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单实用的尺寸链表法计算方法

一种简单实用的尺寸链表法计算方法

一、一种简便实用的尺寸链计算法-表格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满慧[1](2018)在《空间曲面火焰切割变胞机构的构型综合与精度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船体大型空间复杂曲面上切割多种形式的孔型是舰船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和技术难题,它们的加工质量直接影响舰船的装备性能,其加工效率也关系到舰船的制造周期。随着大型空间曲面孔型的高性能加工需求的不断提高,以人工手动切割为主的传统加工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舰船制造环境。因此,进行空间复杂曲面数字化敏捷切割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并研制出加工效率高、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优异的数控切割装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面向大型空间复杂曲面加工情形,本文将变胞机构和火焰切割工艺视为空间曲面数字化敏捷切割技术的关键要素,以构型设计和精度控制理论为基础,开展了空间曲面火焰切割变胞机构的构型综合方法、运动精度分析方法、位姿精度设计方法和加工精度补偿方法研究,同时也进行了应用试验验证。在理论层面上,建立了以切割变胞机构构型设计和精度控制理论为基础的数字化敏捷切割技术理论体系。在物理环境中提供了新型数字化敏捷切割装备,解决了舰船制造中的工程难题。本文研究虽然依据但并不局限于船体空间复杂曲面的加工制造环境,提升了数字化敏捷切割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竞争力。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提出了适用于空间曲面火焰切割变胞机构构型综合的组合再生方法。在确定出变胞机构的构态变换特征之后,将多工况任务作为设计变量环境,给出了组合再生方法的内涵与综合架构。对于设计工具层,构建了面向任务空间的组合设计步骤,通过作业功能分解、变胞子构态构型综合、子构态序列筛选、变胞方式设计和变胞源构态构型综合,以“从无到有”的直觉方式得出变胞构型。构建了面向拓扑空间的再生设计步骤,通过建立扩展低序体矩阵模型、分步数学方程和矩阵扩张模型细化变胞机构构态特征的演变与进化性质,以“从已有到更新”的逻辑方式得出变胞构型。给出了变胞源/子构态的运动性能指标、变胞态的约束和加速度变化率性能指标,构建了变胞构型的评价优选准则。结合数控切割装备服役环境和空间曲面工况任务,利用所提组合再生方法综合出了12种串并联式切割变胞机构。优选出了RPP-PRRRR变胞构型作为执行运动链,研制了其对应的原理样机“数控火焰变胞切割机”。既验证了所提综合方法的有效性,也为数字化敏捷切割技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加工装备。提出了适用于空间曲面火焰切割变胞机构精度分析的全构态四元数矩阵方法。采用罗德里格斯—哈密顿参数分别建立了变胞子构态中平面、球面和空间构型的运动学模型,再结合变胞特性推导出的相邻子构态广义运动变量的邻接模型,构造了变胞机构的全构态运动四元数模型。构建了变胞机构内运动变量误差、结构参数误差以及运动副间隙的扰动四元数,并计及三类误差因素的综合作用,推导出了全构态运动误差四元数模型。通过得出六面体型空间变胞机构运动精度的数值与实体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建四元数模型的正确性和避免数学奇异的能力,表明了它们能够定性或定量地描述变胞机构的全构态运动精度变化规律。同时也对空间曲面火焰切割变胞机构进行了运动精度仿真分析,得出的误差影响系数进一步说明了所提精度分析方法以及所建全构态模型的合理性与工程实用性。提出了适用于空间曲面火焰切割变胞机构精度设计的优化分配方法。首先,利用误差因果关系确定了变胞机构精度设计时的主要精度项目是零部件位形公差、配合公差和控制系统传动链公差。其次,基于旋量理论建立了变胞机构任意构态的理想位姿模型、精度项目的分量描述数学模型、实际位姿模型以及位姿误差模型,确定了精度设计时的误差映射关系。再次,构造了精度项目在变胞子构态和全构态构型中的误差敏感度模型,确定了精度设计时的关键因素。最后,分别构建了基于误差敏感度和基于精度成本的精度优化分配模型,完成了变胞机构的整机精度设计。对空间曲面火焰切割变胞机构相应的数控火焰变胞切割机进行了精度设计应用仿真,得出的优化分配模型和数值结果验证了所提精度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表明了它们能够实现切割变胞机构及其切割装备在预设目标内的最优精度分配。给出了适用于空间曲面火焰切割变胞机构精度补偿的误差预测与实时修正方法。将数控火焰切割机作为切割变胞机构的稳态工作母机,明确了火焰切割加工坐标系分别是参考系、机床系、工具系、检测系和工件系。利用齐次变换矩阵方法构建了数控火焰切割机的加工误差预测模型,包含了切割机和工件中18项几何误差、6项热误差及15项复合误差元素的综合作用。基于标定理论建立了几何元素的定位模型、指数积辨识模型、自标定检测和优选流程,同时基于有限元技术建立了热/复合元素的离线检测流程、关键温度测点优选流程和热弹性动态模型。指出了误差元素获取方式,也在数控火焰切割机中完成了有效性检验。在商用数控系统和快速控制原型内,分别构造了基于原点偏移原理以及基于输入运动规划原理的加工误差实时补偿系统,并建立了偏最小二乘误差补偿算法。对切割变胞机构相应的数控火焰变胞切割机进行了加工误差补偿仿真,获得的结果验证了所建补偿系统的实时性与精度控制特性,确保了数字化敏捷切割技术中空间曲面火焰切割变胞机构及其切割装备的精度性能。最后,进行了空间曲面火焰切割变胞机构的应用试验验证。通过综合应用切割变胞机构的理论模型,得出了它对应的数控火焰变胞切割机的系统环境。再以大型空间曲面上的偏心孔型为对象,进行了数控火焰变胞切割机的应用试验。获得的结果表明了切割变胞机构及其切割装备能够实现孔型任务的连续切割成形,验证了其具有较高的空间曲面加工效率。同时在分别完成数控火焰变胞切割机的几何标定试验和热结构仿真之后,进行了实时补偿加工应用试验。通过与示教再现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了所建精度补偿方法能够将火焰切割工件的加工质量改善40%左右,验证了切割变胞机构和数控火焰变胞切割机具有较高的空间曲面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展示了变胞机构研究成果的实用性,为解决空间复杂曲面加工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数字化敏捷切割技术和高性能数控切割装备。

黄俊华[2](2017)在《面向任意接触定位方案的定位误差分析算法》文中研究说明在现代生产制造行业中,机床夹具被普遍广泛的使用,一方面是机床夹具可以很好的保证被加工的工件一直处于一个相对正确的位置上以满足必要的加工工艺要求;另一方面是如果把机床夹具单独看成一个系统,其本身具备的功能也比较强大,既能够适应于大批量产品的生产,也能满足一些特殊的、个性化的产品的生产。随着我国制造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机床夹具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所以对机床夹具的研究工作变的越来越重要。而机床夹具定位误差的大小可以很客观的表达出一套夹具系统能否满足加工工艺的要求,因此,研究如何进行高效、便捷、准确的计算夹具定位误差的方法对我国整体制造行业技术的进步具有深刻的含义。虽然传统的、经典的计算定位误差的方法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比如极限位置法、平面尺寸链法、微分法等等,这些算法虽然原理简单,计算过程也不算非常复杂,但是均有着一个很大的困扰就是不具备一般通用性。换句话来说就是,计算某些或某种工况下机床夹具系统的定位误差只能使用特定的某种或某几种计算方法,而不是所有的计算方法都可以使用。在这种大的形势之下,研究一种具备通用性、非常利于数据库等实现自动化操作的定位误差的计算方法表现的非常有必要性。这一自动化计算的实现,对促进CAFD(Computer Aided Fixture Design)系统实用化进程是具有实际意义的。本文剖析了工件制造误差、定位元件制造误差与安装误差对工件位置偏移的影响规律,概括了工件和定位元件的接触副,构建了接触点位置变化的有向尺寸路径模型和有向尺寸链模型,将接触点位置变化描述为接触副尺寸误差。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单边接触式定位方案,也适用于任意边接触式定位方案。结合坐标转换技术,运用微分学建立把工件位置偏移、定位误差形容为接触点位置变化的函数的分析模型。考虑到接触副尺寸和角度的独立性原则,提出数据表格方法实现变量的独立性检查,确保工件位置偏移的正确计算。针对不同的夹具工件接触方式,提出统一的工件位置偏移模型,并利用接触点位置变化的有向尺寸路径模型和有向尺寸链模型,将接触点位置变化描述为接触副尺寸误差,最后使用表格求解法计算工件位置偏移。本文讨论了由定位误差计算工件位置偏移的问题,提出了工件夹具系统运动学分析模型,该论文从矢量环构建进行解算有一定的新意。以表的形式存储于数据库中,易于计算机编程实现定位误差的自动化分析。

曲兵妮[3](2010)在《开关磁阻电机互感及转矩脉动抑制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矿井通风及供电系统安全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预警系统的研究”(2007BAK29B05)中的一个子项目。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SRM)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灵活、起动性能好、可缺相运行等优点,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其应用已涉及工业、航空、家用电器等领域。由于SRM的双凸极结构和电磁特性的高度非线性,使其转矩脉动较其它传统电机严重。当工作在两相励磁模式时,相间磁场相互耦合,非线性数学模型更加复杂,难以实现高性能的控制,限制了其在诸如伺服驱动等低速要求平稳场合下的应用。因此,研究SRM两相励磁工作模式下的互感,以及计及相间互感的准确数学模型和转矩脉动抑制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SRM单相和两相励磁模式下磁场的分布特征,研究了偶数相SRM磁场的不对称性;用有限元法计算了单相和两相励磁模式下的两相总磁链特性,以互感的形式表征两种励磁方式下磁链的差别;提出了互感的计算模型,计算了互感随转子位置和绕组电流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两相励磁模式下计及互感的磁共能计算方法,理论分析了互感对静态矩角特性的影响;结合功率电路,对SRM进行了时步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绕组电流较大时互感为负,两相励磁模式下的总转矩小于两相分别单相励磁时的转矩之和,瞬时转矩波形不规则。研究了SRM具有不同几何设计参数时互感的变化规律,提出适当增加定子轭高/齿宽比或减小转子极弧长可以减小互感;针对互感导致转矩波形不规则问题,探讨了几种降低互感对转矩影响的补偿性方法,提出适当增加长磁路励磁相绕组匝数和斩波电流的方法,可以改善转矩波形的不规则性,并给出了绕组匝数和斩波电流的计算模型。实验测量了开关磁阻电机样机在单相励磁模式下的静态电磁特性;结合电机的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了SRM相邻两相绕组同时励磁条件下互感的测量方法;测量了电机磁场相对饱和条件下,互感随转子位置和相电流的变化规律,将测量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相对比,二者基本吻合。推导了计及相间互感的电动势平衡方程和转矩平衡方程;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训练SRM电磁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训练速度快,模型精度高。将长磁路励磁相的互感特性纳入数学模型中,构建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SRM调速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计及互感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提出了基于转矩补偿的转矩脉动抑制控制策略,该方法能够对电磁不对称励磁相的互感转矩进行补偿;推导了补偿相开通角和关断角的选择方法与计算模型,以及额定负载条件下最大转速估算模型;结合转矩逆模型,建立了能够补偿互感转矩的SRM低转矩脉动调速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转矩脉动明显减小;与不对互感转矩补偿的转矩脉动抑制方法相比,对互感转矩补偿后的转矩脉动程度小。研发了基于TMS320LF2407 DSP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控制器,设计了冗余电容裂相式功率变换器。在调速系统实验平台上完成了高速和低速稳态运行实验、动态运行性能测试实验、起动运行实验以及容许输出测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静态误差小,鲁棒性较强,抗干扰能力好。

宋宏志[4](2009)在《无位置传感器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开关磁阻电机(SRM,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调速系统是依赖于转子位置传感器的位置闭环系统,位置传感器增大了系统的成本、加大了系统的复杂性,同时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坚固性,因此本文重点研究无位置传感器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首先阐述了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SRD,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Drive)的基本数学方程与主要控制方式,由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在电机磁场精确计算的优势,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18.5kW样机进行了详细的有限元分析。分析了SRM磁链特性测量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离线实验测量流程,对有限元分析得到的理论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对比结果对SRM端部效应进行了补偿。由于开关磁阻电机自身电机模型的非线性,探讨了电感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等几种建模方法,分析了各种建模方法的优缺点,对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样机进行了详细的有限元分析,为今后进一步电机结构的优化设计打下了基础。提出了SRM双向功率变换器拓扑结构,即功率变换器前端采用PWM可控整流有源前端拓扑结构,实现了能量回馈、高功率因数和网侧电流低谐波,允许电机制动状态能量回馈,提高了整个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效率。建立了三相PWM整流器数学模型,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并采用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对PWM整流有源前端进行了实验验证。考虑到滑模观测器(SMO,Sliding Mode Observer)对开关磁阻电机内部非线性和外部扰动具有很好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研究了滑模观测器实现开关磁阻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介绍了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了SRM滑模观测器的实现算法与设计方法,给出了基于滑模观测器的SR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总体结构。仿真结果表明算法简单可靠。根据滑模观测器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提出了简单易行、适用于工矿生产现场使用的激励脉冲法的具体实现步骤与软件流程,提高SRM电阻的辨识精度和磁链的计算精度,实现了实用化的位能负载无逆转启动电机,并通过搭建完成的18.5kW矿用开关磁阻电机样机平台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无位置传感器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策略有效可行。

马正兰[5](2009)在《变速截割采煤机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滚筒式采煤机是高产、高效机械化采煤的主要设备,广泛应用于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煤炭开采。目前在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块煤率低和工作时粉尘大。为此,论文开展了变速截割采煤机关键技术的研究。在对煤岩物理机械性质和截齿破煤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推算出了描述截齿各安装角度之间几何关系的表达式,建立了截齿安装角β优化的数学模型;对叶片部和端盘部截齿的配置方式和切削图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煤块率端盘部截齿的优化配置方式。为了提高块煤率,研究了滚筒有关截割参数对切削图面积Am和方正率ξ的影响,建立了以切削图面积Am最大为目标函数的滚筒参数优化数学模型,并应用直接比较—比例法的遗产算法进行了优化计算,得出了在不同截齿配置条件下相应的结构参数和截割参数优化值、以及高块煤率叶片部截齿的优化配置方式。高块煤率采煤机滚筒的结构优化是在一定的煤层性质条件下进行的,为了满足不同性质煤层高块煤率截割的需要,进行了采煤机变截割速度和牵引速度的优化研究;同时,提出了依据检测采煤机的截割载荷间接识别煤层的截割阻抗的方法,并以此进行截割参数的调整。针对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的恶劣工况和环境条件,论文选用了微处理器S3C44B0X、高速A/D转换40kSPS、CF卡组成嵌入式采煤机截割载荷检测系统,进行了硬件和软件设计、防干扰和本质安全设计,所研制的系统在煤矿井下进行了采煤机截割载荷的实测,表明其可行性和实用性。由于开关磁阻电机(SRM)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转子免维护、低速转矩大等优点,论文选择SRM作为采煤机变速截割的动力源;采用有限元法对SRM的磁路特性进行了分析,为SRM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实验的方法,获得了采煤机牵引部SRM样机的磁链曲线,为研究SRM的特性及控制策略提供实验资料;给出了反映SRM非线性电磁特性的磁链模型的几种建模方法,并对各种模型优化的磁链曲线和样机实测磁链曲线进行对比分析,为建模方法的选择打下了基础。为了提高开关磁阻电机驱动(SRD)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提出了无位置传感器SRM的控制策略,完成了SRD系统相关的硬件和软件设计;采用激励脉冲法对SRM的启动工作相进行选择,解决了生产实际中SRM无反转启动问题;搭建了18.5kW牵引部SRM的实验平台,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的正确性,证明了无位置传感器采煤机SRD系统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田兆垒[6](2009)在《基于FPGA的开关磁阻电机无位置传感器与模糊PID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兼有交流调速系统和直流调速系统的优点,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成本低廉、可控参数多、控制方式灵活、可得到各种所需的机械特性,且在宽广的调速范围内均具有较高的效率。因此,开展开关磁阻电机的研究,对推动开关磁阻电机应用于工业电气传动、自动控制、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开关磁阻电机转子位置信号是各相主开关器件正确进行切换的依据,传统检测方法中位置传感器的引入增加了电机结构的复杂性,影响了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是一个实时性很强,计算量很大的复杂系统,在高速和超高速运行的时候,实时性的矛盾更加突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本课题组展开了对基于FPGA的开关磁阻电机无位置传感器与模糊PID控制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运行原理,包括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基本结构、数学模型以及控制策略。其次在分析位置传感器检测的原理和实现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最大磁链法作为无位置传感器检测方法的理论原理,并应用硬件描述语言设计了相关功能模块。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再次以模糊PID算法为核心设计了调速控制器,应用基于MATLAB和DSP Builder的DSP设计方法完成了该算法的全硬件实现。最后在CycloneⅡFPGA上搭建了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五位置传感器数字系统。开关磁阻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数字系统采用全数字控制的SOPC设计简化了硬件电路,改善了系统实时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为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提供了可靠的硬件平台。

陈银莲[7](2008)在《开关磁阻电机间接位置检测的数字控制研究》文中认为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简称SRD)是一种新颖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换能效率高等优点。SRD的位置信息,对于通过决定开通、关断换相时刻来准确控制转速和转矩及进一步优化电机运行性能来说是必要的。所以位置检测环节是开关磁阻电动机正常运转的基础。由于传统的直接安装位置传感器检测方案存在着易受环境干扰等弊端,导致了利用SRD电气参数解算位置信号的间接位置检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本课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间接位置检测技术,即低速时的脉冲注入法结合高速时的滑模观测器法,以TI公司电机控制专用芯片DSP(TMS320F240)为核心设计了无位置传感器运行的开关磁阻电动机驱动系统,并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首先,回顾开关磁阻电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状况,并简要介绍间接位置检测技术的分类和实际应用情况。其次,详细介绍开关磁阻电机本体结构以及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组成和控制策略。第三,通过有位置传感器的开关磁阻电机转子位置检测原理说明转子位置信号的作用与换相逻辑,提出一种新的间接位置检测技术,即低速时的脉冲注入法结合高速时的滑模观测器法,并对该技术进行仿真。最后,设计了采用该间接位置检测技术的无位置传感器运行的数字系统,对象为一台1.22kW的开关磁阻电动机样机,以TMS320F240 DSP为核心,包括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流程算法设计两部分,并在实际系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无位置检测器的开关磁阻电机实验研究,实验波形验证了相关理论。

王基生,赵之渊[8](1994)在《尺寸链的计算机计算和分析》文中认为尺寸链的计算机计算和分析四川建材学院王基生云南工学院赵之渊机械的设计、加工和装配过程中,为了保证零件的尺寸、形状、位置精度及装配精度,需要对尺寸链进行计算和分析。但多环尺寸链的计算较为麻烦,手工计算只能用极值法,从而增加了加工的困难。利用计算机进行尺...

赵之渊[9](1991)在《一种简便实用的尺寸链计算法-表格法》文中研究指明

二、一种简便实用的尺寸链计算法-表格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简便实用的尺寸链计算法-表格法(论文提纲范文)

(1)空间曲面火焰切割变胞机构的构型综合与精度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数控火焰切割装备的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1.3 变胞机构的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1.4 变胞机构的相关领域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4.1 变胞机构构型综合理论的研究概况
        1.4.2 变胞机构精度控制理论的研究概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空间曲面火焰切割变胞机构构型综合的组合再生方法
    2.1 变胞机构构型综合的组合再生设计架构
    2.2 变胞机构的组合设计及面向任务空间的构型综合
        2.2.1 多工况任务的作业分解
        2.2.2 变胞机构子构态的构型综合
        2.2.3 变胞机构子构态构型的序列集合
        2.2.4 变胞机构子构态构型的变胞方式
        2.2.5 变胞机构源构态的构型综合
    2.3 变胞机构的再生设计及面向拓扑空间的构型综合
        2.3.1 变胞机构构态描述的扩展低序体矩阵模型
        2.3.2 变胞机构构态演变的分步数学方程
        2.3.3 变胞机构构态再生的矩阵扩张模型
    2.4 变胞机构的构型评价优选
    2.5 空间曲面火焰切割变胞机构的构型综合
    2.6 数控火焰变胞切割机的原理样机设计与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间曲面火焰切割变胞机构精度分析的全构态四元数矩阵方法
    3.1 四元数矩阵表示与运算方法
    3.2 变胞机构的全构态运动四元数模型
        3.2.1 单项子构态构型的运动四元数建模
        3.2.2 相邻子构态构型广义运动变量的邻接关系
        3.2.3 全构态运动四元数建模
    3.3 变胞机构运动误差的全构态四元数模型
        3.3.1 变胞机构误差因素的扰动四元数建模
        3.3.2 单项子构态构型的运动误差四元数建模
        3.3.3 全构态运动误差四元数建模
    3.4 六面体型空间变胞机构的运动精度实例分析
    3.5 空间曲面火焰切割变胞机构的运动精度分析
        3.5.1 切割变胞机构的全构态运动四元数模型
        3.5.2 切割变胞机构运动误差的全构态四元数模型
        3.5.3 切割变胞机构的误差影响系数
        3.5.4 切割变胞机构运动精度的数值仿真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空间曲面火焰切割变胞机构精度设计的优化分配方法
    4.1 变胞机构的误差源与精度项目分析
    4.2 变胞机构的位姿误差与精度映射模型
        4.2.1 任意构态构型的理想位姿旋量建模
        4.2.2 任意构态构型的实际位姿旋量建模
        4.2.3 任意构态构型的位姿误差旋量建模
    4.3 变胞机构的误差敏感度与精度约束分析
        4.3.1 任意构态构型的误差敏感度模型
        4.3.2 全构态构型的误差敏感度模型
    4.4 变胞机构的精度优化分配模型
        4.4.1 基于误差敏感度的精度优化分配建模
        4.4.2 基于精度成本的精度优化分配建模
    4.5 空间曲面火焰切割变胞机构的精度设计
        4.5.1 位姿误差模型
        4.5.2 位姿误差敏感度模型
        4.5.3 位姿精度优化分配模型
        4.5.4 数值仿真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空间曲面火焰切割变胞机构精度补偿的误差预测与实时修正方法
    5.1 火焰切割加工误差的综合预测模型
        5.1.1 火焰切割工艺的参量描述与加工坐标系
        5.1.2 加工坐标系的齐次变换矩阵模型
        5.1.3 加工误差综合预测建模
    5.2 火焰切割误差元素的辨识模型
        5.2.1 几何误差元素的标定建模
        5.2.2 热误差和复合误差元素的热弹性动态建模
    5.3 火焰切割加工误差的实时补偿模型
        5.3.1 误差补偿策略和补偿系统架构
        5.3.2 偏最小二乘误差补偿算法
        5.3.3 应用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空间曲面火焰切割变胞机构的应用试验研究
    6.1 空间曲面火焰切割加工试验
        6.1.1 切割变胞机构的数控火焰变胞切割机系统环境
        6.1.2 切割变胞机构的数控火焰变胞切割机应用情形
    6.2 空间曲面火焰切割精度补偿加工试验
        6.2.1 数控火焰变胞切割机的几何标定试验
        6.2.2 数控火焰变胞切割机和工件的热结构仿真
        6.2.3 数控火焰变胞切割机的实时补偿加工试验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面向任意接触定位方案的定位误差分析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夹具定位方案的概述
        1.2.1 机床夹具的相关概念
    1.3 定位误差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1.4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的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工件位置偏移模型
    2.1 引言
    2.2 定位误差来源
        2.2.1 定位元件和工件的相互位置误差
        2.2.2 定位元件制造误差
        2.2.3 工件制造误差
    2.3 工件位置偏移模型
    2.4 定位误差模型
    2.5 应用实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传统的定位误差计算方法
    3.1 引言
    3.2 极限位置法
        3.2.1 原理分析
        3.2.2 双圆柱定位方案
    3.3 平面尺寸链法
        3.3.1 原理分析
        3.3.2 用平面尺寸链求解定位误差的分析方法
        3.3.3 V型块定位方案
    3.4 微分法
        3.4.1 原理分析
        3.4.2 V型块定位方案
    3.5 传统定位误差方法举例
        3.5.1 V型块定位方案
        3.5.2 极限位置法
        3.5.3 微分法
        3.5.4 平面尺寸链法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有向尺寸路径中不含未知参数的定位误差算法
    4.1 引言
    4.2 工件-定位元件接触形式
    4.3 有向尺寸路径的寻找准则
    4.4 计算定位误差
    4.5 应用实例
    4.6 本章小节
第5章 有向尺寸路径中含有未知参数的定位误差算法
    5.1 引言
    5.2 模型求解法
    5.3 表格求解法
    5.4 实例与实验
        5.4.1 单边接触式定位方案
        5.4.2 任意边接触式定位方案
    5.5 实验验证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3)开关磁阻电机互感及转矩脉动抑制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SRM 互感的研究
        1.2.2 SRM 建模的研究
        1.2.3 SRM 转矩脉动抑制技术的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 SRM 两相励磁模式下互感的有限元分析
    2.1 引言
    2.2 SRM 绕组连接方式与励磁模式
        2.2.1 绕组连接方式
        2.2.2 励磁模式
    2.3 单相励磁模式下的静态特性
    2.4 两相励磁模式下的互感特性
        2.4.1 两相励磁模式下的磁链特性
        2.4.2 两相励磁模式下的互感
    2.5 互感对转矩的影响
        2.5.1 两相励磁模式下的磁共能计算
        2.5.2 两相励磁模式下的矩角特性
    2.6 时步有限元分析
        2.6.1 时步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2.6.2 有限元分析结果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降低互感的SRM 设计参数确定与控制方法
    3.1 引言
    3.2 降低互感的SRM 几何设计参数确定
        3.2.1 定子轭高/齿宽比的确定
        3.2.2 转子极弧长的确定
    3.3 降低互感对转矩影响的补偿性方法
        3.3.1 改变不对称励磁相绕组匝数
        3.3.2 改变不对称励磁相的斩波电流
        3.3.3 双极性功率电路及其控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RM 静态特性及两相励磁模式下互感的检测
    4.1 引言
    4.2 单相励磁模式下静态特性的检测
        4.2.1 磁链特性检测
        4.2.2 自感特性检测
        4.2.3 矩角特性检测
    4.3 互感特性的检测
        4.3.1 绕组连接方式的确定
        4.3.2 单相励磁模式下互感的检测
        4.3.3 两相励磁模式下互感的检测
    4.4 实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SRM 准确建模和仿真
    5.1 引言
    5.2 SRM 的基本方程
        5.2.1 电动势平衡方程
        5.2.2 转矩平衡方程
    5.3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SRM 数学模型
        5.3.1 支持向量机
        5.3.2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5.3.3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SRM 电磁数学模型
    5.4 SRM 调速系统的准确建模与仿真
        5.4.1 SRM 调速系统的准确建模
        5.4.2 仿真与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转矩补偿的SRM 转矩脉动抑制
    6.1 引言
    6.2 基于转矩分配的转矩脉动抑制
        6.2.1 转矩分配控制策略
        6.2.2 转矩分配函数
    6.3 基于转矩补偿的转矩脉动抑制
        6.3.1 转矩补偿的基本思想和数学表示
        6.3.2 补偿相及开关角的确定
        6.3.3 转矩补偿的转矩脉动抑制技术
    6.4 仿真结果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7.1 引言
    7.2 系统控制策略
        7.2.1 控制系统结构
        7.2.2 PI 控制器的设计
    7.3 系统硬件设计
        7.3.1 硬件结构
        7.3.2 电流检测
        7.3.3 位置与速度检测
    7.4 系统软件设计
        7.4.1 软件结构
        7.4.2 定时器T1 中断子程序
        7.4.3 捕获中断子程序
    7.5 功率电路设计
    7.6 系统运行性能实验
        7.6.1 系统稳态运行实验
        7.6.2 系统动态运行实验
        7.6.3 容许输出转矩实验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无位置传感器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SRD 组成及基本原理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 SRD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的发展
    1.5 本系统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本文研究内容
    1.7 本文章节安排
2 开关磁阻电机基本原理及其有限元分析
    2.1 引言
    2.2 SRD 系统基本数学方程
    2.3 SRM 的有限元分析
    2.4 本章总结
3 开关磁阻电机非线性数学模型
    3.1 开关磁阻电机的磁特性曲线
    3.2 SRM 定子相电感模型
    3.3 开关磁阻电机神经元网络模型
    3.4 本章总结
4 SRD 双向功率变换器及其控制
    4.1 引言
    4.2 整流器拓扑结构
    4.3 整流器数学模型
    4.4 负载前馈控制
    4.5 SRM 逆变器拓扑及控制方式
    4.6 功率变换器输出平均功率计算
    4.7 SRM 双向功率变换器控制系统
    4.8 双向功率变换器控制系统仿真
    4.9 本章总结
5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 SRM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5.1 引言
    5.2 滑模变结构控制
    5.3 滑模观测器总体结构
    5.4 基于SMO 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5.5 滑模观测器的仿真结果
    5.6 本章总结
6 无位置传感器SRM 系统实现
    6.1 引言
    6.2 无位置传感器SRD 系统控制策略
    6.3 SRM 转子初始角度检测
    6.4 系统硬件设计
    6.5 系统软件设计
    6.6 位置检测精度
    6.7 样机平台与实验结果分析
    6.8 双向功率变换器实验波形
    6.9 本章总结
7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变速截割采煤机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采煤机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采煤机滚筒截割参数研究
    2.1 煤岩物理机械性质
    2.2 截齿安装角度
    2.3 截齿配置及安装位置
    2.4 截齿切削图
    2.5 滚筒载荷及采煤机功率
    2.6 本章小结
3 高块煤率截割参数优化设计
    3.1 优化模型的建立
    3.2 优化模型求解方法
    3.3 优化求解及结果分析
    3.4 不同性质煤层的截割参数优化
    3.5 本章小结
4 采煤机截割载荷检测系统设计
    4.1 嵌入式系统方案
    4.2 传感器的选择
    4.3 系统硬件设计
    4.4 系统软件设计
    4.5 CF卡存储部分
    4.6 CF卡数据读取和应力计算
    4.7 截割载荷井下检测
    4.8 本章小结
5 采煤机用开关磁阻电机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运行原理
    5.3 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基本数学方程
    5.4 开关磁阻电机磁场特性分析
    5.5 开关磁阻电机磁链特性的测量
    5.6 开关磁阻电机磁链模型
    5.7 本章小结
6 无位置传感器采煤机SRD系统控制与实现
    6.1 采煤机SRD系统控制策略
    6.2 SRM转子初始位置检测
    6.3 系统硬件设计
    6.4 系统软件设计
    6.5 位置检测精度分析
    6.6 实验平台与结果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FPGA的开关磁阻电机无位置传感器与模糊PID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开关磁阻电机的研究背景
        1.1.1 开关磁阻电机概述
        1.1.2 开关磁阻电机的发展
    1.2 开关磁阻电机的研究热点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第二章 开关磁阻电机基本原理
    2.1 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结构
    2.2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2.3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转矩特性分析
    2.4 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策略分析
第三章 数字设计及SOPC
    3.1 EDA技术
        3.1.1 FPGA体系结构
        3.1.2 FPGA开发流程
    3.2 MATLAB/DSP BUILDER硬件模块设计
    3.3 SOPC技术
        3.3.1 SOPC开发流程
        3.3.2 Nios Ⅱ软核
    3.4 开发板介绍
        3.4.1 DE2主要特点
        3.4.2 Cyclone Ⅱ FPGA
第四章 无位置传感器检测技术及其FPGA设计
    4.1 SRM位置信号的检测
    4.2 位置传感器检测技术
    4.3 无位置传感器检测技术
        4.3.1 磁链法
        4.3.2 最大磁链法
    4.4 最大磁链法的FPGA实现
        4.4.1 磁链测量存储表
        4.4.2 磁链计算模块
        4.4.3 最大磁链法换相逻辑
第五章 基于DSP BUILDER的模糊PID控制器实现
    5.1 PID算法设计
        5.1.1 PID算法
        5.1.2 基于DSP Builder的PID控制系统FPGA设计
    5.2 模糊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5.2.1 误差和误差变化率模块
        5.2.2 模糊化模块
        5.2.3 模糊推理模块设计
        5.2.4 反模糊化模块
        5.2.5 模糊控制系统仿真
    5.3 模糊PID控制器的仿真及实现
        5.3.1 模糊PID控制器的实现
        5.3.2 实验波形
第六章 基于FPGA的控制系统的设计
    6.1 主电路逻辑
    6.2 信号检测
    6.3 PWM逻辑电路
    6.4 控制器的NIOS Ⅱ系统构建
        6.4.1 Nios Ⅱ软核CPU的定制
        6.4.2 添加模糊PID控制器硬件模块为Nios Ⅱ指令
        6.4.3 添加自定义PWM元件
        6.4.4 验证外设功能
        6.4.5 系统集成和编译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开关磁阻电机间接位置检测的数字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SRD的发展概况及研究方向
        1.1.1 SRD的发展概况
        1.1.2 SRD的研究方向
    1.2 间接位置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主动探测技术
        1.2.2 被动探测技术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SRD系统的工作原理
    2.1 SRM的基本结构
    2.2 常用功率变换器主电路
    2.3 SRM的转子位置检测
    2.4 SRM的控制策略分析
第3章 SRM间接位置检测技术
    3.1 SRM位置信号的作用与换相逻辑
        3.1.1 直接位置检测技术
        3.1.2 SRM的换相逻辑
    3.2 起动、低速运行时的脉冲注入法
        3.2.1 基本原理
        3.2.2 初始导通相的确定
    3.3 高速时的滑模观测器法
        3.3.1 基本原理
        3.3.2 SRM的非线性磁链模型
        3.3.3 SRM的滑模观测器
    3.4 仿真验证
        3.4.1 仿真参数
        3.4.2 两种方法间的选择
        3.4.3 仿真结果
第4章 SRM无位置传感器运行的数字系统设计
    4.1 基于DSP的SRD数字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4.1.1 基于DSP的SRD系统框图与数字控制系统的组成
        4.1.2 电流、电压的检测
        4.1.3 驱动与保护电路
        4.1.4 键盘与显示电路
    4.2 系统软件设计
        4.2.1 系统主程序设计
        4.2.2 速度计算子程序
        4.2.3 转子位置估算程序
        4.2.4 速度速度控制中断子程序
        4.2.5 PWM脉宽控制中断程序
    4.3 转子位置实验波形
第5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一种简便实用的尺寸链计算法-表格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空间曲面火焰切割变胞机构的构型综合与精度控制方法研究[D]. 张满慧.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8(01)
  • [2]面向任意接触定位方案的定位误差分析算法[D]. 黄俊华. 南昌航空大学, 2017(01)
  • [3]开关磁阻电机互感及转矩脉动抑制技术的研究[D]. 曲兵妮. 太原理工大学, 2010(10)
  • [4]无位置传感器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研究[D]. 宋宏志. 中国矿业大学, 2009(05)
  • [5]变速截割采煤机关键技术研究[D]. 马正兰. 中国矿业大学, 2009(05)
  • [6]基于FPGA的开关磁阻电机无位置传感器与模糊PID控制系统的研究[D]. 田兆垒. 江苏大学, 2009(09)
  • [7]开关磁阻电机间接位置检测的数字控制研究[D]. 陈银莲. 江苏大学, 2008(09)
  • [8]尺寸链的计算机计算和分析[J]. 王基生,赵之渊. 制造技术与机床, 1994(05)
  • [9]一种简便实用的尺寸链计算法-表格法[J]. 赵之渊. 机床, 1991(02)

标签:;  ;  ;  ;  ;  

一种简单实用的尺寸链表法计算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