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邓小平改革与发展的理论 加快改革和促进基础教育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吴远贤[1](2021)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研究》文中提出
刘世清,袁振国[2](202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发展的百年征程与历史经验》文中研究指明教育是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基石和动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革命阶段,打碎旧的一套、开辟民主教育的新道路;建设阶段,全面接管整顿、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新探索;改革阶段,优先发展、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新征程;迈进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开创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境界。在探索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教育优先服务国家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教育公平。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领导中国教育由弱到强、从边缘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教育现代化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冯海涛[3](2021)在《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研究》文中提出
冯建军[4](2021)在《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文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回答教育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等问题所形成的教育本体论、价值论和实践论的基本范畴和理论体系。在本体论层面,形成了教育本质、教育性质和教育目的、任务的认识。在价值论层面,形成了教育的一般价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价值。在实践论层面,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怎么做,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是构建中国特色教育学体系的思想魂灵。
金光旭[5](2021)在《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不仅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还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将“必须走共同富裕道路”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可见,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价值目标和基本要求。新中国成立70年余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经“中国工业化道路”“中国式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探索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也不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再版,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版”,是一次人类文明史上的全新实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目标定位所要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全面小康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我国经济社会主要矛盾,融合了共同富裕要求和现代化目标的道路。新时代共同富裕目标对党和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赋予其新的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开拓了新的空间,也使得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理论与实践逐渐成为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全文围绕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问题共分八部分进行系统研究,由绪论、正文六章及总结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重点介绍本研究的背景,阐明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对国内外大量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及实践的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并说明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创新点和现有不足进行总结。第二章为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准备,本章从共同富裕现代化的概念界定开始,系统阐述共同富裕现代化的概念与内涵,并对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目标定位进行分析。第三章为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基础,主要对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与现代化思想进行研究,并深入研究列宁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第四部分为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属性呈现。本章从共同富裕与现代化关系的解析开始,论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与现代化是统一的整体,而后进一步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同富裕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前进动力,最后系统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超越。论文的第五章为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实践进程,本部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富裕与现代化开始,回溯了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的现代化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的过程,并在新时代进入了强起来的新征程,在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方面,中国历经了民族独立、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同阶段。第六章立足现阶段,本文系统的分析了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虽然我国在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民生福祉、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我国依然面临着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社会矛盾与问题多发、国际政治格局挑战加剧等问题,阻碍了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的实现。由此论文进入了第七章的论述,本节主要论文了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略。具体论述了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更多更公平的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最终实现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富裕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贺祖斌[6](2021)在《中国共产党与广西乡村教育百年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根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发展百年历程,可将广西乡村教育发展百年历程概括为四个重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为基础的广西乡村教育的起步与发展,为新中国新乡村教育发展提供实践基础;第二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广西乡村教育获得蓬勃发展,特别是为边远民族地区办好乡村教育积累了经验;第三阶段是在改革开放春风吹动下八桂乡村教育的全面普及与繁荣,为如何有效实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典型经验;第四阶段是在习近平新时代建设壮美广西新起点上广西乡村教育的振兴与发展,探索出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的广西经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广西乡村教育百年(1921-2021年)历程进行描述与分析,意在探寻广西乡村教育百年变迁轨迹,思考乡村教育的区域经验,以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教育振兴提供有益的参考。
范先佐,李祖民[7](2021)在《中国共产党教育经济思想:百年演进、理论自觉与中国特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经济思想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了当今世界优秀教育成果,总结了党领导教育经济工作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经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党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出一定的阶段特征,又构成了一个内涵自足的科学体系。党的教育经济思想从多个维度展开,具有理论的自觉性和运作的系统性。人民性是其价值追求,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基础,教育优先发展是重点,教育与劳动的关系是主线,人力资源建设是核心,教育公平是焦点,科技对生产力的作用是关键。党的教育经济思想具有超越西方教育经济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品格,表现出实践性、人民性、批判性、整体性、辩证性等特征,为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育经济思想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田汉族[8](2021)在《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与教育观念创新》文中认为教育经济学揭示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以及教育行为背后的经济逻辑,为准确理解和有效解决教育改革中的问题带来了全新观念,从教育经济价值观、教育投资观的确立,到教育市场观、教育民营观的形成,再到教育产权观、教育改革成本观、教育治理效能观的拓展,无不打上了教育经济学的烙印。系统梳理教育经济学不同发展阶段的重大理论成果,发现教育经济学的知识生产与教育观念更新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讨论促进了教育经济价值观形成,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强化了教育投资观,教育生产理论研究深化了教育效率观,教育产业问题争鸣使教育市场观、教育民营观更加明晰,而对教育制度经济学的探索则唤醒了教育治理的经济逻辑意识。深入探讨教育经济学知识生产与教育观念变化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强化教育经济学对教育实践的经济理性导向、成本与效率意识和效益最大化思想引领作用,引发人们心灵深处的教育思想革命与教育观念的自我超越,为教育实践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新想法,而且可以确证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不断成熟的学科的强大生命力。
彭泽平,曾凡[9](2021)在《中国共产党农村教育的百年实践:历史嬗替、经验与未来理路》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农村教育的百年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历史缩影,是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之路的先手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教育实践主要历经引领与改革、主导与调整、整顿与探索、深化与协同、治理与统筹五个历史阶段。百年来,党的农村教育实践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根本遵循,坚持"为农民服务",推进农村教育公平,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价值旨归。在新时代,党的乡村教育实践必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统领下,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多元主体共建的格局中,构建"三治融合"的农村教育治理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蒋纯焦[10](2021)在《中国共产党教育现代化探索的世纪历程》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参与了我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现代化国家,教育现代化进程与社会变革一致,大致分为前30年和后42年。前期经历比较曲折,从"以俄为师",到群众性、封闭性的自主探索,再到偏离现代化的教育革命,其成就是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基础,其教训是迷失了教育现代化的方向。改革开放以后,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十分明确,过程比较顺畅,呈阶段性上升趋势,从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到关注教育自身的现代化,再到不断丰富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教育现代化探索的世纪历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值得总结和传承:一是教育现代化必须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是教育现代化必须注重教育的专业化和学术化;三是扩大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路径;四是教育现代化不能照搬移植他国经验;五是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不能丢。
二、学习邓小平改革与发展的理论 加快改革和促进基础教育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习邓小平改革与发展的理论 加快改革和促进基础教育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发展的百年征程与历史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革命阶段:打碎旧的一套,开辟民主教育的新道路 |
(一)党的创建时期:将教育作为革命斗争的武器,积极开展工农教育 |
(二)苏维埃根据地时期:教育为革命战争服务,举办多种形式教育 |
(三)抗日战争时期:适应战争需要,提出系统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 |
(四)解放战争时期:扩大教育界统一战线,推进教育工作重心转移 |
二、建设阶段:全面接管整顿,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新探索 |
(一)过渡时期:对旧的教育制度进行根本改造,服务工农与生产建设 |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确立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曲折中探索前行 |
三、改革阶段:优先发展,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新征程 |
(一)解放思想、拨乱反正 |
(二)教育改革全面启动 |
(三)教育改革全面深化 |
(四)教育进入综合改革新阶段 |
四、迈进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开创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境界 |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百年发展的历史经验 |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
(二)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三)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教育优先服务国家需要 |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教育公平 |
(4)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体论 |
1.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
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
3.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
4.扞卫和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
5.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价值论 |
1.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 |
2.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意义 |
3. 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教育的人民立场 |
5.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 |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实践论 |
(一)宏观层面 |
1.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
2.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
3.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
(二)中观层面 |
1.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
2.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
3.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
(三)微观层面 |
1.坚持五育并举、五育融合 |
2.构建立德树人的系统化落实机制 |
3.建立课程育人的机制,彰显教材的国家事权 |
4.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
(5)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准备 |
2.1 共同富裕现代化的概念界定 |
2.1.1 共同富裕 |
2.1.2 现代化 |
2.1.3 共同富裕现代化 |
2.2 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目标定位 |
2.2.1 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探索 |
2.2.2 人民至上是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目标的根本立场 |
2.2.3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是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核心任务 |
第三章 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基础 |
3.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同富裕与现代化的理论学说 |
3.1.1 建立以资产公有制为根本的社会主义制度 |
3.1.2 设想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 |
3.1.3 大工业生产体现现代化道路 |
3.2 列宁及苏联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观与现代化理论 |
3.2.1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观与现代化理论 |
3.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观与现代化理论 |
第四章 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属性呈现 |
4.1 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解析与逻辑澄清 |
4.1.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4.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
4.1.3 共同富裕与现代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 |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关系 |
4.2.1 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前进动力 |
4.2.2 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制度优势 |
4.3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超越 |
4.3.1 非资本为逻辑的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 |
4.3.2 以社会公平正义为主线,共享现代化成果 |
4.3.3 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指向人的全面发展 |
4.3.4 坚持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提供中国智慧 |
第五章 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实践进程 |
5.1 新中国成立前的共同富裕思想与现代化探索 |
5.1.1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的共同富裕思想 |
5.1.2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现代化探索 |
5.1.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
5.2 毛泽东共同富裕与现代化思想: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基石 |
5.2.1 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形成 |
5.2.2 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的内容 |
5.2.3 计划经济体制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 |
5.2.4 毛泽东现代化思想指导下的成就 |
5.3 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扬帆起航 |
5.3.1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开创 |
5.3.2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继续发展 |
5.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界碑 |
5.4.1 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新时期实现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 |
5.4.2 以区域振兴发展战略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 |
5.4.3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
5.4.4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社会建设 |
5.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新征程 |
5.5.1 提出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 |
5.5.2 提出“共享发展”战略 |
5.5.3 提出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
第六章 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成就与面临挑战 |
6.1 我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成就 |
6.1.1 国民经济连上新台阶,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
6.1.2 基础产业发展实现新飞跃,惠民基础得到改善 |
6.1.3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突破 |
6.1.4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
6.2 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困难与挑战 |
6.2.1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艰巨 |
6.2.2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严峻 |
6.2.3 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中社会矛盾与问题多发 |
6.2.4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挑战加剧 |
第七章 坚定不移走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略 |
7.1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
7.1.1 鼓励创新驱动,培育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
7.1.2 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为共享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
7.1.3 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区域间产业转移 |
7.1.4 全面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加速产业现代化协同发展 |
7.2 探寻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路径举措 |
7.2.1 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
7.2.2 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保障人民权益和福祉 |
7.2.3 坚持依法治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
7.2.4 增强公务员能力,保证现代治理效能 |
7.3 完善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体制 |
7.3.1 收入分配机制改革 |
7.3.2 要素市场体制改革 |
7.3.3 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
7.3.4 文化体制改革 |
7.3.5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中国共产党与广西乡村教育百年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革命根据地点燃广西乡村教育星星之火 |
(一)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乡村教育探索与实践 |
(二)爱国民主人士的乡村教育实验 |
二、新中国成立让乡村教育走进千村万户 |
(一)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对乡村旧教育的接管与改造 |
(二)广西“两种教育制度”推动“三类乡村教育”改革与发展 |
1.“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在广西的推行 |
2.“三类”乡村教育的推行与发展 |
三、改革开放促进八桂乡村教育蓬勃发展 |
(一)改革开放初期广西乡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历程 |
1.国家教育政策在广西乡村教育领域的推进与落实 |
2.广西乡村学校布局调整与质量提升 |
3.广西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制度完善 |
4.“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在广西实施效果明显 |
(二)21世纪初期广西乡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历程 |
1.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对广西乡村教育发展的影响 |
2.广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与落实“科教兴农”方针 |
3.广西乡村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实现“两基”目标 |
4.广西乡村地区建立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
5.教育信息化在广西乡村地区的发展概况 |
四、新时代推动广西乡村教育振兴与发展 |
(一)新时代推动广西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举措 |
1.推普助力脱贫攻坚 |
2.新建和改扩建乡镇寄宿制学校 |
3.打造高水平乡村教师队伍 |
4.“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在广西的实施 |
(二)新时代广西乡村教育发展的走向 |
1.乡土性与现代性融合的价值取向 |
2.完善城乡教育一体化经费保障机制 |
3.促使乡村教师乡土情怀认同的回归 |
4.关爱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
(7)中国共产党教育经济思想:百年演进、理论自觉与中国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一、百年演进:党的教育经济思想历程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教育经济思想 |
1.陈独秀:“用社会主义来发展教育及工业” |
2.李大钊:“不读书是国民智力及生产力一种大大的损失” |
3.徐特立:“生产化、组织化、教育化” |
4.杨贤江:“教育是给予社会的劳动力以一种特殊的资格” |
5.成仿吾:“教育总是一个很大的能动力量” |
(二)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教育经济思想 |
1.毛泽东:“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2.朱德:“知识分子是国家重要的财富” |
3.刘少奇:“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 |
4.周恩来:“对教育的投资要超过任何一个工业部门” |
5.陈云:“把钱用在知识分子身上是划得来的” |
(三)改革开放后党的教育经济思想 |
1.邓小平:“要使教育事业的计划成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2.江泽民:“提高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
第一,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第二,提出“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
第三,坚持教育创新,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3.胡锦涛:“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 |
第一,提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
第二,强调“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 |
第三,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
(四)十八大以来党的教育经济思想 |
1.“务必把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 |
2.“发展乡村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
3.“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
4.将“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
5.“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领教育改革发展” |
6.“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7.将“四育”提升为“五育”彰显劳动教育的价值 |
二、理论自觉:党的教育经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品格 |
(一)自觉引述或转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教育经济思想 |
(二)自觉运用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研究教育经济实际问题 |
(三)自觉确立贯穿不同历史时期、前后相继的重点核心论域 |
三、中国特色:党的教育经济思想的“四个自信” |
(一)党的教育经济思想的“四个自信” |
第一,党的教育经济思想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
第二,党的教育经济思想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
第三,党的教育经济思想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
第四,党的教育经济思想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
(二)党的教育经济思想的主要特征 |
第一,实践性。 |
第二,人民性。 |
第三,批判性。 |
第四,整体性。 |
第五,辩证性。 |
(8)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与教育观念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讨论及教育经济价值观的确立 |
(一)教育劳动非生产性的认识突破与教育劳动经济价值观确立 |
(二)教育部门的性质争论与教育先行观认同 |
(三)教育经济价值的论证与教育经济价值观形成 |
二、人力资本理论引进和研究与教育投资观的定型 |
(一)教育投资合理比例研究与加大政府投资的认识强化 |
(二)教育投资成本-收益分析与教育成本分担的共识达成 |
(三)教育投资风险问题探索与理性教育投资观的倡导 |
三、教育生产理论逐渐形成与教育效率观的丰富 |
(一)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分析与教育整体效率观的具体化 |
(二)教育规模经济理论提出与教育规模效率理念强化 |
(三)教育范围经济实证分析与教育联合生产效率观的创新 |
四、教育产业问题争鸣与教育市场观念的明晰化 |
(一)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的提出与教育民营观的兴起 |
(二)教育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深入讨论与教育改革市场化取向的广泛认同 |
(三)民办教育是否可以营利的讨论与民办教育营利观的突破 |
五、教育制度经济学孕育与教育治理的经济逻辑意识确立 |
(一)教育产权理论的形成与教育产权制度观的建立 |
(二)交易成本理论运用与教育改革成本观的提出 |
(三)委托代理理论运用与教育治理效能观的重建 |
六、结语 |
(9)中国共产党农村教育的百年实践:历史嬗替、经验与未来理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农村教育实践的历史嬗替 |
(一)引领与改革:冲破农村传统教育思想禁锢(1921年—新中国成立前夕) |
(二)主导与调整:建设新型农村教育体系(新中国成立—1977年) |
(三)整顿与探索:推进农村教育改革全面发展(1978—1999年) |
(四)深化与协同:推动农村教育改革均衡发展(2000—2011年) |
(五)治理与统筹:构建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格局(2012年至今) |
二、百年中国共产党农村教育实践的历史经验 |
(一)始终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农村教育实践的根本保障 |
(二)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农村教育实践的根本遵循 |
(三)始终把“为农民服务”作为农村教育实践的中心逻辑 |
(四)始终把推进教育公平作为农村教育优质均衡的基本尺度 |
(五)始终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农村教育实践的价值旨归 |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农村教育实践的未来理路 |
(一)实践宗旨:培育“文化铸魂”的农村教育精神力量 |
(二)实践主体:营造“多元共建”的农村教育发展格局 |
(三)实践层次:构建“三治融合”的农村教育治理体系 |
(10)中国共产党教育现代化探索的世纪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共产党与早期教育现代化探索 |
二、建国初现代化建设与教育事业发展 |
三、“三个面向”与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 |
四、教育优先发展与教育现代化的加速推进 |
五、建设教育强国与教育现代化的纵深发展 |
第一,巩固教育大国地位。 |
第二,强调立德树人。 |
第三,推进教育信息化。 |
第四,促进教育国际化。 |
六、中国共产党教育现代化探索的基本经验 |
(一)教育现代化必须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 |
(二)教育现代化必须注重教育的专业化和学术化 |
(三)教育现代化必须不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
(四)教育现代化不能照搬移植他国经验和模式 |
(五)教育现代化不能丢掉中华优秀教育传统 |
四、学习邓小平改革与发展的理论 加快改革和促进基础教育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研究[D]. 吴远贤.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2]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发展的百年征程与历史经验[J]. 刘世清,袁振国. 教育研究, 2021(11)
- [3]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研究[D]. 冯海涛.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4]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J]. 冯建军.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1(05)
- [5]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研究[D]. 金光旭. 吉林大学, 2021(01)
- [6]中国共产党与广西乡村教育百年发展[J]. 贺祖斌. 社会科学家, 2021(08)
- [7]中国共产党教育经济思想:百年演进、理论自觉与中国特色[J]. 范先佐,李祖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4)
- [8]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与教育观念创新[J]. 田汉族. 教育经济评论, 2021(04)
- [9]中国共产党农村教育的百年实践:历史嬗替、经验与未来理路[J]. 彭泽平,曾凡. 教育科学, 2021(04)
- [10]中国共产党教育现代化探索的世纪历程[J]. 蒋纯焦.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04)
标签:教育现代化; 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