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临床诊断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杨爱新,高志良,刘静[1](2021)在《《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解读》文中指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属(HV)的各型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有发热、渗出、出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HFRS长期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诊疗水平,在《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1997年)、《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WS278-2008)、《肾综合征出血热诊疗陕西省专家共识》(2019年)的基础上,
Infectious Disease Branch of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Chinase Medical Association;[2](2021)在《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文中研究指明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全球分布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高发地区之一,其长期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全国多学科专家,依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专家的实践经验,经充分讨论形成本共识,共包含17条针对预防和临床重要问题的推荐意见,旨在进一步规范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提高防治效果。
冯丽娟,陈丙军,任体莲,杨作清,王彪,杨柳燕,张薇薇,李富丽,付蒙,李明武[3](2021)在《云南省祥云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391例的临床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为HFRS早诊断、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至2019年云南省祥云县人民医院住院的391例HFR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FRS患者入院时的主要症状为乏力(93.9%,367/391)、发热(91.6%,358/391)、头痛(70.8%,277/391)、腰痛(39.6%,155/391),主要体征为结膜充血(44.0%,172/391)、颜面潮红(41.2%,161/391),12.5%(49/391)和16.1%(63/391)的患者分别出现"三痛"和"三红"。90.4%(274/303)的患者D-二聚体升高,88.4%(251/284)的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80.1%(253/316)的患者乳酸脱氢酶升高,74.5%(269/361)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72.3%(282/390)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减低,62.1%(182/293)的患者降钙素原升高。结论 HFRS患者入院时出现"三痛""三红"的特征性表现不明显,症状以乏力、发热为主,全身多器官受累。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ranch of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4](2021)在《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文中认为目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全球分布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高发地区之一,其长期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全国多学科专家,依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专家的实践经验,经充分讨论形成本共识,共包含17条针对预防和临床重要问题的推荐意见,旨在进一步规范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提高防治效果。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ranch of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5](2021)在《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文中指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全球分布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高发地区之一,该病长期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全国多学科专家,依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专家的实践经验,经充分讨论形成本共识,共包含17条针对预防和临床重要问题的推荐意见,旨在进一步规范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提高防治效果。
赵向菲[6](2021)在《290例恙虫病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2017年~2020年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90例恙虫病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探讨大理地区恙虫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治疗及影响器官损伤的因素,为今后大理地区恙虫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恙虫病的290例住院患者。2.结合.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指.标,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无器.官损伤.组和.有.器官损.伤组。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四环素组和多西环素组。3.将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并.建.立Excel数.据库,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QL,QU)]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90例确诊患者男性109例,女性181例,男女比例1:1.7;平均发病年龄是51.9±13.7岁;发病.时间多.集.中在7~10月;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2.平均住院前发热天数为7.1±3.9天(1~30天);畏寒238例,占82.07%;纳差232例,占80.00%;头痛192例,占66.21%;恶心或呕吐86例,占29.66%;结膜充血3例,占1.03%;皮疹3例,占1.03%;焦痂或溃疡198例,占68.28%;淋巴结肿大20例,占6.90%;肝大1例,占0.34%;脾大56例,占19.31%。3.嗜酸性粒细胞(EO)减少或消失65.17%;血小板(PLT)减少28.62%;有异型淋巴细胞48.28%;白蛋白(ALB)降低196例(67.59%);C反应蛋白(CRP)升高252例(86.90%);200例送检肥达外斐试验,阴性140例(70.00%),阳性60例(30.00%)。4.并发症肺损害102例,占35.79%;肝损害100例,占34.48%;血液系统损害83例,占28.62%;肾损害12例,占4.13%;心肌损害15例,占5.17%;中枢神经系统损害3例,占1.03%。5.器官损伤相关因素分析两组比较,有器官损伤组患者年龄、PLT、CRP、ALB明显高于无器官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P=0.001,P<0.001),入院.前发.热天.数、EO.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治疗及转归多予以四环素、多西环素治疗,分别为150例(51.72%),98例(33.79%)。对比四环素组和多西环素组治疗效果(治愈、有效和无效),两组进行比较分析(χ2=0.552,P=0.75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恙虫病的分布受年龄、职业、季节的影响,表现为: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41~70岁之间;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属于“夏秋型”,7~10月发生率较高。2.常以不明原因发热起病,焦痂或溃疡对诊断有重要价值,EO减少及异型淋巴细胞的出现对恙虫病有一定诊断价值。3.在疾病早期肥达外斐试验阳性率不高,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4.恙虫病可导致多种器官损害,年龄、PLT、CRP、ALB与器官损伤因素有关。5.四环素与多西环素治疗效果大致相同。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7](2021)在《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全球分布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高发地区之一,其长期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全国多学科专家,依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专家的实践经验,经充分讨论形成本共识,共包含17条针对预防和临床重要问题的推荐意见,旨在进一步规范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提高防治效果。
林呈翰[8](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玉液汤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运用统计工具-数据挖掘,在古代医籍诊案的基础上,对现代期刊中玉液汤进行频数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等。揭示玉液汤之诊治用药规律,有助于临床进一步运用。研究方法:对1955~2018年的中医期刊文献库记载的所有玉液汤进行搜索下载,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等,逐条记录玉液汤临床医案诊疗信息。将这些信息规范药名、病名、症状和证候等术语,对这些医案建立数据库,并运用MedcaseV3.2数据挖掘工具进行统计处理,依据统计数据重点在症状、病种、方药、病机等几个方面深入挖掘分析探讨玉液汤。研究结果:提炼期刊中484诊次医案进行数据研究分析,性别方面,232诊次为女性,252诊次为男性患者;年龄方面,最大者为76岁,最小者仅4岁(小儿夏季热);年龄段方面,出现频次由高到低年龄段分别为:50~59岁、40~49岁、30-39岁这三个年龄段。①中西医病名方面,频率在5%以上的所有中西医疾病病名主要有糖尿病、冠心病这两种病名。依据频次排序前十位西医病种中,其中内分泌系统疾病占多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甲亢、重症肌无力;频次在十次以上的中医病种为:消渴病、胸痹、项痹、内燥,疾病种类统计显示分布广泛,中医特色之异病同治突显无疑。②临床表现方面,主症总数共计30类别,频率大于30%的主症包括乏力、口干、多饮、神疲、尿频、尿有泡沫、寐差、头晕、心烦。进行内关联规则数据分析,所有症状间只有口干与乏力两组项集支持度最高,多饮与口干的项集支持度次之。神疲、乏力与多饮三个症状为置信度最高的症状。关联项集分析显示,关联项集最多的症状是乏力(达8项),次之为口干(共7项集)。③舌苔方面,统计显示最常见的舌质为质红(61.78%),数据处理结果显示,质红明显高于其余舌质出现的频率。频率最高的舌苔为苔薄白(31.40%)、苔薄(25.21%),结果显示苔薄白和苔薄频率均在20%以上,数据处理结果显示,苔薄白和苔薄明显高于其余舌苔出现的频率。进行内关联规则数据分析,A→B示舌质红与苔薄白、苔薄的关联度最密切,支持度非常高。B→A示苔薄白、苔薄与舌质红的关系也较密切,其中的支持度也是最高,从内关联分析来看,舌质红与苔薄白、苔薄之间的相关性非常之高。④脉象方面,频率数据分析,细脉频率最高,其次为弦脉,由高到低脉象依次为细脉(85.74%)、弦脉(57.44%)、滑脉(43.80%)、数脉(25.83%),频率均大于20%。对脉象相兼性进行内关联规则数据统计分析,A→B示细脉与弦脉的关联度也大,B→A示弦脉与细脉的关系也较密切,说明,常见的相兼脉为弦脉和细脉,弦滑细脉为常出现的三脉相兼脉。⑤病机方面,统计显示,频率最高的病机有气阴两虚和气虚血瘀两种病机,气阴两虚病机频率最高(72.73%),这两个病机频率均在5%以上。对病机之间进行内关联分析,其中有三组关联度最高,分别为气虚失摄与阴血不足组,肾虚胃燥与气阴两虚组,血瘀内阻与气阴两虚组,第一组气虚失摄与阴血不足组的关联度最高,支持度达0.0331,置信度为1.000。对治法进行内关联分析,数据显示,其中两组治法关联度高,分别为生津止渴与益气养阴组、活血化瘀与益气养阴组,其中生津止渴与益气养阴关联度最高(支持度达0.4261)。⑥药物方面,药物频次分析所示,排序在前十的高频次药物分别为:黄芪、葛根、山药、五味子、知母、天花粉、鸡内金、丹参、生地黄、麦冬。其中除玉液汤原方剂药物外,丹参(38.22%)、生地黄(30.79%)、麦冬(30.37%)药物频率较高。对药物进行内关联数据分析,其中黄芪一味与葛根、五味子、知母、山药均呈双向相关性。⑦药物外关联规则数据分析显示,与黄芪关联度较高的临床症状有乏力、多饮、头晕、口干;与葛根关联度较高的症状主要有乏力、多饮、口干、头晕;与五味子、山药关联度较高的症状均为多饮、口干、乏力;与五味子关联度较高的舌象主要有苔薄、质淡、质淡红、质红;与黄芪之间产生外关联规则的舌象主要有质淡红、质暗、质淡、苔薄白、苔薄;与葛根关联度较高的舌象为苔薄、质暗、苔薄白、质淡红;与山药关联度较高的舌象为质淡、苔薄、质淡红、质红、苔薄白;滑脉与黄芪关联度最高,与黄芪相关度较高的脉象还有滑、弦、数脉,与五味子关联度较高的脉象为数、细、弦、滑,与葛根关联度较高的脉象为数、细、弦、滑,与山药关联度较高的脉象为数、滑、弦、细。结论:本次研究所示,临床中运用玉液汤治疗涉及的中西医疾病种类分布非常广泛,王旭导师临床善用此方加减,治疗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等疗效显着。虽然治疗病种不一,但统计示频率最高的病机为气阴两虚和气虚血瘀。治法关联度最高的有两组,分别为生津止渴与益气养阴组、活血化瘀与益气养阴组。王旭教授临证常用玉液汤益气养阴生津、清热润燥,配以活血化瘀通络。并注重量体裁衣,以证选方,对症下药。原方中黄芪-葛根为核心药对,本研究采用关联规则来分析药物之间的关联性,导师在糖尿病诊疗过程中无时不体现中医治病思想,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规则中的多种证候和药物的一致性,在临床处方配药上可以考虑采用异病同方的治疗手段,增强中医治疗疾病的灵活性。
谢碧霞,连豫苞[9](2021)在《肾综合征出血热81例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检验检查及临床流行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20年5月确诊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检验检查及临床症状等资料。结果:81例患者中有75例患者出现畏冷、发热,66例出现乏力症状,17例出现头痛,12例出现腹痛,15例出现腰痛,65例出现少尿;白细胞总数升高者34例,血小板下降69例,单核细胞比例升高者检出64例,异常淋巴细胞检出8例;D-二聚体异常66例;PCT<2 ng/ml 48例;尿蛋白阳性72例;肝功能异常73例;合并出血6例,合并肺炎18例;合并腹泻37例;合并心肌损害14例;合并肝功能损害73例;在发病早期明确有出现晕厥或出现感染性休克13例,3例患者出现急腹症症状。入院予抗病毒、对症营养支持、稳定酸碱水解平衡等治疗,除1例因病重转上级医院,余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本地区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较高发区域,以家鼠传染为主,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气分析、尿常规等检验结果对该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及预后价值,本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需加强对该病认识加强临床观察。
袁欣[10](2021)在《基于朴素贝叶斯模型的人布鲁氏菌病的辅助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人畜共患病,由布鲁氏菌引起,人类通常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食用或饮用受污染的动物及其产品或吸入受污染的空气而感染疾病。目前,我国人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主要从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三部分进行,但由于人类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关节痛、乏力、出汗等,属于非特异性表现,疾病初期易被误诊或漏诊而导致病情延误,成为难以治愈的反复性疾病,不仅给健康带来严重损害,也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给临床医师在布鲁氏菌病的暴发或临床诊断上提供参考,尽早确诊,本研究试图探讨我国人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情况、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及现有的诊断方式,收集数据库中的人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征,应用朴素贝叶斯理论,建立模型,设计程序,进而为临床医师在人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时提供参考。方法:全国大陆地区人布鲁氏菌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副伤寒2005-2018年发病人数及发病率数据、分地区发病人数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phsciencedata.cn/)。描述我国布鲁氏菌2005-2018年人间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收集2009至2018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个中文数据库中人布鲁氏菌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和副伤寒四类疾病的临床表现信息,依据朴素贝叶斯理论建立模型,在R 4.0.2中主要采用朴素贝叶斯公式对不具体的某临床表现可能对应的疾病的概率进行估计,从而对临床表现相似、易混淆的疾病进行辅助诊断。应用辽宁省葫芦岛市上报的布鲁氏菌病基本信息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估,并利用Visual Fox Pro设计呈现朴素贝叶斯模型的程序。结果:1.在2005年到2018年间共报告人布鲁氏菌病新发病例513,508例,每年新发病例报告人数都超过了15,000人,2014年报告人数最多,达到了57,222人。除人布鲁氏菌病外,其他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和副伤寒三种疾病的发病率在2006年后大体上都较稳定且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人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一直处于一个波动且总体上升的状态。2.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个数据库收集到的207篇文献、12,308名患者中,出现发热表现的患者有10,221例,占83.04%。3.葫芦岛市2014年上报的192例确诊病例中,169例自述有动物接触史,其中有1例是与牛接触,其他均为与羊接触,与动物接触方式主要为饲养放牧、屠宰、配种等。4.葫芦岛市2014年上报的192例人布鲁氏菌病确诊病例中,临床表现中发热占89.58%,多汗占95.31%,肌肉和关节疼痛占93.75%,乏力占92.19%,肝肿大占5.73%,脾肿大占31.25%,淋巴结肿大占1.56%,睾丸肿大占4.17%。5.葫芦岛市传染病上报系统中收录的2014年布鲁氏菌病192名患者中被正确判别为布鲁氏菌病的患者有185名,第一判别准确度为96.35%。结论:1.我国人布鲁氏菌病在2005到2018年间发病呈不断波动但总体上升的趋势。2.人布鲁氏菌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与副伤寒都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其他临床表现也多有重叠。3.本研究中建立的朴素贝叶斯模型对人布鲁氏菌病的判别率准确度较高,具备一定的辅助诊断临床应用前景。
二、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临床诊断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临床诊断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流行病学和预防 |
二、病原学和发病机制 |
三、临床特征 |
1.典型病程及临床表现 |
2.特殊人群的疾病特征 |
四、诊断要点 |
五、治疗要点 |
1.发热的处理: |
2.液体治疗的注意事项: |
3.出血的防治: |
4.休克的治疗: |
5.抗病毒治疗: |
6.血液净化的注意事项: |
六、尚待解决的问题 |
(2)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与预防 |
1.1 流行病学 |
1.2 预防 |
2 病原学与发病机制 |
2.1 病原学 |
2.2 发病机制 |
3 临床特征 |
3.1 病程及临床表现 |
3.1.1 发热期 |
3.1.2 低血压休克期 |
3.1.3 少尿期 |
3.1.4 多尿期 |
3.1.5 恢复期 |
3.2 特殊人群疾病特征 |
3.2.1 儿童HFRS |
3.2.2 老年人HFRS |
3.2.3 妊娠合并HFRS |
4 诊断 |
4.1 实验室诊断 |
4.1.1 血常规 |
4.1.2 尿常规 |
4.1.3 血生化检查 |
4.1.4 凝血和出血系列检查 |
4.1.5 血清学检查 |
4.1.6 病原学检查 |
4.2 影像学诊断 |
4.2.1 超声检查 |
4.2.2 放射影像学检查 |
4.3 心电图检查 |
4.4 临床诊断 |
4.5 早期识别重症病例的预警指征 |
4.6 临床分型按病情轻重可分为4型。 |
4.6.1 轻型 |
4.6.2 中型 |
4.6.3 重型 |
4.6.4 危重型 |
5 治疗 |
5.1 治疗原则 |
5.2 治疗要点 |
5.2.1 一般处理 |
5.2.2 液体治疗 |
5.2.3 液体复苏 |
5.2.4 血管活性药物 |
5.2.5 糖皮质激素 |
5.2.6 抗病毒 |
5.2.7 促进利尿 |
5.2.8 血液净化 |
5.2.9 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
5.2.1 0 综合救治 |
6 出院标准 |
7 待解决的问题 |
(4)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流行病学与预防 |
(一)流行病学 |
(二)预防 |
二、病原学与发病机制 |
(一)病原学 |
(二)发病机制 |
三、临床特征 |
(一)病程及临床表现 |
(二)特殊人群疾病特征 |
四、诊断 |
(一)实验室诊断 |
(二)影像学诊断 |
(三)心电图检查 |
(四)临床诊断 |
(五)早期识别重症病例的预警指征 |
(六)临床分型 |
五、治 疗 |
(一)治疗原则 |
(二)治疗要点 |
1.一般处理: |
2.液体治疗: |
3.液体复苏: |
4.血管活性药物: |
5.糖皮质激素: |
6.抗病毒: |
7.促进利尿: |
8.血液净化: |
9.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
10.综合救治: |
六、出院标准 |
七、待解决的问题 |
(5)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流行病学与预防 |
(一)流行病学 |
(二)预防 |
二、病原学与发病机制 |
(一)病原学 |
(二)发病机制 |
三、临床特征 |
(一)病程及临床表现 |
1.发热期: |
2. 低血压休克期: |
3. 少尿期: |
4. 多尿期: |
5. 恢复期: |
(二)特殊人群疾病特征 |
1. 儿童HFRS: |
2. 老年人HFRS: |
3. 妊娠合并HFRS: |
四、诊断 |
(一)实验室诊断 |
1. 血常规: |
2. 尿常规: |
3. 血生化检查: |
4. 凝血和出血系列检查: |
5. 血清学检查: |
6. 病原学检查: |
(二)影像学诊断 |
1. 超声检查: |
2. 放射影像学检查: |
(三)心电图检查 |
(四)临床诊断 |
(五)早期识别重症病例的预警指征 |
(六)临床分型按病情轻重可分为4型。 |
1.轻型: |
2.中型: |
3.重型: |
4.危重型: |
五、治疗 |
(一)治疗原则 |
(二)治疗要点 |
1. 一般处理: |
2. 液体治疗: |
3. 液体复苏: |
4. 血管活性药物: |
5. 糖皮质激素: |
6. 抗病毒: |
7. 促进利尿: |
8. 血液净化: |
9. 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
1 0. 综合救治: |
六、出院标准 |
七、待解决的问题 |
(6)290例恙虫病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1.前言 |
1.1 恙虫病简介 |
1.2 恙虫病的流行现状 |
2.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流程 |
2.2.2 分级与分组 |
2.2.3 研究因素 |
2.3 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恙虫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 |
3.1.1 性别分布 |
3.1.2 年龄分布 |
3.1.3 发病地区分布 |
3.1.4 职业分布 |
3.1.5 民族分布 |
3.1.6 发病季节 |
3.2 临床特征 |
3.2.1 住院前发热天数 |
3.2.2 住院期间发热情况 |
3.2.3 临床表现及比例 |
3.2.4 皮疹 |
3.2.5 焦痂或溃疡 |
3.2.6 淋巴结肿大 |
3.2.7 肝脾肿大 |
3.3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
3.3.1 血常规指标 |
3.3.2 尿常规 |
3.3.3 生化指标 |
3.3.4 心肌酶学 |
3.3.5 心电图 |
3.3.6 凝血功能 |
3.3.7 肥达外斐试验检测结果 |
3.3.8 恙虫病抗体及流行性出血热抗体 |
3.3.9 胸部CT或X片 |
3.3.10 腹部彩超 |
3.4 并发症 |
3.5 器官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
3.6 误诊 |
3.7 治疗与转归 |
4.讨论 |
4.1 流行病学特征 |
4.2 临床特征 |
4.3 实验室检查特征 |
4.3.1 血常规 |
4.3.2 肥达外斐试验 |
4.3.3 肝肾功能、尿常规、凝血功能 |
4.3.4 心肌酶谱、心电图 |
4.3.5 胸部CT或X线 |
4.3.6 恙虫病抗体与流行性出血热抗体 |
4.4 误诊原因分析 |
4.5 器官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
4.6 治疗与转归 |
4.7 预防 |
5.结论 |
6.不足与展望 |
附录 A |
参考文献 |
综述 恙虫病的临床特征 |
1.恙虫病的发病机制 |
2.恙虫病的临床表现 |
1.1 发热 |
1.2 焦痂或溃疡 |
1.3 皮疹 |
1.4 淋巴结肿大 |
1.5 肝脾肿大 |
1.6 其他 |
3.恙虫病引起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 |
2.1 呼吸系统 |
2.2 心血管系统 |
2.3 消化系统 |
2.4 泌尿系统 |
2.5 神经系统 |
2.6 血液系统 |
2.7 怀孕相关并发症 |
2.8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4.实验室检查 |
5.误诊 |
6.治疗 |
7.预后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数据挖掘玉液汤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
1 玉液汤方证理论研究 |
1.1 玉液汤方源流 |
1.2 组方意义发微 |
1.3 配伍特点探讨 |
1.4 组方影响深远 |
2 玉液汤现代临床应用 |
2.1 糖尿病 |
2.2 甲亢 |
2.3 干燥综合征 |
2.4 慢性胃炎 |
2.5 流行性出血热 |
2.6 小儿夏季热 |
2.7 乳腺增生 |
2.8 尿崩症 |
3 玉液汤现代药理研究 |
3.1 复方药理研究 |
3.2 单味药药理研究 |
4 数据挖掘应用概况 |
4.1 数据挖掘简介 |
4.2 常用挖掘方法 |
4.3 中医临床应用 |
5 评诉 |
第二部分 医案数据挖掘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医案资料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医案的预处理 |
2.2 医案信息纳入方法 |
2.3 医案信息采集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入选医案的基本信息 |
3.2 频数分析数据结果 |
3.3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
3.4 药物系统聚类分析 |
4 讨论 |
4.1 疾病分布 |
4.2 临床表现 |
4.3 舌苔脉象 |
4.4 病机治法 |
4.5 处方用药 |
4.6 药物聚类分析 |
第三部分 玉液汤化裁配伍 |
1 组方药物分析 |
1.1 中医研究 |
1.2 现代药理研究 |
2 临证加减配伍 |
2.1 加味玉液汤 |
2.2 生津玉液汤 |
2.3 复方玉液汤 |
2.4 黄芪玉液汤 |
2.5 金津玉液汤 |
3 数据挖掘探讨 |
4 临床验案举隅 |
5 导师运用玉液汤经验分析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肾综合征出血热81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症状 |
2.2 实验室检查结果 |
2.3 并发症 |
2.4 治疗 |
3 讨论 |
(10)基于朴素贝叶斯模型的人布鲁氏菌病的辅助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数据来源 |
2.1.1 疾病基本情况 |
2.1.2 朴素贝叶斯模型建模数据 |
2.1.3 疾病临床信息数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
2.1.4 测试朴素贝叶斯模型数据 |
2.1.5 文献筛选过程 |
2.2 质量控制 |
2.3 统计分析 |
2.3.1 朴素贝叶斯模型 |
2.3.2 VisualFoxPro程序设计 |
3 结果 |
3.1 候选疾病2005-2018 年发病变化情况 |
3.2 候选疾病2009-2018 年文献中临床表现情况 |
3.2.1 临床表现情况 |
3.2.2 临床表现的词云图 |
3.3 朴素贝叶斯模型测试结果 |
3.3.1 葫芦岛市2014 年人布鲁氏菌病基本情况 |
3.3.2 基于朴素贝叶斯模型的测试数据集结果 |
3.3.3 Visual Fox Pro的程序实现 |
4 讨论 |
4.1 人布鲁氏菌病发病情况 |
4.2 朴素贝叶斯 |
4.3 研究局限性 |
5 结论 |
附录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布鲁氏菌病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社会实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临床诊断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解读[J]. 杨爱新,高志良,刘静. 临床内科杂志, 2021(12)
- [2]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J]. Infectious Disease Branch of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China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1(10)
- [3]云南省祥云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391例的临床特点[J]. 冯丽娟,陈丙军,任体莲,杨作清,王彪,杨柳燕,张薇薇,李富丽,付蒙,李明武.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1(09)
- [4]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J].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ranch of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21(04)
- [5]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J].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ranch of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传染病信息, 2021(03)
- [6]290例恙虫病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分析[D]. 赵向菲. 大理大学, 2021(09)
- [7]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J].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1(05)
- [8]基于数据挖掘玉液汤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D]. 林呈翰.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肾综合征出血热81例临床观察[J]. 谢碧霞,连豫苞. 中外医学研究, 2021(09)
- [10]基于朴素贝叶斯模型的人布鲁氏菌病的辅助诊断研究[D]. 袁欣. 中国医科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