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检局狠抓工作质量

深圳商检局狠抓工作质量

一、深圳商检局狠抓工作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周晓瑾[1](2018)在《《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文中提出《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是党的政治宣传的具体方式之一,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贡献了巨大力量。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宣传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思想宝库。但是,时代的发展却暴露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的局限性,民众主体意识的高涨、价值观的多元化、新媒体的勃兴、使《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面临巨大挑战,于此,非改进其报道无以阻止《人民日报》“英模报道”之颓势。本文在绪论部分梳理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研究的历史和界定了相关核心概念。第一章分别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苏联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并介绍了《人民日报》创刊和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其“英模报道”的历史起源与报道栏目变化。第二章分析了英模报道中的“英模”构成情况。通过结合不同时期《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数量和类型的变化统计表,分析了变化的整体趋势和不同阶段的发展态势。在第三章中,论文分时期呈现了英模报道数量变化和英模报道类型变化、分析了报道英模的形象变化和形象变化的原因,最后阐述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形象变化造成的社会效应。论文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构成的挑战和改进英模报道的建议。具体而言,《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面临宣传理论更新的挑战、社会价值多元和英模精神单一的挑战以及政治宣传效应衰退的挑战。应对挑战,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理论的基本原则、立场和方法,其次,要坚持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再次,要改进报道方式、技巧和风格,最后,要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英模报道的实效性。

孟子然[2](2016)在《质量监管与监管质量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制造”遍布全球,然而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不快,影响了出口贸易的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随着技术贸易壁垒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国内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中国对外贸易的出口扩张是不可持续的,过去那种依赖出口导向战略的中国发展模式正面临重大挑战。同时,出口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多地与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相联系,呈现出“涉灾性”、“涉外性”等特征。虽然近年来安全的重要性逐步受到更多重视,但安全置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作用尚未被深刻认识,给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了障碍。在此背景下,研究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战略有其迫切需要与特殊意义。本文从非传统安全管理的视角入手,以推动解决出口贸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促发展”与“保安全”之间的矛盾为背景,提出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是典型的“场域安全”,将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组安全类型”和“十一大领域安全”进行对标,论述了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定量分析阐明了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说明了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性。接着,基于当前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总结了国际经验与教训,以及我国沿海直属局的探索成果。最后,描绘了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战略的目标愿景,并运用“场域安全”理论和“整体性治理”理论探索性地提出了集“前伸”(溯源监管)、“后延”(流向跟踪)、“中转”(第三方规制)、“外联”(社会共治)、“应急”与“反恐”于一体的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构思路,以及提升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具体对策。

彭建[3](2013)在《基于IS模型的现代汉语连动词构式研究》文中指出连动词(如:扮演,抄送)由两个施事相同的动词语素V1V2构成,两动作先后发生,且V1在V2发生时终止,两者之间除必备的时间逻辑上先后顺序关系外,还可能同时具有结果、方式、目的中的某一种伴随关系。本文主要穷尽性筛选出《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及其它部分词典中的连动词共358个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且在CCL语料库检索系统中检索出3000余条例句作为封闭语料。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引出主题,第二、三、四为文章的论述主体,第五章为结语。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学界有关连动词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并大体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主体内容,语料来源和选取方法,说明了本课题研究的缘起及研究的意义,最后说明研究方法。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介绍了连动词的各种特征、研究状况以及对它们的评价。第三章为理论框架,将认知语言学里的象似性和凸显观整合成一个IS新模型作为研究连动词的理论基奠,这也是本文的一个理论创新之处。第四章为语料分析,首先基于IS语料分析了连动词的语法、语义以及语用特征并辅以详细的语料。第五章为结语。本章总结了全文的研究情况,我们的研究目的是:第一是弥补长期以来连动词研究不系统、不深入、不全面的缺陷,努力丰富连动词的理论知识。第二是在了解前人对连动词研究情况的基础之上首次提出了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IS模型对连动词的研究赋予新的视角。不足之处:由于语料的有限性,可能分析的全面性不是那么的足够,另外本文的提出的理论模型难免带有一定局限性,有待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两点:第一,首次提出了IS认知模型来解释现代汉语中连动词的潜在认知机制。第二,首次建立了一个由358个连动词、3000多CCL中句子组成的封闭语料库

吴义乾[4](2012)在《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问题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于1998年4月成立了由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原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和原卫生部卫生检疫局合并,组建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000年1月1日新的检验检疫机制全面启动。这标志着检验检疫部门基本实现了国务院规定的三检合一和初步建立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新体制的改革目标。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对管理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世贸组织的规则要求相比,检验检疫机构管理模式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进一步构建适应WTO有关规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检验检疫机构管理模式,仍然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此课题为研究中心,理论联系实际,从外经贸发展现状及企业的需求出发,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及服务型政府等有关理论,对目前检验检疫部门存在的制度缺陷、制度创新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借鉴国内外检验检疫制度和服务举措,提出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改革的具体对策。以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管理模式的创新为研究视角,在阐述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的理论内涵和我国检验检疫机构的工作性质、职责范围和重要作用以及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管理模式现状分析和探讨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形势下,检验检疫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运用公共管理学科有关理论并借鉴发达国家相关检验检疫机构管理模式的有益经验,提出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管理模式创新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为提升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和能力进一步维护好国家利益,履行好国家所赋予的职责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

邱伟正[5](2012)在《昆山综合保税区卫生监督新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昆山综合保税区累计已引进入区注册项目132家,存储空间从2000年的约2千平方米增长到4万平方米物流场站、32万平方米公共保税仓库和2万平方米展示馆以及各企业自备仓库。在承认昆山综合保税区属于国境口岸的前提下,可以认为需要发放106份《国境口岸储存场地卫生许可证》,但—直以来仅对物流场站进行相应的考核发证、监督检查;同时卫生监督检查方面仅关注场地内啮齿动物、病媒昆虫的防除和场地内垃圾、废物的清运。研究目的了解并分析评价昆山综合保税区卫生监督现况、探讨卫生监督模式改进方向和准则、设计新模式体系、实施可行性分析和潜在效益评价,实现针对昆山综合保税区的实际隋况构建卫生监督新模式的总目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了文献检索、个人深度访谈、焦点组访谈、二级资料分析、观察法、问卷调查、统计资料分析、实地测量和头脑风暴法、目标差距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假设分析法、专家咨询论证和成本—效益分析等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昆山综合保税区除卫生许可证仅发一家,卫生监督检查未实施空气质量、传染病控制和劳动卫生等情况外;还存在公共地块和私设食堂等卫生监管盲区,存在检疫查验疫情遗漏,存在社会不能准确认知检验检疫局的职能、对卫生许可和监督检查持不赞成态度等问题。参考地方政府卫生监督的量化分级、卫生监督公示、执法联动、电子审批、告知承诺和集中受理等模式创新,参考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内取得的分类管理、联合监管和区域化管理等改革经验,参考口岸卫生监督加强与地方协作、扩大监督管理范畴、分类管理、创建国际卫生港以及口岸核心能力考核等多方面的改革探索;总结出保持现况不作调整、政策废除、用委托方式转移工作任务、部分企业增补发证、按既往模式加大工作力度和职责范围内实施模式创新等备选策略;在深入剖析各备选策略后—致认为实施模式创新(政策调整)是最佳选择。新模式体系采用综合发证的卫生许可方式和统一监管的监督检查模式。将昆山综合保税区整个区域视为一个复合的口岸储存场地进行考核,为区域发一份总的卫生许可证,在该证书覆盖下的仓库均视为获得许可。整合地方政府、行政机关以及相关企业的资源,协调昆山检验检疫局内部以及外部与海关、卫生、工商以及质监等单位的合作机制,建立虚拟的卫生监督检查中心,“中心”内各监督检查单位和人员信息共享、互相支援、交流案件。卫生监督新模式在专家评价中总体认为设计好或较好;虽然评价人员多来自本单位、外单位人员也多为熟悉人员,对结果的解读还需要谨滇考虑,但总体仍可认为以赞同为主,新模式设计相对成功。通过分析动力和阻力,新模式考虑了扩大和巩固动力来源、缩小并解决阻力问题的应对,在发展的过程中能不断提高可行性。为了测试新模式的实际运行效果,在昆山综合保税区部分仓储企业开展了试运行;证实了新模式完全可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应对整个昆山综合保税区卫生许可和监督检查任务。研究结论通过调查摸清了昆山综合保税区卫生许可及监督检查现况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六种备选策略,加以剖析后选定了模式创新(政策调整)为工作改进方向;同时选定了新模式设计准则;设计出“综合发证、统一监管”的卫生监督新模式并通过专家评审;分析出新模式能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可行性并通过试运行证实了新模式完全可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完成工作任务。

周晓明[6](2012)在《基于收入结构视角的娄底市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我国是以农业人口为占大多数的国家,虽然从2011年开始城市人口超越农村人口,但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代表的“三农问题”还一直是我国政府在政策关注的重点。我国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但农村居民相对于城市居民在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上存在着较大的劣势,提高农民的收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也是我国目前为实现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举措。娄底市是湖南省中部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娄底市农民的收入结构以从单一的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转变为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为辅,伴之以少量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收入结构。这说明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参与财富创造活动来提高收入,而从社会财富分配上获取的收入较少。娄底市农民在收入提高上还存在着较多的困难:外出务工被锁定在低技术工种上;外出务工受到的权利侵害比较严重;农业生产经营分散化收入难以提升;获取财产性收入受到政策的限制;享受的转移性支付较少等。基于对娄底市农民收入情况的分析,以国内外成功的经验为参考,结合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趋势,提出娄底市农民收入提升的对策。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趋势有: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城市化进程还将持续;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农村土地流转。娄底市应充分利用这几大趋势带来的提高农民参与财富创造和财富分配的机会,针对性的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促进农民外出和本地务工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的获取;推动农业合作社建设和鼓励农民本地创业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性收入;推动城市化建设和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加对农村地区的生活及生产的转移性支付提高农民的转移性收入。

韩颖[7](2011)在《1978年以来中国救灾捐赠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救灾捐赠工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1978年以来中国救灾捐赠改革发展的历史脉络,揭示了其发展演变的深刻历史背景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救灾捐赠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启示。按照救灾捐赠改革发展的阶段性,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救灾捐赠的发展演变分为三个时期:救灾捐赠的恢复和调整时期(1979-1988年)、救灾捐赠的改革探索时期(1989-1999年)和救灾捐赠的快速蓬勃发展时期(2000年以来)。本文由导论、正文(四章)和结束语(第五章)组成。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本课题的选题意义、相关核心概念、研究现状、主要研究方法、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以及论文的基本框架结构。第一章,1949-1978年中国救灾捐赠工作回顾。通过已掌握的材料,对1949-1978年中国发生的自然灾害情况,以及党和政府开展的救灾捐赠活动进行归纳梳理,总结1949-1978年间中国救灾捐赠的特点。第二章,1979-1988年中国救灾捐赠的恢复和调整。笔者认为,这一阶段救灾捐赠还处于初步恢复和摸索阶段,“左”的思想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依然存在。一方面,党和政府对救灾工作进行恢复、调整,开始尝试恢复国内救灾捐赠工作,但救灾捐赠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虽然中国开始接受国际救灾援助,在救灾外援的接收、入境、运输、检验检疫、发放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些固定做法和规定,但对救灾外援的态度还比较保守、谨慎、出现犹豫反复,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将灾情、救灾和接受救灾外援与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混在一起考虑,还不够开放、理性和务实。第三章,1989-1999年中国救灾捐赠的探索和改革。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体制的转轨,救灾捐赠开始真正步入改革探索阶段。以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的成立、减灾被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救灾工作实行分级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民政部开始初步探索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和救灾对口支援模式,并逐步规范、完善国际救灾援助的政策和制度规定,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的颁布,标志着国家以法律形式对扶贫济困捐赠行为的肯定、保护、规范和鼓励,为救灾捐赠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奠定了救灾捐赠工作法制化的基础。第四章,2000年以来中国救灾捐赠的快速蓬勃发展。主要介绍了2000年后中国救灾捐赠在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救灾对口支援、救灾捐赠激励、救灾捐赠应急响应机制、国际救灾援助以及立法工作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笔者认为,经历了2003年防治“非典”、2008年初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4·14”玉树地震和“8·7”舟曲泥石流灾害等救灾捐赠实践,经常性社会捐助、救灾对口支援、救灾捐赠激励、救灾捐赠应急响应机制、国际救灾援助及立法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救灾捐赠在组织、发动、接收、运输、分配、统计、信息公开、监督等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逐步规范、完善,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规范的运行模式,逐步确立了“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救灾捐赠工作机制。结束语(第五章),1978年以来中国救灾捐赠述评。分析了1978年以来中国救灾捐赠取得的重大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总结1978年以来中国救灾捐赠改革发展的经验启示。在对1978年以来中国救灾捐赠考察过程中,本文着重对该课题研究的几个薄弱环节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系统考察了中国在对待国际救灾援助、经常性社会捐助、救灾对口支援、救灾捐赠激励和救灾捐赠立法等问题上的政策变化及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林展翼[8](2010)在《提升广州检验检疫服务效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由于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广州的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盟、日本等纷纷利用各种方式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给广州外贸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在严峻的外贸形势下,广州进出口企业对贸易便利化、通关成本低廉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迫切,要求广州检验检疫局等相关部门简化通关手续、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呼声日益强烈,成为摆在广州检验检疫局面前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以“如何提升广州检验检疫服务效能”为研究选题。文中,分别针对广州检验检疫服务对象和内部工作人员展开问卷调查,并结合工作实际,摸清广州检验检疫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服务效能提升的主要因素,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优秀检验检疫服务举措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广州检验检疫服务效能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意义、方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了广州检验检疫服务的发展历程和面临的形势,并分别面向广州检验检疫服务对象和内部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得出检验检疫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人员对实施服务创新的态度和意见。第三章是制约广州检验检疫服务效能的主要因素分析,分别从政策法规、体制模式、人力资源和内外协调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四章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提升检验检疫服务效能的经验借鉴,对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优秀服务举措与启示进行了探讨。第五章是提升广州检验检疫服务效能的对策和建议,提出了健全检验检疫行政执法体系、创新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全面加强检验检疫队伍建设、全面加强科技建设、加快检验检疫信息化步伐、完善对内对外的沟通协调和联合执法机制、充分发挥代理报检单位的作用等七个方面的解决路径。

刘洪恩,瞿斌[9](2010)在《敢闯敢试 成就卓越》文中研究指明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年,深圳以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先锋精神,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区域经济腾飞的奇迹。伴随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深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以开拓创新和改革创举,为占据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总量50%的电子信息产业科学规划、升级转型;为提升电子产

郭可汾[10](2010)在《基于食品安全法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文中指出在我国实行多年的《食品卫生法》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实际,经充分调研,在吸收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历经多年修改、审议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终于在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不仅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也将为我国建立起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和法律屏障提供依据。特别是在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尚不令人满意,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屡屡发生的背景下,对于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本文分析的背景材料,首先就食品安全法的出台背景和具体沿革以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进行了分析。随后,通过运用不完备法律理论对新近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进行了分析,并对食品安全法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适用进行了初步的介绍;通过引入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博弈论,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行了经济学分析。从三个方面为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研究建立相应的理论基础。作为经验借鉴,本文从管理机构、法律法规、标准、检测、认证、危险性分析、可追溯制度、产品召回制度和危险性预警系统等着手,对美、欧、日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积累的先进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随后,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与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进行了梳理;对我国具体监管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机构进行了归纳;从相关法律对标准的规定、我国水产标准化发展历程和我国水产标准化工作现状三方面对我国水产标准化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和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我国水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进行了总结;从我国认证认可的发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认证认可的规定、我国水产养殖领域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的现状着手,分析了我国水产品认可认证的发展现状;还对我国的水产品可追溯、水产品召回、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布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结合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带来的在监管方面的变革,就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最后,从大菱鲆事件着手,以大菱鲆养殖过程的监管作为实例,分析了大菱鲆养殖过程的监管现状。对大菱鲆养殖过程中与环境、投入品和初级产品有关的监管部门和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总结,对相关认证在大菱鲆产业中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我国大菱鲆养殖过程的监管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二、深圳商检局狠抓工作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圳商检局狠抓工作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和核心概念界定
        (一)研究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
    五、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第一章 政治宣传与《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概述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在苏联的实践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中国化
    第二节《人民日报》的创刊
        一、创刊及发展
        二、功能地位
    第三节《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英模报道的历史起源
        二、“英模报道”与《人民日报》新闻报道栏目变化
第二章 英模报道中的“英模”构成
    第一节 历年英模报道总量统计
        一、报道统计概述
        二、报道数量与分布
    第二节 英模构成的类型分布
        一、英模行业结构分布
        二、英模性别结构分析
        三、英模的政治面貌结构统计
    第三节 英模报道的品质结构分析
        一、政治品质
        二、劳动品质
        三、道德品质
第三章 《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演变
    第一节 建国头十七年《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数量变化
        二、英模形象
        三、形象变化之原因
        四、社会效应
    第二节 极“左”时期《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数量变化
        二、英模形象
        三、变化原因分析
        四、社会效应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报道数量变化
        二、形象分析
        三、形象变化之原因
        四、社会效应
第四章 《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的挑战及其应对
    第一节 英模报道的挑战
        一、新时代需要新宣传理论
        二、社会价值观多元,英模精神单一
        三、政治宣传的效应衰退
    第二节 改进英模报道的建议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理论的基本原则、立场、方法
        二、群众路线理论的实践与坚持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
        三、改进报道方式、技巧、风格
        四、新媒体技术运用与提升英模报道实效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1950 年—1965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附录二:1966 年—1976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附录三:1977 年—2002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质量监管与监管质量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选题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2.3 现实意义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1.4.1 研究的重点、难点
        1.4.2 研究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监管质量重要性的研究综述
    2.2 关于出口产品质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综述
    2.3 关于出口产品质量差异研究的研究综述
        2.3.1 关于质量差异客观存在的证明
        2.3.2 关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在全球贸易中水平的测算
        2.3.3 关于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变化的测算
    2.4 关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对策的研究综述
        2.4.1 强调通过标准的竞争来提升
        2.4.2 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2.4.3 选择性地进行国际合作
    2.5 关于出口产品质量监管的文献综述
3 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战略的理论阐述
    3.1 “质量监管”与“监管质量”的比较分析
        3.1.1 优化质量安全监管
        3.1.2 深化质量安全服务
        3.1.3 强化质量安全共治
    3.2 “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的内涵
        3.2.1 质量安全的内涵
        3.2.2 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的内涵
    3.3 提出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战略的意义
        3.3.1 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3.2 有助于防范安全威胁
        3.3.3 符合质量发展规律
4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所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挑战
    4.1 建国后我国质量发展目标不断提升
    4.2 改革开放以来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体系不断完善
        4.2.1 机构升格
        4.2.2 法制健全
        4.2.3 部门整合
        4.2.4 分类管理
    4.3 近年来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4.3.1 产品质量总体向好
        4.3.2 贸易壁垒影响加剧
        4.3.3 安全外溢效应凸显
    4.4 现阶段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不足与挑战
        4.4.1 检验检疫宏观监管模式急需重构
        4.4.2 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尚未形成共识
        4.4.3 跨部门跨行业合作监管机制亟待健全
5 国内外出口产品质量监管经验启示
    5.1 发达国家出口产品质量监管模式及比较借鉴
        5.1.1 发达国家出口产品质量监管模式
        5.1.2 质量监管具体做法总结
        5.1.3 发达国家质量监管经验借鉴
    5.2 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反思
        5.2.1 俄罗斯的反思
        5.2.2 中国的反思
        5.2.3 巴西的反思
        5.2.4 反思总结
    5.3 我国沿海直属局质量监管改革实践
        5.3.1 上海的探索
        5.3.2 深圳的探索
        5.3.3 宁波的探索
        5.3.4 沿海直属局监管改革的成绩与不足
6 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总体战略构建
    6.1 监管质量提升的目标愿景
        6.1.1 控制质量安全总体水平
        6.1.2 营造合理的质量发展环境
        6.1.3 构建民族性的质量文化
        6.1.4 形成中国特色的制造文明
    6.2 质量安全监管的总体战略构建
        6.2.1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6.2.2 制定《质量安全纲要》
        6.2.3 建立质量安全监管委员会
        6.2.4 构建新型监管路径
        6.2.5 提升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基于IS模型的现代汉语连动词构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Acknowledgemen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Motivation and Significance
        1.1.1 Motivation
        1.1.2 The Significance
    1.2 Research Scope
        1.2.1 The Targets of the Paper
        1.2.2 The Main Content
    1.3 Data Selection and Method
        1.3.1 The Data Selection of This Thesis
        1.3.2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is Thesis
    1.4 The Definition and Standard of SVC
    1.5 Layout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Introduction
    2.2 Previous Studies on Serial Verb Construction in Chinese
        2.2.1 The Review of Different Studies on the SVC in Chinese
        2.2.2 The Comments on the State of the SVC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Introduction
    3.2 Theoretical Basis
        3.2.1 The Iconicity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3.2.2 Salience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3.3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IS Model
        3.3.1 Ordering Iconicity and the SVC in Chinese
        3.3.2 Salience and the SVC
        3.3.3 The Necessity of IS Model
        3.3.4 Case Study
Chapter Four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4.1 Introduction
    4.2 Data Description and Distribution
        4.2.1 The Data Statistics
        4.2.2 The Difference in Degree of the SVC
    4.3 Data Analysis
        4.3.1 The Grammatical Features of the SVC
        4.3.2 Semantic Features of the SVC
        4.3.3 Pragmatic Features of the SVC
    4.4 IS Model and Data Discussion
    4.5 Summ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in Contributions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References

(4)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现实意义
        1.4.2 理论意义
        1.4.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4. 简要评述
    1.5 研究目的、思路和创新之处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思路
        1.5.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出入境检验检疫概况
    2.2 出入境检验检疫体系法律基础
        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主要内容
        2.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主要内容
        2.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的主要内容
        2.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主要内容
        2.2.5 相关法律法规
        2.2.6 相关国际条约和政府间协定
    2.3 检验检疫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2.4 广州检验检疫工作面临的形势
        2.4.1 广州检验检疫工作面临的机遇
        2.4.2 广州检验检疫工作面临的挑战
    2.5 广州检验检疫工作对象调查分析
        2.5.1 调查目的
        2.5.2 问卷结构及内容
        2.5.3 调查实施
        2.5.4 企业服务需求统计与分析
    2.6 广州检验检疫发展制约因素及业务改革内部调查
        2.6.1 调查目的
        2.6.2 问卷结构及内容
        2.6.3 调查实施
        2.6.4 问卷情况统计与分析
    2.7 广州检验检疫存在的主要问题
        2.7.1 检验检疫组织机构面临外部压力
        2.7.2 检验检疫立法方面存在的缺陷
        2.7.3 行业协会和检验检疫民间机构的作用有待加强
        2.7.4 对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模式已不适应
        2.7.5 帮扶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存在不足
        2.7.6 执法部门之间、系统内各地局之间的联合执法机制不健全
第三章 国际经验与借鉴
    3.1 检验检疫制度的国际经验
        3.1.1 美国的检验检疫制度
        3.1.2 欧盟的检验检疫制度
        3.1.3 日本的检验检疫制度
        3.1.4 中澳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的比较
    3.2 借鉴
第四章 解决广州检验检疫问题的对策建议
    4.1 进一步改革检验检疫机构
        4.1.1 强化统一的中央司权(管理)检验检疫执法机构
        4.1.2 合理设置地方检验检疫执法机关
        4.1.3 进一步明确检验检疫部门职责
    4.2 进一步完善检验检疫立法
        4.2.1 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
        4.2.2 加强与相关法律制度之间的衔接
    4.3 进一步改革和规范检验检疫管理流程
        4.3.1 科学制定各部门、各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以及考核评价流程
        4.3.2 加强科学规范的流程管理
        4.3.3 建成科学高效的信息集成网络
        4.3.4 建立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的绩效评价方法
        4.3.5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4.3.6 加大绩效评价结果的使用力度
        4.3.7 完善科学及时的绩效反馈机制
    4.4 完善检验检疫标准与认证制度
        4.4.1 加快制定和修改技术标准,向国际标准靠拢
        4.4.2 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之间技术性检验检疫标准的制定
        4.4.3 加强认证工作,发挥认证认可的作用
    4.5 建设电子检验检疫实现管理目标
        4.5.1 完善 CI4Q2000 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功能
        4.5.2 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子监管
        4.5.3 积极参与“广州电子口岸”建设
        4.5.4 加强对“大通关”工作的战略性研究
    4.6 发展检验检疫相关业务机构力争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4.6.1 检验公司
        4.6.2 认证公司
        4.6.3 实验室
        4.6.4 合资经营
        4.6.5 跨国经营
        4.6.6 鼓励和扶持私人公证行的发展,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
    4.7 全面加强科技建设
        4.7.1 构建和完善科技工作管理长效机制
        4.7.2 优化检测资源和管理
        4.7.3 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体系
        4.7.4 加快对民间检验机构的认可和监管步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5)昆山综合保税区卫生监督新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综合保税区的概况
    二、综合保税区的政府管理体系概况
    三、综合保税区的检验检疫管理概况
    四、综合保税区的口岸卫生监督概况
    五、昆山综合保税区口岸卫生监督主要问题
第—部分、研究目的
    一、总体研究目的
    二、具体研究目的
        1、了解昆山综合保税区卫生监督现况并分析评价
        2、探讨卫生监督模式改进方向和新模设计准则
        3、设计昆山综合保税区卫生监督新模式体系
        4、新模式体系的可行性分析和潜在效益评价
第二部分、研究方法
    一、文献检索
    二、定性资料收集
        1、个人深度探谈
        2、焦点组访谈
        3、二级资料分析
        4、观察法
    三、定量资料收集
        1、问卷调查
        2、统计资料
        3、实地测量
    四、方案制定及评价
    五、技术路线图
第三部分、结果与讨论
    一、昆山综合保税区卫生监督现况
        (一) 昆山综合保税区管理现况
        (二) 昆山综合保税区卫生检疫现况
        (三) 卫生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二、卫生监督备选策略和新模式设计准则
        (一) 文献报道情况
        (二) 卫生监督模式备选策略
        (三) 专家咨询意见
        (四) 卫生监督新模式设计要求
    三、设计昆山综合保税区卫生监督新模式体系
        (一) 卫生监督新模式总体构思
        (二) 重点参考方案
        (三) 设计卫生监督新模式
        (四) 专家及相关人员评价结果
    四、新模式动力—阻力分析和潜在效益评价
        (一) 动力—阻力分析
        (二) 潜在效益评价
第四部分、研究结论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意义
    三、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综述:综合保税区的口岸卫生监督模式
    综保区口岸卫生调查表
    口岸储存场地行政许可审查评分表
    保税仓库防疫项目自查情况表
    口岸储存场地日常卫生监督评分表
后记

(6)基于收入结构视角的娄底市农民增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农民收入研究的相关理论及应用研究成果
    2.1 居民收入的定义和构成
        2.1.1 居民收入的定义
        2.1.2 居民收入的构成
    2.2 城市化理论
    2.3 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
    2.4 农业产业化与农民收入
    2.5 产业集群发展与农民收入
    2.6 农村合作社与农民收入
    2.7 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收入
    2.8 公共政策与农民收入
第3章 娄底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收入现状
    3.1 娄底市农业生产情况
        3.1.1 娄底市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3.1.2 娄底市农业生产的生产组织方式
    3.2 娄底市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3.2.1 娄底市农民收入状况及构成
        3.2.2 娄底市农民收入变化趋势
第4章 娄底市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改善的机会
    4.1 娄底市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
        4.1.1 城乡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呈持续扩大的趋势
        4.1.2 城乡收入结构上的差异
        4.1.3 从财富创造角度看农民增收面临的问题
        4.1.4 从财富分配的角度看农民增收面临的问题
    4.2 娄底市农民增收的主要机会
        4.2.1 产业转移趋势下的机会
        4.2.2 城市化趋势下的机会
        4.2.3 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机会
        4.2.4 土地流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机遇
第5章 娄底市农民收入的提升对策
    5.1 从财富创造的角度看的收入增加对策
        5.1.1 提高娄底市农民工资收入的对策
        5.1.2 提高娄底市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的对策
    5.2 从财富分配的角度看的农民收入增加策略
        5.2.1 提高娄底市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对策
        5.2.2 提高娄底市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对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1978年以来中国救灾捐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论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和基本框架
第一章 1949-1978年中国救灾捐赠回顾
    第一节 1949-1978年的自然灾害状况
        一、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二、党对自然灾害认识的变化
        三、初步提出救灾工作方针
    第二节 1949-1978年的救灾捐赠活动
        一、“一碗米”、“一两米”等一系列节约捐输救灾运动
        二、社会募集救济款物
        三、群众互助互济
    第三节 1949-1978年救灾捐赠评析
        一、以生产自救自助为主,有限开展救灾捐赠
        二、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灾民以有力支持
        三、强调国内互助,排斥救灾外援
        四、募捐活动具有一定的零散性、偶然性、被动性
        五、救灾捐赠具体政策较笼统,缺乏规范性
    小结
第二章 1979-1988年中国救灾捐赠的恢复和调整
    第一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救灾工作的调整
        一、重新明确民政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
        二、调整救灾工作方针
        三、科学认识自然灾害
        四、开展救灾理论研究
    第二节 国内救灾捐赠的初步恢复
        一、救灾与扶贫相结合的新思路
        二、救灾与扶贫募捐工作的初步实践
    第三节 对待国际救灾援助的政策调整和反复
        一、首次被动接受救灾外援
        二、缩紧外援口径,接受国际救灾援助出现反复
        三、通过联合国救灾署向国际社会提出救灾援助要求
        四、规范接受国际救灾援助口径
    小结
第三章 1989-1999年中国救灾捐赠的探索和改革
    第一节 1989-1999年救灾捐赠改革探索的背景
        一、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成立
        二、减灾被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三、救灾工作实行分级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节 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初步探索
        一、经常性社会捐助的源起
        二、初步探索和实践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
    第三节 救灾对口支援模式的探索和建立
        一、对口支援政策溯源
        二、救灾捐赠对口支援的探索和实践
    第四节 国际救灾援助政策的逐步确立和完善
        一、明确接受国际救灾援助立场
        二、逐步完善国际救灾援助相关规定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的颁布实施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制定的背景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关于救灾捐赠的规定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小结
第四章 2000年以来中国救灾捐赠的快速蓬勃发展
    第一节 救灾捐赠面临机遇和挑战
        一、“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
        二、国家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实现小康
        三、救灾工作方针的新变化
        四、特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第二节 2000年以来救灾捐赠典型案例
        一、2003年防治非典型肺炎捐赠活动
        二、2008年初应对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捐赠活动
        三、“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捐赠活动
        四、2010 年玉树“4·14”地震和“8·7”舟曲泥石流灾害捐赠活动
    第三节 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的形成和创新
        一、加快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
        二、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的创新模式——“慈善超市”
        三、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的正式形成
    第四节 救灾捐赠对口支援的调整和发展
        一、适时调整救灾捐赠对口支援方案
        二、“5·12”汶川地震救灾捐赠对口支援的重大发展
    第五节 救灾捐赠应急响应机制的探索和实践
        一、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二、救灾捐赠工作规程的制定和应急机制的完善
    第六节 救灾捐赠激励机制的探索和建立
        一、表彰奖励
        二、税收激励
    第七节 参与国际救灾援助的新变化
        一、主动、规范、多元接受国际救灾援助
        二、积极开展印度洋海啸等对外救灾援助
        三、多渠道、多层次参与国际救灾减灾交流合作
    第八节 救灾捐赠立法进程加快
        一、出台《救灾捐赠管理暂行办法》
        二、修订、颁布《救灾捐赠管理办法》
        三、制定一系列指导救灾捐赠的政策规章
    小结
第五章 1978年以来中国救灾捐赠基本评价
    第一节 1978年以来中国救灾捐赠工作的成就
        一、救灾捐赠规范化、制度化显着加强
        二、救灾捐赠法制化取得初步成效
        三、救灾捐赠社会化逐步形成
        四、救灾捐赠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五、救灾捐赠内容、渠道不断拓宽
        六、救灾捐赠规模、水平快速增长
        七、救灾捐赠社会效果凸显
    第二节 1978年以来中国救灾捐赠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层次低,法律体系不完备
        二、政府行政干预功能过强,非政府组织参与不够
        三、对救灾捐赠的优惠政策和鼓励力度不足
        四、募捐主体与受赠主体存在混淆
        五、救灾捐赠信息公开缺乏规范性
        六、救灾捐赠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到位
    第三节 1978年以来中国救灾捐赠发展演进的经验启示
        一、完善救灾捐赠法律体系,以法制化推动救灾捐赠的科学发展
        二、扩大非政府组织的参与,继续推进救灾捐赠社会化
        三、完善救灾捐赠激励措施,提升公众捐赠热情
        四、明确募捐主体资格,理顺政府角色,促进中国公民社会建设
        五、规范救灾捐赠信息公开披露机制
        六、建立一体化监管网络,推进捐赠文明
        七、加强社会主义慈善捐赠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后记

(8)提升广州检验检疫服务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和方法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简要评述
第二章 广州检验检疫服务工作的现状
    2.1 广州检验检疫服务的发展历程
    2.2 广州检验检疫工作面临的形势
        2.2.1 广州检验检疫工作面临的机遇
        2.2.2 广州检验检疫工作面临的挑战
    2.3 广州检验检疫服务对象需求调查分析
        2.3.1 调查目的
        2.3.2 问卷结构及内容
        2.3.3 调查实施
        2.3.4 企业服务需求统计与分析
    2.4 广州检验检疫通关效能制约因素及业务改革内部调查
        2.4.1 调查目的
        2.4.2 问卷结构及内容
        2.4.3 调查实施
        2.4.4 问卷情况统计与分析
    2.5 广州检验检疫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5.1 把关与服务工作存在“两头倒”的错误倾向
        2.5.2 检验检疫监管服务模式落后且存在漏洞
        2.5.3 帮扶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存在不足
        2.5.4 技术保障能力不强影响服务外贸效能
第三章 制约广州检验检疫服务效能的主要因素
    3.1 政策法规因素的影响
        3.1.1 职能定位不清
        3.1.2 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
        3.1.3 《检验检疫法检目录》未能充分体现监管重点
    3.2 体制模式因素的影响
        3.2.1 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未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3.2.2 “管理十执行”型的工作体制存在弊端
        3.2.3 技术保障模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3.3 人力资源因素的影响
        3.3.1 人员相对紧缺
        3.3.2 人员总体素质不高
        3.3.3 人员“官本位”思想严重
    3.4 内外协调机制因素的影响
        3.4.1 局内各部门缺乏沟通配合
        3.4.2 局外各单位缺少协调及联动
第四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提升检验检疫服务效能的经验借鉴
    4.1 发达国家和地区优秀检验检疫服务举措探析
        4.1.1 发达国家和地区构建检验检疫法律法规体系的特点
        4.1.2 发达国家和地区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服务外贸的特点
        4.1.3 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新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的特点
        4.1.4 发达国家和地区实施口岸通关信息化的特点
        4.1.5 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第三方检验机构实施管理的特点
        4.1.6 发达国家和地区口岸各部门协同执法的特点
    4.2 发达国家和地区优秀检验检疫服务举措的经验借鉴
        4.2.1 制定完备的检验检疫法律法规体系
        4.2.2 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抢占国际贸易主动权
        4.2.3 善用风险评估及分类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能
        4.2.4 构建高效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4.2.5 借力第三方检验机构对产品质量安全实施间接管理
        4.2.6 强调快速反应实现口岸联动执法
第五章 提升广州检验检疫服务效能的对策和建议
    5.1 健全检验检疫行政执法体系
        5.1.1 准确把握职能定位
        5.1.2 促进完善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5.2 创新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5.2.1 加快检验检疫职能转变
        5.2.2 对《检验检疫法检目录》实行动态管理
        5.2.3 对现行检验监管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5.2.4 对部分出口商品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口岸多点放行”的改革模式
    5.3 全面加强检验检疫队伍建设
        5.3.1 着力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实现整体实力提升
        5.3.2 着力培养“四种意识”,实施“四个转变”
    5.4 全面加强科技建设
        5.4.1 构建和完善科技工作管理长效机制
        5.4.2 优化检测资源和管理
        5.4.3 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体系
        5.4.4 加快对民间检验机构的认可和监管步伐
    5.5 加快检验检疫信息化步伐
        5.5.1 完善CIQ2000 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功能
        5.5.2 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子监管
        5.5.3 积极参与“广州电子口岸”建设
        5.5.4 加强对“大通关”工作的战略性研究
    5.6 完善对内对外的沟通协调和联合执法机制
        5.6.1 强化内部的协调配合
        5.6.2 与相关部门及组织联合构筑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平台
    5.7 充分发挥代理报检单位的作用
        5.7.1 完善代理报检单位监督管理制度
        5.7.2 全面推行报检员记分管理
        5.7.3 实施代理报检单位信用等级分类管理
        5.7.4 尽快建立代理报检行业协会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附录

(10)基于食品安全法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研究背景
        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背景
        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沿革
        0.1.3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0.2 研究内容和方法
        0.2.1 研究内容
        0.2.2 数据来源
        0.2.3 研究方法
        0.2.4 研究目的
        0.2.5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0.2.6 学术构想与思路
        0.2.7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0.3 关键术语
        0.3.1 食品卫生
        0.3.2 食品安全
        0.3.3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0.3.4 无公害水产品
        0.3.5 绿色水产品
        0.3.6 有机水产品
        0.3.7 良好农业规范
        0.3.8 良好作业规范
        0.3.9 水产养殖认证委员会
        0.3.10 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
        0.3.11 ISO 9000
        0.3.12 ISO 14000
1 理论分析
    1.1 基于不完备法律理论的食品安全法分析
        1.1.1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现状
        1.1.2 运用不完备法律理论对食品安全法的分析
        1.1.3 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可能面临的问题
    1.2 食品安全法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适用
        1.2.1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1.2.2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3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1.3.1 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分析
        1.3.2 水产品供给链中的水产品安全——博弈分析
2 国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2.1 美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2.1.1 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管理机构
        2.1.2 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2.1.3 危险性分析与标准和技术法规
        2.1.4 检验检测和认证
        2.1.5 危险性预警系统、可追溯制度和产品召回制度
    2.2 欧盟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2.2.1 欧盟食品安全运作的管理机制
        2.2.2 欧盟食品安全标准和法律体系
        2.2.3 风险分析
        2.2.4 检验、检测及认证体系
        2.2.5 预警系统、水产品链可追溯和食品召回
        2.2.6 教育和培训
    2.3 日本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2.3.1 日本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
        2.3.2 相关法律法规
        2.3.3 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
        2.3.4 风险信息沟通、食品可追溯制度和食品召回
3 我国大菱鲆养殖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监管
    3.1 从大菱鲆事件说起
    3.2 大菱鲆事件发生前后产业的情况
        3.2.1 大菱鲆事件发生前产业的情况
        3.2.2 大菱鲆事件发生后产业所受的影响
    3.3 大菱鲆养殖过程各环节的监管现状
        3.3.1 环境
        3.3.2 投入品
        3.3.3 初级产品
        3.3.4 认证工作在大菱鲆产业中的开展
        3.3.5 信息发布与产品召回
    3.4 存在的问题
        3.4.1 我国对大菱鲆养殖过程的监管存在的问题
        3.4.2 在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的问题
        3.4.3 在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
        3.4.4 检验检测存在的问题
        3.4.5 认证刚刚起步,诸多方面存在不足
        3.4.6 信息与产品召回中存在的不足
    3.5 相关的监管建议
        3.5.1 完善监管体制
        3.5.2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3.5.3 加大大菱鲆养殖标准化步伐
        3.5.4 完善我国水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3.5.5 认证体系、信息交流和产品召回制度的完善
4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4.1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4.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
        4.1.2 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
        4.1.3 食品生产监管司和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司
        4.1.4 食品许可司和食品安全监管司
    4.2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
        4.2.1 相关法律
        4.2.2 行政法规
        4.2.3 部门规章
    4.3 我国的水产标准化管理
        4.3.1 相关法律对标准的规定
        4.3.2 我国水产标准化发展历程
        4.3.3 我国水产标准化工作现状
    4.4 我国的水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4.4.1 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
        4.4.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4.4.3 我国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4.5 水产品认证认可
        4.5.1 我国认证认可的发展及相关规定
        4.5.2 我国水产养殖领域认证发展现状
        4.5.3 产品认证
        4.5.4 体系认证
    4.6 水产品可追溯
    4.7 水产品召回
    4.8 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布
5 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思考
    5.1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5.1.1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5.1.2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
        5.1.3 我国水产品标准存在的问题
        5.1.4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5.1.5 我国水产品质量认证存在的不足
        5.1.6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存在的问题
        5.1.7 可追溯体系难以建立的主要原因
    5.2 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建议
        5.2.1 建立和完善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5.2.2 逐步完善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5.2.3 积极推进我国水产标准化的进展
        5.2.4 完善我国水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5.2.5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的建设
        5.2.6 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建设
        5.2.7 建立完整有效的水产品可追溯性体系
        5.2.8 建立水产品召回制度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深圳商检局狠抓工作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D]. 周晓瑾.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2]质量监管与监管质量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战略研究[D]. 孟子然. 浙江大学, 2016(02)
  • [3]基于IS模型的现代汉语连动词构式研究[D]. 彭建.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3(S1)
  • [4]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问题研究[D]. 吴义乾.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6)
  • [5]昆山综合保税区卫生监督新模式研究[D]. 邱伟正. 复旦大学, 2012(04)
  • [6]基于收入结构视角的娄底市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 周晓明. 湖南大学, 2012(03)
  • [7]1978年以来中国救灾捐赠研究[D]. 韩颖. 中共中央党校, 2011(09)
  • [8]提升广州检验检疫服务效能研究[D]. 林展翼.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9]敢闯敢试 成就卓越[N]. 刘洪恩,瞿斌. 深圳商报, 2010
  • [10]基于食品安全法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D]. 郭可汾.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6)

标签:;  ;  ;  ;  ;  

深圳商检局狠抓工作质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