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沟流域防洪减沙效益

六沟流域防洪减沙效益

一、柳沟流域拦洪减沙效益(论文文献综述)

高远[1](2021)在《淤地坝淤积高度对下游溢洪道水力特性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国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的开展,一些新的工程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本文根据山西省某淤地坝溢洪道工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由于该淤地坝属于传统的闷葫芦坝,经过长年的使用大坝已经达到设计淤积库容,且大坝淤积高程超过了原有的排洪渠进口高程,为了保护大坝安全,延长该淤地坝的使用寿命,设计者考虑到周围的地质条件和当地的经济条件,在为大坝新建溢洪道时选择将大坝溢洪道布置在原有的排洪渠位置,且溢洪道进口高程和原来的排洪渠进口高程相同,形成了溢洪道进口底坎高度低于淤地坝淤积高程的情况。本文利用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淤地坝淤积高度超过溢洪道进口底坎高度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淤积高度分别为0m、0.5m、1.0m和1.5m时的溢洪道水面线分析可知,对于引渠淤积段,当来流条件不变时,淤积高度的增加会引起断面水位的上升,从而提高溢洪道进口处的水位落差,而引渠断面水深的大小与淤积高度呈负相关关系,即随淤积高度的升高而下降。上游淤积高度的变化对溢洪道内水面线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溢洪道渐变段,淤积高度的变化使得在溢洪道进口处发生明显水面跌落,淤积高度越大,对下游溢洪道的影响范围越大。上游过流流量的增大,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上下游水位落差,使水流平顺过渡。2、通过对溢洪道陡槽水面线的研究发现,各淤积高度下陡槽进口断面水深始终低于陡槽临界水深,表明陡槽水流为急流流态。受陡槽影响,临界水深位于控制段出口前,当上游淤积高度变化时,陡槽临界水深始终位于控制段中部与出口之间,即水流在控制段内逐渐由缓流发展为急流流态。3、淤积高度的变化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溢洪道渐变段。无淤积状态时渐变段进口流速垂向分布表现为由渠道底部到水面流速逐渐增大的变化特点,最大流速位于水流表面,断面横向流速表现为由渠道中心向边墙流速逐渐减小的分布特点,横向流速分布始终关于渠道中心对称。当淤积高度为0.5m时,淤积对于溢洪道断面垂向流速的影响较小,而断面横向流速表现为由渐变段中心向边墙流速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特点。随着淤积高度的增加,渐变段进口断面垂向流速由渐变段底板到水面表现为“增-减-增”的变化特点。研究发现淤积高度为0.5m时,淤积对控制段垂向流速分布影响较小,垂向流速分布基本满足对数分布规律。当淤积高度超过0.5m时,断面垂向流速最大流速位于水面偏下的位置。4、本文运用FLUENT软件对设计流量Q=18.89m3/s、Q=28m3/s和校核流量Q=36.24m3/s下的淤积高度0.5m、1.0m、1.5m和无淤积状态四种淤积高度的溢洪道水力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发现模拟值与试验值误差较小,断面水深最大相对误差为7.4%,速度最大相对误差为10.2%,证明利用FLUENT软件对溢洪道水力特性的研究是可行的。研究发现当上游过流流量增大为校核流量时,淤积高度的变化对溢洪道水面线的影响逐渐减小,流量的增大使得溢洪道下游水位快速提高,使上下游水流变化平顺。但淤积高度对断面横向水深分布影响较为强烈,上游无淤积时,溢洪道进口断面水深由断面中心向边墙呈现出逐渐增大的特点,但水面整体平顺,变化幅度较小。当上游存在淤积时,随着淤积高度的增加,由渐变段中心向边墙水深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特点,断面中心水深小于壁面附近水深。5、通过对溢洪道进口段底板压力研究表明,流量的变化对溢洪道渐变段底板压力影响较大,底板压力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同时,淤积高度变化对溢洪道渐变段底板压力分布影响显着,当无淤积时,溢洪道渐变段压力沿程均匀减小,各横断面压力大小基本一致,当淤积高度为0.5m时,底板压力分布规律与无淤积状态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只是压力大小受上游跌水影响有所变化。而当淤积高度超过0.5m时,渐变段底板压力最大压力分别位于渠道中心和两侧边墙位置,不同工况下进口段底板压力始终关于溢洪道中轴面对称分布。6、通过对溢洪道进口断面速度矢量分析可知,随着淤积高度的增大,会在断面底部形成两个对称分布的回流区域,且淤积高度越高,该区域面积和回流流速就越大。受溢洪道渐变段特点的影响,靠近边墙两侧的水流在下泄过程中会逐渐向渠道中心流动,同时底部水体会向水面翻卷,导致渠道底部沿水流方向出现两个对称的旋涡,淤积高度的增加使得水流状态更为复杂。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后期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的类似相关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

郭晖,钟凌,郭利霞,张洪江,陈向东[2](2021)在《淤地坝对流域水沙影响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使用SWAT模型,结合淤地坝特点对模型自带的水库模型进行修正来设置淤地坝模块,研究淤地坝对流域径流和输沙的影响,并在内蒙古十大孔兑之一的西柳沟流域进行模拟和验证。以1980-1990年为率定期、2006-2015年为验证期,龙头拐水文站模拟径流量和输沙量与实测值拟合较好,线性拟合系数R2和纳什效率系数ENS均超过0.6,说明SWAT模型中的水库模型可用于淤地坝模拟。结果表明: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淤地坝对流域的径流量有一定影响,能够拦截一部分径流量,对流域输沙量的影响巨大,减沙效果明显;淤地坝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流域的汇流过程,使得汛期后的月份中出现模拟径流量大于实测径流量的现象;相较于经验公式法,SWAT模型能够提高淤地坝对流域水沙影响的模拟精度;为更好地利用SWAT模型模拟淤地坝对流域径流和输沙的影响,淤地坝模块仍有待改进。

肖培青,王玲玲,杨吉山,焦鹏,王志慧[3](2020)在《大暴雨作用下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正确评估大暴雨条件下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作用,可为科学揭示流域侵蚀产沙变化的驱动机理提供理论支撑。综合采用改进的水土保持成因分析法、林草植被减沙模型和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对近10年大暴雨作用下4个典型流域的水土保持措施减沙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佳芦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在"2012.7.27"大暴雨中减沙效益为65.4%;杏子河流域在"2013.7.12""2013.7.25"和"2013.7.27"三场连续降雨中,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分别为56.5%、40.7%和36.5%;西柳沟流域上游在"2016.8.17"大暴雨中,林草植被措施减沙效益达84.2%;岔巴沟流域在"2017.7.26"大暴雨中,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为79%。大暴雨作用下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明显,但遭遇连续极端降雨情况,水土保持减沙效益会降低。

郭晖[4](2020)在《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研究 ——以西柳沟流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水沙置换是为统筹解决内蒙古十大孔兑水土流失治理与鄂尔多斯新增工业用水需求而提出的全新思路,其基本思想是由有新增用水需求的工业企业出资,在十大孔兑修建拦沙坝,以此取得部分黄河下游节约的输沙水量作为生产用水。实施水沙置换,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以水土保持学、生态学、制度经济学和水文水资源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开展研究,提出通过生态补偿实施水沙置换的路径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1)将拦沙工程建设与水权交易相结合,从理论上构建了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模式,其关键环节是设计和实施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2)利用SWAT模型定量模拟拦沙工程对流域水沙过程的影响,并以模拟结果为基础计算拦沙工程实现的减水减沙量。(3)通过流域水沙模拟分析,采用经验公式法计算水土保持工程拦沙可置换水量。(4)采用工程费用法核算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5)针对水沙置换特点,引入水权交易机制,设计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提出相应的交易机制和保障措施。(6)以西柳沟流域为例,对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计算得出,在设定的最可能出现的25a系列黄河干支流水沙方案组合下,新建79座拦沙坝,年均可减少入黄河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为288.22万m3和138.53万t,工程平均拦沙年限为28a,年均可节约输沙水量1173.51万m3,以工程建设投资为依据核算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为22934.93万元。设定年均可交易的拦沙置换水量为1000万m3/a,交易年限为25a,采用成本定价法和影子价格法计算,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基准价格范围在0.92元/m3·a至1.52元/m3·a之间。研究表明,在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建设拦沙工程,可以减少黄河干流河道淤积,进而节约下游输沙水量,虽然在拦沙的同时也拦蓄了部分进入干流的径流量,但其节约的输沙水量远大于工程拦截的水量,可以认为是相对增加了黄河流域的可利用水资源量,这是实施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基础。实施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有利于实现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和相关利益方的共赢。

刘蕾,李庆云,刘雪梅,孙艳伟,钟凌[5](2020)在《黄河上游西柳沟流域淤地坝系对径流影响的模拟分析》文中提出黄河上游西柳沟流域水土流失情况严重,流域内修建了不同规模的淤地坝,以改善研究区因水土流失而引起的水沙灾害问题.为探讨淤地坝对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根据淤地坝运行机理,本文在SWAT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淤地坝水循环模块,构建了适用于西柳沟流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并根据流域出口断面实测月流量数据对改进的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及模型验证.分析表明,改进后的SWAT模型率定期与验证期的确定系数R2均在0. 70以上,纳什效率系数ENS均在0. 5以上,相对误差Re均小于20%,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同时,综合考虑淤地坝地理位置、规模等特性,设置不同情景,利用改进的SWAT模型对不同淤地坝情景下西柳沟水文过程的响应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西柳沟淤地坝系减水效果明显,随着淤地坝数量的增加,流域出口流量明显减少:与现状淤地坝情形(39座骨干坝)相比,无淤地坝情形下流域出口年均流量将会增加25%左右;未来新建79座骨干坝后的流域出口流量比现状情形减少约75%.本研究利用改进后的SWAT模型量化了淤地坝工程对径流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淤地坝坝系影响下的水沙关系奠定基础.

白雪莲[6](2020)在《十大孔兑复合地貌区水土侵蚀时空异质性》文中认为土壤侵蚀是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土壤问题之一,其发生发展过程直接妨碍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威胁着人类和动植物生存,阻碍社会经济进步。十大孔兑区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北部,是我国典型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由于特殊的土壤质地、植被结构组成和地形地貌等自然特征以及强烈的农牧业活动影响,使该区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黄土砒砂岩区之一。在已有区域土壤侵蚀研究中,多从整体或某一个流域进行分析,对于研究区时空分异规律重视度不够。从研究手段来看,遥感技术具备的多源、多时像、多分辨率的特点可满足不同空间范围研究需要,利用遥感手段可以快速获取土壤侵蚀数据。因此,本文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应用GIS和RS技术计算区域土壤侵蚀模数,对十大孔兑水土流失区2000-2017年侵蚀时空分异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降雨侵蚀力因子(R)呈不显着增加趋势(P>0.05),整体分布为西部小东部大。呼斯太河和东柳沟的R因子较大,分别为1018.09 MJ·mm/(hm2·h·a)和983.21 MJ·mm/(hm2·h·a);毛卜拉孔兑和布日嘎色太沟的R因子最小,分别为666.91 MJ·mm/(hm2·h·a)和709.78 MJ·mm/(hm2·h·a)。研究期间植被盖度与管理因子(C)呈极显着减少趋势(P<0.001),整体分布呈现从西部向东部减少趋势。呼斯太河和东柳沟的C因子最小,分别为78.05%和81.74%;毛卜拉孔兑和布日嘎色太沟的C因子最大,分别为89.52%和90.18%。(2)2000-2017年十大孔兑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模数在整体上呈不显着增加趋势(P>0.05),平均为29.31t/(hm2·a);2016年最大,2011年最小,分别为65.6 t/(hm2·a)和10.95 t/(hm2·a)。呼斯太河侵蚀模数呈不显着下降趋势(P>0.05),其他流域均呈不显着增加趋势(P>0.05)。研究期间侵蚀面积呈不显着下降趋势(P>0.05),多年平均侵蚀面积为391985.07 hm2。其中2003年和2011年为侵蚀面积极值年,分别为468156.25 hm2和277700 hm2。侵蚀级别为轻度、强烈和极强烈的面积都呈不显着减少趋势(P>0.05),微度和剧烈等级的面积在研究时期为不显着增加(P>0.05),中度级别的面积呈显着减少趋势(P<0.05)。十个流域的侵蚀面积均为不显着下降(P>0.05)。证明了发生土壤侵蚀范围在减小,土壤状况正在改善,而且各个流域的改善状况较为均衡,入黄径流泥沙可能减少。(3)侵蚀模数为西部小东部大,介于0-487.601 t/(hm2·a)之间。哈什拉川和母哈日沟的侵蚀模数较大,分别为35.62 t/(hm2·a)和41.49 t/(hm2·a);毛卜拉孔兑和布日嘎色太沟最小,分别为18.69 t/(hm2·a)和24.16 t/(hm2·a)。侵蚀级别呈现为西部较小东部强烈。研究区主要以中度和强烈级别的侵蚀为主,为118718.8 hm2和102693.8hm2,占总体24.94%和21.55%。壕庆河、哈什拉川和母哈日沟侵蚀比例最大,分别为87.7%、84.55%和87.14%,毛卜拉孔兑和布日嘎色太沟侵蚀最轻,比例分别为70.33%和76.31%。证明了降水和植被空间差异影响侵蚀空间异质性,同时,地形也加剧了这种异质性。(4)研究区时空综合侵蚀变化趋势在整体上以增加区为主,占总面积80.61%,其中不显着增加区最大,为388250 hm2,占总体79.93%。土壤侵蚀级别稳定不变的面积为28043.25 hm2,占57.82%;侵蚀强度发生转换的为204568.75hm2,占42.18%。转出较大的为轻度、中度和强烈三个侵蚀级别,分别为62868.75hm2、61456.25 hm2和40343.75 hm2,分别占转换面积的30.73%、30.04%和19.72%。2017年转入较大的为微度、轻度和中度三个级别,为57775 hm2、56212.5 hm2和41468.75 hm2,分别占转换区的28.24%、27.48%和20.27%。说明了该区域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任何微小的因子变动可能都会反转侵蚀转好的方向,在以后的发展中应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以及植被的保护。

王金花[7](2017)在《风蚀水蚀交错区流域植被覆被变化对水沙过程的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以风蚀水蚀交错区的西柳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监测、模拟实验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结合“3S”技术,在系统分析历年实测降雨、径流、泥沙以及下垫面等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分析了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演变特征,阐明了植被覆被时空变化过程,构建了流域降水产流产沙关系,通过物理模型实验,揭示了植被覆盖变化在降雨~产流过程和降雨~产沙过程中的作用,初步探讨了其对产流机制的影响程度。论文取得了如下主要创新性结论:(1)分析了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演变特征西柳沟流域草地作为整个景观的基质;从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率来分析,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稳定性最高,其次为未利用土地。未利用土地、草地和耕地的转化最为剧烈,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2)阐明了流域植被被覆的时空变化规律利用遥感影像资料,采用多光谱遥感解译方法,分析流域下垫面植被变化情况,西柳沟流域植被以中覆盖度(植被覆盖度45~60%)、中低覆盖度(植被覆盖度25~45%)为主,约占流域总面积的93%。从发展变化来看,不同植被覆盖度水平的面积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异,中低覆盖度植被面积呈现增加的变化趋势,而低覆盖度植被面积明显减少,流域整体植被盖度呈良好发生态势。(3)流域年降水呈增加趋势,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呈减少的变化趋势依据西柳沟流域1960年~2013年实测降水、径流及输沙量基本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西柳沟流域降水径流变化特征。西柳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67.7mm,总体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量呈现增多的趋势,较多年平均偏多5%以上。流域年径流量2000年以来明显减少,且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越来越低。年输沙量自本世纪以来也呈明显减少的趋势,2000年~2010年期间较多年平均减少2.5成以上,2010年以来较多年平均值减少9成以上。(4)揭示了植被覆盖变化对产流机制的影响不同植被覆盖度条件下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观测结果表明,植被具有增加土壤下渗能力的作用,植被覆盖度越高,产流时表层土壤含水率越大,土壤稳定入渗率也越大。在较小降雨强度(0.5mm/min)条件下,无论裸坡还是有植被覆盖的小区,历时30分钟的降雨仅使得表层(0~10cm)的土壤含水量产生明显的变化;大雨强条件下,当植被覆盖度大于30%时,降雨影响深度可达30cm~40cm。在目前试验条件下,无论裸坡径流小区还是植被覆盖度达到61%的径流小区,降雨产流开始时土壤饱和度最高只达到84.5%,入渗率没有达到稳定状态,不满足蓄满产流的条件,产流模式仍已超渗产流为主。降雨产流过程中,根据土壤含水率变异系数分析结果,植被覆盖度越高表层土壤含水率变异系数越大,水分交换活跃,产流20分钟后,表层土壤变异系数变小,入渗模式发生变化,产流模式存在向混合产流或者蓄满产流转换可能。(5)测定了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相关指标变化范围霍顿及菲利普入渗公式模拟结果表明,在水蚀风蚀交错区,与土壤特性有关的经验常数k的变化范围为0.02~0.17,土壤吸着力a变化范围一般在0.5~2.0之间。

冉大川,张栋,焦鹏,姚文艺,倪用鑫[8](2016)在《西柳沟流域近期水沙变化归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根据19602010年实测水文资料和水土保持治理实地调查资料,以1989年作为流域治理前后的分界年,对黄河内蒙古段西柳沟流域水沙变化对下垫面治理的响应进行了归因分析。首次提出"降雨产流产沙力"的概念,发现流域产流产沙量与降雨产流产沙力关系最为密切。通过构建基准期降雨产流产沙力经验模型,进行流域水沙变化"水文法"分析;采用"指标法"计算了流域梯田、林地、草地、坝地和封禁治理等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量。计算结果表明:1)西柳沟流域19902010年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人类活动年均减水303万m3,因降雨影响年均减水369万m3,人类活动与降雨影响权重之比为45%:55%。19902010年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人类活动年均减沙121万t,因降雨影响年均减沙209万t,人类活动与降雨影响权重之比为37%:63%。2)截至2012年西柳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水337.3万m3,年均减沙106.6万t;在各项措施中林地的减水减沙贡献率均为最大,分别达到73.2%和66.2%。3)西柳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应以工程措施为主,突出生态建设,实施分区治理。坝系建设应该是今后治理的重中之重。

吴永红,胡建忠,闫晓玲,刘晓静,左涛鸣[9](2011)在《砒砂岩区沙棘林生态工程减洪减沙作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水保法"计算沙棘林在砒砂岩区的减洪减沙效益,分析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林生态工程的减洪减沙量,以及对研究区直接入黄支流的减洪减沙作用。结果显示:研究区流域内沙棘林占流域内总林地面积的比例逐年增大,沙棘林的减洪减沙量也逐年增大,从2002年到2008年,皇甫川、孤山川、窟野河等三支流沙棘林平均每年总减洪量480.84万m3,总减沙量302.65万t。研究结果对砒砂岩区配置水土保持措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陈怀伟,任青山,曹颖梅[10](2008)在《内蒙古西柳沟流域黄土丘陵沟壑区坝系工程规划及减沙效益分析》文中认为针对鄂尔多斯十大孔兑之一西柳沟的水沙危害现状,提出了流域内丘陵沟壑区坝系工程规划,并进行了减沙效益分析。

二、柳沟流域拦洪减沙效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柳沟流域拦洪减沙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1)淤地坝淤积高度对下游溢洪道水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淤地坝减水减沙研究进展
        1.2.2 淤地坝泥沙淤积量及淤积特征的研究
        1.2.3 大坝泄流能力研究进展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系统及方案设计
    2.1 试验装置
    2.2 试验方案及测线布置
        2.2.1 工程概况
        2.2.2 试验方案
第3章 淤积高度对溢洪道水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3.1 淤积高度对于溢洪道水面线的影响
    3.2 淤积高度对溢洪道进口段断面流量水深关系的影响
    3.3 淤积高度对溢洪道断面流速分布的影响
        3.3.1 淤积高度对溢洪道渐变段断面流速分布的影响
        3.3.2 淤积高度对溢洪道控制段断面流速分布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淤积高度下的溢洪道流场的数值模拟
    4.1 控制方程
        (1)连续性方程
        (2)动量守恒方程
        (3)雷诺时均方程
        (4)RNG k-ε湍流模型
    4.2 参数设置
        4.2.1 自由表面处理
        4.2.2 几何建模与网格划分
        4.2.3 边界条件
        4.2.4 求解方法
    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3.1 断面水深试验验证
        4.3.2 断面流速分布数据验证
        4.3.3 淤积高度对溢洪道水面线的影响
        4.3.4 淤积高度对断面水深横向变化的影响
        4.3.5 不同淤积高度下溢洪道进口段底板压力变化
        4.3.6 淤积高度对溢洪道进口段中轴面速度分布的影响研究
        4.3.7 淤积高度对溢洪道进口断面速度的影响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淤地坝对流域水沙影响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区淤地坝数据
    2.3 基础数据及来源
    2.4 研究方法
        2.4.1 SWAT模型
        2.4.2 淤地坝模块设置
        2.4.3 淤地坝对流域径流和泥沙影响的计算方法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模型率定与验证
    3.2 情景设置
    3.3 结果分析
    3.4 讨论
4 结论

(3)大暴雨作用下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来源
3 研究方法
    3.1 水土保持成因分析法
    3.2 统计分析模型法
    3.3 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法
4 结果与分析
    4.1“2012.7.27”暴雨佳芦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沙作用
    4.2 2013年7月杏子河流域连续降雨下水土保持措施减沙作用
    4.3“2016.8.17”暴雨西柳沟流域林草植被减沙作用
    4.4“2017.7.26”暴雨岔巴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沙作用
5 结论

(4)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研究 ——以西柳沟流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存在的不足与发展趋势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2.1.1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2.1.2 生态环境价值理论
        2.1.3 公共产品理论
        2.1.4 经济外部性理论
        2.1.5 博弈论理论
    2.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相关理论
        2.2.1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理论
        2.2.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
    2.3 水权交易相关理论
        2.3.1 水权与可交易水权的法律界定
        2.3.2 水权交易基础理论
        2.3.3 水权交易定价理论
3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模式构建
    3.1 水土保持水沙置换的基本思路
        3.1.1 思路提出的背景
        3.1.2 思路的阐释
    3.2 相关实践与研究的启示和借鉴
        3.2.1 内蒙古黄河干流取水权交易的实践
        3.2.2 水权交易参与合同节水管理的研究
        3.2.3 水权交易参与流域生态补偿的研究
    3.3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模式设计
        3.3.1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可行性分析
        3.3.2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3.3.3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框架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模拟
    4.1 模型概述
        4.1.1 水文模型
        4.1.2 土壤侵蚀产沙模型
    4.2 模型选择
        4.2.1 SWAT模型结构
        4.2.2 SWAT模型原理
        4.2.3 SWAT模型适用性
    4.3 模型建立
        4.3.1 研究区域概况
        4.3.2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分析
        4.3.3 研究区域淤地坝概况
        4.3.4 拦沙工程对流域水沙影响的计算方法
        4.3.5 淤地坝模块设置
        4.3.6 模型输入
        4.3.7 模型参数率定与验证
    4.4 模型应用
        4.4.1 情景设置
        4.4.2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5.1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计算
        5.1.1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计算方法
        5.1.2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计算结果
    5.2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核算
        5.2.1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
        5.2.2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研究
    6.1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基础条件
        6.1.1 交易需求条件
        6.1.2 经济可行条件
        6.1.3 工程技术条件
        6.1.4 政策引导条件
    6.2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机制设计
        6.2.1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主要原则
        6.2.2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市场要素
        6.2.3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基本策略
        6.2.4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运作流程
    6.3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保障措施
        6.3.1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风险防范
        6.3.2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政策保障
    6.4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模拟
        6.4.1 交易方案
        6.4.2 交易定价
        6.4.3 交易流程
        6.4.4 效益分析
        6.4.5 综合评价
    6.5 本章小结
7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2 创新点
    7.3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5)黄河上游西柳沟流域淤地坝系对径流影响的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概况
2 数据与方法
    2.1 SWAT模型的改进
    2.2 基础数据
    2.3 情景设置
3 结果与分析
    3.1 改进的SWAT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3.2 淤地坝对流域径流的影响
    3.3 淤地坝拦水时效性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6)十大孔兑复合地貌区水土侵蚀时空异质性(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获取与处理
        2.2.2 评价模型
        2.2.3 分析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各侵蚀因子特征
    3.1 降雨侵蚀力因子
    3.2 植被盖度与管理因子
    3.3 其他因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土壤侵蚀时间变化特征
    4.1 土壤侵蚀模数
        4.1.1 总体尺度
        4.1.2 流域尺度
    4.2 土壤侵蚀面积
        4.2.1 总体尺度
        4.2.2 流域尺度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土壤侵蚀空间变化特征
    5.1 空间尺度
    5.2 时空变化趋势
    5.3 土壤侵蚀强度转换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与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风蚀水蚀交错区流域植被覆被变化对水沙过程的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植被对土壤侵蚀影响研究进展
        1.2.2 植被对降雨入渗影响研究进展
        1.2.3 产流机制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气候特征
    2.3 土壤植被
    2.4 水土流失危害
    2.5 水土保持概况
3 流域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3.1 气象资料
    3.2 水文资料
    3.3 地形数据
        3.3.1 数字高程模型(DEM)
        3.3.2 数字河网等专题地图
    3.4 土壤数据
        3.4.1 土壤类型
        3.4.2 土壤水文分级
    3.5 土地利用数据
    3.6 本章小结
4 流域土地利用/植被覆被变化特征分析
    4.1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4.1.1 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方法
        4.1.2 土地利用面积年际变化特征
    4.2 景观稳定性概念及研究方法
        4.2.1 景观稳定性概念
        4.2.2 景观稳定性指标选取及分析方法
    4.3 西柳沟流域景观稳定性分析
        4.3.1 景观斑块数量特征分析
        4.3.2 景观斑块面积特征分析
        4.3.3 景观斑块稳定性分析
        4.3.4 景观斑块结构稳定性分析
        4.3.5 景观类型转换分析
    4.4 西柳沟流域土地利用/植被覆被变化特征分析
        4.4.1 流域下垫面植被覆盖度解译方法及划分标准
        4.4.2 流域植被覆盖度时间变化特征
        4.4.3 流域植被覆盖度空间变化特征
    4.5 本章小结
5 西柳沟流域降水变化特征
    5.1 研究方法
        5.1.1 小波分析方法
        5.1.2 最大熵谱分析法
        5.1.3 Mann-Kendall法
        5.1.4 Pettitt方法
        5.1.5 累计距平百分率
    5.2 西柳沟流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5.2.1 降水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5.2.2 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
        5.2.3 降水年内变化特征分析
        5.2.4 降水周期变化特点分析
        5.2.5 降水系列突变分析
        5.2.6 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西柳沟流域水沙变化特征
    6.1 西柳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6.1.1 径流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6.1.2 径流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
        6.1.3 径流年内变化特征分析
        6.1.4 径流周期性变化特征分析
        6.1.5 径流突变性分析
        6.1.6 径流变化趋势性分析
    6.2 西柳沟流域输沙量变化特征分析
        6.2.1 输沙量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6.2.2 输沙量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
        6.2.3 输沙量周期性变化特征分析
        6.2.4 输沙量突变性特征分析
        6.2.5 输沙量趋势性变化特征分析
    6.3 西柳沟流域年水沙关系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西柳沟流域水沙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7.1 降水变化对流域水沙变化影响分析
        7.1.1 降水变化对流域径流量及其时间分配影响
        7.1.2 降水变化对产流关系影响分析
        7.1.3 降水变化对流域输沙影响分析
    7.2 土地利用/植被覆被变化对流域水沙变化影响分析
        7.2.1 景观格局对流域水沙变化影响分析
        7.2.2 植被覆盖度对流域水沙变化影响分析
    7.3 西柳沟水沙变化对气候及土地利用/植被覆被变化的响应关系
        7.3.1 西柳沟流域径流量变化对气候及土地利用/植被覆被因子的响应
        7.3.2 西柳沟流域输沙量变化对气候及土地利用/植被覆被因子的响应
    7.4 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变化对西柳沟流域径流输沙变化的贡献率
    7.5 本章小结
8 植被覆盖度对产流过程影响试验研究
    8.1 野外试验区概况及试验设计
        8.1.1 试验区概况
        8.1.2 试验小区布设及实验装置
        8.1.3 试验设计及测量方法
        8.1.4 小区土壤物理性质
        8.1.5 小区植被覆盖度统计分析
    8.2 植被覆盖度对流域产流影响试验研究
        8.2.1 植被覆盖度对表层土壤含水量影响
        8.2.2 植被覆盖度对降雨入渗深度的影响
        8.2.3 植被覆盖度对稳定入渗率的影响
        8.2.4 植被覆盖度对产流过程及产流量的影响
        8.2.5 植被覆盖度对产流机制的影响
        8.2.6 产流入渗模式模拟分析
    8.3 植被覆盖度对产流响应试验拟合分析
    8.4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8)西柳沟流域近期水沙变化归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研究方法
    1. 1 流域概况
    1. 2 水土流失与综合治理
    1. 3 基础数据来源与处理
    1. 4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 1 流域水沙变化情况
        2. 1. 1 降水
        2. 1. 2 径流与泥沙
    2. 2 " 水文法" 计算结果与分析
        2. 2. 1 降雨产流产沙力经验模型
        2. 2. 2 计算结果与分析
    2. 3 " 水保法" 计算结果与分析
        2. 3. 1 水保措施面积与减水减沙指标
        2. 3. 2 计算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3. 1 " 水文法" 和" 水保法" 计算结果评价
    3. 2 治理措施布局
    3. 3 进一步研究方向
4 结论

(9)砒砂岩区沙棘林生态工程减洪减沙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1.1 水文资料的整理
    1.2 砒砂岩生态工程沙棘保存面积
    1.3 资料处理
2 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减洪减沙量计算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减洪量
    3.2 减沙量
4 结论与讨论

(10)内蒙古西柳沟流域黄土丘陵沟壑区坝系工程规划及减沙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流域概况
2 水土流失危害
3 治理现状
4 坝系工程规划
    4.1 治理思路
    4.2 治理目标
    4.3 工程规模
5 规划措施减沙效益分析
    5.1 坝系工程的减沙效益
    5.2 植物措施的减沙效益
6 结论

四、柳沟流域拦洪减沙效益(论文参考文献)

  • [1]淤地坝淤积高度对下游溢洪道水力特性的影响研究[D]. 高远.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2]淤地坝对流域水沙影响模拟研究[J]. 郭晖,钟凌,郭利霞,张洪江,陈向东.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21(02)
  • [3]大暴雨作用下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研究[J]. 肖培青,王玲玲,杨吉山,焦鹏,王志慧. 水利学报, 2020(09)
  • [4]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研究 ——以西柳沟流域为例[D]. 郭晖.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1)
  • [5]黄河上游西柳沟流域淤地坝系对径流影响的模拟分析[J]. 刘蕾,李庆云,刘雪梅,孙艳伟,钟凌.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20(03)
  • [6]十大孔兑复合地貌区水土侵蚀时空异质性[D]. 白雪莲. 鲁东大学, 2020(01)
  • [7]风蚀水蚀交错区流域植被覆被变化对水沙过程的作用机理研究[D]. 王金花. 西安理工大学, 2017(11)
  • [8]西柳沟流域近期水沙变化归因分析[J]. 冉大川,张栋,焦鹏,姚文艺,倪用鑫.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5)
  • [9]砒砂岩区沙棘林生态工程减洪减沙作用分析[J]. 吴永红,胡建忠,闫晓玲,刘晓静,左涛鸣.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1(01)
  • [10]内蒙古西柳沟流域黄土丘陵沟壑区坝系工程规划及减沙效益分析[J]. 陈怀伟,任青山,曹颖梅. 内蒙古水利, 2008(04)

标签:;  ;  ;  ;  ;  

六沟流域防洪减沙效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