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匈、民德、保、捷四国的政治党派与团体(论文文献综述)
盛露[1](2012)在《二战后东欧国家社会发展模式的变迁》文中认为谈到东欧,人们的第一反应也许就是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世界政治大地震,震垮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体系。原苏东地区的所有国家开始踏上了由苏联模式向西方模式的转轨之路。东欧国家天真地以为只要破除苏联模式这个给他们带来一切痛苦的罪魁祸首,选择适合东欧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西方模式,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其实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转轨的确为缓解东欧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但不能否认的是,转轨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面对两种社会发展模式给东欧带来的各自问题时,探究引发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的共同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除前言部分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东欧二战前的发展状况、选择苏联模式的原因,以及苏联模式对东欧的消极影响和由此产生的危机与改革。第二部分主要叙述的是东欧剧变由此启动了东欧回归欧洲的旅程,其中分析了东欧对西方模式情有独钟的原因,从政治、经济、外交和思想四个方面向西方靠拢。第三部分对东欧国家转轨以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论述。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所有之前对二战后东欧历史事件的梳理都是为了得出两种发展模式在东欧的实行给人们的共通启示,给出解决东欧未来发展道路上可能存在的问题的一些积极应对之策。
杨大韬[2](1990)在《苏联东欧问题研究资料索引(1991.1~2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匈、民德、保、捷四国的政治党派与团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匈、民德、保、捷四国的政治党派与团体(论文提纲范文)
(1)二战后东欧国家社会发展模式的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 |
四、创新与不足 |
一、东欧照搬苏联模式 |
(一) 二战前的东欧国家之政治经济文化 |
1. 政治概况 |
2. 经济概况 |
3. 文化概况 |
4. 对外关系 |
(二) 东欧建立苏联模式的原因 |
1. 东欧国家在苏联大力帮助下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 |
2. 东欧各国共产党势力迅速增强 |
3. 冷战加速了东欧照搬苏联模式的进程 |
(三) 苏联模式的弊端在东欧日益呈现 |
1. 政治过于集中、缺乏民主 |
2. 经济发展结构严重失衡 |
3. 对外关系单一 |
4. 思想文化一元化 |
(四) 东欧国家危机层出不穷,改革进程屡屡受阻 |
1. 1956年波匈事件 |
2. 1968年“布拉格之春” |
3. 波兰团结工会运动 |
二、东欧从苏联模式转向西方模式 |
(一) 东欧剧变——苏联模式在东欧的终结 |
1. 东欧剧变的原因 |
2. 东欧摈弃苏联模式的过程 |
(二) 西方模式对东欧的吸引力 |
1. 经济发达和人民富裕的社会状况 |
2. 民主和多元化的政治价值取向 |
3. 民族与宗教的文化认同 |
(三) 东欧向西方模式的转变 |
1. 政治上由高度集权模式转向多党议会民主制度 |
2. 经济上由公有制及中央计划经济转向私有市场经济 |
3. 外交上脱离苏联回归欧洲 |
4. 思想文化上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转向多元化 |
三、东欧国家转轨及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 转轨现状 |
1. 现行多党议会民主政治体制的运行基本正常 |
2. 初步完成经济体制的转换并出现经济增长 |
3. 在艰难中缓慢融入“欧洲化”进程 |
(二) 转轨中存在的问题 |
1. “有效的”多党制仍未建立起来 |
2. 经济控制权大部分掌握在西方手中 |
3. 社会民生状况改善缓慢 |
(三) 转轨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
1. 经济全球化给转轨国家带来了负面影响 |
2. 利益集团连同政治同盟借转轨之机低价卖出国有资产 |
3. 国际组织利用东欧欲加入欧盟的强烈愿望对其进行施压 |
4. 领导决策层情况判断错误和政策制定失误 |
四、东欧国家两次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启示 |
(一) 东欧国家的社会发展揭示出大国关系的主导性 |
1. 东欧接受和摆脱苏联模式是东西方大国角力的结果 |
2. 东欧与大国间是利益联系体 |
3. 东欧国家应尽量摆脱对大国的依赖 |
(二) 东欧国家的社会发展体现了本土化模式的重要性 |
1. 不照搬任何发展模式,走东欧特色的发展之路 |
2. 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国情的需要适时改革 |
3. 加强政府管理,合理吸引外资 |
(三) 东欧国家的社会发展折射出民族、宗教问题的复杂性 |
1. 民族、宗教矛盾在东欧十分尖锐 |
2. 民族、宗教矛盾处理不当会演变成政治海啸 |
3. 民族平等和宗教信仰自由是东欧未来的发展趋势 |
(四) 东欧国家的社会发展反映了政治与经济协调运作的必要性 |
1. 东欧国家政治稳定有利于经济增长 |
2. 东欧国家经济发展有利于政治开明 |
3. 东欧国家应该遵循政治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匈、民德、保、捷四国的政治党派与团体(论文参考文献)
- [1]二战后东欧国家社会发展模式的变迁[D]. 盛露. 南京师范大学, 2012(04)
- [2]苏联东欧问题研究资料索引(1991.1~2月)[J]. 杨大韬. 今日苏联东欧, 1990(03)
标签: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