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20万资金的最佳选择

6万-20万资金的最佳选择

一、6-20万资金的上佳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赖晓轩[1](2016)在《家庭农场的发展逻辑 ——基于山东省宁津县的案例研究》文中认为家庭农场成为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并在政策层面上力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中央到地方针对家庭农场发展的各类扶持政策陆续出台。国内学者主要就发展家庭农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达成共识,围绕家庭农场的概念界定、基本特征、制度背景、实践路径和对策建议五个方面展开了讨论,并就中国国情对当前农业转型的路径选择、关键问题给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而争论之根源还是在于对中国实践中的家庭农场认识不足、概念模糊,过于依赖理想价值的判断。本研究主要以嵌入性理论为研究视角,汲取韦伯理解社会学的方法论取向,以山东省宁津县33个家庭农场的发展为例,通过分析在地农民、返乡农民工、工商企业主这三种不同职业群体投资创办家庭农场转变为家庭农场主身份过程中的个体行为偏好特征和家庭农场发展需求内化,解释了其个体对于农场发展中农业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方式的偏好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不同职业群体投资创办家庭农场何以可能形成不同的家庭农场发展形式。本研究认为本土化家庭农场的发展过程可以诠释为农村市场化大图景的一部分系列剪影,反映了普遍化的市场经济规则在地方实践中是会被地方性规则吸纳交融的。农场主作为实在的社会个体,其行动逻辑受到地方性规则的多方面约束,微观层面上证实了纯粹的“脱嵌”逻辑是不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性规则并不是以纯粹结构化的形式加之于个体的,而是半实体的场景化方式。这种场景存在的可塑性表现在其可供个体深度开发场景资源、拉伸场景辐射范围和场景交换内容多元化三方面,这也印证了市场本身就是多元化意义的社会场景。笔者的观点是家庭农场立足于村社并超越村社,家庭农场不单是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不单是一个管理学意义上的农户企业,而是结合我国特定历史阶段、市场机制渗透农村社会形成多元化价值的社会实践过程的具有社会学意义的探视镜。在很长时间内,嵌入性理论视角是不会过时的,它提供的理论关怀和问题意识与社会学的研究旨趣有天然的亲和性。

戴世伟[2](2014)在《当前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3年11月18日,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运动设为国家认可的第99项体育项目。电子竞技运动作为一种人脑与电脑相结合的新兴体育运动,通过互联网络平台、利用高科技软硬件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电子竞技运动在中国迅速发展,电子竞技已经成为我国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运动。然而,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诸多挑战。如果不加上各类赞助,近年来中国电子竞技产业产值很低,几乎为零。中国电子竞技赛事规模较小,商业化运作程度较低,得不到上下游硬件厂商及周边产业的认同和支持,电子竞技产品缺乏原创性。总之,无论是从赛事经营还是产业链的形成上,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在仔细梳理电子竞技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基于SCP分析框架分析了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壁垒,重点从产品供给视角、产品需求视角和外部产业发展政策视角分析了中国电子竞技产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通过运用SCP范式对中国电子竞技市场的分析发现,中国电子竞技市场目前处于众多厂商参与、几家大型厂商控制的状态,是一种寡占型的市场结构;中国电子竞技行业经营行为较为粗放,盈利模式单一;在广告促销和市场推广方面,我国领先企业相对表现温和;行业利润率和技术进步有待进一步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从电子竞技行业的供给视角来看,由于电子竞技源于网络游戏,产品本身的负面影响无法消除;同时,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存在产业积聚程度较低、缺乏品牌效应、产品研发能力差、盗版屡禁不绝、缺乏人才等问题。从电子竞技行业的需求视角来看,中国电子竞技参与者以大学生和青少年为主,男性比重更高,相当一部分参与群体无固定收入来源,影响参与者的消费能力,但整体学历水平较高,因此电子竞技游戏付费应该倾向于低门槛值,高付费率的模式去运营;大学生对电子竞技的参与水平较高,将电子竞技引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必要性。从外部政策的视角来看,中国虽然出台了一些和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但实际的政策扶持,几乎为零。相关法律规制不健全、缺乏操作性,行政规制多而乱,规制可操作性差,执行不彻底,在监管上,侧重行政手段,经济、技术手段利用较少,产业发展规划滞后。基于以上分析,为使中国电子竞技产业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提出首先应该发挥企业主导作用,鼓励企业加强行业自律,维护产业长远发展;走本土化之路;走职业化之路;注重品牌建设。其次,发挥媒体驱动作用,普及宣传教育,消除国人误解;加强电竞赛事的关注和报道;媒体应制作相关的电子竞技专题节目,在宣传电子竞技运动的同时,提高全民的欣赏水平。再次,政府应该加强宏观指导和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行业运行机制,加大规制力度,提高产业效率。最后,大学生是电子竞技运动的参与主体,因此,相关高等学校要有序引导大学生的电子竞技参与行为,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电子竞技类选修课程。

王跃争[3](2013)在《国民政府时期银行职员的“养成”与职业生活(1927-1949)》文中指出随着近代银行业的繁荣,银行职员作为新兴城市阶级开始兴起。本文以交通银行为中心,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等研究方法,对近代银行职员群体的养成与生活进行考察,借此考察转型时期城市职业群体形成、工作及生活。银行职员待遇较高,对社会青年吸引力较强,因此银行职员群体一般以中青年为主。职员在银行职员招收上非正式的人际关系网络(如血缘、地缘、乡缘等)扮演重要的角色,传统的保证人制度依旧发挥作用。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银行业招收职员逐渐转变为以大中院校毕业学生为招考主对象。银行“养成”上,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即富有修养,充分的学识,丰富的工作经验,相当的能力,康健的体魄。“养成”途径上要谨慎选材,量才而用,全面培训,给予较高工作环境和待遇。银行职员具有较高的工资待遇,其收入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即薪,工资;俸,年资加俸;津,津贴;酬,奖金;恤,抚恤金、养老金。但实际情况远比“规定”复杂,其工资水平受银行业绩、物价水平及通货膨胀等多方面的影响。银行职员工作环境非常优越,一般银行建筑都富丽堂皇。在这种工作环境下,外界的赞誉及内在优越感往往使银行职员心境上养成高人一等、盛气凌人的姿态,其服务态度颇受市民非议。银行实行按分部门分工作类别的管理,职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看似轻松地工作却因长时间单调、机械的工作导致无言的烦闷。此外,银行职员工作稳定待遇较高的同时,其工作量要求非常大,加班工作比较频繁,面临社会动荡有时还有生命危险,尤其是银行的底层职员面对顾客无礼、领导刁难、同事势利往往自身会产生一种心酸感。因此,从总体看银行职员工作、生活看似待遇非常优厚,但细细考察职员内部会发现其内部存在较大层次差异,底层职员对生活感到一定程度的不满和失望。总体来说,近代银行职员的养成和生活,既受传统因素影响,也受现代社会变迁的冲击,表现出多元复杂性。

翟晓娟[4](2008)在《报业集团子刊发展与市场化经营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报业发展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代表报业市场发展方向的报业集团的增长模式,已经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报业集团要想成功地实现这一转变,亟需以集约化内涵式经营来赢得效益。这就要求提高报业集团旗下成员(子报、子刊)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子刊作为报业集团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加快改革创新和市场化的步伐。然而目前业界学界对报业集团子刊发展问题的研究还相当薄弱,报业集团的发展实践在呼唤理论的指导。这正是本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论文第一章首先回顾了国内报业集团产生的背景和报业市场发展变化的主要历程,并对报业集团子刊的构成做了必要的分析;第二章重点对“子刊”这个看似约定俗成的名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归纳总结了我国子刊发展的历史;继而在第三章从宏观上对我国报业集团子刊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点进行了梳理概括,找出阻碍子刊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主要问题;论文第四章根据当前我国报业集团中子刊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明确子刊的角色、定位和发展方向,挖掘子刊的市场潜力并实施市场化发展战略;论文最后即第五章,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国内外成功的期刊,对其市场化运作经验进行理性审视,以期为国内报业集团子刊的市场化经营提供借鉴和参考。

姜继玲[5](2007)在《上海小资》文中认为因为堵,注定了上海所有的交通方式中,地铁交通是时间管理最好的选择。地铁房+出租车是上海的白领最典型的交通方式:要么是家在地铁口,要么是打出租车到地铁口。但像Peter这样,在上海的地面交通近乎崩溃的时候,还是过上了有车有房的小资生活。房子是后顾无忧的资本

邓俊锋[6](2004)在《银行公共关系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恐龙为什么会从地球上消失?比尔·盖茨的预言“银行将成为行将灭绝的恐龙”会实现吗?大量的企业公共关系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企业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样,银行公共关系活动是否有效,也直接影响银行的形象、银行的竞争力乃至银行的生死存亡。然而银行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我国至今还近乎空白,本文就以银行公共关系为研究主题,在借鉴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运用银行管理学、公共关系学、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系统深入分析银行内部公共关系与银行外部公共关系(包括银行与客户的关系、银行与同业的关系、银行与政府的关系)状况,针对性地提出银行在解决处理各种关系时应采取的策略措施,探讨了银行公共关系的有效性问题,强调银行公共关系调查、策划、通路对银行公共关系有效性的特殊作用,提出了用“媒体内容分析法”评价银行公共有效性的设想。本文由七章主体内容组成。第一章,导论。阐述了银行公共关系这一主题的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及意义,全面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明确了研究重点和方向,并对研究思路与方法及创新之处给予了必要的说明。第二章,银行公共关系研究基础。由于银行公共关系是新兴的一门学科,这方面的理论少之又少,故据本文需要,首先介绍社会关系与公共关系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介绍银行公共关系的内涵、目标、特点与研究对象,认为,银行公共关系实质反映了商业银行处于何种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若环境优良、各种必备要素完善并能充分发挥效能,则银行经营管理乃至经济效益的效果一定较优,反之亦然。银行公共关系的目标就在于创造和谐的经营环境、塑造良好的银行形象。银行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公关对象包括员工关系对象、客户关系对象、同业关系对象、政府关系对象。最后,探讨了银行公共关系的职能与作用,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银行公共关系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第三章,银行内部公共关系。首先介绍银行内部公关的概念与任务,银行内部公共关系是一个银行内部横向的公共关系与纵向的公众关系的总称。团结银行内部上下左右 1<WP=10>各方共同为银行的目标而奋斗出力。这是银行内部公关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宗旨。其次探讨银行内部公共关系的运作机理是通过某种途径,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内部公众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和有意识的引导。第三,分析银行内部公共关系的本质,认为它是实现银行内部无限沟通的桥梁和建立银行文化的载体。最后,探讨了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公共关系的协调问题,提出有效激励和造就现代银行家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公关的关键所在。 第四章,银行客户关系。首先分析了银行开发客户的意义和任务,然后分析了建立“客户中心型”银行客户关系的必要性以及这种关系赖以存在的依托——“银行客户经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银行客户关系对银行客户经理素质的要求以及客户经理公关活动的基本形式。第三,探讨了银行客户关系维护的意义、形式和内在要求。最后,从实证角度探讨国有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的改善问题,提出了推行客户经理制实施全方位客户满意度管理的措施。 第五章,银行同业关系。首先分析银行同业的竞争关系,银行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对象从管理、技术、资本到信息、服务、人才无所不包,竞争战略也依银行实力不同而各有侧重。其次分析银行同业的合作关系,松散型的同业合作只是被动的业务互助,负面影响很大,紧密型的同业合作则不同,它以战略联盟或并购形式来实现,对提高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有重大意义。第三,分析了银行同业关系的演进过程,由对抗性竞争到宽容性竞争再到合作性竞争,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第四,探讨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同业关系状况,通过比较其竞争力,考察外资在华银行的竞争战略,提出国有商业银行的同业关系战略当是差异化战略与集团化战略并重的思路以及国有商业银行开展银证合作向资本市场迈进的初步设想——并购业务。 第六章,银行政府关系。首先考察了政府对银行业管理的理论依据以及西方国家对银行经营的干预及影响,明确了银行与政府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其次,将银行政府关系分为相对独立型与完全控制型进行分析,认为相对独立型的银行政府关系的前提和根本是中央银行相对独立以及健全的法律,而监管方式的灵活性是相对独立型银行政府关系的重要保障。第三,从实证角度探讨国有商业银行与政府之间完全控制型关系的形成与恶果。最后,提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与政府关系的优化方略,措施是提高中央银行独立性、银行产权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重建公共财政等等。 第七章,银行公共关系的有效性。要确保银行公共关系的有效运作,首先要从组织机构和人员安排入手,给银行公关工作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即所谓的组织保障。其次,银行公关调查须掌握调查的内容与应用技能。第三,银行公关策划须注重策划技巧。第四,银行公关的宣传要注意处理好与媒介的关系,有效地进行银行公关宣传通路管理。最

周伟[7](2003)在《6-20万资金的上佳选择》文中研究指明 ●最赚钱的行业是什么?——可能是开美容院,毛利润比例是餐饮业的四五倍。●竞争最激烈的行业呢?——可能还是美容院,没经验没特色导致失败者无数。●加盟纳兰美容时尚生活馆——6至20万的投资,每月保证2-5万元的纯利润!★您,发愁的是:“投资什么项目赚钱呢?“最赚钱的行业就是美容院,同样的投资规

隋剑雄[8](2003)在《中外合资银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外合资银行是两种资本的融合,其是非功过从其历史发展状况可以窥见一斑。但世事变迁,随着宏观和微观环境的改变,合资银行在新时期的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自身的弊端和遭遇的困境亟待重新定位,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不多,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合资银行将面临日渐急促的格局变幻,所以本文试图从我国合资银行的历史、现状的分析中展开,充分发掘其优势和弊端,并探寻其日后的发展方向。 文章主要采用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古推今,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分析,借鉴国际相关理论的研究,提出些现实的解决 合资银行在原有定位基础上,已发掘了部分自有优势,加上我国提供的优惠待遇,其利润空间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尤其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步伐不断加快,通过对目前银行体系的逐层分析,探讨了合资银行未来的巨大发展空间,合资银行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毋庸置言的。当然现有的合资银行发展状况还是问题重重,本文对其独有的弊端和发展困境作了多角度论述,主要的问题出在由于产权结构而导致的经营管理机制低效,和经营壁垒森严等方面,文章提出了解困策略,以便对合资银行因势利导,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我国的金融深化做出更多的贡献。

刘国强[9](2001)在《“甩手掌柜”——记北京中标国安防伪技术公司总经理刘树斌》文中提出 你相信吗?有一个人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将一家濒临绝境的企业起死回生,在他就任的当年扭亏为盈,不到两年的时间,还清了企业以往所欠的全部债务,并把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带入到同行业的先进行列,当我们采访他的时候,他却称自己在企业不过是个“甩手掌柜”! 北京中标国安防伪技术公司总经理刘树斌就是这样描述自己的。 1997年,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刘树斌

吴进良[10](2000)在《中国改革中的企业并购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企业并购自从80年代在我国出现以来,便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它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发展。我国的企业并购理论的研究明显滞后于企业并购的实践,企业并购的迅速发展对理论研究提出了严重挑战。目前的企业并购理论都是以西方发达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其理论体系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和交易费用论基础上的,它无法合理地解释和解决我国改革时期的企业并购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研究改革时期的企业并购问题是企业并购实践的客观需要,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既有紧迫性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择我国改革时期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渡时期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并购作为研究课题,选题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我国企业并购实践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和矛盾都是典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并购未曾有过的,有其特殊性和阶段性,如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导致的政府行为如何界定,产权转让收入如何处置,被并购企业职工如何安置等。对这些问题,如果不能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加以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我国企业并购就难以进一步推进和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就难以取得重大突破,最终将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可见,选择改革中的企业并购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分为八章和一个附录共九个部分。第一章 企业并购概述 对企业并购的概念作了界定,并对西方的企业并购理论作了简要介绍。西方企业并购的两大动因一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二是竞争压力的结果。企业并购效应首先是经济协同效应,它包括经营协同、管理协同、财务协同和人力资源协同效应,其次是提高企业发展效率,再次是市场份额效应,最后是实现企业发展的竞争战略,正是因为企业并购有如此多的好处,西方的企业并购高潮才一波接一波不断。第二章 改革时期中国企业并购的起源与特点 我国企业并购的兴起,既有其深刻的理论背景,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它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是思想解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企业并购经历了从单纯的政府甩包袱消灭亏损企业到企业为了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而主动进行并购、重组的过程,通过并购、重组,极大地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三章 并购的主体问题 当前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关系表现为:“全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多层次代理的产权结构模式,<WP=3>这种产权结构安排,造成了企业产权的条块分割,使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变得模糊不清和混乱,既构成了企业并购的体制障碍,又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国有经济产权结构的重组和治理结构的重塑,使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与国有经济的所有者代表职能分开。第四章 并购中的政府行为 政府既是社会经济的管理者,又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政府职能的二重性,决定了我国企业的并购不可能完全脱离政府的行政范围,政府对企业并购能否实现起决定作用。各级政府又不是一个纯粹的利益共同体,国有企业的并购必然引起与此相关的各方面利益发生改变,这势必造成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许多经济和非经济的因素被掺杂到企业并购中来,使企业并购的运作变得非常困难,并购成本非常高,同时,也造成了政府目标与企业目标的矛盾冲突。政府职能的二重性,使政府在行使管理者职能和行使资产所有者职能时容易产生混淆和职能的重叠,导致了政企无法分开。政府职能的混淆使企业并购行为行政化而非经济化。政府在企业并购中应发挥规划作用、规范作用和协调作用。政府的资产所有者职能应分离出来,政府只管政府的事,即只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第五章 并购的社会环境 企业并购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任何的企业并购都不能脱离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企业并购首先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这包括财税政策、金融政策、行业管理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其次是法律的支持与保护。目前既需要建立统一的企业并购法律体系,也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并购的法律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最后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保障逐步实现普遍化、社会化、规范化。第六章 并购的中介机构 企业并购能否高效率除政府的影响外,对其影响较大的还有并购的中介机构。并购中介的作用长期被西方并购理论和我国并购实践所忽视。成熟的企业并购需要成熟的中介服务,缺少并购中介的并购市场是不健全的。企业并购运作的实践表明必须尽快培育我国的并购中介机构,它包括:投资银行、并购顾问公司、并购经纪人、商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第七章 跨国并购问题 进入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成为第五次并购浪潮的主流。各国之间的相对比较优势,国际贸易的发展是跨国并购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不一致是跨国并购的另一重要原因。近年来外资投入少量资本并购和控制我国国有企业,并在境外上市,已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必须加强利用外资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同时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尽快制定和完善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政策和法律,鼓励对外投资,推动我国的跨国?

二、6-20万资金的上佳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20万资金的上佳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家庭农场的发展逻辑 ——基于山东省宁津县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家庭农场相关研究
        1.3.2 国内家庭农场相关研究
        1.3.3 研究评述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概念界定
        2.1.1 家庭农场
        2.1.2 农村市场化
    2.2 理论依据
        2.2.1 嵌入性理论
        2.2.2 韦伯社会行动理论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2.4.1 资料收集方法
        2.4.2 资料分析方法
    2.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5.1 可能的创新
        2.5.2 存在的不足
第三章 宁津县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
    3.1 宁津县家庭农场发展概况
        3.1.1 宁津县地域概况
        3.1.2 宁津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3.1.3 宁津县家庭农场典型案例选取
    3.2 宁津县家庭农场发展的三种形式
        3.2.1 在地农民转型家庭农场
        3.2.2 返乡农民工创办家庭农场
        3.2.3 工商企业主创办家庭农场
        3.2.4 家庭农场发展的市场化偏好差异性
第四章 嵌入性视角下家庭农场的发展逻辑
    4.1 家庭农场发展的嵌入性问题
    4.2 案例分析:家庭农场如何适应市场化而发展
        4.2.1 小农户转型大农场何以可能
        4.2.2 家庭农场如何集中土地对接大市场
        4.2.3 家庭农场如何应对企业化管理困境
    4.3 家庭农场发展的行动逻辑
        4.3.1 市场逻辑:家庭农场发展需求内化
        4.3.2 村社逻辑:地方性社会规则的约束
        4.3.3 逻辑整合:地方性社会规则吸纳市场化机制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5.1 研究主要结论
    5.2 研究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主要访谈对象基本情况列表(家庭农场主)
附录二 访谈提纲(家庭农场主)
致谢

(2)当前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有关概念的界定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电子竞技产业概念及内涵研究
    2.3 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2.4 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
    2.5 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6 评述
第3章 中国电子竞技市场结构研究
    3.1 SCP分析框架
    3.2 市场结构分析
    3.3 市场行为
    3.4 市场绩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子竞技产业可持续发展:基于供给端的分析
    4.1 产品属性分析
    4.2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子竞技产业可持续发展:基于需求端的分析
    5.1 电子竞技爱好者总体分析:一般特征
    5.2 大学生电子竞技参与特征:重点剖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子竞技产业可持续发展:外部政策审视
    6.1 相关法规较少
    6.2 实际扶持微乎其微
    6.3 行政规制不健全
    6.4 政府产业规划滞后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7.1 企业主导
    7.2 媒体驱动
    7.3 政府扶持
    7.4 高校推动
参考文献
附录

(3)国民政府时期银行职员的“养成”与职业生活(1927-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旨趣
    二、研究现状
        (一) 群体的概况
        (二) 群体的边缘化
        (三) 群体与近代中国社会
        (四) 新文化史下的基层社会群体
        (五) 研究涉及的主要问题
        (六) 理论视角及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关于职员
        (二) 关于“养成”
第一章 银行职员概况
    第一节 近代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一、1896-1927年的中国银行业
        二、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中国银行业(1927-1949)
    第二节 银行职员概况
        一、银行职员的年龄
        二、银行职员的出身
        三、银行职员的籍贯
第二章 银行职员的“养成”
    第一节 职员的“养成”目标
        一、诚挚、正直的修养
        二、充分的社会学识和扎实的银行学识
        三、大量业务积累的经验
        四、要有相当的能力
        五、要有康健的体魄
    第二节 职员的“养成”途径
        一、谨慎选才
        二、合理调度
        三、全面培训
        四、适当的待遇
第三章 银行职员的职业生活
    第一节 银行职员的收入
        一、银行职员的工资
        二、银行职员的其他收入
    第二节 银行职员的职业实态
        一、银行职员的工作环境
        二、高效与单调
        三、工作的紧张和危险
        四、无法言说的酸涩
        五、规训的差别适用
结语
参考文献

(4)报业集团子刊发展与市场化经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对已有研究的回顾与评析
2 报业集团产生的背景及其子刊的构成
    2.1 国内报业集团产生的背景
    2.2 报业集团子刊的构成及其界定
    2.3 报业集团子刊市场化发展的趋势
3 国内报业集团子刊经营现状分析
    3.1 国内报业集团子刊现状概述
    3.2 子刊市场化经营面临的困境及成因
4 报业集团子刊走出困境的对策
    4.1 明确子刊的角色、定位和发展方向
    4.2 挖掘子刊的市场潜力并实施市场化发展战略
5 学习借鉴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
    5.1 国内报业集团子刊的成功经验
    5.2 国外传媒集团成熟商业运作手法的借鉴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6)银行公共关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新经济的客观要求
        1.1.2 银行管理革命的客观要求
        1.1.3 世界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浪潮
        1.1.4 入世的严峻挑战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3.1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之处
2 银行公共关系研究基础
    2.1 社会关系与公共关系
        2.1.1 社会关系
        2.1.2 公共关系
    2.2 银行公共关系的内涵、目标、特点与研究对象
        2.2.1 银行公共关系的内涵
        2.2.2 银行公共关系的目标
        2.2.3 银行公共关系的特点
        2.2.4 银行公共关系的研究对象
    2.3 银行公共关系的职能
        2.3.1 采集信息的职能
        2.3.2 咨询建设的职能
        2.3.3 参与银行决贫的职能
        2.3.4 协调沟通的职能
    2.4 银行公共关系的作用
        2.4.1 监测作用
        2.4.2 凝聚作用
        2.4.3 调节作用
        2.4.4 应变作用
3 银行内部公共关系
    3.1 银行内部公共关系解析
        3.1.1 银行内部公共关系及其重要性
        3.1.2 银行内部公共关系的构成分析
        3.1.3 银行内部公共关系的分类
        3.1.4 银行内部公共关系的特点
        3.1.5 银行内部公共关系的功能
    3.2 银行内部公共关系运作机理
        3.2.1 增加内部公众的认知
        3.2.2 激励内部公众的动机
        3.2.3 转变内部公众的态度
        3.2.4 引导内部公众的行为
    3.3 银行内部公共关系的本质
        3.3.1 实现银行内部无限沟通的桥梁
        3.3.2 建立银行文化的载体
    3.4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公共关系的协调
        3.4.1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
        3.4.2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公关的有机协调
4 银行客户关系
    4.1 银行开发客户的意义
    4.2 银行开发客户的任务
    4.3 “客户中心型”银行客户关系
        4.3.1 建立“客户中心型”银行客户关系的必要性
        4.3.2 银行客户经理--“客户中心型”银行客户关系的桥梁与依托
        4.3.3 银行客户关系对客户经理素质的要求
        4.3.4 银行客户经理公关活动的基本形式.?
    4.4 银行客户关系维护
        4.4.1 客户关系维护的意义
        4.4.2 客户关系维护形式
        4.4.3 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维护的内在要求
    4.5 国有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的改善
        4.5.1 推行客户经理制
        4.5.2 实施全方位客户满意度管理
5 银行同业关系
    5.1 银行同业的竞争
        5.1.1 银行竞争日趋激烈的必然性
        5.1.2 银行竞争对象的广泛性
        5.1.3 银行竞争的基本特征
    5.2 银行同业的合作
        5.2.1 松散型的银行同业合作
        5.2.2 紧密型的银行同业合作
        5.2.3 汇丰集团同业合作战略及启示
    5.3 银行同业关系的演进
        5.3.1 对抗性竞争关系
        5.3.2 宽容性竞争关系
        5.3.3 合作性竞争关系
    5.4 国有商业银行的同业关系战略
        5.4.1 国有商业银行同业关系的现状
        5.4.2 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比较
        5.4.3 在华外资银行的竞争战略
        5.4.4 国有商业银行同业关系的优化方略
6 银行政府关系
    6.1 政府对银行管理的考察
        6.1.1 政府对银行业管理的理论依据
        6.1.2 政府对商业银行实施管理的依托--中央银行
        6.1.3 西方国家对银行经营的干预及其影响
    6.2 相对独立型银行政府关系考察
        6.2.1 相对独立型银行政府关系的形成
        6.2.2 相对独立型银行政府关系的运作
        6.2.3 相对独立型银行政府关系的典范--香港
        6.3.3 完全控制的银行政府关系下银行改革的政府阻力
        6.3.4 完全控制的银行政府关系下的各方行为的扭曲
    6.4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与政府关系的优化方略
        6.4.1 提高中央银行独立性是优化银行政府关系的前提
        6.4.2 银行产权制度改革是银行政府关系优化的关键
        6.4.3 银政关系优化的其它措施
7 银行公共关系的有效性
    7.1 银行公共关系的组织保障
        7.1.1 银行公共关系部
        7.1.2 银行公共关系人员
    7.2 银行公共关系调查
        7.2.1 银行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
        7.2.2 银行公共关系调查的技能
    7.3 银行公共关系策划
        7.3.1 银行公共关系策划的意义
        7.3.2 银行公共关系策划的主要内容与类型
        7.3.3 银行公共关系策划的技巧
    7.4 银行公共关系通路
        7.4.1 正确认识与处理银行媒介关系
        7.4.2 银行媒介关系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7.4.3 有效地进行银行宣传通路管理
    7.5 银行公共关系有效性的评价
        7.5.1 银行公共关系评价的宏观模型
        7.5.2 国际卡尔玛公司公关评价系统的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中外合资银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一章 导论
    一 写作背景和目的
    二 本文的研究特点和国际相关理论动态
    三 研究方法与本文结构
第二章 中外合资银行概述
    一 中外合资银行的概念界定与历史简述
        (一) 、 概念界定
        (二) 、 合资银行发展简述
    二 中外合资银行简介及最新发展动态
        (一) 、 中外合资银行概况
        (二) 、 中外合资银行最新发展动态
第三章 中外合资银行的优势分析及可行性研究
    一 合资优势的理论研究
        (一) 、 合资优势的国际理论探讨
        (二) 、 合资银行发展优势的制度分析
    二 合资优势的实证研究
        (一) 、 合资银行在中国境内享受的优待
        (二) 、 加入WTO后合资银行具有的独特优势
    三 合资层次的纵向分析
        (一) 、 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参股进而合资的可能性分析
        (二) 、 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合资的分析
        (三) 、 与城市商业银行合资的分析
第四章 中外合资银行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一 中外合资银行弊端、困境的理论分析
        (一) 、 合资弊端的理论分析
        (二) 、 合资困境的制度分析
    二 中外合资银行面临困境的实证分析
        (一) 、 市场准入方面
        (二) 、 经营管理方面的限制
        (三) 、 政策环境上的差异
        (四) 、 硬件环境上的差异
    三 中外合资银行的解困策略研究
        (一) 、 今后对合资银行实施扶持对策的几个主要侧重点
        (二) 、 目前合资银行寻求帕雷托改进的有效途径
第五章 中外合资银行未来发展战略及前景展望
    一、 未来发展战略建议
    二、 加入WTO,合资银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三、 中外合资银行的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中国改革中的企业并购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企业并购概述
    1. 企业并购的定义
        1.1 国际通用的兼并与收购概念
        1.2 我国对兼并与收购概念的定义与理解
        1.3 本文对并购的定义
    2. 西方企业并购的发展
    3. 企业并购的动因与效应
        3.1 企业并购的动因
        3.2 并购的效应
    4. 企业并购的成本与风险
        4.1 并购的交易成本
        4.2 并购的风险
第二章 改革时期中国企业并购的起源与特点
    1. 中国企业并购的背景
        1.1 理论背景
        1.2 社会经济背景
    2. 中国企业并购的发展阶段、各阶段动因及特点
    3. 企业并购在我国改革中的作用
    4. 目前企业并购在中国的地位
第三章 并购的主体问题
    1. 国有企业产权模糊构成并购的体制障碍
        1.1 多层次代理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
        1.2 对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的理论纷争
        1.3 对解决并购中国有企业产权问题的制度建议
    2. 国有企业并购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3. 企业并购中产权主体结构落差的问题
    4. 企业并购中的产权体系残缺
        4.1 我国企业并购的产权体系残缺
        4.2 国内现存的产权交易机构的现状与问题
第四章 并购中的政府行为
    1. 目前企业并购中的政府行为
    2. 并购中政府行为导致的利益冲突
        2.1 国有企业并购中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
        2.2 政府干预对企业并购的负效应
    3. 政府在并购中的地位与职能
    4. 正确行使政府在企业并购中职能的措施
第五章 并购的社会环境
    1. 政策问题
        1.1 财税政策
        1.2 金融政策
        1.3 行业管理政策问题
    2. 法律体系
        2.1 西方国家企业并购的法律体系
        2.2 我国并购的法律现状
        2.3 构建我国的并购法律环境
        2.4 我国企业并购中的法律服务
    3. 社会保障
        3.1 社会保障体系
        3.2 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
        3.3 企业并购中人员安置问题
第六章 并购的中介机构
    1. 并购中介机构的地位和作用
    2. 培育我国的并购中介机构
        2.1 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
        2.2 并购顾问公司
        2.3 并购经纪人
        2.4 商业银行
        2.5 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
第七章 跨国并购问题
    1. 跨国并购的产生与发展
        1.1 跨国并购产生的原因
        1.2 跨国并购的发展
    2. 跨国并购的利弊
        2.1 跨国并购的有利因素
        2.2 跨国并购的不利因素
        2.3 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对策及应注意的问题
    3. 外资对我国企业的并购
        3.1 外资对我国企业并购现状
        3.2 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特点
        3.3 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影响与对策
    4. 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4.1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
        4.2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4.3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未来
第八章 当前企业如何搞好并购
    1. 当前我国各种并购模式的利弊分析和经验教训
        1.1 目前我国的并购模式
        1.2 多种并购模式的存在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1.3 我国企业并购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教训
    2. 在现有条件下我国企业如何搞好并购
        2.1 我国企业并购的背景环境分析
        2.2 我国企业并购存在障碍
        2.3 我国企业并购应遵循的原则
        2.4 我国企业搞好并购的对策分析
附录Ⅰ:并购案例
    案例一:多种形式的并购──赛格模式
    案例二:反向收购、并购后的运营──万向模式
    案例三:并购动因、程序、并购后的整合、并购中的政府行为
    案例四:跨地区收购──中集模式
    案例五:并购动机、中介作用、并购后的整合
    案例六:并购动机、并购后的整合──君安投资
    案例七:收购动机、收购对象的选择、收购后的整合的反例
    案例八:强弱联合──常柴模式
    案例九:跨国并购──柯达公司购并中国感光行业案例分析
    案例十:并购的社会环境
附录Ⅱ: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6-20万资金的上佳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家庭农场的发展逻辑 ——基于山东省宁津县的案例研究[D]. 赖晓轩. 华中农业大学, 2016(05)
  • [2]当前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戴世伟. 安徽工程大学, 2014(05)
  • [3]国民政府时期银行职员的“养成”与职业生活(1927-1949)[D]. 王跃争. 华中师范大学, 2013(S2)
  • [4]报业集团子刊发展与市场化经营问题研究[D]. 翟晓娟. 暨南大学, 2008(03)
  • [5]上海小资[J]. 姜继玲. 人力资本, 2007(11)
  • [6]银行公共关系问题研究[D]. 邓俊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04)
  • [7]6-20万资金的上佳选择[J]. 周伟.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3(06)
  • [8]中外合资银行研究[D]. 隋剑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3(03)
  • [9]“甩手掌柜”——记北京中标国安防伪技术公司总经理刘树斌[J]. 刘国强. 中国防伪, 2001(05)
  • [10]中国改革中的企业并购问题研究[D]. 吴进良. 西南财经大学, 2000(01)

标签:;  ;  ;  ;  ;  

6万-20万资金的最佳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