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产品结构子系统

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产品结构子系统

一、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产品结构子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梁博[1](2009)在《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与实践应用》文中认为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软件系统研究和实践应用相对滞后,阻碍了我国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专家访谈、文献查阅分析,提炼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完成的几十家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成果,对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的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分析了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问题和难点,并提出施工总承包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概念框架、业务模型和信息化模型、软件系统研究开发和实践应用三方面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是:1)提出了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参考概念框架,包括:a)建立了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用框架模式;b)构建了成本管理为核心、合同管理为主线的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整体框架。2)通过逻辑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施工项目管理的关键业务模型及其信息化系统参考模型,具体包括经营投标管理、合同管理、分包管理、物资管理、成本管理。为开发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业务模型和信息化模型参考。3)构建的成本预测和计划子系统实践应用方案,解决了不同的企业定额模式、不同的预算导入模式、成本计划和资源计划编制模式等实践应用难题,在多个行业不同地区的施工总承包企业进行了实践研究和示范应用。4)构建的成本核算子系统实践应用方案,兼容我国施工总企业不同项目存在的成本核算基础条件差异性,实现了与业务管理系统的应用集成,能实现及时准确收集实际成本信息实现工程成本核算,为整个成本管理体系及时提供实际发生成本信息。

王舰[2](2013)在《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进入智慧时代,数据、信息和知识成为企业重要的资源,以物联网、大数据和商务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升级换代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它们也在加快会计电算化转型成会计信息化的脚步,迫使会计信息系统的重构。本文从大会计观视角出发,坚持会计是一个人造系统,认同会计的本质是以经济活动的行为-价值形态为主要对象。由于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会计面临着现实、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挑战,会计职能应该扩展和升级:立体动态反映、过程监管控制、信息资源整合、价值创造管理。同时对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提出质疑:作为会计人员不可缺少的工具,能否满足新会计职能的需要?进而得出会计信息系统亟需重构的结论。会计信息系统的重构应当坚持智能化、立体、动态的原则,并以信息空间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诺兰阶段模型、西诺特模型和米切模型所指出的信息系统发展阶段得到启示:会计信息系统还应当包括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和会计知识管理系统。在比较狭义会计信息系统和广义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会计信息平台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出构建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以满足会计职能转变的需要。勾勒出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的整体框架:在会计信息整合平台的基础上,对应立体动态反映和过程监管控制职能构建会计业务管理系统,对应信息资源整合职能构建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对应价值创造管理职能构建会计知识管理系统和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各个系统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进而在广义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的新观点。在此基础上,根据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的总体框架,对会计业务管理系统、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会计知识管理系统和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四大子系统分别进行分析、设计,并提出整合、重构、优化等实施策略。最后在对四大子系统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刻画勾勒出信息平台的智能化、立体动态的特点。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是人机共建的平台,仅仅有系统设计并不能发挥平台的作用,还需要会计人的主动参与。为了顺应智慧时代的发展,满足构建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的需要,会计人需要在思维和行为上进行变革,并朝着智慧会计人方向发展,最终成为社会智者。本文还以A集团为案例对其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进行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并以本文构建的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的思路对其提出改进意见。

潘东高[3](2003)在《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和方法若干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繁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以互联网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为本质特征的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对会计行业也已产生了深刻影响。IT引起的变革浪潮正在冲撞着会计的海岸线,它改变了商业运营的方式,信息需求者需要用新的信息模式进行决策,内部会计和对外报告会计都必须改革。创建第三次浪潮中的会计范例,促成组织上的和行政上的变革以实施这一新的会计范例已成为信息化时代会计理论和方法创新的必然选择。 会计理论和方法博大精深,本文着重于对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和方法的部分前沿及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主要有: 第一,网络环境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准则的影响。本文从会计与环境的关系出发,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的现代会计概念框架,通过比较“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两者会计目标观,指出了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的适应性问题,在分析网络经济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会计目标模式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并在分析了会计基本假设的现实窘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修正的观点。本文从纵向历史和横向比较两个角度分析会计准则的适应性问题,在分析美国的安然事件对国际会计准则变革的走向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经济是消除各国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化制约和桎梏,推动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强大利器的观点。 第二,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问题。本文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并从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构成要素出发,分析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传统自动化会计信息系统特征及其演进规律,研究了新兴网络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特别是计算网络技术对会计系统组织和会计信息生产的作用,数据库技术和金融电子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影响,信息技术对Intranet/Extranet/Internet及网络财务的影响。提出了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两种发展方向以及基于Intranet/Extranet/Internet的传统自动化会计信息系统武汉且工大李博士论文:网络环瑰下奋计班婚和矛法若千问趁研究作者:‘东禹2003.5的网架结构;提出了未来会计信息生产模型以及基于新兴网络信息技术的技术平台架构;提出了建立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思路和结构框架。 第三,会计软件发展趋势问题。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会计软件是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灵魂。本文对我国会计软件技术特点、功能结构特点和市场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比较中西方会计软件的差异,提出了会计软件产业应对挑战的策略,指出认清中西方会计软件差异的实质,扬长避短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培育和建设好软件服务业是建立开放、充满活力的软件市场的前提。对网络环境下会计软件的功能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提出了会计披露向会计频道视图功能方向发展,会计决策向专家型智能性方向发展的必然性。 第四,网络环境下审计技术和方法问题。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审计风险特征,降低和防范审计风险的策略;根据审计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在现阶段实施并行审计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其并行审计技术的相关要求:分析了rr审计的评价技术,指出了我国大力加强rr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第五,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问题。本文分析了信息系统的风险与安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技术,根据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提出了对网络会计信息系统风险进行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即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监控机制模型、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预带模型和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有效防范措施。 本文最后以江汉油田这一大型国有企业为样本,根据笔者主持和参与的《油田企业网络财务实务的研究》和《油田企业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及网络财务信息系统的研究》两个科研课题的部分成果,以及所参与的江汉油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历,对基于Intrane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建立适应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会计信息系统原则、方法和步骤,并对当前基于Inirane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基础理论的实际影响进行了评估,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屈玉阁[4](2015)在《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在当今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化已经深入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环境呈现复杂多变态势,竞争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大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坚力量,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企业发展不仅取决于资源、资本数量与规模,更取决于信息和知识的积累。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型企业在资产、数量等方面具有一定规模,但其发展受到大型企业集团总部获取子公司运营过程信息程度的制约,表现为不同信息结构对应的集分权管控模式,以及管控模式对应的流程结构,影响了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功能的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改变了大型企业信息结构,导致管控模式的变化,并引发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的改变。良好的企业运行机制是促使企业经营活动协调、有序、高效运行,增强内在活力和对外应变能力,实现发展良性循环的机体保证。因此,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企业运行机制管控模式、企业信息能力、企业IT能力、信息化对企业运行机制结构与功能影响等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研究文献现状存在的不足开展研究。首先进行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与管控模式分析,确定大型企业信息结构、管控模式、流程结构、运行机制结构与功能等之间的关系,明确论文基本研究思路;分析信息化对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和管控模式影响;制定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设计目标和原则;围绕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整体架构,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并分为五个子系统;第二,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运营保障支撑架构;第三,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信息能力;然后,阐述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流程维度与结构有序度,描述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向IT运营保障支撑架构提出战略和业务变化需求管理流程,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架构五个子系统服务组件。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信息能力模型,包括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流程层面微观信息能力、信息系统集成与投资建设形成的大型企业宏观信息能力、基于信息共享环境的大型企业群决策信息能力等三项内容。构建以企业级元数据为索引的大型企业数据保障支撑,建立基于云计算SaaS模式和SOA服务组件形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应用系统保障支撑;基于云计算IaaS模式,构建包括计算机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设备虚拟化等两项内容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技术平台保障支撑,从而完成基于云计算模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保障支撑整体集成架构相关内容研究。综合论文各章节研究成果,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实现过程。最后,以中国联通信息化建设案例,实证分析信息化对中国联通运行机制提升效果;以中国联通大ERP系统为案例,对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微观信息能力、宏观信息能力进行实证分析;以中国联通科技创新评审过程为样本,对基于信息共享环境的大型企业群决策信息能力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研究得出结论: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的本质是一个信息交换和调整的过程。大型企业信息结构决定管控模式,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与功能取决于管控模式。优化信息结构是增强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功能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级元数据能够建立有序、高效的小世界网络拓扑形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信息共享环境提升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的控制能力,大型企业将逐渐采用集权的管控模式。以客户为中心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是信息成本最低的运行机制形式。采用服务组件的运行机制业务架构,以及采用SOA服务组件的IT保障支撑架构,能提升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的动态适应能力。信息共享环境改变企业运作流程拓扑结构,提升企业流程运行效率;一般情况下,采用星形拓扑形式的信息系统集成效能最高;信息化建设投资提高大型企业技术进步指数和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创造良好的技术创新要素整合环境;信息共享环境增强大型企业群决策能力。云计算模式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建立动态扩展IT支撑环境。中国联通信息化实践证明,信息化极大地增强促进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功能。通过研究,本文创建信息化与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互动的新架构;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微观、宏观以及群决策等三个层面信息能力模型,首创谱聚类与改进HITS算法相结合的大型企业多属性群决策新方法;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流程结构维度,创建以元数据链接形成的小世界网络拓扑形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构建大型企业IT运行保障支撑架构模型,设计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整体数据保障支撑结构,研究基于SaaS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应用保障支撑方式,说明基于云计算模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技术平台保障支撑形式。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研究,对大型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增强企业运行机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并促使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高效有序进行。

胡霞[5](2013)在《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信息化是企业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并利用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长期的持续改进的过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已成为主导全球经济的基础,企业信息化也成为企业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企业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化建设已刻不容缓。然而,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及管理领域的简单应用,它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只有深刻把握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才会卓有成效。因此,确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模式,加快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以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对企业信息化的时代要求进行阐述,指出信息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分析了选题的背景,指出了本文研究的具体目的和重要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整理,进而确定了研究目标和内容,为论文的深入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其次,以发展的观点,首先界定了企业信息化的定义、要素、内容和特征,以及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括和比较,分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面临的阶段瓶颈和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障碍,同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简要述评;在此基础上,使用扎根理论方法对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因素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出企业信息化驱动因素的分类及构成结构,从市场、企业自我、外部环境等视角深入研究了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动因问题。第三,对企业信息化驱动过程中所呈现的多样化模式,本文进行了归纳,从推力驱动主导和拉力驱动主导两个方面来研究此问题,并剖析了二者与企业特质的内在关系;根据企业信息化驱动的特点,采用了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企业信息化驱动系统的动力问题进行了模型构建和系统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深入评价。第四,在对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模式的选择,从企业运营的角度,从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下的制造模式、生产模式和加工模式的选择来论述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选择问题;从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下的设计制造集成、管理信息化、电子商务、网络化等模式来论述企业信息化技术模式的选择问题;从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下的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整体引进和应用服务提供商等模式选择来论述企业信息化系统开发模式的选择问题。第五,在对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与模式选择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鉴于企业信息化驱动的渐进性,以及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选择的时滞性,同时,企业信息化驱动进程与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之间存在的虚拟和现实的概念漂移问题,本文采用了数据流概念漂移的方法对其进行实验仿真,弥补以往方法对此问题实证评价和实验仿真的不足,借助人工智能和支持向机实时动态测评的优点,有效的克服了“森林覆盖”型样例数据集多层数据之间互相无法对比的难题,实现了对企业信息化驱动及其模式选择问题的有效仿真。最后,结合全文的研究,在明确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原则的基础上,从企业文化革新、信息技术人员设定、基础工作规范和硬软件平台建设等方面构建其内部基础环境建设策略;从加强政府科技推广、优化政府信息产业发展及提高政府信息服务等方面构建其外部宏观策略,进而形成完整的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适应性对策体系。

陈志刚[6](2008)在《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框架构建及其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网络经济时代和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管理由传统管理方式向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变。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企业管理创新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企业数字化管理这一研究课题。本文围绕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商务模型、功能模型、系统功能建设、信息系统集成框架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重点研究了企业数字化管理建模方法、过程集成方法、信息框架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论文介绍了企业数字化管理的概念、特征,设计了一个企业数字化管理模型,提出了企业数字化管理商务模型和企业数字化管理功能模型,设计了企业数字化管理体系框架结构,同时对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构件组成及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论文还从数字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数字企业供应链管理、数字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数字企业ERP系统的建设几个方面对数字企业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在技术实现方面,提出和设计了一个基于网络的企业数字化管理的集成技术模型,即企业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框架设计。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Web Services的企业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方案,阐述了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集成模型的设计思路及总体结构,设计了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集成模型。论文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紧密结合,强调实用性,采用了模型设计方法,通过管理模型、技术框架模型的建立和设计,探求企业数字化管理理论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为我国企业界对企业数字化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作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的借鉴。通过系统的研究,论文取得了如下成果:(1)论文系统地研究了企业数字化管理的成因、机制、框架、业务流程重组、关键业务组件,以及模式选择、典型应用和实施,形成了企业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完整理论和应用体系。(2)论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企业数字化管理模型。论文对于企业数字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机制及其演进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进行了企业数字化管理需求分析,提出了企业数字化管理商务模型和企业数字化管理功能模型,提出了企业数字管理构建方案,设计了企业数字化管理体系框架结构,同时对企业数字化管理的构件组成及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3)论文提出了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的集成技术模型,设计了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集成框架。论文创新性的提出了基于Web Services的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集成方案,阐述了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集成模型的设计思路及总体结构,设计了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集成模型。

石新武[7](2001)在《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文中研究指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挤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强凋指出:要推进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完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搞好国有企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十分重视企业内部的改革和管理。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市场为中心转换经营机制,实行科学决策制度,推行现代管理科学,重点加强质量管理和财务、成本管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研究现代成本管理的模式问题,具有十分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要以马克思的成本价格理论和邓小平经济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等新兴学科的理论为方法论基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理论成本、财务成本、管理成本3个层次为成本概念体系。本文所述的现代成本管理模式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相对应于传统成本管理模式而言的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可概括为:建立以马克思的成本价格理论和邓小平经济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等新兴学科的理论为方法论基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保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理论成本、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3个层次为成本概念体系,以战略成本管理为指引,微观管理要求企业成本管理现代化并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宏观管理实行成本间接调控和行业目标成本管理,二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成本管理体系。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是: 一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提出了现代成本管理的总体模式,即以战咯成本管理为指引,微观上实行成本管理现代化并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宏观上实行成本间接调控和行业目标成本管理。 二是提出了现代成本管理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保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理论成本、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3个层次为成本概念体系的观点。 三是提出了现代成本管理要以马克思的成本价格理论和邓小平经济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等新兴学科的理论为方法论基础的观点。 四是提出了企业成本管理现代化的概念,并论述了企业成本管理现代化的目标和实施步骤。 五是提出了现代成本管理是全面成本管理的观点,并提出了建立现代成本管理体系的思路。 六是提出了成本信息系统是现代成本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建立成本模型是现代成本管理的重要方法的观点,并阐述了建立成本信息系统和成本模型的方法与具体途径。 七是提出了宏观成本管理的核心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宏观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前提的观点,并提出了建立以间接调控和行业目标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宏观成本管理体系的思路。 八是首次提出了现代成本管理是战略成本管理的观点,并详细阐述了作业成本、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成本企画、资本成本、质量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环境成本等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论证了知识经济与成本管理创新的关系。 本文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如下: 一。从成本内涵出发研究成本管理模式,对于建立符合我国国憎的现代成本管理模式,具有盂要意义。不同的经济体制,不同的企业制度,对应于不同的成本管理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休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成本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桃战。现代成本营理模式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相对应于传统成本管理模式而言的成本瞥理模式。 (一)成本内涵,即成本概念有会计学成本概念和经济学成本概念。会计学成本概念可分为3个层次。第1个层次为成本的理论概念;第2个层次为财务成本概念,第3层次为管理成本概念。经济学成本概念通常包括传统的生产成本、边际成本和机会成本,及现代的交易成本、代理成本和信息成本。 L 成本管理模式是指某一种成本管理体制的基本规定性的概括、基本框架及主要运行原则的总和,是成本管理体制的理论抽象。研究成本管理模式,有利于明确企业成本管理的方向,有利于强化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各项改革措绝配套成龙。协调发展,推动整个企业管理的科学化。 (三)经济体制和成本管理模式密切相关。与经济体制相适应,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成本管理模式和完全充分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成本管理模式之分。前者宏观上叫直接管理型、微观上叫算帐报帐型;后者宏观上叫自由放任型、微观卜叫经营管理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很好地吸收两种成本管理模式的长处,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成本管理模式。 (四)不同的企业制度对应于不同的成本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制度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特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苏士勇[8](2010)在《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型企业集团管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管理手段落后、规模发展快速,当前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普遍存在管控问题和运营风险。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大型企业集团管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其次介绍了有关企业管控和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理论、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用的方法论。基于信息技术,结合集团管控理论,对大型企业集团管控体系展开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大型企业集团管控体系框架模型,研究了集团管控信息化平台的整体框架、开发模式及实施难点和对策。以财务管控模式为基础,建立了集中式集团财务管控信息系统,构造了年度预算资源分配的双层规划模型,提高了集团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面向行业特定领域,应用商务智能技术,建立了集团决策支持系统,基于财务数据中心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预测,提升了集团领导动态决策的支持能力。

张海涛[9](2006)在《企业信息能力的培育与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对企业信息化、尤其是企业信息化的评价与测度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企业信息化与企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以及为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的分析,结合企业能力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企业信息能力、信息价值链、信息化企业三个全新的概念,并对它们进行了全方位剖析和深度研究。首先,分析了企业信息能力的内涵、性质、形成机制、维度、结构、功能与作用。其次,研究了企业信息能力价值的涵义,并建立了经济学模型;从价值链理论和企业流程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信息价值及其增值机制、信息技术与企业价值增值;进而研究了信息价值链模型及其增值机制和策略;研究了企业信息能力的价值形成的机理,并从经济学角度进行了分析。第三,在确定企业信息能力评价方法和系统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信息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制造业企业信息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研究建立了评价模型及其具体测度过程。第四,在对企业信息能力再认识的基础上,应用平衡计分卡和价值链理论建立了企业信息能力的培育模型,并从学习型组织培育、企业文化建设、组织结构重组、企业流程优化、系统集成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五,根据前面的研究结果,描绘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信息化企业,并对其内涵、外延、特征、结构、运行模式、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最后,对全文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对论文研究方向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展望。

茹文[10](2003)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方略及综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企业信息化携信息时代先进科技的优势,在有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传统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我国企业信息化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降低企业成本,降低原材料和产品库存等方面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我国企业探索信息化的道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在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已经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也面临如何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问题。 本文就是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其评价体系进行了一定的探索。首先分析了企业信息化内涵和外延,然后论述了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企业信息化的分类、企业信息化的组织保障、常见的信息系统以及企业信息化的意义等内容。接下来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并从分析企业信息化模式入手,总结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着重分析了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目的就是为了认清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症结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接下来就针对实际存在的主要问题,详细阐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和实施策略。 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离不开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效果的综合评价,对企业信息化的评价和测度,对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益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企业信息化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也是本文研究的另一个重点部分,在阐述了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建立的目的和意义后,论述了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制定的原则和设计思路,然后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以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全面的分析了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的方方面面,建立了一套较为全面细致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级4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58个)。然后根据这套指标的特点,在分析已有的综合评价方法基础上,选择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为企业信息化综合评价的方法,阐述了FAHP的计算步骤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二、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产品结构子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产品结构子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与实践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1.1.2 信息化在建筑业中的重要性
        1.1.3 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在建筑业信息化的主导地位
        1.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基本概念
        1.2.1 信息化相关基本概念
        1.2.2 施工总承包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
    1.3 国内外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现状
        1.3.1 国外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现状
        1.3.2 国内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1 论文的选题来源
        1.4.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和问题总结
    2.1 施工总承包企业的行业环境现状分析
        2.1.1 施工总承包为主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2.1.2 项目法施工为主的施工总承包方项目管理模式
        2.1.3 多种施工总承包企业管理层的项目管控模式共存
        2.1.4 不同类型项目特点及管理模式迥异
        2.1.5 各地存在多样的地方标准
        2.1.6 施工总承包企业存在不同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层次
    2.2 施工总承包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和难点分析
        2.2.1 施工总承包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2.2.2 施工总承包企业管理信息化要突破的难点
    2.3 施工总承包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2.3.1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2.3.2 企业信息化的软环境建设现状
        2.3.3 应用系统建设现状
        2.3.4 施工总承包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总结
    2.4 施工总承包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2.4.1 建立指导性的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概念框架
        2.4.2 建立业务模型和信息化模型
        2.4.3 开发适用性强的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实践研究
第3章 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概念框架
    3.1 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概念框架的引入
        3.1.1 基本概念
        3.1.2 本章研究目的
    3.2 ERP与施工总承包企业管理信息化概念框架
        3.2.1 以ERP为代表的思想构成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的概念框架
        3.2.2 建筑业与制造业的企业生产与管理模式比较
        3.2.3 制造业ERP不能作为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框架
    3.3 国内外建筑业信息化概念框架研究现状
        3.3.1 国外建筑业信息化概念框架的研究现状
        3.3.2 国内建筑业信息化概念框架的研究现状
        3.3.3 国内外建筑业信息化概念框架的研究现状总结
    3.4 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概念框架
        3.4.1 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用框架模式
        3.4.2 施工总承包企业的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整体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施工项目管理的关键业务模型及其信息化系统参考模型
    4.1 经营投标管理
        4.1.1 经营投标管理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4.1.2 经营投标管理的主要业务参考模型
        4.1.3 传统管理模式下的经营投标管理分析
        4.1.4 信息化模式下的经营投标管理模型
        4.1.5 经营投标管理信息化总结
    4.2 合同管理
        4.2.1 合同管理是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的主线
        4.2.2 施工总承包企业合同管理的主要业务参考模型
        4.2.3 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合同管理分析
        4.2.4 信息化模式下的合同管理参考模型
    4.3 分包管理
        4.3.1 分包管理在施工总承包企业中的地位
        4.3.2 分包管理的主要业务模型
        4.3.3 分包管理信息化管理参考模型
        4.3.4 分包管理信息化总结
    4.4 物资管理
        4.4.1 物资管理是实现施工项目管理目标的物质基础
        4.4.2 物资管理的主要业务参考模型
        4.4.3 传统管理模式下的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4.4.4 信息化模式下的物资管理参考模型
        4.4.5 物资管理信息化参考模型总结
    4.5 成本管理
        4.5.1 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
        4.5.2 传统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4.5.3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参考模型
        4.5.4 成本预测和计划子系统模型
        4.5.5 施工成本核算子系统模型
        4.5.6 施工成本动态分析子系统模型
        4.5.7 施工成本控制子系统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成本管理为核心的集成化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实践研究
    5.1 成本管理为核心的集成化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5.1.1 构建成本管理为核心的集成化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5.1.2 构建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5.1.3 成本管理为核心的集成化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5.2 成本预测和计划子系统的实践研究
        5.2.1 施工总承包企业成本预测和计划实践模式的多样性
        5.2.2 成本预测和计划子系统实践应用方案
        5.2.3 企业定额的制订和管理
        5.2.4 成本预测和计划中的预算导入管理
        5.2.5 成本计划的编制管理
        5.2.6 资源计划的编制管理
    5.3 成本核算子系统实践研究
        5.3.1 成本核算子系统实践应用方案
        5.3.2 实现与业务系统集成的成本核算子系统实践研究
        5.3.3 费用登记方式的成本核算子系统实践应用
    5.4 工程收支管理子系统实践研究
        5.4.1 工程收支管理子系统实践应用方案
        5.4.2 实现与业务系统集成的工程收支管理子系统实践研究
        5.4.3 联合经营模式下通过工程收支子系统进行成本控制实践应用
    5.5 成本动态分析子系统实践研究
        5.5.1 成本动态分析子系统的作用
        5.5.2 北京某建工集团的成本动态分析子系统实践应用
        5.5.3 天津某市政施工企业的成本动态分析子系统实践应用
        5.5.4 上海某建筑安装施工企业的成本动态分析子系统实践应用
        5.5.5 北京某建筑装饰施工企业的成本动态分析子系统实践应用
    5.6 成本控制子系统实践研究
        5.6.1 成本控制子系统实践应用方案
        5.6.2 成本事前控制的实践应用
        5.6.3 成本事中控制实践应用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未来工作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2)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评述
        1.3.1 信息技术对会计影响的相关理论研究
        1.3.2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信息系统相关理论研究
        1.3.3 会计信息系统重构理论研究
        1.3.4 信息系统平台方面的研究
        1.3.5 会计信息系统新领域中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主要内容、论文结构及创新点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论文结构
        1.4.3 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理论与技术基础
    2.1 理论基础
        2.1.1 系统论
        2.1.2 信息空间理论
        2.1.3 人机系统—大成智慧理论
        2.1.4 3I 理论
        2.1.5 知识螺旋(SECI)模型
    2.2 技术基础
        2.2.1 数据库与数据仓库
        2.2.2 商务智能
        2.2.3 技术领域的新 3I
3 会计信息系统重构应对会计的挑战
    3.1 社会环境影响
    3.2 传统会计面临挑战
        3.2.1 理论的挑战
        3.2.2 现实的挑战
        3.2.3 来自技术的挑战
    3.3 应对挑战:会计职能的转变
        3.3.1 立体动态反映
        3.3.2 过程监管控制
        3.3.3 信息资源整合
        3.3.4 价值创造管理
    3.4 反思:如何实现会计职能的变革
    3.5 对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质疑与思考
        3.5.1 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现状
        3.5.2 对现有会计信息系统功能的质疑
        3.5.3 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思考
    3.6 小结
4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的构建设想
    4.1 构建的原则
        4.1.1 智能化
        4.1.2 立体
        4.1.3 动态
    4.2 会计信息系统重构的理论支撑
        4.2.1 人的感知、抽象和反映能力
        4.2.2 数据空间——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
        4.2.3 信息资源空间——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构建依据
        4.2.4 知识空间——会计知识管理系统构建依据
        4.2.5 信息空间理论的延伸:三维空间的运动
    4.3 来自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的启示
        4.3.1 信息系统方法论
        4.3.2 诺兰阶段模型与会计电算化
        4.3.3 西诺特模型与会计信息资源管理
        4.3.4 米切模型与会计知识管理
    4.4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的提出
        4.4.1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概念的提出
        4.4.2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的定义
        4.4.3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的构成
        4.4.4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的科学性及价值性验证
    4.5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整体框架
    4.6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4.7 小结
5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的构建
    5.1 会计业务管理系统构建
        5.1.1 会计业务管理系统概述
        5.1.2 改进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构建会计业务管理系统
        5.1.3 会计业务管理系统设计
        5.1.4 会计业务管理系统的实施
    5.2 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5.2.1 会计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5.2.2 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系统分析
        5.2.3 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
        5.2.4 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系统实施
    5.3 会计知识管理系统
        5.3.1 会计知识管理概述
        5.3.2 会计知识管理系统的系统分析
        5.3.3 会计知识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
        5.3.4 会计知识管理系统的系统实施
    5.4 会计决策支持系统
        5.4.1 会计决策支持系统概述
        5.4.2 传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5.4.3 改进传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构建智能型会计决策支持系统
        5.4.4 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5.4.5 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实施策略:低风险策略
    5.5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各子系统之间的整合
        5.5.1 会计信息资源管理与会计业务管理系统的关系
        5.5.2 会计知识管理系统与会计业务管理系统的关系
        5.5.3 会计知识管理系统与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关系
        5.5.4 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和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5.5.5 会计信息整合平台整合各个系统
    5.6 小结
6 人机共建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
    6.1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的人机结合
        6.1.1 计算机的优势及不足
        6.1.2 人机结合的作用
    6.2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下会计人思维变革
        6.2.1 互联网影响人类思维
        6.2.2 会计人思维转变
    6.3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下会计人行为变革
        6.3.1 从数据采集到数据挖掘
        6.3.2 从信息反映到价值整合
        6.3.3 从简单服从到执业质疑
        6.3.4 从依赖软件到实现自包
    6.4 小结
7 A 集团案例分析
    7.1 A 集团会计信息化的背景
    7.2 A 集团会计信息化战略及目标
    7.3 A 集团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
    7.4 A 集团会计信息化优化措施
        7.4.1 A 集团会计信息平台的基本架构
        7.4.2 A 集团会计信息平台优化措施
    7.5 基于会计信息化的 A 集团费用报销优化
        7.5.1 A 集团传统费用报销整体流程
        7.5.2 A 集团费用报销整体流程优化方案
        7.5.3 费用业务的详细流程设计
        7.5.4 费用报销模块填制日常费用报销单
        7.5.5 费用报销数据流程图
    7.6 基于会计知识管理系统的 A 地产公司知识管理方案
        7.6.1 A 地产公司的知识管理概述
        7.6.2 A 地产公司的会计知识管理
    7.7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关于会计知识管理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 2:图目录
    附录 3:表目录
后记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3)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和方法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at
1 导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网络环境对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影响
        1.1.2 创新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业必然选择
        1.1.3 IT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建立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1.2.1 国外研究的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框架、思路及技术路线
2 网络环境对会计基础理论的影响及修正
    2.1 现代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
        2.1.1 财务会计理论概念框架的思路分析
        2.1.2 会计环境与会计基础理论的关系
    2.2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目标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2.2.1 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论产生的背景及基本观点
        2.2.2 两种观点的比较
        2.2.3 网络经济时代的会计目标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2.3 会计假设、原则及其修正
        2.3.1 会计基本假设的内容
        2.3.2 会计基本假设的在网络环境中的窘境
        2.3.3 会计假设的修正
        2.3.4 会计原则及其修正
    2.4 本章小结
3 会计准则的适应性变革及网络环境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3.1 社会发展与会计演进
        3.1.1 经济环境与会计的发展
        3.1.2 人文及政体与会计制度
        3.1.3 法律环境与会计制度比较
    3.2 美国的会计准则与安然(Enron)事件
        3.2.1 美国会计准则实务和理论的演进
        3.2.2 取得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主导权
        3.2.3 安然系列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3.3 我国会计准则分析与评价
        3.3.1 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沿革
        3.3.2 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分析
        3.3.3 中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是会计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3.4 网络环境下会计准则问题分析
        3.4.1 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
        3.4.2 会计准则的国家特色
        3.4.3 网络经济环境将大大加快国际会计准则协调的速度
    3.5 本章小结
4 会计信息系统及其演进分析
    4.1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构成要素
        4.1.1 经营过程与交易循环
        4.1.2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4.1.3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
        4.1.4 会计信息系统的分类及其发展
    4.2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
        4.2.1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信源和信宿--记录和报告
        4.2.2 会计信息处理的两个子系统
        4.2.3 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4.3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4.3.1 电算化会计是中国的特产
        4.3.2 会计电算化理论演进
    4.4 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比较分析
        4.4.1 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共同特征
        4.4.2 手工与计算机会计凭证收集方式的不同点
        4.4.3 手工与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不同点
        4.4.4 会计职能和方法的变化
        4.4.5 现行会计信息系统的缺陷
    4.5 本章小结
5 新兴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5.1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会计系统组织和会计信息生产的作用
        5.1.1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会计信息组织和处理的支持
        5.1.2 数据库技术和金融电子技术对会计系统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影响
        5.1.3 分布组件技术在会计软件结构中的应用
    5.2 基于Intranet/Extranet/Internet的会计信息系统架构
        5.2.1 网络信息系统信息传输技术及网络处理技术
        5.2.2 不同网络环境下优化网架结构
    5.3 一种新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和表现方式
        5.3.1 一种基于MA(Mobile Agents)交易模式
        5.3.2 未来会计信息生产的一种模型
        5.3.3 新兴网络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6.1 网络环境下传统自动化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沿革
        6.1.1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NAIS)与企业资源计划(ERP)
        6.1.2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NAIS)与电子商务(EC)
    6.2 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网络技术条件分析
        6.2.1 管理信息在企业内的集成是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的雏形
        6.2.2 信息在企业间集成使事件驱动会计由内向外逐渐扩展
        6.2.3 事件驱动会计的必然性分析
    6.3 网络环境下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分析
        6.3.1 建立事项驱动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思路
        6.3.2 事项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会计软件比较及发展趋势研究
    7.1 我国会计软件现状分析
        7.1.1 我国财务软件的技术特点及现状分析
        7.1.2 我国财务软件功能结构特点
        7.1.3 我国会计软件市场分析
    7.2 会计软件产业应对挑战的策略分析
        7.2.1 认清中西方会计软件技术性差异,扬长避短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7.2.2 培育和建设好软件服务业是建立开放、具有活力的软件市场的前提
    7.3 会计软件功能发展趋势分析
        7.3.1 会计决策向专家型智能性方向发展
        7.3.2 随着电子商务的拉动向网络化会计方向发展
    7.4 本章小结
8 网络环境下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探讨
    8.1 网络环境下的并行审计技术探讨
        8.1.1 并行审计技术基本原理
        8.1.2 实施并行审计技术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8.1.3 实施并行审计技术相关要求
    8.2 IT审计中的评价技术
        8.2.1 信息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及其评价技术
        8.2.2 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Effectiveness)的综合评价
    8.3 网络环境下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8.3.1 网络环境下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审计风险的特征
        8.3.2 降低和防范审计风险的策略
    8.4 本章小结
9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
    9.1 信息系统的风险与安全分析
        9.1.1 信息系统的脆弱性与安全威胁
        9.1.2 信息系统的风险分析方法
    9.2 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9.2.1 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
        9.2.2 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与安全系统的构建
        9.2.3 安全控制方案的评价
    9.3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技术分析
        9.3.1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
        9.3.2 会计信息系统控制方法和技术
    9.4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
        9.4.1 财务信息系统的监控机制
        9.4.2 网络财务信息系统的风险预警模型
        9.4.3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有效防范
    9.5 本章小结
10 基于Intranet环境会计信息系统的实证分析
    10.1 样本基本情况概述
        10.1.1 企业变革的环境影响分析
        10.1.2 内部组织机构变化情况
    10.2 江汉油田Intrane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10.2.1 石油天然气企业会计特点分析
        10.2.2 江汉油田财务管理及会计信息系统的现状分析
        10.2.3 会计信息系统的人机环境
    10.3 启示和借鉴
        10.3.1 紧贴企业重组改制进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10.3.2 领导挂帅、系统规划,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10.3.3 建立和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的原则和步骤
        10.3.4 Intranet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基础理论实际影响的评估
    10.4 本章小结
11 全文总结
    11.1 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知识结构
        11.1.1 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的观点
        11.1.2 论文的基本结构
    11.2 本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创新
    11.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部分获奖目录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及获奖情况
致谢

(4)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及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与管控模式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大型企业
        2.1.2 大型企业管控模式
        2.1.3 大型企业信息结构
    2.2 大型企业特征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2.1 大型企业特征
        2.2.2 大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3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与管控模式类型关系
        2.3.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管控模式类型
        2.3.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与管控模式类型关系
    2.4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管控模式现状
    2.5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管控模式类型选择与演变趋势
        2.5.1 影响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管控模式类型选择的因素
        2.5.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管控模式演变趋势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信息化与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和管控模式关系分析
    3.1 企业信息化内涵与外延
        3.1.1 企业信息化内涵
        3.1.2 企业信息化外延
    3.2 大型企业信息化机理
        3.2.1 大型企业信息化过程涉及的信息技术
        3.2.2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控制过程
        3.2.3 信息系统对大型企业物质和能量资源的作用方式
        3.2.4 大型企业信息化产生的经济性效应和非经济性效应
    3.3 大型企业信息化现状、全面信息化企业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
        3.3.1 大型企业信息化现状
        3.3.2 全面信息化的大型企业特征
        3.3.3 大型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3.4 信息化对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与管控模式影响
        3.4.1 信息化对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的信息结构影响
        3.4.2 信息化对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管控模式的影响
    3.5 当前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功能欠佳原因探讨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功能分析与架构设计
    4.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分析
        4.1.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系统属性
        4.1.2 建立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模型
        4.1.3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优化分析
    4.2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功能分析
        4.2.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功能特征
        4.2.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
        4.2.3 信息化与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功能关系
    4.3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设计目标
    4.4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设计原则
        4.4.1 面向市场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
        4.4.2 群体智能协同决策原则
        4.4.3 基于数据驱动的原则
        4.4.4 集约化原则
        4.4.5 知识管理原则
    4.5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架构设计
        4.5.1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实现机理
        4.5.2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基本运行过程
        4.5.3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基本架构
        4.5.4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的构建过程
        4.5.5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运营保障支撑架构
        4.5.6 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架构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架构服务组件构成与功能
    5.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架构服务组件化分析
        5.1.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服务组件化优势
        5.1.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服务组件划分
    5.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流程维度与结构有序度
        5.2.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流程维度
        5.2.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的结构有序度
    5.3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战略和业务变化需求类型与管理流程
        5.3.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战略和业务变化需求类型
        5.3.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战略和业务变化需求管理流程
    5.4 决策控制机制服务组件构成与功能
        5.4.1 决策控制机制一级服务组件构成
        5.4.2 决策控制机制二级服务组件构成与功能
        5.4.3 决策控制机制二级服务组件之间关系
    5.5 市场发展机制服务组件构成与功能
        5.5.1 市场发展机制一级服务组件构成
        5.5.2 市场发展机制二级服务组件构成与功能
        5.5.3 市场发展机制二级服务组件关系
    5.6 运营支撑机制服务组件构成与功能
        5.6.1 运营支撑机制一级服务组件构成
        5.6.2 运营支撑机制二级服务组件构成及功能
        5.6.3 运营支撑机制二级服务组件之间关系
    5.7 能力提供机制服务组件构成与功能
        5.7.1 能力提供机制一级服务组件构成
        5.7.2 能力提供机制二级服务组件构成及功能
        5.7.3 能力提供机制二级服务组件关系
    5.8 保障管理机制服务组件构成与功能
        5.8.1 保障管理机制一级服务组件构成
        5.8.2 保障管理机制二级组件构成及功能
        5.8.3 保障管理机制二级服务组件之间关系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信息能力模型研究
    6.1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信息能力内涵与外延
        6.1.1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信息能力内涵
        6.1.2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信息能力外延
    6.2 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信息能力模型
    6.3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流程层面微观信息能力
        6.3.1 信息共享环境对大型企业部门间沟通方式的改变
        6.3.2 信息共享环境对大型企业运营流程拓扑结构的改变
        6.3.3 大型企业信息系统流程拓扑结构与信息同步和凝聚
        6.3.4 信息共享环境与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集成分层形式的变化
    6.4 信息系统集成与投资建设形成的大型企业宏观信息能力
        6.4.1 信息系统体系经济效率演变
        6.4.2 大型企业宏观信息能力全生产率要素指标分解
    6.5 基于信息共享环境的大型企业群决策信息能力
        6.5.1 谱聚类与HITS算法在多属性群决策理论中应用情况
        6.5.2 大型企业多属性群决策过程阶段划分与基本要素
        6.5.3 基于信息共享环境的谱聚类算法基本步骤及应用方式研究
        6.5.4 HITS算法存在问题及其改进
        6.5.5 基于谱聚类与改进HITS算法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运营保障支撑架构内容及运行机制实现
    7.1 大型企业IT战略模式选择
    7.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数据保障支撑
        7.2.1 大型企业信息资源治理原则
        7.2.2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数据保障支撑内容与设计原则
        7.2.3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数据支撑保障数据类型
        7.2.4 大型企业主数据
        7.2.5 大型企业元数据
        7.2.6 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
        7.2.7 大数据分析方式的构建
    7.3 基于SaaS模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应用系统保障支撑
        7.3.1 IT应用系统支撑保障支撑功能设计与评价标准
        7.3.2 基于SOA服务组件的IT应用系统支撑保障支撑模式
        7.3.3 SOA服务组件生存周期
        7.3.4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应用系统保障支撑知识管理模式
        7.3.5 建立基于SaaS模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应用系统保障支撑
    7.4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技术平台保障支撑
        7.4.1 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技术平台的组成
        7.4.2 基于云计算PaaS模式的服务器系统平台设计
        7.4.3 基于云计算IaaS模式的基础设施平台设计
    7.5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保障支撑整体集成架构
    7.6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的实现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实证研究
    8.1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运行机制实现过程与效果
        8.1.1 背景
        8.1.2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运行机制总体架构
        8.1.3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决策控制机制实现过程与效果
        8.1.4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市场发展机制实现过程与效果
        8.1.5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运营支撑机制实现过程与效果
        8.1.6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能力提供机制实现过程与效果
        8.1.7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保障管理机制实现过程与效果
        8.1.8 实证研究结论
    8.2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信息能力实证分析
        8.2.1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微观信息能力实证分析
        8.2.2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联通宏观信息能力实证分析
        8.2.3 基于信息共享环境的中国联通决策信息能力实证分析
        8.2.4 实证研究结论
    8.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Go门to门ts
图清单
表清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2.1 企业信息化的相关内涵
    2.2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2.3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2.4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2.5 小结
3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驱动因素研究
    3.1 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3.2 企业信息化驱动因素的扎根研究
    3.3 企业信息化驱动因素的分类与结构
    3.4 企业信息化驱动因素的驱动作用分析
    3.5 小结
4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驱动机理研究
    4.1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动力概念模型
    4.2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理的类型
    4.3 企业信息化推力主导作用机理
    4.4 企业信息化拉主导作用机理
    4.5 小结
5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5.1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框架结构模型
    5.2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建模的系统方法选择
    5.3 企业信息化驱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构建
    5.4 企业信息化驱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运行
    5.5 小结
6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与模式选择分析
    6.1 信息化驱动与企业信息化整体实现模式的选择
    6.2 信息化驱动与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
    6.3 信息化驱动与企业技术模式的选择
    6.4 信息化驱动与企业系统开发模式的选择
    6.5 小结
7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与模式选择的实证评价研究
    7.1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7.2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处理
    7.3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效果的评价模型构建
    7.4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分析
    7.5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效果的仿真分析
    7.6 小结
8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适应性对策
    8.1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原则
    8.2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内部基础环境建设策略
    8.3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外部宏观策略
    8.4 小结
9 结论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研究创新
    9.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框架构建及其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2章 企业数字化管理基本理论
    2.1 企业数字化管理产生的动力
    2.2 企业数字化管理的概念及其演化
    2.3 数字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机制研究
    2.4 企业数字化管理与企业信息系统建设
    本章小结
第3章 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框架体系设计
    3.1 数字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机制及其演进
    3.2 企业数字化管理模型设计
    3.3 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构建方案
    本章小结
第4章 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功能组件
    4.1 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构成
    4.2 企业数字化管理与业务流程重组
    4.3 企业数字化管理与供应链管理
    4.4 企业数字化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
    4.5 企业数字化管理与企业资源规划系统
    本章小结
第5章 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集成框架设计及实现
    5.1 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的集成
    5.2 基于Web Services的企业数字化信息系统集成方案
    5.3 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集成模型的设计思路及总体结构
    5.4 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集成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证分析—四机塞瓦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SJS)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实施
    6.1 四机塞瓦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SJS)数字化管理模式
    6.2 SJS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基础
    6.3 SJS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进程
    6.4 SJS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实施现状
    6.5 SJS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实施效益与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7)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上篇 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的方法论
    第1章 经济体制与成本管理模式
        1.1 成本的经济实质
        1.2 经济体制与成本管理模式
        1.3 现代企业制度与成本管理模式
        1.4 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的基本架构
    第2章 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
        2.1 成本的经验管理阶段
        2.2 成本的科学管理阶段
        2.3 成本的现代管理阶段
        2.4 建国以来我国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
        2.5 现代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对我们的启示
    第3章 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的方法论
        3.1 系统理论与现代成本管理
        3.2 信息理论与现代成本管理
        3.3 控制理论与现代成本管理
        3.4 组织理论与现代成本管理
        3.5 行为理论与现代成本管理
        3.6 决策理论与现代成本管理
中篇 成本管理现代化与现代成本管理
    第4章 成本管理现代化之路
        4.1 成本管理现代化的实质
        4.2 成本管理现代化的指导原则
        4.3 成本管理现代化的目标和步骤
        4.4 成本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4.5 邯钢经验:成本管理现代化的一个成功范例
    第5章 现代成本管理是全面成本管理
        5.1 现代成本管理体系
        5.2 现代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5.3 成本信息系统与现代成本管理
        5.4 成本模型与现代成本管理
    第6章 宏观成本管理与现代成本管理
        6.1 宏观成本管理的核心是提高经济效益
        6.2 宏观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前提
        6.3 建立以间接调控和行业目标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宏观成本管理体系
        6.4 经济布局合理化,促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
        6.5 完善产业结构,促进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
        6.6 培育市场体系,建立新的价格机制
        6.7 加强管理靠改革,节约资源靠科技
下篇 战略成本管理与现代成本管理
    第7章 现代成本管理是战略成本管理
        7.1 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
        7.2 成本动因分析在战略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7.3 不断加强成本管理战略的研究
        7.4 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美菱集团战略成本管理的成功范例
    第8章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8.1 以作业为基准的现代成本管理战略架构
        8.2 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战略应用
        8.3 成本企画是成本管理战略的表现形式
        8.4 资本成本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
    第9章 战略成本管理的新发展
        9.1 质量成本的战略拓展
        9.2 人力资源成本的战略管理
        9.3 环境成本管理:现代成本管理的一个新课题
        9.4 知识经济与成本管理创新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8)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型企业集团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大型企业集团管控现状分析
    2.1 大型企业集团概念的由来
        2.1.1 国外关于企业集团的定义
        2.1.2 企业集团在我国的发展演变
        2.1.3 中国大型企业集团的形成
    2.2 企业管控的基本理论
        2.2.1 会计管理控制理论
        2.2.2 内部控制理论
        2.2.3 管理控制理论
        2.2.4 公司治理理论
        2.2.5 理论分析
    2.3 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理论
        2.3.1 企业资源计划(ERP)理论
        2.3.2 商务智能(BI)理论
        2.3.3 业务流程重组(BPR)理论
        2.3.4 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理论
        2.3.5 理论分析
    2.4 我国大型企业集团的管控现状
    2.5 本章小结
3 大型企业集团管控体系研究
    3.1 问题的提出
    3.2 集团管控的目标
    3.3 大型企业集团管控体系框架模型
    3.4 管控模式
    3.5 组织结构
    3.6 核心管理流程
        3.6.1 战略管理
        3.6.2 绩效管理
        3.6.3 风险管理
        3.6.4 财务管理
        3.6.5 运营管理
    3.7 本章小结
4 集团管控信息化平台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2 集团管控信息化平台的整体框架模型
    4.3 信息化平台的开发模式
    4.4 集团信息化项目实施难点与对策研究
    4.5 集团管控信息化平台的应用研究
        4.5.1 财务管控模式下的应用
        4.5.2 战略管控模式下的应用
        4.5.3 操作管控模式下的应用
    4.6 应用实证分析
        4.6.1 背景及需求
        4.6.2 具体实现方案
        4.6.3 实际应用效果
        4.6.4 案例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集中式集团财务管控信息系统研究
    5.1 企业集团集中财务管控的难点
    5.2 集中式集团财务管控信息系统
        5.2.1 系统总体架构
        5.2.2 集中会计核算子系统
        5.2.3 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子系统
        5.2.4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子系统
    5.3 基于双层规划算法的全面预算编制模型
        5.3.1 问题的提出
        5.3.2 双层规划概念及应用
        5.3.3 问题分析和模型建立
        5.3.4 模型应用
    5.4 应用实证分析
        5.4.1 背景及需求
        5.4.2 具体实施方案
        5.4.3 实际应用效果
        5.4.4 案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商务智能技术应用研究
    6.1 问题的提出
    6.2 商务智能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6.2.1 商务智能模型和算法研究现状
        6.2.2 商务智能关键技术研究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6.3 企业集团商务智能技术应用研究
        6.3.1 企业集团商务智能技术应用的整体框架
        6.3.2 集团决策支持系统
    6.4 基于集团财务数据中心的挖掘分析
        6.4.1 数据选择
        6.4.2 数据预处理
        6.4.3 财务数据挖掘分析
        6.4.4 杜邦分析
        6.4.5 济增加值(EVA)分析
        6.4.6 数据穿透查询
    6.5 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销售量预测
        6.5.1 问题提出的背景
        6.5.2 基本假设与原则
        6.5.3 模型建立
        6.5.4 模型应用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企业信息能力的培育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内容体系与结构框架
    1.5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论文基本理论综述
    2.1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理论
    2.2 企业信息化的评价与测度
    2.3 企业能力理论的溯源与发展
第三章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3.1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发展
    3.2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发展作用的定性描述
    3.3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机制
    3.4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发展的相关分析
第四章 企业信息能力分析
    4.1 企业信息能力概述
    4.2 企业信息能力的形成机制
    4.3 企业信息能力维度的确定
    4.4 企业信息能力的构成要素及结构模型
    4.5 企业信息能力的功能与作用
第五章 企业信息能力价值观
    5.1 企业信息能力价值
    5.2 企业信息能力价值分析的理论基础
    5.3 信息价值与增值机制
    5.4 信息技术与企业价值增值
    5.5 信息价值链模型
    5.6 企业信息能力价值的定性描述
第六章 企业信息能力的培育机制
    6.1 企业信息能力的再认识
    6.2 企业信息能力培育的内容与模型
    6.3 学习型组织培育
    6.4 企业文化建设
    6.5 组织结构重组
    6.6 企业流程优化
    6.7 系统集成
第七章 企业信息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
    7.1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概述
    7.2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方法
    7.3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的系统框架
    7.4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7.5 制造业企业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7.6 企业信息能力的评价与测度
    7.7 案例分析
第八章 信息化企业及其运行模式与运行机制
    8.1 概念的提出
    8.2 信息化企业的界定
    8.3 信息化企业的结构
    8.4 信息化企业的运行模式
    8.5 信息化企业的运行机制
第九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9.1 全文总结
    9.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摘要
Abstract

(10)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方略及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2 企业信息化综述
    2.1 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2.2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2.1 企业信息化的应用领域
        2.2.2 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
        2.2.3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
        2.2.4 企业信息化的阶段性目标
    2.3 企业信息化的分类
    2.4 企业信息化的组织保障
    2.5 常见的企业信息系统
        2.5.1 DSS、EIS和SIS
        2.5.2 MRP、MRPⅡ和ERP
        2.5.3 MRP、MRPⅡ和ERP的比较分析
    2.6 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
    2.7 企业信息化的前景展望
    2.8 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3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1 国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3.2 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3.2.1 70年代以MIS为代表的功能单一的孤岛式信息系统
        3.2.2 80年代以MRPⅡ为代表的面向企业过程的局域网系统
        3.2.3 90年代至今以ERP为代表的开放式集成化的广域网系统
    3.3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3.4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和实施策略
    4.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4.1.1 企业信息化战略在企业总体战略中的定位
        4.1.2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目标
        4.1.3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4.1.4 基于IS需求的企业信息化战略
        4.1.5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指导思想
        4.1.6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战略步骤与战略重点
    4.2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5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综合评价研究
    5.1 企业信息化建设综合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5.2 综合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
        5.2.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5.2.2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5.3 企业信息化建设综合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5.3.1 企业信息化组织建设评价指标
        5.3.2 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评价指标
        5.3.3 企业信息化应用状况评价指标
        5.3.4 企业信息化效益评价指标
    5.4 企业信息化建设综合评价的方法
        5.4.1 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5.4.2 企业信息化建设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5.4.3 FAHP评价方法的主要步骤
    5.5 企业信息化建设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举例
        5.5.1 方法计算的详细步骤
        5.5.2 企业信息化建设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实例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产品结构子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与实践应用[D]. 梁博.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2009(01)
  • [2]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研究[D]. 王舰. 中国海洋大学, 2013(12)
  • [3]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和方法若干问题研究[D]. 潘东高. 武汉理工大学, 2003(01)
  • [4]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研究[D]. 屈玉阁.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06)
  • [5]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研究[D]. 胡霞. 中国矿业大学, 2013(06)
  • [6]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框架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 陈志刚. 武汉理工大学, 2008(10)
  • [7]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D]. 石新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01)
  • [8]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型企业集团管控研究[D]. 苏士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12)
  • [9]企业信息能力的培育与评价研究[D]. 张海涛. 吉林大学, 2006(05)
  • [10]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方略及综合评价研究[D]. 茹文. 西南石油学院, 2003(04)

标签:;  ;  ;  ;  ;  

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产品结构子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