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抗氧化剂的发展与研究趋势

国外抗氧化剂的发展与研究趋势

一、国外抗氧剂的开发和研制动向(论文文献综述)

纪巍[1](2008)在《分子内复合型抗氧剂的合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分子内复合型抗氧剂是在一个分子内具有两个或多个抗氧基团,通过分子内自身的协同效应发挥抗氧化作用,具有高效、低毒、低污染等优点。分别采用一锅法和两步酯交换法合成了两种新型分子内复合型抗氧剂,即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亚磷酸季戊四醇酯(抗氧剂A)和八硬脂基季戊四醇四亚磷酸酯(抗氧剂B)。研究了该类反应的催化剂,考察了加料方式、合成方法、反应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物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抗氧剂A和中间体OPT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测定熔点、磷含量和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对产品的结构进行表征。将两种抗氧剂分别应用于HDPE和PP树脂中,通过测定树脂的氧化诱导期、熔体流动速率、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综合评价这两种抗氧剂对HDPE、PP的热氧化情况、加工稳定性和拉伸性能的影响。抗氧剂A的最佳合成条件:以0.05mol季戊四醇用量为基准,催化剂为有机锡,用量为0.3g;第二步反应溶剂为二甲苯,用量为40ml;反应温度Ⅰ115℃,反应温度Ⅱ140℃;反应时间Ⅰ1.5h,反应时间Ⅱ4h;物料配比n(季戊四醇):n(亚磷酸三乙酯):n(MPC)为1:1.1:1.10;重结晶溶剂为甲醇。在此条件下产品收率达到93.5%,熔点154℃155.5℃。抗氧剂B的合成为两步法,中间体OPT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以0.05mol季戊四醇用量为基准,催化剂有机锡用量为0.45g;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3h;季戊四醇与亚磷酸三乙酯的摩尔比为1:4.3。第二步反应以0.01mol中间体OPT为基准,有机锡用量0.3g;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2.5h;中间体OPT与十八碳醇摩尔比为1:8.3。抗氧剂B产品总收率达65%,熔点51.7℃52.9℃。抗氧剂A用于HDPE加工过程中,经测试氧化诱导期(OIT)为4.0min,表明抗氧剂A具有抗氧化性。抗氧剂A能改善HDPE的流动性并对降解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抗氧剂B用于PP加工过程中,氧化诱导期(OIT)为2.8min,表明抗氧剂B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抗氧剂B能有效地抑制PP树脂在加工过程中因受热和机械剪切力作用而产生的氧化降解,但与预期效果还有一定差距。

徐向明[2](2007)在《塑料用抗氧剂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对抗氧剂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讨论,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抗氧剂的复合技术以及国内外的生产、研究现状。阐述了抗氧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应用领域,强调加强对新品种抗氧剂的研究,为抗氧剂在我国巨大的发展空间拓展思路,奠定了理论基础。

谢文杰[3](2006)在《四(2,4-二叔丁基苯基)-4,4’联苯基双亚磷酸酯的合成》文中研究说明四(2,4-二叔丁基苯基)-4,4’-联苯基双亚磷酸酯(P-EPQ)是一种优秀的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本文通过分析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拟定采用两步法合成该物质。合成路线是:以联苯和三氯化磷为原料,在三氯化铝催化下反应合成 4,4’-联苯基双二氯化膦,然后再与 2,4-二叔丁基苯酚在二甲苯中反应生成 P-EPQ。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比以及解络剂、HCl 束缚剂、溶剂种类等因素对合成 4,4’-联苯基双二氯化膦、终产物反应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物料比、解络剂、HC 束缚剂和溶剂。研究结果表明合成 4,4’-联苯基双二氯化膦时,在水浴温度 85℃,物料比按n(PCl3):n(AlCl3):n(联苯)=6:2.2:1,反应时间 6h,以物质 A 为解络剂,二甲苯为溶剂,解络温度 85℃,按 nM:n(AlCl3)摩尔比 1.0:1.0 加入解络剂 A,经 60min 解络后,4,4’-联苯基双二氯化膦收率可达 84.5%。优化的酯化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为 30℃,溶剂用量 110ml,按n(2,4-二叔丁基苯酚):n(束缚剂):n(4,4’-联苯基双二氯化膦)=4.4:4.8:1比例加入各种原料,反应 90min,反应结束后减压蒸出溶剂,用甲醇进行精制,可得到较纯的产品,最高产率可达 36.4%。采用熔点、IR 光谱、元素分析三种分析手段对 4,4’-联苯基双二氯化膦和终产物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 4,4’-联苯基双二氯化膦和终产物的化学结构。

王丽丽,潘炯玺,邱桂学,王洪武[4](2005)在《塑料用抗氧剂的应用技术和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从抗氧剂的作用机理出发,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抗氧剂的复合技术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简要评价了各种抗氧剂的发展趋势。

苑士波[5](2003)在《HDPE用复合稳定助剂研制》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是针对大庆石化总厂的生产实际问题,通过自行研制受阻酚类抗氧剂(1076、1010)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168),并配合其他添加剂进行复配制得复合稳定剂。并研究其对HDPE加工性能和应用性能的影响。 抗氧剂1076化学名称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抗氧剂1010化学名称为抗氧剂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二者的合成均分为两步,首先由2,6-二叔丁基苯酚和丙烯酸甲酯通过加成反应生成中间体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该中间体与十八醇经酯交换反应得到抗氧剂1076;该中间体与季戊四醇经酯交换反应得到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化学名称为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由2,4-二叔丁基苯酚与三氯化磷反应制得。通过正交实验和条件实验考查了上述三种抗氧剂在合成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 结合大庆石化公司低压聚乙烯树脂生产装置,选取自制的受阻酚类抗氧剂1010为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168为辅助抗氧剂,并加入适量的热稳定剂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锌及润滑分散剂低分子量聚乙烯,配制成用于HDPE的复合稳定剂DF。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复合稳定剂中各组分的添加量。DF添加树脂的造粒性能与优级品5000S树脂基本一致,满足优级品标准要求。

张强华[6](2001)在《抗氧剂十六烷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的合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季戊四醇、三氯化磷、十六醇等为原料合成了抗氧剂十六烷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 ,探索了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原料配比等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 ,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该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李燕芸,刘霞,吕九琢,冯飞,李润波[7](1998)在《抗氧剂综述》文中研究表明详细介绍了抗氧剂的作用机理、分类,并对其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

李燕芸,刘霞,吕九琢,冯飞,李润波[8](1997)在《抗氧剂发展趋势与开发建议》文中认为抗氧剂发展趋势与开发建议李燕芸,刘霞,吕九琢,冯飞,李润波抗氧剂是一种纯化合物或是几种纯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作用在于延缓高分子材料的氧化过程,保证它们能够顺利地进行加工并延长其使用寿命。被广泛用于天然橡胶、合成橡胶、聚烯烃塑料和纤维高分子材料,还可用于...

易思齐[9](1996)在《国内外塑料助剂发展现状及预测》文中提出综述了国内外塑料助剂──增塑剂、热稳定剂、抗氧剂、阻燃剂、抗冲改性剂及加工改良剂、光稳定剂及其它塑料助剂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并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发展意见。

张杰[10](1992)在《国外抗氧剂的开发和研制动向》文中认为 抗氧剂用于延缓食品的氧化变质已有多年的历史,抗氧剂能阻止脂肪中自由基的产生,将氧化反应终止在开始阶段。以往大多数国家都使用合成抗氧剂,如BHA。但目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在试

二、国外抗氧剂的开发和研制动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抗氧剂的开发和研制动向(论文提纲范文)

(1)分子内复合型抗氧剂的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抗氧剂及其分类
    1.2 聚合物的热氧降解
    1.3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1.3.1 链终止型抗氧剂
        1.3.2 预防型抗氧剂
    1.4 抗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1.4.1 协同效应
        1.4.2 对抗效应
    1.5 国内外抗氧剂发展现状
        1.5.1 国外生产与市场
        1.5.2 国内生产与市场
    1.6 抗氧剂发展趋势
        1.6.1 高分子量化
        1.6.2 反应型抗氧剂
        1.6.3 复合多功能化
        1.6.4 天然环保型
    1.7 分子内复合型抗氧剂
    1.8 抗氧剂性能评价
    1.9 酯交换反应及有机锡催化作用机理
    1.10 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
    2.2 仪器设备
    2.3 抗氧剂合成
        2.3.1 抗氧剂A 的合成
        2.3.2 抗氧剂B 的合成
    2.4 合成实验装置图
    2.5 抗氧剂产品的表征
        2.5.1 测定熔点
        2.5.2 红外光谱
        2.5.3 元素分析
    2.6 抗氧化性能测试
        2.6.1 抗氧剂A 在HDPE 树脂中的抗氧化性能
        2.6.2 抗氧剂B 在PP 树脂中的抗氧化性能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抗氧剂A 的合成
        3.1.1 催化剂的筛选
        3.1.2 原料加入方式的影响
        3.1.3 合成方法的影响
        3.1.4 反应溶剂的影响
        3.1.5 溶剂用量的影响
        3.1.6 反应温度的影响
        3.1.7 反应时间的影响
        3.1.8 物料配比的影响
        3.1.9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3.1.10 产品提纯
        3.1.11 合成工艺条件优化
    3.2 抗氧剂B 中间体OPT 的合成
        3.2.1 催化剂的筛选
        3.2.2 反应温度的影响
        3.2.3 反应时间的影响
        3.2.4 物料配比的影响
        3.2.5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3.2.6 合成工艺条件优化
    3.3 抗氧剂B 的合成探索
        3.3.1 催化剂及用量的确定
        3.3.2 反应温度的影响
        3.3.3 反应时间的影响
        3.3.4 物料配比的影响
    3.4 抗氧剂A 的表征
        3.4.1 测定熔点
        3.4.2 红外光谱
        3.4.3 元素分析
    3.5 中间体OPT 的表征
        3.5.1 红外光谱
        3.5.2 磷含量
    3.6 抗氧剂B 的表征
        3.6.1 测定熔点
        3.6.2 红外光谱
        3.6.3 元素分析
    3.7 抗氧剂A 在HDPE 树脂中的抗氧化性能
        3.7.1 实验配方的确定
        3.7.2 氧化诱导期
        3.7.3 对树脂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3.7.4 对树脂拉伸性能的影响
    3.8 抗氧剂B 在PP 树脂中的抗氧化性能
        3.8.1 实验配方的确定
        3.8.2 氧化诱导期
        3.8.3 对树脂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3.8.4 对树脂拉伸性能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详细摘要

(3)四(2,4-二叔丁基苯基)-4,4’联苯基双亚磷酸酯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抗氧剂及其作用
    1.2 抗氧剂的种类及发展现状
        1.2.1 抗氧剂的分类及其代表产品
        1.2.2 塑料抗氧剂的生产现状
        1.2.3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主要品种
    1.3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结构与性能
        1.3.1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结构特点
        1.3.2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优点
        1.3.3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抗氧机理
        1.3.4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发展趋势
        1.3.5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发展前景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合成路线与分析方法
    2.1 合成路线的选择
    2.2 P-EPQ 合成机理
        2.2.1 合成4,4’-联苯基双二氯化膦的反应机理
        2.2.2 Ar-P-Cl 类化合物的酯化反应机理
        2.2.3 P-EPQ 反应机理
    2.3 产品分析方法及原理
        2.3.1 毛细管熔点仪
        2.3.2 红外分析
        2.3.3 元素分析
        2.3.4 差热分析
        2.3.5 热失重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4,4’-联苯基双亚磷酸的合成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设备与试剂
        3.1.2 实验装置
        3.1.3 实验步骤
        3.1.4 实验所得产物的定性分析
        3.1.5 合成4,4’-联苯基二亚磷酸反应的评价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分析部分
        3.2.2 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
    3.3 小结
第4章 合成P-EPQ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设备与试剂
        4.1.2 实验装置
        4.1.3 实验步骤
        4.1.4 合成产物的定性分析
        4.1.5 合成产物的收率计算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分析部分
        4.2.2 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
    4.3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中文详细摘要

(4)塑料用抗氧剂的应用技术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聚合物的热氧老化及抗氧剂的分类[2]
    (1)主抗氧剂
    (2)辅助抗氧剂
    (3)碳自由基捕捉剂
2 抗氧剂的复合技术
    2.1 抗氧剂的配伍性
        (1) 抗氧剂与基体树脂的相容性
        (2) 胺/酚协同作用
        (3) 仲芳胺/炭黑对抗作用
        (4) 受阻酚与硫醚抗氧剂的配合体系
        (5) 抗氧剂与光稳定剂配合体系
    2.2 国内外对抗氧剂复配技术的研究[4~6]
        2.2.1 国内酚类抗氧剂与亚磷酸酯复配体系
        2.2.2 国外复配抗氧剂工艺及开发研究
3 国内外塑料抗氧剂生产现状
    3.1 国外生产和市场
    3.2 国内现状
4 发展趋势[8~12]
    4.1 酚类抗氧剂
    4.2 磷类抗氧剂
    4.3 硫类抗氧剂
    4.4 金属离子钝化剂
    4.5 复合型抗氧剂
    4.6 天然抗氧剂
    4.7 专用抗氧剂母料
5 结论

(5)HDPE用复合稳定助剂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概述
        2.1.1 自动氧化现象和抗氧剂
        2.1.2 对抗氧剂的要求
        2.1.3 抗氧剂的发展及国内外现状
    2.2 自动氧化和稳定化机理
        2.2.1 自动氧化反应机理
        2.2.2 抗氧剂的稳定机理
        2.2.3 协同效应和对抗效应
    2.3 常用抗氧剂
        2.3.1 酚类抗氧剂
        2.3.2 磷类抗氧剂
        2.3.3 硫类抗氧剂
        2.3.4 胺类抗氧剂
第三章 抗氧剂的合成研究
    3.1 实验药品与仪器
        3.1.1 试验药品
        3.1.2 实验仪器
    3.2 受阻酚类抗氧剂的合成原理与方法
        3.2.1 抗氧剂1076的合成
        3.2.2 抗氧剂1010的合成
    3.3 受阻酚类抗氧剂合成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抗氧剂1076
        3.3.2 抗氧剂1010
    3.4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合成原理与方法
        3.4.1 抗氧剂168的合成
        3.4.2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合成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复合稳定剂的研制及性能测试
    4.1 实验药品与仪器
        4.1.1 实验药品
        4.1.2 实验仪器
    4.2 复合稳定剂的合成原理及方法
        4.2.1 复合原理
        4.2.2 实验方法
        4.2.3 测试标准
        4.2.4 复合抗氧剂制备
    4.3 复合稳定剂性能测试
        4.3.1 复合稳定剂中助剂A、B对树脂抗老化性能的影响
        4.3.2 DF助剂B,Z不同比例用量对树脂热老化性能的影响
        4.3.3 助剂H,Z对树脂性能的影响
        4.3.4 DF中助剂L用量对树脂加工性能的影响
        4.3.5 DF添加树脂造粒与优级5000S颗粒料性能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国外抗氧剂的开发和研制动向(论文参考文献)

  • [1]分子内复合型抗氧剂的合成研究[D]. 纪巍. 大庆石油学院, 2008(04)
  • [2]塑料用抗氧剂的研究进展[J]. 徐向明. 甘肃科技, 2007(09)
  • [3]四(2,4-二叔丁基苯基)-4,4’联苯基双亚磷酸酯的合成[D]. 谢文杰. 大庆石油学院, 2006(08)
  • [4]塑料用抗氧剂的应用技术和研究进展[J]. 王丽丽,潘炯玺,邱桂学,王洪武. 塑料助剂, 2005(03)
  • [5]HDPE用复合稳定助剂研制[D]. 苑士波. 大庆石油学院, 2003(04)
  • [6]抗氧剂十六烷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的合成[J]. 张强华. 化学工程师, 2001(06)
  • [7]抗氧剂综述[J]. 李燕芸,刘霞,吕九琢,冯飞,李润波.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1998(01)
  • [8]抗氧剂发展趋势与开发建议[J]. 李燕芸,刘霞,吕九琢,冯飞,李润波. 中国化工, 1997(11)
  • [9]国内外塑料助剂发展现状及预测[J]. 易思齐. 企业技术开发, 1996(06)
  • [10]国外抗氧剂的开发和研制动向[J]. 张杰. 今日科技, 1992(01)

标签:;  ;  ;  ;  ;  

国外抗氧化剂的发展与研究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