在浇注这个方面,幷以此作为发展改
张有渝,谯雯希,陈晓南,魏善涛,周函,陈学文[2](2021)在《天然气集输管道工程用无缝钢管标准的分析》文中提出针对天然气集输管道工程(包括集气管道工程和输气管道工程)用4项无缝钢管标准在技术要求上的差异,从无缝钢管化学成分中的有害元素磷和硫的含量、制造方法、冲击试验及非金属夹杂/带状组织等方面,理论上分析对无缝钢管性能和质量的影响,进而对天然气集输管道工程设计规范和工业管道设计规范在GB/T 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的使用规定上存在较大技术分歧的现状作多方面的分析,包括GB/T 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编制历史变迁,与采标标准EN 10216—1:2004《用于压力的无缝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规定室温性能的非合金钢管》的差异,GB 150.2—2011《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的有关规定等,提出对GB/T 8163—2018《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无缝钢管使用条件的建议。同时,对GB 6479—2013《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GB/T 5310—2017《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T 8163—2018《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及GB/T 9711—2017《石油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技术上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天然气集输管道工程选用4项无缝钢管标准的使用条件和应补充的技术要求,以期保证工程安全和节省投资。
田玉婷[3](2014)在《3t系列模具扁钢用锭型优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的模铸是一种传统工艺,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从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连铸技术的发展,连铸逐渐代替了模铸占据统治地位。然而,在连铸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模铸仍然没有被连铸完全取代。在特殊钢、沸腾钢大型锻件和特厚板生产领域,我们仍然是采用模铸工艺来完成的。因此,研究钢锭模铸仍然具有实际的意义。钢锭的锭型设计虽然是一个老课题,然而如何优化钢锭的成材率、形状、质量等问题,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讨论。某钢厂目前生产的3t系列模具钢由于宽度与所要求的产品不匹配,加之内部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模具钢市场的要求。因此,急需开发内部质量好、生产效率高,且能够适应现有轧机的新锭型。本文以某钢厂初轧厂现有锭型为研究对象,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对其锭型和锭模、浇注工艺、孔型、压下规程进行优化,设计出新的3t系列模具扁钢锭型,在宽度、质量等各方面都满足现场的要求,用以替代原有的3t系列轧制锭的生产,从而提高钢锭的内部质量以达到生产率、成材率的共同提高最终目标。本文应用AnyCasting软件对设计出的四个锭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在数值模拟部分对设计后钢锭的温度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描述了钢锭凝固的进程及凝固时间,对钢锭缺陷进行了预测,分析了3t系列模具扁钢可能产生疏松和缩孔的程度和位置。结果表明钢锭内部无缩孔、疏松产生,从而证明了此锭型设计的合理性。
王开远[4](2009)在《大型铸、锻件常用四项标准的变化》文中指出
张瑛[5](2007)在《高速列车轴用35CrMo钢超厚壁无缝管的轧制及其质量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速列车的发展程度是各工业国表征其科技水平及铁路运输发达情况的重要标志。2007年4月3日,法国高速电气列车在行驶试验中时速达到574.8km,打破了由该国高速电气机车在1990年创下的时速515.3km的有轨铁路行驶速度的世界纪录。我国铁路经过6次大提速后,主要干线列车时速已达200km以的上水平。从而,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较好的铁路运输保障。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加快,对铁道和列车的性能等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列车的车轴是其行走部分的重要零件,其质量好坏不仅决定了列车可以运行的速度,还直接影响到列车运行的安全。普通列车的车轴国内通常用40钢或50钢制造。但是,碳钢淬透性差,而车轴及其截面尺寸均较大,通常只能是正火处理以得到较细片状珠光体组织后再加工成车轴,因而综合力学性能较低而难以满足高速列车对车轴性能的要求。为此考虑到车轴轴重、失效原因、应力分布特点和状态、断裂韧度及热处理工艺等诸多因素后,中国铁科院提出了用35CrMo钢热轧超厚壁无缝管作为高速列车车轴的材料,并对该材料提出了性能要求。攀成钢成都无缝钢管厂经过分析、研究、试验和试轧,生产出了一批能满足技术要求的Φ215mm×72.5mm的35CrMo钢超厚壁无缝管,并供给了制造该零部件的厂家使用。本论文在介绍了目前各工业国家高速列车车轴用材料的发展概况之后,分析了高速列车车轴运行时的应力状态和分布,轴重的影响、安全储备(冲击韧度及断裂韧度)和失效原因等。继而,分析了35CrMo钢的合金化原理、相关的物理常数、断裂韧度范围及其热处理特点。随后重点对我国过去从未生产过的径(直径D)壁(壁厚S)比(D/S)为2.97的35CrMo钢超厚壁无缝钢管的轧制工艺进行了分析、研究及试验工作。用Φ216mm皮尔格轧机机组轧制Φ215mm×72.5mm35CrMo钢超厚壁无缝钢管的孔型设计,热轧工艺试验过程及其轧制生产过程。解剖并分析了轧制出的该种无缝钢管的冶金质量,指出了其偏心度较大的不足,产生原因及改进措施。最终使热轧生产出的Φ215mm×72.5mm 35CrMo钢超厚壁无缝钢管达到了中国铁科院对其提出的技术要求,满足了车轴生产单位对材料的需求。最后,通过前述工作的总结,作者对35CrMo钢的冶金质量、超厚壁管在皮尔格轧机上轧辊的孔型设计和轧制工艺及设备等作出了结论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金如崧,周云南[6](1966)在《国外大直徑鋼管的生产方法》文中研究指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任何一个工程技术问題都提供了多种方法,但是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一定的使用范围,就是大直径钢管的生产也不例外。无縫钢管的热扩是属于大直径钢管生产这一领域內的问題,本文仅就国外有关大直径钢管生产的情况进行初步的探讨。
王书智[7](1980)在《对提高无缝钢管用钢质量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 为了提高无缝钢管质量,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对管坯的生产和质量十分重视。西德生产管坯的十家公司有九家有电炉,有的全用电炉炼钢。有的厂虽用转炉或平炉炼钢,但有钢水
李丘林[8](2003)在《空心管坯电磁连铸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空心管坯连铸技术被认为是管材生产更深层次的近终形制造技术。如何获得优质空心管坯使其能够满足在铸态下直接轧制的要求,是实现空心管坯连铸连轧,即管材近终形制造技术的关键。电磁加工技术具有无接触、无污染和清洁性等优点。电磁场在连铸领域的成功应用及新的电磁连铸技术的不断涌现,促进了连铸坯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以制备优质空心管坯为目的的空心管坯电磁连铸技术的开发提供了契机。 本文以制备优质空心管坯为目的,结合电磁加工技术的应用,研究了空心金属管坯的电磁连铸技术。作者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宝钢“钢铁联合研究基金”资助的“空心金属管坯电磁连续铸造基础研究”和中国科学院精密铜管研究中心合作进行的“水平连续铸造空心铜管坯电磁改性研究”等项目,并以此为课题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设计并制作了一套空心金属管坯半连续铸造模拟实验装置,采用低熔点合金在该装置上进行了空心管坯的成形实验研究。探讨了浇注系统、浇注温度、牵引速度等工艺参数以及内结晶器的冷却腔结构和锥度等对空心管坯成形的影响规律。通过优化内结晶器的结构设计、合理调整工艺参数,成功铸造出截面尺寸为Φ60×15mm的空心管坯。 根据空心管坯连铸过程的凝固特点,建立了空心管坯连铸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计算模型,编制了相应的温度场模拟软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工艺参数及内结晶器侧喷水位置对初始段及稳定状态凝固过程影响规律的模拟研究,为工艺参数及内结晶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低熔点的Sn-Pb合金空心管坯连铸模拟实验表明,连铸管坯存在表观质量差、缺陷多、凝固组织晶粒粗大且周向分布均匀性差等问题。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空心管坯,本文提出了在外结晶器外侧施加工频旋转电磁场和中频电磁场来改善铸坯质量的空心管坯电磁连铸新技术,并采用成分相同的低熔点Sn-Pb合金进行了空心管坯电磁连铸实验。结果表明: 1) 管坯连铸过程中,施加工频旋转电磁场,可改善空心管坯的表观质量,减弱或消除管坯的表面缺陷;细化管坯宏观凝固组织,促进柱状晶向等轴晶的转变,显著改善宏观凝固组织的周向均匀性;溶质元素沿空心管坯径向分布的均匀性较未施加工频旋转电磁场时有较大改善。 2) 管坯连铸过程中,在开缝外结晶器外施加中频电磁场,能够显著提高空心管坯的表观质量,消除表面缺陷;可细化空心管坯的宏观凝固组织,但对提高组织周向均匀性作用不大。 为进一步改善中频电磁场作用下空心管坯的质量,提出了HI型热顶技术和冷坩埚技术相结合的空心管坯热顶电磁连铸新技术。采用浸入式浇口浇注,并在连铸过程中施加中频电磁场,不仅空心管坯的表观质量显著改善,凝固组织得到明显细化,凝固组织的周向均匀性也得到显著改善;溶质元素沿管坯径向分布的均匀性显著提高。 低熔点的Sn-Pb合金空心管坯电磁连铸技术的成功开发,为开展以制备优质高熔点合金管坯为目的的空心钢管坯电磁连铸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摘要石亩亩奋右亩亩币奋亩亩亩日亩奋亩 提出在结晶器外施加电磁场来改善铸坯质量的空心铜管坯水平电磁连铸技术,以中83又21mm空心铜管坯水平连铸成形系统结构为基础,设计制作了工频和中频电磁场作用下水平连铸空心铜管坯电磁成形系统,在实验室建立了一套中试规模的空心铜管坯水平电磁连铸设备,并进行了空心铜管坯水平电磁连铸实验,在国内首次成功连铸出多根水平电磁连铸空心铜管坯。结果表明:施加工频电磁场,可显著细化组织,提高周向组织均匀性及力学性能;施加中频电磁场,不仅组织细化,力学性能提高,管坯的外表面质量也得到显著改善。
江永进,张世明[9](1988)在《周期热轧钢管的主要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文中指出 1884年西德的曼内斯曼兄弟继发明辊式穿孔机后提出了周期轧管之设想,1891年初获成功并取得专利权,因穿孔后的毛管在轧制时反复的前进和后退,恰似Echtewacht城街上天主教徒们祭祀列队时进三步退二步之动作,被形容为Pilgerschritt(朝拜动作)。这种轧机即被称作皮尔格(周期式)轧管机。
詹飞[10](2019)在《页岩气专用Q125钢级套管的开发》文中研究说明本世纪初,美国的页岩气开采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率先实现了页岩气的商业化开采,并深刻的影响了世界能源供应的格局和在政治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开发页岩气的热潮。我国的页岩气资源储量丰富,是在美国之后率先进入页岩气勘探评价突破和工业化开发先导性试验阶段的国家。目前我国页岩气开发较成熟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川渝地区,并在全国范围成立了多个试点地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页岩气的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行业发展飞快,产生了大量油井油管需求,带动了我国无缝管行业的崛起。本文通过对页岩气开采服役工况、主要失效模式进行研究,认为只有具备高强高韧性能的页岩气专用管才能满足我国页岩气井的复杂开采服役工况,并设计了筛选了25CrMoBVRE材质用于开发页岩气专用Q125钢级套管。在实验室研究中,通过FORMASTOR-F全自动相变仪对25CrMoBVRE实验钢进行了CCT曲线的测定,实验钢的AC1为683℃,AC3为805℃。使用末端淬火试验方法对实验钢的淬透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25CrMoBVRE有良好的淬透性,20.5mm以内可保证90%马氏体。通过热处理工艺研究表明,采用880℃淬火,620℃回火工艺对实验钢进行热处理,其金相显微组织为回火索氏体,晶粒度9级以上,材料的强韧比大于10,并且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文章同时对稀土元素在实验钢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25CrMoBVRE钢种中的稀土元素对铸坯的铸造低倍组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时稀土元素对钢种热处理后的金相显微组织有一定的细化作用,并且稀土对夹杂物的形态控制,尤其对硫、氧夹杂物的形态的改变的作用良好,提高了材料的横向冲击性能,但稀土元素对实验钢的拉伸性能和淬透性影响不明显。在对25CrMoBVRE钢种进行实验室研究后,在包钢钢管公司对页岩气专用Q125钢级套管进行了φ270圆铸坯的生产及规格为φ177.8×9.19 mm管体和φ194.46×16 mm接箍的工业试制,试制结果均符合页岩气专用Q125钢级套管的技术要求,并通过了西安管材研究所的第三方评价实验。
二、关于无縫鋼管鋼錠澆注的一些意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无縫鋼管鋼錠澆注的一些意見(论文提纲范文)
(2)天然气集输管道工程用无缝钢管标准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影响无缝钢管性能和质量的主要因素 |
1.1 化学成分中的磷、硫、铝含量 |
1.1.1 磷 |
1.1.2 硫 |
1.1.3 铝 |
1.2 制造方法 |
1.2.1 钢的冶炼方法 |
1.2.2 管坯制造方法 |
1.2.3 无缝钢管制造方法 |
1.2.4 推论 |
1.3 冲击韧性 |
1.4 非金属夹杂/带状组织 |
2 对GB/T 8163—2018的分析 |
2.1 GB/T 8163编制版本的历史变迁 |
2.2 GB/T 8163—2008及GB/T 8163—2018与EN10216—1:2004的差异 |
2.3 压力管道设计标准的分歧 |
2.4 压力容器规范的规定 |
2.5 分析 |
3 无缝钢管标准的对比分析 |
4 对GB/T 9711—2017无缝钢管的分析 |
4.1 PSL1和PSL2的主要差别 |
4.2 PSL2无缝钢管应补充技术要求 |
5 结论 |
(3)3t系列模具扁钢用锭型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钢锭的种类与铸造方法 |
1.1.1 钢锭种类 |
1.1.2 钢锭的铸造方法 |
1.2 模具扁钢的发展及用途 |
1.2.1 模具钢的重要性 |
1.2.2 模具钢的发展概况 |
1.2.3 高碳高铬冷作模具钢的一般特性及用途 |
1.3 钢锭的设计的一般方法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 |
2.钢锭的缺陷及影响因素 |
2.1 钢锭的缺陷 |
2.1.1 缩孔与疏松 |
2.1.2 偏析 |
2.1.3 夹杂 |
2.1.4 气泡 |
2.2 影响钢锭质量的因素 |
2.2.1 钢锭的形状 |
2.2.2 钢锭的长宽比 |
2.2.3 钢锭的角部 |
2.2.4 钢锭的锥度 |
2.2.5 钢锭的浇注温度 |
2.2.6 钢锭的浇注速度 |
3.钢锭设计的原则 |
3.1 钢锭设计的内容 |
3.1.1 钢锭重量的确定 |
3.1.2 钢锭的横断面 |
3.1.3 钢锭本体高厚比 |
3.1.4 钢锭的宽高比 |
3.1.5 钢锭锥度 |
3.1.6 钢锭的帽容比和帽部形状 |
3.1.7 钢锭尾部 |
3.1.8 钢锭断面转角圆弧半径 |
3.1.9 钢锭的肩部设计 |
3.2 小结 |
4. 3t 系列钢锭设计的内容及意义 |
4.1 现场条件 |
4.2 3t 系列钢锭存在的问题 |
4.3 3t 系列钢锭设计的方案 |
4.3.1 3t 锭型具体优化 |
4.3.2 3t 系列锭型设计参数 |
4.3.3 钢锭的轧制及压下规程 |
4.3.4 3t 系列模具扁钢的锭型图 |
5.钢锭的缺陷和温度场模拟 |
5.1 软件简介 |
5.2 建模计算的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及物理条件 |
5.3 计算与结果分析 |
5.3.1 钢锭的凝固与温度场 |
5.3.2 钢锭缺陷的分析 |
5.4 小结 |
6.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大型铸、锻件常用四项标准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JB/T6402-2006《大型低合金钢铸件》 |
1.1 对炼钢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 |
1.2 区分了熔炼分析与成品分析的概念, 增加了对钢的成品分析允许偏差的规定 |
1.3 牌号、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方面的变化 |
1.4 增加了标识和包装的规定 |
2 JB/T6405-2006《大型不锈钢铸件》 |
2.1 材料牌号 |
2.2 化学成分 |
2.3 力学性能 |
2.4 试验方法与检验规则 |
3 JB/T6396-2006《大型合金结构钢锻件 技术条件》 |
3.1 增加了冶炼工艺要求 |
3.2 修改了锻造设备的规定 |
3.3 对热处理做出具体规定 |
3.4 增加了焊补方面的规定 |
3.5 材料牌号、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要求 |
3.6 修改了关于硬度测定点数的规定 |
3.7 增加了无损检测要求 |
3.8 修改了成品化学分析的取样位置 |
3.9 其它修改 |
4 JB/T6397-2006《大型碳素结构钢锻件 技术条件》 |
4.1 规定了材料的冶炼方法 |
4.2 材料牌号、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 |
4.3 其它修改 |
5 结束语 |
(5)高速列车轴用35CrMo钢超厚壁无缝管的轧制及其质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列车车轴 |
1.2.1 发展历史 |
1.2.2 制造特点 |
1.3 材料及热处理 |
1.4 国内车轴现状 |
1.5 无缝钢管轧制 |
1.5.1 主要方式 |
1.5.2 压力穿孔 |
1.5.3 轧制毛管 |
1.5.4 周期轧管 |
1.5.5 超厚壁无缝钢管制造轴的特点 |
1.5.6 无缝钢管轧材的优点 |
1.6 车轴研究现状 |
1.7 研究内容 |
2 车轴失效原因 |
2.1 载荷及失效特点 |
2.1.1 服役状况 |
2.1.2 失效特点 |
2.2 解决途径 |
2.2.1 主要因素 |
2.2.2 改善措施 |
2.3 本章小结 |
3 35CRMO 钢 |
3.1 合金化原理 |
3.2 相关物理常数 |
3.3 相关曲线 |
3.3.1 等温转变曲线 |
3.3.2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
3.3.3 含碳量和马氏体硬度关系曲线 |
3.3.4 淬透性曲线 |
3.3.5 回火硬度曲线 |
3.4 冶炼要求 |
3.5 冶炼工艺 |
3.6 钢锭质量 |
3.7 本章小结 |
4 热轧工艺 |
4.1 技术要求 |
4.2 工艺流程 |
4.3 管坯料的制备 |
4.3.1 管坯分类、验收及处理 |
4.3.2 管坯的技术要求 |
4.3.3 管坯清理 |
4.3.4 管坯切断 |
4.3.5 管坯定心 |
4.3.6 管坯的压缩比 |
4.3.7 管坯的单重计算 |
4.4 加热 |
4.4.1 管坯加热工艺 |
4.4.2 加热质量与控制 |
4.4.3 环形加热炉的结构与特点 |
4.5 定型心 |
4.6 冲孔 |
4.7 周期轧管 |
4.7.1 工作特点 |
4.7.2 变形过程变形原理 |
4.7.3 周期轧管机工艺与设备 |
4.8 轧制过程 |
4.9 轧后处理 |
4.10 本章小结 |
5 质量分析 |
5.1 几何尺寸检查 |
5.2 金相组织 |
5.2.1 试验材料 |
5.2.2 金相组织 |
5.3 材料的力学性能 |
5.4 断口SEM 分析 |
5.5 壁厚不均的原因分析 |
5.5.1 荒管壁厚不均 |
5.5.2 工具对壁厚不均的影响 |
5.5.3 操作对荒管壁厚不均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编辑的书刊目录 |
(8)空心管坯电磁连铸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无缝管材生产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
1.2.1 我国无缝钢管生产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
1.2.2 无缝管材的传统加工工艺 |
1.2.3 国内外高合金管材的生产 |
1.2.4 铜及铜合金管材的生产 |
1.3 管材近终形制备技术 |
1.3.1 离心铸管技术 |
1.3.2 喷射沉积成形连铸技术 |
1.3.3 空心管坯连铸技术 |
1.4 电磁场在冶金生产中的应用概况 |
1.4.1 概述 |
1.4.2 电磁场在冶金生产中的应用 |
1.4.2.1 电磁搅拌技术 |
1.4.2.2 电磁制动技术 |
1.4.2.3 电磁分离技术 |
1.4.2.4 电磁成形技术 |
1.5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二章 空心金属管坯半连续铸造成形实验研究 |
2.1 引言 |
2.2 空心金属管坯垂直半连续铸造装置设计 |
2.3 空心管坯成形工艺研究 |
2.3.1 实验装置与方法 |
2.3.2 主要工艺参数的影响规律 |
2.4 内结晶器结构的优化设计 |
2.5 空心管坯的凝固规律 |
2.6 小结 |
第三章 连续铸造空心管坯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 |
3.1 引言 |
3.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3.3 导热偏微分方程离散化处理 |
3.4 求解条件处理 |
3.4.1 网格剖分 |
3.4.2 初始条件 |
3.4.3 边界条件 |
3.4.4 凝固潜热的处理 |
3.5 空心管坯连铸温度场模拟 |
3.5.1 合金物性参数及计算参数 |
3.5.2 模拟计算结果与分析 |
3.6 小结 |
第四章 工频旋转电磁场下空心管坯电磁连铸研究 |
4.1 引言 |
4.2 电磁场理论基础 |
4.2.1 交变电磁场方程组 |
4.2.2 旋转型磁场电磁力的理论解析 |
4.3 旋转电磁场分布的数值模拟 |
4.3.1 极对数对磁场分布的影响 |
4.3.2 相位角的选择及相位转换原理 |
4.3.3 磁轭尺寸及形状对磁场分布的影响 |
4.4 工频旋转电磁场发生器的设计制作 |
4.5 空心管坯结晶器型腔内磁场分布与分析 |
4.6 工频旋转电磁场作用下的空心管坯质量 |
4.6.1 实验方法及条件 |
4.6.2 空心管坯的表观质量 |
4.6.3 空心管坯的宏观凝固组织 |
4.6.4 工频旋转电磁场对管坯凝固过程的影响 |
4.6.5 工频旋转电磁场对溶质元素分布规律的影响 |
4.7 小结 |
第五章 中频电磁场下空心管坯电磁连铸研究 |
5.1 引言 |
5.2 电磁连续铸造技术的基本原理 |
5.2.1 电磁场作用基本原理 |
5.2.2 电磁力的计算 |
5.2.3 空心管坯电磁连铸过程受力分析 |
5.3 电磁成形系统磁场分布研究 |
5.3.1 实验方法 |
5.3.2 外结晶器开缝对磁场分布的影响 |
5.3.3 内结晶器对磁场分布的影响 |
5.3.4 负载和感应线圈的位置对磁场分布的影响 |
5.3.5 电源功率对磁场的影响 |
5.4 电磁场作用下液面形态 |
5.4.1 实验方法 |
5.5 中频电磁场作用下的空心管坯质量 |
5.5.1 空心管坯电磁连铸工艺参数匹配关系 |
5.5.2 空心管坯的表观质量 |
5.5.3 空心管坯的宏观凝固组织 |
5.6 空心管坯热顶电磁连铸技术研究 |
5.6.1 实验装置与方法 |
5.6.2 结晶器内磁场分布与分析 |
5.6.3 外结晶器侧初始凝固位置的确定 |
5.6.4 空心管坯的表面质量 |
5.6.5 空心管坯的宏观组织 |
5.6.6 中频电磁场对溶质元素分布的影响 |
5.7 小结 |
第六章 空心铜管坯水平电磁连铸研究 |
6.1 引言 |
6.2 空心铜管坯水平连铸成形系统电磁场的数值模拟 |
6.2.1 工频电磁场下成形系统数值模拟研究 |
6.2.2 中频电磁场下成形系统数值模拟研究 |
6.3 空心铜管坯水平电磁连铸过程受力分析 |
6.4 空心铜管坯水平电磁连铸实验研究 |
6.4.1 空心铜管坯水平电磁连续铸造装置与方法 |
6.4.2 工频电磁场作用下水平电磁连铸空心铜管坯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创新点摘要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及申请专利 |
致谢 |
(10)页岩气专用Q125钢级套管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页岩气开采市场调研 |
1.1.1 国内外页岩气储量及分布情况 |
1.1.2 我国页岩气开采发展历程 |
1.1.3 国内页岩气开采用Q125 钢级套管研发状况 |
1.2 页岩气井套管的工况及失效形式 |
1.3 项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产品技术要求及前期工作 |
2.1 页岩气专用Q125 钢级套管技术要求 |
2.1.1 化学成分要求 |
2.1.2 淬透性要求 |
2.1.3 热处理工艺要求 |
2.1.4 矫直温度要求 |
2.1.5 力学性能要求 |
2.1.6 金相检验要求 |
2.1.7 技术难点 |
2.2 现有钢种的调试页岩气专用Q125 钢级套管的研究 |
2.2.1 30MnCr22 钢种实验室热处理工艺研究 |
2.2.2 30CrMnMo钢种实验室热处理工艺研究 |
3 实验钢种的研究方案 |
3.1 研究技术路线 |
3.2 实验钢成分设计 |
3.3 实验钢的制备 |
3.3.1 实验钢的实验室冶炼 |
3.3.2 实验钢的模拟轧制 |
3.3.3 实验钢的热处理 |
3.4 钢种研究的实验方案 |
3.4.1 实验钢的基础特性研究 |
3.4.2 稀土对试验钢的影响实验方案 |
3.4.3 检验设备介绍 |
3.4.4 实验钢的试样制备 |
4 实验钢种研究 |
4.1 实验钢种的筛选 |
4.2 实验钢钢种的成分调整 |
4.3 实验钢CCT曲线测试 |
4.4 实验钢的淬透性研究 |
4.5 稀土对Q125 钢级套管的影响 |
4.5.1 稀土对铸坯低倍组织结构的影响 |
4.5.2 稀土对热处理后显微组织的影响 |
4.5.3 稀土对夹杂物级别和形貌的影响 |
4.5.4 稀土对CCT曲线的影响 |
4.5.5 稀土对冲击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5 钢管的工业试制 |
5.1 钢种化学成分 |
5.2 连铸坯的生产工艺 |
5.3 无缝管生产工艺 |
5.4 管坯试制结果 |
5.4.1 连铸圆管坯成分检验结果 |
5.4.2 铸坯质量检验结果 |
5.4.3 φ180 无缝管试制结果 |
5.5 热处理试制 |
5.5.1 管子的实验室热处理研究 |
5.5.2 工业热处理生产 |
5.6 Q125 钢级套管第三方全尺寸评价 |
5.6.1上卸扣实验 |
5.6.2 拉伸至失效实验 |
5.6.3 静水压及内压至失效实验 |
5.6.4 外压至失效试验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关于无縫鋼管鋼錠澆注的一些意見(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无縫鋼管鋼錠澆注的一些意見[J]. G.Bowman,黄春元. 钢管情报, 1966(02)
- [2]天然气集输管道工程用无缝钢管标准的分析[J]. 张有渝,谯雯希,陈晓南,魏善涛,周函,陈学文. 天然气与石油, 2021(01)
- [3]3t系列模具扁钢用锭型优化设计[D]. 田玉婷. 辽宁科技大学, 2014(06)
- [4]大型铸、锻件常用四项标准的变化[J]. 王开远. 大型铸锻件, 2009(03)
- [5]高速列车轴用35CrMo钢超厚壁无缝管的轧制及其质量分析[D]. 张瑛. 重庆大学, 2007(05)
- [6]国外大直徑鋼管的生产方法[J]. 金如崧,周云南. 钢管情报, 1966(01)
- [7]对提高无缝钢管用钢质量的探讨[J]. 王书智. 鞍钢技术, 1980(06)
- [8]空心管坯电磁连铸技术研究[D]. 李丘林. 大连理工大学, 2003(01)
- [9]周期热轧钢管的主要缺陷及其改进措施[J]. 江永进,张世明. 钢管, 1988(04)
- [10]页岩气专用Q125钢级套管的开发[D]. 詹飞.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