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土坝地震响应的有效应力简化方法

估算土坝地震响应的有效应力简化方法

一、估计土坝地震反应的有效应力简化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徐志英[1](1983)在《估计土坝地震反应的有效应力简化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根据有效应力原理,提出了一种可以估计土坝地震反应的有效应力简化方法,该法不仅考虑了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随剪应变变化的非线性性质,而且考虑了振动孔隙水压力的产生对动剪切模量G的影响(软化)。利用本法可以不需电算而仅用手算求得在地震作用下土坝坝顶的最大加速度和坝的自振周期。文末举有算例。

徐志英[2](1989)在《土石坝和尾矿坝抗震分析的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较详细地评述了近年来土石坝(包括尾矿坝)动力分析的进展情况。首先回顾了土石坝动力分析的历史,指出土石坝动力分析经历了一个由一维剪切梁分析到三维有限元分析、由线弹性到非线性弹塑性、由总应力法到有效应力法的发展阶段。然后分下列4个代表性方面较详细地阐述其新进展、(1)土石坝剪切楔理论动力分析的新进展;(2)拟静力法抗震分析的新进展;(3)非线性有效应力动力分析的进展;(4)土石坝三维有效应力动力分析的进展。最后对土石坝动力分析的现状和展望发表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张锐[3](2008)在《高土石坝地震作用效应及坝坡抗震稳定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西部即将兴建的众多高土石坝大多位于强震区,确保其安全运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高土石坝的地震作用效应以及坝坡抗震稳定分析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文中分别采用二维与三维解析法和有限单元法分析了高土石坝沿坝高和坝顶河谷方向的地震加速度分布特征,最终提出了300m级高土石坝地震动态分布系数建议图。然后利用改进的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分析了地震动态分布系数对高土石坝坝坡抗震安全系数和临界滑动面的影响。利用强度折减法进行坝坡稳定分析时,根据郑颖人院士总结得出的边坡失稳时,滑动面内单元应变的突变特征,提出了塑性贯通区内最大单元等效塑性应变陡增判断准则。考虑到在坝体失稳变形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位移和变形,最后将基于更新拉格朗日方法的大变形理论引入到坝坡抗震稳定分析中,并与利用传统小变形理论求得的结果相比较。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别利用:1)基于剪切梁理论的解析法,包括反应谱法、考虑动剪切模量G与动剪应变γ非线性关系的迭代法、考虑三维效应的简化分析法。2)有限单元法,包括基于E-B非线性弹性模型的静力有限元分析程序和基于等效线性黏-弹性模型的动力有限元分析程序,对六座不同高度模型大坝以及拟建的糯扎渡、双江口高土石坝进行了沿坝高和坝顶河谷方向地震加速度分布特征研究。同时讨论了河谷斜率、地震设计烈度、坝坡率、坝型、地震动输入和坝料参数对高土石坝地震加速度分布的影响,最终提出了300m级高土石坝地震动态分布系数建议图。2.利用强度折减法数值模拟一300m土石坝在失稳过程中,通过观测发现塑性贯通区内各单元等效塑性应变具有突变且发展程度不一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塑性贯通区内最大单元等效塑性应变陡增判断准则。3.分别利用:1)考虑堆石材料非线性强度准则和土料动强度准则的极限平衡法,2)对判断准则和折减过程加以改进的强度折减法,分析了地震动态分布系数和坝料强度准则对高土石坝坝坡安全系数和临界滑动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使用地震动态分布系数建议图计算地震力时,坝体所受的地震荷载有所减小,导致土体滑动力矩相应减小,安全系数有所增加。临界滑动面的位置主要取决于坝料强度准则,地震动态分布系数的影响不大。4.高土石坝在失稳过程中,坝坡会产生较大的位移和变形。因此,引入基于更新拉格朗日方法的大变形理论,采用反映岩土材料拉压不等性的修正Drucker-Prager本构模型,对高土石坝的抗震稳定问题进行了大变形有限元分析,并与采用传统小变形理论求得的结果相比较。得出的结论是,采用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大变形理论分析高土石坝坝坡稳定问题时,计算所得的坝坡安全系数略有提高,小变形理论求得的坝坡安全系数亦可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最后讨论了修正Drucker-Prager本构模型中材料参数K、剪胀角ψ、黏聚力系数C和内摩擦角φ,以及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v对坝坡安全系数的影响。

田景元[4](2003)在《土石坝多点输入地震反应分析及相关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大尺度的土石坝等结构物由于其与外部围岩的接触面上各点的运动不同步而需进行多点输入地震反应分析的研究,1969年M.Dibaj和J.Penzien最早开始对此课题研究。由于土石坝在地震作用下的失效形式包括累积损伤破坏和过大的永久位移,本文从累积损伤和永久位移两方面研究土石坝多点输入相对单点输入地震反应有何不同,即多点效应如何,因此与多点输入分析相关的损伤值和永久位移的计算方法也在研究之列。本文的多点输入为顺河向和竖向的双向输入,附带研究了单点输入时双向地震动相关程度对反应的影响。本文在总结回顾过去工作的基础上,主要开展了如下6个方面的工作。 1、提出了基于动剪应力极值的土体损伤值计算方法。以往计算土体在不规则的动剪应力作用下的损伤值根据的是动剪应力的峰值,在时域内多点输入分析中,由于差动力的的存在,使得时程后段动剪应力不穿零而在一侧做幅度不大的波动,基于峰值的损伤值计算特别过高地估计了这段剪应力的破坏作用,过高的程度还随延时增加而增加。新方法克服了这一缺点,使得评价多点输入地震破坏作用更加合理。 2、提出了对人工合成地震动进行速度归零化的观点和方法。以往人工合成的地震波在地震结束时即地震加速度恒为零时速度不为零,这与合成地震动是“模拟输入点从静止到运动再到静止的运动过程”这一要求不一致,同时导致时域内多点输入分析时差动力过大以至算出的损伤值过大,于是本文提出了简易的地震动速度归零化方法并分析了其合理性。 3、完善了计算地震作用下土石坝的永久位移的等价节点力法中等价节点力的计算方法。本文认为多点输入的永久位移包括两部分,一是由累积损伤引起的,二是由地基永久位移附带的。经计算,第二部分相对较小可以忽略。而多点输入由累积损伤引起的永久位移可采用等价节点力法,水平面和最大静剪应力面两种等价节点力法中等价节点力的计算方法都在本文得到完善。 4、研究了时域内地震动的多点效应。若同时进行了多点地震动速度归零化和采用基于极值的损伤值计算方法,对于100米高的土石坝,多点输入与单点输入反应十分接近。对于240米高的超大型土石坝,坝体内永久位移和损伤值较大的部位多点输入的反应量较小,这是多点输入反应的特点或说多点效应。另外,多点效应也包括坝基部位的最大动剪应力和损伤值偏大这一效应。多点地震动的同步性越差,如地震波视波速越小,多点效应就越明显。用内差法合成的地震动输入情况下多点效应弱一些,但仍能体现多点效应。 5、研究了频域内地震动的多点效应,并对计算过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简化,即只需要计算输入地震动功率谱矩阵从大到小排列的前4个特征值所对应的地震动的动力反应。频域内多点效应与时域内有不一致的地方,即对于240米高的超大型坝,摘要对于竖向永久位移最大的坝顶部位和损伤值原本就比较高的坝顶及斜坡部位,频域内多点输入比单点输入的永久位移和损伤值反应要大些。不一致的原因在于频域内多点作用是通过拟静应力实现的。拟静力法假设了地基位移引起坝体内节点产生位移的过程是不需要时间的,‘这不符合实际。因此建议多点效应以时域内的为准。 6、研究了单点输入时水平和竖向的相关程度与反应的关系。对于240米高的超大型土石坝,相关程度越小,坝顶竖向永久位移和易破坏单元的损伤值越大,当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强度接近时,这一规律更明显。时域和频域内这一规律是一致的。 本文的多点输入地震反应的结论可供土石坝抗震设计时参考,提出的新方法以及进一步完善后的原方法可应用到岩土工程相关领域,基于不规则动应力极值的损伤值计算方法有应用到机械等其它领域的前景。

庞锐[5](2019)在《高面板堆石坝随机动力响应分析及基于性能的抗震安全评价》文中指出我国西部地区水能资源丰富,一批200~300m级高面板堆石坝在此地区建设或拟建,但是本区域处于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地震带,地质条件相对复杂且地震烈度较高,地震活动相对频繁,因此地震作用下的大坝安全性研究意义重大。目前尚未出现经受强震考验的200m以上的高坝为抗震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因而深入研究地震特别强震作用下的高面板堆石坝抗震安全具有突出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基于性能的抗震安全评价方法可以全面地、深入地分析地震作用下结构性能的变化,有效估计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危险性,逐渐在很多工程领域应用发展,但是对土石坝尤其高面板堆石坝的抗震安全评价,目前仍主要采用传统的确定性分析方法,基于性能的抗震安全评价还刚刚起步,尤其针对高面板堆石坝还鲜有研究,主要需要注意三方面问题:结构在地震下真实的响应性态应该从有效的抗震分析模型和方法中表现出来,实际工作中应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和从概率角度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合理的性能指标和定量化的性能目标是抗震安全评价的前提和基础。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随机动力学角度出发,在系统考虑地震动随机性、筑坝材料参数不确定性和地震动-材料参数耦合随机性等随机因素的基础上,联合先进的高土石坝静、动力数值模拟方法和概率分析方法,力图从随机动力和概率角度建立基于性能的高面板堆石坝抗震安全评价方法。先后构建了基于水工抗震规范谱的随机地震动生成方法,建立了高维随机参数样本生成方法和地震动-材料参数耦合随机样本生成方法,结合精细化的非线性有限元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法和易损性分析方法等,从随机动力和概率角度揭示了高面板堆石坝地震响应特性,考虑坝体变形、防渗体安全和坝坡稳定三个方面,建议了高面板堆石坝抗震安全评价性能指标并提出了相应的具有概率保证的性能水准,最终建立了多地震强度-多性能目标-破坏概率性能关系,初步形成了基于性能的抗震安全评价框架,为高面板堆石坝抗震设计以及极限抗震能力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在总结土石坝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基础上,指出结合有效的概率分析方法建立基于性能的抗震安全评价方法的必要性。评述了现有土石坝随机动力响应和传统概率分析方法的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详细阐述了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求解流程;建立了基于谱表达-随机函数的随机地震动模型和基于GF-偏差优化选点技术的高维随机变量生成方法,通过随机动力和概率分析,验证了其结合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法用于非线性复杂岩土工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后续高面板堆石坝随机地震响应分析与基于性能的抗震安全评价奠定了基础。(第二章)(2)结合高面板堆石坝弹塑性分析,揭示了随机地震动作用下大坝动力响应和概率特性,建立了基于性能的抗震安全评价方法。首先,基于正交展开理论和谱表达-随机函数方法,引入强度-频率非平稳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生成了具有完备概率特征的同一集系地震动加速度样本时程;然后,结合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法和广义塑性模型,从随机动力和概率角度,揭示了坝体加速度、变形和面板应力响应特征和分布规律,表明地震动随机性对大坝响应有较大影响,为高面板堆石坝的地震响应和极限抗震能力分析提供参考;最后,基于坝体变形和防渗体安全两个方面,建议了合理的性能指标并划分了相应的性能水准,结合易损性分析初步建立了基于性能的高面板堆石坝抗震安全评价方法。(第三章)(3)从随机动力和概率角度研究了材料参数随机性对高面板堆石坝动力响应和抗震安全性的影响。首先,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挑选出弹塑性模型参数主要随机变量进行随机动力和概率分析:然后,基于GF-偏差选点优化方法生成弹塑性随机参数样本;最后,揭示了材料参数随机性与地震动随机性的异同点,并对比了随机参数不同分布类型的影响,指出确定性地震动激励下,考虑材料参数随机性的必要性,以及分布类型对大坝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第四章)(4)系统研究了地震动-材料参数耦合随机作用下高面板堆石坝随机动力响应和概率分布规律,完善了基于性能的抗震安全评价框架。首先,结合谱表达-随机函数和材料参数随机变量,同时生成随机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和随机材料参数样本;然后,详细研究了地震动-材料参数耦合随机作用下高面板堆石坝随机动力响应和概率特性,并与地震动随机性、材料参数随机性引起的地震响应随机动力和概率结果对比,揭示了不同随机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建立了不同地震动强度作用下,考虑地震动-材料参数耦合随机性的多地震强度-多性能目标-超越概率的性能关系和易损性曲线,完善了基于性能的抗震安全评价框架。(第五章)(5)研究了三维高面板堆石坝随机动力响应规律,重点探讨了基于超应力体积比结合超应力累积时间的面板破坏性能指标和性能水准,进一步完善了基于性能的抗震安全评价框架。首先,基于上述研究成果,考虑地震动随机性,结合三维弹塑性分析和概率分析,从随机动力角度揭示了坝体加速度、变形和面板应力的变化和分布规律,响应分布规律和范围对高面板堆石坝抗震安全评价和极限抗震能力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然后,初步探究和建议了基于面板超应力体积比结合累积时间的面板抗震安全评价性能指标和性能水准;最后,结合三维弹塑性随机动力分析结果,构建了基于坝体变形和防渗体安全的抗震安全评价框架。(第六章)(6)针对坝坡稳定,结合考虑堆石料软化效应的有限元动力时程分析法,从随机动力和概率角度系统探究了多随机因素下基于性能的高面板堆石坝坝坡稳定抗震安全评价框架。首先,通过随机动力和概率分析,揭示了地震尤其强震作用下,堆石料软化效应对坝坡稳定会产生重大影响,并表明了单纯从最小安全系数角度考察坝坡稳定的不合理性;然后,基于安全系数、安全系数超限累积时间和累积滑移量三个性能指标,探究并对比了考虑地震动随机性、材料参数不确定性和地震动-材料参数耦合随机性的坝坡稳定动力响应规律,随机动力和概率分析结果表明,三类随机性对坝坡稳定都有一定程度影响,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各类不确定性因素对坝坡稳定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性能评价标准;最后,建议了基于超限累积时间和累积滑移量的坝坡稳定安全评价性能水准,建立了考虑不同随机因素下多地震强度-多性能目标-超越概率性能关系和易损性曲线,进一步完善了基于性能的高面板堆石坝抗震安全评价框架。(第七章)

李湛[6](2006)在《土石坝地震永久变形及抗震稳定性数值分析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西北与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水利水电资源,同时这些地区的河谷条件、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极度复杂,且一般位于高烈度地震活动区。随着我国西北大开发战略计划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高坝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基础设施正在建设或正处于规划与设计中。土石填筑坝能够有效地就地利用当地筑坝材料,能够适宜于不良地基与河谷条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往往是一种安全经济、具有潜力的坝型。同时在海岸防护与防洪加固中修建了大量的堤坝、河堤与岸堤。但是复杂条件下土石填筑坝的抗震性能与抗震安全性评价一直是设计与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目前仍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传统上所采用的拟静力分析方法存在其固有的缺陷,而目前正在发展的有限元动力分析方法尚不成熟而无法在工程实际中推广应用,单凭拟静力抗滑稳定性安全系数无法判断土石填筑坝与堤坝的实际抗震安全度与可靠性,而基于地震永久变形或地震滑移量的堤坝动力稳定性评价方法目前尚不完善而未达到工程实用阶段,因此必须发展理论上合理、工程上实用的土石坝抗震性能分析方法与抗震稳定性评价方法,这不仅对于促进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对于改进土石填筑坝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为此,为了有效地改进这些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等手段对于土石填筑坝地震永久变形分析方法与抗震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而系统的探索,主要研究工作包括: 1.基于传统的解析型一维剪切条模型,提出了土石坝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的离散型剪切条模型。首先将坝体沿坝高离散为一系列具有不同剪切刚度与阻尼比等参数的层状体系,建立了各层的振动控制方程及其初边值条件,进而运用数学物理方程方法进行了数学求解,确定了体系的振动特性,并根据振型分解法和Duhamel积分确定了坝体地震动力响应的线性解答。进而采用等价线性化方法考虑坝料的动力非线性性质,通过对线弹性响应的反复迭代计算使得各层土的剪切模量和阻尼比与其相应的剪应变水平相协调,确定了与非线性坝体系统相等效的线性解答,并以此所得到的地震响应作为非线性地震响应的近似解。最后分别以均质土坝和心墙坝作为算例,进行了具体数值计算,并将所得结果与有限元数值解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证了所建议分析方法与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及适用性。由此表明:离散型剪切条法可以作为一种工程实用分析方法,为土石坝抗震性能简化分析、方案论证阶段的多工况对比计算或工程设计初步阶段的抗震优化设计提供一种简便工具。

吴兆营[7](2002)在《土石坝地震稳定性分析及其应用》文中提出本文从理论和工程实际入手,对土石坝地震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 文章首先回顾了土石坝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发展,对几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客观评述,然后详细说明了一种土石坝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步骤,以及分析所需要的土力学参数、变形参数的测试方法。 在对土石坝地震稳定性分析程序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作者编制了该分析程序的一些前、后处理程序。借助于ANSYS前处理程序和Winsurf绘图功能,用VB6.0语言编制了用于进行坝体—坝基模型有限元网格自动划分的前处理程序和能够绘制各种应力等值线或坝体变形图的后处理程序;编制了进行土石坝地震稳定性分析所需要的数据文件集成程序。计算分析表明,改善后的土石坝地震稳定性分析程序具有更高的实用性,不仅便于进行结果分析,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程工期。 本文利用简化均质坝体—坝基体系模型,用已有程序及波动显式有限元结合多次透射公式的解耦算法计算了在脉冲地震动作用下该坝体模型的动力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原有程序虽然采用的是结构分析中的振动解法,但从土坝地震稳定性分析角度而言,原来程序的算法及边界处理是可行的,可以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对于大型坝体的动力反应分析或三维问题,应采用计算效率和精度更高的显式解耦的波动数值求解技术,这应该是未来发展趋势所在。 接下来文章用传统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对二龙山水库土坝进行了地震稳定性分析。给出该土坝在三级地震动水平作用下的分析结果,并对该土坝的地震稳定性做了初步评价。 本文最后对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做了展望。

王兰民,唐毅,袁中夏[8](2001)在《第4届国际岩土地震工程和土动力学进展大会论文综述》文中指出第4届国际岩土地震工程和土动力学进展大会于2001年3月26—31日在美国圣地亚哥成功召开,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大会共接受了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286篇论文,并以光盘出版了论文集.这些论文可归为三大类:新进展和实践报告、特别报告和分属11个主题的分会论文.本文按分类和主题综述了会议论文中的主要进展,以期与同行共享.

陈国兴,谢君斐,张克绪[9](1994)在《土坝震害和抗震分析评述》文中提出本文广泛收集了我国土坝震害的典型资料,对其震害机理作了初步分析,并指出,地震永久变形的大小是土坝地震稳定性的一个适宜的定量度量。另外,本文扼要评述了土坝抗震分析的现状及其各类分析方法的适用条件。

林宇亮[10](2011)在《岩土构筑物抗震动力特性及地震动土压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无砟轨道单线铁路路堤为原型,设计和完成了4种压实度和2种加筋形式路堤结构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并建立了路堤数值模型,完成了振动台试验主要工况的模拟;开展了加筋格宾挡墙、绿色加筋格宾挡墙、柔性网面土工格栅挡墙等新型加筋土结构的力学特性和抗震动力特性的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采用水平层分析法对现行抗震规范中用于地震动土压力计算的Mononobe-Okabe公式进行了拓展和补充。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完成了4种压实度(95%、93%、90%和87%)和2种加筋形式(加筋2层和加筋4层)路堤结构的振动台模型试验设计。根据相似原理,推导了路堤振动台试验相似关系,确定了模型试验的模拟材料,开展了填料的大型三轴试验及其他常规土工试验,得到了填料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2)以95%压实度路堤振动台试验成果为例,分析了路堤动力特性参数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了不同地震波和不同地震动强度激励下的路堤水平加速度响应、垂直加速度响应、动土压力响应、动位移响应等内容,并分析了地震动类型、地震动强度、多向输入、时间压缩比等因素对水平和垂直加速度放大倍数的影响。同时结合路堤动力特性试验结果,从时域和频域的角度分析了地震波在路堤中的传播特性。测试了震陷变形和侧向残余变形,得出了震陷变形和侧向残余变形的分布特点。并通过FLAC3D建立了振动台试验的数值模型,模拟了振动台试验主要加载工况,数值模拟结果可作为试验结果的补充和验证。(3)完成了压实度为95%、91%、87%和83%以及加筋2层和加筋4层路堤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得到了不同压实度和不同加筋形式路堤动力特性参数,分析了路堤动力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比和分析了不同压实度和不同加筋形式路堤水平和垂直加速度放大倍数分布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动土压力响应特性、动位移响应特性,以及路堤震陷变形和侧向残余变形的分布特点,并研究了压实度、加筋形式等因素对残余变形的影响。通过FLAC3D建立了不同压实度和不同加筋形式路堤的数值模型,模拟了振动台试验主要加载工况,并将数值模拟结果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4)通过拉伸试验研究和对比了不同加筋土筋材的拉伸力学特性。以红砂岩为填料,开展了格宾网和土工格栅的界面摩擦特性拉拔试验研究。通过在挡墙顶部施加不同荷载水平的循环加卸载,研究了加筋格宾挡墙、绿色加筋格宾挡墙、柔性网面土工格栅挡墙等3种新型加筋土结构的承载力特性。通过施加不同幅值和频率的动力荷载,研究了这3种新型加筋土结构的动变形特性。通过施加不同类型和不同强度的水平地震动激励,研究了这3种新型加筋土结构的抗震动力特性。研究表明,新型加筋土结构有优良的构造措施,且为柔性结构,当遭遇强烈地震时能消耗大量地震能量,具备良好的变形特性。(5)基于Mononobe-Okabe的破裂面假设,采用水平层分析法推导了地震作用下主动和被动土压力合力及其作用点位置、土压力强度分布情况的解析解,采用图解法得到了主动和被动土压力临界破裂角的显式解答。提出了求解主动土压力裂缝深度的迭代计算方法。推导的主动和被动土压力公式考虑了水平地震系数、垂直地震系数、墙背倾角、填料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填料与墙背的粘结力和外摩擦角、均布超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对这些影响因素作了参数分析。通过与已有的主动和被动土压力公式比较表明,在相应的简化条件下,动土压力公式与已有土压力公式是完全一致的;并结合算例,证实了公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6)根据所推导的地震条件下主动和被动土压力公式,基于Visual Basic 6.0开发了地震动土压力计算程序。

二、估计土坝地震反应的有效应力简化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估计土坝地震反应的有效应力简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3)高土石坝地震作用效应及坝坡抗震稳定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土石坝地震震害简述
    1.3 土石坝地震动态特性研究综述
        1.3.1 剪切梁法
        1.3.2 有限元法
        1.3.3 土石坝地震动态特性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土石坝坝坡抗震稳定分析综述
        1.4.1 极限平衡法
        1.4.2 土石料动强度准则
        1.4.3 有限元法
    1.5 文章的组织结构
2 高土石坝地震动态特性解析法分析
    2.1 引言
    2.2 反应谱法
        2.2.1 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2.2.2 地震反应计算
        2.2.3 地震加速度组合
        2.2.4 计算步骤
        2.2.5 算例
    2.3 考虑G~γ非线性关系的迭代法
        2.3.1 土的动力性质
        2.3.2 筑坝堆石料的动力特性
        2.3.3 计算步骤
        2.3.4 算例
    2.4 考虑三维效应的简化解析方法
        2.4.1 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2.4.2 地震反应计算
        2.4.3 计算步骤
        2.4.4 算例
    2.5 地震设计烈度影响
    2.6 300m级高土石坝地震动态分布系数建议图
    2.7 小结
3 高土石坝地震动态特性有限元分析
    3.1 引言
    3.2 有限元程序简介
        3.2.1 静力有限元程序
        3.2.2 动力有限元程序
        3.2.3 计算步骤
    3.3 模型计算
        3.3.1 二维分析
        3.3.2 三维分析
    3.4 影响因素分析
        3.4.1 坝坡率影响分析
        3.4.2 坝型影响分析
        3.4.3 地震动输入影响分析
        3.4.4 坝料参数影响分析
        3.4.5 地震设计烈度分析
    3.5 工程实例分析
        3.5.1 工程实例1
        3.5.2 工程实例2
        3.5.3 结果分析
    3.6 小结
4 高土石坝抗震稳定极限平衡分析
    4.1 引言
    4.2 极限平衡法
        4.2.1 瑞典圆弧法
        4.2.2 简化Bishop法
        4.2.3 简化Janbu法
        4.2.4 Morgenstern-Price法
    4.3 安全系数的定义
    4.4 最危险滑动面搜索
    4.5 实例计算
        4.5.1 堆石料非线性强度准则
        4.5.2 土料Seed动强度准则
        4.5.3 坝体蓄水的处理
        4.5.4 算例1
        4.5.5 算例2
        4.5.6 算例3
        4.5.7 结果分析
    4.6 小结
5 高土石坝抗震稳定强度折减法分析
    5.1 引言
    5.2 ABAQUS软件
        5.2.1 简介
        5.2.2 ABAQUS中非线性问题的处理
        5.2.3 有限元基本方程
    5.3 边坡失稳判据的讨论
        5.3.1 强度折减技术
        5.3.2 折减过程的改进
        5.3.3 算例和分析
    5.4 塑性贯通区内最大单元等效塑性应变陡增判断准则
    5.5 实例计算
        5.5.1 算例1
        5.5.2 算例2
        5.5.3 算例3
        5.5.4 结果分析
    5.6 强度折减法计算精度分析
    5.7 小结
6 基于大变形有限元的高土石坝抗震稳定分析
    6.1 引言
    6.2 大变形问题的有限元方程
        6.2.1 物体运动和变形的两种描述
        6.2.2 物体内应力、应变度量
        6.2.3 虚功方程的推导
        6.2.4 有限元方程的建立
    6.3 修正Drucker-Prager模型
        6.3.1 屈服准则
        6.3.2 输入参数
    6.4 实例计算
        6.4.1 计算参数
        6.4.2 观测单元的布置
        6.4.3 计算结果及分析
    6.5 参数影响讨论
        6.5.1 参数K影响讨论
        6.5.2 剪胀角ψ影响讨论
        6.5.3 变形参数(E、υ)影响讨论
        6.5.4 黏聚力系数C和内摩擦角φ影响讨论
    6.6 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以及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创新点摘要
致谢

(4)土石坝多点输入地震反应分析及相关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土石坝多点输入地震反应研究的必要
    1.2 土石坝单点输入地震反应分析研究现状
        1.2.1 液化分析
        1.2.3 永久位移分析
        1.2.3 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1.3 多点输入地震反应分析的研究现状
        1.3.1 行进波输入阶段
        1.3.2 台网观测和对地震动空间随机场的研究
        1.3.3 空间相关多点地震动的合成和多点输入时域内分析
        1.3.4 多点输入频域内分析
        1.3.5 结构物多点输入反应室内模拟试验和现场试验
    1.4 以往研究工作的不足
        1.4.1 多点地震动的合成
        1.4.2 复杂应力状态的“等效”处理
        1.4.3 永久位移分析
        1.4.3 其它方面土石坝多点输入地震反应研究的不足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多点、多向地震动人工合成研究
    2.1 多点、多向地震动人工合成方法概述
        2.1.1 平稳自功率谱模型
        2.1.2 平稳互功率谱模型
        2.1.3 平稳多点、多向地震动的合成
        2.1.4 非平稳多点、多向地震动的合成
    2.2 人造地震动的速度归零化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震多点输入条件下土石坝的损伤反应
    3.1 土石坝静动力有限元分析
        3.1.1 土石坝静力非线形有限元分析
        3.1.2 将外水压力转化为节点力的新方法
    3.2 土石坝时域内多点输入地震反应分析
        3.2.1 多点输入地震反应机理剖析
        3.2.2 多点输入动力方程的Wilson-θ法求解
        3.2.3 剪切模量G与阻尼比λ的迭代
    3.3 基于极值的不规则动剪应力损伤值等效转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震动在土石坝永久位移等方面的多点效应
    4.1 等价节点力法计算由累积损伤引起的永久位移
        4.1.1 水平面等价节点力法中等价节点力的计算方法
        4.1.2 最大静剪应力面等价节点力法中等价节点力的计算方法
    4.2 地震在土石坝永久位移等方面的多点效应
        4.2.1 由地基永久位移附带的永久位移
        4.2.2 各点地震动的同步性对土石坝地震多点效应的影响
        4.2.3 不同次地震动、以不同点为参照节点对多点效应的影响
        4.2.4 以多点效应对内差法合成多点地震动的效果进行反分析
        4.2.5 地震动空间随机场与其它计算条件对反应影响程度的对比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土石坝频域内多点输入地震反应分析
    5.1 土石坝单点输入频域内地震反应分析
        5.1.1 单点输入反应量功率谱的求法
        5.1.2 等价剪应变及其与等价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协调
        5.1.3 损伤值的求法
        5.1.4 永久位移及可靠性分析
    5.2 土石坝多点输入频域内地震反应分析
        5.2.1 多点输入反应量功率谱的求法
        5.2.2 几类特殊多点输入情况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附录: 合成多点地震动的Matlab 5.3程序
参考文献

(5)高面板堆石坝随机动力响应分析及基于性能的抗震安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我国水电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1.1.2 面临的问题与研究的必要性
    1.2 基于性能的抗震安全设计
        1.2.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基本概念
        1.2.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提出与发展
    1.3 基于性能的大坝抗震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1.3.1 混凝土坝
        1.3.2 土石坝
    1.4 面板堆石坝地震响应数值分析
        1.4.1 面板堆石坝动力反应分析方法
        1.4.2 面板堆石坝筑坝材料动力特性
    1.5 高面板堆石坝抗震安全评价性能指标和目标
        1.5.1 坝体变形
        1.5.2 坝坡稳定
        1.5.3 防渗体面板安全
    1.6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和内容
        1.6.1 存在主要问题
        1.6.2 本文主要思路和工作
2 土石坝地震响应概率分析方法
    2.1 引言
    2.2 土石坝地震响应中的不确定性
        2.2.1 地震动随机性
        2.2.2 堆石料参数不确定性
    2.3 概率分析方法
        2.3.1 破坏概率定义
        2.3.2 一次二阶矩法
        2.3.3 蒙特卡洛法
        2.3.4 响应面法
    2.4 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法
        2.4.1 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
        2.4.2 概率空间离散代表点选取方法
        2.4.3 概率密度演化方程数值求解方法
    2.5 非平稳随机地震动模型
        2.5.1 改进的Clough-Penzien功率谱模型
        2.5.2 基于谱表达-随机函数的随机地震动生成
    2.6 动力可靠度概率分析
    2.7 算例验证和应用
        2.7.1 基于解析解的验证
        2.7.2 基于Duffing振子的验证
        2.7.3 基于多层边坡随机动力和概率分析的验证
        2.7.4 基于面板堆石坝随机动力和概率分析的验证
    2.8 地震易损性分析
    2.9 本章小结
3 考虑地震动随机性的高面板堆石坝随机动力分析
    3.1 引言
    3.2 计算本构模型
        3.2.1 堆石料广义塑性静、动力统一模型
        3.2.2 广义塑性接触面模型
    3.3 地震动输入方法
    3.4 高面板堆石坝随机动力响应和概率分析
        3.4.1 有限元模型和材料参数信息
        3.4.2 坝体加速度
        3.4.3 坝体变形
        3.4.4 面板应力
    3.5 基于性能的高面板堆石坝抗震安全评价初步探究
        3.5.1 坝体变形
        3.5.2 面板防渗体安全
    3.6 本章小结
4 考虑材料参数不确定性的高面板堆石坝随机动力分析
    4.1 引言
    4.2 高面板堆石坝弹塑性材料参数随机变量确定
    4.3 高面板堆石坝随机动力响应和概率分析
        4.3.1 基本信息
        4.3.2 坝体加速度
        4.3.3 坝体变形
        4.3.4 面板应力
        4.3.5 基于性能的抗震安全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考虑地震动-材料参数耦合随机性的高面板坝随机动力分析
    5.1 引言
    5.2 基本信息
    5.3 高面板堆石坝随机动力响应和概率分析
        5.3.1 坝体加速度
        5.3.2 坝体变形
        5.3.3 面板应力
    5.4 基于性能的高面板堆石坝抗震安全评价
    5.5 本章小结
6 三维高面板堆石坝随机地震响应和性能安全评价
    6.1 引言
    6.2 高面板堆石坝基本信息
    6.3 高面板堆石坝随机动力响应和概率分析
        6.3.1 坝体加速度
        6.3.2 坝体变形
        6.3.3 面板超应力体积比和超应力累积时间
    6.4 基于性能的高面板堆石坝抗震安全评价
        6.4.1 坝体变形
        6.4.2 面板防渗体安全
    6.5 本章小结
7 高面板堆石坝坝坡稳定随机动力分析和性能安全评价
    7.1 引言
    7.2 考虑堆石料软化的动力有限元时程分析法
        7.2.1 坝坡有限元动力稳定分析方法
        7.2.2 堆石料软化
    7.3 基于随机动力和概率分析的堆石料软化特性影响
        7.3.1 计算基本信息
        7.3.2 计算结果分析
        7.3.3 小结
    7.4 高面板堆石坝抗剪强度参数统计分析
    7.5 考虑地震动随机性的坝坡稳定性能安全评价
        7.5.1 基本信息
        7.5.2 高面板堆石坝坝坡稳定随机动力分析
        7.5.3 基于性能的坝坡稳定安全评价
    7.6 考虑抗剪强度参数不确定性的坝坡稳定随机动力分析
        7.6.1 基本信息
        7.6.2 安全系数
        7.6.3 安全系数超限累积时间
        7.6.4 累积滑移量
    7.7 考虑地震动-抗剪强度参数耦合随机性的坝坡稳定性能安全评价
        7.7.1 基本信息
        7.7.2 安全系数
        7.7.3 安全系数超限累积时间
        7.7.4 累积滑移量
        7.7.5 安全系数超限累积时间与累积滑移量关系讨论
    7.8 本章小结
8 结论和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土石坝地震永久变形及抗震稳定性数值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土石坝抗震稳定分析方法概述
        1.2.1 土石坝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1.2.2 土石坝抗滑稳定分析
        1.2.3 土石坝及地基液化稳定分析
        1.2.4 土石坝地震永久变形分析
    1.3 土石坝抗震稳定分析方法评述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2 论文的技术路线
        1.4.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土石坝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的离散型剪切条计算模型研究
    2.1 引言
    2.2 土石坝线弹性地震响应分析的离散型剪切条模型
        2.2.1 分析模型与基本假定
        2.2.2 振动特性
        2.2.3 地震动力响应
        2.2.4 算例及其分析
    2.3 土石坝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的离散型剪切条模型
        2.3.1 土的动力本构模型
        2.3.2 等价线性化分析方法
        2.3.3 土石坝非线性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的离散型剪切条模型
    2.4 土石坝非线性地震动力响应的对比分析
        2.4.1 计算参数
        2.4.2 结果及其分析
    2.5 基于反应谱法的土石坝地震动力响应简化分析方法
        2.5.1 分析原理
        2.5.2 算例与分析
    2.6 小结
第三章 土石坝拟静力抗震稳定分析的非线性有限元法
    3.1 引言
    3.2 强度折减弹塑性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
        3.2.1 基于强度折减概念的安全系数定义
        3.2.2 强度折减弹塑性有限元法
        3.2.3 失稳判据
        3.2.4 大型通用软件ABAQUS及其应用
    3.3 土石坝抗震稳定分析有限元静力法
        3.3.1 土石坝抗震计算静力法的基本原理
        3.3.2 算例及其分析
    3.4 基于规范法的土石坝拟静力抗震稳定分析
        3.4.1 地震惯性力的确定方法及其评价
        3.4.2 基于有限元法的坝体拟静力稳定性分析
        3.4.3 渗流作用力
        3.4.4 考虑渗流效应的土石坝抗震稳定分析
        3.4.5 拟静力地震总应力法
        3.4.6 拟静力地震有效应力法
    3.5 基于地震响应分析的土石坝拟静力抗震稳定分析
        3.5.1 土石坝地震动力反应分析
        3.5.2 地震惯性力
        3.5.3 土石坝拟静力抗震分析
    3.6 土石坝拟静力抗震稳定性分析的对比计算
        3.6.1 计算参数
        3.6.2 结果及其分析
    3.7 小结
第四章 土石坝地震动力稳定性及坝坡滑移量分析
    4.1 引言
    4.2 土石坝拟静力稳定性的动力响应分析
        4.2.1 潜在滑动体的平均地震响应
        4.2.2 土的强度的循环退化效应
        4.2.3 对于圆弧滑动面的简化Bishop法
        4.2.4 对于非圆弧滑动面的改进简化Bishop法
    4.3 土石坝坝坡地震滑移量估算
        4.3.1 基本原理
        4.3.2 圆弧滑动面的地震滑移量估算方法
        4.3.3 沿光滑渐变曲面的地震滑移量估算方法
        4.3.4 圆弧滑动面的算例分析
        4.3.5 光滑渐变曲面滑动面的算例分析
    4.4 考虑强度退化效应的土石坝地震滑移量估算
        4.4.1 计算方法
        4.4.2 算例分析
    4.5 竖向地震加速度作用对土石坝抗震性能影响的分析
        4.5.1 竖向地震加速度影响的现有考虑方法
        4.5.2 正弦波激励下坝体的抗震性能分析
        4.5.3 地震激振下坝体的抗震性能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地震作用下土石坝整体变形计算方法
    5.1 引言
    5.2 残余应变与残余孔隙水压力的经验模式
        5.2.1 无粘性土的残余应变和孔隙水压力及其经验模式
        5.2.2 粘性土的残余应变和孔隙水压力及其经验模式
    5.3 等效结点力—逐步软化有限元分析模型
        5.3.1 地震整体变形计算原理
        5.3.2 等效结点力—逐步软化有限元方法
    5.4 地震作用下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5.4.1 循环荷载作用下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5.4.2 与其它整体变形分析模型的比较
        5.4.3 循环荷载下粘性土的经验本构模型
    5.5 等效地震结点力
    5.6 地震永久变形计算
    5.7 算例及其分析
        5.7.1 计算参数
        5.7.2 结果及其分析
    5.8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及完成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项目
创新点摘要
致谢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7)土石坝地震稳定性分析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土石坝震害形式及震害实例
        1.1.2 土石坝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
        1.1.3 土石坝地震稳定性近年研究概况
    1.2 土石坝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评述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土石坝地震稳定性分析
    2.1 程序简介
        2.1.1 静力场分析程序
        2.1.2 地震稳定性分析程序
    2.2 动力稳定性分析
        2.2.1 最大往返剪切作用面
        2.2.2 坝料和坝基土的动强度试验和液化试验
        2.2.3 土单元破坏或液化判断
        2.2.4 破坏或液化判别方法
        2.2.5 坝体-坝基体系整体稳定性分析
    2.3 地震引起的坝体-坝基体系永久变形分析
        2.3.1 整体变形分析方法概述
        2.3.2 单元应变势
        2.3.3 等价结点力模型法
        2.3.4 永久变形计算方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土的力学参数实验室测定方法
    3.1 土的静力学参数及静强度试验测定
        3.1.1 静三轴试验原理
        3.1.2 试验方法
        3.1.3 土的静强度数据整理
        3.1.4 邓肯-张模型参数试验确定方法
    3.2 土的动力特性试验测定
        3.2.1 试验目的
        3.2.2 土的动强度试验测定
        3.2.3 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测定
        3.2.4 等效线性化模型参数试验测定
    3.3 土单元永久变形计算参数试验确定
        3.3.1 试验方法
        3.3.2 永久变形计算参数数据整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石坝地震反应分析计算方法
    4.1 静力有限元分析
        4.1.1 静力非线性本构关系-----邓肯-张模型
        4.1.2 静力有限元求解方程
        4.1.3 边界处理
        4.1.4 算例分析
    4.2 地震反应有限元分析
        4.2.1 动力非线性本构关系-----等效线性化模型
        4.2.2 动力有限元求解方程
        4.2.3 边界处理和荷载输入
        4.2.4 算例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土石坝地震稳定性分析程序前后处理
    5.1 概述
    5.2 前处理部分
        5.2.1 ANSYS简介
        5.2.2 ANSYS中建模的典型步骤
        5.2.3 ANSYS前处理生成的数据格式
        5.2.4 土石坝地震稳定性分析所要求的数据格式
        5.2.5 格式转换
        5.2.6 格式转换实例
    5.3 后处理部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二龙山水库土坝地震稳定性分析
    6.1 概述
    6.2 二龙山水库土坝动力稳定性分析
        6.2.1 准备工作
        6.2.2 动力稳定性分析
    6.3 二龙山水库土坝地震稳定性分析综合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岩土构筑物抗震动力特性及地震动土压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地震灾害概况
        1.1.2 本文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土构筑物地震反应特性理论研究
        1.2.2 岩土构筑物地震反应特性试验研究
        1.2.3 加筋土结构抗震动力特性研究
        1.2.4 地震动土压力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铁路路堤地震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设计
    2.1 概述
    2.2 振动台主要技术指标
    2.3 模型试验相似关系设计
        2.3.1 相似理论
        2.3.2 铁路路堤振动台试验的相似关系
    2.4 模型试验填料及其物理力学特性
    2.5 铁路路堤模型设计
        2.5.1 模型箱设计
        2.5.2 不同压实度路堤模型
        2.5.3 加筋路堤模型
        2.5.4 元器件及其布置情况
        2.5.5 模型安装与试验
    2.6 试验加载方案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铁路路堤地震动力反应与数值模拟
    3.1 概述
    3.2 铁路路堤动力特性分析
        3.2.1 试验分析理论
        3.2.2 铁路路堤动力特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铁路路堤地震动力反应特性
        3.3.1 水平加速度反应
        3.3.2 垂直加速度反应
        3.3.3 动土压力响应
        3.3.4 水平动位移响应
    3.4 路堤地震残余变形
        3.4.1 路堤变形模式
        3.4.2 路堤震陷变形
        3.4.3 路堤侧向残余变形
    3.5 路堤破坏与抗震性能
    3.6 振动台试验的数值模拟验证
        3.6.1 路堤数值模型的建立
        3.6.2 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的比较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压实度及加筋路堤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
    4.1 概述
    4.2 不同压实度路堤动力特性分析
    4.3 不同压实度路堤地震动力反应分析
        4.3.1 不同压实度路堤试验现象描述
        4.3.2 不同压实度路堤水平加速度反应
        4.3.3 不同压实度路堤垂直加速度反应
        4.3.4 不同压实度路堤动土压力响应
        4.3.5 不同压实度路堤水平动位移响应
    4.4 不同压实度路堤地震残余变形
        4.4.1 不同压实度路堤震陷变形
        4.4.2 不同压实度路堤侧向残余变形
    4.5 不同压实度路堤地震动力反应的数值模拟对比研究
        4.5.1 不同压实度路堤的数值模型
        4.5.2 不同压实度路堤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对比
    4.6 加筋路堤动力特性分析
    4.7 加筋路堤地震动力反应分析
        4.7.1 加筋路堤水平加速度反应
        4.7.2 加筋路堤垂直加速度反应
        4.7.3 加筋路堤动土压力响应
        4.7.4 加筋路堤水平动位移响应
    4.8 加筋路堤地震残余变形
    4.9 加筋路堤地震动力反应的数值模拟对比研究
        4.9.1 加筋路堤的数值模型
        4.9.2 加筋路堤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对比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加筋土结构及其抗震动力特性
    5.1 概述
    5.2 筋材拉伸力学特性
        5.2.1 拉伸试验概况
        5.2.2 筋材拉伸力学特性分析
        5.2.3 拉伸曲线模拟
        5.2.4 筋材在约束条件下的变形方程
    5.3 筋土界面摩擦特性
        5.3.1 筋土界面摩擦特性试验方法
        5.3.2 筋材的拉拔试验概况
        5.3.3 拉拔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新型加筋土结构的承载力特性
        5.4.1 试验概况
        5.4.2 结果与分析
    5.5 新型加筋土结构的动变形特性与动力分析
        5.5.1 试验概况
        5.5.2 结果与分析
        5.5.3 加筋土结构动力分析
    5.6 新型加筋土结构的地震动力响应
        5.6.1 试验概况
        5.6.2 结果与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地震动土压力水平层分析法
    6.1 概述
    6.2 地震条件下主动土压力研究
        6.2.1 主动土压力公式推导
        6.2.2 主动土压力公式与已有公式的比较
        6.2.3 主动土压力参数分析
    6.3 考虑裂缝深度的主动土压力
        6.3.1 考虑裂缝深度的主动土压力公式推导
        6.3.2 算例分析
    6.4 地震作用下被动土压力研究
        6.4.1 被动土压力公式推导
        6.4.2 被动土压力公式与已有公式的比较
        6.4.3 被动土压力参数分析
    6.5 地震动土压力计算程序设计
        6.5.1 程序设计内容
        6.5.2 程序使用说明
        6.5.3 计算算例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总结
    7.2 创新点
    7.3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地震动土压力程序设计源程序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一、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二、主持和参加的项目
    三、获奖情况

四、估计土坝地震反应的有效应力简化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估计土坝地震反应的有效应力简化方法[J]. 徐志英.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983(04)
  • [2]土石坝和尾矿坝抗震分析的新进展[J]. 徐志英. 河海大学科技情报, 1989(03)
  • [3]高土石坝地震作用效应及坝坡抗震稳定分析研究[D]. 张锐. 大连理工大学, 2008(05)
  • [4]土石坝多点输入地震反应分析及相关方法研究[D]. 田景元. 河海大学, 2003(03)
  • [5]高面板堆石坝随机动力响应分析及基于性能的抗震安全评价[D]. 庞锐. 大连理工大学, 2019
  • [6]土石坝地震永久变形及抗震稳定性数值分析方法研究[D]. 李湛. 大连理工大学, 2006(04)
  • [7]土石坝地震稳定性分析及其应用[D]. 吴兆营.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02(02)
  • [8]第4届国际岩土地震工程和土动力学进展大会论文综述[J]. 王兰民,唐毅,袁中夏. 世界地震工程, 2001(03)
  • [9]土坝震害和抗震分析评述[J]. 陈国兴,谢君斐,张克绪. 世界地震工程, 1994(03)
  • [10]岩土构筑物抗震动力特性及地震动土压力研究[D]. 林宇亮. 中南大学, 2011(12)

标签:;  ;  ;  ;  ;  

估算土坝地震响应的有效应力简化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