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财务制度改革看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蕾[1](2010)在《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变革。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单凭自身内部资源的整合,已经难以把握快速变化的市场机遇,于是它们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企业外部。而虚拟企业作为一种以提升核心能力为目标、优化整合企业外部资源的一种手段,开始成为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现实选择。虚拟企业以其具有快速开发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等优点,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并成为管理学界重要的研究对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虚拟企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多探讨。但虚拟企业毕竟是一个新事物,仍然有许多问题没有取得共识。基于目前掌握的文献,如何针对财务管理特点制定虚拟企业的财务制度,尚未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就是力图在深入认识财务制度安排的基础上,对虚拟企业的财务问题做出系统地分析,并提出较完整和较具体的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框架,以期能对虚拟企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有所助益。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分析虚拟企业的内涵、性质、特性、组织模式等理论问题,为本文奠定了研究基础;然后,从制度安排的涵义入手,提出财务制度安排的理论结构;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虚拟企业的特点,构建出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的理论框架,为具体财务制度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最后,对虚拟企业显性财务制度、隐性财务制度、财务治理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本文共分7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绪论。本章介绍了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研究的背景、综述、意义、思路和方法。第2章,虚拟企业理论诠释。本章从虚拟企业的溯源入手,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虚拟企业的具体内涵;同时,分别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的视角探讨了虚拟企业的性质。其次,得出虚拟企业的特性,这些特性也是其区分于传统企业的显着特性。最后,分析了虚拟企业的组织特征,根据核心成员的数量不同,认为虚拟企业可以分为联邦模式、.平行模式和星形模式三种组织类型,这也为虚拟企业财务组织结构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3章,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和内容框架。首先,在辨析制度和制度安排的基础上,探究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概念的内涵。其次,从制度经济学和现代财务理论分析财务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这是研究财务制度安排问题的前提。再次,提出财务制度安排的理论结构主要由目标、本质、主体、对象、假设等抽象理论问题构成,并在财务制度安排理论结构一般性描述的基础上,结合虚拟企业的特点,对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的理论结构进行了重构。最后,在显性财务制度、隐性财务制度、财务治理三者形成横向制度安排的基础上,针对虚拟企业的动态性,提出了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纵向虚拟企业显性财务制度,从而构建出虚拟企业“立体式”的制度安排框架。第4章,虚拟企业显性财务制度安排。显性财务制度在虚拟企业财务制度框架中居于重要地位,它具有较强的财务约束力。本章首先分析了显性财务制度应该遵循的原则,再依据虚拟企业的生命周期,勾勒出虚拟企业酝酿期、组建期、运作期、解体期财务制度的基本蓝图。虚拟企业酝酿期的财务制度主要包括市场机遇价值评估制度、预计期望收益衡量制度;组建期的财务制度主要有筹资制度、投资制度;运作期的财务制度是显性财务制度的核心,主要包括风险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制度、成本控制制度、绩效评价制度;解体期的财务制度安排应从项目中止识别制度、清算制度两方面进行考虑。第5章,虚拟企业隐性财务制度安排。隐性财务制度是一种无形规范,以“软约束”力量构成财务有效运行的内在驱动力,需要自觉执行。隐性财务制度的基础是财务伦理,它是企业在财务运行过程中,整合和调节各种财务关系时,所表现出的伦理理念和伦理特征,具体表现为财务伦理化和伦理财务化两个方面;按照不同的财务活动将财务伦理划分为融资伦理、投资伦理和分配伦理。虚拟企业财务伦理更强调各成员企业之间的财务伦理的协调,本章提出可以通过提升财务伦理思辨能力、建立财务伦理的监督体系等手段培育和完善虚拟企业的财务伦理。虚拟企业是跨文化管理,而财务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形成“习惯”,作为一种非正式约束来协调企业财务管理。所以,基于跨文化管理,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主要体现在要创造彼此信任的财务文化环境、建立跨文化的人员管理模式、培育财务文化三个方面。此外,为了维护虚拟企业的关系资本,虚拟企业财务制度要构造良好的沟通环境、注重关系资本的价值衡量、增加关系资本的投资、规避关系资本的风险。第6章,虚拟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与机制。财务治理是基于企业内部财权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企业财务相互影响、相互约束的制衡体系,保证规范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有效实施。本章基于财权配置,得出了财务治理的一般框架,即财务治理结构和财务治理机制。财务治理结构侧重于制度安排,形成了利益关系者之间相互制衡的框架结构,是一种静态的治理方式;而财务治理机制则侧重于对治理有效激励约束等,形成协调委托代理关系的一种机制,是一种动态的治理方式。同时,针对虚拟企业的特点,分析出虚拟企业财务治理具有层次性、动态性、网络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本章进一步探讨了星形模式和联邦模式的财务组织结构,以及共同财务决策机制、财务激励机制、财务约束机制等财务治理机制。第7章,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的案例分析。本章透过案例,分析出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的现状,并提出我国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应注意的问题。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创新一,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虚拟企业的性质,这种多方位、多视角的分析有助于深刻理解虚拟企业的内涵,为研究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奠定基础。创新二,借助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系统、全面的梳理了财务制度安排的相关内容,并对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的理论框架进行了一般性描述。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虚拟企业的特性,对财务制度安排基本要素的内涵进行理论拓展,进而提出虚拟企业“立体式”的财务制度安排框架。创新三,依据虚拟企业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性,将显性财务制度划分为酝酿期财务制度、组建期财务制度、运作期财务制度和解体期财务制度。这种划分有利于虚拟企业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财务规范内容,从而提高制度安排的可操作性。创新四,扩展资本的内涵,并以资本泛化为基础,利用关系资本分析虚拟企业隐性财务制度安排。提出了维护虚拟企业关系资本的具体措施,有利于提升财务“软控制”的约束力,对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创新五,在财权配置的基础上,结合虚拟企业财务治理的特点,并以星形模式和联邦模式为例,说明虚拟企业财务组织的结构安排。按照所有权的安排逻辑,在界定虚拟企业内部财权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各个财务制度安排主体的权利范围,为虚拟企业财务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保证。
李秀英[2](2006)在《论中小企业财务制度建设问题》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中小企业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但是当前中小企业由于其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常常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完整成套的财务制度。公司经营到一定程度,真正的实力实质上是管理的竞争,而管理是以制度为依托的。因此,在国家法律指导下,结合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具体情况,科学地制定财务制度,健全财务制度,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针对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管理思想落后,没有把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导致经营者集权严重,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财务制度不健全,即使有些企业注重制度建设,但不注重制度的实施和管理,走过场,搞形式,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进行财务制度建设的研究工作,挖掘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低效落后的根本问题,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使中小企业朝着长久健康地发展道路前进。 本论文主要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广泛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工作,将自己所学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制度化和标准化,以此进行中小企业财务制度的建设。 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引言。陈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所要研究的问题。这一章,论文列示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低下和薄弱的种种问题,如:企业投资人和经营者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公司管理模式僵化,会计人员工作失职,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执行、监督、检查乏力等。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回顾了与中小企业财务制度相关的一些文献,并对本文所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进行概述,以此作为建立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是研究方法和设计。这一章首先介绍了所选取的样本资料,然后阐明本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并简要介绍本文大致的结构安排。第四章是中小企业财务制度建设的分析和讨论。本章挖掘出中小企业财务制度建设问题的根源,并进行中小企业财务制度建设的研究,是本论文的核心内容。首先,进行样本资料的分析与研究;其次,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财务制度的研究;然后,进行中小企业财务制度种类和内容的设计。第五章为结论和启示。笔者在得出本论文研究的结论之后,对中小企业财务制度建设提出了一些启示,力求为规范中小企业财务制度提供一些帮助。
王海兵[3](2011)在《以人为本企业财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对企业财务问题进行研究,源于以追逐利润为中心的物本财务管理模式难以支撑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构建和谐社会形成障碍。传统的企业被定义为物质资本出资者所有,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改革开放下的市场经济大潮,不断推进着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股东至上”逻辑的主导下,企业一方面创造了大量的经济财富,物质资本的逐利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例如劳资矛盾激化、产品质量存在隐患、资源过度开采及低效利用、生态环境恶化等。企业商业伦理与财务道德缺失,不仅损害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也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现代企业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合约,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积极履行企业公民义务,以取得员工大力支持和社会广泛认可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法宝。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企业微观层面,开展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财务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不能脱离其现实社会属性。我国企业财务理论研究受到西方经济理论的影响很大,不少财务理论都是西方“舶来品”,过于强化财务的自然属性,财务管理的技术性、工具性特征明显,常常是见“物”不见“人”。世界经济理论的主流已经由新古典主义转向人本主义,尽管人本主义经济理论尚不完善,但极具生命力,必将对财务理论与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人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人;不是少数人,而是绝大多数人;不仅包括当代人,也包括后代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1章:导论。开篇提出本研究的现实背景、理论背景和研究意义,在分析我国国情和企业财务管理实践发展现状、梳理回顾主流经济理论演进对财务理论研究影响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企业应实施以人为本的财务战略。第2章: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包括西方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研究现状、国内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研究现状、以人为本财务管理的政策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以人为本的财务研究对本文的启示。第3章: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制度设计。回顾了我国企业财务制度的发展历程,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政策建议。提出企业财务制度设计的影响因素和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涉及企业财务通则、企业财务通则应用指引、人力资本财务制度、物质资本财务制度、社会资本财务制度和环境资本财务制度。第4章: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建设。首先,对企业财务文化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总结了财务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其次,对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的概念、涵义进行了探讨,并基于文化视角和财务视角对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加以分类,提出以人为本企业财务文化建设内容。最后,引入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例,对安然公司的企业财务文化进行了评析。第5章:以人为本的企业投融资管理。首先提出以人为本的“融资”和“投资”的概念,其次探讨了以人为本的投融资管理的具体内容,以人为本的融资包括人力资本融资和体现人本精神的物力资本融资,以人为本的投资包括人力资本投资、社会责任投资和环境投资。为了增强理论研究指导实践的适用性,以国有企业为例,对自然灾害条件下如何开展以人为本的投融资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第6章:以人为本的企业收益分配。本章对企业收益分配模式进行了述评,从国家的宏观层面和企业的微观层面分析考察了我国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收益分配的必要性。运用博弈方法对不完全信息下的物质资本雇佣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参与剩余分配的收益分配模式选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人力资本价值评估对于合约选择具有重大影响。以人为本的企业收益分配应贯彻成本补偿原则和利润分享原则,探讨了当前我国企业收益分配存在的两大误区以及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基本框架。最后,提出了人力资本以股权化方式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观点和政策建议。第7章: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报告设计。基于信息观和计量观考察了人本财务报告产生的必然性,提出发展人本会计是提高财务报告信息含量的根本途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包括资产权益表、增值表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在内的以人为本财务报告体系。通过对海尔案例的考察,提出了海尔报告模式对我国企业披露以人为本财务报告的若干启示。第8章: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分析了传统财务绩效评价在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上的局限,建立了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理论基础、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原则和评价实施。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1)设计了包括宏观财务制度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在内的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宏观财务制度包括企业财务通则及应用指引,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包括人力资本财务制度、体现人本精神的物质资本财务制度、社会资本财务制度和环境资本财务制度。将广义的资本及权益概念引入到企业财务制度设计,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现代财务管理的本质特征。(2)从财务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企业开展以人为本的财务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具有实践参考价值。以人为本的财务文化研究是基于“财务”和“人本”双重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是企业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财务变革从文化入手,是一个可行的思路。(3)系统化地发展了人力资本的投融资理论。人力资本融资应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框架下进行,通过适当的制度设计,可以赋予人力资本担保功能。以人为本的投资突破了按照投资标的形态划分的做法,从企业“内部人”(经营者和员工)、企业“外部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消费者、供应商等)和“后代人”三个维度,将投资划分为人力资本投资、社会责任投资和环境投资,并对每一种投资进行了深入研究。(4)提出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式。以人为本的企业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成本补偿原则和利润分享原则,前者是资本投入企业的参与约束条件,后者是资本投入企业的激励相容约束条件。构建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三种股权化形式:人力资本的“干股”模式、人力资本的“实股”模式和“动态股权制”模式。(5)为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报告设计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可资借鉴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指导框架。设计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报告,关键在于发展人本会计,提出了构建包括资产权益表、增值表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在内的以人为本财务报告体系。案例研究表明,海尔集团在披露财务会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和环境报告方面独树一帜,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应用价值,同时,本文也分析总结了海尔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6)提出以人为本的财务绩效评价的理论体系。剖析了传统财务绩效评价在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方面存在的缺陷,建立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原则和具体实施的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本文提出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和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原则,是在反思传统财务分析评价弊端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理论创新性和实践指导性。
曾烨[4](2011)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研究 ——以高等学校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政事分开,产权明晰,责任明确,多元约束,科学管理”等特征的“现代事业制度”。我国事业单位包括科、教、文、卫四大方面,《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下按行业颁布财务制度,如《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医院财务制度》等。本文以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为例进行探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改革方向。首先,从国家财政改革措施和理财环境的变化分析对《规则》和《制度》的影响,论述了改革《规则》(以《制度》为例)的必要性。其次,以《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为例,分别从理论层次和应用层次上分析《规则》存在的不足:在理论方面,通过与《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通则》)中六个财务管理要素比较分析,指出《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应用方面,面对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详细剖析了高校经济活动内容的变化对《制度》的影响,包括基础建设项目、贷款办学和后勤实体的剥离。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规则》(以《制度》为例)的设计方面提出了思路,如财务目标、财务主体假设、财务管理要素、财务管理体制。同时结合2009年8月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和高校自身的特点,以《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设计稿)为例界定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改革方向,完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内容。
郑义[5](2010)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缺陷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处于大变革时代的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目前正处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后续阶段。旧体制与新体制、国际化与民族化、质量与数量、规模与效益、公平与效率、风险与机遇等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将一幅多彩壮丽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任落在我们当代人的肩上。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涉及到宏观管理体制、内部管理机制等诸多问题。高校发展动力的核心问题是财务问题,有充裕的经费保障和良好的办学效益才能实现人才战略、质量工程等,缩短与世界名校的差距。而导致我国公办高校管理低效率、经费渠道单一、办学效益低下、财务风险不断加剧的深层次原因——财务制度的缺陷,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现实国情下的高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财务困境,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制度的有关理论为依据,借鉴以科斯、诺斯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理论,通过深入考察分析当前高校财务制度的特征、财务制度实施的现状,对影响高校财务制度缺陷的内外部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应对财务制度缺陷的一些思路和对策。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制度概述。关于制度的涵义,马克思曾用“交往的产物”或“交往形式”来定义社会制度。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派将制度定义为博弈规则或起约束作用的行为规则。诺思将制度划分为非正式规则、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三部分。国内学者基本持相同的观点,如黄少安、樊纲、卢现祥、袁庆明等人认为,制度是起约束作用的一系列规则。他们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制度的功能作用进行了深入发掘和重新认识。制度的功能基本归纳为约束与激励、调节利益与促进公平、增进秩序与和谐社会。制度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是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等。第二部分,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涵义及其特征。提出并界定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基本涵义,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分类。分析总结了现存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基本特征。主要是:集权特征、规则的宽泛与粗放特征、“三位一体”特征、形式重于实质特征等。研究这些特征为剖析高校财务制度的现状及缺陷打下了铺垫。第三部分,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缺陷。系统地分析了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呈现出的各种缺陷,包括责权利不统一与经济责任难以落实、资源难以有效配置与资产浪费严重、办学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与财务风险加剧、教育成本控制弱化、吃饭财政与无效率的分配制度等。第四部分,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缺陷的成因。造成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缺陷的外在因素包括高校的产权不明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僵化、制度异化式管理的蔓延、制度变迁滞后四个方面;内在因素包括制度实施机制的弱化、高校管理行政权力泛化以及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等三个方面。第五部分,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路与对策。通过上述对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特征和实施现状的分析,针对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中的种种缺陷,提出了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路和对策:一是以体制改革引领制度创新之路,包括管理体制的改革、财务环境的制度治理、明晰高校产权、创新管理理念等;二是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机制,主要包括制度设计的系统性思想、制度建设的有效性目标、制度实施的效益性目的;三是实现高校财务可持续能力的制度保障,主要包括建立完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强化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机制、拓宽高校筹资渠道的制度安排等。
魏振民[6](2010)在《基于组织系统性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一套建立在企业或组织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规范、规程和条例的总称。财务管理制度是一个企业或组织管理制度的具体子系统,并服从企业战略、文化、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模式等。首先,财务管理体制是一种经济体制;其次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即是企业财务活动和协调财务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一种制度性设置;最后是指财务的规范,指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人们对企业财务行为的看法、惯例与约束性规范。本文认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一套价值观、共享性认识、规范、条例与控制方法等复合体,是建立引导、激励、强制性预防和惩罚体系,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制度性保障。一个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必须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要适应外部法律、政策和经济发展的环境变化,即要以《会计法》、《公司法》等为基础,建立合法性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其次,基于企业效益目标,及时建立适应市场环境的财务管理策略,及时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财务管理体系;再其次,建立在企业文化基础上财务管理体系,尽管文化是一种软因素,但是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运行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最后,必须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放置在企业整个发展与管理体系中进行系统性考虑,既要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又要与企业管理体系相协同。从企业发展角度,研究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问题,对于推进中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有序、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因此,基于组织管理与运行的系统性属性,本文结合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基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模式等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系统性考察,并提出一套适合唐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创新型方案,并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研究提供可供参考案例。本文认为在唐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组织不能完全适应复杂市场环境的因素,包括企业管理体系缺乏系统性、协同性的动态发展战略规划和组织制度建立整体性思考方法。基于组织系统性,本文重点分析了唐钢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管理的文化因素、控制制度、考评制度、奖励制度与风险管理制度等方面问题,从企业发展角度与制度建设整体一致性角度,提出建立健全唐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管理管理制度的一套改进措施,提高该公司管理水平。
冯静[7](2000)在《知识经济与财务理论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试图研究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新特点、新规律。具体来说,就是研究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的基础概念、财务活动环境、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方法和财务制度的新发展,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支持、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生存与发展能力的提高。 本文的结构安排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知识经济的基本概论和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即文中的导言部分;第二部分是具体介绍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各个层面的影响,即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的基础概念、财务活动的环境、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方法和财务制度的变化,包括文中第一至第七章。 一 按照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消费、使用之上的经济。但对究竟怎样来理解“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运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认识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分析了知识经济的特征及企业财务活动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的新特点。 二 根据财务本金论的观点,财务的本质是本金的投入与收益活动。本金,是“人类经济组织和个人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垫支的资金”,而资金,按照传统的解释,是“国民经济中各种财产物质价值的货币表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人才、专利等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重要作用,在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着以专利、专有技术、商誉、商业秘密、人力资本投资入股的现象,如果我们这时还把资金概念限于 内容摘要是财产物质价值的货币表现,则上述投入要素按此种理论就不能进入财务投入的范畴,这显然是与客观经济现实不符的,也是缺乏解释力的,因此,笔者认为,资金的内涵必须进行拓展,我们把资金定义为“国民经济中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价值的货币表现’。资金范畴的扩大致使财务管理对象的扩大,这样,在客观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以专利、专有技术、商誉、商业秘密、人力资本投资入股纳入财务管理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I 上述无形资产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属于资金范畴,当它们作为各类经济组织为生产经营活动而垫支的对象时,它们就成了财务的基本元素—一本金,参与财务本金投入与产出这一对矛盾的运动,从而参与税后收益分配。这就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区别于以前财务的根本特点。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观点。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的本质仍然是本金的投入与收益活动,只不过本金的基础—一资金概念扩展了,财务管理仍是一种价值形态的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压力的加大,使企业进行财务活动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通信技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Internet在全球迅速普及,使“网络经济”/‘电子商务”成为现实。在这一新趋势下,任何一个商业组织都必须及时改变自己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来适应这种全球性的发展变化。 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使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大大加快,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快捷、便利的通迅手段,在更广阔的时空里实现商品流通信息的咨询、交换以及直接开展同上贸易,改变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模式,成倍增长的信息、急剧更新的技术、瞬时可变的市场,引发了企业运行机制和管理结构的新一轮变革,从工业经济时代的“宝塔型”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扁平型”发展。 二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在给企业理财活动带来方便、高效的同时,也带来了一 些新的、急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安全性、保密 性问题;法律保障问题;税法的限制问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对企业具有更为重要意义,技术创新 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存、发展、维持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但同时 技术创新面临的风险较之过去更大。反映到企业财务上,就是企业不断_1 加大技术研究开发方面的投入,但又控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四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到底确定为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来说,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 是被当今财务理论界广泛认同的观点。有的文献对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 东财富最大化并不严格加以区分,有的认为他们是完全相同的或等价 的。但根据笔者的研究,这两种提法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从计量方式上
郭葆春[8](2006)在《我国公司财权配置研究 ——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文中认为当前,我国的理财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基于理财新思维,本文拟对公司治理的核心环节——财权配置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财务分层治理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运用现代企业理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集团财务、财务战略和博弈论等理论,研讨如何合理配置公司的财权,以实现财务关系人的责、权、利的有效配置,使其相互的利益摩擦最小化和共同利益最大化,节约交易成本,增强企业内部组织资源的比较优势,并提高财务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本文还通过实例分析我国公司财权配置的变迁特征及基本现状,最终提出研究展望及论文的局限性。论文共分六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总括性地提出研究背景、相关文献和概念、研究基本框架及研究方法和论文的主要贡献。第二章,公司财权配置制约因素研究——基于宏微观因素的分析。这一章重点分析制约财权配置的宏微观因素及其影响。宏观因素从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角度考察,微观因素则沿着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产权特征、行业特征、经营方式、企业规模、组织形式、组织结构、法人治理结构、成长阶段这一框架逐一分析,并总结财权配置与宏微观因素、财务管理及企业运营的关系。第三章,分层财权配置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本章首先对财务目标协同进行分析,建立利益相关者财务目标协同的博弈模型;其次,探讨财权配置的基本理论,包括对财权配置的模式图的剖析,财权的分类以及财权横向配置和纵向配置研究;最后对出资者、经营者、经理层、债权人和职工等利益相关者的财权进行详细配置。在论述中,笔者对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及其成员等治理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得到相关结论,且建立多元线性模型以研究独立董事津贴的影响因素以及财务总监变更的原因。第四章,综合财权配置研究——基于模型、战略与集团的探讨。本章主旨是对财权配置进行综合分析。此章分三节,第一节解释财权三维配置模型构想与组织协调,第二节在财务战略观下分析财权配置问题,第三节研讨集团企业的财权配置。
黄力勤[9](2019)在《江苏省拳击运动协会实体化改革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江苏省拳击运动协会作为省内一家中生代单项运动协会成立于08年,其在实体化改革过程中遭遇到群众基础薄弱、管理效率低下、自筹自建能力不足等问题。本论文力求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协会实体化改革的真实状况并在剖析改革制约因素、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为协会下一阶段的实体化改革提出建设性对策。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以江苏省拳击运动协会实体化改革中的制约因素及后续发展对策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问卷量表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结果:基于组织实体化、经济实体化和内部制度实体化三个改革维度的现状分析显示:组织实体化改革方面,协会针对原有章程、组织目标、组织结构、人员配备及其他组织条件作出“实体化”优化调整;经济实体化改革方面省拳协作为“拳民公司”大股东积极承办了“城墙决”超级联赛并针对联赛进行了先期商业运作;内部制度实体化改革方面,协会就自身的组织制度和财务制度提出了基于实体化改革要求的修改意见并正在加紧落实。但研究中协会也暴露出许多阻碍其实体化改革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具体表现为:组织实体化改革方面:1、组织目标较空泛;2、组织结构科学性、合理性不强;3、组织人员规模小、女性少、骨干力量薄弱且会员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经济实体化改革方面:1、会费缴纳情况不佳、协会受赠渠道不畅;2、协会自身资源和市场潜力未被充分挖掘;3、员工薪酬偏低、罚款支出过高、培训补助不足。内部制度实体化改革方面:1、会员入会制度落实不力;2、监事工作制度不完善;3、会员大会制定及修改协会章程权利未得到保障;4、协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此外省拳协实体化改革影响因子分析从25个二级因子中提取出6个累计解释方差变异量为65.079%的公因子,其对省拳协实体化改革的影响效力由高至低分别为:1、社会环境因子;2、基础因子;3、协会建设因子;4、发展潜力因子;5、协会运作因子;6、人员结构因子。影响因素的聚类为改革对策的提出提供了客观依据。研究对策:(一)针对省拳协实体化改革社会环境因素的对策:1、激发我省居民的拳击运动消费热情;2、完善与丰富省拳协运动服务产品;3、推进省内拳击文化氛围营造4、提高拳击竞技人才培养水平。(二)针对省拳协实体化改革协会基础因素的对策:1、加强与省内体育传媒的合作;2协助省内拳击俱乐部向高质量发展。(三)针对省拳协实体化改革协会建设因素的对策:1、优化现有组织结构与机构设置;2、扩大协会会员规模;3、提升协会组织保障条件;4、积极响应实体化改革政策。(四)针对省拳协实体化改革发展潜力因素的对策:1、明确协会组织目标;2、制定协会内部制度建设规划方案;3、完善会费收缴机制、疏通协会受赠渠道;4增强协会造血能力、开拓经费来源、挖掘市场开发潜能;5提高协会经费使用效率。(五)针对省拳协实体化改革协会运作因素的对策:1、加快会员入会制度落实;2、明确会员大会制定与修改协会章程的权力;3、完善协会监事工作制度;4、完善协会财务管理制度。(六)针对省拳协实体化改革人员结构因素的对策:1、扩大会员规模、增加女性会员数量、调动会员参与积极性;2、培养并吸纳协会骨干力量。
郭葆春[10](2003)在《论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 ——基于财务分层治理结构的分析》文中指出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财务分层治理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对我国公司制下的内部财务制度的变迁特征及基本现状的分析,结合运用现代企业理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集团财务、财务战略和博弈论等理论,研讨如何设计合理的内部财务制度,以实现财务关系人的责、权、利的有效配置,使其相互的利益摩擦最小化和共同利益最大化,节约交易成本,增强企业内部组织资源的比较优势,并提高财务资源的配置效率。本文还提出研究展望及论文的局限性。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提出本文的论题,并进行文献综述,最后界定与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相关概念和假设,并总括性地提出论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首先研讨我国财务制度的变迁特征,并对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现状进行总体描述,然后以我国15份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实例分析为基础,获得相关结论。 第三章和第四章详细分析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本文重点。该部分以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入手,根据这些即定的因素,进而转入对微观层面的财务分层治理结构的分析,并试着通过对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以及经理层财务的财权配置、财务战略上的管理权限安排,以及各层次间相互勾稽与协调运作的剖析,建立一个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基本目标的博弈模型,最终总结出企业基于财务分层治理的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一般思路。 第五章提出研究展望及本论文的研究局限性。
二、由财务制度改革看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由财务制度改革看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虚拟企业的相关研究 |
1.2.2 财务制度安排的历史检视 |
1.2.3 简要评价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及不足之处 |
2. 虚拟企业理论诠释 |
2.1 虚拟企业的溯源 |
2.1.1 虚拟企业的产生背景 |
2.1.2 虚拟企业的提出及深化 |
2.1.3 虚拟企业的内涵 |
2.2 虚拟企业的性质 |
2.2.1 经济学境域下的理论分析 |
2.2.2 社会学境域下的理论分析 |
2.2.3 管理学境域下的理论分析 |
2.3 虚拟企业的特性 |
2.3.1 虚拟企业的基本特性 |
2.3.2 虚拟企业的一般特性 |
2.4 虚拟企业的组织模式 |
2.4.1 虚拟企业的组织特征 |
2.4.2 虚拟企业的组织模式 |
3. 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理论扩展与内容框架 |
3.1 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的概念厘定 |
3.1.1 制度的界定 |
3.1.2 制度安排的理解 |
3.1.3 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的涵义 |
3.2 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 |
3.2.1 制度经济学 |
3.2.2 现代财务理论 |
3.3 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的基本理论结构 |
3.3.1 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理论框架的一般性描述 |
3.3.2 虚拟企业对财务制度安排基础理论的拓展 |
3.4 构建"立体式"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的内容框架 |
3.4.1 虚拟企业显性财务制度 |
3.4.2 虚拟企业隐性财务制度 |
3.4.3 虚拟企业的财务治理 |
3.4.4 显性财务制度、隐性财务制度、财务治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
4. 虚拟企业显性财务制度安排 |
4.1 虚拟企业显性财务制度安排遵循的原则 |
4.1.1 针对性原则 |
4.1.2 成本收益原则 |
4.1.3 目标一致性原则 |
4.1.4 权责利相结合原则 |
4.1.5 灵活性原则 |
4.2 虚拟企业酝酿期的财务制度安排 |
4.2.1 市场机遇价值评估制度 |
4.2.2 预计期望收益衡量制度 |
4.3 虚拟企业组建期的财务制度安排 |
4.3.1 筹资制度 |
4.3.2 投资制度 |
4.4 虚拟企业运作期的财务制度安排 |
4.4.1 风险管理制度 |
4.4.2 利益分配制度 |
4.4.3 成本控制制度 |
4.4.4 绩效评价制度 |
4.5 虚拟企业解体期的财务制度安排 |
4.5.1 项目中止识别制度 |
4.5.2 清算制度 |
5. 虚拟企业隐性财务制度安排 |
5.1 隐性财务制度的基础——财务伦理 |
5.1.1 财务伦理概念的界定和理解 |
5.1.2 财务伦理内容的架构和解说 |
5.1.3 虚拟企业财务伦理的培育和完善 |
5.2 基于跨文化管理的制度安排 |
5.2.1 虚拟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
5.2.2 虚拟企业的财务文化 |
5.2.3 跨文化管理下的财务制度安排 |
5.3 基于伙伴关系的制度安排 |
5.3.1 虚拟企业关系资本的形成 |
5.3.2 伙伴关系下的财务制度安排 |
6. 虚拟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与机制 |
6.1 财务治理的一般框架:基于财权配置的视角 |
6.1.1 财务治理的核心:财权配置 |
6.1.2 财务治理结构:财权的静态安排 |
6.1.3 财务治理机制:财权的动态安排 |
6.2 虚拟企业的财务治理 |
6.2.1 虚拟企业财务治理赋有层次性 |
6.2.2 虚拟企业财务治理具有动态性 |
6.2.3 虚拟企业财务治理富有网络化特征 |
6.3 虚拟企业财务组织结构安排 |
6.3.1 星形模式的财务组织结构安排 |
6.3.2 联邦模式的财务组织结构安排 |
6.4 虚拟企业财务治理机制 |
6.4.1 共同财务决策机制 |
6.4.2 财务激励机制 |
6.4.3 财务约束机制 |
7. 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的案例分析 |
7.1 成功案例——美特斯·邦威的成功之路 |
7.1.1 美特斯·邦威的虚拟经营模式 |
7.1.2 美特斯·邦威的财务制度安排分析 |
7.2 失败案例——IBM公司PC业务的兴衰 |
7.2.1 IBM公司的虚拟经营战略 |
7.2.2 IBM公司的财务制度安排分析 |
7.3 对我国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2)论中小企业财务制度建设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与财务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有关文献综述 |
2.2 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 |
第3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
3.1 研究样本与资料 |
3.2 研究方法与思路 |
3.3 本论文的结构设计 |
第4章 财务制度建设的分析和讨论 |
4.1 样本资料的分析研究 |
4.2 建立健全财务制度的研究 |
4.3 中小企业财务制度的种类和内容设计 |
第5章 结论与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的局限性与启示 |
附录1 财务人员管理制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以人为本企业财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现实背景和意义 |
1.1.2 理论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目标和方法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 |
1.4.2 研究的不足 |
1.5 关键概念界定 |
2.以人为本财务研究文献综述:现状与启示 |
2.1 西方学者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研究现状 |
2.1.1 基于人本管理视角的以人为本财务管理研究 |
2.1.2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以人为本财务管理研究 |
2.1.3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以人为本财务管理研究 |
2.1.4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以人为本财务管理研究 |
2.2 国内学者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研究现状 |
2.2.1 人本财务管理及人本财务学 |
2.2.2 相关研究之一:经济可持续发展财务 |
2.2.3 相关研究之二:人力资本财务 |
2.2.4 相关研究之三:利益相关者财务 |
2.2.5 相关研究之四:企业社会责任财务 |
2.3 以人为本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文献综述 |
2.4 国内外学者以人为本的财务研究对本文的启示 |
3.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制度设计 |
3.1 企业财务制度的历史沿革 |
3.2 我国财务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
3.2.1 新《企业财务通则》评析 |
3.2.2 改进我国企业财务制度的建议 |
3.3 企业财务制度设计的影响因素 |
3.4 企业财务制度设计的原则 |
3.5 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设计 |
3.5.1 传统企业财务制度设计及其缺陷 |
3.5.2 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 |
4.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建设 |
4.1 企业建设以人为本的财务文化的必要性 |
4.2 企业财务文化研究的文献回顾 |
4.2.1 国外有关企业财务文化的研究现状 |
4.2.2 国内有关企业财务文化的研究现状 |
4.3 对"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的界定 |
4.3.1 "财务文化"、"财务管理文化"和"理财文化"辨析 |
4.3.2 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的概念及涵义 |
4.4 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的分类 |
4.4.1 基于文化视角的分类 |
4.4.2 基于财务视角的分类 |
4.5 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 |
4.5.1 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精神文化 |
4.5.2 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制度文化 |
4.5.3 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行为文化 |
4.5.4 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物质文化 |
4.6 案例:安然公司的企业财务文化评析 |
5.以人为本的企业投融资管理 |
5.1 以人为本的"融资"和"投资"概念 |
5.2 以人为本的融资管理具体内容 |
5.2.1 人力资本融资 |
5.2.2 物力资本融资 |
5.3 以人为本的投资管理具体内容 |
5.3.1 人力资本投资 |
5.3.2 社会责任投资 |
5.3.3 环境投资 |
5.4 以人为本的投融资实践——国有企业自然灾害投融资管理 |
5.4.1 国有企业开展自然灾害投融资管理的意义 |
5.4.2 建立国有企业自然灾害融资长效机制 |
5.4.3 国有企业自然灾害损失预防的投资预算管理 |
6.以人为本的企业收益分配 |
6.1 企业收益分配模式述评 |
6.2 我国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收益分配的必要性 |
6.2.1 从国家的宏观层面考察 |
6.2.2 从企业的微观层面考察 |
6.3 人力资本参与剩余分配的博弈分析及合约选择 |
6.3.1 人力资本固定支付合约的博弈分析 |
6.3.2 人力资本变动支付合约的博弈分析 |
6.3.3 结论及应用 |
6.4 以人为本的企业收益分配原则 |
6.4.1 成本补偿原则 |
6.4.2 利润分享原则 |
6.5 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收益分配模式 |
6.5.1 当前企业收益分配的误区 |
6.5.2 资本收益分配的基本框架 |
6.5.3 人力资本以股权化方式参与企业收益分配 |
7.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报告设计 |
7.1 以人为本财务报告产生的必然性 |
7.1.1 对财务报告信息决策有用性理论的反思 |
7.1.2 发展人本会计是提高财务报告信息含量的根本途径 |
7.2 以人为本的财务报告设计 |
7.3 案例:海尔集团以人为本的财务报告模式 |
7.3.1 海尔集团情况概述 |
7.3.2 海尔报告模式及启示 |
8.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 |
8.1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的概念 |
8.2 传统财务绩效评价的局限 |
8.2.1 财务绩效评价主体方面的局限 |
8.2.2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方面的局限 |
8.2.3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方面的局限 |
8.3 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
8.4 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
8.4.1 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主体 |
8.4.2 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客体 |
8.4.3 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原则 |
8.4.4 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实施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4)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研究 ——以高等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家层面的制度改革探索 |
1.2.2 学术界的理论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高等学校为例)改革的必要性 |
2.1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概述 |
2.1.1 事业单位财务法规体系 |
2.1.2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作用 |
2.2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高等学校为例)改革的必要性 |
2.2.1 五大财政改革措施对高校财务制度改革的新要求 |
2.2.2 财务环境变化对高校财务制度改革的需要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高等学校为例)存在的不足 |
3.1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要素与企业财务管理要素对比 |
3.1.1 筹资管理的比较 |
3.1.2 资产营运管理的比较 |
3.1.3 成本管理的比较 |
3.1.4 收益管理的比较 |
3.1.5 信息管理的比较 |
3.1.6 财务监督的比较 |
3.2 高校内部经济活动变化对高校财务制度改革的影响 |
3.2.1 基建财务活动对高校财务制度的影响 |
3.2.2 贷款办学对高校财务制度的影响 |
3.2.3 后勤社会化改革对高校财务制度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高等学校为例)设计的思路 |
4.1 财务目标 |
4.1.1 事业单位(以高等学校为例)财务目标综述 |
4.1.2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财务目标的定位 |
4.2 财务主体假设 |
4.2.1 高等学校是财务主体 |
4.2.2 财务主体的内容 |
4.3 财务管理体制 |
4.3.1 国家对高校设置总会计师的要求 |
4.3.2 高校设置总会计师的意义 |
4.4 财务管理要素 |
4.5 内部经济活动 |
4.5.1 明确基建活动的地位 |
4.5.2 重视贷款办学的后果 |
4.5.3 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 |
4.6 财政制度改革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建议 |
5.1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设计稿) |
5.2 对《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设计稿)的有关说明 |
5.3 对《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几点建议 |
5.3.1 明确财务目标 |
5.3.2 确定财务主体 |
5.3.3 增设财务管理体制 |
5.3.4 关于财务管理要素 |
5.3.5 加强经济活动管理 |
5.3.6 与财政改革的衔接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详细摘要 |
(5)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缺陷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方法、目的和意义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研究目的 |
(四) 研究意义 |
第一章 制度概述 |
一、制度的涵义 |
二、制度的基本功能与作用 |
(一) 制度的基本功能与特点 |
(二) 制度的作用 |
第二章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涵义与特征 |
一、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涵义 |
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特征 |
(一) 集权特征 |
(二) 规则的宽泛与粗放 |
(三) “三位一体” |
(四) 形式重于实质特征 |
第三章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缺陷 |
一、责权利不统一与经济责任难以落实 |
(一) 责、权、利相分离的状况难以打破 |
(二) 经济责任制度弱化或难以落实 |
二、资源难以有效配置与资产浪费严重 |
(一) 资产所有权与经营使用权相分离 |
(二) 资产使用与所得收入的分配不均衡 |
三、办学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与财务风险加剧 |
(一) 经费来源渠道单一 |
(二) 负债经营导致风险加剧 |
四、教育成本核算制度缺失与控制机制弱化 |
(一) 教育成本核算制度缺失 |
(二) 成本控制机制弱化 |
五、吃饭财政与无效率的分配制度 |
(一) 不可控制的人员编制与吃饭财政 |
(二) 不合理的人员结构与冗员堆积 |
(三) 无效率的分配制度 |
第四章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缺陷的成因 |
一、造成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缺陷的外在因素 |
(一)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僵化 |
(二) 制度异化管理蔓延 |
(三) 高校的产权不明晰 |
(四) 宏观制度变迁滞后 |
二、造成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缺陷的内部因素 |
(一) 制度变迁的动力不足 |
(二) 制度实施机制的弱化 |
(三) 高校管理行政权力泛化 |
第五章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路与对策 |
一、以体制改革引领制度创新之路 |
(一) 改革管理体制——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关键 |
(二) 财务环境的制度治理——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 |
(三) 明晰高校产权——提高办学效益的制度根源 |
(四) 创新管理理念——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催化剂 |
二、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机制 |
(一) 系统性——高校财务管理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 |
(二) 有效性——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实施的目标 |
(三) 效益性——实施财务管理制度的最终目的 |
三、实现高校财务可持续能力的制度保障 |
(一) 建立完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 |
(二) 强化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机制 |
(三) 拓宽高校筹资渠道的制度安排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基于组织系统性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价值与意义 |
1.2 研究的核心问题界定 |
1.3 文献综述 |
1.4 论文主要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6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财务管理制度的理论性探讨 |
2.1 企业财务理论思想来源 |
2.2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 |
2.3 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
2.4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 |
第三章 基于系统理论与方法的财务管理模式与机制 |
3.1 系统论基本概念 |
3.2 系统方法分析财务管理的适用性 |
3.3 系统性思考与财务管理 |
3.4 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系统性 |
第四章 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剖析 |
4.1 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会计制度 |
4.2 唐钢财务管理缺失系统性 |
4.3 金融危机下的唐钢财务管理制度 |
第五章 基于系统性的唐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管理体系建设 |
5.1 唐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存在问题 |
5.2 唐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管理的新任务 |
5.3 唐钢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管理体系建设 |
5.4 唐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
6.1 确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 |
6.2 构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理论体系 |
6.3 延伸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战略规划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会计制度 |
致谢 |
(7)知识经济与财务理论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导 论 |
0.1 知识经济——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谈起 |
0.1.1 知识经济的由来 |
0.1.2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源泉认识的不断深化 |
0.1.3 以罗默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 |
0.2 知识经济的特征 |
0.2.1 知识及其经济特征 |
0.2.2 知识经济的特征 |
0.3 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
0.3.1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活动的新特点 |
0.3.2 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理论的影响 |
1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基础概念创新 |
1.1 本金、资金与资本——资金概念的拓展和财务对象的扩大 |
1.2 人力资本——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重要资本之一 |
1.2.1 人力资本理论的起源及主要观点 |
1.2.2 人力资本与产权理论 |
1.2.3 人力资本与可变资本 |
1.3 结构性资本——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重要资本之二 |
1.3.1 结构性资本的概念 |
1.3.2 结构性资本的内容 |
2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 |
2.1 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使“网络经济”、“电子商务”成为现实 |
2.1.1 “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的含义 |
2.1.2 “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的发展历程 |
2.1.3 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 |
2.2 技术创新更加重要,技术风险加剧 |
2.2.1 技术创新的定义、本质及特点 |
2.2.2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对企业具有更为重要意义 |
2.2.3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加剧 |
2.2.4 技术创新压力对企业理财的影响 |
3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
3.1 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争论 |
3.2 “股东财富最大化”或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一个从经济学角度的思考 |
3.3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目标的最佳选择 |
4 知识经济财务管理内容的新发展 |
4.1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筹资方式与渠道的拓展 |
4.1.1 筹资方式的拓展——利用新技术筹资 |
4.1.2 企业筹资渠道的拓展——利用风险资本筹资 |
4.1.3 资本结构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解释 |
4.2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投资重点的新发展 |
4.2.1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投资重点之一——研究与开发 |
4.2.2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投资重点之二——投资进行知识管理 |
4.2.3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投资重点之三——企业的信息通讯设施 |
4.2.4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投资重点之四——投资于无形资产、企业文化建设 |
4.3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分配 |
4.3.1 知识经济对传统分配理论提出挑战 |
4.3.2 按知分配(“知识=财富”):人类财富分配的新观念 |
5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方法的新发展 |
5.1 财务管理方法的概念 |
5.2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方法的新发展 |
6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制度(上) |
6.1 财务制度——一个广义上的解释 |
6.2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内涵 |
6.3 知识经济时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新变化 |
6.4 建立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企业内部财务治理结构 |
7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制度(下) |
7.1 《企业财务通则》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局限性及变革要求 |
7.2 《税法》的局限性及变革要求 |
7.3 补充、完善《证券法》、《公司法》,支持高技术企业的发展 |
7.3.1 发展二板市场,建立一个适合高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的机制 |
7.3.2 借鉴国外经验,允许股票认购权证、股票期权等激励方式的存在 |
7.3.3 调整现行《证券法》,改革财务报告公布方式 |
7.3.4 其它一些需要调整《公司法》的问题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 记 |
(8)我国公司财权配置研究 ——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文献回顾 |
1.3 基本概念 |
1.4 论文的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主要贡献 |
第二章 企业财权配置的制约因素研究——基于宏微观因素的分析 |
2.1 宏观因素分析 |
2.2 微观因素分析 |
第三章 分层财权配置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分析 |
3.1 财务目标协同研究 |
3.2 财权配置的基本理论 |
3.3 利益相关者财权配置 |
第四章 综合财权配置研究——基于模型、战略与集团的探讨 |
4.1 三维财权配置模型构想与组织协调 |
4.2 财务战略观下的财权配置研究 |
4.3 集团企业财权配置研究 |
第五章 我国公司财权配置变迁及实证研究 |
5.1 我国公司财权配置的变迁特征与概况分析 |
5.2 我国公司财权配置现状的实例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局限及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局限性及其展望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江苏省拳击运动协会实体化改革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3 江苏省拳击运动协会实体化改革现状分析 |
3.1 江苏省拳击运动协会组织实体化改革现状调查 |
3.1.1 江苏省拳击运动协会组织目标 |
3.1.2 江苏省拳击运动协会组织结构及机构设置 |
3.1.3 江苏省拳击运动协会组织人员配备现状 |
3.2 江苏省拳击运动协会经济实体化改革现状调查 |
3.2.1 江苏省拳击运动协会组织经费构成现状 |
3.2.2 江苏省拳击运动协会组织经费支出现状 |
3.2.3 江苏省拳击运动协市会场开发现状 |
3.3 江苏省拳击运动协会内部制度实体化改革现状调查 |
3.3.1 江苏省拳击运动协会组织制度 |
3.3.2 江苏省拳击运动协会财务制度 |
4 江苏省拳击运动协会实体化改革制约因素分析 |
4.1 省拳协组织实体化改革制约因素分析 |
4.2 省拳协经济实体化改革制约因素分析 |
4.3 省拳协内部制度实体化改革制约因素分析 |
5 江苏省拳击运动协会实体化改革影响因子分析 |
5.1 省拳协实体化改革研究调查表信效度检验 |
5.2 省拳协实体化改革影响因子分析流程 |
5.3 省拳协实体化改革影响因子分析结果 |
6 江苏省拳击运动协会实体化改革研究结论与发展对策 |
6.1 省拳协实体化改革研究结论 |
6.2 江苏省拳击运动协会实体化改革发展对策 |
6.2.1 基于省拳协实体化改革社会环境因子的发展对策 |
6.2.2 基于省拳协实体化改革协会基础因子的发展对策 |
6.2.3 基于省拳协实体化改革协会建设因子的发展对策 |
6.2.4 基于省拳协实体化改革发展潜力因子的发展对策 |
6.2.5 基于省拳协实体化改革协会运作因子的发展对策 |
6.2.6 基于省拳协实体化改革人员结构因子的发展对策 |
7 参考文献 |
8 附录 |
8.1 附录1 |
8.2 附录2 |
8.3 附录3 |
9 致谢 |
(10)论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 ——基于财务分层治理结构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1 、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相关文献回顾 |
1.3 基本概念和假设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基本框架 |
本章注释 |
2 、 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变迁及现状分析 |
2.1 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变迁与总体现状描述 |
2.1.1 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变迁的一般特征 |
2.1.2 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总体现状 |
2.2 我国15份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实例分析 |
2.2.1 我国15份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总体描述 |
2.2.2 我国15份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实例研究结果 |
本章注释 |
3 、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制约因素:宏微观环境分析 |
3.1 宏观因素分析 |
3.2 微观因素分析 |
4 、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财务分层治理结构分析 |
4.1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目标协同 |
4.2 财务分层治理理论一般 |
4.3 各财务层次的权利配置:产权理论的运用 |
4.3.1 财务分层治理的财权配置:组织(治理)机构分析 |
4.3.2 财务分层治理的财权配置:集团组织结构分析 |
4.4 各财务层次的管理权限界定:财务战略管理分析 |
4.4.1 财务战略管理理论一般 |
4.4.2 各层次管理权限配置:财务战略观的运用 |
4.5 各财务治理层次勾稽与协调 |
4.5.1 各财务治理层次目标协同:博弈理论的运用 |
4.5.2 各财务治理层次财权勾稽:财权的三维配置构想 |
4.5.3 制定内部财务制度的组织协调:设计程序及举例 |
本章注释 |
5 、 展望及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四、由财务制度改革看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研究[D]. 张旭蕾.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6)
- [2]论中小企业财务制度建设问题[D]. 李秀英. 中国海洋大学, 2006(02)
- [3]以人为本企业财务问题研究[D]. 王海兵. 西南财经大学, 2011(08)
- [4]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研究 ——以高等学校为例[D]. 曾烨. 江苏科技大学, 2011(06)
- [5]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缺陷与对策研究[D]. 郑义. 山东师范大学, 2010(03)
- [6]基于组织系统性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研究[D]. 魏振民. 天津大学, 2010(01)
- [7]知识经济与财务理论发展[D]. 冯静. 西南财经大学, 2000(01)
- [8]我国公司财权配置研究 ——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 郭葆春. 厦门大学, 2006(01)
- [9]江苏省拳击运动协会实体化改革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研究[D]. 黄力勤. 南京体育学院, 2019(02)
- [10]论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 ——基于财务分层治理结构的分析[D]. 郭葆春. 暨南大学, 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