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直流焊机试制成功

半导体直流焊机试制成功

一、半导体直流电焊机试制成功(论文文献综述)

华庆[1](2015)在《高压IGBT功率模块瞬态直通模型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功率模块作为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重要分支,凭借性能优异、可靠性高、结构紧凑和成本低等优点在工业控制、轨道交通、无线通信和消费电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功率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功率模块技术也得到了实质性提升和迅速发展,并成为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已对功率模块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在功率模块可靠性、集成化和降功耗等方面仍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以高压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功率模块瞬态直通模型与关键技术为研究课题,结合工程项目,根据研发过程中的主要技术难点,重点研究dv/dt瞬态直通、di/dt瞬态负电压、高集成化以及降低功耗。提出高压IGBT dv/dt瞬态直通模型,提出功率模块高集成和低功耗关键技术,提出并研发三相逆变高压IGBT功率模块、高集成高压IGBT功率模块和低功耗高压SiC(Silicon Carbide)功率模块,其中两种功率模块实现量产。具体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高压IGBT dv/dt瞬态直通模型。针对三相逆变高压IGBT功率模块在系统运行直通失效问题,从理论上分析IGBT栅极尖峰电压与dv/dt、栅极驱动电阻RG、寄生电容CGC、CGE以及寄生电感LS等参数的关系并导出关系解析式,得到高压IGBT dv/dt瞬态直通模型。基于dv/dt瞬态直通模型的提出与实验分析,研究并总结dv/dt与高压IGBT安全工作区的关系。同时,综合考虑电路性能、可靠性、实现难度和成本之间的折中,对功率模块自举和保护等关键子电路进行分析设计。针对三相逆变高压IGBT功率模块驱动感性负载时引起的di/dt瞬态负电压问题,详细分析其产生机理及抑制方法。基于深槽介质隔离厚膜SOI(Silicon-On-Insulator)工艺技术,提出一种高可靠高压IGBT栅极驱动集成电路,该器件高侧浮动通道经自举电路能够工作于650V高压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该器件具有较好的抗di/dt衬底噪声能力,其di/dt瞬态负电压承受能力可达-50V,约为传统Si高压IGBT栅极驱动集成电路的1.5倍,因此具有更高的可靠性。而且,其仅需极低的静态供电电流并具有200mA和300mA典型值的输出和吸收电流驱动能力,开通和关断延迟时间典型值为460ns和440ns,上升和下降时间典型值为90ns和65ns。提出一种铝基板架构三相逆变高压IGBT功率模块,并在合作企业进行了量产,成品合格率从试制时的70%左右提升至量产时的98%左右。2.提出并研发两种高集成高压IGBT功率模块。为进一步提升高压IGBT功率模块集成度和功率密度、缩小系统体积、简化电机驱动设计,提出并研发两种高集成高压IGBT功率模块。综合考虑系统性能和复杂度,基于升压型主电路拓扑架构,选取平均电流控制模式,提出一种具有功率逆变和功率因数校正双功能的集成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的功率模块。为降低集成PFC的功率模块三相逆变电路中IGBT焊接空洞率,提出一种四角圆弧工艺技术,利用该技术能够有效改善IGBT焊接效果,与传统工艺技术相比,空洞率降低约10%。该集成PFC的功率模块已在合作企业实现量产,模块尺寸为62mm×25.3mm×5.5mm,与具有相同功能的传统方案相比体积缩小约15%。此外,提出一种基于高低压分离架构的数字化双驱动功率模块。该功率模块集成整流电路、PFC电路、压缩机三相逆变电路、风机三相逆变电路、驱动电路、控制电路以及保护电路,从而实现高集成一体化电机驱动方案。该功率模块的高压功率电路与低压控制电路采用分离式架构且高压功率电路采用半模封封装形式,能够有效减小干扰和提高散热能力。模块尺寸为115mm×77mm×6mm,与具有相同功能的传统方案相比体积缩小约30%。3.提出并研发两种低功耗高压SiC功率模块。基于铝基板架构,提出并研发两种低功耗高压SiC功率模块,即复合SiC功率模块和全SiC功率模块,以解决传统Si高压IGBT功率模块功耗难以进一步降低问题。通过对单相二线制(1P2W)、三相三线制(3P3W)和三相四线制(3P4W)模式的研究分析,提出高压SiC功率模块功率测试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压缩机在10Hz70Hz频率范围内运行时,复合SiC功率模块功率为3.5W21.7W,全SiC功率模块功率为2.2W17W,与传统Si高压IGBT功率模块相比,功率分别降低了12.5%25.5%和32%53%。

夏纪真[2](2011)在《国内外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文中认为(2011年7月)无损检测资讯网www.ndtinfo.net一.概述(一)世界无损检测技术的起源与发展无损检测技术是以物理现象为基础的,回顾一下世界无损检测技术的起源,都是一种物理现象被发现后,随之进行深入研究并投入应用

徐泽玮[3](1994)在《第二次电子革命与非晶微晶合金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论述了第二次电子革命的内容和发展简况,以及为推动电子革命我国制订的发展规划和采取的措施。第二次电子革命的发展是建立在电力电子器件及相关材料的发展基础之上的,因此电子革命为重点推广项目的新兴材料──非晶微晶材料的应用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列举了非晶微晶材料器件的典型应用和需求预测。提出在材料和器件发展中应予重视的若干问题。

杨生明[4](2017)在《发动机气缸体再制造修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WD615气缸体止推轴承座为研究对象,设计气缸体止推轴承座磨损故障的焊修工艺:首先设计焊修试验工艺流程,确定焊修过程工艺参数,通过焊修的质量评价体系对焊修样件进行质量评价;其次对焊修试验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确定最佳焊修工艺参数;最后进行发动机耐久试验,检验修复样件的可靠性。1.设计气缸体止推轴承磨损故障修复工艺方案。分析气缸体轴承座结构、轴承座材料可焊性、轴承座磨损数值以及气缸体受热变形等条件,确认焊条电弧冷焊工艺作为本文的修复工艺方案。2.设计气缸体止推轴承座磨损故障焊修工艺流程。设计电弧冷焊焊修工艺流程,确定焊修过程的各项参数并制备焊修样件;建立焊修工艺的质量评价体系,对焊修样件进行非破坏性试验、力学性能试验以及金相检验等三个方面的焊接质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焊缝存在白口组织,而白口组织的存在不仅使机械加工变困难,还会引起裂纹等缺陷,所以应对焊修工艺流程的参数进行优化,以消除焊缝中的白口组织。3.进一步优化气缸体止推轴承座磨损故障焊修工艺。找出焊修工艺流程中影响焊修质量的7个因素,并取出其中工件预热温度、焊后回火温度、回火保温时间作为试验因素进行试验确认。设计三因素二水平正交试验,确认试验因素的最佳控制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因素的最佳控制参数为:工件预热温度200℃,局部回火温度800℃,回火保温时间120分钟。4.试验验证优化后的焊修工艺。利用发动机试验台架,设计发动机的负荷循环耐久试验,检验气缸体止推轴承座焊修工艺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焊修工艺,可以满足发电机组用发动机等工作状况相对稳定的发动机使用需求。

皇姑屯车辆段充电室[5](1967)在《半导体直流电焊机试制成功》文中研究说明 我段革新组张芝圃、于孝智两同志,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遵照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指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不但在抓革命方面争当闯将,在生产上更是争当模范。自1965年10月开始研究试制半导体硅整流电焊机,经一年多的多次试验、改制,突破重重困难,克服了找不到资料,没有原材料的多项难关,终于在今年4月试制

盖志武[6](2004)在《交流发电、逆变弧焊两用机的建模及仿真研究》文中指出交流发电、逆变弧焊两用机是由内燃机驱动的具备自行发电功能的弧焊机,是集发电、供电和用电为一体的独立的动力系统。本文概述了该类弧焊机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给出了该类弧焊机的设计方案,建立了整个发电电焊机系统的模型,进行了优化设计和仿真研究。本文还对半桥式逆变电源及其对配电网的谐波污染进行了建模和仿真研究。 建立了柴油发电机驱动的逆变弧焊机及其转速控制、励磁调节和焊接电压控制的数学模型;建立了PID、模糊及模糊—PID复合控制时系统数学模型,给出了遗传算法和非线性系统控制设计模块优化各类控制系统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研究和分析了焊接过程中系统的动态特性,电弧变化对系统的影响。建立了半桥式逆变电源及与其连接的配电网的完整的非线性的Matlab仿真模型,仿真试验分析了弧焊逆变电源工作过程及其动态特性,接于配电网的邻近用户的电压、电流及其THD(总谐波歧变率),弧焊逆变电源输入电压、电流的THD及频谱分析。给出了逆变电源焊接时熔滴短路过渡情况下典型电量动态过程的图形化表示。仿真实验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本文建立的模型是柴油发电机供电系统、逆变弧焊机、配电网—逆变电源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分析的有效工具。

郭斗光,何永志[7](1984)在《ZH型组合式焊接用硅整流管》文中研究说明 直流焊接比交流焊接有质量稳定等优点。过去大多数是采用直流发电机组实现直流焊接,由于直流发电机组效率低,维修量大,焊接电流又不能很大,致使直流焊接技术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到了六十年代,随着数百安电流的半导体硅整流管问

田心机车车辆工厂革命委员会[8](1971)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多快好省地发展新产品》文中认为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交通部和省、市革委会正确领导和市革委会、解放军驻厂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具体帮助下,我厂广大革命职工遵照毛主席“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伟大教导,高举“九大”团结、胜利的旗帜,以战备为动力,以“鞍钢宪法”为指针,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各项战斗号令,深入开展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坚持革命大批判,狠抓政治、思想、文化、经济领域里的阶级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斗批改和增产节约运动,使我厂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革命职工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和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继续革命的觉悟有了很大提高,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空前高涨.

杨瑞[9](2009)在《机车检修中网络计划技术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跨越式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我国铁路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同时,对机务部门检修系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机务部门检修系统的建设是实现机务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它对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提高铁路整体效益、向铁路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大多数机务段机车的检修手段落后,现有的检测试验设备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不高,生产过程中的许多机车检修作业管理方式和手段不科学,对机车检修质量做不到全面控制,而且大量的机车信息需要人工收集汇总,这些原因使得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机车检修系统的运行和管理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另外,由于我国铁路特殊的运输模式和运量,使得我国大多数机务段机车检修的生产管理水平仍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将网络计划技术应用到机务段机车检修系统中,是带动企业升级和铁路发展各项工作创新的突破口,对铁路行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转换经营机制、加快技术进步、有效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本论文运用网络计划技术,通过对机车检修发展的需求进行分析,对机车检修管理及工艺优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以NC机务段检修扩能改造工程为研究算例,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对机务检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理论和工程的结合,既增强了理论研究,又达到了实践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系统可以很大程度地缩短检修工期,提高了检修效率,节省了资源投资,给我们的设计工作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白雪梅[10](2009)在《微机控制等离子弧焊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等离子弧焊接是采用等离子弧作为高温热源的焊接方法,具有焊接速度快、工艺参数调节范围宽、热影响区窄、焊接变形小等优点。在研究开发现代化的电源和控制技术条件下,等离子弧焊技术是一种质量最佳、经济有效、重复性好的连接工艺。针对目前国内等离子弧焊接系统体积庞大笨重的现状,本文采用逆变电源,控制系统采用单片机控制技术代替传统的模拟控制技术,设计出了一套微机控制的小型化的等离子弧焊系统。主电路为两个逆变电源供电,控制系统以高性能单片机80C196KC为核心,实现对焊接过程的自动控制。文中阐述了等离子弧焊接设备的组成,并分析了各部分机械装置、气路、水路、焊枪在焊接中的作用,以及各组件在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同时针对硅整流电源存在体积大可靠性差等问题,系统主电路采用两台逆变电源供电,这样既便于电弧工艺规范的调节,又增强系统的稳定性。详细阐述了所研制的等离子弧焊接系统中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分别就控制器的选型、单片机最小系统、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作了详细的分析,并从软硬件两个方面给予系统的阐述。同时,在等离子弧焊控制电路部分都进行了可靠性与抗干扰设计。分析了影响等离子弧焊接设备正常工作的各种干扰因素,并在原理图设计、PCB制作、信号传输以及程序编制的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软硬件抗干扰措施。最后,对等离子弧焊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调试分析,并给出了在试验过程中记录的照片。调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等离子弧焊控制系统合理可行,工作稳定可靠,操作方便,抗干扰能力强,能够实现等离子弧焊接过程的自动控制。

二、半导体直流电焊机试制成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半导体直流电焊机试制成功(论文提纲范文)

(1)高压IGBT功率模块瞬态直通模型与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功率模块概述
        1.1.1 功率模块分类
        1.1.2 功率模块现状与发展
    1.2 高压IGBT功率模块与主要性能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三相逆变高压IGBT功率模块
    2.1 三相逆变高压IGBT功率模块概述
    2.2 高压IGBT dv/dt瞬态直通模型
        2.2.1 dv/dt瞬态直通模型
        2.2.2 dv/dt瞬态直通模型实验与讨论
        2.2.3 dv/dt与高压IGBT安全工作区
    2.3 自举电路与保护电路
        2.3.1 自举电路
        2.3.2 保护电路
    2.4 di/dt瞬态负电压
        2.4.1 di/dt瞬态负电压产生机理与抑制
        2.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 三相逆变高压IGBT功率模块工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集成高压IGBT功率模块
    3.1 集成PFC的功率模块
        3.1.1 PFC控制概述
        3.1.2 功率模块PFC主电路拓扑架构
        3.1.3 功率模块PFC主电路控制模式
        3.1.4 集成PFC的功率模块架构与工艺
        3.1.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 数字化双驱动功率模块
        3.2.1 数字化双驱动矢量控制
        3.2.2 数字化双驱动功率模块架构与工艺
        3.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功耗高压SiC功率模块
    4.1 SiC宽禁带半导体特性
        4.1.1 SiC宽禁带半导体物理参数
        4.1.2 SiC宽禁带半导体品质因数
    4.2 低功耗复合SiC功率模块
        4.2.1 SiC SBD器件
        4.2.2 复合SiC功率模块
    4.3 低功耗全SiC功率模块
        4.3.1 SiC MOSFET器件
        4.3.2 全SiC功率模块
    4.4 高压SiC功率模块功率测试技术
        4.4.1 单相二线制(1P2W)模式
        4.4.2 三相三线制(3P3W)模式
        4.4.3 三相四线制(3P4W)模式
        4.4.4 高压SiC功率模块功率测试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1 复合SiC功率模块实验结果与讨论
        4.5.2 全SiC功率模块实验结果与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发动机气缸体再制造修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再制造简介
        1.2.2 气缸体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1.2.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铸铁焊接技术研究现状
        1.2.3.1 铸铁焊接材料的研究现状
        1.2.3.2 铸铁焊接电焊机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气缸体止推轴承座磨损故障修复工艺方案设计
    2.1 工艺方案设计依据
        2.1.1 气缸体止推轴承座结构分析
        2.1.2 气缸体止推轴承座磨损统计分析
        2.1.2.1 气缸体止推轴承座磨损原因分析
        2.1.2.2 气缸体止推轴承座故障结果统计
        2.1.3 气缸体材料特性及可焊性分析
        2.1.4 气缸体预热变形分析
    2.2 气缸体止推轴承座磨损故障修复工艺方案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气缸体止推轴承座磨损故障焊修试验工艺设计
    3.1 焊修试验工艺设计
        3.1.1 焊接材料的选择
        3.1.1.1 焊接材料的选择
        3.1.1.2 焊条直径选择
        3.1.2 焊机的选择
        3.1.3 焊修试验工艺流程设计
        3.1.3.1 焊前准备
        3.1.3.2 焊修过程
        3.1.3.3 焊后处理
    3.2 焊修试验工艺质量评价
        3.2.1 焊修样件试制
        3.2.2 焊修质量评价
        3.2.2.1 焊修质量评价流程
        3.2.2.2 焊修外观检查与磁粉探伤
        3.2.2.3 金相组织检验
        3.2.2.4 显微硬度测试
        3.2.3 焊修质量试验评价与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WD615气缸体止推轴承座磨损故障焊修工艺优化
    4.1 焊修工艺参数正交试验优化
        4.1.1 焊修工艺因素及其水平选择
        4.1.2 焊修工艺正交试验设计方案
        4.1.3 焊修工艺正交试验过程描述
    4.2 焊修工艺优化方案评价
    4.3 焊修及热处理位置尺寸恢复工艺
    4.4 优化后焊修工艺流程
    4.5 小结
第5章 WD615气缸体止推轴承座磨损故障焊修工艺试验验证
    5.1 焊修工艺样件制备
    5.2 焊修样件试验验证
        5.2.1 焊修样件金相组织分析
        5.2.2 焊修样件可靠性试验验证
        5.2.2.1 试验用发动机配置
        5.2.2.2 试验用台架配置
        5.2.2.3 耐久试验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交流发电、逆变弧焊两用机的建模及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综述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电电焊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弧焊逆变电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同步发电机励磁方式的研究
    1.5 柴油机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研究状况
    1.6 硬开关功率变换器和软开关功率变换器
    1.7 仿真技术的现状、应用及发展
    1.8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交流发电、逆变弧焊两用机的设计与分析
    2.1 发电电焊机的总体结构和基本原理
    2.2 谐波励磁发电机的励磁调节方式
        2.2.1 谐波励磁发电机谐波绕组自励调压方式。
        2.2.2 谐波励磁发电机电压负反馈励磁调压方式
        2.2.3 谐波励磁发电机典型励磁电路分析
        2.2.3.1 分流开关管与整流管并联的谐波励磁调节装置
        2.2.3.2 微机控制的谐波励磁调节装置
    2.3 交流发电、逆变弧焊两用机的设计与分析
        2.3.1 国内发电、电焊两用机的基本设计原理
        2.3.2 国外发电电焊机的基本设计原理
        2.3.3 交流发电、逆变弧焊两用机的设计与分析
    2.4 交流发电、逆变弧焊两用机系统建模的考虑
3 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逆变弧焊机及其控制系统建模
    3.1 柴油机及其与发电机耦合系统建模
        3.1.1 柴油发电机机电耦合关系基本方程
        3.1.2 柴油发电机机电耦合系统模型
    3.2 励磁调节控制部分数学模型
    3.3 MMA电源的分析与建模
        3.3.1 MMA电源的工作原理
        3.3.2 MMA电源的传递函数和特性分析
        3.3.2.1 电流调节器的传递函数
        3.3.2.2 PWM环节的传递函数
        3.3.2.3 功率电路的传递函数
        3.3.2.4 输出平滑环节(整流滤波环节)的传递函数
        3.3.2.5 电弧负载环节的传递函数
        3.3.2.6 电流反馈环节传递函数
        3.3.2.7 动、静态特性分析
        3.3.3 利用Matlab/PSB的MMA电源数学建模:
        3.3.4 PWM环节的建模
        3.3.5 占空比计算的数学建模
    3.4 模糊控制器设计
        3.4.1 基本量定义
        3.4.2 控制规则
        3.4.3 模糊控制算法
        3.4.4 解模糊方法
    3.5 系统优化设计算法
        3.5.1 遗传算法优化系统
        3.5.2 非线性系统控制设计模块优化模糊控制系统的仿真算法:
        3.5.3 NCD优化PID控制系统的仿真算法
        3.5.4 模糊-PID复合控制方法
4 控制系统优化仿真实验研究
    4.1 模糊控制系统优化仿真实验
        4.1.1 遗传算法优化模糊控制系统仿真实验
        4.1.2 NCD优化模糊控制系统仿真实验
    4.2 PID控制系统优化仿真实验
        4.2.1 遗传算法优化PID控制系统的仿真实验
        4.2.2 NCD优化PID控制系统的仿真实验
        4.2.3 NCD优化具有不确定参数发电机系统PID控制仿真实验
        4.2.4 遗传算法优化PID控制的逆变焊机的仿真
    4.3 模糊PID复合控制的仿真研究
5 半桥逆变电源及其对电网谐波污染的仿真研究
    5.1 配电网-半桥式逆变电源系统的的电气原理
    5.2 配电网-半桥式逆变电源系统的仿真模型
    5.3 仿真实验及结果
6 交流发电逆变弧焊机及其控制系统仿真实验研究
    6.1 逆变式PWM弧焊电源及其典型子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6.2 逆变式PWM弧焊电源的仿真研究
    6.3 逆变式焊条电弧焊电源的SIMULINK仿真研究
        6.3.1 逆变式MMA电源的Simulink仿真模型的建立
        6.3.2 逆变式MMA电源的Simulink仿真试验研究
    6.4 基于PSB工具箱的MMA逆变电源仿真模型
    6.5 柴油机驱动的交流发电、逆变弧焊机的仿真模型
    6.6 柴油机驱动的交流发电、逆变弧焊机的仿真实验研究
    6.7 实际系统实验
        6.7.1 实验及仿真使用设备:
        6.7.2 实际系统实验记录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本课题的研究论文#A
致谢

(9)机车检修中网络计划技术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铁路机务及机务检修的特点
    1.3 网络计划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情况
        1.3.1 国外发展情况
        1.3.2 国内发展情况
    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2章 网络计划技术基本理论
    2.1 网络计划技术
        2.1.1 网络计划技术的产生
        2.1.2 网络计划技术的功能和优点
        2.1.3 网络计划图的基本概念
        2.1.4 网络计划图的绘制规则
        2.1.5 网络计划图的时间参数
    2.2 关键路径法
        2.2.1 相关概念
        2.2.2 算法
    2.3 网络计划的优化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机车检修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
    3.1 机务段检修工艺简介
        3.1.1 机务段机车检修修程
        3.1.2 机车检修车间组成及相互关系
        3.1.3 各检修车间的检修内容及设备配置
    3.2 机务段检修信息管理系统简介
        3.2.1 机务段检修信息管理系统设备和功能描述
        3.2.2 机务段检修网络拓扑图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力机车检修技改项目的网络优化
    4.1 电力机车检修技改项目简介
        4.1.1 工程项目依据
        4.1.2 工程项目原则
        4.1.3 工程项目内容
    4.2 网络计划技术在电力机车检修扩能改造工程项目的应用
        4.2.1 电力机车中修2台位方案网络优化研究
        4.2.2 电力机车中修4台位方案网络优化研究
    4.3 SS4电力机车转向架检修网络及其优化
        4.3.1 SS4电力机车转向架检修的主要项目与工作内容
        4.3.2 SS4电力机车转向架检修作业网络图
        4.3.3 关键线路及计算工期
        4.3.4 SS4电力机车转向架检修作业网络计划优化
    4.4 SS4电力机车下中修台位至交车作业网络计划及其优化
        4.4.1 SS4电力机车下中修台位至交车作业的主要项目与工作内容
        4.4.2 SS4电力机车下中修台位至交车作业网络图
        4.4.3 关键线路及计算工期
        4.4.4 SS4电力机车中修交车台位时间的网络图优化
    4.5 网络优化方案和实践运用情况评价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微机控制等离子弧焊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等离子弧焊的简介
    1.2 等离子弧焊的原理及特点
        1.2.1 等离子体及等离子弧
        1.2.2 等离子弧的类型
        1.2.3 等离子弧焊的原理
        1.2.4 等离子弧焊的特点
    1.3 等离子弧焊技术的发展
        1.3.1 等离子弧焊电源的进展
        1.3.2 等离子弧焊过程的自动控制
    1.4 焊接过程程序控制方法
        1.4.1 PLC控制焊接过程
        1.4.2 单片机控制焊接过程
    1.5 本课题的设计方案及目标
第2章 等离子弧焊系统
    2.1 等离子弧焊电源
        2.1.1 对电源性能的基本要求
        2.1.2 电源种类
        2.1.3 等离子弧焊主电路
    2.2 机械装置
        2.2.1 摆动器
        2.2.2 工件及焊枪运动机构
    2.3 水路和气路系统
        2.3.1 水路系统
        2.3.2 气路系统
    2.4 等离子弧焊枪
    2.5 电气控制系统
    本章小结
第3章 等离子弧焊工艺及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3.1 等离子弧焊工艺
    3.2 等离子弧焊工艺动作程序
    3.3 等离子弧焊工艺动作设计
    3.4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3.4.1 工作方式设计要求
        3.4.2 对等离子弧焊工艺流程控制的设计要求
        3.4.3 对信号显示的设计要求
    本章小结
第4章 等离子弧焊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
    4.1 控制器的选择
        4.1.1 工业控制计算机(IPC)
        4.1.2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4.1.3 单片机
    4.2 单片机系统设计
        4.2.1 复位
        4.2.2 存储器扩展
        4.2.3 I/O端口扩展与分配
    4.3 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设计
        4.3.1 开关量输入电路
        4.3.2 开关量输出电路
    4.4 单片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4.1 控制系统程序总体设计
        4.4.2 手动燃弧子程序设计
        4.4.3 自动燃弧子程序设计
        4.4.4 熄弧子程序设计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抗干扰设计
    5.1 单片机系统的主要干扰源
    5.2 干扰的不良影响
    5.3 干扰通道
    5.4 硬件抗干扰
        5.4.1 主机单元配置抗干扰
        5.4.2 空间抗干扰
        5.4.3 电源抗干扰
        5.4.4 过程通道抗干扰
        5.4.5 接地
        5.4.6 去耦电容
        5.4.7 感性负载抗干扰
        5.4.8 PCB设计制作中的抗干扰措施
    5.5 软件抗干扰措施
        5.5.1 "看门狗"技术
        5.5.2 指令冗余
        5.5.3 软件陷阱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调试与焊接工艺试验
    6.1 主控电路板的调试
        6.1.1 单片机最小系统测试
        6.1.2 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测试
    6.2 脱机调试
    6.3 设备安装与联机调试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半导体直流电焊机试制成功(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压IGBT功率模块瞬态直通模型与关键技术研究[D]. 华庆.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7)
  • [2]国内外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A]. 夏纪真. 西南地区第十一次无损检测学术年会暨2011年(昆明)国际无损检测仪器展览会论文集, 2011
  • [3]第二次电子革命与非晶微晶合金的应用[J]. 徐泽玮. 金属功能材料, 1994(05)
  • [4]发动机气缸体再制造修复技术研究[D]. 杨生明. 吉林大学, 2017(04)
  • [5]半导体直流电焊机试制成功[J]. 皇姑屯车辆段充电室. 铁道车辆, 1967(11)
  • [6]交流发电、逆变弧焊两用机的建模及仿真研究[D]. 盖志武. 东北林业大学, 2004(04)
  • [7]ZH型组合式焊接用硅整流管[J]. 郭斗光,何永志. 铁道科技动态, 1984(06)
  • [8]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多快好省地发展新产品[J]. 田心机车车辆工厂革命委员会. 机车车辆工艺, 1971(01)
  • [9]机车检修中网络计划技术的优化研究[D]. 杨瑞. 西南交通大学, 2009(03)
  • [10]微机控制等离子弧焊系统研究[D]. 白雪梅. 兰州理工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半导体直流焊机试制成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