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数学教育中加强德育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许家明[1](2019)在《德育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入,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道德教育已是客不容缓的时代要求。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在学校,教学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根本方法。数学是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数学教学的重要功能是育人,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它的德育价值。本文在收集、整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T市一线初中教师和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师生对数学教学德育渗透的价值认识、教学处理方式、存在问题及其存在问题分析等方面研究,并提出初中数学教学德育渗透质量提升的策略。通过分析教师版调查问卷,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数学教学德育渗透价值认识不足且目标短浅;德育渗透意识不强且方法单一;初中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效果存在教学内容和年级上的不均衡现象。学生版问卷调查发现的问题是:学生是否喜欢数学与生活联系和课堂的灵活性有直接的关系;学生从数学教学中获得德育的途径和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对数学学科德育渗透价值认识不到位。师生访谈中发现的问题是:数学教师德育渗透的积极性受到评价制度的严重制约;数学学科的德育渗透效果受到老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严重影响;不同年级,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情况也不相同。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德育渗透存在问题分析,主要有来自教师层面的问题;来自学生层面的问题;来自教材层面的问题和来自评价制度层面的问题。最后结合研究情况提出初中数学教学德育渗透质量提升策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课堂教学中实施数学德育渗透;实践活动中丰富数学德育教育;在数学文化中深化数学德育教育;数学作文,升华数学德育教育;项目学习,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牟金保[2](2020)在《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个案研究》文中认为专门内容知识被描述为数学教学所特有的数学知识,而本文所研究的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就是属于专门内容知识的范畴。本研究主要关注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现状与HPM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对于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的理论框架建构,目前尚无人进行研究,但有高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研究可供参考,也有国内外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内容知识方面的研究可供参考。由于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的理论框架,目前并没有现存的,为了得出本文理论框架的要素和针对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的研究流程,研究者针对15位专家进行了访谈,并利用模糊Delphi法通过三个步骤,对要素指标进行了筛选。研究者主要针对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建构了PT-HSCK九成分的九边模型,这九个知识成分维度分别为选择与引入的知识、比较与设计的知识、回应与解释的知识、探究与重演的知识、表征与关联的知识、编题与设问的知识、评估与决策的知识、判断与修正的知识、解决与运用的知识。同时,针对参与者的水平高低按照每个知识成分维度划分成五种不同的水平等级。为了更加具有针对性进行个案研究,研究者在HPM干预之前,调查了西藏地区初级中学在校学生、在职数学教师以及西藏地区职前数学教师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态度,同时调查了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现状。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之上,研究者选定了12名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为本文个案研究对象,针对无理数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平行线的判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等三角形应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6个知识点,设计了由24道客观题和6道主观题组成的PT-HSCK九成分五水平测试问卷。为了探讨HPM干预对西藏职前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影响变化,研究者建立了HPM干预框架,并以该框架为指导对选定的12名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根据模糊Delphi法筛选6个知识点以及史料阅读、HPM讲授和HPM教学设计三个阶段分别进行HPM干预。在HPM干预之后,研究者根据问卷调查数据、访谈和作业单反馈分析了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水平变化情况。从总体结果来看,通过对PT-HSCK九个知识成分维度的前后测成对t检验发现,回应与解释、探究与重演、表征与关联、编题与设问、评估与决策、判断与修正、解决与运用这七种知识成分维度,后测的水平显着高于前测的水平;而选择与引入、比较与设计这两种知识成分维度,前后测水平无显着性差异,但后测的均值还是要略微高于前测。从藏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分析结果来看,藏族参与者的PT-HSCK中,回应与解释、探究与重演、表征与关联、编题与设问、评估与决策、判断与修正、解决与运用这七种知识成分维度,后测显着高于前测的水平;而选择与引入、比较与设计这两种知识成分维度,前后测水平无显着性差异。从汉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分析结果来看,汉族参与者的PT-HSCK中,回应与解释、探究与重演、表征与关联、编题与设问、评估与决策、判断与修正、解决与运用这七种知识成分维度,后测显着高于前测的水平;而选择与引入、比较与设计这两种维度,前后测水平无显着性差异,但后测的均值还是要略微高于前测。总之,HPM干预对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水平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本文也可以为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培养提供实施理论框架和有针对性推广的数据支持。
兰晨曦[3](2020)在《高中数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7年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贯切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将“立德树人”放在教育活动的首位。数学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一个重要载体,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教书和育人同时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思考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在调查高中生关于“德”相关水平以及高中数学教学环节某些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数学学科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揭示,融入立德树人的教学内容,提出高中数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在理论与实际教学中对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第一章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对立德树人构成要素的划分;第三章对高中数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做一个阐述,其中包括德、立德树人、教学策略和数学教学策略的概念界定,并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作介绍;第四章是对高一数学教学与德相关的调查分析,从中了解高中生的德育现状。除积极进步的部分外,也反映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责任感缺乏、学习态度不够严谨、自信心不足;教学环节发现高中数学作业形式单一、作业设计时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意识不够。第五章是通过调查反映的教学现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提炼出在高中数学中存在的隐性德育元素,本章分别就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提炼,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作业评价四个环节提出在高中数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力求能在这些策略中做具体性的研究;第六章则是在第五章提出的教学策略基础上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分析,以支撑提出的教学策略的可行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需要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本研究通过对教材中显性德育知识开发和隐性德育知识提炼的揭示,将道德信念、人文素养、思想品质等德育元素融入到数学教学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探索有益的途径。
程晨[4](2019)在《作为社会探究工具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以X小学三年级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代小学教育中,学科教育占据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因此,通过专门的品德课来培养小学生美好品德基本很难实现。杜威提出可以从学科教学着手,在他看来:“当一个学科是按照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去教的时候,它就具有积极的伦理上的意义。”但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却发现学科德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以小学数学为例,教师只重视学科知识教学,强调应试训练,培养他们的答题技巧,忽略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品德的发展或者以生硬的方式挖掘学科教学的德育因素等,结果导致学科教学与品德教育面目全非,既影响了学科教学,也没有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那该如何改善小学数学学科德育的现状?又如何发挥出小学数学教学帮助学生道德成长的作用?这些都是本研究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笔者带着这些问题进入X小三年级,以三年级部分数学教师以及三(8)班的部分学生、家长作为访谈对象,课堂观察以三年级(8)班为主,辅之以部分三年级数学教师上课实例,了解真实的小学数学学科德育的现状,找出其优点与缺点,希望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探索出发挥小学数学学科德育作用的可行路径。本研究主要从四个章节来解释和分析研究的过程。第一章阐述了笔者从入场到出场的所见所闻,对整个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展现,包括与学生、教师的接触以及遇到和克服困难、为接下来的研究做好了铺垫。第二章主要呈现了小学数学学科德育的现状,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眼中的数学学科德育和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实际观察记录;第三章则是对上述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展现了当今小学数学学科德育的优点和缺点,再从杜威的视角,结合上述的访谈、观察现状对小学数学学科德育中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深度分析;第四章则是在上一章的基础上,针对数学学科德育中的问题给予一些笔者的建议和思考,为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更好地开展探寻道路。通过一系列的访谈、观察与思考,笔者发现数学教师在数学学科德育的观念上、在数学学科德育教学实践中都有着一定可取之处,但也反映出诸多的问题,比如数学教师没有正确理解数学学科德育的功能和目的;出现“假生活化”现象;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方式上存在问题等,而对于如何解决此类问题,笔者在本文中也尝试做出一些建议。总之,对于德育来说,它并没有脱离日常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它们之间的内在价值与关系应该是有机结合的,应该是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学科教育的自觉行为与追求,他们应该意识到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相关的学科知识,更要用数理关系反映社会现实,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背后带来的社会价值与意义,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更好地认识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改进社会生活,从杜威学科德育的角度而言,即帮助学生把学习数学知识当作社会探究工具,数学这门学科才算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李燕杰,李晓东,宋士波[5](1996)在《在数学教育中加强德育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在数学教育中加强德育的探讨哈尔滨师专数学系李燕杰,李晓东,宋士波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加强德育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但在实际工作...
杨玉兰[6](2019)在《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与实施使人们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数学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也引起了教育界的格外关注。尤其是2001年以来,学者们将数学文化的研究推进了新的阶段,即对数学文化的研究不单单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转向中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生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基础的发展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导致数学教学与文化背道而驰,对数学知识的积累、数学技巧的训练等工具性价值的过分关注,也削减了数学本身所具有的文化韵味。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只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教学生习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文化精神。因此,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传递数学文化并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文化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通过查找文献,整理和分析相关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数学文化的内涵、特征和价值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在明晰概念的基础上提升对渗透数学文化必要性的认识。然后,通过在郑州市H小学进行实习,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该校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现状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主要存在教师的数学文化素养有待提高、渗透意识弱、渗透表面化、忽视实践作业、教学评价缺乏相关考核等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发现制约数学文化渗透的因素主要有:教师自身认识不足,教学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功利性取向明显,过于强调数学的工具价值、学校和社会不重视数学文化,相关培训严重缺失、数学文化内容形式单一,与数学知识的关联度低。最后,根据数学文化渗透存在的问题和归因,从教师自身、教科书编写、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以及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对有效渗透数学文化提出相应对策。
蒋雨宏[7](2017)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德育研究这一话题成为了教育的热点。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探索德育功能,是因为数学本身具备着德育功能,寓德育于小学数学中,能够在学生学习数学的同时提升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科学创新精神。但是在教学中数学的德育元素往往被忽略,因此希望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研究,以期对发挥数学中的德育功能有借鉴作用。论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从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构想三方面概述本研究的大致思路。第二部分是有关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德育研究的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小学德育纲要》为依据,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德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求全面真实地了解小学数学中德育元素在学科中的具体情况。第四部分是教师对德育的认同度调查,通过对海口市X小学老师的访谈,了解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德育研究存在哪些问题。第五部分是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杨培奇[8](2020)在《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科学,数学的产生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学已经渗透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认识到数学不仅是一门逻辑学科,同样是一种文化现象,新时期数学教育也肩负着新的教育任务。然而进入高中阶段后,由于数学知识难度陡增,表现形式更加抽象,学生渐渐丧失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唯结果论的教学下,知识的发生过程得不到重视,学习效果也不尽人意。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认知上帮助学生的学习,正是解决问题的良方。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理论蓬勃发展,数学史也逐渐展现出教育向的魅力。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史的教育价值得到了数学教育界的肯定,2017年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给与了数学史充分的重视,指出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下,数学史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深化,正在成为数学教育的一股新力量。但观向今天的高中数学教学,数学史的融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本研究的第一章使用了文献研究法,在HPM理论的基础上,于新的教育背景下阐释了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与路径。第二章分别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从学生,教师,课堂三个角度进行现状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后,提出当前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三点问题,并结合实际进行问题归因。基于所提出的问题,第三章分别从教学指导,应试评价,教师素养三个角度提出了改进策略。最后第四章以部分改进策略为指导,进行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课例实践,根据教学反馈展开反思。通过现状调查发现,高中生是喜爱数学史的,教师认可数学史的教育价值,也愿意使用数学史进行教学,但仍存在数学史内容受到局限,融入数学史的教学目标偏移,以及数学史融入方式单一的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可用于教学的数学史素材匮乏;教师对数学史的认识不足与教育理念的偏差;以及客观教育现实的影响。基于现存问题,研究提出了以下改进策略。一是从选取数学史材料,明确目标指向,教学实施设计三方面为教师运用数学史提供实践指导。二是在高考背景下促进数学史运用,一方面要发掘高考试题中数学史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也要加大考试评价对数学史的考察力度。三是从高师培养、职后培训、更新观念、合作研究四个方面来提升数学教师的数学史素养。本研究从HPM理论出发,旨在调查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为HPM实践研究做一次尝试,为一线教师运用数学史进行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彭英加[9](2019)在《近十年我国数学教育渗透德育的研究特点——基于CNKI数据库的文献分析》文中提出数学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近些年受到很多研究者的关注,以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为例对此主题研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数学教育渗透德育的研究近十年经历过骤然火热,然后由热转冷,并进入成熟阶段。热门的研究涉及德育渗透的内容、德育渗透的途径、德育渗透的方式等主题。对数学教育渗透德育的意义、目的、内容、方式、评价的分析也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学教育的德育渗透提供了启示。
刘宇飞[10](2020)在《数学美在中学课堂中促进学生德的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发展,教育改革和创新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环节。尽管我国在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单一的教育评价机制导致了部分教师重知识,而忽视了学科德育的重要性,尤其体现在数学这类抽象性较强的基础学科之中。伴随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学数学教育从理念、方式、方法都在不断改革创新,但也正是评价机制缘故,使得数学课程难以脱离“以知识为中心”,即便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向过程中,也难以脱离对“知识本位”的依赖性。所以,使得部分学生对数学课程感到枯燥,对数学本身失去了兴趣,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了畏惧。目前,中学数学教研活动主要是围绕着“如何开展知识教学”、“创设高效课堂”等方面,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成绩。在国家推行“立德树人”方针政策下,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校园德育工作的参与者,这并不与其所教授的课程相矛盾,反而应该是任何一门课程都应该与德育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当前,已经有部分教师开始探讨数学学科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数学作为自然学科的基础,其应用范围广泛,她的重要性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世界地位。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教育不仅在关注知识与能力,也在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而,研究普遍关注前者,而后者相对薄弱。如何从数学教育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育应该引起关注,而数学中蕴含丰富的德育元素,“数学美”便是数学课程中开展德育课程的积极因素。当前,“数学美”作为抓手开展学科德育工作的教育研究与实践都非常少,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用来完善数学课程中的“立德树人”功能,并充实德育工作内容。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为例,开展了六个部分的探讨:其一,数学课堂发挥德育功能的必要性。结合目前国内教育的现状,首先阐述了学科德育的必要性,进而探讨了数学课堂发挥德育功能的必要性。其二,学科德育的基本概况与实施路径。阐述了学科德育的概念、特征等内容,以及实施路径的一般观点。其三,数学学科特点及其德育功能的探讨。分析了数学学科特点,及其蕴含的德育功能。其四,剖析了数学美及其德育特征。阐述了数学美发展的历史沿革,进而阐述其发挥德育功能的特征。其五,课堂案例构建与策略探讨。在结合实际教学案例,以数学美在中学课堂中发挥德育功能的内容与方式进行探讨。其六,案例实验分析与思考。对基于数学美视角下的教学案例进行实验,了解学生对数学美引入课堂教学的认识情况。本文以教材为基础,对数学文化进行了适度拓展,从理论上探究了初中数学课堂中数学美发挥德育功能的教学策略,阐述数学美的内涵、特征、功能,碰撞出数学教育与德育的火花,有助于促进数学课程的“立德树人”,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有助于数学教师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提供参考,为推动“数学美”走进课堂,从数学教育中发挥德育提供一种理解,拓宽实践之路。
二、在数学教育中加强德育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数学教育中加强德育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德育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 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目的 |
1.3.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关于数学学科德育的研究 |
2.2.2 关于数学学科德育的策略研究 |
2.2.3 关于数学学科德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
2.3 文献评述 |
第3章 调查研究设计 |
3.1 调查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2.1 调查对象 |
3.2.2 访谈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3.1 调查问卷 |
3.3.2 访谈提纲 |
3.4 研究实施过程 |
3.4.1 问卷调查实施过程 |
3.4.2 访谈实施过程 |
第4章 调查结果分析 |
4.1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1.1 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
4.1.2 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
4.2 教师访谈分析 |
4.2.1 部分教师访谈实录 |
4.2.2 教师访谈的结果分析 |
4.3 学生访谈分析 |
4.3.1 部分学生访谈实录 |
4.3.2 学生访谈的结果分析 |
4.4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存在问题 |
第5章 初中数学教学德育渗透存在问题分析 |
5.1 来自教师教师层面的问题分析 |
5.1.1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理念尚未深入 |
5.1.2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方法陈旧单一 |
5.1.3 挖掘和应用德育素材能力不足 |
5.2 来自学生层面的问题分析 |
5.2.1 学生对数学学科德育渗透价值的认识有误区 |
5.2.2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存在年级上的差异 |
5.3 来自教材层面的问题分析 |
5.4 来自评价制度层面的问题分析 |
5.4.1 学科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
5.4.2 学科德育评价体系标准模糊 |
第6章 初中数学教学德育渗透质量提升策略分析 |
6.1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数学德育渗透 |
6.1.1 充分利用教材 |
6.1.2 通过教师的引领示范 |
6.1.3 小组合作交流 |
6.2 数学活动丰富数学德育教育 |
6.3 在数学文化中开展数学德育教育 |
6.3.1 利用数学史,加强数学德育教育 |
6.3.2 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培养数学德育 |
6.3.3 挖掘潜在使用价值,提高数学德育 |
6.4 数学作文,深化数学德育教育 |
6.4.1 通过数学作文,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和数学学习观 |
6.4.2 通过数学作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6.4.3 通过数学作文,培养学生的个性 |
6.4.4 通过数学作文,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
6.5 项目学习,培养学生德育素养 |
第7章 总结和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初中数学学科德育渗透现状调查问卷(教师) |
附录2 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情况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4 学生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意义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1.6 论文的框架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藏族地区中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现状 |
2.2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必要性 |
2.3 HPM研究的现状 |
2.4 学科内容知识的研究 |
2.5 HSCK理论框架的研究 |
第3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现状和态度研究对象 |
3.1.2 个案研究的对象 |
3.2 研究流程 |
3.3 研究方法 |
3.3.1 个案研究 |
3.3.2 问卷调查 |
3.3.3 访谈 |
3.4 研究工具 |
3.4.1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现状与态度问卷 |
3.4.2 PT-HSCK问卷 |
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5.1 数据编码 |
3.5.2 量化数据及其分析 |
3.5.3 质性数据及其分析 |
第4章 PT-HSCK理论框架的建构 |
4.1 PT-HSCK理论框架建构的动机 |
4.2 基于模糊Delphi法的PT-HSCK理论框架建构 |
4.2.1 评估指标 |
4.2.2 专家反馈资料之适度检验 |
4.2.3 初步重要的评估指标之筛选 |
4.2.4 相对重要程度之阈值 |
4.3 PT-HSCK的九种知识成分 |
4.4 PT-HSCK的五级水平划分 |
4.5 HPM干预框架 |
第5章 干预前现状与态度调查研究 |
5.1 西藏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态度 |
5.1.1 西藏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现状的调查 |
5.1.2 西藏在职初中数学教师态度的调查 |
5.2 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态度的调查 |
5.3 PT-HSCK的现状调查 |
第6章 职前初中数学教师的HPM干预 |
6.1 HPM干预的前期准备 |
6.2 HPM干预案例一:无理数的概念 |
6.2.1 史料阅读阶段 |
6.2.2 HPM讲授阶段 |
6.2.3 HPM教学设计阶段 |
6.2.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
6.3 HPM干预案例二:二元一次方程组 |
6.3.1 史料阅读阶段 |
6.3.2 HPM讲授阶段 |
6.3.3 HPM教学设计阶段 |
6.3.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
6.4 HPM干预案例三:平行线的判定 |
6.4.1 史料阅读阶段 |
6.4.2 HPM讲授阶段 |
6.4.3 HPM教学设计阶段 |
6.4.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
6.5 HPM干预案例四:平面直角坐标系 |
6.5.1 史料阅读阶段 |
6.5.2 HPM讲授阶段 |
6.5.3 HPM教学设计阶段 |
6.5.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
6.6 HPM干预案例五:全等三角形应用 |
6.6.1 史料阅读阶段 |
6.6.2 HPM讲授阶段 |
6.6.3 HPM教学设计阶段 |
6.6.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
6.7 HPM干预案例六: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 |
6.7.1 史料阅读阶段 |
6.7.2 HPM讲授阶段 |
6.7.3 HPM教学设计阶段 |
6.7.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
第7章 干预结果及其变化分析 |
7.1 职前数学教师的总体变化分析 |
7.2 藏族职前数学教师的变化分析 |
7.3 汉族职前数学教师的变化分析 |
7.4 藏族与汉族职前数学教师的对比分析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8.1 研究结论 |
8.1.1 西藏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以及PT-HSCK的现状与态度 |
8.1.2 建立了理论框架以及干预框架 |
8.1.3 HPM干预对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的影响 |
8.2 研究启示 |
8.3 研究局限 |
8.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西藏初中阶段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现状问卷(学生用) |
附录2 :西藏初中阶段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现状问卷(教师用) |
附录3 :西藏初中阶段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态度问卷 |
附录4 :PT-HSCK测试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高中数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改带来的启示 |
1.1.2 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 |
1.1.3 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设计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高中数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研究 |
2.1.1 数学教学内容落实立德树人 |
2.1.2 数学教学方法落实立德树人 |
2.2 国外相关研究 |
2.3 数学教学立德树人构成要素研究 |
3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3.1.1 德 |
3.1.2 立德树人 |
3.1.3 教学策略 |
3.1.4 数学教学策略 |
3.2 理论基础 |
3.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2.2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3.2.3 多元智能理论 |
3.2.4 党的教育方针 |
4 落实立德树人的现状调查分析 |
4.1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 |
4.1.1 问卷的设计 |
4.1.2 问卷调查的实施 |
4.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4.2.1 构成要素水平现状统计分析 |
4.2.2 相关教学环节的统计分析 |
4.3 调查结果反馈 |
5 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 |
5.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提炼的策略 |
5.2 教学设计环节的策略 |
5.2.1 紧扣数学的逻辑性,培养实事求是的思想品质 |
5.2.2 追寻数学的发展历程,陶冶爱国主义情怀 |
5.2.3 利用数学的合作精神,建立集体责任意识 |
5.2.4 挖掘数学的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 |
5.2.5 激发数学的趣味性,奠定信心、耐心、恒心 |
5.2.6 挖掘数学的美学元素,打开发现美的眼睛 |
5.3 教学过程中的策略 |
5.3.1 注重反馈语的输出,保证师生间有效交流 |
5.3.2 追求行为的真实感,加强学生情感信念渗透 |
5.4 作业、评价的策略 |
5.4.1 根据学生能力,丰富作业设计 |
5.4.2 结合学生情况,创新作业评价 |
6 应用案例分析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数学教学落实“立德树人”评价测试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4)作为社会探究工具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以X小学三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一) 选题缘由 |
(二) 研究意义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一) 学科德育 |
(二) 社会探究工具 |
三、研究综述 |
(一) 学科德育的相关研究 |
(二) 杜威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三) 杜威的探究理论 |
(四) 杜威数学教学思考 |
(五)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四、研究设计 |
第一章 我在X小学的研究历程 |
一、X小学相关背景介绍 |
二、初入X小学 |
三、融入三(8)班 |
四、困难与突破 |
五、离开X小学 |
第二章 X小学数学学科德育现状 |
第一节 小学数学教师眼中的数学学科与德育关系 |
一、教师观念上 |
二、实际课堂教学 |
第二节 小学生眼中的数学学科与德育的关系 |
一、对数学与德育的关系认识 |
二、学生眼中理想的数学课堂及教师 |
第三节 家长眼中的数学学科与德育的关系 |
一、对数学与德育的关系认识 |
二、家长眼中理想的数学课堂及教师 |
第三章 X小学数学学科德育的现状剖析 |
第一节 X小学数学学科德育现状值得肯定之处 |
一、在观念上意识到应当承担起德育责任,数学教学目标摆脱单一化 |
二、数学学科德育教学向生活化转变 |
三、在教学内容和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学科德育 |
第二节 X小学数学学科德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
一、没有正确理解数学学科德育的功能和目的 |
二、生活与情境相脱离——“假生活化” |
三、在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方式上的问题 |
四、实际课堂注重应试技巧,评价单一 |
第四章 :小学数学教学作为社会探究工具的建议 |
第一节 理解数学学科的德育功能 |
一、理解数学学科德育的社会功能 |
二、理解数学学科德育的个体功能 |
三、数学学科德育功能的独特性 |
第二节 激活数学学科的德育功能 |
一、总体策略——从“渗透”到“数学学习与社会学习交融一体” |
二、具体方法 |
第三节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去除“假生活化”教学 |
一、一个好的数学“情境” |
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完成作业 |
三、结合具体情境创设生活化教学 |
第四节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采取过程性评价 |
一、杜威眼中的“过程” |
二、小学数学学科德育中的过程性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新课程改革:强调数学文化 |
2.数学教育现状:呼吁数学文化 |
3.小学生素养养成:需要数学文化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数学文化的内涵研究 |
2.数学文化的价值研究 |
3.数学文化渗透的实践研究 |
4.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1.文化 |
2.数学文化 |
3.数学文化渗透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课堂观察法 |
3.问卷调查法 |
4.访谈法 |
(六)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
1.研究的重点 |
2.研究的难点 |
3.研究的创新点 |
一、小学阶段数学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
(一)小学阶段数学文化的内涵 |
1.数学文化的内涵 |
2.数学文化的特征 |
3.小学阶段的数学文化 |
(二)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
1.美育价值:数学美强化审美意识 |
2.智育价值:数学思维锻炼理性思考 |
3.德育价值:数学精神塑造人生品质 |
二、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体现 |
(一)显性的体现形式 |
1.“你知道吗?” |
2.“生活中的数学” |
3.“数学游戏” |
4.“数学广角” |
(二)隐性的体现形式 |
1.数学美 |
2.数学思维 |
3.数学精神 |
三、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方法和内容 |
(四)调查结果 |
1.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
2.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3.教师访谈结果 |
四、数学文化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
(一)数学文化渗透存在的问题 |
1.教师数学文化素养有待提高 |
2.渗透数学文化的意识薄弱 |
3.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表面化 |
4.忽视数学文化的实践作业 |
5.教学评价缺乏数学文化素养的考核 |
(二)制约数学文化渗透的因素 |
1.教师自身认识不足,教学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
2.教育功利性取向明显,过于强调数学的工具价值 |
3.学校、社会不重视数学文化,相关培训严重缺失 |
4.数学文化内容形式单一,与数学知识的关联度低 |
五、有效渗透数学文化的对策 |
(一)提高教师的数学文化素养 |
1.树立正确的数学文化观 |
2.提高数学文化渗透技能 |
(二)丰富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内容 |
1.增加数学文化渗透量 |
2.丰富数学文化呈现方式 |
(三)将数学文化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
1.预设情境、感受联系,架设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
(四)设计与数学文化相关的作业 |
(五)教学评价重视数学文化素养考核 |
1.改革教育评价机制,注重多元的发展性评价 |
2.增加数学文化内容,完善试题编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
附录 B: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 C:访谈提纲 |
致谢 |
(7)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构想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路线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德育的内涵 |
2.1.2 小学数学德育功能的表现形式 |
2.2 国内外研究 |
2.2.1 国外研究 |
2.2.2 国内研究 |
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德育内容的呈现分析 |
3.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德育内容的呈现 |
3.1.1 德育内容在基本理念中的呈现 |
3.1.2 德育内容在目标要求中的呈现 |
3.1.3 德育内容在课程内容中的呈现 |
3.1.4 德育内容在实施建议中的呈现 |
3.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与《小学德育纲要》德育内容的比较 |
3.2.1 德育内容的比较 |
3.2.2 比较结果分析 |
4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德育实施的现状分析 |
4.1 教师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德育的认识 |
4.1.1 小学数学教师个案访谈的设计 |
4.1.2 访谈结果分析 |
4.2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德育实施存在的问题 |
4.2.1 小学数学教材中部分德育元素不明显 |
4.2.2 教师对德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把握不准确 |
4.2.3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德育教学的理论缺失 |
5 增强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德育实施的策略 |
5.1 充分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
5.2 加强综合型小学教师的培养 |
5.3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自然的渗透德育元素 |
5.4 数学学科德育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8)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数学史 |
二、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HPM理论研究综述 |
二、HPM实践研究综述 |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第五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路径 |
第一章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意义与路径 |
第一节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意义与指向 |
一、融入数学史教学的教育学阐释 |
二、以史育人的数学史教育指向 |
第二节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方法路径 |
一、理论指导 |
二、数学史的运用方法 |
第二章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面向学生的问卷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
三、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四、结果统计及问卷分析 |
第二节 教师访谈 |
一、访谈目的 |
二、访谈对象 |
三、访谈提纲 |
四、访谈实录 |
五、访谈结果及分析 |
第三节 课堂观察 |
一、观察目的 |
二、观察对象 |
三、课堂片段实录 |
四、课堂观察分析 |
第四节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现存问题 |
一、教学中使用的数学史内容受到局限 |
二、融入数学史的教学目标偏移 |
三、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方式单一 |
第五节 现存问题的归因 |
一、可用于教学的数学史素材匮乏 |
二、教师对数学史的认识不足与教学理念的偏差 |
三、客观教育现实的影响 |
第三章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改进策略 |
第一节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指导 |
一、合理选取数学史材料 |
二、明确数学史运用的目标指向 |
三、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施设计 |
第二节 高考背景下对数学史运用的建议与促进 |
一、发掘高考试题中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
二、加强考试评价对数学史的考察力度 |
第三节 提升数学教师的数学史素养 |
一、改善高师数学系课程结构,重视高师数学史教育 |
二、针对性开展培训与教研活动,提升职后教师的数学史素养 |
三、数学教师要更新自身观念,加强对数学史的认识和学习 |
四、依托HPM研究成果,鼓励HPM研究者与一线教师合作 |
第四章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课例实践与反思 |
第一节 实践内容选取 |
第二节 教学实践开展 |
一、课程设计 |
二、教学实录 |
第三节 实践反馈与反思 |
一、教学实践反馈 |
二、教学实践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数学史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二 :访谈问题(教师) |
致谢 |
(9)近十年我国数学教育渗透德育的研究特点——基于CNKI数据库的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学教育渗透德育研究文献的量化分析 |
1. 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 |
2. 研究文献的主题分布 |
二、数学教育渗透德育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 |
1. 数学教育渗透德育的概念与特点 |
2. 数学教育渗透德育的缘由与意义 |
3. 数学教育渗透德育目标与内容 |
4. 数学教育渗透德育方法与原则 |
5. 数学教育渗透德育评价 |
三、数学教育渗透德育研究的特点 |
1. 德育渗透研究已经进入新的阶段 |
2. 德育渗透的目标与评价缺乏关注 |
3. 欠缺针对德育渗透策略的评价研究 |
(10)数学美在中学课堂中促进学生德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数学美的相关研究分析 |
1.2.2 关于数学美在中学课堂发挥德育功能的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学科德育的必要性与实施路径 |
2.1 中学德育工作目标与实施简述 |
2.2 学科德育的简述 |
2.2.1 学科德育的相关概念 |
2.2.2 学科德育的地位和价值 |
2.2.3 学科德育面临的困境 |
2.3 学科德育的实施路径 |
第3章 数学学科特点和德育的意蕴 |
3.1 数学的学科特点 |
3.1.1 数学的抽象性 |
3.1.2 数学的逻辑严密性 |
3.1.3 数学的广泛应用性 |
3.2 数学学科的德育范畴 |
3.2.1 数学学科德育中的爱国主义 |
3.2.2 数学学科德育中的思维品质 |
3.2.3 数学学科德育中的理性精神 |
3.2.4 数学学科德育中的审美教育 |
第4章 数学美与其德育功能 |
4.1 数学美的历史演变过程 |
4.1.1 数学美的朦胧时期 |
4.1.2 数学美的萌芽时期 |
4.1.3 数学美的发展时期 |
4.2 数学美的解读及德育特征 |
4.2.1 奇异美 |
4.2.2 简洁美 |
4.2.3 对称美 |
4.2.4 统一美 |
第5章 数学美在初中数学课堂发挥德育功能的策略分析 |
5.1 数学美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渗透方式 |
5.1.1 引入中的巧妙渗透 |
5.1.1.1 设疑引入法 |
5.1.1.2 故事引入法 |
5.1.2 解题中的巧妙渗透 |
5.2 数学美在初中数学课堂发挥德育功能的案例分析 |
5.2.1 《探寻神奇的幻方》教学案例分析 |
5.2.2 基于数学美视角下对《探寻神奇的幻方》教学案例再思考 |
第6章 《探寻神奇的幻方》教学实证分析 |
6.1 实证研究设计 |
6.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7章 总结与反思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在学期间的实践情况 |
四、在数学教育中加强德育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德育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D]. 许家明.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2]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个案研究[D]. 牟金保.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3]高中数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研究[D]. 兰晨曦. 重庆三峡学院, 2020(01)
- [4]作为社会探究工具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以X小学三年级为例[D]. 程晨.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5]在数学教育中加强德育的探讨[J]. 李燕杰,李晓东,宋士波. 课程.教材.教法, 1996(08)
- [6]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 杨玉兰. 河南大学, 2019(01)
- [7]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研究[D]. 蒋雨宏. 海南师范大学, 2017(02)
- [8]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D]. 杨培奇.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近十年我国数学教育渗透德育的研究特点——基于CNKI数据库的文献分析[J]. 彭英加. 教书育人, 2019(35)
- [10]数学美在中学课堂中促进学生德的发展[D]. 刘宇飞.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