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鸡系产蛋性能育种效果及相关性分析

新丝鸡系产蛋性能育种效果及相关性分析

一、乌骨鸡新品系产蛋性能选育效果及相关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韦金兑[1](2020)在《清远麻鸡、广西麻鸡冠型生产性能及遗传规律分析》文中提出鸡冠具有丰富表型变异,其不仅是重要的散热器官和作为衡量早熟的性状,也是重要的包装性状,在肉鸡生鲜转型上市中具有天然标识的重要作用。三叉冠是鸡冠的一种特殊冠型,其作为屠体的天然防伪标识,对其报道很少,特别是对其的分类、命名、各亚型的遗传规律以及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尚未见报道。试验通过在清远麻鸡和广西麻鸡保种群和专门化品系中调研,探究单冠和三叉冠的变异类型及分布比例,初步对其命名,通过8种不同交配类型的杂交试验,初步探究三叉冠性状的遗传规律;同时,试验研究了清远麻鸡单冠群体中不同冠齿群体的生产性能的差异,比较了三叉冠和单冠群体各阶段的生产性能的差异,为清远麻鸡和广西麻鸡丰富的鸡冠变异、三叉冠遗传的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加快组建麻鸡三叉冠新品系提供了理论依据,这对清远麻鸡的遗传改良和品牌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具体结果如下:对清远麻鸡和广西麻鸡单冠和三叉冠性状进行调研表明:清远麻鸡包括保种群和专门化品系,清远麻鸡总群体的单冠和分叉比例分别为94%和6%(其中三叉3.7%、左叉1.4%和右叉0.9%),其中保种群中单冠和分叉比例分别为96.6%和3.4%(其中三叉2.5%、左叉0.7%和0.2%),快羽系中单冠和分叉比例分别为94.5%和5.5%(其中三叉3.6%、左叉1.1%和0.8%),慢羽系中单冠和分叉比例分别为92.4%和7.6%(其中三叉4.4%、左叉2.1%和1.1%)。广西麻鸡单冠和分叉比例分别为94.2%和5.8%(其中三叉2.7%、左叉1.9%和右叉1.2%)。麻鸡中标准三叉冠的群体中三叉I型(48%)和三叉II型(52%)的比例接近1:1。总体看来,专门化品系开发中极好保存了鸡冠遗传多样性,初步认为可以通过群体扩繁,建立标准三叉冠麻鸡羽速自别雌雄配套系。对在不同品种单冠多样性的调研发现,清远麻鸡和广西麻鸡大冠齿数均以5齿为主,总冠齿数均以5、6、7齿为主;清远麻鸡不同冠齿数生产性能分析发现,以大冠齿数进行分组,不同大冠齿数公鸡的生长指标差异不显着(P>0.05),母鸡总体上以大冠齿数≥6的群体生产性能较好;以总冠齿数进行分组,母鸡也以总冠齿数为7群体的生产性能最好;不同冠齿数相关性中,母鸡的大冠齿数与42日龄体重极显着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161。通过各种交配类型的杂交试验进行多种推理和假设,结果发现三叉基因型为Sss1s1、SSs1s1、ss S1S1、ss S1s1和sss1s1,非三叉基因型为SSS1S1、Ss S1S1、SSS1s1和Ss S1s1最能符合交配试验后代的分布比例,但该假设未能很好解析左叉和右叉等冠型的遗传规律,推测三叉冠是多基因遗传控制的性状。通过对清远麻鸡不同冠型间各阶段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发现不同冠型间清远麻鸡的差异主要集中在生长发育前中期的冠高、冠长和肉垂长等指标。总体来看,三叉冠性状对于清远麻鸡的生产性能无明显影响,但还应加强对早熟性状的选育。通过对清远麻鸡不同冠型的体重与早熟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冠型各日龄公鸡的冠高、冠长和肉垂长之间均呈较高程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498~0.763之间;各冠型各日龄母鸡体重与冠高、冠长和肉垂长之间均呈较高程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30~0.928之间。

苗小猛[2](2019)在《彭县黄鸡品种选育及其与隐性白羽肉鸡杂交配套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彭县黄鸡为我国优秀的地方鸡品种之一,其适应性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广泛分布于成都平原和丘陵地区黄鸡类群中的代表型。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国外高产鸡种的大量引入导致其种质资源迅速衰减,濒临灭绝。鉴于此,成都市开展其种质资源调查,并拟对群体进行保种及开发,但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保种、选育理论,彭县黄鸡群体外貌出现分离,性能不断退化。为促进彭县黄鸡的产业化发展,四川农业大学家禽育种课题组与四川彭州天华禽业有限公司对彭县黄鸡(P)进行系统的保种以及提纯复壮,并引入隐性白羽肉鸡的母本(Y)进行杂交配套。本试验测定了0、1、2世代彭县黄鸡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和疾病阳性率以探究彭县黄鸡的品种选育进展,并对第2世代的纯系及其杂交组合(PPY)的生产性能进行对比以探究杂交效果,同时对这两个鸡群的生长及产蛋率规律进行模型拟合,为彭县黄鸡的品种选育及杂交利用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经过2个世代的提纯选育,彭县黄鸡的杂色羽由0世代的25.63%下降至2世代的9.60%,符合品种标准的肉色胫由0世代的79.86%提高至2世代的96.40%,外貌特征趋于一致;(2)第2世代公鸡180日龄的宰前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等屠宰性能显着高于0世代(P<0.05);彭县黄鸡的开产日龄由0世代的181.2 d下降至2世代的166.8 d,缩短了14.4 d,平均每个世代缩短7.2 d,300日龄产蛋量由0世代的72.8枚提高到2世代的84.7枚,产蛋性能显着提高;(3)杂交组合基本保留了彭县黄鸡的羽色特征且各周龄体重显着高于其纯系(P<0.05)。150日龄杂交组合公鸡的活重比纯系重311 g,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与腿肌重也显着大于纯系(P<0.05),屠宰性能显着改善;杂交组合的开产体重、开产蛋重、300日龄产蛋数、300日龄蛋重等产蛋性能均显着优于彭县黄鸡(P<0.05),且蛋壳颜色、蛋形指数、蛋壳强度、哈氏单位等蛋品质指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4)经过2个世代的疾病净化,彭县黄鸡公鸡白痢的阳性率由0世代的3.96%降至2世代的0.25%,母鸡由3.78%降至0.11%;公鸡群体白血病的阳性率由0世代的5.31%降至2世代的0.73%,母鸡由4.94%降至0.53%,疾病净化取得良好效果;(5)采用Gompertz、Logistic、Von Bertalanffy非线性生长曲线模型与伍德、分室、杨宁产蛋率曲线模型对彭县黄鸡及其杂交组合的生长发育和产蛋率规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两个群体的最佳生长曲线拟合模型均为Von Bertalanffy模型,最佳产蛋率曲线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杨宁模型,可分别对生长发育规律和产蛋规律进行预测,为进一步的选育和饲养管理提供依据。综上可知,经过2个世代的系统选育,彭县黄鸡在外貌特征、生长性能、体尺及屠宰性能、产蛋性能、疾病净化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基本上实现了对品种资源的保护与提纯复壮。利用隐性白羽肉鸡与彭县黄鸡杂交配套,其后代外貌特征保留了彭县黄鸡的特色,杂种优势显着,生长速度、体尺及屠宰性能、产蛋性能显着提高,而肉品质、蛋品质指标未见明显下降。

李超[3](2016)在《淅川乌骨鸡配套效果及其mtDNA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文中指出淅川乌骨鸡分布于河南省淅川县,是我国新发现的唯一一个白(片)羽且产绿壳蛋的乌骨鸡品种。为评价其种质特性,进行有效地利用和保护工作,特此开展本项研究。本试验以淅川乌骨鸡♂×黄胫丝毛鸡♀、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羽鸡♀及淅川乌骨鸡纯繁组3个组合F1代为研究对象,在035周试验期内,重点对三个组合试验鸡群的孵化性能、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蛋品质特性方面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其杂交效果,以期选育出与淅川乌骨鸡外貌特征相似、生产性能得到提高且产绿壳蛋的杂交组合。同时对淅川乌骨鸡的线粒体DNA D-loop区进行了测序分析,计算其单倍型数、核苷酸多样度、遗传距离等指标,构建系统发育树,探究淅川乌骨鸡的遗传多样性,为今后的保种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1)孵化性能:以淅川乌骨鸡与青胫隐性白羽鸡杂交组合平均种蛋重最大,显着高于另外2个组合(P<0.05)。除了受精蛋孵化率,淅川乌骨鸡与青胫隐性白羽鸡杂交组合的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初生重最高,分别达到了92.7%、81.7%、33.0g,健雏率则达到了100%。(2)外貌特征:16周龄时,淅川乌骨鸡纯繁组F1代全部是乌肤乌胫;淅川乌骨鸡与黄胫丝毛鸡杂交组合子一代中,29只中25只(86.2%)的公鸡为黄胫浅色肤,黄胫乌肤和乌胫乌肤的比率均为6.9%;母鸡54.1%为乌胫乌肤、乌胫浅色肤和乌胫浅乌肤均为17.6%,剩余的10.7%为黄胫乌肤;淅川乌骨鸡与青胫隐性白羽鸡杂交组合,公鸡、母鸡的肤色、胫色全为乌肤乌胫。(3)生长性能:从016周各周龄来看,两杂交组合的平均体重均大于淅川乌骨鸡纯繁组,且以淅川乌骨鸡与黄胫丝毛鸡的杂交组合最大,大部分周龄两杂交组合的生长速度也优于纯繁组。使用Gompertz、Logistic、von-Bertalanffy3种常用的非线性模型对两组合F1代的生长规律进行拟合分析,黄胫丝毛杂交组合和青胫隐性白羽鸡杂交组合最适模型分别是Von-Bertalanffy、Logistic。(4)体尺性状和胴体品质体尺性状方面,4、8、12、16周龄的胫长、胫围、龙骨长等测量指标两杂交组合绝大多数的数值显着高于淅川乌骨鸡纯繁组(P<0.05),且黄胫丝毛鸡杂交组合最大。屠宰性能方面,除公鸡胸肌率外,其余所有的屠宰指标在数值上均以两杂交组合较大,其中宰前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胸肌重、腿肌重淅川乌骨鸡与黄胫丝毛鸡杂交组显着高于纯繁组(P<0.05)。(5)肌肉品质淅川乌骨鸡与黄胫丝毛鸡杂交组合母鸡胸肌宰后45min p H值显着高于纯繁组,公鸡腿肌宰后45min p H值显着高于隐性白羽杂交组合(P<0.05),其他肉质理化指标差异不显着;肌肉组织切片观察,不同组合试验鸡肌纤维直径和密度等指标存在显着差异(P<0.05),即不论公母,胸肌肌纤维直径大小以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羽鸡杂交组最小,肌纤维密度最大,对于腿肌来说,也是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羽鸡杂交组肌纤维直径最小,肌纤维密度最大,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该结果从组织学角度揭示了淅川乌骨鸡与青胫隐性白羽鸡杂交组合肉质最嫩。(6)蛋品质:杂交组合的蛋重显着大于淅川乌骨鸡纯繁组,淅川乌骨鸡与青胫隐性白羽鸡组合的蛋黄重、蛋黄色泽显着大于淅川乌骨鸡纯繁组(P<0.05),纯繁组浓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方面显着大于淅川乌骨鸡与青胫隐性白羽鸡杂交组合(P<0.05),淅川乌骨鸡与青胫隐性白羽鸡杂交组合的蛋壳率和蛋黄率显着高于与黄胫丝毛鸡杂交组合(P<0.05)。(6)淅川乌骨鸡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对淅川乌骨鸡线粒体DNA(mt DNA)D-loop第一高变区序列进行了测序和比对,根据Gen Bank已经测出D-loop区全序列的部分品种鸡的序列,研究淅川乌骨鸡的遗传多样性和母系起源。在淅川乌骨鸡mt DNA D-loop区中,共发现21处单核苷酸多肽位点,10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分别是(0.867±0.022)、(0.00882±0.00273)。运用Mega5.1软件计算各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和构建NJ系统树,群体内的遗传距离0.00190.0235,平均值为0.0140±0.0031,淅川乌骨鸡的样本在NJ系统树上聚为4大分支。研究结果显示,淅川乌骨鸡群体内遗传多样性丰富,个体序列变异程度比较大。综合分析3个组合在孵化性能、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蛋品质方面的结果,可以得出淅川乌骨鸡与青胫隐性白羽鸡杂交组合相比其他两组合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同时通过对线粒体DNA D-loop区的测序分析,检测出淅川乌骨鸡遗传多样性丰富,为进一步的淅川乌骨鸡鸡种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叶伟庆,杜炳旺,陈建,陈运冬,刘宜林,李东华[4](2014)在《怀乡鸡新品系产蛋性能评估及其性状间的相关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怀乡鸡新品系产蛋性能及其产蛋性状间的相关性,为怀乡鸡的品种资源保护利用及产业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怀乡鸡A(小体型)、B(大体型)和C(颈部有圈浅黄色羽毛)3个品系的18周龄种鸡为研究对象,评估从开产到62周龄的产蛋性能,并分析其产蛋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怀乡鸡C品系开产日龄显着晚于怀乡鸡A、B品系(P<0.05,下同);A、B和C品系的43周龄累计产蛋量分别为84.8、91.1和90.4枚,62周龄累计产蛋量分别为146.2、152.1和153.5枚。怀乡鸡A、B和C 3个品系前期产蛋趋势基本一致,均在开产后第12或13周达产蛋高峰;A品系最高产蛋率出现在34周龄,达70.50%;B品系出现在33周龄,达77.00%;C品系出现在34周龄,达79.14%。产蛋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开产日龄与43周龄累计产蛋量呈显着负相关,与开产第2、3个月产蛋量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下同),与62周龄累计产蛋量呈显着正相关;43周龄累计产蛋量与开产第2、3、4、5、6个月产蛋量呈极显着或显着正相关。【结论】怀乡鸡新品系产蛋性能尚有较大的选育改良空间,在其选育过程中除了要选择适当的开产日龄外,还要综合参考43周龄和62周龄累计产蛋量指标,进一步提高目标性状选育效率,缩短选育周期,加快选育进程。

刘方,赵小玲,赵勤涛,朱庆,张姚,刘益平[5](2013)在《二郎山山地鸡蛋肉兼用系基础群的生产性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建立适应林下散养的蛋肉兼用系基础群,该实验以二郎山山地鸡肉用配套系SD-02、SD-03二世代为母本,高产蛋鸡(H)为父本,杂交获得HK-02、HK-03群体,比较分析杂交群体与母系SD-02、SD-03二世代的产蛋性能,并建立杂交群体的产蛋曲线拟合模型。结果表明:HK02和HK03群体的开产日龄晚于母系,但开产蛋重、300日龄产蛋量均显着增加,产蛋高峰提前,高峰持续期延长;HK02和HK03群体在产蛋性能上较之母系取得了显着提高;杨宁模型能较好的模拟HK群体的产蛋曲线,拟合度R2>0.99。结果提示,通过杂交建立的蛋肉兼用系基础群生产性能符合预期,可以进一步纯化选育。

彭星,韦荣学,赵小玲,朱庆,张姚,叶林,王彦[6](2013)在《二郎山山地鸡肉用系SD02、SD03品系第一、二世代产蛋性能选育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二郎山山地鸡产蛋性能的选育效果。【方法】通过测定该群体两品系、两世代的多种产蛋性状,对其产蛋性状进行多重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二郎山山地鸡的大部分产蛋性状在世代间和品系间差异显着(P<0.05);开产日龄和开产蛋重呈极显着的正相关(P<0.01),与开产体重、300日龄产蛋量呈极显着的负相关(P<0.01);开产体重与300日龄产蛋量呈显着正相关(P<0.05);开产蛋重和300日龄产蛋量呈极显着的负相关(P<0.01)。【结论】二郎山山地鸡经过两个世代的选育,其产蛋性能的提高效果比较明显,为二郎山山地鸡的后续选育提供了参考资料。

黄钦柯[7](2013)在《地方蛋鸡新品系基础群产蛋性能及相关候选基因(GnIH)多态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地方鸡遗传资源丰富,具有肉质鲜美、抗逆性强等特点,但因其生产性能低下,严重制约着地方鸡产业化发展。地方蛋鸡新品系基础群是用地方特色品系二郎山山地鸡(S)与黑康鸡(H)杂交创制的,用S母鸡和H公鸡杂交,产生HS, HS横交,产生HS1, HS1母鸡和H公鸡杂交,产生地方蛋鸡新品系基础群,以期培育优质、高产、抗病、特色的地方蛋鸡新品系。本试验将数量和分子遗传相结合,通过比较分析,评定基础群的产蛋性能,并对基础群产蛋曲线拟合以及产蛋性状、蛋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以期为今后的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在分子水平探索GnIH基因多态性与基础群产蛋性状的关系,挖掘提高鸡产蛋性能的候选基因,以期为以后运用MAS的手段提高选育效果、缩短世代间隔提供理论依据。产蛋性能比较发现:基础群的300日龄产蛋量为117.42枚,极显着(P<0.01)高于S,HS和HS1。基础群鸡蛋的哈氏单位为80.776,蛋壳强度为5.221km/cm2,均显着(P<0.05)高于S,HS和HS1。说明通过杂交创制的基础群产蛋性能明显提高。产蛋曲线拟合表明:杨宁模型、分室模型和伍德模型的产蛋曲线拟合度分别为R2=0.982、R2=0.979和R2=0.852,杨宁模型拟合效果最好,说明今后选育工作可用杨宁模型研究产蛋率的变化规律。产蛋性状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开产日龄与开产体重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r=0.21),与开产蛋重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r=0.18),与300日龄蛋重极显着正相关(P<0.01,r=0.15),与300日龄产蛋量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r=-0.42);开产体重与开产蛋重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r=0.15),与300日龄产蛋量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r=-0.19);开产蛋重与300日龄产蛋量呈显着负相关(P<0.05,r=-0.06);300日龄蛋重与300日龄产蛋量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r=-0.11)。蛋品质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蛋壳颜色与哈氏单位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r=-0.20),与蛋形指数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r=0.24),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r=0.46),蛋形指数和哈氏单位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r=-0.19)。本试验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对GnIH基因的3个外显子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共发现5个SNPs位点,分别为T3305C、T3310C、G3403C、G3411S、T3591C(GeneBank NO:AB193126),均位于mRNA的3’-UTR端非翻译区,且SNP1和SNP3处于完全连锁不平衡。单个多态位点与产蛋性状的关联性分析表明:SNP1(SNP3)对开产日龄的遗传效应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对300日龄产蛋量的遗传效应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SNP2对300日龄产蛋数的遗传效应达到显着水平(P<0.05);SNP4对开产日龄的遗传效应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对开产体重达到显着水平(P<0.05);SNP5对开产体重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5个SNPs位点对开产蛋重和300日龄蛋重性状遗传效应不显着。单倍型与产蛋性状的关联性分析表明:5个SNP位点构成6种单倍型和9种单倍型组合,单倍型组合与产蛋性状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单倍型组合对开产日龄、开产蛋重、开产体重、300日龄产蛋量具有极显着(P<0.01)的遗传效应。H3H4单倍型组合的开产日龄最早,开产体重最轻,开产蛋重最重,300日龄产蛋量略低于H4H5;虽然H4H5单倍型组合的300日龄产蛋量均高于其它组合,但其开产蛋重最轻。本研究认为H3H4属于最优单倍型组合,可作为提高鸡群产蛋性能潜在的分子标记。

黄钦柯,冯泽清,张龙,张姚,叶林,赵小玲,刘益平[8](2013)在《二郎山山地鸡蛋用品系选育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二郎山山地鸡蛋用品系的选育进展。【方法】试验通过比较二郎山山地鸡蛋用品系第一、第二世代孵化和产蛋性状,并对第二世代产蛋性状做相关分析。【结果】第二世代的受精率、孵化率、产蛋高峰期的产蛋率和高峰期持续时间均优于第一世代,第二世代开产日龄极显着大于第一世代(P<0.01),但300日龄产蛋量差异不显着;第二世代开产日龄与开产体重呈极显着正相关(r=0.18,P<0.01),与开产蛋重极显着正相关(r=0.24,P<0.01),与300日龄产蛋量极显着负相关(r=-0.20,P<0.01);开产体重与开产蛋重极显着正相关(r=0.19,P<0.01);开产蛋重与300日龄产蛋量显着负相关(r=-0.11,P<0.05)。【结论】通过两个世代的选育,二郎山山地鸡蛋用品系的选育效果明显。

兰茜,朱庆,刘益平,尹华东,张姚,李江元,赵小玲[9](2010)在《二郎山山地鸡一世代产蛋性能选育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比较二郎山山地鸡SD02和SD03品系一世代的产蛋性能,并进行产蛋性状间的相关分析,为二郎山山地鸡配套系的后续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品系间大部分产蛋性状差异显着,SD03品系开产日龄早于SD02品系,开产体重、蛋重均极显着高于SD02品系(P<0.01)。此外,鸡群300日龄时,SD03品系产蛋数、体重、蛋重均显着高于SD02品系(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开产日龄与300日龄产蛋数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与开产蛋重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300日龄体重与300日龄蛋重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300日龄产蛋数与300日龄体重、300日龄蛋重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与开产第1、2、3、4、5月的产蛋数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综上所述,SD03品系产蛋性能优于SD02品系,开产日龄是影响产蛋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刘海斌,吴占福,赵月平[10](2009)在《塞北乌骨鸡和丝羽乌骨鸡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塞北乌骨鸡蛋用品系的选育效果,便于推广应用.方法在同一饲养条件下,比较研究塞北乌骨鸡蛋用品系和丝羽乌骨鸡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结果塞北乌骨鸡蛋用品系和丝羽乌骨鸡外貌特征基本一致;开产日龄、开产蛋重、开产体重分别比丝羽乌骨鸡提前24.19 d、重6.41 g、重257 g,差异显着(p<0.05);43周龄蛋重、43周龄产蛋量、高峰产蛋率分别比丝羽乌骨鸡重4.23 g、多41.01枚、高32.08个百分点,差异显着(p<0.05);就巢率降低到4.12%,比丝羽乌骨鸡低58.26个百分点,料蛋比为3.18,比丝羽乌骨鸡低47.44%,差异显着(p<0.05);塞北乌骨鸡种蛋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分别比丝羽乌骨鸡高8.26和13.64个百分点,0-6周龄、7-20周龄、21-60周龄成活率分别比丝羽乌骨鸡高17.06、11.47、7.13个百分点,差异显着(p<0.05).结论塞北乌骨鸡蛋用品系的外貌特征和丝羽乌骨鸡基本一致,生产性能显着优于丝羽乌骨鸡,宜于推广应用.

二、乌骨鸡新品系产蛋性能选育效果及相关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乌骨鸡新品系产蛋性能选育效果及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清远麻鸡、广西麻鸡冠型生产性能及遗传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黄羽肉鸡的产业概况
    1.2 鸡冠性状的研究进展
        1.2.1 鸡冠的分类
        1.2.2 鸡冠发育和组织学结构
        1.2.3 鸡冠冠型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
        1.2.4 鸡冠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麻鸡单冠和三叉冠性状表型多样性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及饲养管理
        2.1.2 清远麻鸡与广西麻鸡各冠型的鉴定方法与命名
        2.1.3 清远麻鸡与广西麻鸡冠齿的统计方法及性能测定
        2.1.4 数据的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麻鸡三叉冠形态观察
        2.2.2 清远麻鸡和广西麻鸡三叉冠性状多样性的分类
        2.2.3 清远麻鸡单冠多样性的调研
        2.2.4 清远麻鸡不同冠齿数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麻鸡三叉冠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试验交配设计
        3.1.2 试验日粮
        3.1.3 试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3.1.4 表型的追踪观察
        3.1.5 数据的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冠型与性别间的关系
        3.2.2 冠型各交配组合间的关系
        3.2.3 假设三叉冠型由常染色体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3.2.3.1 冠型性状的双显性与双隐性
        3.2.3.2 上位作用
        3.2.3.3 重叠作用
        3.2.3.4 互补作用
        3.2.3.5 假设冠型性状由特定的基因控制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冠型清远麻鸡的生产性能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与指标测定
        4.1.2 指标的测定及计算方法
        4.1.3 数据的统计分析
    4.2 结果
        4.2.1 不同生长阶段三叉冠与单冠体重及体尺的比较
        4.2.2 不同生长阶段三叉冠与单冠早熟性状的比较
        4.2.3 不同冠型清远麻鸡体重和早熟性状相关性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成果

(2)彭县黄鸡品种选育及其与隐性白羽肉鸡杂交配套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我国家禽遗传资源现状
    1.2 彭县黄鸡的保护与开发现状
        1.2.1 彭县黄鸡的简介
        1.2.2 彭县黄鸡品种资源的保护现状
        1.2.3 彭县黄鸡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1.3 鸡的品种选育与杂交利用
        1.3.1 地方鸡种的选育研究进展
        1.3.2 地方鸡种与隐性白羽肉鸡的杂交利用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鸡种与管理
        2.1.1 试验鸡种
        2.1.2 饲养管理规范
    2.2 彭县黄鸡的选育方法
        2.2.1 选育目标
        2.2.2 选育路线和方法
        2.2.3 选育流程
    2.3 彭县黄鸡与隐性白羽肉鸡的杂交配套方法
    2.4 性状测定指标及方法
        2.4.1 外貌特征
        2.4.2 生产性能
        2.4.3 疾病净化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彭县黄鸡纯繁选育进展
        3.1.1 彭县黄鸡世代选留情况
        3.1.2 彭县黄鸡外貌特征选育进展
        3.1.3 彭县黄鸡生长性能选育进展
        3.1.4 彭县黄鸡体尺及屠宰性能选育进展
        3.1.5 彭县黄鸡产蛋性能选育进展
        3.1.6 彭县黄鸡疾病净化情况
    3.2 彭县黄鸡与隐性白羽肉鸡杂交配套效果
        3.2.1 彭县黄鸡二世代与杂交组合的外貌特征比较
        3.2.2 彭县黄鸡二世代与杂交组合的生长性能比较
        3.2.3 彭县黄鸡二世代与杂交组合体尺及屠宰性能的比较
        3.2.4 彭县黄鸡二世代与杂交组合肉品质性状的比较
        3.2.5 彭县黄鸡二世代与杂交组合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比较
    3.3 彭县黄鸡的选育及杂交配套后代的性状拟合
        3.3.1 生长曲线拟合结果
        3.3.2 产蛋率曲线拟合结果
4 讨论
    4.1 彭县黄鸡的选育进展分析
        4.1.1 外貌特征选育进展
        4.1.2 生产性能选育进展
        4.1.3 疾病净化进展
    4.2 彭县黄鸡与隐性白羽肉鸡杂交配套效果分析
        4.2.1 外貌特征对比
        4.2.2 生产性能对比
    4.3 生长及产蛋率曲线拟合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淅川乌骨鸡配套效果及其mtDNA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我国的地方鸡种资源及研究现状
    1.2 乌骨鸡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1.2.1 乌骨鸡的特点及分类
        1.2.2 乌骨鸡本品种选育和杂交效果的研究进展
        1.2.3 乌骨鸡外貌特征的研究进展
        1.2.4 乌骨鸡繁殖性能的研究进展
        1.2.5 乌骨鸡生长性能的研究进展
        1.2.6 乌骨鸡体尺、屠宰性能的研究进展
        1.2.7 乌骨鸡常规肉质性状的研究进展
        1.2.8 鸡蛋蛋品质的研究进展
        1.2.9 淅川乌骨鸡的研究进展
    1.3 线粒体DNA以及在家禽遗传育种中的运用
        1.3.1 动物线粒体DNA(mtDNA)的简介
        1.3.2 乌骨鸡mtDNA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2 引言
3 淅川乌骨鸡与黄胫丝毛鸡、青胫隐性白羽鸡杂交F1代孵化性能和外貌性状的测定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3.1.2 孵化过程
        3.1.3 饲养方式与饲料营养
    3.2 试验方法
        3.2.1 繁殖性能指标的测定
        3.2.2 外貌特征的统计记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孵化性能测定结果
        3.3.2 肤色、胫色的测定结果
    3.4 结论与讨论
        3.4.1 孵化性能比较分析
        3.4.2 F1代肤色、胫色比较分析
        3.4.3 小结
4 淅川乌骨鸡与黄胫丝毛鸡、青胫隐性白羽鸡杂交F1代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测定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动物
        4.1.2 试验试剂
        4.1.3 试验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体重测量和生长曲线的拟合分析
        4.2.2 体尺、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测定
        4.2.3 石蜡组织切片制作方法
        4.2.4 肌纤维测定内容和方法
        4.2.5 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F1代体重及拟合曲线的绘制
        4.3.2 体尺性状测定结果
        4.3.3 屠宰性能测定结果
        4.3.4 肉品质的测定结果
        4.3.5 肌肉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4.4 结论与讨论
        4.4.1 生长发育规律F1代体重拟合参数分析
        4.4.2 体尺、屠体、肉品质的比较分析
        4.4.3 肌肉组织切片比较分析
    4.5 小结
5 淅川乌骨鸡与黄胫丝毛鸡、青胫隐性白羽鸡杂交F1代蛋品质的测定
    5.1 试验材料
    5.2 主要仪器
    5.3 试验方法
        5.3.1 蛋品质的测定
        5.3.2 数据统计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5 结论与讨论
        5.5.1 小结
6 淅川乌骨鸡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遗传多样性分析
    6.1 试验动物
    6.2 试验材料
        6.2.1 血样采集
        6.2.2 主要仪器设备
    6.3 试验方法
        6.3.1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6.3.2 引物合成设计
        6.3.3 PCR扩增及测序
        6.3.4 序列分析和进化树构建
    6.4 结果与分析
        6.4.1 DNA质量及PCR扩增产物检测
        6.4.2 淅川乌骨鸡mtDNA D-loop区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距离
        6.4.3 淅川乌骨鸡与其他品种间的系统发育分析
    6.5 讨论与结论
        6.5.1 淅川乌骨鸡mtDNA D-loop区第一高变区结构特点
        6.5.2 淅川乌骨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6.5.3 淅川乌骨鸡的母系起源
        6.5.4 淅川乌骨鸡与其他品种的亲缘关系
7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4)怀乡鸡新品系产蛋性能评估及其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饲养管理及日粮组成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怀乡鸡3个品系产蛋性能比较
    2.2 怀乡鸡3个品系周产蛋率比较
    2.3 产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5)二郎山山地鸡蛋肉兼用系基础群的生产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饲养管理
    1.3 数据收集与分析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HK-02、HK-03与SD-02、SD-03的总体生产性能
    2.2 HK-02、HK-03与SD-02、SD-03周产蛋率曲线比较
    2.3 HK群体周产蛋率拟合曲线
    2.4 HK群体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HK群体的生产性能优势
    3.2 HK群体的产蛋曲线分析
    3.3 HK群体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4 小结

(6)二郎山山地鸡肉用系SD02、SD03品系第一、二世代产蛋性能选育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两个品系两个世代的产蛋曲线
    2.2 各产蛋性能在品系间和世代间的差异
    2.3 群体各产蛋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
3 讨论
    3.1 产蛋性能的选育效果
    3.2 各产蛋性能之间的关系
4 小结

(7)地方蛋鸡新品系基础群产蛋性能及相关候选基因(GnIH)多态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词语缩写
1 文献综述
    1.1 我国地方鸡概况及所面临的问题
    1.2 杂交育种的原理与实际运用
    1.3 鸡的产蛋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1.3.1 鸡的产蛋性能
        1.3.2 影响产蛋性能的因素
    1.4 产蛋性能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
        1.4.1 候选基因法介绍
        1.4.2 鸡产蛋性状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1.4.3 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nIH)的研究进展
2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试剂与仪器
        3.2.1 试验试剂
        3.2.2 试验仪器
        3.2.3 主要常用试剂的配制
        3.2.4 主要生物学软件
    3.3 试验方法
        3.3.1 饲养管理水平
        3.3.2 基础群创制技术路线
        3.3.3 性状测定项目及方法
        3.3.4 血样的采集及基因组DNA的提取
        3.3.5 引物设计及合成
        3.3.6 PCR扩增体系及参数
        3.3.7 构建DNA池
        3.3.8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基础群产蛋性能分析
        4.1.1 产蛋性能比较
        4.1.2 产蛋曲线拟合
        4.1.3 产蛋性状间的相关性
        4.1.4 蛋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
    4.2 GnIH的SNP筛选及其遗传效应分析研究
        4.2.1 基因的SNP检测
        4.2.2 基因多态性及遗传效应分析
5 讨论
    5.1 基础群生产性能分析
        5.1.1 产蛋性能比较
        5.1.2 产蛋曲线拟合分析
        5.1.3 产蛋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5.1.4 蛋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5.2 GnIH的SNPs筛选及其遗传效应分析研究
        5.2.1 基因3'-UTR突变对基因功能的影响
        5.2.2 连锁不平衡分析
        5.2.3 基因SNPs对产蛋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二郎山山地鸡一世代产蛋性能选育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饲养管理
    1.3 测定指标
    1.4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二郎山山地鸡两个品系产蛋性能
    2.2 二郎山山地鸡两品系周产蛋率比较分析
    2.3 二郎山山地鸡产蛋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二郎山山地鸡一世代与零世代比较分析
    3.2 二郎山山山地鸡两个品系产蛋性能比较分析
    3.3 二郎山山地鸡产蛋性能间相关分析
4 小结

(10)塞北乌骨鸡和丝羽乌骨鸡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饲养管理
    1.3 饲粮配合
    1.4 测定项目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貌特征
    2.2 开产性能
    2.3 产蛋性能
    2.4 就巢率和料蛋比
    2.5 孵化率和成活率
3 结 论

四、乌骨鸡新品系产蛋性能选育效果及相关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清远麻鸡、广西麻鸡冠型生产性能及遗传规律分析[D]. 韦金兑.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0(01)
  • [2]彭县黄鸡品种选育及其与隐性白羽肉鸡杂交配套效果分析[D]. 苗小猛.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3]淅川乌骨鸡配套效果及其mtDNA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 李超.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5)
  • [4]怀乡鸡新品系产蛋性能评估及其性状间的相关分析[J]. 叶伟庆,杜炳旺,陈建,陈运冬,刘宜林,李东华. 南方农业学报, 2014(11)
  • [5]二郎山山地鸡蛋肉兼用系基础群的生产性能分析[J]. 刘方,赵小玲,赵勤涛,朱庆,张姚,刘益平. 中国畜牧杂志, 2013(13)
  • [6]二郎山山地鸡肉用系SD02、SD03品系第一、二世代产蛋性能选育效果分析[J]. 彭星,韦荣学,赵小玲,朱庆,张姚,叶林,王彦.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3(02)
  • [7]地方蛋鸡新品系基础群产蛋性能及相关候选基因(GnIH)多态性的研究[D]. 黄钦柯. 四川农业大学, 2013(03)
  • [8]二郎山山地鸡蛋用品系选育效果分析[J]. 黄钦柯,冯泽清,张龙,张姚,叶林,赵小玲,刘益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3(01)
  • [9]二郎山山地鸡一世代产蛋性能选育效果研究[J]. 兰茜,朱庆,刘益平,尹华东,张姚,李江元,赵小玲. 中国家禽, 2010(23)
  • [10]塞北乌骨鸡和丝羽乌骨鸡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J]. 刘海斌,吴占福,赵月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标签:;  ;  ;  ;  ;  

新丝鸡系产蛋性能育种效果及相关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