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桃冲铁矿成因

繁昌桃冲铁矿成因

一、繁昌桃冲铁矿成因(论文文献综述)

任广利,王核,刘建平,王彪,吴玉峰,黄朝阳[1](2012)在《安徽繁昌地区桃冲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安徽繁昌地区作为长江中下游Fe、Cu、Au成矿带中的重要矿集区,发育一系列以桃冲铁矿为代表的磁铁矿型铁矿床。对桃冲矿区分布的岩浆岩、围岩与赋矿矽卡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表明三者稀土含量及其配分模式存在差异,桃冲铁矿夕卡岩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呈右倾过渡型配分模式,具明显Eu正异常。通过对桃冲铁矿床内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探针分析,桃冲铁矿体中发育有熔融包裹体、气液相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纯液相包裹体4种类型。成矿流体具中高温、高盐度、富水特征,富含Na+、Ca2+、Mg2+、K+、Cl-、SO24-离子。结合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探讨成矿流体及演化,认为形成铁矿床的物质来源为深部富铁夕卡岩矿浆,侵位过程中受构造环境影响,因温压条件的迅速改变含矿流体与夕卡岩浆发生解耦作用,于构造薄弱部位贯入形成矿体。

杜杨松,曹毅,张智宇,庞振山,李大鹏[2](2011)在《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原地和异地矽卡岩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安徽沿江地区,既分布有大量接触交代成因和叠加复合成因的矽卡岩矿床,也分布有岩浆成因的矽卡岩矿床。本文给出了不同类型岩浆矽卡岩及其矿床的定义,论述了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岩浆矽卡岩及其矿床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中生代矽卡岩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根据矽卡岩岩浆就位位置的不同可将岩浆矽卡岩分成原地矽卡岩和异地矽卡岩两类,相应地将岩浆矽卡岩矿床分成原地矽卡岩矿床和异地矽卡岩矿床两类。两类矽卡岩及其矿床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在地质产状上,原地矽卡岩岩体常与壳幔同熔岩浆侵入体紧密伴生而分布在壳幔同熔岩浆侵入体与碳酸盐围岩的接触带上,在矽卡岩岩体边缘一般没有冷凝边和烘烤边,但常能见到因同化混染作用不彻底而留下的围岩残留体(多已变质成角岩或大理岩)。与此明显不同的是,异地矽卡岩岩体常分布在断裂带或地层虚脱带中,附近一般没有壳幔同熔岩浆侵入体与其紧密伴生,在矽卡岩岩体边缘一般有冷凝边和烘烤边,有时能见到气孔构造以及石榴石或透辉石堆积岩,但见不到围岩残留体。同时,原地矽卡岩和异地矽卡岩均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但两者明显不同。原地矽卡岩的水平分带常表现为从侵入岩体经矽卡岩往碳酸盐围岩方向依次出现侵入岩、同化混染侵入岩、富铁矽卡岩、富钙矽卡岩、同化混染碳酸盐岩和碳酸盐岩,反映同化混染作用逐渐减弱,而异地矽卡岩的水平分带常表现为从矽卡岩体中央往两边依次出现中粗粒矽卡岩和中细粒矽卡岩,反映随降温速度逐渐增加结晶速度逐渐降低。在矿物组成上,原地矽卡岩中的石榴石包含钙铁榴石、钙铁铝榴石和钙铝榴石,辉石主要为透辉石和钙铁辉石,而异地矽卡岩中的石榴石几乎全是钙铁榴石,辉石全是钙铁辉石。在地球化学方面,相对于原地矽卡岩,异地矽卡岩明显富集W、F、Rb、Be、Fe,而亏损Al、Sr、Ba、Cu、Pb、Zn、Cr、Co、Ni等元素。在岩相学上,原地矽卡岩和异地矽卡岩大多具有自形等粒结构,其中大多能见到熔融包裹体,但原地矽卡岩中的石榴石和辉石更为自形且常发育良好环带,熔融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明显高于异地矽卡岩中熔融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矿床类型上,原地矽卡岩可与铜矿床和铁矿床等各种矿床伴生,而异地矽卡岩一般只与铁矿床伴生。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原地矽卡岩和异地矽卡岩是由矽卡岩岩浆分别在原地和异地发生冷却结晶作用形成的,而原地矽卡岩矿床和异地矽卡岩矿床是由原地矽卡岩岩浆和异地矽卡岩岩浆发生熔离作用和结晶分异作用,熔离出的矿浆和分异出的热液经过冷却结晶和交代蚀变作用形成的。

丁文祥[3](2019)在《基于多源地学信息约束的繁昌盆地重磁联合反演及三维地质建模研究》文中认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铁、铜多金属矿产资源基地。随着地质工作者不懈奋斗,浅部、易识别矿越来越少,找矿的工作由此转向深部,同时其难度也不断加大。近些年在庐枞、铜陵、宁芜等地深部发现大型矿床的实例说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繁昌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中段,南接铜陵矿集区,东邻宁芜矿集区,北侧与庐枞盆地接壤。区内中生代以来经历多次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北部的北东向的褶皱构造及南部的火山岩覆盖区。从矿床数量和规模来看,邻区的铜陵、宁芜、庐枞都发现多个大型的铁铜多金属矿床,唯有繁昌盆地找矿工作一直没有大的突破,仅发现几处中小型的矿床,而繁昌盆地具有与邻区相似的地层、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因此理论上繁昌盆地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为配合研究区的深部找矿工作,了解研究区的地质结构等情况。本文以繁昌盆地为研究对象,以先验的钻孔地质、地表地质为约束信息,通过重磁电联合反演的方法,建立了覆盖全区的详细的2.5D重磁联合反演剖面,并根据反演剖面结果建立起研究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并进一步对三维模型进行正演评价、修改,最终得到合理的研究区的三维地质模型,由此取得以下认识:(1)以先验地质条件为约束,参考AMT反演的电阻率,利用2.5D重磁联合反演的方法,获得繁昌盆地深部三维地质结构,加深对研究区构造演化的认识,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基础。(2)通过反演基本确定了研究区内主要的皱褶形态及火山岩盆地覆盖区深部的构造形态:滨江复向斜核部由于滨江花岗岩的侵入破坏了其褶皱形态,寨山背斜为紧闭的斜歪背斜,轴面向北西方向倾斜,且志留系的厚度较薄,红花尖背斜为倒转的复背斜,背斜形态复杂,背斜沿北东方向延伸至戴家店,由于倒转导致志留系厚度增大;基本确定了火山岩覆盖区内次级褶皱的形态和位置。(3)基本确定了褶皱转折端处断层及火山岩盆地中主要断层的性质;褶皱转折端处以正断层为主,同时北西向的断层切割了北东向的断层。(4)基本确定了研究区内主要的岩浆岩和次火山岩分布范围、埋深及深部形态。区内的滨江花岗岩的向南延伸至寨山背斜且向南倾斜;板石岭岩体沿出露位置向南西方向延伸,且存在着中心相和边缘相的变化。次火山岩主要分布在牌坊章附近及以岩株、岩脉形式产出于红花尖背斜处,岩性以闪长岩类为主。(5)根据2.5D剖面反演的结果形成繁昌盆地三维地质模型,可清楚的显示控矿地质体及可能成矿岩体的空间特征,结合区域的成矿模式,进行了二维和三维的成矿预测,为下一步的深部找矿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6)通过对三维模型正演,获得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的正演重磁场,并与实测重磁场对比分析,认为正演的重磁场与实测重磁场总体保持一致,显示三维模型准确性,同时对于冲突的地方,进行修改,不断完善三维模型。

杜杨松,曹毅,秦新龙,庞振山,杜轶伦,王功文[4](2020)在《皖赣沿江地区中生代壳幔相互作用与多成因夕卡岩成矿过程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皖赣沿江地区分布着大量中生代侵入岩体及其岩石包体和相关的夕卡岩矿床。本文在综合整理作者研究团队近30年来所获得的区内大部分侵入岩体及其岩石包体和夕卡岩矿床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聚焦区域中生代壳幔相互作用与多成因夕卡岩成矿过程分析,为发展壳幔成矿学打下一定基础。基性侵入岩和镁铁质岩石包体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皖赣沿江地区在中生代发生了碰撞后(145~135Ma)富铜金和造山后(130~120 Ma)富铁金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和相应的壳幔混源岩浆作用。壳幔混源岩浆作用主要包括结晶分异作用、同化混染作用、岩浆混合作用和岩浆熔离作用。夕卡岩矿床地质调研和镜下观察结果显示,两期壳幔混源岩浆侵入晚古生代到早中生代围岩地层后引发了多成因夕卡岩成矿作用,形成了接触交代、层控、岩浆和复合叠加等多成因夕卡岩矿床。接触交代、层控、岩浆和复合叠加夕卡岩矿床分别以热液交代、沉积+热液交代、岩浆结晶+热液交代和沉积+岩浆结晶+热液交代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为特征。在碰撞后酸性-中酸性侵入岩体中产有富Cu和Zn等成矿物质的元古宙变质岩包体,表明碰撞后富铜金的底侵玄武岩浆或其演化岩浆在浅位岩浆房中同化了元古宙变质基底成矿物质(铜锌等)储库导致铜进一步富集,从而形成更富铜的酸性-中酸性岩浆。在碰撞后中基性-基性侵入岩体中产有含大量Cu-Fe硫化物(黄铜矿和磁黄铁矿)和氧化物包裹体的深位和浅位堆积岩,表明碰撞后富铜金的底侵玄武岩浆在深位岩浆房中和其演化岩浆在浅位岩浆房中发生了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导致铜铁亏损,形成更富金的中基性-基性岩浆。酸性-中酸性侵入岩体中夕卡岩包体和夕卡岩中辉长岩-夕卡岩过渡包体的存在表明,碰撞后富铜金的底侵玄武岩浆在侵位处同化晚古生代含铜铁矿源层的碳酸盐地层导致铜进-步富集,形成更富铜的夕卡岩岩浆。更富铜的酸性-中酸性岩浆、更富金的中基性-基性岩浆和更富铜的夕卡岩岩浆是形成碰撞后时期接触交代和层控夕卡岩铜矿、接触交代夕卡岩金矿和岩浆夕卡岩铜矿的最重要控制因素。在造山后中基性-基性侵入岩体中产有含大量Cu-Fe硫化物(黄铜矿和磁黄铁矿)和氧化物包裹体的堆积岩,表明造山后富铁金的底侵玄武岩浆在深位岩浆房中发生了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导致铜铁亏损,从而形成更富金的中基性-基性岩浆。造山后富铁金的底侵玄武岩浆在侵位处同化晚古生代含铜铁矿源层的碳酸盐地层、早中生代铁矿源层或者早中生代铁硅矿源层,导致铁、铁和铁硅的进一步富集,分别形成更富铁的夕卡岩岩浆、基性岩浆和中基性岩浆。更富金的中基性-基性岩浆及更富铁的夕卡岩岩浆、基性岩浆和中基性岩浆是形成造山后时期接触交代夕卡岩金矿、岩浆夕卡岩铁矿、矿浆型铁矿和接触交代夕卡岩铁矿的关键控制因素。

黄贻梅[5](2010)在《安徽省繁昌盆地成岩作用及桃冲铁矿成矿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繁昌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陆相火山断陷盆地之一。本文对繁昌火山岩盆地中分村组粗安岩、赤沙组黑云母粗安斑岩、蝌蚪山组流纹岩、三梁山组黑云母粗面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测年,获得其年龄分别为134.4±2.9、131.3±1.8、130.8±2.2、128.1±3.1Ma,显示盆地内火山岩浆活动的时限约在135-128Ma之间,火山岩均为早时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古老年龄的出现为繁昌盆地可能存在太古宙基底提供了证据。通过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繁昌盆地内4组火山岩具有岩浆同源性关系,其岩浆源区为富集地幔。岩浆演化经历了岩浆分异、分离结晶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早期的中分村组、赤沙组火山岩岩浆分异程度相对较低,而晚期的蝌蚪山组、三梁山组火山岩的岩浆分异程度较高。繁昌盆地早期岩浆岩形成于挤压—拉张过渡的构造背景,而晚期岩浆岩则形成于典型的拉张构造背景,构造背景的转换时间约在130.8Ma左右。对比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繁昌盆地、庐枞盆地和宁芜盆地的4个旋回火山活动的时限可以完全对应。繁昌盆地与庐枞盆地可能具有相似的地质过程、成岩过程和构造背景。135 Ma可以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陆相火山断陷盆地早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全面展开的时间。盆地内中生代火山活动期(135-128 Ma)处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高峰期,繁昌盆地火山岩正是这一地球动力背景下深源岩浆活动的产物。对桃冲铁矿矿石矿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矽卡岩与围岩区别较大,包裹体研究显示,成矿流体具有高温高盐特征,且同位素数据表明岩浆热液与早期的矽卡岩形成有关,石英硫化物阶段成矿作用与大气降水和岩浆热液混合流体有关。因此,桃冲铁矿为层控矽卡岩矿床。

刘裕庆,刘兆廉[6](1991)在《铜陵地区层状铜(铁、硫)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铜陵地区有冬瓜山、铜官山和长龙山等十几个大一中型铜、铁、硫和金矿床。50年代,这些矿床被认为是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自60年代以来,持层控观点者对此提出了异议。近年来,作者通过硫、氧、氢、碳、锶、铅和矿物包裹体气液等同位素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发现这些矿床层控特征明显,矿源层主要为上石炭统,次为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的一些滨海—亚浅海相凹地内的钙—镁质碳酸盐岩沉积建造。该层位可与长江中下游及华南海和东南浅海区内的多金属矿层相对应。富矿的形成与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和受热环流于地下的大气降水活动有关。矿源层受变质、岩浆及热流体的作用,发生了相变和矿质的活化转移及再沉淀作用,形成了层状和不规则状富矿体。在同一矿田内,不同矿床间具有"多类一体"和"五层楼"式的时空分布特征,构成了独特的成矿系列,从而显示了同生沉积—叠加改造成矿,多源、多成因和多阶段层控矿床的特征。根据同位素地球化学、水/岩值大小、成矿岩性和元素组合、主要成矿作用、古构造及岩相古地理特征的差异,将本区所有多金属矿床划分成三个成矿系列。

莘丰培[7](2010)在《安徽繁昌县桃冲铁矿特征和成因》文中研究表明繁昌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个主要成矿区段。区内矽卡岩分布较广,多数矿体与矽卡岩伴生,桃冲铁矿为区内规模较大的矿床,地质特征独特,具有典型意义。本文对桃冲矽卡岩及相关铁矿进行了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岩相学和矿相学以及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别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桃冲矽卡岩及相关铁矿床的成因,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桃冲铁矿矿体与矽卡岩密切共生,主要赋存于黄龙组(C2h)白云质灰岩和栖霞组(P1q)沥青质灰岩之间,呈似层状展布。矽卡岩主要矿物为钙铁榴石,另含少量钙铁辉石、石英和方解石;矿石主要由磁铁矿、镜铁矿、方解石、石英和矽卡岩矿物组成。2.在时间上,本矿床成矿作用可以划分为四个成矿阶段:矽卡岩阶段、镜铁矿和磁铁矿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及碳酸盐化阶段。在空间上,矽卡岩及其矿化具有如下分带:①栖霞组大理岩化灰岩;②致密块状矿石;③放射状矿石;④钙铁辉石矽卡岩;⑤钙铁辉石钙铁榴石矽卡岩;⑥钙铁榴石矽卡岩;⑦黄龙组白云质大理岩。3.矽卡岩和矿石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本区矽卡岩形成于高温氧化条件下,而矽卡岩矿床形成于高温、低压、强氧化条件下。4.矿区矽卡岩和地层以及矿区东部ZK6001中花岗岩和滨江花岗岩的REE配分模式对比结果表明,矿区矽卡岩主要为岩浆成因,滨江岩体和桃冲脉岩在区内矽卡岩的形成过程中无明显贡献,而地层物质在矽卡岩形成过程中有一定贡献。5.桃冲铁矿主要是由含矿岩浆热液与大气水发生混合后矿质沉淀而成的。

胡利芳[8](2010)在《安徽繁昌滨江矽卡岩特征及其成因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繁昌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内矽卡岩及相关矿床分布广泛,桃冲铁矿即位于本区。本文对滨江矽卡岩及相关岩石进行了岩石学、岩相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滨江矽卡岩产在滨江岩体和围岩地层的接触带上,但与二者呈突变接触,界线截然。2、本区矽卡岩主要为石榴石矽卡岩,矿物组成十分简单。石榴石主要为钙铁榴石,环带结构发育。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石榴石环带的形成是由于Al3+、Fe3+的此消彼长造成的,说明矽卡岩形成时经历了温度、压力、酸碱度和氧逸度的变化。在石榴石端元组分三角图解上,滨江矽卡岩石榴石成分分布区与铁铜多金属矽卡岩矿床石榴石成分分布区叠合,表明滨江矽卡岩有形成铁矿的潜力,可能与桃冲矿区的矽卡岩为同一系列岩石。3、滨江花岗岩为硅酸过饱和的偏碱性岩石,分离结晶程度高;栖霞组灰岩富CaO,贫Fe2O3,能为滨江矽卡岩的形成提供巨大的钙质支持;滨江矽卡岩低硅、富钙铁、贫碱。4、矿区地质调研和岩相学观察结合主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滨江矽卡岩为岩浆成因,形成滨江矽卡岩和滨江岩体的岩浆来源一致,均属壳幔混源的深部岩浆。这种壳幔混熔岩浆在岩浆房中发生熔离作用可以形成超酸性碱质岩浆和酸性富铁质岩浆。超酸性碱质岩浆侵位后发生结晶分异作用形成花岗岩,而酸性富铁质岩浆沿构造裂隙贯入上地壳,交代碳酸盐岩,获得足够的钙质,经过一系列的岩浆演化作用,最终生成了钙质矽卡岩。

董赫[9](2018)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不同成因类型赤铁矿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文中提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以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和玢岩型铁矿床为代表。成矿带内玢岩型和矽卡岩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庐枞盆地、繁昌盆地及宁芜盆地等,前人对铁矿床中的磁铁矿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是对矿床中的赤铁矿的研究则相对薄弱。成矿带内以赤铁矿为主要矿石矿物的铁矿床,包括大包庄铁矿床、盘石岭铁矿床、大岭铁矿床、姑山铁矿床及桃冲铁矿床,是研究不同成因类型赤铁矿的良好对象。本次工作在前人对矿床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矿床内赤铁矿详细的显微结构观察,并结合氧同位素测试以及漫反射分析等手段,确定不同成因类型赤铁矿的矿物学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成因类型的赤铁矿,开展矿物微区LA-ICP-MS原位分析,探索不同成因类型赤铁矿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尝试分析微量元素的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论文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盘石岭矿床中赤铁矿为火山沉积成因,大包庄矿床中赤铁矿为沉积-热液叠加改造成因。大岭矿床赤铁矿为岩浆热液成因;姑山矿床赤铁矿明显具磁铁矿交代结构,表明后期热液作用使得磁铁矿氧化为赤铁矿,桃冲矿床赤铁矿即镜铁矿,为非岩浆热液成因。不同成因类型的赤铁矿的晶型,共生矿物和漫反射光谱具有明显的差异。(2)成矿带内与岩浆岩成因关系密切的赤铁矿,如火山沉积成因,沉积-热液叠加改造成因和岩浆热液成因的赤铁矿氧同位素值均十分相似,为0.5-3.4‰,而非岩浆热液成因的赤铁矿为-0.7-2.3‰,与前三者有明显的差别。与岩浆岩成因关系密切的赤铁矿稀土总量、特征值和配分模式右倾型均十分相似,非岩浆热液成因的赤铁矿的稀土总量则明显偏低2个数量级,仅为2.88-4.51ppm,具有明显的差别。上述表明,通过赤铁矿的氧同位素值和稀土元素特征难以反演大部分赤铁矿的形成过程,对赤铁矿的成因不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但可以明确区分出非岩浆热液成因的赤铁矿。(3)不同成因类型赤铁矿中V-Ti、Mg-Mn-Al、Co-Ni及As-Sb等元素具有规律性变化特征,是赤铁矿的特征微量元素。这反应了不同成因的赤铁矿形成的温度,氧逸度,交代原岩等条件不同,控制了赤铁矿中这些特征元素的含量,因此通过赤铁矿中某些元素特征去确定赤铁矿的成因,进而反演其形成环境是可行的。(4)通过IOGAS软件数据统计方法,建立的赤铁矿中As-Sb、As+Sb-Ti+V和Mg/Al-Ti成因判别图解。上述图解可以区分不同成因的赤铁矿,火山沉积型赤铁矿具有高Ti,低Mg/Al比值,沉积热液叠加改造赤铁矿具有低Ti,高Mg/Al比值,岩浆热液赤铁矿Ti介于前两者之间,低Mg/Al比值;磁铁矿交代成因的赤铁矿具有较高的Mg/Al以及As/Sb,非岩浆热液成因赤铁矿(镜铁矿)Ti含量最低,Mg/Al值最低。

高浮萍[10](2010)在《安徽省繁昌县桃冲铁矿成矿流体研究》文中指出桃冲铁矿地处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铜陵-繁昌铁-铜矿区的东北部。矿体严格受地层控制,并与矽卡岩伴生,在本区具有典型意义。本文对不同成矿阶段和不同层位矽卡岩和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测温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研究,初步探讨了该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规律和成矿机制。通过上述研究,得到以下主要认识:1.桃冲矿区流体包裹体类型多样,包括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含子晶包裹体,但以富液相包裹体和含子晶包裹体为主。2.桃冲铁矿成矿流体以NaCl-H2O体系为主,其中气相成分主要为H2O,液相成分中阴离子为Cl-、SO42-、F-等,阳离子为K+、Na+、Ca2+、Mg2+等,但以Na+和Cl-为主。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60~460℃之间,密度集中于0.92~1.11 g/cm3之间,lgfO2为-19.3~-10.3,pH值为3.0~6.4,反映出桃冲铁矿主要形成于中高温、弱酸性、强氧化环境中。3.从时间上看,从矽卡岩阶段到成矿阶段,再到碳酸盐阶段,富液相包裹体数量逐渐增加,温度、盐度、氧逸度逐渐降低,pH值逐渐升高,密度、压力、气相成分基本保持不变,液相成分由富Na+、Ca2+、Cl-、SO42-变为富Na+、Cl-;从空间上看,由深到浅富气相包裹体和富液相包裹体含量及氧逸度稍有增高,其它特征基本保持一致。上述变化表明桃冲矿区成矿作用主要受温度、盐度、pH值和Cl-浓度等参数制约。此外,成矿早期以高温高盐度流体为主,显示出岩浆流体的特征;成矿晚期流体可分为高盐度(NaCl equiv > 30%)和低盐度(NaCl equiv≤23.8%)两种,反映出不同来源的两种流体的混合。流体氢氧同位素数据显示桃冲铁矿成矿流体由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而成,但以岩浆水为主;同时,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大气降水的含量逐渐增加。4.桃冲矿区矽卡岩为岩浆成因。桃冲铁矿是由矽卡岩冷却产生的富铁气成热液在上升过程中与大气降水混合后发生沉淀形成的;在成矿过程中,铁主要以氯的络合物的形式迁移,大气水与岩浆水混合可能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因素。

二、繁昌桃冲铁矿成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繁昌桃冲铁矿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1)安徽繁昌地区桃冲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矿床地质特征
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 稳定同位素特征
    4.1 碳氢氧同位素
    4.2 硫同位素
5 包裹体特征
6 讨论
7 结论

(2)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原地和异地矽卡岩岩浆-热液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矽长岩及其矿床类型
2 典型矿床特征
    2.1 贵池市铜山铜矿
    2.2 铜陵市东狮子山铜矿
    2.3 繁昌县桃冲铁矿
3 原地和异地矽卡岩岩浆-热液成矿作用
4 结论

(3)基于多源地学信息约束的繁昌盆地重磁联合反演及三维地质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质概况
        2.1.1 繁昌盆地地质概况
    2.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2.1 工作区重、磁场特征
    2.3 岩(矿)石物性特征
        2.3.1 密度特征及密度层划分
        2.3.2 磁性特征及磁性体划分
        2.3.3 电性特征及电性层划分
        2.3.4 地层单元划分
    2.4 典型矿床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二维剖面重磁联合反演方法
    3.2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第四章 研究区综合地质-物探剖面建立
    4.1 先验地质约束信息
    4.2 建模范围及建模单元
    4.3 2.5D剖面重磁联合反演
    4.4 重磁联合反演剖面的修改与验证
        4.4.1 AMT反演电阻率图与重磁联合反演图
        4.4.2 其他修正模型方式
第五章 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
    5.1 三维地质建模
    5.2 三维地质模型及可视化
    5.3 地质解释
第六章 三维地质模型分析与评价
    6.1 三维地质模型正演
    6.2 与其他矿集区三维模型的对比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存在问题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安徽省繁昌盆地成岩作用及桃冲铁矿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1.2 选题依据、研究思路与论文开展的工作
    1.3 论文取得的新进展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第三章 繁昌地区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构造
        3.2.1 褶皱构造
        3.2.2 断裂构造
    3.3 火山岩
    3.4 侵入岩
    3.5 区域矿产
第四章 繁昌盆地岩浆作用的时空格架
    4.1 火山岩
        4.1.1 火山岩地质特征
        4.1.1.1 中分村组(K_1z)
        4.1.1.2 赤沙组(K_1c)
        4.1.1.3 蝌蚪山组(K_1k)
        4.1.1.4 三梁山组(K_1s)
        4.1.2 火山岩的形成时代
        4.1.2.1 年代学样品采集及岩石学特征
        4.1.2.2 测年方法
        4.1.2.3 测试结果
    4.2 侵入岩
        4.2.1 侵入岩地质特征
        4.2.2 侵入岩的形成时代
        4.2.2.1 围岩时代
        4.2.2.2 同位素年龄值
        4.2.2.4 侵入岩的期次划分
    4.3 岩浆岩的时空格架
        4.3.1 本次测年工作的精度
        4.3.2 古老锆石年龄及其意义
        4.3.3 断陷盆地火山岩时代对比
第五章 繁昌盆地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
    5.1 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5.1.1 常量元素特征
        5.1.2 稀土元素特征
        5.1.2.1 火山岩稀土元素特征
        5.1.2.2 锆石稀土元素特征
        5.1.3 微量元素特征
        5.1.4 锆石Lu-Hf同位素
        5.1.4.1 仪器设备及分析方法
        5.1.4.2 分析结果
    5.2 火山岩的形成作用及形成背景
        5.2.1 岩浆源区
        5.2.2 岩浆演化
        5.2.3 成岩构造背景
    5.3 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5.3.1 常量元素特征
        5.3.2 稀土元素特征
        5.3.3 微量元素特征
    5.4 侵入岩的形成作用及形成背景
        5.4.1 岩浆演化
        5.4.2 成岩构造背景
第六章 桃冲铁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6.1 矿区地质概况
        6.1.1 地层
        6.1.2 构造
        6.1.3 岩浆岩
    6.2 矿床地质特征
        6.2.1 矿床规模及矿体特征
        6.2.2 矿石矿物特征
        6.2.2.1 矿石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
        6.2.2.2 矿化特征
        6.2.3 围岩蚀变
        6.2.3.1 矽卡岩化
        6.2.3.2 大理岩化
        6.2.3.3 硅化
        6.2.4 矿物生成顺序
        6.2.4.1 矽卡岩期
        6.2.4.2 石英硫化物期
        6.2.4.3 再造成矿期
    6.3 矿床成因
        6.3.1 矿床构造条件和背景
        6.3.2 矿物的共生组合和矿石的组构
        6.3.3 流体包裹体研究
        6.3.4 微量元素特征
        6.3.5 同位素研究
        6.3.6 成因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及图版说明

(7)安徽繁昌县桃冲铁矿特征和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工作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情况
    1.3 工作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矽卡岩研究现状
        1.3.2 工作区研究现状
        1.3.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工作方法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2. 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2.1 褶皱构造
        2.2.2 断裂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3. 矿区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2.1 褶皱构造
        3.2.2 断裂构造
    3.3 矿区岩浆岩
4. 矿床地质特征
    4.1 矿床特征及规模
    4.2 矿石矿物成分
    4.3 矿石结构构造
    4.4 围岩蚀变
    4.5 成矿阶段
    4.6 矿化分带
        4.6.1 水平分带
        4.6.2 垂向分带
5. 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1 侵入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2 碳酸盐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3 石榴子石矽卡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4 矿化矽卡岩及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5 矿床稀土元素变化特征
        5.5.1 水平分带REE 变化特征
        5.5.2 垂向分带REE 变化特征
6. 矽卡岩成因
    6.1 矽卡岩的形成环境
    6.2 矽卡岩的成因
7. 矿床成因
    7.1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7.2 成矿热液的来源
    7.3 矿床成因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安徽繁昌滨江矽卡岩特征及其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矽卡岩的成因类型
        1.2.2 繁昌地区滨江岩体、矽卡岩的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1.4 取得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构造
    2.2 地层
    2.3 岩浆岩
        2.3.1 侵入岩
        2.3.2 喷出岩
        2.3.3 脉岩
第三章 地质特征
    3.1 滨江岩体地质特征
    3.2 围岩地质特征
    3.3 矽卡岩地质特征
第四章 岩相学特征
    4.1 滨江花岗岩体的岩相学特征
    4.2 围岩地层的岩石学特征
    4.3 滨江矽卡岩岩相学特征
    4.4 矽卡岩的结构构造
        4.4.1 矽卡岩的结构
        4.4.2 矽卡岩的构造
第五章 矿物化学特征
    5.1 石榴石的环带主量元素分析
    5.2 石榴子石的环带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5.3 石榴子石的成分特征及其对矿床类型的指示意义
第六章 岩石化学特征
    6.1 滨江矽卡岩岩石化学特征
    6.2 滨江岩体岩石化学特征
    6.3 栖霞组灰岩岩石化学特征
    6.4 小结
第七章 成因分析
第八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不同成因类型赤铁矿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2.1 长江中下游地区研究现状
        1.2.2 玢岩型铁矿床研究现状
        1.2.3 磁铁矿微量元素研究现状
        1.2.4 赤铁矿的研究现状
    1.3 拟主要解决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完成工作量
    1.6 论文进度安排
    1.7 本文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和认识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长江中下游区域地质背景
    2.2 庐枞盆地
    2.3 宁芜盆地
    2.4 繁昌盆地
第三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 大包庄铁矿床
    3.2 盘石岭铁矿床
    3.3 大岭铁矿床
    3.4 姑山铁矿床
    3.5 桃冲铁矿床
    3.6 小结
第四章 赤铁矿的矿物学特征
    4.1 赤铁矿矿物学特征
        4.1.1 大包庄矿床中赤铁矿
        4.1.2 盘石岭矿床中赤铁矿
        4.1.3 大岭矿床中赤铁矿
        4.1.4 姑山矿床中赤铁矿
        4.1.5 桃冲矿床中赤铁矿
    4.2 赤铁矿漫反射光谱特征
    4.3 小结
第五章 赤铁矿的地球化学特征
    5.1 样品分析测试方法
        5.1.1 单矿物氧同位素分析
        5.1.2 稀土元素测试方法
    5.2 赤铁矿的地球化学特征
        5.2.1 氧同位素特征
        5.2.2 稀土元素元素特征
第六章 赤铁矿微区微量元素特征
    6.1 赤铁矿微区LAICPMS分析测试方法
    6.2 赤铁矿微区微量元素数据处理方法
    6.3 赤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6.4 赤铁矿微量元素判别图解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

(10)安徽省繁昌县桃冲铁矿成矿流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2.1 流体包裹体研究现状
        1.2.2 桃冲铁矿床研究现状和拟解决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1.4.1 研究方法
        1.4.2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
    2.1 区域地质
        2.1.1 区域地层
        2.1.2 区域构造
        2.1.2.1 褶皱
        2.1.2.2 断裂
        2.1.3 区域岩浆岩
    2.2 矿区地质
        2.2.1 控矿围岩
        2.2.2 控矿构造
        2.2.3 控矿岩浆岩
第三章 矿床地质
    3.1 矿体空间分布、形态和规模
    3.2 矿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
    3.3 围岩蚀变
        3.3.1 蚀变类型
        3.3.2 矽卡岩
    3.4 成矿期次
    3.5 垂向分带
    3.6 水平分带
第四章 流体包裹体
    4.1 样品的采集、制备与研究方法
    4.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
        4.2.1 流体包裹体的类型
        4.2.2 流体包裹体的分布规律
    4.3 成矿流体物理化学参数的确定
        4.3.1 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及盐度
        4.3.2 成矿流体的密度和压力
        4.3.3 流体包裹体的f02和pH 值
    4.4 成矿流体化学
        4.4.1 气相成分
        4.4.2 液相成分
    4.5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4.6 成矿流体的时空演化
        4.6.1 时间上成矿流体的演化
        4.6.2 垂向上成矿流体的演化
        4.6.3 水平上成矿流体的演化
第五章 矿床成因
    5.1 成矿条件分析
        5.1.1 成矿流体的性质
        5.1.2 成矿流体的来源
        5.1.3 成矿流体的迁移和成矿物质的沉淀
    5.2 成矿机制分析
        5.2.1 矽卡岩成岩机制
        5.2.2 桃冲铁矿成矿机制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繁昌桃冲铁矿成因(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徽繁昌地区桃冲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J]. 任广利,王核,刘建平,王彪,吴玉峰,黄朝阳. 地学前缘, 2012(04)
  • [2]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原地和异地矽卡岩岩浆-热液成矿作用[J]. 杜杨松,曹毅,张智宇,庞振山,李大鹏. 地质学报, 2011(05)
  • [3]基于多源地学信息约束的繁昌盆地重磁联合反演及三维地质建模研究[D]. 丁文祥.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4]皖赣沿江地区中生代壳幔相互作用与多成因夕卡岩成矿过程研究综述[J]. 杜杨松,曹毅,秦新龙,庞振山,杜轶伦,王功文. 地学前缘, 2020(02)
  • [5]安徽省繁昌盆地成岩作用及桃冲铁矿成矿作用研究[D]. 黄贻梅. 合肥工业大学, 2010(04)
  • [6]铜陵地区层状铜(铁、硫)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研究[A]. 刘裕庆,刘兆廉.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4), 1991
  • [7]安徽繁昌县桃冲铁矿特征和成因[D]. 莘丰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08)
  • [8]安徽繁昌滨江矽卡岩特征及其成因探讨[D]. 胡利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08)
  • [9]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不同成因类型赤铁矿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 董赫. 合肥工业大学, 2018(01)
  • [10]安徽省繁昌县桃冲铁矿成矿流体研究[D]. 高浮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08)

标签:;  ;  ;  ;  ;  

繁昌桃冲铁矿成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