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横向卸荷与挡土墙横向变形应力路径研究

基坑横向卸荷与挡土墙横向变形应力路径研究

一、基坑侧向卸荷应力路径及挡墙侧向变形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汪中卫[1](2021)在《基于侧向卸荷的软粘土蠕变试验参数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结合K0固结对偏应力水平进行重新定义,通过K0固结室内试验对上海软粘土进行了侧向卸载条件下的分级蠕变试验,以模拟基坑开挖等卸荷条件下土体的工程行为。通过试验发现,Singh-Mitchell方程能很好地拟合软粘土在卸荷条件下的不排水蠕变行为,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拟合得到上海软粘土在侧向卸荷条件下的Singh-Mitchell方程参数。与常规加荷试验所得到的参数相比,侧向卸荷条件下的参数m值和α值分别比常规加荷条件下偏小约20%和30%,两者差距主要与试验应力路径和偏应力水平定义不同有关。

李露,张荣堂,臧蒙[2](2021)在《应力路径对饱和软黏土力学特性影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土的应力应变特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应力路径为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针对不同应力路径下土体力学特性的研究,对解决多种复杂条件下的工程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软黏土的力学性质与其在不同工况下所经历的复杂应力路径有关,简述了复杂应力路径影响下软黏土的静力特性、动力特性与本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对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归纳阐述。

陈晓,董建华,董和平,汤小林,田文通[3](2021)在《考虑卸荷变形模量的坑底回弹变形计算方法》文中指出针对基坑开挖卸荷导致坑底土体回弹变形问题,考虑开挖卸荷过程中土体弹性模量随着卸荷应力路径变化的特征,推导在卸荷应力路径作用下土体变形模量的计算公式,考虑基坑的开挖为地表以下基坑开挖面处应力的变化,基于Mindlin应力解计算矩形基坑开挖卸荷引起的坑底土体附加应力,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基坑开挖引起的坑底土体的回弹变形,结合已有文献中的工程实例,采用该方法计算开挖引起的坑底隆起变形,并与实际监测数据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预测基坑开挖引起的坑底隆起变形,能够作为基坑开挖坑底隆起变形的一种有效预测方法。

李航,廖少明,汤永净,申明亮[4](2021)在《软土地层中分隔型基坑变形特性及应力路径》文中指出以上海软土地区紧邻历史保护建筑的超大地下综合体施工为例,建立考虑土体小应变特性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分隔型基坑变形特性及土体应力路径;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比对以检验模型参数取值的合理性,并基于此模型进行多工况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仅靠优化基坑开挖顺序对基坑变形控制作用有限且不全面,有必要考虑地下结构回筑引起的基坑支护刚度和边界条件变化;先开挖小基坑并完成其地下结构回筑后再施工较大基坑的施工方案效果最优,与较不利工况相比可减小紧邻敏感建筑物侧围护结构最大侧向变形30%;不同开挖顺序、地下结构施工引起的边界条件变化,以及不同排水条件使得坑内外土体应力状态复杂多变,其中坑内土体在不同工况下呈现不同应力路径,坑外土体则呈现多次卸荷的应力路径;当应用伺服式预应力钢支撑时,坑外土体表现出先水平卸荷而后加荷的应力路径,围护结构变形控制在开挖深度的0.1%内,可有效保护周边敏感建筑物的安全。

张宇[5](2021)在《超期服役粉细砂基坑支护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西部大开发建设正在高速进行,在工程建设基坑开挖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由粉细砂特性引起的工程问题,如长期暴露后粉细砂卸荷边坡的稳定性与治理措施问题。国内外已经开展了许多粉细砂边坡的稳定性与治理措施研究,但是,对于粉细砂边坡在“长期卸荷”条件下的变形机理、稳定性计算方法以及治理措施研究鲜有报道。因此研究超期服役粉细砂基坑支护稳定性计算方法、超期服役基坑支护加固措施及超期服役基坑重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本文研究了粉细砂边坡在“长期卸荷”条件下的变形机理,通过数值仿真模拟,研究了原粉细砂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在超期服役条件下的受力与变形特性,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二次支护措施,使超期服役基坑支护结构能满足基坑二次利用安全性要求。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总结目前关于粉细砂地基长期强度与变形的研究,从粉细砂地基强度与变形特性、粉细砂基坑支护结构长期稳定性等方面入手,建立本文所需的计算理论和模型。(2)长期暴露后粉细砂基坑放坡开挖段边坡稳定性研究。主要从粉细砂性质、粉细砂基坑变形研究方面,对研究粉细砂边坡经过长时间侧向卸荷后的稳定性做出预测模型,得到超期服役之后粉细砂强度参数,并根据此强度参数对边坡进行数值模拟,以此得到考虑时间因素的超期服役粉细砂边坡侧向变形量,提出进一步加固措施,使开挖边坡稳定性满足基坑再利用要求,为超期服役粉细砂基坑边坡侧向变形量预测及二次支护方式提供参考。(3)选取合适的数值仿真模型,将Mohr-Coulomb模型与Drucker-Prager模型做对比,提出两种模型的优缺点,并得到两种模型的相互转换方式,为通过土体蠕变效应模拟护坡桩超期服役状态做理论准备。(4)考虑粉细砂蠕变效应的超期服役护坡桩支护结构稳定性研究。以前文得到的粉细砂长期强度为基础,选取强度参数,建立数值分析模型,从超期服役护坡桩结构侧向变形沿深度的变化、不同深度处侧向变形与时间的关系等方面,通过不同开挖深度等方面的对比,对超期服役护坡桩结构变形做出综合性评价。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护坡桩和桩后地表加固措施,减缓护坡桩变形,使该段边坡可以满足基坑重新利用安全性要求。(5)将基坑开挖看做均布卸荷,在前文数值模拟结果的基础上,考虑粉细砂蠕变效应,从基坑底一点随时间回弹量变化研究等方面,对粉细砂基坑底回弹量做出综合评价,从数值模拟的角度为粉细砂基坑开挖卸荷量的确定提供思路。

李涛[6](2021)在《灰岩卸荷损伤抑制效应及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颖[7](2020)在《软土地层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坑施工变形及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极大的促进了基坑工程发展。为满足高层建筑、地铁车站的建设需要,基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深度也越来越深。与此同时,位于城市密集建筑区域的基坑施工将面临一系列复杂问题,基坑在开挖过程中不仅要求满足自身的安全稳定,还要保证附近建(构)筑物的安全。同时,基坑形状也越来越多样,其开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时空效应也逐渐被重视。基于此,本文以上海市虹桥商务区核心区03北地块项目2三角形基坑工程为背景,综合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数值模拟与优化对比等多种手段,对软土地区深大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规律开展系统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以井流理论为基础,在降水过程中将基坑视为大井,考虑基坑围护结构的隔水作用计算得到基坑外任意距离处地下水位值;通过计算土层附加应力来计算坑外土体竖向位移;运用剪切位移法考虑桩土相互作用,推导了由于基坑降水导致邻近工程桩桩周地基土再固结沉降导致桩基沉降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是否考虑隔水作用和距基坑距离的影响。(2)采用两阶段法分析基坑开挖引起的墙后管廊位移。首先基于弹性平面应变问题控制方程,采用分离变量法计算墙外土体位移分布,将土体二维位移解答扩展至三维空间,得出墙后土体位移的空间分布表达式;随后将管廊-土体相互作用模型简化为Winkler地基-梁模型,计算给定土体位移作用下管廊的变形;最后将理论解答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3)结合上海市虹桥商务区核心区03北地块项目2三角形基坑工程,采用现场动态监测反馈分析的方法,对软土地层复杂环境条件下异形深大基坑施工引起的围护结构和周围地层变形规律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三角形基坑围护结构的时空效应,以揭示软土地区三角形深大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和周围地层的变形机理。(4)对软土地层复杂环境条件下异形深大基坑施工引起周围管线和建(构)筑物的变形规律进行分析,探究基坑开挖卸荷与周围地层和邻近建(构)筑物的相互作用机理,总结邻近管线和建(构)筑物由于基坑开挖卸荷引起的变形规律。(5)以上海市虹桥商务区核心区03北地块项目2三角形基坑工程为依托,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复杂环境条件下三角形基坑施工引起的围护结构和周围地层变形规律展开系统研究,并通过变换不同的基坑开挖方式和支护型式,对比不同方案下围护结构和周围地层变形,对基坑的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段尚磊[8](2020)在《珠海某软土深基坑裙边加固工程效应数值模拟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软土深基坑被动区裙边加固能显着增加被动区土体侧向抗力,控制基坑变形及基坑开挖引起周边环境的影响,已经在珠海软土深基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何较为合理地确定裙边加固方案,既可以有效控制基坑及周边环境产生较大变形,又能保证工程的经济性,成为工程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基于Midas-GTS有限元仿真平台,通过建立三维基坑开挖模型对软土深基坑裙边加固工程效应进行数值分析,并探讨裙边加固优化方案。为了保证数值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本文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文献调研、数值模型计算进行了土体本构模型比选,并基于工程实测数据,采用数值反分析方法确定了土体刚度参数。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分析基坑开挖过程的典型应力路径,并结合文献调研明确基坑开挖应力路径下土体的变形特性,进而在定性分析Midas-GTS中三种常用本构模型在基坑开挖问题中适用性的基础上,通过二维基坑算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得出,修正摩尔库伦本构模型(MMC模型)更适用于模拟软土基坑开挖问题中。(2)基于基坑工程案例,建立三维基坑计算模型28个,通过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模型计算结果得出,MMC模型中土体参考割线刚度模量E50ref对基坑围护桩侧向变形及坑底隆起变形有显着影响,土体参考卸载模量Eurref对基坑坑外地表变形影响显着。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测变形数据反分析得到珠海横琴软土刚度参数之间的比例关系采用Eoedref =1.0Es1-2 、E50ref =1.2Eoedref、 Eurref=7.0E50ref可以获得较好的模拟效果。(3)详细介绍三维基坑计算模型建立过程,建立设有不同裙边加固工况基坑开挖计算模型25个,通过分析围护桩侧向变形、坑外地表变形及坑外深层土体变形计算结果得出,裙边加固深度参数对基坑变形影响最为显着,且受加固控制作用最大的基坑围护桩最大侧向变形;基坑的最优加固深度可取5H/12,最优加固宽度为H/2(H为基坑开挖深度),该加固方案可为珠海横琴软土地区类似软土基坑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李洪江[9](2019)在《软弱地层桩基水平承载特性分析与卸荷响应研究》文中提出桩基础是建筑、交通、海洋、地下工程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型式,随着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桩基础呈现出深长、大直径、承载环境复杂等特点。桩基水平承载力是建(构)筑物抵御地震、风浪荷载、地下空间开挖卸荷的根本保证,桩基水平承载性能分析不当往往会诱发重大工程事故。因此,合理评价桩基水平承载性能,预测其在复杂承载环境下的变异响应特征,提出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是岩土工程面临的新挑战。本文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800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8157)、江苏省建设系统科技项目(2014ZD66)和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LX160244)为依托,以软弱地层桩基水平承载特征与安全保障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原位测试、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手段,系统开展了软弱地层桩基水平承载特性分析与卸荷响应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全面总结了国内外特别是近二十年间有关桩基水平承载研究现状,对桩基水平承载计算方法及开挖卸荷响应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指出其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2)针对软弱地层桩基复杂承载特点,提出了软弱地层桩基水平承载特性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孔压静力触探(CPTU)参数与桩基p-y曲线参数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基于CPTU原位测试的桩基水平承载实用分析方法与位移控制标准;针对软弱地层桩基“大变形”问题,提出了基于应力增量的桩基大变形p-y分析方法,该方法能综合反映径向应力增量效应、纵向应力增量效应及桩体深层转动挠曲对桩侧土抗力的影响;针对桩基“大直径”问题,提出了考虑摩擦效应的大直径桩水平承载分析fm方法,该方法在传统m法基础上考虑了侧壁摩擦力在桩身产生的附加弯矩,包括桩轴线挠曲变形引起的摩擦附加弯矩和桩基尺寸效应引起的摩擦附加弯矩,提升了大直径桩水平承载力计算精度。(3)采用现场试验与原位测试相结合的手段,系统研究了基坑开挖卸荷对邻近桩基水平承载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桩基水平承载卸荷响应评价方法。基坑开挖卸荷会对桩周土体产生应力释放,进而影响桩基的水平承载性能。原位测试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后土层贯入锥尖阻力衰减,锥尖阻力的衰减与土体卸荷应力路径密切相关,卸荷后的桩基水平承载力较自由场地降低。邻近基坑开挖致使桩基被动受荷,受开挖卸荷过程的影响,被动桩水平承载变形规律复杂,其桩-土相互作用随开挖过程不断改变。为准确计算被动桩水平承载累积变形及桩身内力特征,提出了考虑邻近基坑开挖卸荷全过程的被动桩水平承载分析方法。(4)开展了基坑开挖卸荷对坑底桩基水平承载性能影响试验研究,明确了开挖卸荷前后土体原位测试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坑底桩基水平承载响应特征。研究指出,开挖卸荷致使坑底土体应力释放,改变了土体应力状态,影响了桩土相互作用p-y曲线的发挥特征。坑底桩基水平承载力的确定须同时考虑地层性质及开挖卸荷应力释放的共同影响,不考虑卸荷效应会过高估计坑底桩基水平承载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开挖卸荷后的真实土层原位测试参数可以准确计算坑底桩基水平承载力,与现场实测结果吻合较好。(5)通过精细化构建桩-土-开挖体数值模型,研究了邻近基坑开挖卸荷致被动桩水平承载弱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深入分析了开挖卸荷致土体移动并伴随应力释放(应力变形耦合)条件下的桩-土相互作用特征,明确了基坑开挖方式、土体模量、排水状态和不同加载时机对被动桩p-y曲线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被动桩桩-土相互作用受邻近基坑开挖卸荷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被动桩p-y曲线较主动桩p-y曲线表现出明显的软化特征,且开挖速率越快,p-y曲线跌落越快。由此,从桩-土相互作用本质上揭示了邻近基坑开挖卸荷致被动桩水平承载性能演化的内在机理。(6)基于承台-桩基耦合模型,揭示了承台约束效应对邻坑开挖被动桩水平承载性能的影响机制,提出了综合考虑桩头嵌固深度、承台-桩头相对模量和承台-桩头接触刚度等多因素的被动桩承台设计方法及设计参考标准。研究指出,承台约束会显着影响被动桩的水平承载性能,单一影响因素下,桩头嵌固深度宜控制在(515)cm,承台-桩头相对模量比宜控制在(0.15);综合影响因素下,则宜按照承台约束系数法将Kc控制在(0.11)%区间。(7)建立了软弱地层桩基水平承载性能提升与安全控制关键技术。通过现场试验和理论计算,充分论证了软土地层桩基后注浆技术与可液化地层共振法处理技术对桩基水平承载性能的提升效果;并从桩基性能控制角度出发,分别给出了基于参数敏感性和基于开挖效应的主、被动桩水平承载控制方法。研究指出,桩侧桩端后注浆技术可显着提高灌注桩的承载性能,较普通灌注桩水平承载力提高约20%;共振法地基处理技术可大幅改善土体的工程性质,使桩基水平承载力提升约30%;对主动桩而言,其安全控制要素依次为:桩头嵌固形式>尺寸效应>竖向荷载>桩身施工倾角;对被动桩而言,合理的控制开挖方式、桩头约束条件以及加载时机是保障被动桩水平承载性能及建筑物安全稳定的重要途径。

陈辉[10](2019)在《基于附加土压力的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研究》文中指出内力和变形分析是基坑支护结构在设计工作的重点。考虑土压力与变形的关系对于正确分析挡土结构内力与变形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附加土压力理论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时能够充分反映基坑空间效应。本文结合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及三维杆系结构有限元分析对临坡基坑进行了变形和附加土压力力理论研究。主要工作及成果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土压力及设计方法进行综述,分析了附加土压力在不同工况下随水平位移变化的发展趋势。2.开展临坡场地条件下基坑开挖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在开挖和开挖完成后施加超载工况下支护结构土压力、水平位移及内力分布。分析了实有土压力、附加土压力与水平位移关系,并提出了墙后附加土压力在该工况下表达式。3.使用Plaxis3D软件分析了临坡基坑在开挖和开挖完成后施加超载工况下支护结构土压力、水平位移、内力分布及相互联系。对比了不同土性参数、挡土墙参数下实有土压力、附加土压力与水平位移关系。4.运用嵌入附加土压力表达式的三维杆系结构有限元程序,考虑了挡土结构附加土压力与位移关系,通过算例结果反映了基坑空间效应,证明了附加土压力理论对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的可行性。

二、基坑侧向卸荷应力路径及挡墙侧向变形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坑侧向卸荷应力路径及挡墙侧向变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侧向卸荷的软粘土蠕变试验参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基于K0固结Singh-Mitchell方程改进
2 侧向卸荷室内试验
3 直观试验结果
4 卸荷条件下的Singh-Mitchell方程参数
    4.1 α值的确定
    4.2 m值的确定
    4.3 参考应变A值的变化
5 本文试验参数比较分析
6 结论

(2)应力路径对饱和软黏土力学特性影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应力路径对饱和软黏土静力特性的影响
3 应力路径对饱和软黏土动力特性的影响
4 考虑应力路径影响下饱和软黏土的本构关系
5 结论与展望

(3)考虑卸荷变形模量的坑底回弹变形计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卸荷引起的坑底附加应力的计算
    1.1 坑底卸荷分析
    1.2 坑底卸荷附加应力计算
    1.3 矩形基坑开挖卸荷附加应力的分析
2 开挖卸荷作用下土体的卸荷模量的计算
3 分层总和法计算坑底回弹变形
    3.1 基坑开挖卸荷深度的确定
    3.2 坑底隆起变形计算
4 工程实例验证分析
5 结语

(4)软土地层中分隔型基坑变形特性及应力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背景
    1.2 水文地质条件
2 三维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验证
3 计算结果分析和讨论
    3.1 开挖顺序对基坑变形及土体应力路径影响
    3.2 地下结构施工对基坑变形和应力路径影响
    3.3 钢支撑预应力对基坑变形控制及应力路径影响
4 结论
作者贡献说明:

(5)超期服役粉细砂基坑支护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粉细砂卸荷边坡的稳定性与治理措施研究现状
        1.2.2 粉细砂深基坑护坡桩蠕变侧移机理及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1.2.3 深基坑回弹变形及承载力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粉细砂地基长期强度与变形研究
    2.1 粉细砂地基强度与变形特性
    2.2 粉细砂地基长期强度特性
    2.3 粉细砂地基长期变形特性
    2.4 本章小结
3 长期暴露后粉细砂边坡的稳定性与治理措施研究
    3.1 工程场地条件
    3.2 基坑坡率法原开挖支护设计
    3.3 原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
    3.4 基坑再利用支护结构设计
    3.5 计算结果汇总研究
    3.6 本章小结
4 粉细砂基坑护坡桩蠕变侧移及坑底回弹变形机理
    4.1 本构关系选取
    4.2 砂土蠕变参数及模型选取
        4.2.1 砂土蠕变参数的确定
        4.2.2 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及工况说明
    4.3 计算结果及对比分析
    4.4 长期暴露的粉细砂基坑回弹变形研究
    4.5 计算结果汇总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粉细砂基坑超期服役护坡桩加固改善措施
    5.1 变形监测及桩后地表加固措施研究
    5.2 护坡桩身加固措施研究
    5.3 基坑底加固措施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软土地层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坑施工变形及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坑降水引起周围地层及建筑变形研究现状
        1.2.2 基坑开挖卸荷引起围护结构变形研究现状
        1.2.3 基坑变形空间效应研究现状
        1.2.4 基坑开挖引起邻近地下管廊变形研究
        1.2.5 基坑施工优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围护结构隔水作用下基坑降水对邻近桩基影响
    2.1 引言
    2.2 考虑隔水作用的坑外水位确定
        2.2.1 考虑隔水作用下坑外水位最大降深
        2.2.2 考虑隔水作用下坑外水位分布
    2.3 基坑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计算
        2.3.1 考虑渗流力作用下降水引起有效应力增加
        2.3.2 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计算
    2.4 降水引起邻近建筑物桩基沉降
        2.4.1 降水引起桩基沉降计算方法
        2.4.2 控制方程求解
        2.4.3 算例验证
    2.5 不同因素对邻近桩基沉降的影响
        2.5.1 围护结构隔水作用
        2.5.2 距基坑距离
    2.6 结论
第3章 基坑开挖引起墙后管廊变形理论分析
    3.1 引言
    3.2 弹性平面应变问题的基本解
        3.2.1 弹性平面应变问题力学模型
        3.2.2 平面应变问题的分离变量法
    3.3 基坑开挖引起土层位移的理论解
        3.3.1 平移模式
        3.3.2 绕墙角转动模式
        3.3.3 三角形模式
        3.3.4 抛物线模式
    3.4 基坑开挖引起墙后管廊沉降
        3.4.1 模型建立
        3.4.2 算例验证
    3.5 影响因素分析
        3.5.1 管廊距基坑距离影响
        3.5.2 管廊-土模量比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坑开挖卸荷引起围护体系变形分析
    4.1 引言
    4.2 工程概况
        4.2.1 建筑概况
        4.2.2 水文地质情况
        4.2.3 基坑开挖顺序
    4.3 监测项目
    4.4 监测结果分析
        4.4.1 围护墙水平位移规律
        4.4.2 地下连续墙竖向位移规律
        4.4.3 坑外地表沉降
        4.4.4 立柱桩顶竖向位移
    4.5 结论
第5章 基坑开挖卸荷引起邻近建(构)筑物变形分析
    5.1 引言
    5.2 监测项目
    5.3 基坑周围管线变形分析
        5.3.1 电力管线
        5.3.2 上水管线
        5.3.3 雨水管线
        5.3.4 污水管线
        5.3.5 信息管线
    5.4 能源管廊变形分析
    5.5 高架桥墩
    5.6 结论
第6章 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大基坑开挖数值模拟及施工优化
    6.1 引言
    6.2 有限元模型建立
        6.2.1 有限元软件
        6.2.2 材料本构模型及参数确定
        6.2.3 几何模型建立
        6.2.4 分析步设定
    6.3 实测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验证分析
        6.3.1 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
        6.3.2 墙后地表沉降
    6.4 基坑开挖优化分析
        6.4.1 分层开挖
        6.4.2 分块开挖
        6.4.3 分区开挖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珠海某软土深基坑裙边加固工程效应数值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软土深基坑变形研究现状
        1.2.1 软土深基坑变形性状
        1.2.2 坑底被动区加固应用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土体本构模型适用性分析与选取
    2.1 基坑开挖应力路径分析
    2.2 卸荷条件下的试验研究
        2.2.1 侧向卸荷
        2.2.2 轴向卸荷
        2.2.3 小结
    2.3 常用土体本构模型介绍
        2.3.1 邓肯-张模型(D-C模型)
        2.3.2 摩尔库伦模型(M-C模型)
        2.3.3 修正摩尔库伦模型(MMC模型)
    2.4 土体本构模型比选
        2.4.1 基坑算例
        2.4.2 应力路径模拟对比分析
        2.4.3 算例位移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值模型计算参数选取
    3.1 工程背景
        3.1.1 工程概况
        3.1.2 地质条件
        3.1.3 坑底加固
        3.1.4 基坑实测数据分析
    3.2 模型参数分析
        3.2.1 支护结构参数
        3.2.2 坑底加固体力学参数
        3.2.3 土层常规力学参数
        3.2.4 土层刚度参数敏感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裙边加固工程效应数值模拟分析
    4.1 分析模型建立
        4.1.1 模型计算域及网格尺寸
        4.1.2 围护桩界面
        4.1.3 支撑系统
        4.1.4 加固体设置
        4.1.5 施工步设置
        4.1.6 收敛准则设置
    4.2 模型工况设置
    4.3 计算结果分析
        4.3.1 围护结构变形分析
        4.3.2 坑外地表变形分析
        4.3.3 深层土体位移分析
        4.3.4 加固方案优化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软弱地层桩基水平承载特性分析与卸荷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桩基础水平承载分析计算研究现状
        1.2.2 原位测试技术(CPT)在桩基水平承载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2.3 地下工程开挖卸荷对既有桩基承载影响研究现状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CPTU测试的软弱地层桩基水平承载分析方法研究
    2.1 江苏典型软弱地层分布特征
        2.1.1 软土
        2.1.2 可液化土
    2.2 基于CPTU原位测试的桩基水平承载分析方法
        2.2.1 基于CPTU测试p-y模型构建
        2.2.2 试验分析与模型验证
        2.2.3 案例应用评价
    2.3 基于CPTU的刚柔性桩水平承载位移控制标准
        2.3.1 桩基水平承载机制
        2.3.2 软黏土p-y曲线的双折线简化
        2.3.3 刚、柔性桩的界定
        2.3.4 p-y参数的描述
        2.3.5 刚、柔性桩位移控制标准
        2.3.6 工程验证分析
    2.4 基于应力增量的桩基大变形p-y分析方法
        2.4.1 分析原理
        2.4.2 基于应力增量p-y曲线模型
        2.4.3 算例分析与验证
    2.5 考虑摩擦效应的大直径桩水平承载分析方法
        2.5.1 问题描述
        2.5.2 考虑摩擦效应的桩基水平承载计算模型
        2.5.3 算例分析与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原位测试的桩基水平承载卸荷响应评价研究
    3.1 基坑开挖卸荷对邻近桩基水平承载影响分析
        3.1.1 试验设计
        3.1.2 静力触探测试
        3.1.3 开挖前后CPT测试p-y曲线对比
        3.1.4 卸荷过程桩基水平承载特征及分析模型
        3.1.5 开挖卸荷后桩基水平承载力损失评价
    3.2 基坑开挖卸荷对坑底桩基水平承载影响分析
        3.2.1 试验方法描述
        3.2.2 试验测试结果分析
        3.2.3 坑底桩基卸荷响应特征及评价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邻近基坑开挖致桩基水平承载弱化机理与承台约束效应分析
    4.1 数值分析模型
        4.1.1 已有数值分析存在的不足
        4.1.2 精细化数值模型构建
    4.2 被动桩桩-土相互作用机理
        4.2.1 被动桩p-y曲线演化
        4.2.2 桩-土相互作用特征
    4.3 不同影响因素下的被动桩p-y响应规律
        4.3.1 不同开挖方式
        4.3.2 土体模量
        4.3.3 排水状态
        4.3.4 不同加载时机
    4.4 承台约束效应对被动桩水平承载影响
        4.4.1 承台效应
        4.4.2 承台-桩-土耦合模型
        4.4.3 桩头嵌入承台深度的影响
        4.4.4 承台-桩头相对模量的影响
        4.4.5 开挖卸荷被动桩承台设计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弱地层桩基水平承载性能提升与控制方法研究
    5.1 软弱地层桩基水平承载性能提升技术
        5.1.1 软土地层桩基后注浆技术
        5.1.2 可液化地层共振法处理技术
    5.2 基于参数敏感性的主动桩水平承载控制方法
        5.2.1 试验描述与模型构建
        5.2.2 尺寸效应
        5.2.3 桩头嵌固形式
        5.2.4 桩身倾斜度
        5.2.5 竖向载荷
        5.2.6 参数敏感度
    5.3 基于开挖效应的被动桩水平承载控制方法
        5.3.1 开挖方式
        5.3.2 加载时机
        5.3.3 承台约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发表

(10)基于附加土压力的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基坑支护结构土压力与水平位移关系研究现状
        1.2.1 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1.2.2 基坑开挖过程土体应力路径
        1.2.3 基坑工程土压力与支护结构设计分析方法
    1.3 附加土压力理论
    1.4 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临坡挡土结构土压力与位移关系的模型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室内模型试验设计
        2.2.1 试验装置
        2.2.2 试验仪器
        2.2.3 试验材料
        2.2.4 土压力、位移和弯矩测量
        2.2.5 试验过程
    2.3 试验结果整理与分析
        2.3.1 基坑顶部变形图
        2.3.2 A侧挡土结构中部水平位移和土压力
        2.3.3 B侧挡土结构中部水平位移和土压力
        2.3.4 C侧挡土结构中部水平位移和土压力
        2.3.5 D侧挡土结构中部弯矩
        2.3.6 实有土压力与水平位移关系
        2.3.7 附加土压力与水平位移关系
    2.4 试验存在不足与改进方向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临坡挡土结构土压力与位移关系的数值分析
    3.1 引言
    3.2 Plaxis3D软件简介
    3.3 基坑有限元模型的计算
        3.3.1 基坑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2 土体本构模型选择
        3.3.3 模型计算工况设置
    3.4 挡土结构位移和土压力分析
        3.4.1 挡土结构水平位移
        3.4.2 挡土结构土压力
    3.5 挡土结构弯矩分析
    3.6 土体应力路径分析
        3.6.1 A侧挡土墙中部墙后不同深度处土体应力路径
        3.6.2 A侧挡土墙中部墙前不同深度处土体应力路径
    3.7 土压力与挡土结构水平位移关系
        3.7.1 实有土压力随挡土结构水平位移变化
        3.7.2 附加土压力随挡土结构水平位移变化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附加土压力的支护结构变形分析
    4.1 引言
    4.2 三维杆系有限元程序简介
        4.2.1 力学模型假定与计算原理
        4.2.2 三维杆系有限元程序说明
    4.3 工程算例分析
        4.3.1 算例介绍
        4.3.2 基坑角桩和边中桩计算结果对比
        4.3.3 不同土压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对比
        4.3.4 不同桩体参数和土性参数计算结果对比
    4.4 试验开挖阶段模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基坑侧向卸荷应力路径及挡墙侧向变形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侧向卸荷的软粘土蠕变试验参数分析[J]. 汪中卫. 工程勘察, 2021(12)
  • [2]应力路径对饱和软黏土力学特性影响研究进展[J]. 李露,张荣堂,臧蒙. 土工基础, 2021(05)
  • [3]考虑卸荷变形模量的坑底回弹变形计算方法[J]. 陈晓,董建华,董和平,汤小林,田文通. 地震工程学报, 2021(05)
  • [4]软土地层中分隔型基坑变形特性及应力路径[J]. 李航,廖少明,汤永净,申明亮.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8)
  • [5]超期服役粉细砂基坑支护稳定性研究[D]. 张宇.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6]灰岩卸荷损伤抑制效应及机理研究[D]. 李涛. 三峡大学, 2021
  • [7]软土地层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坑施工变形及力学性能研究[D]. 刘颖. 南昌大学, 2020(03)
  • [8]珠海某软土深基坑裙边加固工程效应数值模拟分析[D]. 段尚磊.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软弱地层桩基水平承载特性分析与卸荷响应研究[D]. 李洪江. 东南大学, 2019
  • [10]基于附加土压力的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研究[D]. 陈辉. 天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基坑横向卸荷与挡土墙横向变形应力路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