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中文WIN98密码的对策

忘记中文WIN98密码的对策

一、忘记中文WIN98密码的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王刚[1](2021)在《新疆电力公司财务信息系统优化研究》文中认为

单连鑫[2](2020)在《农业物流信息平台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运输行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态势。但是其中农业物流的涉及较少。农业物流不仅具有一般物流运输存在的共性问题,也存在自身的个性问题。本论文通过分析提出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农业物流信息平台系统。这篇文章首先研究了国内外物流管理体系的状况以及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重点分析了传统的物流管理在互联网时代可以提供的信息结构。然后,结合农业运输的特点和内容,分别设计了供应匹配模型,需求分析和系统总体设计。随后,通过模块化功能来分离系统的业务功能,将业务功能划分成基本信息管理、订单管理、配车运输,线路管理和物流公司管理五个子模块。然后对系统划分的每个子模块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开发,以开源框架SpringBoot和SpringMVC(Model-View-Controller)为基础,使用以Vue.js技术为基础的elementUI组件库实现前台界面,数据的持久化管理采用Mybatis框架实现,数据库设计使用MySQL实现,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农业物流信息平台系统。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模块化测试,功能性测试,用户使用测试和安全性分析,从而对物流管理系统有一个整体客观的评价。本文设计和研发的系统是一个集中式的农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如果要做分布式集群化管理,还需要考虑系统的事务性、稳定性、并发性、数据同步等问题。

曹一铎[3](2019)在《基于网络传播的计算机病毒防御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的生活给人类带来了便捷,同时也带来了互联网病毒。互联网病毒作为信息化时代最大的安全隐患,其利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迅速扩张,所以对于这个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我们需要有一套高效的检测病毒与防御病毒的方法。目前无论是技术领域还是模型领域,计算机网络病毒的检测与防御方法对于一些新型的病毒没有办法进行检测和防御,都是以治为主的,滞后性非常严重。本文形成了以防御为主,以治理为辅的模型主旨思想,建立了一种在局域网网络内部的病毒检测与防御模型,攻克了这个技术难题。最后达到的效果是趋近于零的网络感染率,在网络之外就把网络病毒控制住。病毒的防御厂商、服务器和客户端是这个模型的主要方面。现如今的网络隔离防治方法对网络流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比如针对不变的网络地址、维护特别指定的子网。本文在不隔离全部节点的基础上,对计算机节点的应用进行单独隔离,建立了一种基于应用类型的隔离方法,可以有效地排除现有隔离方法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作为一种主动式传播的病毒,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网络病毒只要感染网络内的一个节点,其余的节点就会相继被感染。本文研究了一种网络病毒传播预警系,可以达到护卫整个网络的目的,这种护卫形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先建立一个控制中心,第二部分通过这个全局控制中心对全盘网络进行跟踪记录,第三部分对跟踪到捕捉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不同协议确定具体处理方法。本文研究了一种主动的防御模型,建立了一种分布式的网络病毒预警系统,此模型针对于主机兑现了主动防御。该法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对所监控目标实时跟踪记录,分析得出其权值,针对所得出的权值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分别为:等待处理、程序停运、程序通过;第二步为了证实这种模型的可信度和切实性,需要经过实验来证明。在本文的最后为了更深入地完善这个预警体系,列出了互联网病毒的分级标准。

汤阳[4](2016)在《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与途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兴起,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用户已经被连为一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如此之近,以前人们所提出的“地球村”概念变成了现实。在互联网中,不仅可以采用文字、图片、声音等来传播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视频来传递信息,这样丰富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全世界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信息空间。信息网络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但是该信息传播的新途径不仅应用了数字技术、移动技术,而且是和Web2.0、3G、4G等技术的推进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现有的发展态势来看,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已经成为继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互联网用户可以自行对信息进行制作和传播。可以说互联网信息传播让人们体会到了另一种虚拟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作为使用互联网最为频繁的群体,他们的思想更容易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上每日的信息量非常大,大学生通过上网可以接触到民主、法制、平等等现代伦理意识信息,这对于拓宽广大学生的眼界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互联网中的信息鱼目混杂,涉及到很多不利于大学生浏览的内容,如黄色网站、暴力游戏等对大学生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这将给大学生的法制自律、法制判断等带来巨大的挑战。面对信息网络所带来的虚拟世界冲击,如何加强广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法制自律性,这关系到大学教育的成败。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境遇中创新法制教育,已经成为各大高校重点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此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信息网络的特征与功能,以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作为研究对象,从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来进行阐述,探讨针对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开展法制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文共分九章,系统讨论了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途径等方面的内容。第一章是概论,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的概况与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是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与法制教育基本概念及相关问题。本章理论概念的解读与论述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从解析网络传播环境的概念出发,进而提出网络传播环境的定义、类型、特征与功能。着重分析了网络传播环境与传统环境下信息传播之间的迥异。传统环境是根植于传统媒介载体之上,表现为书信报纸,虚拟信号的电视与广播传播,具有信息传播单项性特点。而网络传播环境下的信息传播,主要成为了以0或1为主的数字化信息,其以互联网为传播载体,以不特定人群信息发布为特征,其产生的信息交换方式是双向互动式,创作者与接受者的角色被模糊化,没有绝对的界限。其次,探讨了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涵与范畴。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法制教育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必然要求。因此,首先要明确本研究中的“法制”内涵,以此来区别其他研究语境下的“法治”的不同,进而详细论述法制教育的内涵,最后引导出大学生法制教育内涵与主要内容。其三,对本研究中的创新部分进行概念阐述,即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通过对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与大学生法制教育关系解读,试图找到两者之间的研究的交集部分,进而发现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特点、功能及和现实法制教育的关系,最后将本研究视野拉回到宏观层面上,对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进行解读。第三章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制教育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的源泉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因此,只有深深把握好经典着作及经典着作中关于法制教育的理论,才能形成正确的研究方向与目标,才能在实践应用中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要求的当代大学生。本研究首先从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着作中寻找马克思主义的法制教育观点与经典阐述,并从其中找出与本研究相适应的经典理论从而获得理论上支撑。其次,本研究也探讨了毛泽东同志的法制教育观点,毛泽东同志作为我党卓越领导人与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也是马克思主义活学活用的大家。因此,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法制教育观点与理论进行挖掘,将给本研究带来启迪。最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法制教育理论部分的研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谐发展”与“中国梦”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全面的转型与发展时期。与时代接轨,与国际接轨,成为时代主旋律。在我国全面开放之后,法治社会建立是当务之急,并且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也需要法治的保驾护航。但是,法治社会如果仅仅依靠单一法律惩戒手段不足以达到,因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法制教育成为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几代领导核心十分重视法制教育,因此剖析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法制教育理论,从几代领导人的理论中寻找到当代我国法制教育理论,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非凡。第四章主要探讨的是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理论,人的本质代表社会关系总和原理,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需求理论等四个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做支撑,阐述了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论来源及思想基础,并对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相关学科的理论借鉴做了分析和阐释,同时对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论指导做了详细的说明和总结。第五章主要讨论国外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经验借鉴。首先讨论美国的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政策与体系。美国是互联网科技发源地与发展强国,其互联网对大学生影响的问题出现较早,相关研究与政策也较为全面与深入。互联网一方面带动美国经济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但同时互联网中的数字版权盗版问题,黑客盗取网络信息与各种社会化问题网络肆意传播,造成美国社会中的不安定状态。据调查发现,美国所发生的信息网络传播环境的案件中,由大学生或具有大学学历以上公民犯罪的比例较大。这是因为,大学生往往比其他人接受更多现代化知识,所以其更容易从事互联网犯罪,这引起美国社会深深忧虑。因此,美国开始探索一系列的大学生互联网法制教育政策、方法与法案,希望借此遏制互联网所引起的社会问题。所以,本文从美国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制度解析入手,分析其制度的特点总结出对我国的现实启示。日本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较好融合的国家,同时其也是最早发展互联网的国家之一。全球化的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日本也是较早做出反应的国家。日本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制度主要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再与日本实际相结合而形成。因此,分析日本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制度,找出其如何将外来制度与方法与本国国情结合,对于我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第六章是关于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梳理。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大力发展互联网科技。互联网客观基础日益完善,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网络传播环境逐渐形成。但是,由于我国信息网络建设呈现“跨越式”增长,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问题也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大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互联网过杂的信息内容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可能出现正反两个方面,如果大学生没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很有可能被不良信息所侵蚀,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正是因为互联网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大学生在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的法制教育问题显得较为突出。本研究首先从当代大学生现实法制教育和网络环境下法制教育两部分实证调研入手,通过向6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采集所需数据,经过对数据的实证分析提出今后一段时期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完善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培养体系。同时再从社会、学校、家庭与同辈人几个角度来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七章讨论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和形式。现阶段,根据信息网络的特点,法制教育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育方式以及教育途径的选择上都与以往有所不同。各大高校在法制教育方面的新尝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些潜在的问题。首先,在法制教育方面运用信息网络的自主性和自觉性还不够,没有充分将信息网络和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其次,对于信息网络中的信息传播的途径、规律等还没有深入探讨,没有把握住其规律。因此,把握好信息网络中的信息传播的途径、规律,根据规律提出相应教育内容与形式,才能取得预期效果。本研究根据信息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大学生法制教育规律,提出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要分阶段与分内容,具体为:大学生懂法教育、守法教育、网络维权教育与网络安全教育,并且详细地分析与阐述了各个阶段教育内容与表现形式。第八章讨论了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信息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虚拟和现实共存的多元化环境,面对这个新的教育领域,我们在法制教育的理念以及方式方法方面都应当有所创新,要树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教育理念,要在继承传统优良教育方式的基础上,适当结合信息网络的特点,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要建立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相互融合的教育模式,将学校、家庭、学生、社会充分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现代法制教育的立体形态。此外,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的法制教育必须要赋予新的内容,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提升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素养。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创新教育方法,结合信息网络自身的传播优势来提高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创新法制教育途径,加强大学生伦理规范建设,加强传统教育媒介和互联网之间的联系,建立多管齐下的教育途径;同时也要根据网络环境特点来细化法制教育途径,根据大学生学习生活规律,本研究将其分为高校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校外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微时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通过不同网络环境特点,细化教育成果实现路径,通过多渠道、多方式与多载体样式实现大学生法制教育预期成果。第九章是展望。本研究有助于推动宣传和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及其师生对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法制教育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有助于他们更好的把握信息网络环境下法制教育的关键,从而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此外,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也对本研究的未来及相关研究提出展望与思考。

汤佳睿[5](2015)在《非课堂教学任务用于培养外国学生汉语听力能力的探究》文中研究指明一股“汉语热”潮流的带动,世界各地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汉语学习者,他们或者热衷于中国悠久历史、或者喜爱中国美丽风景又或者喜欢中国美食。但对这些方面的了解,必须以汉语为载体。随着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各城市高校也纷纷开展汉语教学事业,引进留学生,派遣志愿者,建立孔子学院,使汉语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成为可能。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能让汉语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要求汉语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汉语知识与他人进行交流,也就是能够做到我们所说的“听、说、读、写”,目前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发展情况与对外汉语教学整体的飞速发展并不相适应,现状并不乐观。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各个领域的先后探索,已经出现多样的丰富的课外学习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汉语听力课堂教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汉语兴趣浓厚的学生通常会采用影视观赏、中文歌曲欣赏或与中国人进行交流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但是,经调查发现,这些活动进行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合理的方法以及最终结果的检验过程,使这些好的学习方式并未成功的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可以说这是对这些较好的课外学习方式的浪费。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这些非课堂教学的方法梳理整合,提出非课堂教学任务这一学习方式,就是通过对学生课后学习方式的合理利用,从而弥补听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在本文中,笔者首先主要介绍目前汉语听力教学现状以及国内外关于汉语听力教学现状的研究概况,指出进行非课堂教学任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通过问卷方式调查现阶段学生与老师对听力课的满意度情况,最后对印尼阿拉扎大学中文系初中级汉语水平的学生进行非课堂教学任务的实验并且对反馈结果进行分析。笔者认为,非课堂教学任务是针对传统课堂学习方式的不足提出的,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课堂上听力能力训练的不足之处,但是并不否定课堂教学对学生听力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笔者详细地制定了非课堂教学任务设计方案,并且提供多次问卷调查结果证明在课后进行适当的非课堂教学任务可以增强学生对听力练习的兴趣,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听力能力训练所存在的问题,对推动汉语听力教学的进步具有一定的意义。

杨效斌[6](2015)在《清末民初科幻小说新论》文中指出清末民初的科幻小说发端于传统中国面临解体的历史背景中,诞生于西方话语东传的时代语境里,它在晚清空前繁荣,却在“五四”后滑落边缘,其存在时间虽然短暂,却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回味不尽的美艳与芬芳,参与并影响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本文在挖掘、整理和校勘文献史料的基础上,将清末民初的科幻小说还原到其自身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并将其置于中国文学发展的整体视野中进行研究,在西方话语、传统文化、现代中国文学的三维坐标系中探究其特点和文学史意义。并期望以此在多元的话语系统中重新审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绪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清末民初科幻小说的研究综述、对清末民初科幻小说的界定及本论文论述的范围、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一章是对清末民初科幻小说的总体认识和把握,分析了其在清末民初创作、译介的情况,并对其进行了分类,进而着重从作品的形式内容、文体等几个方面对其特点进行了新的归纳和分析。第二章突破“译介科幻对本土科幻单向作用”的研究思路,重新考察了清末民初科幻小说与西方话语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科幻作品中对病弱中国的书写,显现了清末民初科幻小说面临西方话语时的压迫性和被动性,并在作品中以对女性的寄托和对种战的想象实现了对这种强势的西方话语的背离和反抗。第三章突破“现代性”的研究视角,对清末民初科幻小说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新的探究。笔者认为它在文本叙事之外凸显了源自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征。清末民初的科幻小说一方面对传统有所因袭,主要表现在作品的结构形式、意象选择、抒情方式、人物塑造、思想主题和想象方式上;另一方面又有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主要表现在传统意象、传统地理观、传统知识结构和道德、传统儒家“仁”的思想的转化上。第四章突破“清末民初”的时间限定,深化了清末民初科幻小说与现代中国文学关系的思考。笔者认为科幻文本中“病者”与“医者”的存在及其关系,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五四”新文学国民性批判和启蒙的预演;而作品中对新女性的极端想象,则开启了现代中国文学将女性融入国家宏大叙事的书写模式;同样那些既介入现实又面向理想未来的乌托邦科幻小说,开启了现代中国文学想象民族国家的寓言式写作模式。最后的结语部分介绍了目前文学史对清末民初科幻小说书写不足的一些现状,也简单概括了笔者对清末民初科幻小说研究的一些感悟,希望能够为今后的研究有所启发。同时在文末的附录中,笔者对前人所编《近现代科幻小说书目》进行了匡正和补充,希望能在资料上给以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盘美秀[7](2015)在《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对人全面发展的要求日益提高,加强通识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通识教育的理想需由通识课程来落实。由于缺乏对通识课程体系进行规划和评价,通识课程在实践中困境凸显,需要通识课程评价来促进通识课程改革。但目前关于通识课程评价的研究较为匮乏,从理论上探讨通识课程评价内容和对通识课程进行模糊评判的较多,将评价内容转化为系统的、可操作化的评价标准运用于评价实践中的研究较为少,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方能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效果。本研究将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引入到大学通识课程评价中,以为高等学校开展通识课程体系评价提供一种方法与思路。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通过围绕通识课程体系设置职能部门的目标,对构建通识课程体系及将其付诸实践的行为和结果测度与衡量,有助于高校了解通识课程效果和造成效果的原因并作出绩效改进,为通识课程改革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这对优化高等学校课程设置,完善通识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为什么评,设计评价方法和运用该方法对H大学通识课程体系进行绩效评价思路展开。研究根据通识课程理论及绩效评价相关理论,从通识课程设置、通识课程实施、通识课程效果等维度构建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对H大学通识课程体系进行了绩效评价,并根据绩效分析结果提出提高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的对策建议。运用该方法对H大学通识课程体系进行绩效评价,能较为准确地测量出该校通识课程建设的状况,说明该方法具有科学、合理性。研究采用了文献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进行了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权重的确定,并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H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法得出该校的绩效结果并结合个别访谈法对绩效结果进行归因分析。最后,根据该校绩效分析结果和对比借鉴台湾高校的相关做法提出提高通识课程体系绩效的对策建议。

江璐[8](2015)在《基于WEB服务的知识学习测评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本文提出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教学测评系统中,将知识测评系统常规工作集成到信息化平台,是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领域的又一次探索和应用。知识学习测评系统的创建主要是为了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教学学习的交流与讨论,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及时、准确、充分的交流,实现“同步教学互动”的目标,为学生学习测评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在知识学习测评来实现办公自动化,既能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提供一套方便校园内部沟通管理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管理便捷方案。本系统采用Java语言,以Eclipse作为前台开发式具,MYSQL来创建和管理后台数据库。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对系统提出了新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采用现在最流行的客户端-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B/S)技术架构方案,采用了轻量级的J2EE和SSH框架对系统功能进行实现,同时运用统一风格的Extjs框架实现一个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用户界面。最后,在系统部署与实施后,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基于WEB服务的知识测评系统的使用用户为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管理员。在平台的前台模块中,学生能够及时地实时的进行学习测评,然后可以进行注册,成为会员,能够在相关话题的论坛模块进行交流讨论等功能。在平台的后台模块中,教师可以上传教学资料。教师和学生具有发布信息权限、管理留言板等权限。通过对知识学习测评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开发出整个知识学习测评系统,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学习测评中。从而减少学校的知识测评成本,方便校园内部人员的沟通,以及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提高了学校的服务质量,对学校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目前,该平台的各功能已经基本实现和完善,能够正常工作。

曾德江[9](2011)在《基于ASP技术的新工专网上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立足于现有的校园网络,独自构成的一个MIS系统,其功能涵盖了学生管理、师资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智能排课、考试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收费管理、教材管理、实验室管理、毕业生管理、实践管理和教学评价管理等众多功能。它实现了我校教务管理的信息化、综合化和办公无纸化的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因教师手工操作和大量教学文件复制所带来的繁重手工劳动、差错、以及较低效率的问题,从而有效的促进了学校新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随着我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新老校区的分散管理、学分制的试行,选课制度自试实施以来,其中选课功能自使用之日起就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选课难已成为学生们的普遍共识,根据我们对原有的教务系统选课功能的深入研究发现,选课模块的改进以及选课算法的改革可以大大改善选课难的问题,通过研究选课系统算法,不仅可以体现选课的公平性,同时也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意愿,也可以体现了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同时与传统的“先到先选”的算法相比,能有效的解决了争先选课造成的网络堵塞问题。本论文就是重点针对选课算法来改善我校网上选课系统的功能。本选课系统程序设计的前台采用Dreamweaver进行页面制作,后台则由SQL Server数据库提供支持,通过使用ASP语言实现动态网页的效果,达到对数据库的操作以完成使用者的各种操作要求。本系统已在我校进行了试运行,基本能满足教务管理工作的需要,今后将在运行过程中进一步对其功能进行改进与完善。

李华兵[10](2009)在《中国鸟类检索查询系统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中国动物志·鸟纲》、《中国鸟类系统检索》和《中国鸟类志》等鸟类分类专着为依据,收集可用数据;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并采用B/S构架方式和Windows+SQL+Asp平台组合模式,设计并开发了一个基于Web的鸟类检索查询系统,实现鸟类基本信息查询;同时利用手机终端,实现用手机登陆WAP网络,达到鸟类信息数据共享;还通过开发与专家互动的提问模式,与专家进行网络一对一的交流;并且通过建立论坛,为广大鸟类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实现信息相互共享。建立系统的技术路径为:资料和图片收集与整理,通过图文处理和数据录入,然后构建中国鸟类数据库,实现系统功能、设计界面和查询系统,进行调试,达到网上共享。采用WEB技术通过服务器鸟类数据库的方法,使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与服务器进行交互,满足对中国鸟类感兴趣的WWW的用户;为了方便用户对鸟类研究的了解,便于使用者了解鸟类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系统采用新闻公告来发布相关新闻和系统的相关信息;数据维护对一个系统来说至关重要,本系统的管理者应除对数据库进行定期的维护,添加新的种类信息及审核添加信息、数据的正确外,还要回答用户通过WWW网络的提问,发布新闻公告等。这些功能模块有机结合,使信息能够高度集中。数据库部分采用功能强大的大型数据库管理软件WINDOWS SERVER 2005建立后台鸟类信息数据库,并利用ASP技术开发了WWW登陆的模块;利用WML语言完成了手机登陆模块的开发。鸟类检索系统的建立,为我国鸟类识别和相关信息的共享提供了快捷、高效的网络工具。使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从宏观上来说,能够深入鸟类分类的研究,促进鸟类的发展;从微观上来说,能够加深人类对鸟类的了解。

二、忘记中文WIN98密码的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忘记中文WIN98密码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农业物流信息平台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农业物流运输发展现状
    1.3 基于互联网+下农业物流信息平台系统设计
    1.4 本文工作与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2.1 农业运输的特点
    2.2 农业运输装卸作业分析
    2.3 农业运输路线规划
    2.4 通过成本及综合评分方式选择农业运输方式
第三章 承运人供需匹配模型及算法
    3.1 供需匹配问题分析
    3.2 车货供需匹配模型的建立
        3.2.1 供需问题描述
        3.2.2 整车配送模型
        3.2.3 货货组合车辆匹配模型
第四章 系统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4.1 系统需求分析
    4.2 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4.3 系统总体分析
        4.3.1 基于B/S模式的系统工作模式
        4.3.2 前台管理模块
        4.3.3 后台管理模块
    4.4 系统业务分解
    4.5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和实现
    5.1 数据库设计
        5.1.1 数据库结构
        5.1.2 数据库的E-R图
        5.1.3 数据表的详细实现
    5.2 数据库访问技术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1 门户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6.2 后台管理模块中的基本信息管理功能的设计和实现
    6.3 后台管理模块中的订单监控中心的设计和实现
    6.4 后台管理模块中的审核功能的设计和实现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系统测试
    7.1 测试类别
    7.2 测试用例及验证结果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感谢
参考文献

(3)基于网络传播的计算机病毒防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进程
        1.1.2 计算机病毒产生和黑客的关系
        1.1.3 基于新型网络病毒的传播特点分析
    1.2 当今防病毒技术的发展情况研究
    1.3 本文研究意义及其主要内容概况
第二章 网络传播病毒的专题研究
    2.1 蠕虫病毒的历史根源及定义
        2.1.1 尼姆达病毒
        2.1.2 震荡波蠕虫病
    2.2 木马程序的发展
    2.3 恶意代码的发展史及研究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网络传播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式研究
    3.1 病毒通过网络传播的基本模式分析
        3.1.1 通过用电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传播
        3.1.2 通过主动扫描传播
    3.2 网络病毒模型的构建
        3.2.1 生物学中典型病毒的传播模型
        3.2.2 网络病毒传播的数学模型
        3.2.3 模型的仿真结果
        3.2.4 模型归纳
    3.3 小结
第四章 基于网络传播的计算机病毒防御策略研究
    4.1 当今网络安全技术发展概况
        4.1.1 防火墙技术
        4.1.2 入侵检测技术
        4.1.3 安全评价技术
    4.2 病毒检测机理
        4.2.1 特征代码技术
        4.2.2 文件校验技术
        4.2.3 病毒行为检测
        4.2.4 软件模拟技术与预扫描技术
    4.3 网络病毒防御策略
        4.3.1 单机病毒防御策略
        4.3.2 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病毒防御策略
        4.3.3 局域网病毒防御策略
        4.3.4 邮件网关的病毒防御策略
        4.3.5 防火墙联动防御策略
    4.4 分布式网络病毒报警系统模型研究
        4.4.1 网络病毒报警检测的机理
        4.4.2 网络病毒报警系统的整体架构
        4.4.3 可扩展的子网划分模型
        4.4.4 可扩展的探测模型
    4.5 病毒疫情的评价标准
        4.5.1 病毒波及范围的评价指数
        4.5.2 病毒破坏程度评价指数
        4.5.3 病毒传播能力评价指数
        4.5.4 病毒疫情的综合评估
    4.6 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计算机病毒防御策略研究成果概括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与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难点
        1.4.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与法制教育基本概念及相关问题
    2.1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的基本概念
        2.1.1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的定义
        2.1.2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的主要类型
        2.1.3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的主要特征
        2.1.4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的主要功能
    2.2 大学生法制教育内涵
        2.2.1 法制内涵
        2.2.2 法制教育内涵
        2.2.3 大学生法制教育内涵及主要内容
    2.3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与大学生法制教育相关问题
        2.3.1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概念
        2.3.2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特点
        2.3.3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功能
        2.3.4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与现实法制教育的关系
        2.3.5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3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制教育的思想基础
    3.1 马恩列法制教育思想
        3.1.1 马克思、恩格斯法制教育思想
        3.1.2 列宁法制教育思想
    3.2 毛泽东法制教育思想
        3.2.1 加强立法,重视法制建设
        3.2.2 贯彻群众路线
        3.2.3 强调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特权
        3.2.4 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立足改造罪犯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法制教育思想
        3.3.1 法治中国:思想的承继性
        3.3.2 法治中国:实践的开拓性
        3.3.3 法治中国:理论的创新性
第4章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论考量
    4.1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基本论域
        4.1.1 马克思主义中有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理论
        4.1.2 马克思主义中有关人的本质代表社会关系总和的原理
        4.1.3 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4.1.4 马克思主义需求理论
    4.2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相关学科的理论借鉴
    4.3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论指导
第5章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国外经验借鉴
    5.1 美国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
        5.1.1 美国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解析
        5.1.2 美国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特点
        5.1.3 美国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启示
    5.2 日本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
        5.2.1 日本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解析
        5.2.2 日本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原则
        5.2.3 日本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启示
第6章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梳理
    6.1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调研状况
        6.1.1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调研设计
        6.1.2 当代大学生现实法制教育调研的主要内容
        6.1.3 当代大学生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法制教育调研的主要内容
    6.2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6.2.1 教育者观念的问题
        6.2.2 大学生心理的问题
        6.2.3 教育内容与方法的问题
        6.2.4 教育环境的问题
    6.3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6.3.1 学校教育管理原因
        6.3.2 家庭教育原因
        6.3.3 社会综合原因
        6.3.4 同辈群体的影响
第7章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和形式
    7.1 大学生网络懂法教育内容和形式
        7.1.1 以提升网络道德与法律为内容的懂法教育取向
        7.1.2 大学生网络懂法教育具体形式
    7.2 大学生网络守法与维权教育内容和形式
        7.2.1 以开展诚信守法为内容的网络守法与维权教育取向
        7.2.2 大学生网络守法与维权教育具体形式
    7.3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
        7.3.1 以心理行为引导为内容的网络安全教育取向
        7.3.2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具体形式
第8章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
    8.1 高校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
        8.1.1 建立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网站
        8.1.2 建立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课堂
        8.1.3 建立大学生法制教育电子阅览室
        8.1.4 建立多媒体网络技术法制教育应用平台
    8.2 校外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
        8.2.1 建立法制教育社会网吧
        8.2.2 建立法制教育商务网站
        8.2.3 建立“BBS”网络舆论引导法制教育平台
        8.2.4 建立“E-mail”法制教育网络交互式交流平台
    8.3 “微时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
        8.3.1 建立法制教育手机微平台
        8.3.2 建立QQ法制教育传播微平台
        8.3.3 建立博客法制教育培养平台
        8.3.4 建立法制教育手机媒体、IM和SNS网络移动平台
第9章 展望
    9.1 强化政府在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当中的引导作用
    9.2 当代大学生法制教育应该突显法律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新认知
    9.3 高校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重要保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国外互联网部分重要法律法规目录
致谢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非课堂教学任务用于培养外国学生汉语听力能力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选题缘由
        1.1.2 目前汉语听力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1.3 国内外关于汉语听力能力培养的研究概况
    1.2 本论文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非课堂教学任务用于培养汉语听力能力的理论基础
    2.1 语言的输入、输出与互动理论
    2.2 克拉申语言监控模式理论
    2.3 文化适应模式
    2.4 任务的内涵以及任务型教学法的原则
    2.5 非课堂教学任务用于培养汉语听力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5.1 运用非课堂教学任务的必要性
        2.5.2 运用非课堂教学任务的可行性
第三章 现阶段汉语听力能力培养相关问题调查及结果分析
    3.1 问卷设计
        3.1.1 外国学生汉语听力学习现状调查问卷设计
        3.1.2 汉语听力课教学现状调查问卷设计
    3.2 汉语学习者调查情况及结果分析
        3.2.1 调查对象确定以及问卷的发放回收情况
        3.2.2 问卷结果分析
    3.3 汉语教师调查情况及结果分析
        3.3.1 调查对象确定以及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情况
        3.3.2 问卷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课堂教学任务设计实施情况以及效果反思
    4.1 电影观赏任务-以《人再囧途之泰囧》为例
        4.1.1 选择理由
        4.1.2 总体设计
    4.2 中文歌曲学习任务——以《你不知道的事》为例
        4.2.1 选择理由
        4.2.2 总体设计
    4.3 社会采访任务(更适合目的语环境)
        4.3.1 选择理由
        4.3.2 总体设计
    4.4 非课堂教学任务实施效果调查
        4.4.1 实验组与对照组听力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4.4.2 非课堂教学任务实施效果反思
        4.4.3 将非课堂教学任务用于培养外国学生汉语听力能力的建议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外国学生汉语听力学习现状调查(学生卷)
    附录二:汉语听力课教学现状调查(教师卷)
    附录三:电影《泰囧》观赏任务测试题
    附录四:听力测试
    附录五:非课堂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相关表格
致谢

(6)清末民初科幻小说新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清末民初科幻小说研究综述
    三、清末民初科幻小说的界定与本文论述的范围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清末民初科幻小说概说
    第一节 清末民初科幻小说的创作、译介情况及分类
    第二节 清末民初科幻小说的特点
第二章 清末民初科幻小说与西方话语
    第一节 病弱的中国:以《新石头记》和《新法螺先生谭》为中心的考察
    第二节 女性的寄托:以《女娲石》为中心的考察
    第三节 种战的神话:以《新纪元》为中心的考察
第三章 清末民初科幻小说与传统文化
    第一节 回到过去:对传统文化的因袭
    第二节 走向超越: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第四章 清末民初科幻小说与现代中国文学
    第一节 “病者”与“医者”:国民性批判和启蒙
    第二节 “英雄国女”:现代民族国家的宏大叙事
    第三节 “文明境界”:现代民族国家的寓言式写作
结语
注释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致谢

(7)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加强通识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
        1.1.2 通识课程改革呼唤通识课程评价
        1.1.3 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技术路线图
    1.6 概念界定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2.1 大学通识课程设置理论
        2.1.1 精义论
        2.1.2 进步论
        2.1.3 均衡论
        2.1.4 融通论
        2.1.5 本节小结
    2.2 绩效评价理论
        2.2.1 绩效管理理论
        2.2.2 目标管理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方法
    3.1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3.2 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2.1 科学性原则
        3.2.2 系统性原则
        3.2.3 导向性原则
        3.2.4 可测量性原则
        3.2.5 独立性原则
    3.3 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1 通识课程设置
        3.3.2 通识课程实施
        3.3.3 通识课程效果
    3.4 权重的计算及结果分析
        3.4.1 权重问卷信度检验
        3.4.2 权重问卷效度检验
        3.4.3 权重结果分析
    3.5 量表设计及数据处理方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H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
    4.1 H大学通识课程设置概况
    4.2 H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
        4.2.1 问卷预测
        4.2.2 问卷正式施测
        4.2.3 本节小结
        4.2.4 H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提高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对通识教育的宣传,提高通识课程的重视程度
    5.2 完善通识课程设置,构建更为科学的通识课程体系
        5.2.1 明确课程目标,加强对通识课程目标的宣传与解释工作
        5.2.2 将通识必修与选修纳入同一体系统一设置,提高通选课学分比例
        5.2.3 采用混合式的通识课程设置模式,构建三层次的通识课程体系
    5.3 加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师资管理制度
        5.3.1 与邻近高校组成通识课程师资联盟,实现优质师资共享
        5.3.2 对通识课程教师开展专门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5.3.3 成立专门的通识课程教师评审委员会,规范师资管理
    5.4 加强Mooc通识课程资源建设,逐渐推行“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5.4.1 依托Mooc平台,加强通识课程资源建设
        5.4.2 逐渐推行“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5.4.3 全面推行通识课程助教制度
    5.5 充分发挥通识教育组织机构作用,提高通识课程管理绩效
        5.5.1 明晰通识教育组织机构的权、责、职
        5.5.2 建立长效的通识课程评价机制,保障通识课程质量
        5.5.3 加强选课平台建设,建立选课指导制度
        5.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基于WEB服务的知识学习测评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
    1.2 研究工作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系统相关理论
        2.1.1 教育信息化
        2.1.2 网络学习平台
        2.1.3 知识学习与学习理论
    2.2 B/S网络模式
    2.3 J2EE和.net技术
        2.3.1 轻量级的J2EE架构技术
        2.3.2.NET技术
        2.3.3 J2EE与.NET的比较
    2.4 J2EE的轻量级SSH框架
        2.4.1 Spring框架
        2.4.2 Struts框架
        2.4.3 Hibernate框架
        2.4.4 Spring与Struts2的整合
        2.4.5 Spring与Hibernate的整合
    2.5 统一风格的Ext前端技术
        2.5.1 Ext框架简介
        2.5.2 Ext框架和struts框架整合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知识学习测评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可行性分析
    3.2 系统总体需求
        3.2.1 系统使用对象
        3.2.2 教师用例图
        3.2.3 学生用例图
        3.2.4 系统管理员用例图
    3.3 系统功能需求
    3.4 系统性能需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知识学习测评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总体框架
        4.1.1 系统的三层架构方案
    4.2 结构功能设计
    4.3 系统E-R图设计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表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知识学习测评系统的实现
    5.1 主要模块开发
        5.1.1 首页模块
        5.1.2 日常课程测评模块
        5.1.3 网络学习测评模块实现
        5.1.4 教学公告模块实现
        5.1.5 学习资讯模块实现
        5.1.6 论坛设计实现
    5.2 系统实施
        5.2.1 应用服务器配置
        5.2.2 数据服务器配置
        5.2.3 WebLogic部署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原理与方法
    6.2 黑盒测试
    6.3 压力测试
    6.4 功能性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论文不足之处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基于ASP技术的新工专网上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来源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2.3 我校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与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
    2.1 MIS 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2.2 DREAMWEAVER
    2.3 SQL SERVER
    2.4 ASP(ACTIVE SERVER PAGE)
        2.4.1 ASP 的工作模式
        2.4.2 ASP 的特点
        2.4.3 ASP 的工作原理
        2.4.4 ASP 对象模型
    2.5 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2.6 IIS 5.0
    2.7 MD5 加密技术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工专选课系统需求分析
    3.1 需求分析
    3.2 系统可行性分析
        3.2.1 目标和方案的可行性
        3.2.2 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3.2.3 经济投入的可行性
        3.2.4 教学管理方便实用的可行性
    3.3 系统分析
    3.4 概念结构设计
        3.4.1 基于B/S 结构的方案设计
        3.4.2 系统开发环境
    3.5 新工专选课系统平台
        3.5.1 用户部分(包括学生和教师)前台的用户操作
        3.5.2 系统管理员部分、管理员后台的数据库操作
    3.6 选课系统性能的要求
        3.6.1 对数据精度的要求
        3.6.2 对响应时间特性的要求
        3.6.3 对操作灵活性的要求
        3.6.4 数据输入输出的要求
        3.6.5 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1 网上选课系统的算法分析
    4.2 数据流程分析
        4.2.1 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简称DFD 图)
        4.2.2 系统运行环境及开发工具
    4.3 系统总体设计及数据库设计
        4.3.1 新工专教务信息系统功能概述
        4.3.2 概念数据库结构设计
        4.3.3 sql server 数据库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代码设计与实现
        5.1.1 教师/学生/管理员登录功能
        5.1.2 学生的选课系统/成绩查询系统
        5.1.3 教师添加学生成绩
        5.1.4 管理员功能管理
    5.2 ADO 简介
    5.3 ASP 数据库连接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6.1 系统测试
        6.1.1 测试的目的
        6.1.2 测试的准则
        6.1.3 测试的方法
        6.1.4 测试方案和测试结果
    6.2 数据库的连接
    6.3 调试及问题纠错
    6.4 选课说明
        6.4.1 选课前期的准备
        6.4.2 预选和正选
        6.4.3 退课和改选
        6.4.4 考试及成绩登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中国鸟类检索查询系统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鸟类的形态学特征
    1.2 鸟类的地位
        1.2.1 中国鸟类资源和特点
        1.2.2 中国鸟类资源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1.3 鸟类分类学的基础研究
        1.3.1 鸟类分类学基础
        1.3.2 鸟类分类学进展
    1.4 查询系统国内外研究概况
    1.5 问题提出及意义
        1.5.1 问题的提出
        1.5.2 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2.1.1 数据库技术
        2.1.2 SQL和T-SQL语言
        2.1.3 ASP概念及特点
        2.1.4 WAP概述和WML语言
    2.2 需求分析
        2.2.1 系统功能需求
        2.2.2 系统性能需求
        2.2.3 系统数据需求
        2.2.4 系统环境需求
    2.3 鸟类检索系统平台设计与构建
        2.3.1 系统设计原则
        2.3.2 系统设计方案
        2.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数据查询
    3.2 手机登陆
    3.3 提问模式和新闻公告
    3.4 建立论坛
    3.5 数据维护
    3.6 系统运行界面
    3.7 系统测试
        3.7.1 安全性测试
        3.7.2 功能测试
        3.7.3 性能测试
        3.7.4 可用性测试
        3.7.5 兼容性测试
4 问题与讨论
    4.1 总结
        4.1.1 系统特点
        4.1.2 系统特色
    4.2 展望
        4.2.1 讨论
        4.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四、忘记中文WIN98密码的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电力公司财务信息系统优化研究[D]. 王刚. 新疆大学, 2021
  • [2]农业物流信息平台系统设计[D]. 单连鑫. 沈阳农业大学, 2020(12)
  • [3]基于网络传播的计算机病毒防御策略研究[D]. 曹一铎. 天津工业大学, 2019(07)
  • [4]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与途径研究[D]. 汤阳. 武汉理工大学, 2016(02)
  • [5]非课堂教学任务用于培养外国学生汉语听力能力的探究[D]. 汤佳睿. 山东师范大学, 2015(09)
  • [6]清末民初科幻小说新论[D]. 杨效斌. 山东师范大学, 2015(09)
  • [7]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研究[D]. 盘美秀. 华南理工大学, 2015(12)
  • [8]基于WEB服务的知识学习测评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D]. 江璐.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7)
  • [9]基于ASP技术的新工专网上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曾德江.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6)
  • [10]中国鸟类检索查询系统的构建[D]. 李华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02)

标签:;  ;  ;  ;  ;  

忘记中文WIN98密码的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