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丁有宽主编《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验教材》实验总结(论文文献综述)
吴惟粤,张丽敏,刘青[1](2020)在《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七十年回顾与展望(下)》文中研究指明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七十年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段时期。第四个时期为:1982至2018年有序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时期,由关注教学延伸到课程教材领域,起步期的改革自下而上、百花齐放; 1988年开始实施"一纲多本",有计划推进改革;进入21世纪后,全省整体推进、全面实施新课程,突出特点是一批高校学者与中小学教师共同组成一支把教育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教学经验有机结合的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和建设队伍,孵化出一批承载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的课程教材教学成果。
巩文迪[2](2018)在《初级汉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阅读与写作是掌握一门语言所必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也是语言教学中两个极为重要的部分。作为教学实践,笔者曾执教于泰国南邦国际学校,了解到该校在对外汉语教学设置上对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联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地利用阅读和写作之间相辅相成的促进作用,影响到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故笔者在南邦国际学校展开了为期一学期的读写一体化教学实验,旨在将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灵活运用于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本研究以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为研究焦点,分析初级汉语水平阶段阅读和写作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思维特点,把我国语文教学领域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引入到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去,探讨如何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其汉语综合素质。此外,关于初级对外汉语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这一主题是有其自身独特内涵的。其首先将所要研究的范围限定在了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并且强调的是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使阅读和写作双向互动,从而提高学习者的汉语学习成效。文章主要借鉴了国内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就目前来说,国内关于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研究读写结合的外在形式,把阅读和写作视为一种组合,用于实现其外部目的的一种功能性活动;二、研究读写结合的理论基础;三、研究读写结合点,即阅读与写作间的共享知识;四、教学案例分析。本文总共分为五部分,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成绩分析,问卷讨论等几方面着手,分析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描述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初级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探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效和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与思考,提出几点改进建议和策略,以期利用本研究结果能够对提高外国学生的汉语综合素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为泰国学校汉语教学设置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杨建国[3](2015)在《改革开放后广东小学语文教材建设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78年秋,这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广东省小学生们拿到了和过去十多年完全不一样的新书——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至此,广东省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逐步退出使用。一直到1988年之前,广东省没有正式出版的新编小学语文教材,绝大部分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教材,当时小
石文静[4](2012)在《新时期小学语文教材鲁迅篇目接受状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鲁迅相关篇目全面进入小学语文课本是在1949年以后,被选入的文章包括鲁迅作品、回鲁迅的作品、关于鲁迅的故事。1949年到文革爆发前的小学语文鲁迅教学理念比较单一和政治化。1978年至今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发生巨大改变,这些改变直接影响了小学语文鲁迅教学的面貌。1978年以后的小学语文鲁迅篇目教学是一个新的研究视域和学术生长点。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对小学语文教材鲁迅篇日教学接受状况进行研究。首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篇目进行分析,研究了教材的选入标准和教学目的。其次,论文的主体部分是由三篇案例分析串联起来,以此分别呈现了鲁迅作品,回忆鲁迅作品,鲁迅故事的教学接受状况。最后,论文对小学语文教材鲁迅篇目教学状况进行总结,对未来的鲁迅启蒙教学提出建议和期待。新时期小学语文鲁迅教学经历了从政治化鲁迅到去政治化鲁迅再到人性化鲁迅的转变,虽然这个过程比较缓慢,但是改变一直在进行着。期望将来的小学语文鲁迅教学能够让孩子们更喜欢鲁迅,更亲近鲁迅。
金毅[5](2011)在《关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文中认为阅读和写作结合(简称读写结合)指的是在中国语文教学情境中阅读和写作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读写结合是根植于中国语文教学领域的传统菁华,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一直以来,在阅读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观念得到了小学语文界的广泛认同,并经过了长久的实践。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随着时代的推进,语文教学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如何进行更有效的读写训练,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拟从读写结合训练的策略角度出发,力求发现读写结合的新思路。并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归纳整理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读写训练方法,为学生能够在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中逐渐会读善写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宋彦[6](2010)在《人教版与长春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综合性学习领域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对比两个不同版本语文教科书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领域,深入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领域编写理念、编排体例、编写内容、呈现方式问题,一方面可使广大教师深入了解教科书在这部分领域上编排的特点,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份可操作性的教学资料,让他们从含糊的课程标准和系统的知识体系中跳出来,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更好把握这部分的教学。另一方面,也可发现并完善小学语文教科书本身的问题与不足,提高教科书的质量。本研究采用比较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分五部分对人教版和长春版两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综合型学习领域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研究的缘由、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研究综述,说明研究的对象、思路与方法,并阐明研究的价值。第二部分:回顾中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历史流变,厘清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现状,分析人教版和长春版两个版本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共性特点和个性特色。第三部分:在分析人教版和长春版两个版本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共性特点和个性特色基础上,通过对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部分各阶段目标的解读,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两套教科书中的体现,分析对两个版本教科书在综合性学习领域的共同第四部分:通过对两个版本教科书综合性学习领域的编写理念、编排体例、选题内容、呈现方式的比较,从中归纳出两个版本教科书中综合性学习领域的个性特色。第五部分:在对两个版本教科书综合性学习领域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教材的编写提出建议,以及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张顺涛[7](2005)在《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提出新时代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为了把新时代的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阶段,语文基础教学提出了“大语文”这一概念,她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提倡培养语文的综合能力,提倡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多重模式教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支持系统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以单元整组教学理念为依托,以语文教学为范例,以网络教学为辅助手段所进行的设计与开发。 本文主要从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教学理论出发,对教材,教法和学习方法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其次结合国内外教学支持系统的开发经验,提出设计理念和方法,并且对系统进行各个方面进行了设计与开发,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前言主要介绍本系统开发与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理论分析。单元整组教学的新方式是依托目前语文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的,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其次综述了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同时,在结合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教材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从而使读者能够从各个层面了解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内涵。 第三章: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支持系统的系统设计。这一章首先分析了网络教学的优势,再综合国内外教学支持系统的研究情况以及语文教学支持系统相关网站,提出了设计目标和整体构想,最后介绍了本系统的设计特点。 第四章: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支持系统的模块设计。这一章首先完成了主页面的设计,其次是后台设计,最后完成了课堂教学支持、情感教学支持、信息交流支持、教学资源支持、以及教学测评支持等五个子模块的设计。 第五章: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支持系统的系统开发。这一章首先介绍了系统主界面的设计,从代码示意、代码间结构关系、以及效果显示图三个方面进行了开发工作的阐述,然后如法介绍了后台控制的开发。最后一部分是关于数据库的开发情况的介绍。
赵天书,钱进[8](2004)在《迂回包抄,曲径通幽别有天——青阳县乔木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化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上期专题《农村教育信息化任重道远》宏观概览的基础上,本期我们选择了安徽,这个既是农村改革的“排头兵”又在中部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省份,把该省的一个普通的小县——青阳县作为“一只麻雀”进行解剖,透析他们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困难、期望与探索,以窥视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全貌。
朱作仁[9](2003)在《爱心是根 科研是本——“敬业维扬、贡献杰出”中的佼佼者丁有宽》文中指出
石立[10](2002)在《展示成果 实现跨越》文中研究指明2001年10月,在广东教育学会丁有宽教育理论与实践专业委员会成立5周年的喜庆日子里,“全国丁有宽教材教法科研成果展示暨研讨会”在高明市召开。来自全国12个省市开展读写结合教材教法实验研究和推广的专家、教师等4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丁有宽教材教法是一项实验时间较长、取得显着成果的教改试验。由丁有宽主编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材自1987年编成出版试用起,历经多次修订、审评、推广,2001年,又根据新颁布的课程纲要的精
二、丁有宽主编《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验教材》实验总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丁有宽主编《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验教材》实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七十年回顾与展望(下)(论文提纲范文)
一、百花齐放探索阶段 |
(一)自发而起、百花齐放、探索改革 |
(二)因势利导、推进改革、广泛开展 |
二、多样化课程教材建设阶段 |
(一)建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教材 |
(二)开展“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语文教材教学实验 |
(三)进行综合高中和高中综合课程教材改革实验 |
三、21世纪新课程改革阶段 |
(一)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改革 |
(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 |
(三)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建设 |
1.地方自然与人文类课程 |
2.地方特色类课程 |
3.专题教育类课程 |
(四)推进新课程的保障措施 |
1.以样本校为示范,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和教学研究制度 |
2.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 |
3.组织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鼓励和指导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 |
4.进行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 |
5.开发、整合各级各类课程资源,创新课程发展制度 |
(2)初级汉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 |
(一)理论基础 |
1、术语的界定 |
(1)教学模式 |
(2)读写结合 |
2、理论基础 |
(1)输入与输出假说 |
(2)格式塔理论 |
(3)认知心理学 |
(4)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
(二)研究综述 |
1、国内读写结合的研究 |
2、国外读写结合的研究 |
三、实验研究 |
(一)实验设计 |
1、被试 |
2、总体设计 |
(1)课程分析 |
(2)使用教材 |
3、研究工具 |
(1)调查问卷 |
(2)成绩测试 |
4、实验步骤 |
(1)发放问卷 |
(2)阅读、写作前测 |
(3)教学实验 |
1)读写结合教学计划与实例分析 |
2)读写分离教学计划与实例分析 |
(4)阅读、写作后测 |
(二)实验结果分析 |
1、评分标准 |
2、分数对比 |
(1)阅读成绩变化的比较 |
(2)写作成绩变化的比较 |
3、实验中作文分析 |
4、流利性、准确性和词汇变化性分析 |
四、课堂观察与调查访谈 |
(一)课堂观察 |
(二)问卷分析 |
1、问卷说明 |
2、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
(1)前测问卷 |
(2)后测问卷 |
(3)教师问卷 |
(三)访谈结果 |
五、总结与反思 |
(一)研究成果 |
(二)教学启示 |
(三)研究局限性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改革开放后广东小学语文教材建设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广东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编写使用 |
二、 广东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的黄金期 |
(一 ) 教材编写的历史背景 |
( 二 ) 广东省三大小学语文主流教材的问世 |
1. 沿 海地区小学 《语文 》教材 |
2. 丁有宽主编的 小学 《 语文 》教材 |
3. 湛江版小学 《语文 》 教材 |
三、 广东省辅助教材的建设 |
1. 小 学 《 说话 》 《 说话训练 》专题性教材 |
2. 小 学 《 语 文 口 语 交 际 与 综合性学习》 课题实验教科书 |
3. 生本教育试验小学 《语 文 》 |
4. 小 学 《 硬笔书法练习指导 》教材 |
(4)新时期小学语文教材鲁迅篇目接受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第1章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材鲁迅篇目及选择标准 |
1.1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材鲁迅篇目概览 |
1.2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材鲁迅篇目的选择标准 |
第2章 正解与误读——鲁迅作品教学接受情况研究 |
2.1 闰土形象及“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
2.1.1 八十年代 |
2.1.2 九十年代 |
2.1.3 新世纪 |
2.2 插图分析闰土形象变迁 |
第3章 鲁迅形象变迁——回忆鲁迅作品教学接受状况研究 |
3.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简介 |
3.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分析 |
3.2.1 教材解读 |
3.2.2 四周黑洞洞的,可不是要碰壁么! |
3.2.3 插图分析 |
3.3 解读变化:伯父的笑——从神化到人化 |
3.3.1 被忽略的伯父—只有鲁迅先生,没有“我”的伯父 |
3.3.2 被忽视的笑容——只有横眉冷对,没有亲切微笑 |
第4章 被言说的鲁迅——鲁迅故事教学接受状况研究 |
4.1 鲁迅故事的增减变化 |
4.2 “心向延安的鲁迅” |
4.3 三味书屋里的鲁迅 |
4.4 “早”字的来历 |
结语 |
附录 |
主要参考文献书目 |
致谢 |
(5)关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 |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 |
第二章 读写结合教学的历史和研究现状 |
第一节 读写结合教学的历史 |
第二节 现有研究的分析 |
第三章 读写结合的概念和关系 |
第一节 读写结合释义 |
第二节 读写结合的关系 |
第四章 读写心理机制 |
第一节 阅读心理 |
第二节 写作心理 |
第三节 读写结合心理机制 |
第五章 读写结合的形式 |
第一节 补白 |
第二节 仿写 |
第三节 批注 |
第六章 读写结合的策略 |
第一节 读写结合“三误区” |
第二节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读写策略 |
第三节 尊重学生个性的多元读写策略 |
第四节 从学生理解障碍出发的读写策略 |
第五节 提升语文素养的读写策略 |
第六节 从三维角度促成有效教学目标的读写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6)人教版与长春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综合性学习领域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一) 研究之缘起 |
1. 知识整合和国际教育改革浪潮大势所趋 |
2.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新挑战与现实需要 |
(二) 研究的对象、思路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思路 |
3. 研究方法 |
(三) 相关文献综述 |
1 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研究 |
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 |
(四) 研究价值 |
1. 学术价值 |
2. 应用价值 |
一、小学语文教科书之嬗变与人教版和长春版编写特色 |
(一) 中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之嬗变 |
1. 建国前小学语文教科书之历史流变 |
2. 建国后小学语文教科书之历史演变 |
3. 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二) 人教版和长春版两个版本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特色 |
1. 共同特点 |
2. 个性特色 |
二、两版本教科书综合性学习领域的共性分析 |
(一)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领域的目标及解析 |
1. 《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的具体目标 |
2. 对"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解析 |
(二) 课标要求在两套教科书中的共同体现 |
1. 科学性 |
2. 整合性 |
3. 语文性 |
4. 生活性 |
5. 主体性 |
6. 开放性 |
三、两版本教科书综合性学习领域的特色比较 |
(一) 编写理念的比较 |
1. 人教版——避繁就简,突出重点 |
2. 长春版——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
(二) 编排体例的比较 |
1. 人教版——由隐到显,"大""小"结合 |
2. 长春版——依托板块,自成体系 |
(三) 选题内容的比较 |
1. 人教版——人文气息浓厚,重熏陶 |
2. 长春版——贴近儿童生活,重应用 |
(四) 呈现方式的比较 |
1. 人教版——灵活多样,层次分明 |
2. 长春版——充满童趣,操作性强 |
四、思考与建议 |
(一) 小学语文教科书综合性学习领域改进建议 |
1. 加强过程方法指导,提高整合性 |
2. 加强可操作性,增添童趣 |
3. 合理安排课时,加大开放性 |
4. 彰显地方特色,增强乡土气息 |
(二) 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
1. 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
2. 培养群体合作意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基础课程语文教学改革背景 |
1.1.2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理论分析 |
2.1 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模式的提出 |
2.1.1 语文教学大纲简介 |
2.1.2 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
2.1.3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分析 |
2.2 语文单元整组教学配套教材分析 |
2.2.1 基于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模式下语文教材介绍 |
2.2.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特点分析 |
2.3 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模式 |
2.3.1 语文整组教学遵循的基本教学原则 |
2.3.2 语文整组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
2.4 语文单元整组教学学习模式分析 |
第三章 语文整组教学支持系统设计规划 |
3.1 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优势分析 |
3.2 支持系统的开发现状分析 |
3.2.1 国外支持系统开发状况 |
3.2.2 国内支持系统的开发现状 |
3.3 国内语文教学网站案例分析 |
3.4 支持系统的开发标准参考 |
3.5 语文整组教学支持系统的整体设计思路 |
3.5.1 语文单元教学支持系统的设计目标 |
3.5.2 语文整组教学支持系统的设计构想 |
3.5.3 语文单元整组教学五大功能模块的关系 |
3.5.4 语文整组教学支持系统设计特点 |
第四章 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支持系统的模块设计 |
4.1 客户端支持系统主界面 |
4.2 支持系统后台系统控制 |
4.3 课堂教学支持 |
4.3.1 课堂教学支持模块的设计思路: |
4.3.2 课堂教学支持模块整体功能设计 |
4.3.3 课堂教学支持模块功能设计细化 |
4.4 情感教育支持 |
4.4.1 情感教育支持模块的设计思路 |
4.4.2 情感教育支持模块的功能设计 |
4.5 信息交流支持模块设计 |
4.5.1 信息交流支持模块的设计思路 |
4.5.2 信息交流支持模块的功能设计 |
4.6 教学资源支持模块设计 |
4.6.1 教学资源支持模块的设计思路 |
4.6.2 教学资源模块的功能设计 |
4.7 学习测评支持: |
4.7.1 学习评价支持模块的设计思路 |
4.7.2 学习测评支持模块功能设计 |
4.8 系统模块软化设计 |
第五章 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支持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开发与实现的技术路线 |
5.1.1 系统的开发工具与环境 |
5.1.2 支持系统开发的体系结构 |
5.2 支持系统的整体实现 |
5.2.1 支持系统文件介绍 |
5.2.2 支持系统开发文件结构 |
5.2.3 支持系统主界面实现效果图: |
5.3 支持系统管理部分程序实现 |
5.3.1 支持系统管理文件介绍 |
5.3.2 支持系统管理文件结构图 |
5.3.3 后台系统管理实现效果图 |
5.4 支持系统数据库实现 |
5.4.1 支持系统数据表设置 |
5.4.2 支持系统数据库的连接程序 |
第六章 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支持系统的教学课例 |
第七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丁有宽主编《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验教材》实验总结(论文参考文献)
- [1]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七十年回顾与展望(下)[J]. 吴惟粤,张丽敏,刘青. 课程教学研究, 2020(06)
- [2]初级汉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实验研究[D]. 巩文迪. 云南大学, 2018(01)
- [3]改革开放后广东小学语文教材建设探究[J]. 杨建国. 师道, 2015(06)
- [4]新时期小学语文教材鲁迅篇目接受状况研究[D]. 石文静. 首都师范大学, 2012(03)
- [5]关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D]. 金毅. 上海师范大学, 2011(10)
- [6]人教版与长春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综合性学习领域比较研究[D]. 宋彦. 东北师范大学, 2010(01)
- [7]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张顺涛. 华中师范大学, 2005(06)
- [8]迂回包抄,曲径通幽别有天——青阳县乔木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化探索[J]. 赵天书,钱进. 信息技术教育, 2004(06)
- [9]爱心是根 科研是本——“敬业维扬、贡献杰出”中的佼佼者丁有宽[J]. 朱作仁. 小学教学设计, 2003(07)
- [10]展示成果 实现跨越[J]. 石立. 广东教育, 2002(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